1 澳大利亚WSL教师一席谈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4
孩子去澳大利亚上初中的感受分享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一个孩子去澳大利亚上初中的感受,从而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这一主题。
我们将从简单的介绍开始,然后逐步深入探索孩子在澳大利亚的初中生活,并回顾整个经历,以便我能全面、深刻地理解孩子的感受和体验。
1. 初中生活的转变在孩子从小学升入初中时,他们必须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生活方式。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离开熟悉的环境,前往澳大利亚这样一个陌生的国家上学,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他们可能会遇到语言障碍、文化差异和与同学之间的交流困难。
然而,这也是一个机会,让孩子学会适应新的环境,培养跨文化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语言挑战对于许多孩子来说,语言是最大的障碍之一。
澳大利亚是一个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对于非英语背景的孩子来说,英语的学习和运用可能会成为一个巨大的挑战。
然而,正是通过面对语言的挑战,孩子们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语言能力,并更好地融入当地社区。
3. 文化差异的体验除了语言障碍外,孩子们还可能面临文化差异的挑战。
澳大利亚文化与他们熟悉的文化可能存在很大差异。
他们需要适应新的饮食习惯、学校规则和社交习惯。
他们还需要理解和尊重当地的文化价值观,以便更好地与当地人建立联系和友谊。
4. 交流与融入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与同学和老师的交流至关重要。
他们需要努力与当地学生建立友谊,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但这也是他们提高自己交流能力和适应能力的机会。
5. 回顾与总结在整个初中生活的经历中,孩子们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是成长和发展自己的机会。
通过面对语言、文化和社交的挑战,他们学会了勇敢、适应和解决问题。
这种经历对于孩子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个人观点和理解: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去澳大利亚上初中无疑是一个令人兴奋和充满挑战的经历。
尽管他们会面临很多困难和不确定性,但这也是一个宝贵的机会,让他们学习如何面对挑战、改变自己和适应新环境。
这也为孩子们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的机会,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全球视野。
澳大利亚中小学教师工作强度的样态、减负举措及其启示1. 澳大利亚中小学教师工作强度现状分析澳大利亚作为世界上教育水平较高的国家之一,其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强度也相对较大。
根据澳大利亚教育部的数据显示,2019年,澳大利亚有超过35万名小学教师和17万名中学教师。
在这些教师中,有相当一部分面临着较大的工作压力和较高的工作强度。
澳大利亚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时间较长,根据澳大利亚政府的规定,小学教师每周需要工作40小时,中学教师每周需要工作48小时。
这意味着教师们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大量的教学任务和管理工作,如备课、批改作业、与家长沟通等。
澳大利亚的学校通常会在周末和节假日进行补课,进一步加重了教师的工作负担。
澳大利亚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强度与其工资水平不成正比,尽管澳大利亚的教育经费投入较高,但教师的工资水平相对较低。
根据澳大利亚政府的数据,2019年,澳大利亚小学教师的平均年薪约为90,000澳元,而中学教师的平均年薪约为120,000澳元。
这种收入差距使得许多教师在面临高强度工作的同时,还需要承受较低的收入水平。
澳大利亚中小学教师的工作环境存在一定问题,由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和政策限制等因素,一些地区的学校设施陈旧、师资力量不足,给教师的工作带来很大困扰。
澳大利亚的教育体系注重竞争,学生之间的升学压力较大,这也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承受更大的心理压力。
澳大利亚中小学教师面临着较大的工作强度和较低的收入水平,这对其身心健康和职业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澳大利亚政府和社会应该关注这一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提高其待遇和职业满意度。
1.1 工作强度的概念与内涵教学任务:教师需要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设计和实施教学活动,包括课堂教学、课后辅导、作业批改等。
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成绩,进行个性化教学和评价。
学生管理: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进行课堂纪律管理、心理辅导、行为矫正等工作。
教师还需要与家长保持良好沟通,共同关心学生的成长。
海归教师编国外生存技巧教材助留学人员适应生活(图)国外生存英语课堂上,贾宏民启发学生模拟在国外超市购物的情景。
图片:人民日报今年9月10日,第26个教师节,海归教师贾宏民却一刻未闲,一边马不停蹄地与几位海归朋友编写“出国后教育”教材《国外生存技巧英语课程》,一边为俱乐部Chit Chatter House 做最后的更新。
30岁的澳大利亚兼丹麦海归贾宏民,人生经历辗转而“传奇”,却一直奔跑在教育的道路上。
由于家庭原因,他15岁从高中退学提前工作,先后做过警察、国企工人;22岁通过成人教育自考考取郑州大学新闻专业学士;23岁留学南丹麦理工大学,学习比较文学证书课程,回国后担任郑州环球雅思培训学校英文教师;27岁留学澳大利亚攻读巴拉瑞特大学工商管理硕士,随后又在西悉尼大学学习了翻译学证书课程;今年3月回国,担任河南大学爱华国际学院的一名英文教师,专门为准备出国留学的学生做语言、心理、生活等各方面的指导和培训。
Chit Chatter House是今年6月贾宏民联合20余名归国留学人员成立的俱乐部,也是一个公益组织,旨在为海归、准备出国留学者、对英语语言及文化感兴趣者提供一个网上交流平台。
贾宏民描述:“郑州市现在有7个分部500多名会员,9月份我们打算将俱乐部活动开展到郑州市所有高校中,今年年底将举办一个2000人参加的年会,正式将俱乐部推向全国。
”不仅对俱乐部有规划,贾宏民对自己的未来同样有憧憬:“我想在35岁之前去英国读教育学博士。
通过对比国外公开平等的教育体制,我体会到了国内教育体制的不健全,因此想研究教育管理,希望有机会为中国的教育改革做出一点努力。
”“这套课程教材已进入后期编订,先在本地市场试发行,然后向全国推广。
我想这本教材将是对出国培训的一个革命性的改变。
”贾宏民信心满满。
他的自信并非没有根据。
当前留学指南一味强调应试技巧,而忽略了“走出国门”只是整个留学征程的第一步。
摆在学生和家长面前的,除了留学所带来的机遇,还有留学引发的一系列问题。
高校教师聘用制度的国际比较随着全球化和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教师聘用制度成为了各国高等教育管理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对高校教师聘用制度进行国际比较,以期为中国高校教师聘用制度改革提供借鉴。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高校教师聘用制度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从政策法规角度来看,美国、德国、英国等国家都制定了专门针对高校教师的法律法规,保障了教师的权益。
而中国在这方面相对滞后,缺乏独立的法律法规保障体系。
在聘用方式上,各国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美国、英国等国家实行公开招聘、面试、评审等环节,注重教师的实际能力和学术水平。
而德国等国家则更注重教师的资历和经验,采用内部推荐和评审的方式。
相比之下,中国高校教师聘用方式较为单一,往往以学历和资历为主要的评价标准。
在薪酬福利方面,各国高校教师聘用制度的差异也较大。
美国、英国等国家提供的薪酬待遇较高,同时还有丰富的福利和奖励机制,有利于吸引和留住优秀的教师。
而中国高校教师的薪酬待遇相对较低,福利机制也不够完善,影响了教师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
综合来看,各国高校教师聘用制度都有其优点和不足。
美国等国家的聘用制度注重能力和学术水平,但高昂的薪酬福利并不是所有国家都能承受的。
而中国等国家的聘用制度则更注重学历和资历,但实际能力和学术水平的重视程度需要加强。
展望未来,中国高校教师聘用制度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
应建立独立的高校教师法律法规保障体系,确保教师的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在聘用方式上应更加多样化,注重实际能力和学术水平的评价,激发教师的创新精神。
应提高薪酬待遇和完善福利机制,以吸引和留住更多的优秀教师,推动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
高校教师聘用制度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议题,需要各国根据自身国情进行不断的探索和改革。
通过国际比较和分析,我们可以借鉴各国经验,为中国高校教师聘用制度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教师的实际能力和学术水平,激发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工作热情,为推动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聆听教育专家专题讲座有感(yǒu ɡǎn):换沙漠课堂一片绿洲世界上最大的沙漠陆游有诗曰:四时俱可喜,最好新秋时。
在2022年的新秋我来到了泰山脚下有幸聆听教育专家们的教诲(jiàohuì),“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这次的研修让我经历了思想的洗礼,享受了一场(yīchǎnɡ)精神的的盛宴,满载而归。
也深深感到自己的缺乏(quēfá),虽教书(jiāo shū)多年,在教育方面却仍像个小学生一样。
是应该好好反思自己了-----一、不忘初心,开展素质教育,以德树人。
北京师范大学杨明全教授《课程改革与教学能力提升》的报告,让我们回归课堂原点反思与追问,我们到底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怎样培养?这就要求我们重新审视课堂,重新认识课堂,不要让课堂成为我们最熟悉的陌生人。
孔子曰: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道以仁。
仁者人也。
我们的先辈们几千年前就非常重视选拔人才首先看品德这一要素。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也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开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所以说我们不能把课堂只当做传授知识的地方,应该是进行素质教育的平台,这不是空头支票,要落到实处。
那么在今后的语文课堂中我们应该怎样去做呢?首先让我们的孩子要学会学习,乐学善学。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知、好、乐三种学习境界以乐学为上。
快乐学习,既能提高学习的效率还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学到的才能够灵活的运用。
这一点每位老师每位同学都知道,但是怎样让我们的学生乐学是我们老师一生所追求的。
尽管我们的教学一直在改革,教学观念教学方法都比过去有了较大改变,可还是有一局部同学对学习不感兴趣甚至厌学。
针对这一局部同学老师们更应多一些关注,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真诚的关爱,有了爱才会有教育。
我们班有一位不爱学习又能打架的孩子,上课桌子上就摆着一本书,书上干干净净,如一片荒漠。
屡次的批评教育也改变不了,后来我单独和他平和的交流,夸赞他的记忆里很好,背诵较快。
关于新闻报道策划案例【三篇】百度百科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网络百科全书,旨在创造一个涵盖所有领域知识,服务所有互联网用户的中文知识性百科全书。
在这里你可以参与词条编辑,分享贡献你的知识。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新闻报道策划案例【三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新闻报道策划案例篇1 一、策划书名称尽可能具体的写出策划名称,如年月日信息系活动策划书,置于页面_。
二、活动背景:这部分内容应根据策划书的特点在以下项目中选取内容重点阐述;具体项目有:基本情况简介、主要执行对象、近期状况、组织部门、活动开展原因、社会影响、以及相关目的动机。
其次应说明问题的环境特征,主要考虑环境的内在优势、弱点、机会及威胁等因素,对其作好全面的分析(swot分析),将内容重点放在环境分析的各项因素上,对过去现在的情况进行详细的描述,并通过对情况的预测制定计划。
如环境不明,则应该通过调查研究等方式进行分析加以补充。
三、活动目的及意义:活动的目的、意义应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将目的要点表述清楚;在陈述目的要点时,该活动的核心构成或策划的独到之处及由此产生的意义都应该明确写出。
四、活动名称:根据活动的具体内容影响及意义拟定能够全面概括活动的名称。
五、活动目标:此部分需明示要实现的目标及重点(目标选择需要满足重要_、可行_、时效_)。
六、活动开展:作为策划的正文部分,表现方式要简洁明了,使人容易理解。
在此部分中,不仅仅局限于用文字表述,也可适当加入统计图表等;对策划的各工作项目,应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绘制实施时间表有助于方案核查。
另外,人员的组织配置、活动对象、相应权责及时间地点也应在这部分加以说明,执行的应变程序也应该在这部分加以考虑。
七、经费预算:活动的各项费用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周密的计算后,用清晰明了的形式列出。
八、活动中应注意的问题及细节:内外环境的变化,不可避免的会给方案的执行带来一些不确定_因素,因此,当环境变化时是否有应变措施,损失的概率是多少,造成的损失多大等也应在策划中加以说明。
中澳教学上的差异以及对我方教学的启示中澳教学上的差异以及对我方教学的启示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也在不断发展。
在当今日越来越全球化的社会中,国际教育也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澳教育吸引了全球学生,尤其是中国学生,为他们提供了许多机会。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澳教育也发生了一些变化,而这些变化对我国的教育也有所启示。
本文主要分析了中澳教学上的差异以及对我方教学的启示。
首先,澳大利亚的教育方式更加灵活,多样性更强。
在澳大利亚,学生们可以灵活地选择学习的内容,从而获得更多知识和技能,而中国的教学模式却较为死板,只注重学习课程知识。
而在澳大利亚,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想要学习的技能来安排自己的学习,这能够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各种知识和技能,而中国的教育则强调学习好课本知识,这使得学生们无法充分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以及思考能力的训练。
因此,中国传统的教育机制应向澳大利亚模式学习,实施更多的选修课,让学生更加灵活地选择学习内容,更好地掌握技能,培养思维能力。
另外,澳大利亚的教育体制更注重参与。
学校采取了多种形式的参与教学,如研讨会,讨论小组,实地考察等,让学生从中汲取知识,培养创新的能力。
而中国的教学仍然以知识传授为主,师生之间的交流关系紧张,没有足够的机会让学生参与,以获得更多的知识。
因此,我们应该加大对学生参与教学的鼓励,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多利用多种形式的参与教学,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
最后,澳大利亚教育也更注重实践。
学生在澳大利亚的课堂上,能够有机会将所学的知识付诸实践,从而吸收更多的知识,进而增强学习的兴趣。
而在中国,由于课堂学习集中程度太高,很少有机会将学习到的知识付诸实践。
因此,我们应该加大对实践教学的重视,让学生们能够有机会将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
总之,中澳教学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而这些差异也对我国教育有一定的启示。
我们应该更注重灵活性,加大对学生参与教学的鼓励,以及加大实践教学的重视,以提升教育水平。
特级教师做客新浪嘉宾聊天室谈高考特级教师做客新浪嘉宾聊天室谈高考从4月14日起每周六晚,新浪文教将请到多位长期从事重点中学教学的高级或特级教师做客新浪。
针对xx年高三学生,就各科目复习方法、答题技巧、考题预测及考生考前的生理心理调整等做全方面的咨询。
4月21日晚7:00北京陈经纶中学特级教师王大绩老师和北京师范大学附中高级教师翁豪英老师做客新浪嘉宾聊天室,就高三学生关心的高考复习的相关问题与网友进展了在线交流。
以下是聊天全文:大家好!主持人:大家好,现在嘉宾已到聊天室了,今晚的聊天正式开始。
我们今天晚上请到的是北京陈经纶中学特级教师王大绩老师和北京师范大学附中高级教师翁豪英老师。
我们今天的聊天内容是就高三学生的语文和物理的复习方法要点和答题技巧为考生做一些考前的辅导,欢送网友们踊跃提问。
现在请两位老师跟网友们打个招呼。
王大绩:各位好,很快乐能在考试之前七十多天的一个晚上和各位聊天,希望大家尽可能有什么想法就说,我尽我所能争取给各位满意的答复。
翁豪英:高三同学们辛苦了,大家有什么问题,如果我能帮助的话,我会尽量帮助的。
网友:王老师,如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好作文?王大绩:我觉得每个同学经过备考的准备,应该对自己的写作速度有一个起码的估计。
现在前面题目的数量已经固定到比拟少的数量,前面的题目,第一大题的题目和文言文的题目都相应降低了难度,实际上就是为了给后面同学们写作文留出比拟宽裕的时间,因为在作文里是最能充分发挥创作思维的领域,为了鼓励同学们展示自己的作文才能,就留出宽裕的时间。
我觉得,前面的题目应该用一小时十分钟到一小时二十分钟左右完成,实际作文的时间应该是六十分钟到八十分钟的样子。
一般同学写完八百字的作文,想好到书写有半小时的时间,应该有一定的构思时间,不要留到写完作文之后的空余的时间,而一定要在作文之前。
网友:翁老师,我的物理成绩很差,如何在剩下的时间内有一个比拟好的复习方法?翁豪英:我觉得学习方法无所谓好坏,只要是适合自己的,就是好的方法,如果你觉得根底比拟差,最好的方法就是把自己的根底知识弄得更扎实一些,尽可能查缺补漏,把自己不熟悉的知识点和没有理解的重点、难点问题切实搞清楚,给自己定一个比拟符合实际的目标,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可能会效果好一点。
澳大利亚的教育教学和中国的教育教学
澳大利亚的教育教学和中国的教育教学有着很大的不同。
澳大利亚的教育教学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强调鼓励和自主学习,而中国的教育教学则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应试能力。
在澳大利亚的学校里,教师会注重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差异,根据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比如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同时,澳大利亚的教育教学也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并通过各种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和领导力。
相比之下,中国的教育教学则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应试能力。
教师会根据教学大纲和考试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强调对每个学科的考试内容和考试形式的熟知,以便帮助学生能够在考试中获得好成绩。
同时,教师也会灌输学生要遵守纪律、努力学习、听从老师的指导等观念,希望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尽管澳大利亚和中国的教育教学存在较大差异,但两者也有相通之处。
比如都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都强调教育中的
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
此外,澳大利亚的教育教学也借鉴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教育理念,并将其运用到了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综上所述,澳大利亚的教育教学和中国的教育教学各有所长,值得相互学习和借鉴。
无论是哪种教育教学方式,都应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合理的人生观和当代人所需要具备的各种能力和素养。
近日,我有幸参加了由我校举办的澳籍教授讲座,聆听了来自澳大利亚某大学的Dr. Smith教授关于“跨文化交流与沟通”的精彩演讲。
此次讲座不仅让我拓宽了视野,更让我对跨文化交流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以下是我对此次讲座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Dr. Smith教授在讲座中强调了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他指出,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跨文化交流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基本需求。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更应该具备跨文化交流的能力,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首先,跨文化交流有助于增进国与国之间的友谊。
通过交流,我们可以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风俗习惯,消除误解,增进相互了解和尊重。
这对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跨文化交流有助于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
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我们不仅能够学习到其他国家的优秀文化,还能够锻炼自己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些能力对于我们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最后,跨文化交流有助于推动我国文化的传播。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我们有责任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让世界了解中国,增进国际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二、跨文化交流的挑战与应对策略Dr. Smith教授在讲座中分析了跨文化交流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1. 语言障碍:语言是跨文化交流的基础,不同国家的语言差异可能导致沟通不畅。
为应对这一挑战,我们应努力提高自己的外语水平,掌握一定的外语沟通技巧,以便在跨文化交流中更好地表达自己。
2. 文化差异: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价值观、行为规范等存在差异,这可能导致误解和冲突。
为应对这一挑战,我们应尊重其他国家的文化,了解其文化内涵,学会包容和理解。
3. 价值观差异:不同国家的价值观存在差异,这可能导致在交流过程中产生分歧。
为应对这一挑战,我们应保持开放的心态,尊重不同价值观,学会求同存异。
4. 沟通方式差异:不同国家的沟通方式存在差异,这可能导致沟通效果不佳。
《各在天一涯:二十位港台海外知识人谈话录》阅读笔记1. 内容简述《各在天一涯:二十位港台海外知识人谈话录》是一本收录了20位来自港台和海外的知识人对于各自领域、文化、历史和社会现象的见解和思考的书籍。
这些知识人包括了学者、作家、艺术家、企业家等各个领域的杰出人物,他们的观点和看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审视和理解当今世界。
书中的内容涵盖了多个主题,如教育、科技、文化、历史、社会、经济等。
通过对这些知识人的访谈,我们可以了解到他们在各自领域的研究成果、对未来的展望以及对于社会问题的独到见解。
这些内容不仅丰富了我们的历史知识,还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关于如何应对当下社会问题和挑战的启示。
这本书还展示了港台和海外知识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以及他们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注和期待。
这些知识人认为,通过加强两岸和海外华人的交流与合作,可以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和繁荣做出贡献。
《各在天一涯:二十位港台海外知识人谈话录》是一本具有很高学术价值和启发性的书籍,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可以拓宽视野,增进对世界的了解,同时也能激发我们对于未来发展的思考和探索。
1.1 背景介绍在全球化日益盛行的今天,文化交流与知识分子的声音愈发显得重要。
《各在天一涯:二十位港台海外知识人谈话录》一书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集结了港台海外二十位知名知识分子的访谈内容,展现了他们对于文化、社会、政治等领域的独到见解。
这本书不仅提供了一个了解和认识港台海外知识分子思想观点的平台,更体现了跨文化交流中思想的碰撞与融合。
通过对这些知识分子的访谈,读者可以窥探到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于生活、时代和社会的不同理解与思考。
这本书的出版,无疑为学术界和文化界带来了一股清新的思想风潮。
本书聚焦于港台海外知识分子的思想历程与观点,通过对他们的深度访谈,展现了他们在各自的领域中的成长经历、学术成就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这些知识分子不仅在各自的领域有着卓越的贡献,他们的思想和观点也对于推动当地文化和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目录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
Abstract............................................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1章绪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课题背景与国内外研究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1研究背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2研究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论文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1主要内容错误!未定义书签。
1.2.2研究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3本文的主要观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2章会展行业的人才现状 (3)2.1会展行业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1会展的概念............................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2会展的作用及意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我国会展业人力资源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1国内会展人力资源结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2针对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3章会展行业的人才需求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
blogging australia教学反思随着全球化教育的不断发展,跨文化交流成为了教育领域的重要趋势。
blogging australia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澳大利亚文化、历史和社会现象。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对本课程进行反思,以期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教学内容的反思blogging australia教学内容涵盖了澳大利亚的历史、地理、文化等多个方面,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澳大利亚。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课程内容在某些方面仍有不足。
如在讲述澳大利亚历史时,对土著历史和白人殖民史的比例分配不够均衡,导致学生对澳大利亚多元文化的认识不够全面。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在课程内容上进行调整,更加注重历史的全面性与客观性。
二、教学方法的反思在blogging australia的教学中,我们采用了互动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问题并与教师互动。
这种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然而,部分学生在互动过程中表现出一定的拘谨,不敢提问或发表自己的观点。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将尝试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三、学生参与的反思blogging australia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对教学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从总体上看,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表现出对课程的兴趣。
但仍有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互动中较为被动。
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们将加强对学生的激励与鼓励,关注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制定合适的教学策略。
四、教学资源的反思blogging australia教学充分利用了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材料。
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学生对网络资源的利用效率不高。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将加强对学生的资源引导与培训,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使网络资源发挥更大作用。
五、教学反馈的反思在blogging australia教学过程中,我们重视学生及教师的反馈意见。
1 澳大利亚WSL教师一席谈.txt18拥有诚实,就舍弃了虚伪;拥有诚实,就舍弃了无聊;拥有踏实,就舍弃了浮躁,不论是有意的丢弃,还是意外的失去,只要曾经真实拥有,在一些时候,大度舍弃也是一种境界。
1、Australian ESL Teacher Presents His Viewpoints Lixin: Mr. Shaw, as an experienced ESL teacher, how long have you been in China? Mr. Bill Shaw: I've been in China for nearly five years. I just finished teaching in a college and was invited to PEN (Patrick English Network).Li: What kind of subjects do you usually teach?Mr. Shaw: English, mainly spoken English, specializing in conversation. I think it's a big disadvantage of Chinese students. They all have very good written and reading capabilities, but when they come to speaking and listening, they get dumbfounded. Unfortunately, Chinese students don't get enough practice. I find that very hard because the students all learn English, but they don't tend to get together and talk English to each other. But they have to speak English, and only in this way they learn a lot faster. For the students going overseas to study, they have to practice more because they'll need to survive straight away in English.Li: Yes, they have to do so, but that requires extensive exposure to the English environment. What should our Chinese students do then?Mr. Shaw: Yes, that's true. Because most of the students that are more advanced here in China with their spoken English have had good exposure by working for foreign companies or have had the experience of traveling overseas. But they do seek out good English magazines such as your English Salon and read them regularly. Besides, they also seek out English corners and practice their English a lot.Li:Just now you mentioned that you teach spoken English, specializing in conversation. Could you say something about it?Mr. Shaw: You know, I teach my students how to start a conversation and how to keep the conversation going, but at the same time, keep it short and simple, so the person you are talking to wouldn't be bored. To start a conversation with a foreigner, for example, there is a right way and there is a wrong way. The wrong way is to walk up to a foreigner and say, “ Hey, can I teach you Chinese and you teach me English?”Ha! That happens too many times. You know, the right way is to go along and say to a foreigner, “ Oh, good morning or good afternoon. Welcome to Beijing.” And then a nice polite introduction will go a long way. That person will think, “ Oh, this is a nice person.” and will say, “ Oh, good morning. Nice to meet you too.” The next thing is to introduce yourself and ask questions, such as “ Where are you from?”In this way, the conversation goes along very good. Actually, the Chinese students are practicing their English with far more polite manners. Furthermore, instead of walking up to a foreigner and say, “ Hey, let me show you Beijing.” , you can say in other ways. Always remember, politeness accounts to a lot.Li: But for politeness, there is a different criterion in China.Mr. Shaw: Oh, for sure. This is something that I teach in class. I teach them the common thing is that you shouldn't keep others too long from what they are going to do. As an example, the children from central Java in Indonesia who can speak English use the same method. They go to the tourist spots and talk to the tourists, but they don't talk to a tourist more than five or ten minutes. They politely say, “ Thankyou very much for your time. We hope you enjoy your stay here.” And then go on their way to find another tourist. While for Chinese students, they've got to learn not to be shy. I'm trying hard in my class to teach them to overcome their shyness, because a lot of these students are going overseas to study. In a new place, they tend to be too shy to make foreign friends. They very quickly go looking for Chinese friends. Li: For most language learners,they may find it difficult to choose the right style to begin a conversation.What do you think?Mr. Shaw:Yes,here in China I find people are quite open with the questioning.I have to teach my students that you cannot ask that type of questions to western people, because we would turn around and say, “ Hey, that's not your business.” I teach them the basic rules,such as: you don't ask a lady her age.We don't discuss money even among the best friends.And the other thing is we never discuss anything about religion or politics.These are all common things to know.For Chinese students,they'll have to bear in mind that when you go away,you are not just another person, you are an ambassador for your country. So,if you give people in another country one bad impression, you give all of your people a bad impression.That's why politeness is very important.Li: So for Chinese students, they have to prepare to fit in a western culture before going overseas.Mr. Shaw: Oh, yes. They have to prepare for the culture. That's why we spend a lot of time discussing about culture shock so that my students wouldn't feel lonely at a new place facing a new culture and could get used to the culture as soon as possible. Li: Mr. Shaw, may I ask what other skills do you teach in class?Mr.Shaw: Well, I teach them listening skills. For those going away to study or work in an English environment, they have to learn to listen, because they need to know what is bouncing back to them so as to reply. Sometimes, what bouncing back to them is so quick, they are shocked, “ Oh, what did he say? ” They are not prepared for a very quick reply. I always encourage my students back home to watch television.I encourage them to listen to the English programmes on TV and in radio as much as they can. One thing with listening skills is trying to listen as a questioning to make sure you have comprehended. Here I want to mention that don't rely on an electronic dictionary, find a good dictionary and use it wisely. By wisely I mean to read all the meanings instead of the first meaning. A really good dictionary with many meanings and many phrases can show you how to use the word, while the electronic dictionary doesn't.Li: After the English learners having improved their listening, what would you recommend them to do?Mr. Shaw: I would recommend them to buy good English storybooks and read them. But novel is a challenge, few people could really finish a novel, while for a magazine, one can easily finish one article a day. The variety of a magazine provides the readers with an important cultural experience. I think, short and simple article with good facts can help English leaners as much.澳大利亚ESL教师一席谈李昕:肖先生,你是位很有经验的非母语英语课程教师,请问你在中国待了多久了?肖彼尔先生:我在中国待了已快5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