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钙素原(PCT)在脓毒症临床诊断治疗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 格式:docx
- 大小:45.44 KB
- 文档页数:10
降钙素原PCTPCT(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是一种蛋白质,当严峻细菌、真菌、寄生虫感染和脓毒症和多脏器功能衰竭时它在血浆中的水平升高。
自身免疫、过敏和病毒感染时PCT可不能升高。
局部有限的细菌感染、轻微的感染和慢性炎症可不能致使其升高。
细菌内毒素在诱导进程中担任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PCT反映了全身炎症反映的活跃程度。
阻碍PCT水平的因素包括被感染器官的大小和类型、细菌的种类、炎症的程度和免疫反映的状况。
另外,PCT只是在少数患者的大型外科术后1~4d能够测到。
PCT水平的升高出此刻严峻休克、全身性炎症反映综合征(SIRS)和多器官功能紊乱综合征(MODS),即便没有细菌感染或细菌性病灶。
可是,在这些病例中PCT水平通常低于那些有细菌性病灶的患者。
从肠道释放细胞因子或细菌移位可能引发诱导。
1指征PCT是诊断和监测细菌炎性疾病感染的一个参数。
PCT的测定能够预示为:作为一个急性的参数来分辨诊断细菌性和非细菌性感染和炎症。
监测有感染危险的患者(如外科术后和器官移植后免疫抑制期,多处创伤后)和需要重症监护患者,用来探测细菌感染的全身阻碍或检测脓毒性并发症。
评判严峻炎症性疾病临床进程及预后,如腹膜炎、脓毒症、SIRS和MODS。
血清PCT在各类疾病中的类型PCT升高PCT降低或略微升高细菌性感染伴随系统性炎症反映,例如:腹膜炎、软组织感染病毒感染,例如:乙肝,HIV,CMV脓毒症,MODS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慢性炎症全身性真菌感染过敏反映(类型I~IV)寄生虫感染(痢疾)局部局限性细菌感染、溃疡、浅表微生物移植进展细菌引发的ARDS中毒引发的ARDS胆管引发的胰腺炎中毒性胰腺炎细菌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新生儿脓毒症局部微生物移植进展外科大手术后的一些病例小或中等规模外科手术ARDS: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2检测方式免疫发光测定法原理:血清或血浆和丫啶酯偶联的单抗放在包被了抗catacalcin单抗的测试管中。
血浆降钙素原(PCT)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中图分类号】r651.1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8-0096-02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是20世纪90年代首先在脓毒血症病人的血清中检测到的蛋白[1],近年来发现,在全身严重细菌感染和脓毒症的辅助和鉴别诊断方面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是一个具有高特异性和敏感性的新指标,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一 pct生物化学pct是无激素活性的降钙素(calcitonin,ct)前肽物质,是由116个氨基酸组成、分子质量为13ku的糖蛋白。
pct的半衰期为25-30h,在体内外稳定性很好。
正常情况下,pctmrna在甲状腺滤泡旁细胞粗面内质网内翻译成含141个氨基酸残基的降钙素原前体。
降钙素原前体在内源多肽酶作用下剪掉npro-ct端单一序列,生成116个氨基酸的pct,分子量约为13kd,pct和降钙素具有一个相同的32个氨基酸的序列(60~90位)[2]。
后依次经不同的蛋白水解酶酶解,最后酶解生成t和降钙素。
全身严重细菌感染和脓毒症等异常情况下,血浆ct前肽物质的所有剪接产物异常升高,其中pct是最主要的产物,而ct则无明显变化。
动物实验证明,pct可能是一种次级炎症因子,本身不直接参与启动脓毒血症反应,但可放大并加重脓毒血症病理过程[3]。
二 pct测定的临床意义许多学者研究发现,严重全身性细菌、真菌和寄生虫感染时,pct异位生成,水平异常升高。
且升高的程度与感染严重度及预后相关。
在全身性细菌感染和脓毒症辅助和鉴别诊断、预后判断、疗效观察方面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1 全身严重细菌感染和脓毒症:oberhoffer等测定242例脓毒症患者体温、白细胞计数、单核细胞hla-dr表达量及血浆crp、tnf-a、il6、il-8、il-10、pct,逻辑回归分析发现体温、白细胞计数、单核细胞hla-dr表达量及血浆crp、tnf-a、il-6、pct与脓毒症预后相关。
降钙素原P C T参考值的临床应用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降钙素原(PCT)参考值的临床应用降钙素原(PCT)是一种用于细菌感染早期诊断、鉴别诊断、治疗监控及预后判断的具有创新意义的诊断指标。
当发生严重细菌感染和脓毒症时,血浆PCT 异常升高,3~6h 即可测得,6~12h 达高峰,2~3天恢复正常。
广泛用于ICU 病房、血液科、肿瘤科、儿科、早产儿及新生儿监护室、外科、内科、器官移植科、急诊科、介入诊断和治疗实验室等。
?1、全身感染/脓毒症的诊断PCT <0.05ng/ml健康人PCT 水平<0.05ng/ml 健康人PCT <0.5ng/ml 进展为重度全身感染(重度脓毒症)风险较低注意:PCT <0.5ng/ml 不能排除感染,局部感染可呈现低水平的PCT 在细菌感染的早期9(感染6小时内),PCT 也可呈现较低水平,此类患者应在6-24小时后再次检测全身感染(脓毒症)可能性非常小 考虑局部细菌感染可能 2ng/ml >PCT ≥0.5ng/ml中度风险进展为重度全身感染(重度脓毒症)此类患者应注意临床密切观察,同时6-24小时内再次进行PCT 检测和评估考虑全身感染(脓毒症) 排除可导致PCT 升高的其他情况 10ng/ml >PCT ≥2ng/ml高风险进展为重度全身感染(重度脓毒症)在排除其他已知病因的情况,可以确诊为全身感染(脓毒症)PCT ≥10ng/ml基本可以确诊为重度脓毒症或脓毒症休克 重度脓毒症或脓毒症休克 2、下呼吸道感染的鉴别诊断PCT <0.1ng/ml强烈不推荐使用抗生素 排除细菌感染0.25ng/ml >PCT ≥0.1ng/ml不推荐使用抗生素提示细菌感染可能性较小0.5ng/ml>PCT≥0.25ng/ml建议开始抗生素治疗存在细菌感染的可能PCT≥0.5ng/ml强烈推荐进行抗生素治疗提示细菌感染。
脓毒血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目的:观察血清降钙素原(PCT)在脓毒血症病程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为临床诊断及评估脓毒血症患者预后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106例脓毒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7 d的访视结果将脓毒血症患者分为死亡组、无效组与好转组,采用酶联免疫荧光法检测三组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变化。
结果:106例脓毒血症患者,均经积极治疗后,死亡35例,无效31例,好转40例。
其中脓毒血症死亡患者血清PCT值随着时间的推移明显上升(P<0.05);无效患者血清PCT值随病情的加重而显著升高(P<0.05);好转患者血清PCT值随病情的好转而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脓毒血症患者,血清PCT水平越高,表明患者的预后越差,动态监测患者的PCT水平对于控制病情、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标签:血清降钙素原;脓毒血症;动态变化脓毒血症(neonatal septicemia)由细菌或真菌感染而导致的全身性感染性疾病,是重病监护病房中常见的疾病之一[1]。
严重者可导致严重脓毒症、脓毒症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其死亡率极高。
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被国际医疗界公认为是具有重要临床价值的全身性细菌感染的生物标志物。
临床调查显示,降钙素原与全身性细菌感染的出现及其严重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2]。
本研究前瞻性观察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在脓毒血症病程中的动态变化性,以明确其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106例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符合脓毒血症诊断标准;年龄18~65岁;新发的脓毒血症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恶性肿瘤者;严重肝肾功能衰退者;放弃继续治疗者;近期参加过其他临床研究者。
本组106例患者,其中男65例,女41例,年龄32~65岁,平均(54.31±5.03)岁;原发疾病:多发创伤24例,占22.64%;急性胰腺炎7例,占6.60%;急性呼吸衰竭3例,占2.83%;胆囊结石并感染4例,占3.77%;腹部手术42例,占39.62%;骨科手术19例,占17.92%;急性脑血管意外7例,占6.60%。
PCT、D-二聚体在70例脓毒血症中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D-二聚体在脓毒血症中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脓毒血症患者70例为病例组,非脓毒血症患者20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化学发光方法检测血清PCT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方法测定血清D-二聚体水平。
结果:脓毒血症组治疗前PCT、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恢复期水平和对照组水平,恢复期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结论:PCT和D-二聚体水平在脓毒血症患者中较高,两者起到互补作用,可作为脓毒血症患者早期诊断的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PCT; D-二聚体;脓毒血症【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4-0080-02脓毒血症主要由于各种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侵入血流,并在血流中繁殖播散,产生毒素引起严重中毒症状,脓毒血症的病情较重,且较复杂,早期评估脓毒血症病情严重程度,早期实施干预措施,是降低脓毒血症并发病及其病死率的关键[1]。
PCT越来越被国际医疗界公认为是具有重要临床价值的严重反应标志物,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感染性疾病的诊断,D-二聚体是纤溶酶水解交联纤维蛋白降解后形成的特异性讲解产物,是体内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的分子标志物之一,目前认为凝血、纤溶系统功能障碍在炎症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作为判断病情的指标。
本研究通过对脓毒血症患者的血清PCT、D-二聚体的水平检测,探讨其在脓毒血症病情监测、预后评估方面的临床意义及指导抗生素使用[2]。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选取2014.1~2015.4浙江萧山医院急诊内科住院患者90例,其诊断符合2003年国际脓毒血症会议诊断标准,其中男34例,女36例,年龄30~95岁,平均54.3±6.4岁。
病例组: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微生物检查结果等确诊为脓毒血症的患者70例,所有入选病例均排除1周之内2次血培养结果前后不相符合,确诊为寄生虫疾病以及合并神经内分泌肿瘤、小细胞肺癌、甲状腺癌及副肿瘤综合症患者。
脓毒症是宿主对感染反应失调而导致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
研究显示,脓毒症的病死率为22%~55%,虽然近年来逐渐下降,但是其发病率正在以更快的速度增加,因此脓毒症的早期识别和诊断对疾病治疗和预后有着重要意义。
脓毒症最新指南提出了快速序贯器官衰竭评分(qSOFA)的概念,以预测感染患者的不良结局。
但有研究表明,qSOFA评分对早期风险评估具有高度特异性,但敏感性较差,可能会导致对部分患者延迟开始适当的管理。
目前仍缺乏有效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来判别脓毒症,故积极寻找高度特异性及敏感性的指标对于脓毒症的早期识别、尽早干预及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为此,研究者分析总结了降钙素原(PCT)、抑癌蛋白M(OSM)、白细胞介素(IL)-26、IL-17P、IL-37、巨噬细胞凋亡抑制蛋白(AIM/CD5L)、生化分化因子-15(GDF-15)等生物标志物在脓毒症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
1PCTPCT是一种由116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分子量为13kDa,由甲状腺C细胞产生和分泌的降钙素前体物质在细胞内被蛋白水解酶裂解为活性激素。
既往有研究提示,PCT可作为脓毒症的生物标志物,其水平升高通常早于C反应蛋白(CRP),并且在短时间内达到峰值。
PCT有助于脓毒症的早期识别以及监测抗菌药物的治疗效果。
它的连续测量已经作为一种有效监测生物标志物,以指导抗菌药物的正确使用,并且它也被证明与微生物侵袭程度和疾病严重程度相关。
事实上,PCT可以作为抗菌管理的有用工具,其使用可以明显减少不必要的抗菌药物应用,但在诊断侵袭性细菌感染及其严重程度评估中,PCT水平并不是最佳的,由于脓毒症病程中可能的并发症以及区分感染与非感染性疾病的挑战,不可能仅靠PCT就可以鉴别是否为细菌感染。
PCT可能是早期识别脓毒症的一个有用指标,但它不能被推荐作为脓毒症诊断的单一生物标志物,医学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必须结合患者临床特征和微生物学评估来明确诊断。
2OSMOSM是IL-6细胞因子家族的成员,最初被认为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独特活性。
简述降钙素原在脓毒症疾病中的应用【摘要】降钙素原(procalctionin pct):是20世纪90年代首次在脓毒血症患者的血清中检测到的一种蛋白质。
健康人血清pct含量极低,经研究发现,当严重细菌,真菌,寄生虫感染以及脓毒症和多脏器功能衰竭时在血浆中的水平升高。
局部有限的细菌感染,轻微的感染和慢性炎症不会导致其升高。
细菌内毒素在诱导过程中担任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病毒感染和非特异性炎症疾病中保持低水平,提示血pct水平升高与细菌感染有关。
本文主要就降钙素原在脓毒疾病中的应用一一论述【关键词】降钙素原;细菌感染;脓毒症【中图分类号】 r459.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2-0594-021 降钙素原的分子组成及生理作用降钙素原是含141个氨基酸残基的降钙素原前体被切除头部后转变而来,它具有116个氨基酸,分子量13kd,包含三个部分:(1)氨基端为含57个氨基酸的肽链,称为氨基酸降钙素原(aminopro-ct);(2)中间部分是含33个氨基酸残基的小分子肽段,伟不成熟的降钙素;(3)羧基端21个氨基酸称降钙素羧基端肽1。
降钙素原是降钙素的前肽,在正常情况下,pct有甲状腺的c 细胞产生。
在健康人血中,pct不能被检测到(38.3°c)低体温(中心体温90/分或超过正常值2倍的sd;呼吸急促;精神状态改变;明显水肿或液体正平衡>24h;高血糖症(血糖>140mg/dl或7.7mmol,原物糖尿病);(2)炎症指标:白细胞增多(wbc>12,000/ul);白细胞减少(wbc10%;crp超过正常值之上两个sd;pct超过正常值上两个sd;(3)血液动力学指标:至少一项低血压体征:成人:sbp40mmhg;儿童:低于正常值之下2个sd;②器官功能障碍:动脉血氧含量过低(氧合指数pao2/fio21.5或ppt>60秒);腹胀(肠鸣音减少);血小板减少(10*1012/l)高胆红素血症(总胆红质>4mg/dl,或70μmol/l);③组织灌注变化:血清乳酸血>3mmol/l,毛细血管再灌注降低或出现花斑;④儿科诊断标准:感染合并发热或低温(直肠温度>38.5°c或pct>0.5ng/ml时,存在中度风险进展为重度全身感染(重度脓毒症),此类患者应注意临床密切观察,同时在6-24小时内再次进行pct检测和评估;当10ng/ml>pct>2ng/ml时,可存在高风险进展为重度全身感染(重度脓毒症);当pct>10ng/ml时,基本可以确诊为脓毒症或脓毒症休克pct可以反映脓毒症抗生素的治疗疗效:脓毒症抗生素治疗有效的患者,pct水平快速下降至较低水平;脓毒症抗生素治疗无效的患者,pct持续升高或者维持在较高的水平;脓毒症初始抗生素治疗失败的患者,在更换敏感抗生素之后,pct水平下降至较低水平。
脓毒症患儿检验中D-二聚体和降钙素原的临床意义
脓毒症是一种严重感染性疾病,常见于新生儿和婴幼儿,其临床表现多样化,病情重、进展快,治疗难度大,死亡率高。
在临床上,对脓毒症患儿进行早期诊断十分关键。
D-二
聚体和降钙素原是脓毒症常用的检验指标,在脓毒症患儿的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D-二聚体是一种血浆特异性标志物,可在凝血过程中释放,特别是在纤溶系统活化时
会有显著升高。
脓毒症患儿往往伴有全身性炎症反应,导致内源性抗凝机制和纤溶机制失衡,使得D-二聚体水平升高。
通过测定患儿血清中D-二聚体水平,可以帮助临床医生及时发现和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D-二聚体水平的监测也可用于评估治
疗效果,指导治疗方案的调整。
降钙素原是一种抗凝血酶的前体蛋白,是一种凝血功能的指标。
在感染性疾病中,机
体内的降钙素原会因全身性炎症反应而受到激活,导致其水平的显著增加。
降钙素原水平
的变化可以被用于监测机体的炎症状态。
脓毒症患儿中降钙素原水平升高的情况比较普遍,且升高的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检测降钙素原水平可以作为脓毒症患儿炎症程度
和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指标,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
D-二聚体和降钙素原作为脓毒症患儿检验指标,在脓毒症的早期诊断和病情评估中具
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通过监测这两种指标的水平,临床医生可以及时了解到患儿的病情变化,指导临床治疗,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在脓毒症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及时
监测D-二聚体和降钙素原水平是非常重要的。
降钙素原(PCT)急诊临床应用的专家共识感染性疾病是急诊科常见的疾病之一,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是脓毒症最根本的病理生理学改变。
由于全身炎症反应的复杂性,至今尚无理想的诊断、分层、预后工具和效果显著的治疗方案。
已有不少研究证实,脓毒症早期的病理生理改变是功能性的、可逆的。
因此,早期准确地诊断脓毒症并监测是改善预后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与感染和脓毒症的相关性很好,经过近20年的研究和实践,已经被推荐用于细菌感染性脓毒症的诊断、分层、治疗监测和预后评估。
1 PCT简介1.1 PCT主要的生物学效应PCT的生物学效应目前尚无明确的结论,主要的生物学效应有:次级炎症因子的作用、趋化因子的作用、抗炎和保护作用。
1.2 PCT的检测方法和稳定性目前PCT可通过半定量和定量方法检测。
半定量方法有胶体金标志检验,定量方法包括放射免疫分析法、免疫荧光法、双抗夹心免疫化学发光法、酶免法等。
PCT在血样中非常稳定,采血后在室温下放置24h,PCT质量浓度仅下降12%左右,如果在4℃保存仅下降6%。
冰冻、抗凝剂、血清或者血浆、动脉血或者静脉血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均微乎其微。
如果需要长时问存放后检测,则需要低温或者冰冻保存血样。
1.3 PCT的正常值及参考范围健康人的血浆PCT质量浓度低于0.05ng/ml。
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以及不足10%的健康人血浆PCT质量浓度高于0.05ng/ml,最高可达0.1ng/ml,但一般不超过0.3ng/ml。
脓毒症患者PCT的诊断界值为超过0.5ng/ml,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PCT质量浓度波动在5~500ng/ml之间。
极少数严重感染患者血浆PCT水平超过1000ng/ml。
PCT质量浓度的临床意义和处置建议见表1。
1.4 导致PCT升高的常见疾病导致PCT升高的常见疾病见表2。
2 PCT水平监测在急诊常见感染性疾病的临床应用建议2.1 细菌感染2.1.1 呼吸系统感染引起肺炎的病原微生物种类较多,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和不典型病原体。
血清降钙素原 (PCT)联合 C反应蛋白(CRP)检测对脓毒症的诊断价值【摘要】目的:探究血清降钙素原(PCT)联合C反应蛋白(CRP)检测对脓毒症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1月脓毒症患者38例,均接受PCT、CRP检测。
比较单独检测与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
结果:联合检测对脓毒症诊断符合率、灵敏度、特异度均显著高于单独PCT检测或CRP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脓毒症的临床诊断中,联合进行PCT与CRP检测有很高的诊断价值,为医生确诊提供可靠依据,值得应用。
【关键词】脓毒症;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诊断价值“脓毒症”是一种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主要由机体对感染反应失调引起,常表现出寒战、发热、心慌、气促、精神状态改变等症状,如果未能及时治疗,或者治疗未获理想效果,可发展为重症脓毒症、脓毒性休克,致使患者多器官功能衰竭、循环障碍,引发患者死亡[1]。
有研究指出[2],对脓毒症进行准确、早期诊断,对于病情严重程度评估,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起到重要作用,选择合适的诊断方式是关键。
目前,临床上对于脓毒症的诊断标准,包括体征及临床症状、血流动力学、实验室检查等。
其中实验室检查中,炎症反应指标CRP>正常两个标准差,血清降钙素原>正常两个标准差,均可提示脓毒症发病,可以作为脓毒症的临床诊断指标[3]。
但是,单独进行一项检测时,检测结果的升高原因并不明确,可以受到其它疾病、手术等多种因素干扰,也表现出升高趋势,诊断准确率降低。
为此,将C反应蛋白、血清降钙素原检测联合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本研究对2020年1月至2021年11月脓毒症患者38例进行研究,探究PCT联合CRP检测对脓毒症的诊断价值。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病例数38例,时间2020年1月至2021年11月。
男性20例,女性18例;年龄24-68岁,平均(48.15±2.03)岁。
血清降钙素原(PCT)的临床应用PCT由神经内分泌细胞(包括甲状腺、肺和胰腺组织的C细胞)表达,经酶切分解为(未成熟)降钙素、羧基端肽和氨基端肽。
健康人血中仅含有少量的PCT。
细菌感染后PCT会明显升高。
降钙素原(PCT)是检测全身感染(细菌)的有效标志物,用于脓毒症的诊断和治疗是监测,指导临床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具体应用如下:1、细菌感染早期的鉴别诊断。
通常在发生细菌感染后2-6小时快速升高,并可检测到;对细菌感染的诊断特异性在90%左右,而在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等情况下几乎不升高。
2、与感染病情的严重程度与发展呈正相关。
随着感染严重程度的增加,PCT浓度明显增高。
3、细菌感染治疗效果及预后观察。
PCT水平的下降表明炎性反应的降低及感染灶的清除,因此可提示良好的预后及治疗效果观察,与疾病的发展呈现正相关。
4、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临床抗生素的滥用。
降钙素原(PCT)在下呼吸道感染中的鉴别诊断价值降钙素原(PCT)在全身细菌感染/脓毒症中的临床诊断意义注意:1、对于接受高剂量生物素治疗的患者(> 5mg/天),必须在末次生物素治疗8小时后采集样本。
2、由于检测试剂中含有单克隆鼠抗体,因此某些接受单克隆鼠抗体治疗或诊断的患者样本检测结果可能有误。
3、少数病例中极高浓度的链霉素抗体和钌会影响检测结果。
4、除感染外,以下情况也会出现PCT水平的升高:∙长时间或者重度心脏休克∙长期的器官重度不规则灌注∙小细胞肺癌或者甲状腺髓质C细胞肿瘤∙大面积外伤早期、外科手术和严重烧伤∙炎症细胞因子刺激和释放治疗∙新生儿(出生后48小时内)作为诊断指标,必须结合患者病史,临床检查和其他临床资料来综合评估检测结果。
一、降钙素原(PCT)的临床应用降钙素原(PCT)是一种用于严重细菌感染诊断与治疗监测的非创伤性临床实验室指标,越来越多地被认为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与细菌感染有关,是细菌感染和脓毒血症的良好标记物,成为临床诊断中的一个重要工具。
PCT浓度的增长与脓毒血症、严重脓毒症甚至脓毒性休克的持续发展,呈现正相关性。
因此,对于细菌感染和脓毒血症, PCT检测不仅可以进行早期的临床诊断,而且能够指明疾病的进程、预后以及对治疗方法进行指导,而目前研究的更长远的应用是将PCT作为抗生素管理的有效工具。
与其他细菌感染的传统诊断指标如白细胞计数、血沉、C-反应蛋白、细菌培养等比较,PCT拥有早期、快速、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PCT检测具有如下特点:1.疾病的早期诊断:PCT通常在疾病发生的2-6小时内就升高,并可以检测到。
2.与病情发展呈正相关:随着病情严重程度增加,血浆PCT浓度明显增高。
3.细菌感染治疗效果及预后观察:PCT水平的下降表明炎性反应的降低及感染灶的清除,因而提示良好的预后。
4.特异性高:PCT对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的诊断特异性明显高于CRP、WBC等指标,对细菌感染的诊断特异性在90%左右,而在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等情况下几乎不升高。
血浆PCT含量测定是MODS发生的预警指标。
降钙素原(PCT)作为目前灵敏度及特异性最好的感染标记物,梅里埃全定量PCT检测不仅可以完善对细菌感染、脓毒血症早期的快速诊断与治疗监测,同时也完善临床急诊、危重症实验室检测项目,更加完善临床诊断及治疗决策。
二、NT-proBNP(N端脑钠肽)的临床应用1、鉴别诊断呼吸困难:在确诊为心力衰竭(HF)的患者中,NT-proBNP的水平明显升高,因而在出现相应临床症状的HF患者中检测NT-proBNP有相当价值,所以NT—proBNP在鉴别诊断心源性呼吸困难和肺源性呼吸困难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2、筛选高危人群:NT-proBNP在筛选如既往心肌梗死患者、糖尿病患者、或长期未受控制的高血压患者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降钙素原(PCT)在脓毒症临床诊断治疗中作用的研究进展慕婉晴;顾国嵘【摘要】脓毒症是指机体对感染的反应失调而导致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并可导致脓毒性休克(脓毒症合并出现严重的循环障碍和细胞代谢紊乱),其死亡风险较单纯脓毒症显著升高,已成为全球人类十大死因之一,且为重症监护室患者常见并发症和死亡原因.因此,对脓毒症的早期鉴别诊断、合理抗生素治疗是决定患者预后的关键.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是降钙素的前体物质,在健康人血中浓度很低.当全身性细菌感染时,血中PCT水平迅速升高,且其升高程度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这一特点使得PCT可作为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诊断的血清标志物之一,并较传统血清标志物(C反应蛋白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而动态监测PCT水平可反映机体对抗生素治疗的敏感性,并进一步指导抗生素治疗的疗程.本文总结了PCT在早期诊断脓毒症和指导抗生素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PCT可以作为早期诊断脓毒症的良好指标,并可用于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进一步指导抗生素治疗、减少抗生素耐药与缩短疗程.单一的PCT指标在检测准确性和应用范围上仍有一定局限,PCT与其他生物标志物组合作为更可靠的诊断和治疗指标是未来的发展前景.【期刊名称】《复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9(046)001【总页数】5页(P103-107)【关键词】降钙素原(PCT);脓毒症;抗生素治疗;诊断标志物【作者】慕婉晴;顾国嵘【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急诊科上海200032;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急诊科上海20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人类对抗病原体的入侵是通过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机制来完成。
而炎症反应是病原体入侵时的主要反应,其所导致的严重全身性疾病即为脓毒症。
发生脓毒症时,病原微生物侵入血液,释放各种毒性因子,并随血液播散至全身。
这些因子能刺激内皮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嗜中性粒细胞等分泌内源性介质,进一步损害宿主的组织和器官[1]。
全世界每年至少有1 800万例脓毒症,死亡率为30%~50%[2]。
脓毒症的临床表现有心动过速、呼吸急促、发热、白细胞升高等。
严重脓毒症常伴随至少一个器官血流灌注不足或功能障碍。
脓毒症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或低血压时称为脓毒性休克,其更为凶险,可影响所有的器官。
因此,早期诊断和及时有效的抗生素治疗是存活的关键。
白细胞数、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白细胞介素-1 (interleukin-1,IL-1)和IL-6是用于诊断脓毒症的生物学指标。
当发生脓毒症时,其水平均升高。
但它们的缺点是敏感度和特异性不足[3],难以作为诊断标志物。
而血培养是诊断脓毒症的金标准[4],它可分离、鉴定病原体,并测试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但血培养的缺点是周期长、时间延迟,不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
而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作为血清生物标志物,其在短时间内迅速上升。
且当患者对治疗反应效果好时,PCT比CRP更快地恢复到正常水平范围[5],这使它更好地指导脓毒症的临床诊断。
PCT 的起源和生物学特性PCT 是一种无激素活性的糖蛋白,由116个氨基酸组成。
在健康个体中,PCT由甲状腺的滤泡旁细胞(C细胞)以及肺和小肠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分泌,它进一步被修饰为116个氨基酸的PCT。
最终转变有活性的降钙素,并与机体的钙、磷代谢平衡有关。
正常情况下,PCT都转化为降钙素,因此健康受试者的PCT 水平很低(0.05 ng/mL)。
1993年,Assicot等[6]发现血清中PCT 含量与感染性疾病密切相关,并指出PCT 可作为人体细菌性感染的血清标志物。
在炎症过程中,PCT 主要由两个替代机制产生: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或其他毒性代谢产物诱导的直接通路和各种炎症介质如IL-6、TNF-α等诱导的间接通路。
在全身炎症反应,尤其是细菌感染导致的炎症反应时,通过以上两种替代途径诱导,在甲状腺外的器官和组织细胞中(如肝、肺、肾、脂肪以及肌肉等)产生大量PCT并抑制其分解为降钙素,使得PCT释放入血,血中PCT水平显著增高。
PCT指导脓毒症的临床诊断在严重细菌感染或脓毒症时,PCT比其他炎性因子出现得早,在2~6 h内显著升高,在6~24 h达到峰值[7],半衰期25~30 h。
也就是说,如果炎症反应或感染控制,PCT浓度每天下降一半。
且炎症时PCT的升高不伴有降钙素的升高以及血钙浓度下降。
PCT的以上特点使得其可作为早期快速识别脓毒症的标志物。
PCT升高程度取决于机体发生炎症的范围和严重程度,有利于指导临床治疗和监测抗生素治疗效果。
Muller等[8]对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进行了研究,证明血清PCT浓度可以区分细菌或病毒性病原体。
有研究也证实[9],当病毒感染机体时,即使是严重的全身性感染,PCT水平也在正常范围内或仅有轻微增高,且它在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时无明显升高,这点优于其他急性时相的炎症标志物(如CRP、TNF、IL-1、IL-6等)。
一项国外的对成人脓毒症患者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推荐在脓毒症患者中动态监测PCT,且PCT浓度升高与脓毒症患者的死亡率密切相关[10]。
Muller等[11]对重症患者进行了一项研究,比较血浆降钙素前体、CRP、IL-6和乳酸的浓度对脓毒症诊断的价值。
在疾病不同阶段(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脓毒症、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时)分别采集血液样本,结果血清PCT、CRP、IL-6和乳酸浓度随病情加重而升高。
其中,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认为PCT是诊断脓毒症最可靠的指标,其灵敏度为89%,特异性为94%。
Nargis等[12]比较PCT与传统炎症指标CRP的效用价值,他们在73位ICU患者上同时监测PCT和CRP,之后根据美国胸科医师学院标准研究组制定的标准,75%例在临床表现为SIRS,结果显示PCT的诊断准确率为75%、特异性为72%、敏感性为76%,从而得出结论PCT在鉴别和评估脓毒症严重程度方面优于CRP。
以上多项研究均证明PCT作为一种生物标志物,在诊断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13]。
此外,PCT还可作为抗菌药物管理的有用工具,可以避免抗生素滥用,并对疑似脓毒症患者进行目标导向治疗。
鉴于以上优点,2001年,PCT被列为脓毒症诊断的指标之一。
现在PCT作为一个可靠的炎症指标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在细菌性感染的早期诊断、脓毒症、心力衰竭和肺部感染的鉴别诊断,判断病情严重程度、预后、评价抗感染疗效、指导抗菌药物应用等方面均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PCT指导脓毒症的抗生素治疗抗生素的使用开始于20世纪中叶,随后抗生素的滥用和过度使用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灾难,即抗生素耐药。
合理使用抗生素在临床治疗中非常重要。
进行抗生素管理有利于控制不必要的处方,确保治疗效率,并提高患者的用药安全。
而不当的使用药物会导致患者抗生素耐药性的发生发展[14]。
因此,临床治疗应减少盲目用药,避免继发感染对抗生素的影响,从而阻止耐药的发生。
对于脓毒症的抗生素治疗,2016年脓毒症与脓毒性休克处理国际指南[15](以下简称指南)推荐,在识别脓毒症后1h内静脉给予抗生素治疗,并推荐使用经验性广谱治疗(一种或更多),以期覆盖所有可能的病原体。
指南同时以低证据质量的弱推荐提出,建议检测 PCT水平,有助于缩短脓毒症患者抗生素使用疗程。
且对于初始怀疑脓毒症,之后感染证据却不足的患者,建议PCT水平可作为终止经验性抗生素使用的证据。
由此发现,PCT作为血清标志物,在指导脓毒症的抗生素治疗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指南[15]同时指出对于导致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的大多数严重感染,抗生素7~10天的疗程是足够的,而对于某些临床改善缓慢、感染源难以控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相关菌血症、某些真菌及病毒感染,以及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在内的免疫缺陷者,抗生素治疗疗程应延长。
因此抗生素使用疗程的具体标准尚不明确,需要动态监测血液情况指导临床治疗及评价预后。
根据指南推荐,并综合分析所有炎症反应的生物学标志物,PCT应该是最好的选择。
研究发现[16],当PCT下降高于80%~90%或PCT<0.25 ng/mL时,停止应用抗生素,可减少细菌耐药性的发生,并且不延长住院时间、入院28天内死亡率等。
故目前血清PCT<0.25 ng/mL时抗生素停用的参考指征。
Stolz等[17]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加重期的患者中,评估与标准抗生素治疗相比,PCT指导抗生素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
结果显示,相比于标准治疗,PCT指导治疗可减少抗生素暴露(RR=0.56,95%CI:0.43~0.73,P<0.000 1),并且可在未来6个月内持续减少总的抗生素暴露(RR=0.76,95%CI:0.64~0.92,P=0.004)。
一项对怀疑为早期脓毒症新生儿多中心随机对照实验显示,PCT指导抗生素治疗可有效缩短疗程,并优于传统经验治疗[18]。
一项对外科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中严重脓毒症患者进行的研究[19],将患者分为PCT指导治疗组和对照组,先对所有患者进行病因治疗,当感染症状改善,PCT水平下降到初始值35%时,在PCT指导治疗组的患者中停止使用抗生素,对照组用经验性治疗。
结果发现,PCT指导组患者减少了抗生素的应用和治疗费用。
Prkno等[20]综合分析多项临床试验,并比较PCT指导抗生素治疗与标准治疗在院内死亡率、抗生素疗程和入ICU时间等方面的差异。
值得注意的是,PCT指导抗生素治疗不能减少病死率,但对减少抗生素治疗周期具有影响[21]。
综上所述,推荐动态监测血清PCT水平指导临床抗生素治疗。
在同等其他治疗基础上,PCT指导治疗可减少患者抗生素的暴露,减少细菌耐药性发生,并缩短住院时间,从而进一步减轻患者医疗费用[22]。
目前,国际上已基本确立了PCT 指导抗生素治疗的具体流程[23]:正常血清PCT≤0.05 ng/mL,当PCT为0.05~0.5 ng/mL,提示局部细菌感染,此阶段可通过PCT水平指导治疗。
PCT<0.1 ng/mL,强烈建议停止抗生素治疗;0.1 ng/mL<PCT≤0.25 n g/mL,建议停用抗生素;0.25 ng/mL <PCT≤0.5 ng/mL或PCT下降≥80%的峰值时,可以考虑减少抗生素;PCT≥0.50 ng/mL,且PCT下降<80% 的峰值时,建议使用抗生素,可以采取降阶梯治疗( 由原来的多种抗生素联合应用减为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