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冰桶挑战中的营销秀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3
现象级品牌事件营销案例1. "#TheDress":该案例发生于2015年,一个照片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巨大的争议。
照片中的裙子,有的人看到是黑蓝色,有的人看到是白金色。
这一现象迅速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讨论和分享,各界人士、明星和媒体都参与其中。
许多品牌利用这一机会推出相关产品,比如眼影、衣物和配饰等,以此推广自己的品牌和产品。
2. "Oreo Dunk in the Dark":2013年超级碗比赛期间,发生了一次停电事件,让整个体育场陷入黑暗中。
奥利奥(Oreo)利用这个机会发布了一条推特,配上文字"你可以在黑暗中吃奥利奥",迅速赢得了社交媒体上的关注和赞誉。
这一简单又有创意的案例,让奥利奥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品牌之一。
3. "Red Bull Stratos":2012年,红牛(Red Bull)赞助了一项大胆的极限运动项目,名为"Red Bull Stratos"。
该项目由奥地利运动员菲利普·鲍姆加特纳(Felix Baumgartner)执行,他从距离地面39公里的高空跳伞。
这一活动吸引了全球媒体的关注,成为当时最具话题性的品牌事件之一。
红牛通过赞助这一活动,并将其广泛宣传,提高了其品牌的知名度和认可度。
4. "ALS Ice Bucket Challenge":2014年,深受罕见神经退行性疾病渐冻人症(ALS)影响的人们发起了"ALS冰桶挑战"活动,旨在引起公众对这一疾病的关注并筹集资金进行研究。
这一活动在社交媒体上迅速传播,成为全球热门话题。
许多知名品牌和名人参与其中,并通过向患者捐赠资金以及宣传自己的参与来进行事件营销,提高其品牌形象和社会责任感。
5. "Nike Dream Crazy":2018年,耐克(Nike)推出了一支名为"Dream Crazy"的广告,由美国足球运动员科林·卡佩尼克(Colin Kaepernick)和其他知名运动员出演。
从冰桶挑战看数字营销ALS(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冰桶挑战证明了社交媒体在全美范围内影响公益营销的能力。
这项挑活动让社交媒体、名人与草根慈善事业都参与其中,在炎炎夏日带来一股如飓风般强劲传播开来的社会热潮。
但是不同于可怕的飓风,冰桶挑战显示了人们如何能够驾驭、引导和管理社交媒体来促进社会公益事业。
根据Facebook网站的统计,在6月1日到8月17日间,超过2,800万人参加了关于冰桶挑战赛的话题交流,包括发帖、评论和对挑战赛帖子点赞,人们还在该社交网络上分享了240万个与冰桶挑战赛有关的视频。
即使这种社交风暴是前所未有的,但是对那些试图破解ALS活动成功秘诀的营销人员来说,这个活动让他们学到了几个重要的经验。
1. 安排在合适的时机这次冰桶挑战活动从6月开始,在8月达到顶峰。
时机的选择非常完美,此时正值中东战乱和密苏里州弗格森小镇骚乱的画面占据了晚间新闻,这项形成鲜明对比的活动让人感觉不错。
夏天是度假的好时光,许多人都能享受更放松的工作安排。
学校也放假了,白天变长,让人们有机会在工作结束后参与挑战,拍摄他们全身淋湿的视频。
此外,挑战活动的性质和发起时间也很相称:冰桶挑战在冬天可不会受到欢迎。
难道有人想得肺炎吗?2. 活动要深入个人层面从你的头顶浇下冰水,唤起人们对某项慈善事业的认识,这个创意起初并不是为了唤起人们对ALS的认识。
然而,患有ALS疾病的前波士顿学院(Boston College)棒球选手皮特·弗拉特斯(Pete Frates)让这项活动更加深入个人层面,他利用自己的社交网络和朋友家人组成的专门团队来宣传这种疾病。
3. 名人的参与在几位本地名人和体育明星参加冰桶挑战之后,这项活动迅速蹿红。
他们众多的支持者让这项挑战扩展到波士顿以外的地区,并红遍全美各地,吸引了形形色色的一线大牌明星和知名人士参加挑战赛。
就连盖茨也参加了,也对活动起到了推广作用。
4. 简单至上保持简单明了(KISS)是一条众所周知的设计原则,这条原则表明简单的设计往往比复杂的设计效果要好。
火出圈的营销热点案例火出圈的营销热点案例有很多,我将从不同行业和角度给出一些例子。
1. 社交媒体营销:在社交媒体平台上,有许多火出圈的营销热点案例。
例如,2014年的Ice Bucket Challenge(冰桶挑战)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
这个活动通过邀请人们倒冰水在自己头上,并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视频,以增加对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的认识和筹集资金。
这个挑战迅速传播,吸引了许多名人和普通人的参与,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社交媒体热点。
2. 品牌合作营销:品牌合作也是一种常见的火出圈的营销策略。
例如,2017年的Supreme(街头时尚品牌)与Louis Vuitton(奢侈品牌)的合作系列引起了广泛关注。
这个合作突破了传统的品牌界限,吸引了街头时尚和奢侈品市场的双重关注,成为一个备受瞩目的热点。
3. 创意广告营销:创意广告也是火出圈的一个重要因素。
例如,2015年的Dove(多芬)的"Choose Beautiful"(选择美丽)广告就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这个广告通过拍摄人们在两个门前选择走哪个门(一个标有“美丽”一个标有“普通”),来探讨女性对自己美丽的认知。
这个广告引发了大量的讨论和反思,成为一个成功的火出圈案例。
4. 网络挑战营销:近年来,网络挑战也成为了火出圈的热点营销策略。
例如,2019年的"Area 51"(51区)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这个事件源于一个网络笑话,号召人们前往美国内华达州的Area 51军事基地,以揭示其所谓的外星人秘密。
尽管这个事件最终没有实际发生,但它在社交媒体上引起了巨大的关注和讨论,成为一个网络热点。
这些案例展示了不同行业和角度下的火出圈营销热点。
值得注意的是,火出圈的成功案例往往与创新、引发共鸣、社交媒体传播等因素密切相关。
病毒营销案例在当今的数字营销领域,病毒营销已经成为一种非常有效的营销策略。
病毒营销是指通过社交媒体、互联网等渠道,利用用户自发的分享和传播,将产品或服务迅速推广开来的营销方式。
它的特点是低成本、高效益,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扩散,形成爆发式增长。
下面我们来看几个成功的病毒营销案例,了解一下它们的成功之处。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2014年的“冰桶挑战”活动。
这个活动旨在为渐冻人研究筹集资金,参与者需要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接受冰桶倒水的视频,并邀请朋友们也加入挑战。
这个活动在短时间内迅速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开来,吸引了无数名人和普通网友的参与。
通过这个活动,不仅成功筹集了大量善款,也让更多人了解了渐冻人症,提高了社会对这一疾病的关注度。
另一个成功的病毒营销案例是2016年的Pokémon Go游戏。
这款游戏利用了增强现实技术,让玩家可以在现实世界中捕捉虚拟精灵。
游戏一经推出,迅速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轰动,成为了当时最受欢迎的手机游戏之一。
玩家们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游戏经历,吸引了更多人加入进来。
这款游戏的成功,不仅带动了周边产业的发展,也为增强现实技术的应用带来了更多关注。
此外,还有2019年的“#10YearChallenge”挑战。
这个挑战要求参与者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10年前和现在的照片,展示出自己的变化。
这个挑战在短时间内在社交媒体上迅速传播开来,吸引了无数网友的参与。
通过这个挑战,不仅让人们回顾了自己的成长和变化,也成为了一种时尚和潮流,吸引了更多人加入进来。
这些成功的病毒营销案例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它们能够触动人心,引起人们的共鸣,让人们愿意自发地参与进来。
另外,它们都充分利用了社交媒体这一强大的传播工具,通过用户自发的分享和传播,实现了快速扩散。
除此之外,这些案例也都很好地结合了当时的社会热点和潮流,吸引了更多人的关注和参与。
总的来说,病毒营销作为一种新型的营销方式,已经在数字营销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和效果。
病毒性营销案例病毒性营销,顾名思义,就是像病毒一样迅速传播的营销方式。
它通过吸引人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情感和兴趣,从而让信息在网络上快速传播,达到营销的目的。
病毒性营销案例屡见不鲜,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些成功的案例,探讨它们的成功之处。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2014年的一则病毒性营销案例,冰桶挑战。
这一活动旨在为渐冻症患者筹集善款,参与者需要倒上一桶冰水,然后向社交媒体上的朋友发出挑战,要求他们也完成同样的动作或者捐款支持。
这一活动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吸引了众多名人和普通网友的参与,成为当年最具影响力的病毒性营销案例之一。
其成功之处在于它具有鲜明的主题性、社交分享性和公益属性,同时又结合了挑战和互动的元素,让参与者感到有趣和有意义。
另一个成功的病毒性营销案例是2016年的Pokémon Go游戏。
这款游戏利用了增强现实技术,让玩家可以在现实世界中捕捉虚拟的口袋妖怪。
游戏一经推出便迅速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热门话题,吸引了数百万玩家的参与。
其成功之处在于它充分利用了现实与虚拟的结合,让玩家可以在真实的环境中体验游戏的乐趣,同时也促进了玩家之间的互动和社交。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病毒性营销案例是通过视频内容来实现的。
比如2012年的“江南style”音乐视频,该视频在短时间内在全球范围内迅速传播,成为了一种全球性的文化现象。
其成功之处在于它融合了时尚、音乐和幽默,让人们在观看的同时感到愉悦和快乐,从而愿意将它分享给更多的人。
总的来说,成功的病毒性营销案例都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首先,它们都具有鲜明的主题性和吸引力,能够引起人们的兴趣和注意;其次,它们都具有社交分享的属性,能够让人们愿意将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和亲人;最后,它们都具有一定的互动性和参与性,能够让人们参与其中,产生共鸣和情感连接。
总之,病毒性营销是一种高效的营销方式,但要想取得成功并不容易。
只有在内容具有吸引力、分享性和参与性的情况下,才能实现病毒式的传播。
个人觉得冰桶挑战就是一个很好得公益跟营销得结合得实例,所以我整理了一些关于这方面得分析我们得品建就是否也可以参考这样得方式,在朋友圈发起一个挑战活动,转发活动之类得。
大家可以瞧瞧~病毒式营销案例——ALS冰桶挑战:——公益与营销得有效结合一、何为“ALS冰桶挑战赛”(ALS Ice Bucket Challenge)ALS病全称“肌肉萎缩性侧面硬化病”,英国人也叫“运动神经细胞病”。
这就是无法治愈而且致命得病。
史蒂芬•霍金便就是这种病得患者。
据前301医院院长回忆,毛泽东晚年也就是因为这种病最后导致多种并发症死亡。
ALS病就是一种运动神经元疾病,常在病后3~5年内死亡。
多数国家ALS得患病率为5/10万~7/10万,高得可达40/10万,太平洋关岛地区为该病得高发区。
冰桶挑战则就是美国ALS协会希望通过名人得影响力,让更多得人关注ALS病并为ALS 协会捐款得社交公益活动,受邀者在网上发布自己被浇冰水得视频,再点名其她人参与。
被邀请者要么在24小时内接受挑战,要么选择向ALS协会捐献100美元用于疾病防治。
比尔·盖茨、马克·扎克伯格、科比、雷军、周鸿祎、刘德华等各界大佬名流纷纷迎战。
该活动旨在就是让更多人知道被称为渐冻人得罕见疾病,同时也达到募款帮助治疗得目得。
二、冰桶挑战成果据媒体数据,从2014年7月29日至2014年8月20日,冰桶挑战为美国ALS协会增加了30多万名新捐赠者,连同原有捐赠者得捐赠,共计收到善款1560万美元,而去年同期只募集到180万美元。
根据Facebook网站得统计,在2014年6月1日到2014年8月17日间,超过2,800万人参加了关于冰桶挑战赛得话题交流,包括发帖、评论与对挑战赛帖子点赞,人们还在该社交网络上分享了240万个与冰桶挑战赛有关得视频。
中国得首个挑战者雷军,在接受挑战后,通过其官方微博公布:已向美国ALS协会捐款100美元,同时向中国“瓷娃娃罕见病关爱基金”ALS项目捐款1万元人民币。
口碑营销典型案例1. 嘿,各位营销界的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聊一个超级有意思的话题——口碑营销典型案例。
你们知道吗?有时候一个小小的口碑,就能引发一场营销大爆炸!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那些让人拍案叫绝的口碑营销案例,看看这些营销高手是怎么玩转口碑的!2. 说起口碑营销,你们可能会想到那些网红推荐的产品。
没错,那确实是一种方式,但今天我要给你们介绍的案例可比这个厉害多了!这些案例就像是给平平无奇的产品穿上了一件魔法外衣,让它们瞬间变成了人人都想拥有的宝贝。
3. 让我们先来看看可口可乐的活动。
哇塞,这简直就是把每个人的名字都印在了可乐瓶上!想象一下,你走进超市,突然看到一瓶印着自己名字的可乐,是不是立马就想买下来?有个小伙子看到这个活动,兴奋地对朋友说: "嘿,快看!这瓶可乐上有我的名字耶!我一定要买下来发朋友圈!"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个性化的产品设计能够激发消费者的分享欲,从而产生强大的口碑效应。
4.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汉堡王的"倒霉汉堡"活动。
这可不是普通的促销活动哦,它是把自家的失误变成了营销利器。
汉堡王把顾客吐槽自家汉堡的照片做成了广告,还配上了诚恳的道歉。
一位顾客看到这个广告后说: "天哪,汉堡王居然敢把自己的缺点公开出来,这也太有勇气了吧!我决定再给他们一次机会。
"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诚实和自嘲也能成为强大的口碑营销武器。
5. 哦,对了,你们听说过"冰桶挑战"吗?这个活动最初是为了宣传渐冻人症,结果却成了全球性的网络热潮。
明星、企业家、普通人,大家纷纷参与其中,不仅提高了人们对这种疾病的认知,还筹集了大量的善款。
有个参与者兴奋地说: "我从来没想过,浇一桶冰水也能成为做善事的方式!这简直太酷了!"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一个富有创意的点子,加上社交媒体的力量,就能创造出惊人的口碑效应。
6. 说到创意,我们不能不提星巴克的"红杯子"活动。
十大经典事件营销案例1. 2013年奥斯卡颁奖礼上的“自拍杆事件”。
在2013年的奥斯卡颁奖礼上,女演员艾伦·狄珍妮斯和其他明星使用自拍杆拍摄了一张合影,并在推特上发布。
这一举动迅速在社交媒体上引起轰动,成为当时最受关注的事件之一。
这一事件成为自拍杆品牌的巨大宣传,也让人们开始认识和接受这一新型的自拍设备。
2. 2014年冰桶挑战。
冰桶挑战是一项公益活动,旨在为渐冻症研究筹集资金。
参与者需要将冰水泼在自己身上,并邀请朋友做同样的事情,或者捐款支持研究。
这一活动在社交媒体上迅速传播,吸引了无数名人和普通人的参与,成为了一场全球性的公益狂欢,也为渐冻症研究筹集了大量资金。
3. 2015年星巴克“红杯门”事件。
2015年,星巴克推出了一款简约的红色圣诞杯,原本是为了庆祝节日气氛。
然而,一些人却因为这种简约设计而感到不满,认为星巴克不尊重传统。
这一事件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激烈的讨论,也成为了一次意外的营销事件,吸引了大量关注和讨论。
4. 2016年Pokémon Go游戏的全球疯狂。
Pokémon Go是一款结合了现实和虚拟世界的手机游戏,玩家需要在现实世界中寻找并捕捉虚拟的口袋妖怪。
这款游戏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走红,吸引了数百万玩家的参与,也成为了一场全球性的狂欢。
这一事件不仅推动了增强现实技术的发展,也为游戏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商业成功。
5. 2017年Nike“坚持到底”广告。
Nike的“坚持到底”广告以一种非常生动和鼓舞人心的方式展现了各种运动员在困难时刻坚持不懈的精神。
这一广告在社交媒体上迅速走红,成为了人们讨论和分享的热点。
这一广告不仅提升了Nike品牌的知名度,也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价值观,获得了广泛的好评和认可。
6. 2018年亚马逊Prime Day。
亚马逊Prime Day是亚马逊每年举办的一次大型促销活动,吸引了数百万用户的参与。
这一活动不仅提升了亚马逊的销售额,也为亚马逊Prime会员制度带来了更多的关注和认可。
具身传播案例分析:ALS冰桶挑战1. 案例背景2014年夏季,一项名为ALS冰桶挑战(ALS Ice Bucket Challenge)的慈善活动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走红。
该活动旨在为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简称ALS)募集资金和关注度。
ALS是一种罕见且终身致命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会导致肌肉无力、萎缩和最终瘫痪。
该活动的核心内容是参与者倒上一桶冰水,并通过社交媒体分享视频或图片,然后提名其他人继续接受挑战。
参与者可以选择捐款给ALS协会或者参与冰桶挑战。
2. 案例过程2.1 初始发起2014年7月15日,美国前职业棒球选手Pete Frates被诊断出患有ALS,并联合家人和朋友发起了这个活动。
Frates本人因其运动员身份和社交网络影响力,在社交媒体上迅速扩散了这个活动。
2.2 社交媒体传播随着Frates的影响力,冰桶挑战开始在社交媒体上爆发式传播。
人们通过Facebook、Instagram、Twitter等平台分享自己接受挑战的视频或照片,并提名其他人参与。
许多名人和明星也加入了这一活动,如比尔·盖茨、马克·扎克伯格、贝拉·索恩等。
他们的参与进一步推动了活动的传播和关注度。
2.3 反馈效应由于活动的独特性和有趣性,冰桶挑战引起了广泛关注。
许多参与者为了吸引更多眼球,创意十足地设计自己的冰桶挑战视频,例如从直升机上倒水、在海滩上倒水等。
此外,媒体对于这一现象进行了广泛报道,进一步推动了活动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4 慈善筹款冰桶挑战不仅在社交媒体上赢得了大量关注,也取得了巨大的慈善筹款成功。
根据ALS协会的数据,在2014年夏季期间(6月1日至8月31日),该组织收到了超过1.15亿美元的捐款,相比之前同期的筹款额增长了7倍。
这些资金用于支持ALS患者的医疗研究、护理和支持。
3. 案例结果3.1 巨大的关注度和参与度冰桶挑战活动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巨大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那些冰桶挑战中的营销秀
作者:张书乐
来源:《销售与市场·管理版》2014年第10期
在中国,8月中旬风行的冰桶挑战,已经沦为一场公关秀和带有名人关键词的成人游戏。
社交营销本身就是一种炫耀
冰桶挑战的游戏规则很简单,@三个好友,人人都能参与并完成的游戏,提供任务标的……依靠已经完备的社交网络(微博、微信甚至传统论坛)进行传播,整个传播节奏异常快速。
笔者无意对其传播模式进行探讨,因为在此次众神狂欢的营销秀中,其传播轨迹和方法已经被大多数人所熟悉。
只是,正如纪伯伦的那句名言所示:“我们已走得太远,以至于我们忘了为什么而出发。
”
始作俑者是雷军。
雷军8月20日在接受挑战后,通过其官方微博公布:已向美国ALS协会捐款100美元,同时向中国“瓷娃娃(成骨不全症)罕见病关爱基金”ALS项目捐款1万元人民币。
当然,在视频的结尾,他也没忘记秀一下自己的小米手机。
之后比较雷人的是陈光标的挑战,所谓胸口碎大冰、蹲垃圾桶享受冰浴30分钟、冰水用作员工餐等噱头勾足了眼球,类似如此的营销秀不一而足,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在名人的光环下,原始的慈善目的渐渐缺位了。
此外,慈善的标的:国外关注的是渐冻人,国内则多了个瓷娃娃,众多媒体和大V们在炒作冰桶挑战话题的时候,在长达一周的时间内,似乎并没有注意到两者的区别,直接混为一谈,不可不视为是整个冰桶挑战中,假慈善之手而行炫耀和推销自己(或产品)之实的一种尖锐讽刺。
当然,我们不可否认,在国外的社交网络上,冰桶挑战也有类似炫耀,如比尔·盖茨公布了一段制作精良的视频,视频显示他正在设计一种复杂的方法,以往自己身上倒冰水,以炫耀自身的物理技巧等。
而究其实质,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无论是脸谱、推特还是国内的微博、微信,自媒体无论大小,无论议题、定位为何,其核心都是个人展示的平台,抓住这个实质,也就抓住了利用社交网络进行营销的关键。
关键在于,如何让大家都参与到这场营销中来。
简单模仿+巧妙植入
冰桶挑战并不是一个新生事物。
冰桶挑战最初来源于高尔夫球场上球员之间的相互召唤。
在很长一段时间,其都和渐冻人并没有直接关系。
人们可以用它为各种慈善机构捐款,比如宠物慈善团体或是癌症治疗。
人们拍下被浇冰水的狼狈视频,并传到脸谱或推特上。
将它作为ALS捐款的特定方式,则是由美国棒球运动员 Pete Frates在7月中旬发起,他本人从2012年起亦身患该病。
短短一个月,全球的冰水泛滥起来。
何以突然火爆起来?去除某些名人参与而形成的偶发性蝴蝶效应,更为关键的在于导致其必然传播的两点,即简单模仿和巧妙植入。
简单模仿是指冰桶挑战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并不具有操作难度,过往火爆的社交营销热点如江南Style、小苹果,大多需要一定的基础,而使得众多有意者与之无缘,显然,冰桶挑战并没有这一问题。
巧妙植入则是另一层境界。
在社交传播中,可以实现简单模仿的热点并不少见,如早前在国内颇为流行的脸萌,其也实现了平民化,但在所谓个性漫画头像下,依然让人有千篇一律的感觉。
显然,冰桶挑战中,众人挖掘出来的大量玩法,特别是那些大胆幽默的镜头,立刻在社交网络上形成围观和创意比拼的效应,使得传播更加迅猛。
当然,如果在社交网络上,能够显得比较“2”会更有传播效力。
须知,十余年前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的火爆,也就源于那些高高在上的名人明星在电视上“耍宝”,拉近了他们和受众的距离。
而在社交网络上,也唯有说“人话”,和粉丝打成一片,才能形成口碑力。
更为关键的是,其在初始阶段即依靠巧妙植入获胜。
通过冰水的淋浴,让人们体验到渐冻人的苦痛,让活动的形式与内容巧妙地联系起来,也使得慈善行为和目的之间建立了自然的链接。
由是观之,仅从慈善而言,一直以来在西方流行的“北极熊跳”(参与者跳入0℃以下的冰水中,为特奥会筹款)为何难以形成强大的社交营销效应的缘由,已经显而易见了。
所有人都能参与到营销中来,通过社交网络在炫耀,社交营销的最大化效果也就显现得尤为充分了。
只是在巧妙植入上,国内的营销思维显得过于生硬,雷军挑战之后秀小米,古永锵则选择在土豆映像节上自倒冰水,周鸿祎微博上每一条关于冰桶挑战的状态都不忘带上360的产品,以及自诩中国首善的陈光标硬植入再生理念等,都被人广为诟病,这些较之比尔·盖茨用特殊支架来秀物理技术范、国外大多数参与者更多以趣味来展示自身的诙谐相比,高下之别立现。
一言以蔽之,冰桶浇完的那一瞬间,似乎距离近了,但突然拿出产品,大秀“我为××代言”的广告语,立刻生生把距离又拉开。
究其实质,国内在冰桶挑战的营销之中,考虑更多的是如何搭车营销,广告味太重,这也使得其原有的慈善目标被过度掩盖或娱乐化,就如郭台铭在冰桶挑战中点名林志玲时,希望她能够穿得暴露一点那样,喧宾夺主了。
如何摆脱“礼拜攻势”
任何营销都有保鲜期,冰桶挑战也一样。
只是在国内,从火爆之日起,大多数人就认定,其保鲜期只有一周。
这几乎是国内大多数社交营销的宿命,再火爆也就维持一周左右。
冰桶能逃脱吗?其在美国,似乎已经火爆了一个月有余才传递到中国。
为何到了中国保鲜期反而极度缩短?
先看另一个类似的活动。
4月,国外曾经流行过一种行为艺术——吃香蕉反种族歧视行为,这个由巴萨球星阿尔维斯和内马尔开始,也一度成为热潮,但很快,被发现有一家马德里公关公司组织推手而迅速落寞。
显然,在国外的冰桶挑战,更多地体现一种自发性,少有营销的广告味,而在国内,显然进入了“吃香蕉”活动的状态,也由此引发了舆论对背后营销势力以及淡忘慈善主题的讨伐。
由此可见,过度的植入式营销和广告推动,是社交营销难以逃脱“礼拜攻势”的罪魁祸首。
由趣味快速沦为一种恶俗,足以极大地缩短其保鲜期,而要破解保鲜期问题,亦该由此破题,即在营销层面上来说,对于想搭车营销的企业和个人,必须首先强化原始主题如慈善,并淡化自身的营销色彩,由直接展示产品式的硬植入,变为和主题切合的软植入。
换言之,即可将冰桶挑战视为一种病毒,而病毒要想保持长久的活力,就必须适应环境,不断变异,不断从冰桶中发展出更多谐趣的元素。
不能不再次提到比尔·盖茨,作为技术大佬和微软创始者,其冰桶挑战就没有拿出一台Surface平板来秀防水性,而是展示了个人技术,用“宝刀未老”来暗示企业的卓越性,而这种个人与企业早已画上等号的原始口碑积累,加上人性化的自然植入和冰桶的全新演绎,则在不冲淡原始主题的状态下,完成了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