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快乐读书屋一——天上的星星|教科版
- 格式:ppt
- 大小:371.00 KB
- 文档页数:20
《天上的星星》说课稿一、说教材《天上的星星》是教科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第八册第一单元快乐读书屋一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是著名作家贾平凹的文章。
课文的题目给人以很多美好的遐想,星星是留在作者记忆中关于故乡迷人的印象、关于童年最美好的回忆。
文章以不拘一格的笔墨,显示出作者精彩叙事和真切状物的技巧。
课文先写了“我们”小时候好奇地数星星,看见繁星满天,快活地向星星招手;接着写了月明星稀让“我们”大吃一惊,可怜这些没精打采的星星;最后写了“我们”无意中找到了躲藏在溪水中的星星,并且保守着这个孩子的秘密。
课文描写了繁星满空和月明星稀时的景象,刻画了一群孩子天真童稚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星星的喜爱之情。
作者在文中多处地方,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结合大量天真的想象,文字优美,极具欣赏性和可读性。
根据新课标对第三学段的阅读要求,品读文章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结合学生的学情——有一定的阅读感悟能力和写作能力,本课用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为:1.自主学会本课生字词,并能运用。
2.联系生活实际,注意和文本对话,把自己的体会批写出来。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欣赏繁星满天、月明星稀的景象。
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批读,感受文章的童贞童趣,想象繁星满天、月明星稀的画面,体会作者对星星的喜爱,对童年的怀念。
2.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并进行有关童年生活的片段练习。
二、说教学方法:课文本身文采优美,贴近孩子生活,那么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产生心灵的碰撞将成为本课堂的主旋律。
1.想象品读法:情发自心,只有心灵产生火花才有感情流露,阅读是情感的体验,要珍视学生独特的体验,感受和理解。
品读文章的繁星满天、月明星稀两个画面,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感受作者美好的情感。
2.批读法。
批读文旨在加强教材的导学功能,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积极思考,随文旁批。
批读作为语文阅读重要的学习方法,将在本课充分体现批读更能体现学生阅读的独特感受。
《天上的星星》教学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科学》教材第四册第七章第一节“天上的星星”。
详细内容包括:星星的基本概念、分类、特点;星星的观测方法;星星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星星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能够识别常见的星星。
2. 培养学生运用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探索星星的奥秘。
3. 增强学生对宇宙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热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星星的分类、特点及观测方法。
重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激发他们对宇宙科学的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星空图、星星卡片、天文望远镜、多媒体课件。
学具:观察记录表、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星空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认识的星星,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导入:讲解星星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配合多媒体课件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星星。
3.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星星观测,指导学生使用天文望远镜,观察并记录星星的形状、颜色、亮度等。
4.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识别北斗七星,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找出北斗七星的特点。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观察记录表,绘制星空图,并在图中标出北斗七星。
六、板书设计1. 《天上的星星》2. 内容:星星的基本概念星星的分类与特点星星的观测方法北斗七星的识别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绘制一幅星空图,标出自己认识的星星,并简要介绍星星的特点。
2. 答案:根据学生的实际观测情况,给出相应的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观测星星,提高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对宇宙科学的兴趣。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避免部分学生积极性不高。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自行观测星星,了解更多关于星星的知识,如星星的命名、星星的故事等,激发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热情。
同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星空摄影比赛,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活动中的星星观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