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新部编本二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玲玲的画》(001)
- 格式:doc
- 大小:45.50 KB
- 文档页数:5
2018 新部编本二年级下册语文第13 课《玲玲的画》授课方案【教材解析】《玲玲的画》《玲玲的画》是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
讲的是玲玲整理画笔时不小心把第二天要参评的画弄脏了。
在爸爸的启示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巧妙地掩盖了污渍。
第二天她的画在评奖会上得了一等奖。
从而告诉我们很多事情其实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经常能变成好事。
课文内容简单,主题明确,寓深刻的生活真谛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对于启示学生办理生活中的近似事件有较强的教育意义。
本文语言朴实,对话很多,玲玲的感情变化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饶真谛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
因此授课中重要紧抓住这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充分读书,在读中领悟感情,感悟语言,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质,重点理解爸爸意味深长的话,从中碰到启示,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设计理念】 2011 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敲定:“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
掷地有声地揭穿语文课程的性质:综合性、实践性。
因此,在《玲玲的画》第二课时授课时,侧重在语言文字的实践中、学会运用。
充分运用好课文这个“例子”变“教懂”为“学课练能”即以“课文”为“例子”练语文基本功与能力。
【授课目的】依据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质,本课时我确立了以下三个授课目的。
1.牢固生字新词。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领悟人物的思想感情。
3.引导学生经过语言实践,积累并运用“端量” 、“认真地”、“满意的”等词语。
结合课文特点,进行写话训练。
【授课重点】以练能为重点,依赖“例子” ,经过一系列的活动最大化地让学生进行语言学习、运用和积累,并合适进行写话训练。
【授课难点】经过品读课文,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让学生理解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只要肯动脑筋,坏事经常能变成好事。
授课准备:授课课件、课文朗诵动画(重新制作)授课流程(一)复习导入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25 课《玲玲的画》,知道玲玲碰到了一件特别麻烦的事,是,,(课件梳理:什么事?结果怎样?)【课件1】2.(复习字词)(用抓住重点词的方法理清线索)【课件 2、 3】3.师小结:玲玲在爸爸的帮助下,却把坏事变成了好事,这节课让我们再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二)走进文本,朗诵感悟1.画好作品,领悟“满意”⑴课件出示:玲玲愉悦的端量着自己画的《我家的一角》。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玲玲的画》原文及教案小学二年级语文《玲玲的画》原文玲玲满意地端详着自己画的《我家的一角》。
这幅画明天就要参加评奖了。
“玲玲,时间不早了,快去睡吧!”爸爸又在催她了。
“好的,我把画笔收拾一下就去睡。
”就在这时候,水彩笔叭的一下掉到了纸上,把画弄脏了,玲玲哇地哭了起来。
“怎么了,孩子?”爸爸放下报纸问。
“我的画脏了,另画一张也来不及了。
”爸爸仔细地看了看,说:“别哭,孩子。
在这儿画点儿什么,不是很好吗?”玲玲想了想,拿起笔,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
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
玲玲满意地笑了。
爸爸看了,高兴地说:“看到了吧,孩子。
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
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在第二天的评奖会上,玲玲的画得了一等奖。
小学二年级语文《玲玲的画》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5个字及“楼梯”“脑筋”两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读文,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
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第一课时切入举偶1、谈话激趣:同学们,今天我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叫玲玲,她在生活中也遇到了不高兴的事,我们愿意帮助她吗?(相机板题)2、观察揭题:教师分别出示准备的两幅画。
启发:这两幅画有什么不同?你认为哪幅画更好一些呢?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这两幅画的来历。
(板题)对话平台初读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并划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
2、同桌合作识字。
互读、互听、互纠,交流识字记字的方法。
3、游戏巩固识字。
可以根据课文设计“蜜蜂采蜜”、“帮小蜜蜂找家”等。
组织学生识字,或者引导学生说出平时的一些识字游戏,由学生组织进行识字练习。
4、分段指读课文,师生评议,正音。
(以读文为基础,以识字为重点,以多种形式的游戏活动为手段,突出低年级的教学重点。
)朗读1、组内读文,互相评议。
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组织学生交流读书感受。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玲玲的画》课文原文
玲玲得意的端详着自己画的《我家的一角》。
着幅画明天就要参加评奖了。
“玲玲,时间不早了,快去睡吧!”爸爸又在催她了。
“好的,我把画笔收拾以下就去睡。
”
就在这时候,水彩笔吧的一下掉到了地上,把画弄脏了,玲玲哇地哭了起来。
“怎么了,孩子?”爸爸防下报纸问。
“我的画脏了,另画一张也来不及了。
”
爸爸仔细地看了看,说:“别哭,孩子。
在这儿画点什么,不是很好吗?”
玲玲想了想,拿起笔,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
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
玲玲满意地笑了。
爸爸看了,高兴地说:“看到了吧,孩子。
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糕。
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好事。
”
在第二天的评奖会上,玲玲的画得了一等奖。
小学二年级语文《玲玲的画》课文原文和教案【篇一】小学二年级语文《玲玲的画》课文原文玲玲得意的端详着自己画的《我家的一角》。
这幅画明天就要参加评奖了。
“玲玲,时间不早了,快去睡吧!”爸爸又在催她了。
“好的,我把画笔收拾一下就去睡。
”就在这时候,水彩笔“叭”的一声掉到了纸上,把画弄脏了,玲玲哇地哭了起来。
“怎么了,孩子?”爸爸放下报纸问。
“我的画脏了,另画一张也来不及了。
”爸爸仔细地看了看,说:“别哭,孩子。
在这儿画点什么,不是很好吗?”玲玲想了想,拿起笔,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
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
玲玲满意地笑了。
爸爸看了,高兴地说:“看到了吧,孩子。
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糕。
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好事。
”在第二天的评奖会上,玲玲的画得了一等奖。
【篇二】小学二年级语文《玲玲的画》教案学习目标:1、认识玲、祥等8个生字,会写叭、玲等9个字以及楼梯和脑筋两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后,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
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3组)学习时间:两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1、小朋友们喜欢看动画片吗?(喜欢)那老师就让你们看动画片,请你们一边看一边想:动画片中的人,他们遇到不高兴的事时是怎么处理的?2、播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欣赏人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些令人不高兴的事,但这些事通过人们动脑筋,也变成了好事。
3、谈话激趣(1)刚才,老师和小朋友们一块儿看了动画片之后,老师觉得动画片中的人真聪明!他们能把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不快乐的事,通过动脑筋变成好事。
今天,老师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叫玲玲,她在生活中也遇到了不高兴的事,我们来看看,她是怎么处理的呢?请同学门打开课本116页,教师(板书课题:25《玲玲的画》)(2)齐读课题,学习生字玲。
(指名读、齐读。
)二、尝试学习、读文识字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再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2、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
2018新部编本二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玲玲的画》优秀教案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运用熟字换偏旁的识字方法认识“幅”;通过语境的反复朗读认识“详、奖”;认识词语“叭”是描写声音的词语,学习运用这样的词。
学习书写“叭、玲、狗”3个汉字。
2、读通课文,以“玲玲的画”为主线,体会玲玲情感的变化——满意、难过、满意。
3、通过朗读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教学预设】课前活动:T: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轻松轻松,做个小游戏,想玩吗?(大屏幕上出现两幅图画)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请同学们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观察看看有什么不同。
(评价语:你观察得真仔细!你真会观察!你有一颗善于发现的心!你找到的跟老师的一样!你找到的,我老师都没有找到呢!……)T:看来咱们班的同学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一、导入,学习生字“玲”T:下面,我们就开始学习新的知识,上课!T: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S:喜欢。
T: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位爱画画的孩子,她的名字叫。
(出示PPT,贴字卡,补板书:玲)谁来亲热地叫叫她?S:生读。
T:第二个玲读轻声,大家一起叫一叫。
S:生读。
T:今天玲玲带着她的画来了(出示画)。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玲玲的画》(出示课题,边叙述边补课题)请同学们一起把课题读一读。
二、初读,认识生字T:玲玲的画藏着一个小故事呢!咱们一起来看看吧!让我们打开书本,认真听课文朗读,争取把每个字的读音都听清楚了。
(听课文朗读)T:同学们听得可真认真呀,咱们也来认真地读一读这篇课文好吗?S:好。
T: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请借助拼音把字读准,并想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好,开始读书!(生读)出示PPT:课文讲了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画(不小心被弄脏了),她在(爸爸)的启发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最后这幅画得了(一等奖)的事。
(请1-2生个别说)T:谁可以把整件事再来说一说呢?(请1生整体读,全班齐读)T:我们基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那么你们把课文读准确了吗?老师可要检查了,你们敢接受我的挑战吗?S:敢!T:好,勇气可嘉,那么谁可以把这个句子读准确呢?出示句子:玲玲满意地端详着自己画的《我家的一角》。
2018新部编本二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玲玲的画》说课稿一、说教材:本单元教材围绕着"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这个专题选择了几篇不同体裁的课文,内容丰富。
《玲玲的画》讲的是玲玲收拾画笔时不小心把第二天参评的画弄脏了,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巧妙地掩盖了污渍,第二天她的画在评奖会上得了一等奖的事。
课文内容简单,主题明确,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对于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教育意义。
本文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
因此教学中教者要牢牢抓住这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充分读书,在读中体会情感,感悟语言,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重点理解爸爸意味深长的话,从中受到启发,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二、说学习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1、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和表情,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
2、通过读文,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四、说教法:1、抓主线、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我决定以玲玲的情感变化:高兴、满意(画好作品)--着急、伤心(弄脏作品)--满意、喜悦(画更漂亮)为本文的主要线索展开教学。
2、抓朗读、读中体会、悟中朗读。
给学生充分的朗读感悟时间。
在朗读形式上,采用自读、接读、范读、指名读、齐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读文的兴趣。
我始终牢牢抓住那条情感主线,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玲玲情感的变化,紧紧抓住玲玲的情感变化让学生深度感悟文本的语言,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3、抓字词、落实训练、积累语言。
在教学设计中,我就抓住了课文中的两个词语进行训练。
一个是"端详",另一个是"懒洋洋"。
二年级语文下册《玲玲的画》课文原文及赏析
《玲玲的画》课文原文
玲玲满意地端详着自己画的《我家的一角》。
这幅画明天就要参加评奖了。
“玲玲,时间不早了,快去睡吧!”爸爸又在催她了。
就在这时候,水彩笔叭的一下掉到了纸上,把画弄脏了,玲玲哇地哭了起来。
爸爸仔细地看了看,说:“别哭,孩子。
在这儿画点儿什么,不是很好吗?”
玲玲想了想,拿起笔,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
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
玲玲满意地笑了。
爸爸看了,高兴地说:“看到了吧,孩子。
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
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
在第二天的评奖会上,玲玲的画得了一等奖。
《玲玲的画》赏析
《玲玲的画》是一篇充满智慧和启示的课文。
故事讲述了玲玲在画画过程中遇到困难,通过动脑筋,将原本糟糕的情况转变为好事的经历。
这个故事向我们展示了,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在课文中,玲玲的画被弄脏了,她一开始很伤心。
然而,在爸爸的引导下,她开始思考如何在弄脏的地方进行补救。
最终,她巧妙地画了一只小花狗,使得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这个故事教会我们在面对问题时,要学会冷静思考,寻找解决办法。
同时,课文中的爸爸也是一个非常值得学习的榜样。
他鼓励玲玲动脑筋,引导她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种教育方式对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有益。
总的来说,《玲玲的画》是一篇富有教育意义的课文,通过一个简单的故事,向我们传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二年级玲玲的画课文《玲玲的画》是一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名叫玲玲的小女孩在画画过程中遇到困难,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思考,最终成功完成画作的故事。
以下是课文的详细内容:玲玲的画玲玲满意地端详着自己画的《我家的一角》,心情非常好。
这幅画明天就要参加评奖了。
“这张画得奖才怪呢!”玲玲听到这句话,拿着画的手也不由自主地抖了一下,水彩在纸上溅开来,原来,玲玲不小心把水彩溅到画上了。
玲玲看见画脏了,伤心地哭了起来。
这时,爸爸漫不经心地看了看玲玲的画,说:“别哭,这有什么好哭的。
现在,水彩还没有干,快拿抹布擦掉,还是能得奖的。
”玲玲拿来了抹布,擦了半天,可是,脏的痕迹还是擦不掉。
“玲玲,时间不早了,睡觉吧。
明天爸爸带你去采标本。
”爸爸说。
第二天,玲玲拿着《我家的一角》这幅画来到老师面前,她吞吞吐吐地说:“老师……我……我的画脏了,我想重新画一幅可以吗?”“当然可以。
”老师望了望玲玲笑着说,“不过你得先看老师这里的一幅画。
”老师出示了一幅脏兮兮的画。
“你看这幅画是不是也很脏啊!可是你知道吗?这幅画是毕加索画的。
有时候,我们看见一些大师画的画,感觉似乎很脏乱,但是它们却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就像这幅画一样,虽然看起来很脏,但是它却非常有创造性。
记住一句话:一幅画如果看起来很完美,那它就毫无价值可言了。
”玲玲听了老师的话,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她明白了原来自己的画脏了也是一种创造啊!于是她重新开始画画。
第三天,玲玲重新画了一幅《我家的一角》。
这一次的画更美丽了!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生活中很多事物看起来并不起眼或者显得有些混乱,但是它们有可能包含着意想不到的价值或意义。
就像玲玲不小心把水彩溅到画上之后,虽然画面看起来有些脏乱,但是经过重新思考和创作,她最终画出了一幅更加美丽的画作。
因此,我们应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发现它们潜在的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