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课件实验14探究单摆的运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共26张PPT)
- 格式:ppt
- 大小:1.31 MB
- 文档页数:25
实验十四探究单摆的运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实验解读·核心突破(分类研析·拓展提升类型一常规实验[例1]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组装单摆时,应在下列器材中选用(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长度为1 m左右的细线B.长度为30 cm左右的细线●数据处理1.公式法:g=224πlT,算出重力加速度g的值,再算出g的平均值.2.图象法:作出l T2图象求g值.●误差分析●注意事项1.选用1m左右的细线.2.悬线顶端不能晃动,需用夹子夹住,保证顶点固定.3.小钢球在同一竖直面内摆动,且摆角小于5°.4.选择在摆球摆到平衡位置处开始计时,并数准全振动的次数.5.小钢球自然下垂时,用毫米刻度尺量出悬线长l',用游标卡尺测量小钢球的直径,然后算出摆球的半径r,则摆长l=l'+r.C。
直径为1。
8 cm的塑料球D。
直径为1。
8 cm的铁球(2)测出悬点O到小球球心的距离(摆长)l及单摆完成n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t,则重力加速度g=(用l,n,t表示)。
(3)下表是某同学记录的3组实验数据,并做了部分计算处理。
组次123摆长l/cm80.0090。
00100.00 50次全振动时间t/s90.095。
5100.5振动周期T/s1。
801。
91重力加速度g/(m·s-2)9.749.73请计算出第3组实验中的T=s,g=m/s2.(4)用多组实验数据作出T2l图象,也可以求出重力加速度g。
已知三位同学作出的T2l图线的示意图如图(乙)中的a,b,c所示,其中a和b平行,b和c都过原点,图线b对应的g值最接近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值.则相对于图线b,下列分析正确的是(填选项前的字母)。
A。
出现图线a不过原点的原因可能是误将悬点到小球下端的距离记为摆长lB.出现图线c 的原因可能是误将49次全振动记为50次 C 。
图线c 对应的g 值小于图线b 对应的g 值解析:(1)制作单摆需要摆线长度远大于小球的直径和小球的密度尽量大一些。
实验:探究单摆的运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1.在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有人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其中对提高测量结果精确度有利的是( )A.适当加长摆线B.质量相同、体积不同的摆球,应选用体积较大的C.单摆偏离平衡位置的角度越大越好D.当单摆经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经过一次全振动后停止计时,用此时间间隔作为单摆振动的周期解析:当适当加长摆线时,单摆的周期将增大,故可以减小周期测量的相对误差,A正确;质量相同,体积越大的摆球,所受的阻力会影响其做单摆运动,B错;单摆偏离平衡位置的角度不能超过10°,C错;在D中,会增大周期测量的误差,D错.答案:A2.某同学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时,测得的重力加速度数值明显大于当地的重力加速度的实际值.造成这一情况的可能原因是( )A.测量摆长时,把悬挂状态的摆线长当成摆长B.测量周期时,当摆球通过平衡位置时启动秒表,此后摆球第30次通过平衡位置时制动秒表,读出经历的时间为t,并由计算式T=t30求得周期C.开始摆动时振幅过小D.所用摆球的质量过大解析:由T=2πlg得g=4π2T2l,g值偏大说明l偏大或T偏小.把悬挂状态的摆线长当成摆长,会使l偏小,g值偏小,A错;摆球第30次通过平衡位置时,实际上共完成15次全振动,周期T=t15,误认为30次全振动,T变小引起g值明显偏大,B对;单摆周期与振幅和摆球质量无关,C、D错误.答案:B3.(1)在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用主尺最小分度为1 mm、游标尺上有20个分度的卡尺测量金属球的直径,结果如图甲所示,可以读出此金属球的直径为________mm.(2)单摆细绳的悬点与拉力传感器相连,将摆球拉开一小角度使单摆做简谐运动后,从某时刻开始计时,拉力传感器记录了拉力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乙所示,则该单摆的周期为________s.解析:(1)球的直径为14 mm +0.05 mm×7=14.35 mm.(2)由单摆的周期性结合F -t 图象可以得出,该单摆的周期为2.0 s.答案:(1)14.35 (2)2.04.某实验小组在利用单摆测定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1)用游标卡尺测定摆球的直径,测量结果如图所示,则该摆球的直径为________cm.(2)小组成员在实验过程中有如下说法,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A .把单摆从平衡位置拉开30°的摆角,并在释放摆球的同时开始计时B .测量摆球通过最低点100次的时间t ,则单摆周期为t 100C .用悬线的长度加摆球的直径作为摆长,代入单摆周期公式计算得到的重力加速度值偏大D .选择密度较小的摆球,测得的重力加速度值误差较小解析:(1)游标卡尺读数为0.9 cm +7×0.1 mm=0.97 cm(2)单摆符合简谐运动的条件是最大偏角不超过10°,并从平衡位置计时,故A 错误;若第一次过平衡位置计为“0”则周期T =t 50,若第一次过平衡位置计为“1”则周期T =t 49.5,B 错误;由T =2πL /g 得g =4π2L T 2,其中L 为摆长,即悬线长加摆球半径,若为悬线长加摆球直径,由公式知g 偏大,故C 正确;为了能将摆球视为质点和减少空气阻力引起的相对误差,应选密度较大体积较小的摆球,故D 错误.答案:(1)0.97(0.96、0.98均可) (2)C5.某同学利用单摆测定当地重力加速度,发现单摆静止时摆球重心在球心的正下方,他仍将从悬点到球心的距离当作摆长l ,通过改变摆线的长度,测得6组l 和对应的周期T ,画出l -T 2图线,然后在图线上选取A 、B 两个点,坐标如图所示.他采用恰当的数据处理方法,则计算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应为g =________.请你判断该同学得到的实验结果与摆球重心就在球心处的情况相比,将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相同”)解析:设A 、B 点摆线长为l A 和l B ,悬点到重心的距离为l ′,所以A 、B 两处的摆长分别为l A +l ′和l B +l ′.根据周期公式T =2πl g 得l =gT 24π2 则l A +l ′=gT 2A 4π2①l B +l ′=gT 2B4π2②②-①得l B -l A =gT 2B 4π2-gT 2A 4π2=g T 2B -T 2A4π2所以g = .从上式可以看出,最终的结果与重心的位置无关,所以不影响g 值的测量.答案: 相同6.(1)某同学在探究影响单摆周期的因素时有如下操作,请判断是否恰当(填“是”或“否”).①把单摆从平衡位置拉开约5°释放:________;②在摆球经过最低点时启动秒表计时:________;③用秒表记录摆球一次全振动的时间作为周期:________.(2)该同学改进测量方法后,得到的部分测量数据见下表.用螺旋测微器测量其中一个摆球直径的示数如图所示.该球的直径为________mm.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初步判断单摆周期随________的增大而增大.解析:(1)①单摆在最大摆角不超过10°时可看做是简谐运动.②摆球经过最低点时速度最大,滞留的时间最短,计时误差最小.③为减小测量周期时的误差,应测单摆完成30~50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来求出周期.螺旋测微器上的固定刻度读数为20.5 mm ,可动部分的读数约为18.5,则测量结果为20.5 mm +18.5×0.01 mm=20.685 mm.分析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摆长不变时周期不变,摆长变化时周期才发生变化.答案:(1)①是 ②是 ③否(2)20.685(20.683~20.687) 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