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现实基础与对策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344.66 KB
- 文档页数:3
新时期苏州智能制造企业发展现状及实践经验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努力与发展,苏州已成为全国工业大市、全球制造业基地。
近年来,为全面落实国家和江苏省关于“中国制造2025”战略部署,加快推动新时期苏州工业经济创新发展、加快转型,全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苏州各级政府部门及智能制造企业以打造工业经济升级版为主题,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推进智能制造和“互联网+”为主攻方向,对大力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进行了一系列实践探索。
【Abstract】After more than 30 years of hard work and development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Suzhou has become a major industrial city and a global manufacturing base. In recent years,in order to fully implement the strategic deployment of “made in China 2025” by the state and Jiangsu pro vince,accelerate the innov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suzhou industrial economy in the new period,and build advanced manufacturing base with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Suzhou government departments at all levels and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 take the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economy as the topic,focus on improving quality and efficiency,take promoting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and “Internet +” as the the main direction of attack,carry out a series of practical explorations on the development of new technologies,new industries,new formats and new models.标签:智能制造;互联网企业;转型1 基本现状近年来,苏州基本形成了集智能设计、智能生产等多个环节于一体的智能工业体系。
产业转型背景下苏州制造业智能化发展路径研究
“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要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目标,在产业发展的新时期,制造业智能化已经成为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
苏州市作为发展中国家制造业的典范,也在迎接新的挑战,怎样更好地推进制造业智能化发展,成为其必须面对的棘手问题。
首先,苏州市应在制定发展目标上做出调整,以及相关的综合政策安排。
以制造业智能化发展更高效的视角,落实制定发展目标和政策,建立一整套政策结构,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入,可以提升制造业智能化的发展水平。
其次,苏州要抓住重大机遇,及时布局,以技术创新激发产业发展。
要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物联网以及智能制造等前沿技术,及时利用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等技术进行改造,不断进行新技术的研发,改进产业结构,促进劳动力效率、质量和效益的提升。
此外,苏州应深入拓展未来市场,建立行业驱动的产业布局,加快建立跨部门协同的智能制造体系,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制造业中深入应用。
苏州还要把握触及技术,加快推进智能制造现代运营管理,实现制造业信息化、电子化和全方位智能化这关键技术,以促进产业间协同整合。
综上所述,苏州要把握当前区域产业转型机遇,以技术发展和新业态布局为主,制定一整套有力的政策来推进制造业智能化的发展,动员企业和行业的合作,促使企业加快参与,让智能制造更好地落地,以保驾护航全市制造业的质量和效益的发展。
“中国制造2025”面临的困境1. 引言1.1 介绍“中国制造2025”计划“中国制造2025”计划是中国政府于2015年发布的重要战略规划,旨在推动中国制造业向高端、智能、绿色、服务化方向转型升级,提高制造业整体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该计划提出了一系列目标,包括加强基础研究、重点领域攻关、推动技术创新和智能制造、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促进质量品牌建设等。
通过实施“中国制造2025”计划,中国制造业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实现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
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大国,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对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推动中国制造业迈向创新驱动、智能制造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该计划也为中国制造业提供了宝贵的发展机遇,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提升了技术水平和品牌价值,推动了中国制造业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
通过“中国制造2025”计划,中国制造业将迎来一个全新的时代,实现技术创新、智能制造、绿色发展等目标,推动中国制造业全面升级,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1.2 当前“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重要性“中国制造2025”计划作为中国制造业的战略规划,旨在推动中国制造业向高端、智能、绿色发展。
当前“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之一,其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中国制造2025”计划,可以提升中国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推动中国制造业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迈进。
随着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技术革新的推动,中国制造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
“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实施可以推动中国制造业向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增强中国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还可以促进中国经济的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与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全球产业格局的变化,中国制造业正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为应对这些挑战,中国政府推出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致力于提升中国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地位。
本文将分析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实施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探讨其对中国制造业和全球经济的影响。
一、中国制造2025的总体框架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政府提出的一项国家战略性计划,旨在推动中国制造由数量向质量、效率和绿色可持续发展转型。
其总体框架主要包括:1.产业基础的加强: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协同创新等途径,提升产业基础和支撑体系的竞争力;2.智能制造的推进: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的应用,推动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3.品牌建设的加强:通过提升品牌形象、产品质量、服务体系等方面的创新,增强中国制造的国际竞争力;4.绿色制造的发展:通过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等措施,提升中国制造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二、中国制造2025实施情况分析截至目前,中国制造2025战略已经进入第五年,实施情况如何呢?1.技术推广的成效明显。
中国政府大力推动人工智能、物联网、机器人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制造业的广泛应用,促进了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发展。
2.自主创新的能力显著提升。
中国技术企业大力投入研发和创新实践,在核心技术领域取得明显进展,尤其是在5G、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方向表现突出。
3.制造业结构的优化不断加快。
中国制造业正在从传统的低端的制造业转型为高端的智能制造业,从而提高了制造业竞争力,具有更强的全球竞争力。
4.品牌建设与国际化水平逐步提升。
中国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和影响力得到显著提高,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中国制造2025的未来发展趋势未来几年,中国制造2025在实施过程中还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以下为未来发展趋势分析:1.加速行业升级。
随着信息技术和新兴技术的不断普及,中国制造业将加快向高端、数字化和智能化方向转型。
中国制造2025的实现路径与策略1.简介“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政府提出的新的制造业战略,旨在使中国在2035年成为世界制造强国。
通过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等手段,提高制造业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推动中国制造业从“大而不强”向“大而强”转变。
2.技术创新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关键实现“中国制造2025”关键在于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是制造业提高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制造业在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之后,正面临着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高质量等一系列挑战。
只有通过技术创新,才能实现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而推动“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实现。
3.推进智能制造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必由之路智能制造是现代制造业的一种模式,它将机器、设备、传感器等信息化技术,与生产流程无缝衔接,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自动化、柔性化。
智能制造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必由之路,它可以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产能、降低成本、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推进智能制造需要提高产业链上下游的整体水平,推广信息化、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智能制造技术,推动科技成果与产业化的深度融合。
4.推动“双创”创新,激发制造业发展活力“双创”既是中国制造业的新机遇,也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新路径。
推动“双创”创新,激发制造业发展活力,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核心途径。
政府要加大创新创业政策的支持力度,提高创新创业环境和营商环境,打造创新型企业,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和服务化方向不断迈进。
5.加强人才培养,打造制造业强大的人才支撑人才是制造业发展的基石。
要实现“中国制造2025”,必须加强人才培养,提高人才素质。
要加快制造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注重知识、能力、素质等多方面的培养,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制造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6.提高品牌形象和质量标准,打造世界知名品牌品牌是一个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苏州智能制造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作者:张军来源:《市场周刊》2019年第02期摘要:苏州民营经济发达,产业集聚度高,具有电子信息、丝绸纺织、光电缆、机械装备等特色鲜明的制造产业。
文章旨在发现苏州智能制造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从中寻找智能制造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并基于这些因素提出推进苏州智能制造业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智能;制造;现状;对策中图分类号:F4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9)02-0001-02近年来,苏州在推进制造业智能转型升级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也取得了一些效果,随着智能科技的发展,智能制造已成为推动苏州工业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快速发展、带动生产和管理模式不断创新、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有效手段。
一、苏州智能制造发展现状为全面掌握全市智能制造各环节的分布情况,对全市重点企业进行了调研,课题组选取了苏州各市(区)的900家制造企业,涵盖了智能制造的智能设计、智能生产、智能装备、智能管理,根据调研结果,总结苏州智能制造现状如下所示。
(一)良好的外部环境为苏州智能制造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苏州经济发达,产业集聚度高,具有电子信息、丝绸纺织、光电缆、机械装备等特色鲜明的支柱产业。
苏州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3.2万亿元,增长10.4%。
苏州推进智能工业的起步比较早,2014年就提出了以智能设计、智能生产、智能装备、企业资源计划管理、供应链管理和生产性电商六大关键环节为抓手的“智能工业”体系概念,于2015年吹响了发展智能工业的号角,三年来,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二)政府层面高度重视智能制造创新战略定位苏州市政府开展两化深度融合示范试点企业的申报工作,高度重视智能制造创新战略定位。
苏州正积极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要把苏州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产业名城。
苏州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智能制造生态体系建设的若干措施》,着重围绕支持工业企业智能化技术改造、培育智能制造支撑主体、构建智能制造创新体系、加快工业互联网发展、打造智能制造生态环境等方面出台重要措施,以此助推我市扎实推进“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创建工作,加快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产业名城。
中国制造2025的实现路径探究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制定的一个全面提升制造业水平的战略规划,旨在加强制造强国战略实施,加快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有相应的实现路径探究。
本文将从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创新、装备制造、标准化、国际合作等方面分析中国制造2025的实现路径。
一、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路径之一。
传统制造业占据我国制造业的比重较大,而现代服务业与高技术制造业却相对薄弱。
因此,需要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来推动制造业升级。
应当注重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兴产业,比如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培育一批新兴产业领军企业,同时提升传统制造业的技术含量,促使其向高端方向发展。
二、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另一个重要路径。
目前,我国在某些领域的技术水平还落后于发达国家,因此需要持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不断推动技术创新,提升核心技术自主可控能力。
除了大力支持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高校等科研机构的技术创新外,还应加强对企业的支持,激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
同时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知识产权意识,为科研机构与企业的合作提供更加良好的创新环境。
三、装备制造我国装备制造业作为基础制造业中的重要部分,扮演着引领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角色。
因此,需要加大装备制造业的投入力度,不断提高装备制造业的研发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同时,要加强与先进制造业国家之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吸收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提升我国装备制造业整体水平。
四、标准化标准化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一个重要途径。
标准化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促进技术创新和加强质量管理。
因此,需要在标准制定和实施方面做出更加积极的探索和尝试。
同时,各地要加强标准化工作的协调与合作,推动标准化与检测认证、质量管理、产业发展等相互衔接、相互促进,形成完善的标准体系。
五、国际合作国际合作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途径之一。
制造业的国际化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发展的趋势,我国制造业的实现也需要依靠国际市场资源和合作机会。
中国制造2025的方向与策略研究随着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到来,竞争已经不再是一个局部的问题,而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这个问题最直接而且最关键的表现形式就是制造业的竞争。
于是,制造业向信息时代和全球化的要求日益提高,呈现出了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创新型的趋势,这也是制造业在未来的竞争中能够赢得优势和主动权的关键。
而“中国制造2025”就是中国制造业实现这些目标的重要途径。
一、中国制造2025的产生背景“中国制造2025”的提法于2015年首次提出来。
当时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和热烈的反响。
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遇到了许多问题,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技术创新不足,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亟待提高。
显然,制造业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一个强有力的支撑,未来的发展重心就要放在制造业上。
而在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式下,崛起一种“新型制造业”就是一件极为必要的事情。
“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就是为了推进我国制造业的进步和优化。
通过培育新一代的互联网企业,打造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推动传统制造业的智能化和绿色化,提高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
所以,“中国制造2025”不仅是一个引领中国制造业迈向新时代的实践纲领,同时也是一项带有长远性和不可逆转性的重要战略。
二、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中国制造2025”的主要目标是推动我国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
这其中直接目标是实现制造业的绿色化、智能化、服务化、创新型转型和升级。
为实现这些目标,将重点从制造产品没有朝着绿色方向发展、制造产品缺乏高科技元素、制造产品缺乏服务的元素、制造业创新的驱动力和核心竞争力不足的问题入手。
三、中国制造2025的方式与策略为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必须从制造业的各个方面着手。
下面我们将针对制造业的四个内核要素—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创新型,分别阐述其中的主要策略和推进方向。
1. 智能化面对目前制造业中人口成本的上涨、安全生产的压力、市场需求的变化、开发新技术的高昂成本等问题,提高技术含量和智能程度就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