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方案】2017高考化学总复习 必修部分 专题2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综合检测 苏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357.00 KB
- 文档页数:6
离子反应[基础巩固]1.对于弱电解质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中只有离子,没有溶质分子B.溶液中只有溶质分子,没有离子C.在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中,可用“===”表示D.溶液中分子和离子同时存在解析:选D。
弱电解质溶液中溶质主要以分子形式存在,但也有弱电解质电离出来的少量离子,所以A、B均不正确,D项正确;C项应用“”表示。
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CaCO3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其导电能力很弱,所以CaCO3是弱电解质B.CaCO3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但溶解的CaCO3全部电离,所以CaCO3是强电解质C.氯气和氨气的水溶液都能导电,所以它们是强电解质D.水难电离,纯水几乎不导电,水是非电解质解析:选B。
CaCO3不是弱电解质,因为溶解的部分全部电离,氯气和氨气在水中均不能电离出离子,它们不是电解质,它们的水溶液之所以能够导电是因为生成了电解质HCl、HClO和NH3·H2O。
水是极弱的电解质。
3.下列离子反应不能发生的是( )A.NaOH+KCl===NaCl+KOHB.AgNO3+NaCl===AgCl↓+NaNO3C.Na2CO3+Ca(OH)2===CaCO3↓+2NaOHD.NaOH+NH4NO3===NaNO3+NH3·H2O解析:选A。
NaOH与KCl作用时无沉淀、气体或弱电解质生成,故不能发生反应。
4.重金属离子具有毒性,如Cu2+、Ba2+。
实验室中有甲、乙两种含重金属离子的废液,甲废液经化验呈碱性,所含阳离子主要是Ba2+。
若将甲、乙两废液按一定比例混合,毒性明显降低,则乙废液中可能含有的离子是( )A.Cu2+和SO2-4B.Cu2+和Cl-C.K+和SO2-4D.Ag+和NO-3解析:选A。
若使Ba2+的浓度明显降低,乙废液中必须含有SO2-4;由于两种溶液都含重金属离子,只有A符合题意。
又因为将两种溶液混合,Ba2+与SO2-4可以生成沉淀,而在碱性溶液中Cu2+也可除去,由此可证明结论正确。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4分,共56分)1.下列物质中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A .CH 3COOHB .C 2H 5OH C .NaClD .H 2O解析:选C 。
乙酸和水是弱电解质,乙醇是非电解质,氯化钠是强电解质。
2.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区域3的是( )A .2H 2+O 2=====点燃2H 2OB .2NaHCO 3 =====△Na 2CO 3+H 2O +CO 2↑C .CuO +CO=====△Cu + CO 2D .Zn +H 2SO 4===ZnSO 4 + H 2↑解析:选C 。
区域3是氧化还原反应,但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A 是化合反应同时也是氧化还原反应,B 是分解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C 是氧化还原反应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D 是置换反应同时也是氧化还原反应。
3.下列关于氯气和氯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在加压条件下氯气转化为液氯,可用干燥的钢瓶储存液氯B .干燥的氯气可以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C .新制氯水在光照条件下有气泡逸出,该气体的主要成分是O 2D .新制氯水可以使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解析:选B 。
常温下,干燥的氯气与铁不反应,A 正确;氯气没有漂白性,氯气与水生成的次氯酸有漂白性,B 错误;新制氯水光照条件下次氯酸分解生成盐酸和氧气,C 正确;新制氯水呈酸性,次氯酸有漂白性,新制氯水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D 正确。
4.下列化合物与小苏打溶液反应,没有气体或沉淀生成的是( )A.烧碱 B.硫酸氢钠C.氢氧化钡D.过氧化钠解析:选A。
碳酸氢钠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硫酸氢钠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碳酸氢钠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氢氧化钠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5.下列关于钠的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Na2CO3和NaHCO3均能与盐酸和NaOH溶液反应B.Na2CO3固体中含有的NaHCO3可用加热的方法除去C.Na2O2和Na2O均为白色固体,与CO2反应均放出O2D.分别向Na2O2和Na2O与水反应后的溶液中立即滴入酚酞溶液现象相同解析:选B。
氯:·工业制氯气(氯碱工业):电解饱和食盐水。
NaCl和水发生电解反应,在阳极生成Cl2【石墨棒处有黄绿色、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在阴极生成H2【将铁棒上方收集到的气体靠近火焰,有轻微的爆鸣声】和NaOH【滴入酚酞试液,铁棒周围溶液变红】,用NaOH溶液吸收氯气尾气。
2NaCl + 2H2O 通电2NaOH + H2↑+ Cl2↑2KI + Cl2 = 2KCl + I22NaOH + C12 = NaCl + NaClO +H2O·实验室制取氯气:浓HCl与MnO2共热,黑色粉末逐渐溶解,生成黄绿色气体。
MnO2 + 4HCl(浓) △MnCl2 + Cl2↑+ 2H2O·二氧化锰只能与浓盐酸反应,不能与稀盐酸反应,盐酸浓度降低后,反应不能继续进行。
·除杂:先用饱和食盐水除去HCl气体,再用浓硫酸除去水蒸气。
·氯气是一种黄绿色、密度比空气大、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常温下能溶于水(1 : 2),易加压液化,工业上将液氯储存于干燥钢瓶中。
·铁在氯气中燃烧:红热的铁丝在氯气里燃烧起来,集气瓶里充满棕褐色的烟,即氯化铁晶体颗粒。
FeCl3溶于水显棕黄色。
2Fe+3Cl2点燃2FeCl3·铜在氯气中燃烧:灼热的铜丝在氯气里燃烧,集气瓶里充满棕黄色的烟,即氯化铜晶体颗粒。
氯化铜溶解在水里,成为蓝绿色氯化铜溶液(浓绿稀蓝)。
Cu +Cl2点燃CuCl2·工业制盐酸:氢气在氯气中安静地燃烧,发出苍白色的火焰【生成的氯化氢气体在空气中容易跟水蒸气结合呈现雾状】,同时产生大量的热。
H2 + Cl2点燃2HCl氢气和氯气混合后在光照下爆炸。
H2 + Cl2光照2HCl·燃着的红磷在氯气里继续燃烧,生成PC13【无色液体】和PCl5【白色固体】的混合物,出现白色烟雾。
氯气不足量:2P + 3Cl2点燃2PCl3氯气过量:2P + 5Cl2点燃2PCl5·氯气溶于水得到黄绿色氯水【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部分氯气与水反应生成显酸性的盐酸【滴入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且不溶解】和有漂白作用的次氯酸【pH试纸先变红后变白】。
金属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1.将一小块钠投入盛有MgCl2溶液的试管里,不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A.钠熔成小球并在液面上游动B.有气体生成C.溶液底部有银白色物质生成D.溶液变浑浊解析:选C。
钠投入MgCl2溶液中,钠先与水反应产生氢氧化钠和氢气,然后氢氧化钠与氯化镁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难溶物氢氧化镁,使溶液变浑浊。
2.向紫色石蕊溶液中加入过量Na2O2粉末振荡,正确的叙述是( )A.最后溶液变蓝色B.溶液先变蓝色最后褪色C.溶液仍为紫色D.因为Na2O2与石蕊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无气泡产生解析:选B。
氧化还原反应较慢,而酸碱中和反应较快,Na2O2加入后首先与H2O作用产生NaOH和O2而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随后过量的Na2O2将有机色质慢慢氧化为无色物质,最终溶液褪色。
3.下列物质露置在空气中,质量会减轻的是( )A.NaOH B.Na2O2C.无水CaCl2D.Na2CO3·10H2O解析:选D。
NaOH 易吸水潮解,且NaOH能与空气中的CO2反应而变质,质量增加;Na2O2在空气中与H2O、CO2反应,质量增加;无水CaCl2能吸水潮解,质量增加;Na2CO3·10H2O 久置后风化,质量减轻。
4.有关Na2CO3和NaHCO3的性质,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Na2CO3和NaHCO3都是盐,都能与酸反应B.常温时水溶性:Na2CO3>NaHCO3C.等物质的量的Na2CO3和NHCO3与等浓度的盐酸充分反应时,消耗酸的体积之比是2∶1 D.将澄清的石灰水分别加入少量Na2CO3和NaHCO3溶液时,前者产生沉淀,后者不产生沉淀解析:选D。
A、B项正确;由Na2CO3+2HC l===2NaCl+H2O+CO2↑、NaHCO3+HCl===NaCl +H2O+CO2↑知等物质的量的Na2CO3、NaHCO3与盐酸充分反应时消耗等浓度盐酸的体积之比为2∶1,C项正确;D项两者都产生沉淀:Na2CO3+Ca(OH)2===2NaOH+CaCO3↓,NaHCO3+Ca(OH)2===CaCO3↓+H2O+NaOH,D项错误。
高三化学复习专题2-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专题2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专题2 │ 知识系统总览知识系统总览1.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及其关系氧化剂→ 得电子→ 化合价降低→ 还原反应D→ 氧化性D→ 还原产物↑ ↑ ↑ ↑ ↑ ↑ 反应物→ 反应本质→反应特征→ 发生反应类型→ 表现性质→ 生成产物↓ ↓ ↓ ↓ ↓ ↓ 还原剂D→失电子D→ 化合价升高D→氧化反应D→还原性D→ 氧化产物专题2 │ 知识系统总览2. 定义:有离子参加的一类反应复分解反应类型氧化还原反应离子络合反应根据反应中是反应否有离子参加书写方法:写、拆、删、查离子方表示一类化学反应程式特点表示化学反应实质非离子反应专题2 │ 知识系统总览3专题2 │ 高考纵览高考纵览2022年2022年2022年安徽7(选择);福建9(选择);全国13(选择);江苏9(选择) 浙江26(解答)上海15(选择);山东氧化还原反13(选择);福建6(选安徽7(选择) 应的概念择) 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全国Ⅱ13(选择) 比较氧化还原反上海24(解答);四川应的计算26(解答) 与实验海南7(选择)安徽28(解答);上安徽27(解答);福海24(解答) 建23(解答) 专题2 │ 高考纵览2022年2022年2022年全国Ⅰ6(选择);全国Ⅱ29(解答); 安徽9(选择);上海全国11(选择);安离子共存问江苏7(选择);安9(选择);江苏6(选徽8(选择);江题徽10(选择);四择) 苏4(选择) 川8(选择);重庆8(选择) 天津5(选择);全国Ⅱ8(选择);上海安徽27(解答);北离子方程式江苏11(选择);宁夏19(选择);江苏京9(选择);江的书写与12(选择);上海3(选择);浙江苏6(选择);天12(选择);四川正误判断18(选择) 津5(选择) 9(选择);海南10(选择) 四川10、11(选择); 离子的检验广东33(解答);浙江重庆11(选择); 安徽27(解答) 专题2 │ 高考纵览2022年2022年2022年课标全国37(解答);海南13(解答);浙江26(解答); 山东13(选择); 海南15(解答); 广东33(解答); 安徽8(选天津3(选择),9(解答);广东9(选择),12(选择);北上海18(选择), 择)、11(选京9(选择);江苏11(选择), 24(解答);全择)、25(解14(选择);全国Ⅱ13(选择); 国Ⅰ12(选择); 答);江苏重庆26(解答);上海14(选重庆8(选择) 3(选择) 择) 北京11(选择); 课标全国27;海南3(选择); 全国7(选天津2(选择);浙江12(选福建9(选择);山择)、12(选东13(选择); 择);上海10(选择);全国择);重庆Ⅰ11(选择);全国Ⅱ8(选四川26(解答) 7(选择)、择);四川29 9(选择)氯及其化合物卤素钠及其化合物碱金属专题2 │ 使用建议使用建议教学建议本专题的内容综合性强,难点和易混淆点较多,其中氧化还原知识贯穿于中学化学始终,是中学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考查面广,能出现较有深度的考题,有较高的区分度,因此历年高考基本上年年都考,此外离子反应也是高考命题的热点。
专题2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第二单元钠第一课时【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189-021.设计思想:利用自然界和生产生活的背景进行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体现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以此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兴趣,从而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实验探究教学是以实验为中心的探究教学,把实验作为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2.教材分析:《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本节课内容主要从2 个方面: 钠的物理性质、钠的化学性质,并安排了钠的有关性质的探究实验,也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物质的丰富多彩。
3.学情分析:在前面学生已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理论、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理解钠的化学性质,认识钠的活泼性奠定了理论基础;通过对本节钠与水的反应实验合理的探究,能对产生现象的原因进行合理解释。
4.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钠的物理性质;理解和掌握钠的化学性质;了解钠的存在和用途。
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和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分析原有知识、归纳类比的能力。
思想情感: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科学方法:科学的观察法、实事求是的实验态度。
5.重点、难点:钠的化学性质。
6.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情境设计、启发思维、分析、归纳7.教学软件环境:powerpoint2003、windowsxp操作系统实验用品:钠、酚酞、小刀、镊子、滤纸、烧杯、玻璃试管、大头针、玻片、三脚架、泥三角、坩埚、坩埚钳、石棉网、酒精灯、火柴等8.教学过程设计:9.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对钠的性质的课堂教学,让学生掌握钠与水、盐溶液的反应。
教学中一开始以滴水点灯实验引入新课,以创设学习情景,把学生思路带入探究的内容中,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一、氯气的生产原理1、氯气的工业制法----电解饱和食盐水2NaCl+H2O2NaOH+H2↑+Cl2↑实验现象结论碳棒上有气泡,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所体略显黄绿色气体显黄绿色证明是氯气,碳棒是阳极,溶液中阴离子氯离子在阳极上得到电子,成为氯原子后重新结合成氯气不锈钢钉上有气泡,周围的溶液变红,收集产生的气体进行检验(点燃气体,有轻微爆鸣声)产生的气体是氯气,钢钉周围的溶液变红说明溶液呈碱性二、氯气的性质1、实验室制备:①原理:MnO2+4HCl(浓) △ MnCl2+Cl2↑+2H2O②装置:固液加热型③收集:向上排空气法④验满: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等⑤尾气吸收:NaOH溶液。
2、物理性质: A 通常是黄绿色、密度比空气大、有刺激性气味气体。
能溶于水,有毒。
3、化学性质: B 氯原子易得电子,氯是活泼的非金属元素。
氯气与金属、非金属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4、氯气的用途:重要的化工原料,能杀菌消毒、制盐酸、漂白粉及制氯仿等有机溶剂和农药。
5、氯水 A 氯水为黄绿色,所含Cl2有少量与水反应(Cl2+H2O HCl+HClO),大部分仍以分子形式存在,氯水的主要溶质是Cl2。
新制氯水含Cl2、H2O、HClO、H+、Cl-、ClO-、OH-等微粒。
6、次氯酸次氯酸(HClO)是比H2CO3还弱的酸,溶液中主要以HClO分子形式存在。
性质:①易分解(2HClO==2HCl+O2↑),光照时会加速。
②是强氧化剂:能杀菌;能使某些有机色素褪色。
7、漂白粉次氯酸盐比次氯酸稳定,容易保存,工业上以Cl2和石灰乳为原料制成漂白粉;漂白粉的有效成分【Ca(ClO) 2】,须和酸(或空气中CO2)作用产生次氯酸,才能发挥漂白作用。
实验实验现象化学方程式氯水与溴化钾溶液反应分层,溶液由橙色变无色;底层(四氯化碳层)由无色变为橙红色Cl2+2NaBr=2NaCl+Br2氯水与碘化钾溶液反应分层,溶液由黄色变无色;底层(四氯化碳层)由无色变为红棕色Cl2+2NaI= 2NaCl+I2溴水与碘化钾溶液反应分层,溶液由橙色变黄无色;底层(四氯化碳层)由无色变为红棕色Br2+ 2NaI= 2NaBr+ I2四、氧化还原反应 C1、定义:有电子转移(或者化合价升降)的反应2、本质:电子转移(包括电子的得失和偏移)3、特征:化合价的升降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得电子——化合价下降——被还原-------还原产物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失电子——化合价上升——被氧化——氧化产物4、口诀:升--- 失----(被)氧化---(是)还原剂(生虱痒)降---得 ---(被)还原---(是)氧化剂6、金属活动顺序表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还原性(金属性)逐渐减弱2 钠、镁及其化合物一、钠的性质及应用 B1.钠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 2.钠的化学性质钠的化学性质很活泼,易失去电子被氧化,表现出强还原性:Na – e ˉ= Na +(1)Na 跟非金属(如Cl 2、S 、O 2等)发生化合反应2Na+O 2点燃====Na 2O 2(淡黄色) Na+S=NaS (反应剧烈,可能爆炸)(2)Na 跟水、酸、醇发生置换反应2Na+2H 2O==2NaOH+H 2↑ (剧烈) 离子方程式:2Na+2H 2O=2Na ++2OH ˉ+H 2↑2Na+2C 2H 50H →2C 2H 5ONa+H 2↑ (平稳) (3)Na 与盐溶液反应。
专题2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学生用书单独成册](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9小题,每小题5分,共45分)1.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密切相关。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小苏打可用于生产玻璃,也可用来除去物品表面的油污B .过氧化钠可用于食品、羽毛和织物等的漂白C .医用酒精、次氯酸钠等消毒液均可以将病毒氧化而达到消毒的目的D .使用含有氯化钠的融雪剂会加快桥梁的腐蚀解析:选D 。
常用于生产玻璃的是碳酸钠,A 错误;过氧化钠具有强氧化性,因而具有漂白性,但不可用于漂白食品,B 错误;医用酒精使病毒的蛋白质变性而消毒,并非是将病毒氧化,C 错误;氯化钠溶液可以充当原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使桥梁形成无数个微小的原电池,从而加速腐蚀,D 正确。
2.(2016·南京高三模拟)25 ℃时,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 .0.1 mol ·L -1 Ca(NO 3)2溶液中:Na +、NH +4、CO 2-3、CH 3COO -B .能使甲基橙变红的溶液中:K +、Na +、NO -3、Cl -C .3% H 2O 2溶液中:Fe 2+、H +、SO 2-4、Cl -D .0.1 mol ·L -1 KSCN 溶液中:Fe 3+、NH +4、Br -、SO 2-4解析:选B 。
A 项,Ca 2+与CO 2-3生成CaCO 3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C 项,H 2O 2能氧化Fe2+而不能大量共存;D 项,Fe 3+与SCN -不能大量共存。
3.下列各反应中,生成物不随反应条件或反应物的用量变化而变化的是( )A .Na 和O 2B .NaOH 和CO 2C .NaHCO 3和NaOHD .Na 2CO 3和HCl解析:选C 。
A 项,反应条件不同,生成物不同;B 项,CO 2的用量不同,生成物不同;D 项,HCl 的用量不同,生成物不同。
4.氰[(CN)2]的结构简式为N≡C—C≡N,其化学性质与卤素(X 2)很相似,化学上称之为拟卤素,其氧化性介于Br 2和I 2之间。
下列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 .(CN)2+H 2===2HCNB .MnO 2+4HCN=====△Mn(CN)2+(CN)2↑+2H 2OC .向KCN 溶液中加入碘水:I 2+2KCN===2KI +(CN)2↑D .在NaBr 和KCN 混合液中通入少量Cl 2:Cl 2+2KCN===2KCl +(CN)2解析:选C 。
选项A ,根据Cl 2与H 2反应推知正确;选项B ,根据实验室制备Cl 2原理推知正确;选项C ,因I 2的氧化性比(CN)2弱,向KCN 溶液中加入碘水不能发生如C 所述的反应;选项D ,在NaBr 和KCN 混合液中通入少量Cl 2时,Cl 2优先氧化CN -,生成(CN)2。
5.(2016·绵阳高三诊断)下列有关FeBr 2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滴加淀粉-KI 溶液变为蓝色B .该溶液中Cu 2+、NH +4、SO 2-4、Cl - 可以大量共存C .与硝酸酸化的AgNO 3溶液反应有沉淀生成并放出气体D .向该溶液中通入过量Cl 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 2++4Br -+3Cl 2===2Fe 3++2Br 2+6Cl -解析:选A 。
FeBr 2不能将I -氧化为I 2,A 项错误;Fe 2+、Br -与Cu 2+、NH +4、SO 2-4、Cl-无反应发生,可以大量共存,B项正确;Ag+与Br-生成AgBr沉淀,NO-3(H+)氧化Fe2+,自身被还原为NO,C项正确;Cl2过量,Fe2+、Br-按化学式组成反应,D项正确。
6.下列实验现象与新制氯水中的某些成分(括号内物质)没有关系的是( )A.将NaHCO3固体加入新制氯水,有无色气泡(H+)B.使红色布条褪色(HClO)C.滴加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Cl-)D.向FeCl2溶液中滴加氯水后,再滴加KSCN溶液,发现呈红色(HCl)解析:选D。
氯水显酸性,能与碳酸氢钠反应放出CO2气体;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能使有色布条褪色;氯离子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因此选项A、B、C中都是有关系的。
氯化氢不能氧化亚铁离子,选项D中实验现象与HCl无关。
7.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硅酸钠溶液与醋酸溶液混合:SiO2-3+2H+===H2SiO3↓B.NH4Al(SO4)2溶液与过量稀氨水反应:Al3++3NH3·H2O===Al(OH)3↓+3NH+4C.用稀硝酸清洗试管内壁的银镜:Ag+2H++NO-3===Ag++NO2↑+H2OD.FeBr2溶液中通入少量Cl2:2Fe2++2Br-+2Cl2===2Fe3++Br2+4Cl-解析:选B。
A项,醋酸是弱酸,不能拆:SiO2-3+2CH3COOH===H2SiO3↓+2CH3COO-,错误;C项,稀硝酸被还原为NO,应为3Ag+4H++NO-3===3Ag++NO↑+2H2O;D项,氯气少量,先氧化Fe2+:Cl2+2Fe2+===2Cl-+2Fe3+。
8.在酸性介质中,往MnSO4溶液里滴加(NH4)2S2O8(过二硫酸铵)溶液会发生如下离子反应:Mn2++S2O2-8+H2O―→MnO-4+SO2-4+H+(未配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可以利用该反应检验Mn2+B.氧化性比较:S2O2-8>MnO-4C.该反应中酸性介质可以为盐酸D.若有0.1 mol氧化产物生成,则转移电子0.5 mol解析:选C。
A项,含Mn2+的溶液中滴加(NH4)2S2O8溶液后,溶液变为紫色,所以可以用来检验Mn2+,正确;B项,在反应中S2O2-8、MnO-4分别为氧化剂、氧化产物,所以氧化性:S2O2-8>MnO-4,正确;C项,由于MnO-4可以与盐酸反应生成Cl2,所以酸性介质不能为盐酸,错误;D项,由Mn2+生成1 mol MnO-4转移5 mol电子,所以生成0.1 mol氧化产物(MnO-4),转移0.5 mol电子,正确。
9.一定量CO2通入某浓度的NaOH溶液得A溶液,向A溶液中逐滴滴入稀盐酸,加入n(HCl)与生成n(CO2)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通入的CO2气体在标准状况下可能大于22.4 LB.A溶液中n(NaOH)=2n(Na2CO3)C.A溶液中既含Na2CO3,又含NaHCO3D.A溶液中一定只有Na2CO3解析:选B。
根据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情况:①Na2CO3+HCl===NaHCO3+NaCl;②Na HCO3+HCl===NaCl+CO2↑+H2O,开始滴入3 mol 盐酸无气体生成,后滴入1 mol盐酸,生成1 mol CO2,而后再滴加盐酸无气体生成,说明A溶液为氢氧化钠与碳酸钠的混合物。
根据上述化学反应机理,可以推断A溶液中碳酸钠为1 mol,氢氧化钠为2 mol。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5分)10.(10分)用脱脂棉包住0.78 g Na2O2粉末,置于石棉网上,往脱脂棉上滴1 mL水,可观察到脱脂棉剧烈燃烧起来。
(1)由实验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Na2O2与H2O反应有氧气生成且反应为________反应。
(2)如果用嘴通过细管向脱脂棉中吹气,脱脂棉也能燃烧起来,试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向其中吹入的是SO2气体,脱脂棉________(填“能”或“不能”)燃烧起来。
(3)H2和CO的混合气体0.02 g通入一盛有0.78 g Na2O2的密闭容器中,再通入过量O2,并用电火花点燃使其充分反应,容器中固体增加的质量为________g。
解析:(1)脱脂棉能燃烧,说明Na2O2与H2O的反应属于放热反应且有助燃性气体O2生成。
(2)吹出的气体中含有大量水蒸气和CO2,与Na2O2反应均为放热反应且有O2生成。
而SO2与Na2O2反应无助燃性的O2产生(SO2+Na2O2===Na2SO4),所以脱脂棉不能燃烧。
(3)根据复合方程式:Na2O2+H2===2NaOH、Na2O2+CO===Na2CO3(实际不发生,仅用于计算)可知,0.78 g Na2O2是过量的,固体增加的质量即H2和CO的质量,为0.02 g。
答案:(1)放热(2)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2H2O===4NaOH+O2↑不能(3)0.0211.(12分)(1)过碳酸钠是一种有多用途的新型氧系固态漂白剂,化学式可表示为Na2CO3·3H2O2,它具有Na2CO3和H2O2的双重性质。
过碳酸钠与下列物质均会发生化学反应而失效,其中过碳酸钠只发生了氧化反应的是________。
A.MnO2B.KMnO4溶液C.稀盐酸D.Na2SO3溶液(2)二氧化氯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第四代高效、无毒的广谱消毒剂。
用ClO2处理过的饮用水(pH为5.5~6.5)常含有一定量对人体不利的亚氯酸根离子(ClO-2)。
饮用水中ClO2、ClO-2的含量可用连续碘量法进行测定。
ClO2被I-还原为ClO-2、Cl-的转化率与溶液pH的关系如图所示。
请写出pH≤2.0时,ClO-2与I-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在pH=7.0~8.0时,加入KI,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漂白剂亚氯酸钠(NaClO2)在常温与黑暗处可保存一年,亚氯酸不稳定可分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lO2―→ClO2↑+ H++Cl-+H2O(未配平)。
当1 mol HClO2发生分解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是________。
(4)有Fe2+、NO-3、Fe3+、NH+4、H+和H2O六种粒子,分别属于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则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
解析:(1)过碳酸钠具有Na2CO3和H2O2的双重性质。
A项MnO2催化H2O2分解,H2O2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C项盐酸与Na2CO3反应;D项H2O2氧化Na2SO3,H2O2作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
(2)由图可知,当pH≤2.0时,ClO2被I-还原为Cl-,则ClO-2也被还原为Cl-;当pH=7.0~8.0时,ClO2被I-还原为ClO-2。
(3)配平方程式得:5HClO2===4ClO2↑+ H++Cl-+2H2O,5 mol HClO2参加反应转移电子数为4N A,则当1 mol HClO2分解时,转移电子数为0.8N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