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化学专题复习 (15)
- 格式:pdf
- 大小:5.99 MB
- 文档页数:75
2021年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大全1、so2能作漂白剂。
so2虽然能漂白一般的有机物,但不能漂白指示剂,如:石蕊试液。
so2使品红褪色是因为漂白作用,so2使溴水、高锰酸钾褪色是因为还原性,so2使含酚酞的naoh溶液褪色是因为溶于不生成酸。
2.虽然SO2和Cl2在放入水中时都是可漂白的,但当它们与等量的物质混合后再放入水中时,就会失去可漂白性。
3、往某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出现浑浊的物质:第一种可能为与cl-生成难溶物。
包括:agno3;第二种可能为与h+反应生成难溶物。
包括:①可溶性硅酸盐(sio32-),离子方程式为:sio32-+2h+=h2sio3↓,②苯酚钠溶液加盐酸生成苯酚浑浊液,③s2o32-离子方程式:s2o32-+2h+=s↓+so2↑+h2o,④一些胶体如fe(oh)3(先是由于fe(oh)3的胶粒带负电荷与加入的h+发生电荷中和使胶体凝聚,当然,若继续滴加盐酸至过量,该沉淀则会溶解。
),若加hi溶液,最终会氧化得到i2,⑤alo2-离子方程式:alo2-+h++h2o==al(oh)3↓当然,若继续滴加盐酸至过量,该沉淀则会溶解。
4.浓硫酸的作用:① 浓硫酸与铜的反应——强氧化和酸性;② 实验室制备乙烯——催化和脱水;③ 实验室制备硝基苯——催化剂和吸水剂;④ 酯化反应——催化剂和吸水剂;⑤ 向蔗糖中注入浓硫酸——脱水、强氧化、吸水;⑥ 向明矾中加入浓硫酸——吸水。
5.能产生银镜反应的有机物不一定是醛。
可能是:① 醛;② 甲酸;③ 甲酸盐;④ 甲酸盐;⑤ 葡萄糖⑥ 麦芽糖(均在碱性环境中)。
6、既能与酸又能与碱反应的物质:①显两性的物质:al、al2o3、al(oh)3,②弱酸的铵盐:(nh4)2co3、(nh4)2so3、(nh4)2s等,③弱酸的酸式盐:nahs、nahco3、nahso3等,④氨基酸,⑤若题目不指定强碱是naoh,则用ba(oh)2,na2co3、na2so3也可以。
有机反应类型1、绿色化学的一个原则是“原子经济”,最理想的“原子经济”是全部反应物的原子嵌入期望的产物中。
在下列反应类型中,“原子经济”程度最低的是A .化合反应B .取代反应C .加成反应D .加聚反应 答案:B解析:取代反应的产物不止一种,所以一直利用率是最低的,其余一般都是只有一种,原子利用率高,答案选B 。
2、下列物质显示酸性,且能发生酯化反应和消去反应的是:A .B.CH 3CH 2=CHCOOHC. CH 3CH 2COOHD. CH 3CH 2COOH答案:C解析:A 、B 、D 中都不能发生消去反应,C 中含有醇羟基和羧基,所以符合条件,答案选C 。
3、下列属于消去反应的是( ) A 乙醇与浓硫酸共热至140℃ B 乙醇与硫酸、溴化钠共热—OHCOOHC 乙醇与浓硫酸共热至170℃D 乙醇与乙酸的反应 答案:C解析:有机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从1个分子中脱去1个或几个小分子,而生成不饱和键化合物的反应属于消去反应,因此选项C 是正确的。
A 的生成物是乙醚,属于取代反应。
B 的生成物是溴乙烷,属于取代反应。
D 是酯化反应,所以答案是C 。
4、下列化合物中既易发生取代反应,也可发生加成反应,还能使KMnO 4酸性溶液退色的是( )A .乙烷B .乙醇C .丙烯D .苯 答案:C解析:乙烷属于烷烃,不能发生加成反应,也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乙醇不能发生加成反应,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丙烯中含有碳碳双键和1个甲基,符合题意。
所以正确的答案是C 。
5、下列反应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A .CH 4+Cl 2CH 3Cl+HClB .CH 2=CH 2+HCl 一定条件−−−−→ CH 3CH 2Cl C .2CH 3CH 2OH+O 2 2CH 3CHO +2H 2O D .答案:B解析:取代反应是指有机化合物受到某类试剂的进攻,致使分子中一光照Cu=个基(或原子)被这个试剂所取代的反应。
专题15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1.[2019新课标Ⅰ]水煤气变换[CO(g)+H 2O(g)=CO 2(g)+H 2(g)]是重要的化工过程,主要用于合成氨、制氢以及合成气加工等工业领域中。
回答下列问题:(1)Shibata 曾做过下列实验:①使纯H 2缓慢地通过处于721 ℃下的过量氧化钴CoO(s),氧化钴部分被还原为金属钴Co(s),平衡后气体中H 2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250。
②在同一温度下用CO 还原CoO(s),平衡后气体中CO 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192。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判断,还原CoO(s)为Co(s)的倾向是CO_________H 2(填“大于”或“小于”)。
(2)721 ℃时,在密闭容器中将等物质的量的CO(g)和H 2O(g)混合,采用适当的催化剂进行反应,则平衡时体系中H 2的物质的量分数为_________(填标号)。
A .<0.25B .0.25C .0.25~0.50D .0.50E .>0.50(3)我国学者结合实验与计算机模拟结果,研究了在金催化剂表面上水煤气变换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其中吸附在金催化剂表面上的物种用❉标注。
可知水煤气变换的ΔH ________0(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该历程中最大能垒(活化能)E 正=_________eV ,写出该步骤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Shoichi 研究了467 ℃、489 ℃时水煤气变换中CO 和H 2分压随时间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催化剂为氧化铁,实验初始时体系中的2H O p 和CO p 相等、2CO p 和2H p 相等。
计算曲线a 的反应在30~90 min 内的平均速率v (a)=___________kPa·min −1。
467 ℃时2H p 和CO p 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曲线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89 ℃时2H p 和CO p 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曲线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对点强化(15)工艺流程1.用高分子吸附树脂提取卤水中的碘(主要以I -形式存在)的工艺程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经①和④所得溶液中,()I c -后者大于前者B.④的作用是将吸附的碘还原而脱离高分子树脂C.若②和⑤中分别得到等量2I ,则消耗的()()23Cl :KClO 5:2n n =D.由⑥得到碘产品的过程,主要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2.实验室分离3+Fe 和3+A1的流程如下:已知3+Fe 在浓盐酸中生成黄色配离子[]4FeCl -,该配离子在乙醚(2Et O ,沸点34.6℃)中生成缔合物[]24Et O H FeCl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萃取振荡时,分液漏斗下口应倾斜向下 B.分液时,应先将下层液体由分液漏斗下口放出 C.分液后水相为无色,说明已达到分离目的D.蒸馏时选用直形冷凝管3.金属铬(Cr)常用于制造不锈钢和仪器仪表的金属表面镀铬。
由24FeCr O (亚铬酸亚铁)制备Cr 的流程如下(+6价铬元素在酸性条件下以272-Cr O 的形式存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24FeCr O 中Cr 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B .反应①中参加反应的2423FeCr O Na CO 和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C .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227Na Cr O +2C 高温2323Cr O +Na CO +CO ↑D .反应④中的Si 可用A1来代替4.为了探究432FeSO Cu NO ()和的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现设计如图流程,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A. ①发生的反应为2+-3+2Cl +2Fe 2Cl +2Fe ═,n =0.02B. 反应②中铁粉过量,V =2240C. 固体中有铁粉和铜粉,m =3.2D. 原混合物中432FeSO Cu NO ()和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0:15.以菱镁矿(主要成分为3MgCO ,含少量223SiO Fe O 、和23Al O )为原料制备高纯镁砂的工艺流程如下:已知浸出时产生的废渣中有23SiO Fe(OH)、和3Al(OH)。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A .Mg 在空气中燃烧可生成MgO B .Fe 2O 3与Al 发生铝热反应可生成Fe C .BaCl 2 溶液与CO 2反应可生成BaCO 3D .Ca(OH)2 溶液与Cl 2反应可生成Ca(ClO)22.(2022·北京·高考真题)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夹持装置略)进行实验,b 中现象不能证明a 中产物生成的是a 中反应b 中检测试剂及现象A 浓3HNO 分解生成2NO 淀粉-KI 溶液变蓝B Cu 与浓24H SO 生成2SO 品红溶液褪色C 浓NaOH 与4NH Cl 溶液生成3NH 酚酞溶液变红D33CH CHBrCH 与NaOH 乙醇溶液生成丙烯溴水褪色A.A B.B C.C D.D3.(2022·河北·高考真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CaF2与浓H2SO4糊状混合物可用于刻蚀玻璃B.NaOH是强碱,因此钠盐的水溶液不会呈酸性C.溶洞的形成主要源于溶解CO2的水对岩石的溶蚀作用D.KMnO4与H2C2O4的反应中,Mn2+既是还原产物又是催化剂4.(2023·浙江·高考真题)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两者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SO能使某些色素褪色,可用作漂白剂B.金属钠导热性好,可用作传热介质A.2Fe O呈红色,可用作颜料C.NaClO溶液呈碱性,可用作消毒剂D.235.(2022·广东高考)劳动开创未来。
下列劳动项目与所述的化学知识没有关联的是选项劳动项目化学知识A面包师用小苏打作发泡剂烘焙面包Na2CO3可与酸反应B环保工程师用熟石灰处理酸性废水熟石灰具有碱性C工人将模具干燥后再注入熔融钢水铁与H2O高温下会反应D技术人员开发高端耐腐蚀镀铝钢板铝能形成致密氧化膜6.(2022·重庆·统考高考真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Cl2和Br2分别与Fe2+反应得到Cl-和Br-B.Na和Li分别在O2中燃烧得到Na2O和Li2OC.1molSO3与1molNO2分别通入1L水中可产生相同浓度的H2SO4和HNO3D.0.1mol•L-1醋酸和0.1mol•L-1硼酸分别加入适量Na2CO3中均可得到CO2和H2O7.(2022·青岛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下列关于物质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A.二氧化硫用于食品添加剂B.福尔马林用于生物标本防腐剂C.氧化铁用于瓷器制作中使釉呈绿色D.丙三醇用于制造日用化妆品和硝化甘油8.(2023·安徽合肥·统考一模)下表中各组物质不能按照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一步实现的是选项X Y ZA 2Cl HClONaClO B Fe23Fe O ()3Fe OH C 2SO 3SO 24H SO DNO2NO 3HNO A .A B .B C .C D .D9.(2023·山东潍坊·统考一模)下列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 .3NH 沸点低,工业上常用液氨作制冷剂B .3HNO 有强氧化性,可用于溶解银C .3NaHCO 溶液显碱性,常作烘焙糕点的膨松剂D .2Na S 具有还原性,可用于除去废水中的2Hg +10.(2023·山东·日照一中校联考模拟预测)2022年3月23日,“天宫课堂”第二课开讲,太空“冰雪”实验带来神奇现象。
高考热练15实验目的、操作、现象与结论1. (2017·新课标Ⅱ卷)下列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4. (2020·安徽1号卷A10联盟)下列实验中,对应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录实验现象如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②中白色沉淀是BaSO3B. ①中可能有部分浓硫酸挥发了C. 为了确定①中白色固体是否为硫酸铜,可向冷却后的试管中注入水,振荡D. 实验时若先往装置内通入足量N2,再加热试管①,实验现象不变6. (2020·湖南2月线上联考)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正确的是()()确的是()溶液中存在平衡:2Fe3++2I-2Fe2++I2正确的是()16. (2020·河南六市一模)下表中实验“操作或现象”以及“所得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推导关系的是()选项操作或现象所得结论参考答案1. A解析乙烯和溴单质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 -二溴乙烷为无色,可溶于四氯化碳,A正确;钠与水反应比与乙醇反应更剧烈,说明水分子中的氢原子的活泼性大于乙醇羟基中的氢原子的活泼性,B错误;乙酸与水垢中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反应生成可溶的醋酸钙,同时有二氧化碳生成,说明醋酸的酸性强于碳酸的酸性,C错误;甲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氯甲烷和氯化氢,氯化氢显酸性,能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氯甲烷不显酸性,D错误。
2. B解析酸式滴定管刻度线以下部分还有盐酸,调整初始读数为30.00 mL后,将剩余盐酸放入锥形瓶,盐酸体积大于20.00 mL,A错误;碘易溶于酒精中,可先用酒精洗涤再用水洗涤,B正确;pH试纸不能润湿,否则相当于稀释待测液,C错误;称取的固体药品不能直接放入容量瓶中,要先在烧杯中溶解,待溶液恢复至室温后再转移至容量瓶中,D错误。
3. D解析溴难溶于水,易溶于溴苯,加水不能除杂,应选NaOH溶液、分液,A错误;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能被强氧化剂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不能验证SO2的漂白性,B错误;葡萄糖溶液和淀粉溶液均与KI溶液不反应,现象相同,不能鉴别,C错误;常温下Cu与浓硝酸反应,与浓硫酸不反应,由现象可比较浓硫酸与浓硝酸的氧化性的强弱,D正确。
弱电解质电离1、已知:25℃时,Mg(OH)2的k SP =5. 61×10-12,MgF 2的k SP =7. 42×10-11。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25℃时,饱和Mg(OH)2溶液与饱和MgF 2溶液相比,前者的c(Mg 2+)大 B .25℃时,在Mg(OH)2的悬浊液中加入少量的NH 4Cl 固体,c(Mg 2+)增大C .25℃时,Mg(OH)2固体在20mL 0.01mol/L 的氨水中的k SP 比在20mL 0.01mol/L NH 4Cl 溶液中的k SP 小D .25℃时,在Mg(OH)2的悬浊液中加入NaF 溶液后,Mg(OH)2 不可能转化为MgF 22、NaOH 溶液滴定邻苯二甲酸氢钾(邻苯二甲酸2H A 的31=1.110a K -⨯,62=3.910a K -⨯)溶液,混合溶液的相对导电能力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其中b 点为反应终点。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和种类有关B.Na +与2A -的导电能力之和大于HA -的C.b 点的混合溶液pH=7D.c 点的混合溶液中,()()()+Na K OH c c c +->>3、25 ℃时,sp K (AgCl )=1.56×10-10,()12sp 42=9.01Ag CrO 0K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gCl 和24Ag CrO 共存的悬浊液中,()()124012l 1.5610C =9.01CrO 0c c ----⨯⨯ B.向24Ag CrO 悬浊液中加入NaCl 浓溶液,24Ag CrO 不可能转化为AgCl C.向AgCl 饱和溶液中加入NaCl 晶体,AgCl 析出且溶液中()()+l =C Ag c c - D.向同浓度的24Na CrO 和NaCl 混合溶液中滴加3AgNO 溶液,AgCl 先析出4、t ℃时,AgX (X =Cl 、Br )的溶度积与c (Ag +)和c (X -)的相互关系如图所示,其中A线表示AgCl ,B 线表示AgBr ,已知()()++p l Ag g g A c =-,()()p X lg X c --=-。
2021年高考化学专题复习:镁及其化合物一、单选题1.把一小块镁铝合金溶于100mL盐酸中,然后向其中滴入lmol・L/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和加入NaOH溶液的体枳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至B点时,所得沉淀的质量为1.07gB.盐酸的浓度为0.6mol1/C.合金中镁和铝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 1D.镁铝合金溶于盐酸时一共产生448mLH?2.下列有关实验现象与物质性质对应关系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Na2cth溶液遇酚配变红,说明Na2cCh溶液呈碱性B.镁与二氧化碳反应能生成黑白两种固体,说明镁具有还原性,得到电子C. NO遇空气变为红棕色,说明NO具有还原性D.新制的Fe(OH)2遇氧气最终变为红褐色,说明Fe(0H)2具有还原性3.将一定质量的Mg和A1混合物投入400 mL稀硫酸中,固体全部溶解并产生气体。
待反应完全后,向所得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生成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0.08LB.最初20mLNaOH溶液用于中和过量的稀硫酸C.H2s04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5moiD.Mg和Al的总质量为9g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碳酸钠在医疗上是治疗胃酸过多的一种药剂B.镁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可以用镁来制造照明弹和焰火等C.蒸馀实验时若温度计的水银球低于支管口,则收集到的储分沸点会偏高D.检验溶液含有C 「,加稀盐酸除去0H,再加AgNCh 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证明含 有C 「5 .某实验小组在实验室通过镁粉和空气中的氮气制备氮化镁(可与水发生反应),其装置 如下图所示。
已知:维生素C 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装置①③中盛放的分别是NaOH 溶液和浓硫酸B.装置②的作用为吸收空气中的O?C.实验开始时应先通空气再点燃酒精灯D.装置⑤中碱石灰可以替换为NaCl6.某实验小组欲从含Mg\ SiO ;、Fe?,和Fe?+的混合液中分离出Mg”,并制备MgCO 3e3H 2O,实验流程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酸溶”后过滤除去含硅杂质,“氧化”后萃取除去含铁杂质B. “过滤”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两种C,萃取过程需要先检验分液漏斗是否漏水D.向萃取后的水层中滴加过量Na2cO,溶液,过滤后洗涤,经低温干燥得产品7 .利用菱镁矿MgCOK 含杂质AI2O3、FeCCh )制取镁的工艺流程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MgCO 3-3H 2O Mg 2 十、SiO『Fe2+和 Fp+滤渣 有机层捻『乩(、溶液 M『)菱镁矿--便阕一»囹化|一♦麻汨一~*MgClz溶液一* ---------- ••金属铁4沉淀混合物A. “酸浸”时溶液中有电子转移B. “氧化”时用稀硝酸代替更好C.沉淀混合物为A1(OH)3和Fe(0H)3D.电解MgCk溶液可得到金属镁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氯元素在自然界中既以化合态存在,也以游离态存在B.二氧化硫使含有酚酗的NaOH溶液褪色,是因为SCh具有漂白性C.氧化镁的熔点高达2800℃,可用于制造耐火坨烟D.雨水样品在空气中放置2小时后,测得pH变小,主要是因为吸收了空气中的CO?二、多选题9.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将氯水滴入Na2cCh溶液中有气泡产生B.镁在二氧化碳中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体C.向BaCL溶液中通入SO?会产生白色沉淀D.铜丝在CL中燃烧,生成棕黄色的烟10.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一定正确的是()A. AB. BC. CD. DU.将一定质量的镁铝混合物投入250 nV 2.0 mol/L的稀硫酸中,固体全部溶解并产生气体。
2021年高考化学专题复习:化学实验基础知识1、某同学结合所学知识探究Na2O2与H2能否反应,设计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装置A气密性的检查方法:直接向长颈漏斗中加水,当漏斗中液面高于试管中液面且高度保持不变说明气密性良好B.装置B中盛放浓硫酸,目的是除去装置A中挥发出来的少量水蒸气C.装置C加热前,用试管在球形干燥管小口处收集气体点燃,通过声音判断气体纯度D.装置A也可直接用于Cu与浓硫酸反应制取SO22、在探究SO2溶于水后溶液成分和性质的实验中,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及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向SO2水溶液中加入少量品红溶液,品红溶液褪色,说明SO2水溶液具有漂白性B.向SO2水溶液中滴加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SO2水溶液中含有SO2-4C.向SO2水溶液中通入H2S气体,有淡黄色沉淀产生,说明SO2水溶液具有还原性D.向KMnO4溶液中滴加SO2水溶液,溶液颜色褪去,说明SO2水溶液具有漂白性3、下列关于实验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A.证明一瓶红棕色气体是溴蒸气还是二氧化氮,可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观察试纸颜色的变化B.盛放NaOH溶液时,使用带玻璃塞的磨口瓶C.用苯萃取溴水中的溴时,将溴的苯溶液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D.使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时,俯视刻度线定容后所得溶液浓度偏高4、下列实验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用装置Ⅰ可制取NH3B.用装置Ⅱ制取氢氧化铁胶体C.用装置Ⅲ除去Cl2中和HCl和H2OD.用装置Ⅳ提取溴水中的Br25、从海水中提取溴单质时,下列实验装置不需要的是()6、某同学设计用如图装置测定CuSO4·x H2O晶体中结晶水的含量(图中半透膜可让气体通过又可防止固体粉末进入导管)。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B中应装入浓硫酸,目的是除去水蒸气B.利用碱石灰干燥管前后质量差可计算出结晶水的含量C.当C中反应管内出现由蓝色变为白色的现象时,需继续加热一段时间后再停止加热D.若用坩埚加热法测定结晶水含量,至少要称量4次质量7、氮化锂常作催化剂和固体电解质,实验室以氮气(含少量CO、O2)为原料选用下列装置制备Li3N。
专题十五有机化学基础真题研练·析考情【真题研练】1.[2022·湖南卷]物质J是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
该化合物的合成路线如下:已知:①②回答下列问题:(1)A中官能团的名称为、;(2)F→G、G→H的反应类型分别是、;(3)B的结构简式为;(4)C→D反应方程式为;(5)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其同分异构体中能够发生银镜反应的有种(考虑立体异构),其中核磁共振氢谱有3组峰,且峰面积之比为4∶1∶1的结构简式为;(6)Ⅰ中的手性碳原子个数为(连四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的碳原子称为手性碳原子);(7)参照上述合成路线,以和为原料,设计合成的路线(无机试剂任选)。
2.[2022·全国乙卷]左旋米那普伦是治疗成人重度抑郁症的药物之一,以下是其盐酸盐(化合物K)的一种合成路线(部分反应条件已简化,忽略立体化学):已知:化合物F不能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产生二氧化碳。
回答下列问题:(1)A的化学名称是。
(2)C的结构简式为。
(3)写出由E生成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E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由G生成H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I是一种有机物形成的盐,结构简式为。
(7)在E的同分异构体中,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总数为种。
2021年高考化学专题复习:硫元素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硫是一种黄色的难溶于水的晶体B.硫的化合物常存在于火山喷出的气体中和矿泉水里C.硫易燃烧,其燃烧产物是大气污染物之一D.硫在空气中的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硫,在纯氧中的燃烧产物是三氧化硫2.下列关于硫的叙述正确的是( )A.硫是植物生长所需要的一种元素B.硫单质很脆,易粉碎,易溶于水,加热易熔化C.只能以化合态存在于自然界中D.在黑火药的爆炸中硫作还原剂(生成K S)23.X、Y、Z、W四种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选项X Y Z W4.等质量的硫粉与足量下列物质反应时,转移电子数最多的是( ) A.氢气B.铜C.铁D.氧气5.下列实验能证明一定有二氧化硫存在的是( ) ①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①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①能使品红溶液退色①通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再加2BaCl 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该沉淀溶于稀盐酸①通入溴水中能使溴水退色,再滴加()32Ba NO 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A .都能B .都不能C .①①①D .只有①6.下列有关含硫物质转化判断正确的是( )A.0.1 mol Cu 与足量的硫充分反应, 生成物的质量比该单质的质量增加了 1.6 gB.如图是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装置。
B 中盛装的是浓硫酸, 作用是干燥2SOC.Cu 投入稀硫酸中加热, 没有明显变化,加入一定量的 22H O 溶液,金属 Cu 逐渐溶解, 反应中22H O 起催化作用D.25.0 mL 0.100 -1mol L ⋅的 223Na S O 溶液恰好把 224 mL(标况)2Cl 转化为-Cl ,则223S O -将转化为 S7.自然界中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转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上图中,酸雨的主要成分为23H SO ,由2SO 溶于水生成B .氮氧化物的存在会减弱硫酸型酸雨的腐蚀性C .用硫粉和铁粉混合加热可生成2FeSD .黄铁矿燃烧产生的尾气,与空气混合后通入碳酸钙的浆状物,可用来制备石膏8.硫元素的几种化合物存在下列转化关系: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反应①中浓硫酸作氧化剂 B.反应②表明2SO 有酸性氧化物的性质 C.反应③中原子利用率为100%D.反应④中稀硫酸作还原剂9.硫化氢的转化是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重要研究课题。
2021届高考化学考前15天押题训练【新高考版】 化学反应热(一)一、选择题1.一些烷烃的燃烧热如下表: 化合物 燃烧热/-1kJ mol ⋅ 化合物 燃烧热/-1kJ mol ⋅甲烷 890.3 正丁烷 2878.0 乙烷 1560.8 异丁烷 2869.6 丙烷2221.52-甲基丁烷3531.3A.乙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6222=2C H g +7O g 4CO g +6H O g -1=-1560.8kJ mol H ∆⋅B.稳定性:正丁烷>异丁烷C.正戊烷的燃烧热大于3531.3 -1kJ mol ⋅D.相同质量的烷烃,碳的质量分数越大,燃烧放出的热量越多2.合理利用燃料.减小污染符合 “绿色化学”理念,下列关于燃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可燃冰”是将水变为油的新型燃料B.通入大大过量的空气使燃料充分燃烧,从而达到充分利用热能的目的C.燃料的化学能可以在不同的条件下转化为热能、电能被人类利用D.硫的燃烧热为a kJ·mol -1,硫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S(s)+3/2O 2(g)=SO 3(g) △H=-a kJ·mol -13.已知:①C(S)+H 2O(g)CO(g)+H 2(g) △H=+130kJ·mol -1 ②2C(s)+O 2(g)2CO(g) △H =-220kJ·mol -1其中H —H 键和O —H 键的键能分别为436kJ·mol -1和462kJ·mol -1,则O=O 键的键能为( )A.496kJ·mol -1B.248kJ·mol -1C.428kJ·mol -1D.284kJ·mol -14.以甲烷为原料合成甲醇的反应如下: 反应Ⅰ:()()()()4221CH g +CO g 2CO g +2H g 247kJ/mol H =+∆ 反应Ⅱ:()()()232CO g +2H g CH OH g 90kJ/mol H =-∆已知:1T ℃时,反应Ⅱ的平衡常数数值为100;2T ℃时,反应Ⅱ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测得23CO H CH OH 、、的物质的量浓度(mol/L)分别为0.05、0.1、0.1。
高考化学微专题小练习:专练15 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制备流程1.[2022·全国甲卷]硫酸锌(ZnSO4)是制备各种含锌材料的原料,在防腐、电镀、医学上有诸多应用。
硫酸锌可由菱锌矿制备,菱锌矿的主要成分为ZnCO3,杂质为SiO2以及Ca、Mg、Fe、Cu等的化合物。
其制备流程如下:本题中所涉及离子的氢氧化物溶度积常数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1)菱锌矿焙烧生成氧化锌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提高锌的浸取效果,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加入物质X调溶液pH=5,最适宜使用的X是________(填标号)。
A.NH3·H2O B.Ca(OH)2C.NaOH滤渣①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向80~90℃的滤液①中分批加入适量KMnO4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渣②中有MnO2,该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滤液②中加入锌粉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滤渣④与浓H2SO4反应可以释放HF并循环利用,同时得到的副产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21·湖南卷]Ce 2(CO 3)3可用于催化剂载体及功能材料的制备。
2021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每天练习20分钟——强弱电解质对比(有答案和详细解析)一、选择题1.电导率用于衡量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大小,与离子浓度和离子迁移速率有关。
图1为相同电导率盐酸和醋酸溶液升温过程中电导率变化曲线,图2为相同电导率氯化钠和醋酸钠溶液升温过程中电导率变化曲线,温度均由22℃上升到70℃。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 .由曲线1可以推测:温度升高可以提高离子的迁移速率B .由曲线4可以推测:温度升高,醋酸钠电导率变化与醋酸根的水解平衡移动有关C .由图1和图2可以判定:相同条件下,盐酸的电导率大于醋酸的电导率,可能的原因是Cl -的迁移速率大于CH 3COO -的迁移速率D .由图1和图2可以判定:两图中电导率的差值不同,与溶液中H +、OH -的浓度和迁移速率无关答案D解析曲线1中盐酸在升高温度的过程中离子浓度不变,但电导率逐渐升高,说明温度升高可以提高离子的迁移速率,故A 项正确;温度升高,促进CH 3COONa 溶液中CH 3COO -的水解,则由曲线3和曲线4可知,温度升高,醋酸钠电导率变化与醋酸根的水解平衡移动有关,故B 项正确;曲线1和曲线2起始时电导率相等,但温度升高能促进醋酸的电离,溶液中离子浓度增加,但盐酸的电导率明显比醋酸高,说明可能原因是Cl -的迁移速率大于CH 3COO -的迁移速率,故C 项正确;曲线1和曲线2起始时电导率相等,可知盐酸和醋酸两溶液中起始时离子浓度相等,包括H +和OH -浓度也相等,而随着温度的升高,促进醋酸的电离,醋酸溶液中的H +和OH -浓度不再和盐酸的H +和OH -浓度相等,则两者的电导率升高的幅度存在差异,可能与溶液中H +、OH -的浓度和迁移速率有关,故D 项错误。
2.室温下,甲、乙两烧杯均盛有5mL pH =3的某一元酸溶液,向乙烧杯中加水稀释至pH =4。
关于甲、乙两烧杯中溶液的描述正确的是()①溶液的体积:10V 甲≤V 乙②水电离出的c (OH -):10c (OH -)甲≤c (OH -)乙③若分别用等浓度的NaOH 溶液完全中和,所得溶液的pH :甲≤乙④若分别与5mL pH =11的NaOH 溶液反应,所得溶液的pH :甲≤乙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答案D解析若该一元酸是强酸,则10V 甲=V 乙,若该一元酸是弱酸,稀释时会继续电离,加水稀释至pH =4时需要多加水,即10V 甲<V 乙,①正确;室温下,甲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 (OH -)为10-11mol·L -1,乙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 (OH -)为10-10mol·L -1,即10c (OH -)甲=c (OH -)乙,②错误;两溶液中酸的物质的量相等,分别用等浓度的NaOH 溶液完全中和,若是强酸,所得溶液显中性,pH :甲=乙,若是弱酸,则生成强碱弱酸盐,乙中溶液浓度较小,c (OH -)小,pH 小,③错误;若是强酸,所得溶液显中性,pH :甲=乙,若是弱酸则酸过量,溶液显酸性,乙中浓度小酸性较弱,pH 较大,④正确。
2021年高考复习化学考前30天必练小题第18练 新信息反应机理分析选择题1.(2021·山东高三二模)光催化甲烷重整技术利用太阳光作为反应动力。
以3Rh /SrTiO 为载体,激发产生电子(e -)—空穴(h +),反应机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该催化重整过程中,C 原子的成键数目不变B .2CO 在Rh 上发生还原反应C .在3SrTiO 表面,每生成1molCO ,向空穴转移电子数为A 2ND .该反应可表示为3242Rh/SrTiO CO +CH 2CO+2H 光【答案】A 【详解】A .2CO 的结构式为O=C=O ,甲烷与2CO 中C 原子成键数均为4,CO 的结构式为C ≡O ,C 原子成键数位3,C 原子的成键数目改变,故A 错误;B .在Rh 上2CO →CO ,C 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故B 正确;C .在3SrTiO 表面,-422-+O -2e CH 2CO+2H =,每生成1molCO ,向空穴转移电子数为A 2N ,故C 正确;D .在Rh 上2CO +-2e =CO+2O -,结合C 选项解析得该反应可表示为3242Rh/SrTiO CO +CH 2CO+2H 光,故D 正确;故选A 。
2.(2021·浙江嘉兴市·高三其他模拟)研究发现,一定条件下,Pt 单原子催化反应CO 2(g)+3H 2(g)CH 3OH(g)+H 2O(g)的历程如图所示,其中吸附在催化剂表面上的物种用“*”表示,“TS”表示过渡态。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H<0B.经历TS1CO2共价键发生了断裂,且生成了羧基C.六个过渡态中对反应速率影响最大的是TS3D.要提高该反应的选择性,可以选择合适的催化剂【答案】B【详解】A.通过反应历程初始状态可知能量降低,该反应的∆H<0,故A正确;B.经历TS1CO2共价键发生了断裂,生成了HCOO*,经历TS1才生成羧基,故B错误;C.六个过渡态中对反应速率影响最大的是TS3,因为能量变化最小,故C正确;D.不同催化剂能不同程度地改变反应历程,提高该反应的选择性,可以选择合适的催化剂,故D正确;故选B。
备战2021高考化学专题练习-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与计量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制取蒸馏水的实验装置与操作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温度计的水银球应插入蒸馏烧瓶中的自来水中B.冷凝管中的水流方向是从下口进入,上口排出C.实验中需要在蒸馏烧瓶中加入几粒碎瓷片,防止出现暴沸现象D.蒸馏烧瓶必须垫石棉网2.在两个容积相同的容器中,一个盛有HCl气体,另一个盛有H2和Cl2的混合气体,在同温同压下,两容器中的气体一定具有相同的()A.原子数B.密度C.质量D.H的物质的量3.下列对1mol/L的Na2SO4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溶液中含有1mol Na2SO4B.将142g Na2SO4固体溶于1L水可得到1mol/L的Na2SO4溶液C.将142g Na2SO4·10H2O固体溶于少量水后,再将其稀释成1000mLD.从1mol/L的Na2SO4溶液中取出任意体积Na+的浓度都是2mol/L4.蒸馏时温度计的水银球应处在什么位置()A..液面下B.液面上C.支管口D.任何位置5.瑞典科学家卡尔·威廉·舍勒将硝石(KNO3)和矾油(浓硫酸)放在曲颈瓶中高温加热制得了氧气,发生的反应为4KNO3+2H2SO4(浓) 2K2SO4+4M↑+O2↑+2H2O。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常温下M是一种无色气体,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B.用玻璃棒蘸取硝石溶液通过焰色反应检验其中钾元素C.1个氧气分子的质量约为5.3×10-23gD.2molN被还原,生成氧气的体积为22.4L(标准状况下)6.下列各组仪器常用于物质分离的是()A.①③⑥B.②④⑥C.②③⑥D.②③⑤7.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时,造成实验结果偏高的是()A.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线,但没有补加B.定容时观察液面俯视C.有少量NaOH溶液残留在烧杯中D.容量瓶中原来有少量蒸馏水8.欲配制100mL1.0 mol/L Na2SO4溶液,正确的方法是()①将14.2 g Na2SO4,溶于100mL水中②将32.2g Na2SO4•10H2O溶于少量水中,再用水稀释至100 mL③将20 mL 5.0 mol/L Na2SO4溶液用水稀释至100 mL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9.实验室从废定影液[含Ag(S2O3) 和Br-等]中回收Ag和Br2的主要步骤为:向废定影液中加入Na2S溶液沉银,过滤、洗涤及干燥,灼烧Ag2S制Ag;制取Cl2并通入滤液氧化Br-,用苯萃取分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