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写作--描写手法(教师版)
- 格式:doc
- 大小:55.50 KB
- 文档页数:11
常见的几种描写手法:1、衬托与对比(1)概念:衬托——为了突出主体的人物或事物,用客体的人物或事物去作陪衬,使所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
(正衬与反衬)对比: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同时突出两个方面,美者更美,丑者更丑,给人深刻印象。
问题:请根据上述概念说说下面的句子属于哪种表现手法,并说出两种表现手法的异同。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3、两种手法的答题衬托:用xxx衬托xxx,突出后者的xxx特点对比:用xxx与xxx对比,突出了作者xxx与xxx的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醉落魄•咏鹰[清]陈维崧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
秋空一碧无今古。
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
人间多少闲狐兔。
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①堵:座。
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
③轩举:意气飞扬。
(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
这首词的上篇主要用了衬托手法来写鹰。
用“耸立的寒山”“澄碧的秋空”“空旷的大地”衬托出鹰在苍茫天地间翱翔的矫健的姿态。
苦寒行[南宋] 刘克庄十月边头风色恶,官军身上衣裘薄。
押衣敕使来不来,夜长甲冷睡难着。
长安城中多热官,朱门日高未启关。
重重帏箔施屏山,中酒不知屏外寒。
问题:本诗主要运用了哪一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用士卒夜长冷难睡与贵人不知屏外寒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诗人对士卒苦寒生活的同情,对贵人享乐的憎恶之情。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华清宫过华清宫四郊飞雪暗云端,君王游乐万机轻,惟此宫中落便干。
一曲霓裳四海兵。
绿树碧檐相掩映,玉辇升天人已尽,无人知道外边寒。
故宫惟有树长生。
(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
两首诗歌都采用了对比(或对照)的手法。
前一首用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与宫内绿树掩映,温暖如春对比。
记叙文常见的描写手法记叙文常见的描写手法是指在记叙文中,作者通过使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来增加文章的表现力、丰富文章的内容,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那么,记叙文中的描写手法有哪些呢?首先,记叙文中常用的描写手法是“细节描写”,即通过对人物、事件、物体的特征或细节来描述具体的情景,使文章具有真实性、形象性、生动性。
例如:“小明看起来很沧桑,一头花白的头发,披在脖子上,眼睛里充满了无奈。
”其次,记叙文中常用的描写手法是“比喻描写”,即把一种物体或概念比喻成另一种物体,以增加文章的表现力。
例如:“他的声音像大海中的潮水,无休止地涌动着。
”再次,记叙文中常用的描写手法是“比拟描写”,即通过将人物、物体的某种特性与另一种同类的物体的某种特性相比,以表现出人物、物体的特征。
例如:“她的眼睛像两颗明亮的星星,闪烁着神秘的光芒。
”此外,记叙文中常用的描写手法还包括“抒情描写”、“比喻比拟混合描写”、“象征描写”等等。
“抒情描写”指的是用歌词、诗句等来描绘情景,以加强文章的感染力,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例如:“满天星斗,闪耀着令人陶醉的光芒。
”“比喻比拟混合描写”指的是在描写中,将比喻和比拟相结合,以增加文章的表现力。
例如:“他的眼睛就像星星一样,闪烁着无限的希望。
”“象征描写”则是将某一个物体或概念,与该物体或概念代表的意义相结合,以表现出文章的主题思想。
例如:“那一朵朵花,就像灿烂的太阳,给这片土地带来希望。
”记叙文中常见的描写手法能够让文章更加真实形象、具有感染力,使文章生动活泼,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因此,作者应该在书写记叙文时,多加利用这些描写手法,以达到文章的精彩绝伦。
记叙文有哪些描写方法
记叙文是一种主要通过叙述事件和事物的发展过程来传达信息和表达感情的文体,它可以运用多种描写方法来丰富文章的内容和形象,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描写方法:
1. 直接描写:直接陈述事物的形状、颜色、大小、特征等主要特点来描绘事物,例如:天空湛蓝、青山翠绿等。
2. 比喻描写:通过与其他具体形象或抽象概念的比较来描绘事物,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感受到事物的特点,例如:她的微笑像春风般温暖。
3. 拟人描写:用人的行为和特点来描写非人的事物,给予事物以人的属性和意象,使其更具生动性和感情色彩,例如:树木争相伸展枝叶,好像在互相拥抱。
4. 动态描写:描述事物的运动和变化,通过描绘动作、声音、节奏等来使文章更加生动活泼,例如:瀑布奔腾而下,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
5. 渲染描写:通过描写事物的环境、氛围和颜色等来表达情感和气氛,例如:黄昏时分,夕阳洒下一片温暖的橙色光芒。
6. 具体描写:通过描写细节和具体事物来反映整体形象,使文章更加具体、真实和生动,例如:她的头发黑如亮丽的羊绒。
7. 对比描写:通过对比来突出事物的特点和差异,使描写更加生动有力,例如:高楼的巍峨与小树的矮小形成鲜明的对比。
以上是常见的几种描写方法,记叙文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境和需要灵活运用它们来使文章更丰富多彩。
记叙文描写手法记叙文描写手法介绍如下:1、象征(托物言志):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
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
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2、衬托: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
作用:突出本体的××特征。
3、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
作用:鲜明的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
4、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
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5、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
作用: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
6、侧面(间接)描写:侧面烘托出该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使得文章结构更加集中紧凑,表达更为简洁精练。
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7、伏笔和铺垫:作用: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
8、照应:记叙文: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
议论文:强化××论点。
散文:反复地抒发××情感,增加情感的深度。
9、联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作用: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
10、想像: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作用:为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服务。
使读者接受美的陶冶。
写人作文老师白描【篇一:写人作文之人物描写手法教师版】写人作文之人物描写的手法对人物描写,有几种常见的方法,可以分为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
写人,可以直接写头发、画眼睛,使其栩栩如生,这叫直接描写;还可以通过间接的方法写人,如通过第三者的转述介绍某人,通过描写第三者来反衬某人,以写景状物来烘托某人等等。
根据描写人物的详略,轻重、着墨的浓淡,我们还可以将人物描写归纳为白描、漫画式勾勒、浓墨重彩细描等等。
一、白描文字朴素,又简练单纯,不加渲染烘托。
它没有浓烈色彩的描写,不借助比喻、比拟等修辞手法,也不用或少用形容词,依然描写出事物的形象。
如:“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鲁迅《藤野先生》)寥寥数语,就活化出一位生活俭朴的学者形象。
二、漫画式勾勒即以夸张的手法、揶揄的口吻,将人物勾画成奇形怪状、荒诞陆离的形象,以表达嘲笑、憎恶、同情等思想感情。
如:“他倘若低头看,断然是看不到自己的脚尖的,中间隆起的那个部位,会把视线挡住。
稀稀拉拉的花白头发,整齐地朝后梳拢着,蘸了水,没有一根错乱的。
白皙皙的脸上,看不见一条皱纹,像刚出锅的馒头。
由于胖,鼻子、眼睛就显得特别小;由于小,就显得格外精采有神。
”通过描写,塑造出人物的形象:白而胖,整洁考究,富态优裕,高人一等。
在描写中透着作者的嘲笑。
三、浓墨重彩细描即以生动、形象、传神的语言,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细致全面地去刻画人物形象。
如:“……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穿一件牙黄的长衫,嘴里咬着一支烟嘴,跟着那火光的一亮一亮,腾起一阵一阵烟雾。
”“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叫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
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黄里带白的脸,瘦得让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的一支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
【作文训练案】训练课题:写人记叙文专题训练之一 ——肖像描写 训练目标:1.使学生认识人物的肖像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的主要作用。
2.学会观察 人物肖像的方法:遵循一定顺序细致观察长相、衣着等,在整体观察的基础上捕捉人物最突出的部 位。
3.学会描写人物肖像的方法:根据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或中心思想的需要,有选择、有重点 地进行描写。
训练过程: (一) 鲁迅曾说: “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 世界著名表演艺术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说过:“艺术创作要求形似,更要求 神似。
形似是基础,神似是灵魂。
无形则神无所依,无神则形无所活。
只有形神 兼备, 才会惟妙惟肖。
”这段话虽然是针对表演艺术而言, 但对于写作同样适用。
写人只有达到“形神兼备”的地步,方能更显人物的魅力。
(二)猜猜这是谁? 1.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髭使人难以看清他的 内心世界。
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一根根 迎风飘动,颇有长者风度。
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
一绺 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
那浓似灌木丛的眉毛下面,一对灰色的眼 睛射出一道黑豹似的目光。
(托尔斯泰) 2.只见他黑脸短毛,长嘴大耳,圆身肥肚,穿一件青不青、蓝不蓝的梭布衣 服,提一柄九齿钉耙。
(猪八戒) 3. 他身穿金光闪闪的战袍,头戴金冠,手持从东海龙宫掠来的金箍棒, 显出一副威武霸气的样子。
一对火眼金金炯炯有神, 透露出铲除一切妖魔的决心。
(孙悟空) 4.他长得又瘦又小,手脚跟芦柴棒似的,只有脑袋大大的,上边仅有三根稀 稀拉拉的头发(三毛) (三)总结人物肖像描写概念及原则 1. 人物肖像描写概念: 也称肖像描写,即是对人物的外貌特征(包括人物的 容貌、衣着、神情、体 型、姿态等等)进行描写,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 作者的情感。
2.原则: 抓特点(形似)显神韵(神似) (一)1、例文: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 堂堂,威风凛凛。
小学作文辅导:记叙文的常见描写方法
小学作文辅导:记叙文的常见描写方法
记叙文写作过程中描写手法是多种多样,我们应该学会具体情况、具体应对,下面文章就为大家介绍记叙文的常见描写方法。
A、从描写的对象看,一般有三种:人物描写,主要有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等,这是记叙文的常见描写方法之一。
景物描写(也称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细节描写,可以和人物描写、景物描写重叠或交*,构成人物和环境的完整描写。
B、从描写的角度看有正面描写(又称直接描写)和侧面描写(又称间接描写)。
正面描写是作者直接对描写对象(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刻画和描绘;侧面描写是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使其鲜明突出。
C、从描写的风格来看,有白描和细描。
白描,即运用最简练的文字,不加渲染烘托,没有浓烈色彩的描写,不借助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也不用或少用形容词,抓住描写对象的主要特点,描写出事物的本质特征或人物的精神面貌。
叙事,线条分明,言简意赅;写人,三言两语则揭示出人物的心态,如见其人,细描,即细致具体地描绘对象,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和象征、衬托、渲染等表现手法,使所写对象栩栩如生,逼真动人。
这些都是记叙文的常见描写方法。
以上内容是对记叙文的常见描写方法的介绍,希望各位小学生能够掌握好记叙文的描写方法,灵活应对,相信凭借你们的聪明才智,一定能够写好记叙文。
记叙文有哪些描写方法记叙文是一种通过叙述事件或故事来表达作者观点或情感的文学形式。
为了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故事和情境,记叙文常常使用各种描写方法来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描写方法:1. 直接描写:通过具体的言语描写,直接向读者传达信息。
例如,描述一个人物的外貌特征、身体动作和语言表情。
2. 间接描写:通过描写环境、氛围和情绪来暗示人物性格和感受。
例如,通过描写一个阴暗的房间和窗外的风雨来表现某个人物的悲伤和孤独。
3. 比喻描写: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进行比较,来传达更加深刻的意义。
比喻描写常常使用类似于“像”、“如同”等词语来引导。
例如,描述一个人的眼睛时可以说“她的眼睛像明亮的星星一样”。
4. 拟人描写:将非人物的事物或无生命的事物描述得像具有人的特征和行为一样。
通过赋予事物人的思维和情感,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感受。
例如,描写太阳“笑着”照耀大地,描写花朵“低头”向阳光问好。
5. 对比描写:通过对比不同的事物来突出它们之间的差异和关联,从而加深读者的理解。
例如,描述两个人的性格时可以通过对比来表现出他们截然不同的特点。
6. 动静结合描写:通过交替使用动词和形容词,来描写一个事物或情境的动态和静态。
例如,描写一朵花的开放过程,可以交替使用“缓慢地”、“轻轻地”等词语来表达。
7. 空间描写:通过对物体在空间中位置和关系的描述,来给读者一个清晰的空间感。
例如,描写一个房间的布局和摆设,描写一个山脉的连绵起伏。
8. 时间描写:通过描述事件发生的顺序、持续的时间和变化的过程,来给读者一个清楚的时间线索。
例如,描写一个人的一天生活的起床、吃饭、工作和睡觉的过程。
9. 具象描写:通过对颜色、声音、味道、触感和气味等感官的描写,来给读者提供更加真实和生动的体验。
例如,描写大海的蓝色、浪花的白色和海风的咸味。
10. 内心描写:通过描写主人公的内心感受、思考和情感变化,来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主人公的心理。
常见描写手法正侧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白描、烘托(正衬、反衬)细节、对比等•常见的描写角度有:•1、形、声、色、味、态、 。
“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
2 、远近 时间 空间“虚”的方法,其实也就是作者想象联想的方式。
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一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
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
《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
诗云:“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
二已逝之景之境。
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
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时并不在眼前,也是虚象。
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
再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史实。
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故也是虚景。
三设想的未来之境。
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
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
柳永《雨霖铃》中云:“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设想的别后的景物: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
在《西厢记·长亭送别》中崔莺莺送别张生唱词很多是设想的未来之境。
“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
《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上阙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赤壁险峻的形势;《雨霖铃》中上阙所写的两人分别的情形,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画龙画虎重在画骨,知人知面更要知心——记叙文描写手法训练记叙文离不开描写,描写是记叙文的灵魂。
描写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人物、事件、景物存在与变化的具体状态作精细的描绘,造成一种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使读者受到艺术感染,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
根据描写的对象,这节课主要了解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的技巧。
人物描写记叙文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刻画人物形象,要刻画人物形象,就离不开对人物的描写。
人物描写又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就是直接去写人物的外貌、语言、心理和动作等。
1、外貌描写:[策略点拨] 外貌描写,是对人物的服饰、容貌等外部特征的描写。
人的气质、精神、心理、感情的变化往往凝聚在脸部表情上,所以“画脸”、“点睛”是外貌描写的重点。
其他轮廓具备,眼睛画得像了,那人物就活了。
大凡写得最好的人物,不是用叙述方法来介绍他的面相和性格,而是写他的声音、笑貌、一举一动,使人读完后能够想像出这个人物的形貌。
《红楼梦》中的人物就是用这个方法来描写的,甚至可以从人物的说话中想像出他或她的丰采,辨出是男是女……闻其声,如见其人写人物能写到这样境界,才算技巧之上乘。
[实例展示]外边走进一个人来,两只红眼边,一副锅铁脸,几根黄胡子歪戴着瓦楞帽,身上青布衣服就如油篓一般,手里拿着一根赶驴的鞭子。
这人姓夏,乃薛家集上旧年新参的总。
[点评] 这是《儒林外史》中一段传神的人物描写。
作者没有写人物五官端正与否,只说眼边之红乐于帮闲凑趣而经常性的熬夜、酗酒的结果;锅铁似的脸,则标志他尚处于官场的外围,需要风里来雨里去,顶烈日,冒严寒;“几根黄胡子”,暗示了年龄;而那歪戴的“瓦楞帽”、油篓般“青布衣服”,形象化了他的地位及其为人之龌龊与粗鄙;再加上“一根赶驴的鞭子”------这根平凡的赶驴鞭,不是一般乡民所能拿的,又非有身份的人所愿拿,因此恰到好处地表明了此人的身份。
[实例展示]这是一双凝神专注的眼睛。
那圆圆的眸子里深藏的是什么,能够折射出如此诱人的光?像浸在水中的一颗乌亮的宝石,那么晶莹;像黑夜中闪烁的一粒珍珠,那么夺目。
它是那么黑,似乎包容世上所有的暗色;它是那么亮,能够折射出人间万物的光芒,以至于竟不易察觉到它的黑。
它是一块墨玉,纹理很鲜明,中心是一点,最幽深的一点。
周围纤细而浓密的睫毛,偶尔投影在它的上面,宛若微波荡漾的水面下的修长柔美的丝丝柳絮。
[点评]这段肖像描写选自高考满分作文。
作者用了一边串的比喻,细致入微地刻画人物的眼睛,同时辅以细节描写,占示人物眼睛独特的魅力,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实战演练】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这来的便是闰土。
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
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
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问:文段画横线的句子属于哪种人物描写方法?其作用是什么?答:答案:肖像描写,表明闰土的生活已陷入贫困之中。
2、语言描写:[策略点拨] 是对人物的对话的描写。
言为心声,对话往往表现出人物思想发展变化及个性,所以描写人物具有个性的语言能够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最重要是能反映人物的心声,并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
我们在描写人物语言的时候就应该抓住人物的身份、地位、年龄、性格去写作,否则就会很不谐调。
语言表达一定要得体。
【提示】此类描写常见的失误是:(1)对人物语言不加选择或选择不当,使人物语言与其身份性格不符。
(2)语言无个性。
(3)语言拖沓重复枯燥。
【实战演练】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一进门杰姆就站住了,像一条猎犬嗅到鹌鹑似地纹丝不动。
他两眼盯着德拉,有一种她捉摸不透的表情,这使她大为惊慌。
那既不是愤怒,也不是惊讶,又不是不满,更不是厌恶,不是她所预料的任何一种神情。
他只是带着那种奇怪的神情死死盯着她。
德拉忐忑不安地从桌上跳下来,走到他身边。
“杰姆,亲爱的,”她喊道,“别那样盯着我看。
我把头发剪掉卖了,因为我不送你一件礼物,我过不了圣诞节。
头发会再长起来的——你不会在意吧,是不是?我实在没办法才这么做的。
我的头发长的快得要命。
说句‘恭贺圣诞’吧!杰姆,让我们高高兴兴的。
你猜不到我给你买了一件多么好——多么美丽的礼物。
”“你的头发剪掉了?”杰姆吃力地问道,仿佛他绞尽脑汁之后,还没有把那个显而易见的事实弄明白似的。
‚“非但剪了,而且卖了,”德拉说,“不管怎样,你还是一样地喜欢我,是不是?没有了头发,我还是我,不是吗?”杰姆好奇地向房里四下张望。
“你说你的头发没有了?”他带着近乎白痴的神情问道。
问:“你的头发剪掉了?”“你说你的头发没有了?”这是对人物的什么描写?杰姆为什么要反复地问?答:答案:语言描写,因为杰姆不相信眼前的事是真的或杰姆不相信德拉会把她引以自豪的长发剪掉了。
3、心理描写:[策略点拨]是指描写人物的内心活动,即“想什么”,就是以语言文字对人物的内心世界、个性性格特征所进行的描写。
【实战演练】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看完电视以后,老王一整夜都没睡好。
第二天一大早就往武汉打电话,直到9点,那端才响起儿子的声音:“爸,什么事?”他连忙问:“昨天的天气预报看了没有?寒流快到武汉了。
厚衣服准备好了吗?要不然,叫你妈给寄……”儿子漫不经心:“不要紧的,还很暖和呢,到真冷了再说。
”老王絮絮叨叨,儿子不耐烦了:“知道了,知道了。
”搁了电话。
他刚准备再拨过去,铃声突响,是他住在哈尔滨的老母亲,声音发颤:“天气预报说,北京今天要变天,你加衣服了没有?”疾风阵阵,穿过窗户缝隙乘虚而入,他还不及答话,已经结结实实打了个打喷嚏。
老母亲急了:“已经感冒了不是?怎么这么不听话?从小就不爱加衣服……”絮絮叨叨,从他7岁时的‚劣迹一直说起,他赶紧截住:“妈,你那边天气怎么样?”老人答:“雪还在下呢。
”他不由自主地愣住了。
在寒潮初袭的清晨,他深深牵挂的,是北风尚未抵达的武汉,却忘了匀一些给北风起处的故乡和已经年过七旬的母亲。
人间最温暖的亲情,为什么竟是这样的?老王有点发懵。
问:划线句子是对老王的心理描写,表现了他怎样的心理?答:答案:表现出老王的困惑、内疚、有所醒悟的心理。
4、动作描写:[策略点拨]是对人物的行为及动作的描写。
人们的所作所为是其思想性格的直接表现,这就决定了行动描写的重要性,与外貌、语言、心理描写相比,在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上更具有特殊作用。
恩格斯有一句名言:“一个人物的性格,不仅表现在他做什么,更表现在怎样做。
”[提示]动作描写的几种技法(1)综合法即把动作描写与语言、心理等其他描写有机结合,取得最佳表达效果。
(2)特写法运用细致笔调使行为动作如影视中的特写镜头凸现于读者面前。
(3)对比法将特定场景中不同表现作对比,会你使人物形象鲜明突出。
(4)特征法精选富于特征性、个性化的词语简洁传神地进行描写。
[实例展示] 本区的教士来给他做临终法事的时候,十字架、烛台、和银镶的圣水壶一出现,似乎已经死去几小时的眼睛立刻复活了,目不转睛地瞧着那些法器,……神甫把镀金的十字架送到唇边,给他吻基督的圣像,他却做了一个骇人的姿势想把十字架抓在手里,这一下最后的努力送了他的命。
他唤着欧也妮,欧也妮跪在前面,流着泪吻着他已经冰冷的手,可是他看不见。
“父亲,祝福我啊!”“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帐!”这最后一句证明基督应该是守财奴的宗教。
[点评] 刻画人物不一定处处求全求多,有时候,一个稍纵即逝的细节比累赘的描绘更有说服力。
此段文字中葛朗台临死前的骇人动作已将守财奴的本性暴露毕尽。
【实战演练】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
祈祷的钟声也响了。
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
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但是他哽住了。
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问:“他……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从这句对人物的动作描写中可以看出韩麦尔先生心中充满了什么信念。
答:答案:法兰西(祖国)必胜。
5、正面描写:[策略点拨]又叫直接描写,是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进行正面的描写。
【实战演练】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命为罗敷。
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问:文段中划线句子是对罗敷的什么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答:答案:正面描写,通过对罗敷的服饰、打扮的描写,表现了她的美貌。
6、侧面描写:[策略点拨]指不从正面去描写人物,而是从对其他人物、事件的叙述和描写中烘托人物的描写方法。
我们可以把这种方法称为衬托法。
【实战演练】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命为罗敷。
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问:文段中划线句子是对罗敷的什么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答:答案:侧面描写,通过对路旁观者的种种神态、动作的描绘,间接写出罗敷的美貌使人们如痴如醉,这样写比直接写人物的外貌之美留给人更多想象的空间。
7、细节描写:[策略点拨] 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写。
它归根到底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细节描写越生动,人物形象越鲜明。
【实战演练】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牵着母亲过马路周末下午偕妻儿回家,年近花甲的母亲喜不自禁,一定要上街买点好菜招待我们。
母亲说:“你们回来,妈给你们煮饭,不是受累,是高兴呀!”我便说:“我陪你去吧!”母亲乐呵呵地说:“好,好,你去,你说买啥妈就买啥。
”到菜市需要走一段人行道,再横穿一条马路。
正是下班时间,大街上车来车往,川流不息的人群匆匆而行。
年龄大了,母亲的双腿显得很不灵便。
她提着菜篮,挨着我边走边谈些家长里短的生活琐事,我宽容地耐心地听她诉说。
人老话多,树老根多,母亲这把年纪,自然絮絮叨叨,别人不愿听,儿女们还能不听?穿过马路,就是菜市了。
母亲突然停了下来,她把菜篮挎在臂弯,腾出右手,向我伸来……一刹那间,我的心灵震颤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