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代数第8讲 矩阵
- 格式:ppt
- 大小:1.49 MB
- 文档页数:26
高等数学教材矩阵在高等数学教材中,矩阵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矩阵具有广泛的应用,并在许多领域中起着关键作用,如线性代数、概率论、计算机图形学等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矩阵的定义、基本运算、特殊矩阵等内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矩阵。
一、矩阵的定义矩阵是一个由m行n列元素排列成的矩形阵列。
其中,m表示矩阵的行数,n表示矩阵的列数。
矩阵中的每个元素可以是任意的数值,可以是实数或复数。
我们用大写字母A、B等来表示矩阵。
二、矩阵的基本运算1. 矩阵的加法:对于两个行数和列数相同的矩阵A和B,它们的和记作A + B,即A和B的对应元素相加得到新的矩阵。
2. 矩阵的数乘:将一个矩阵A的每个元素都乘以一个常数k,得到新的矩阵kA。
3. 矩阵的乘法:对于一个m行n列的矩阵A和一个n行p列的矩阵B,它们的乘积记作AB,即A的行与B的列相乘,得到一个新的m行p列的矩阵。
三、特殊矩阵1. 零矩阵:所有元素均为零的矩阵称为零矩阵,用0表示。
2. 单位矩阵:主对角线上的元素均为1,其余元素均为0的矩阵称为单位矩阵,用I表示。
3. 对角矩阵:除了主对角线上的元素外,其余元素都为0的矩阵称为对角矩阵。
4. 转置矩阵:将矩阵A的行和列对调得到的新矩阵称为A的转置矩阵,记作A^T。
四、矩阵的性质与定理1. 矩阵的加法具有交换律和结合律。
2. 数乘与矩阵的加法满足分配律。
3. 矩阵的乘法具有结合律,但一般不满足交换律。
4. 矩阵的转置满足转置的转置法则,即(A^T)^T = A。
五、矩阵的应用1. 线性方程组的求解:矩阵可用于解决线性方程组,通过矩阵的运算,可以转化为求解矩阵的逆或行列式等问题。
2. 矩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通过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可以研究矩阵的稳定性、振动问题等。
3. 矩阵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计算机图形学中,矩阵可以用于表示和处理图像,如图像的旋转、缩放、平移等操作。
总结:矩阵是高等数学中的重要概念,具有广泛的应用。
《线性代数》教案一、前言1.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线性代数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线性代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适用对象:本教案适用于大学本科生线性代数课程的教学。
3. 教学方式:采用讲授、讨论、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线性代数基本概念1.1 向量及其运算1.2 线性方程组1.3 矩阵及其运算1.4 行列式2. 第二章:线性空间与线性变换2.1 线性空间2.2 线性变换2.3 矩阵与线性变换2.4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3. 第三章:特征值与特征向量3.1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定义3.2 矩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3.3 矩阵的对角化3.4 二次型4. 第四章:线性方程组的求解方法4.1 高斯消元法4.2 克莱姆法则4.3 矩阵的逆4.4 最小二乘法5. 第五章:线性代数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5.1 线性规划5.2 最小二乘法在数据分析中的应用5.3 线性代数在工程中的应用5.4 线性代数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三、教学方法1. 讲授:通过讲解线性代数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使学生掌握线性代数的基础知识。
2. 讨论:组织学生就线性代数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练习:布置适量的练习题,让学生通过自主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出勤、作业、课堂表现等方面,占总评的30%。
2. 期中考试:考察学生对线性代数知识的掌握程度,占总评的40%。
3. 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的线性代数知识水平和应用能力,占总评的30%。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推荐使用《线性代数》(高等教育出版社,同济大学数学系编)。
2. 辅助教材:可参考《线性代数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谢乃明编著)。
3. 网络资源:推荐学生浏览线性代数相关网站、论坛,拓展知识面。
4. 软件工具:推荐使用MATLAB、Mathematica等数学软件,辅助学习线性代数。
矩阵知识知识点总结手写一、矩阵的基本概念1. 定义:矩阵是由m行n列的数按矩形排列所得到的数表。
一般用大写字母A、B、C...表示矩阵,元素用小写字母aij,bij,cij...表示。
2. 矩阵的阶:矩阵A中有m行n列,就称A是一个m×n(读作“m行n列”)的矩阵,m、n分别称为矩阵的行数和列数,记作A[m×n]。
3. 矩阵的元素:A[m×n]=[aij],其中i=1,2,…,m,j=1,2,…,n,称aij为矩阵A的第i行第j 列元素。
4. 矩阵的相等:两个矩阵A,B的阶都相同时,如果相应元素都相等,则称矩阵A,B相等,记作A=B。
5. 矩阵的转置:将矩阵A的行、列互换得到的矩阵称为矩阵A的转置矩阵,记作AT。
6. 方阵:行数等于列数的矩阵称为方阵。
7. 零矩阵:所有元素均为零的矩阵称为零矩阵,记作O。
8. 单位矩阵:主对角线上元素全为1,其它元素均为0的矩阵称为单位矩阵,记作E或In。
二、矩阵的运算1. 矩阵的加法:设A[m×n]=[aij],B[m×n]=[bij],则矩阵C=A+B的第i行第j列元素为:cij=aij+bij,即C[m×n]=[aij+bij]。
2. 矩阵的数乘:数k与矩阵A[m×n]相乘的结果记作kA,即kA[m×n]=[kaij]。
3. 矩阵的乘法:设A[m×n],B[n×p],那么它们的乘积C=A×B[m×p]的第i行第j列元素为:C[i][j]=a[i][1]×b[1][j]+a[i][2]×b[2][j]+…+a[i][n]×b[n][j]。
4. 矩阵的转置:若A[m×n],则A的转置矩阵是AT[n×m],其中a[i][j]=a[j][i]。
5. 矩阵的逆:若方阵A的行列式不为零,那么A存在逆矩阵A-1,使得A×A-1=A-1×A=I。
授课章节第二章矩阵§2.1矩阵§2.2矩阵的运算目的要求理解矩阵的定义,掌握矩阵的运算重点矩阵的运算难点矩阵的乘法§2.1矩阵前面介绍了利用行列式求解线性方程组的方法,即Cramer法则。
但是Cramer法则有它的局限性:1. 系数行列式;2. 方程组中变量的个数等于方程的个数。
接下来要学习的还是关于解线性方程组,即Cramer法则无法用上的-――用“矩阵”的方法解线性方程组。
本节课主要学习矩阵的概念及其运算。
一、矩阵的概念矩阵是线性代数的核心,矩阵的概念、运算和理论贯穿线性代数的始终。
矩阵是一个表格,它的运算与数的运算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矩阵与行列式也有很大的关联,但二者不能等同混淆。
对于分块矩阵,它在矩阵乘法、求逆、向量的线性表出、线性相关与秩、线性齐次方程组的解等方面,都有很大的用处。
矩阵是本课程的一个重要概念,在生产活动和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用数表表示一些量或关系,如工厂中的产量统计表,市场上的价目表等等例1 某种物资有3个产地,4个销地,调配量如表1所示表 1 产地销地调配情况表销地产地B1 B2 B3 B4A1 1 6 3 5A2 3 1 2 0A3 4 0 1 2那么,表中的数据可以构成一个矩形数表:在预先约定行列意义的情况下,这样的简单矩形数表就能表明整个产销调配的状况。
不同的问题,矩形数表的行列规模有所不同,去掉表中数据的实际含义,我们得到如下矩阵的概念。
定义2.1 由个数排成的行列数表(2.1)称为一个行列矩阵,简称矩阵。
这个数称为矩阵的元素,其中称为矩阵的第行第列元素.(2.1)式也简记为或. 有时矩阵A也记作.注 1.元素是复数的矩阵称为复矩阵,元素是实数的矩阵称为实矩阵,本书中的矩阵除特别说明外,都指实矩阵.2.当时,称矩阵为长方阵(长得像长方形);3.当时,称矩阵为阶方阵(长得像正方形),简称方阵;4. 两个矩阵的行数、列数均相等时,就称它们是同型矩阵.如果与是同型矩阵,并且它们的对应元素相等,即则称矩阵A与矩阵B相等,记作A=B5.所有元素都为零的矩阵称为零矩阵,记为O.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型的零矩阵是不相等的.例2设,,已知A=B,求.【解】因为,,,所以二、几种特殊矩阵(1)矩阵,当时,即称为n阶方阵,记为. 特别地,一阶方阵.方阵中从左上角元素到右下角元素的这条对角线称为方阵的主对角线,从右上角元素到左下角元素的这条对角线称为方阵的副对角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