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透镜及其应用》学案

《透镜及其应用》学案

《透镜及其应用》学案
《透镜及其应用》学案

3.1 透镜 要点梳理

一、了解什么是凸透镜、凹透镜及其主光轴、光心。

1、如图3-1所示,属于凸透镜的有 ,属于凹透镜的有 (填序号)。

2、透镜的主光轴、光心,如图3-2,透镜的两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叫透镜的 (CC′);透镜中有一个特殊的点O ,凡是通过该点的光传播方向都不变,这个点叫 。

二、了解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的作用,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1、如图3-3,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如图3-4,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2、如图3-3,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叫 ,常用大写字母 表示;如图3-4,平行于凹透镜主光轴的光,折射光的反向延长线(不是实际的光)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同样叫焦点,只不过是虚焦点。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

3、透镜的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 ,用小写字母 表示。

三、知道三条特殊光线及相关作图。

1、凸透镜:过光心的,传播方向不变;平行于主光轴的,过焦点;过焦点的,平行于主光轴。如图

3-5(上)。

2

、凹透镜:过光心的,传播方向不变;平行于主光轴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延长线过焦点的,与主光轴平行。如图

3-5(下)。

6

1

2 3 5

4

图3-1 图3-3 图3-4 图3-2

图3-5

3、向厚偏的特点:仔细观察图3-3、3-

4、3-5,你一定能发现,不管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折射光线总是向 (选填“厚”或“薄”)的一边偏折。 轻松演练

1、凸透镜对光有 作用,凹透镜对光有 作用(填“会聚”或“发散”)。三穗中学的同学用图3-6的方法测凸透镜焦距,由图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

2、舞台上用的一种追光灯,是由凸透镜和点光源组成的。如果要产生平行的绿光,光源应放在凸透镜的 处,凸透镜上应贴 色的滤光片。

3、小芳同学在森林公园游玩时,看到一个丢弃的透明塑料瓶。她想到,如果下雨使得瓶中进了水,就可能会成为森林火灾的元凶,于是她捡起瓶子丢进了垃圾筒。下雨使得瓶中进了水可能引起火灾的主要原因是( )

A. 盛水后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太阳光有会聚作用

B. 盛水后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太阳光有发散作用

C. 盛水后相当于一个凹透镜,对太阳光有会聚作用

D. 盛水后相当于一个凹透镜,对太阳光有发散作用

4、图3-7的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

5、会聚光束经过一凹透镜折射后( )

A .可能变成平行光束

B .可能变成发散光束

C .可能仍是会聚光束

D .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6、在图3-8中画出恰当的透镜。

7、将图3-9、3-10中的光路补充完整。

图3-7 A B C D

图3-6

图3-8 图3-10 图3-9

F

F

3.2 生活中的透镜

要点梳理

一、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利用凸透镜成立、的实像。

2、了解幻灯机(投影仪)成像原理:利用凸透镜成立、的实像。

3、了解放大镜的成像原理:利用凸透镜成立、的虚像。

二、会区别实像和虚像

1、实像:实际的光聚成,可用屏幕承接,小孔成的像、照相机和投影仪(幻灯机)成的像都是实像。

2、虚像:光没有会聚,但眼睛沿着反射光或折射光的反方向看去,感觉光是从某个位置发出来的,这个位置所成的就是虚像,虚像实际是反射光或折射光的反向延长线聚成的。虚像只是眼睛看得见,屏幕接不到。平面镜和放大镜所成的像都是虚像。

趣味资料

光圈指数中的规律

用过照相机的朋友会发现几乎所有照相机镜头的光圈环上都刻有同一组光圈指数:1.4,2,2.8,4,5.6,8,11,16,22

乍一看,这组光圈指数很不整齐,也不好记。难道照相机的设计师要跟用户过不去吗?

细心的朋友会发现,光圈指数不整齐,却有规律:每隔一个指数,数值都扩大2倍;相邻指数之比都约等于。例如:1.4×≈2,2×≈2.8……为什么要这样设臵

光圈指数呢?

让我们先看看光圈跟光圈指数的关系吧。调整光圈环,可以选择不同的光圈指数,从而改变镜头里面的光孔直径(光圈),以改变进入镜头的光的能量。你会发现,光圈指数小时,光圈变大。由于单位时间进入镜头的光的能量跟光孔面积成正比,即跟光孔

直径平方成正比,而相邻指数之比都约等于,其相邻指数对应的光孔面积之比就约等于2。

现在,我们不难理解照相机设计师的一番苦心了:光圈指数不整齐,为的是使单位时间进入镜头的光的能量变化整齐,即每开大一挡光圈(光圈指数小一档),单位时间进入镜头的光的能量扩大2倍。那么,为什么要调整光圈呢?

我们知道,照相机是利用透镜成像的原理制成的,而像必须成在感光胶片上。当快门打开后,感光胶片要接受一定的光能量(即底片正常曝光),才能得到好的底片。进入镜头的光能首先取决于被摄景物的亮度,而被摄景物的亮度既千差万别,又千变万化。要使曝光正常,就要根据景物亮度的不同来控制进入镜头的光能量。

控制进入镜头的光能量通常靠调节光圈和快门速度来实现的。前面说过,光圈大小

可以控制单位时间进入镜头的光的能量,而快门速度可以控制光进入镜头的时间。

在拍摄运动的对象时,如果快门速度太慢,拍出的照片就会模糊不清。提高了快门

速度,光进入镜头的时间就变短,只有相应地调大光圈(减少光圈指数),以便加大单位时间进入镜头的光的能量,才能保证获得正常的曝光量。

照相机的快门速度的级别也是按2倍关系设臵的:250,125,60,30,15……分别代表

1/250秒,1/125秒,1/60秒,1/30秒,1/15秒……于是,快门速度每改变一级,光进入镜头的时间变化2倍。正因为光圈指数和快门速度的级别都是按照2倍关系设臵的,才会给用

户调节带来方便:如果用户选快门速度为60(1/60秒),光圈指数为11时,底片正常曝光,那么,当他根据需要(如拍摄较快运动的物体)将快门速度改变为125(比原来

大一级)时,只需将光圈指数调整为8(光圈也比原来开大一挡),底片依然正常曝光。

现代的照相机,大多是用电子装臵自动控制曝光量的,其依据也是这个道理,只不

过用户不必去反复调节光圈和快门就是了。

轻松演练

1、照相机的镜头是由几个镜片组成的,它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__。景物到镜头的距

离比镜头到底片的距离是________(大或小),底片上成倒立缩小的____________。

2、如图3-11是一台投影仪的示意图,其中A是____________,它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

播方向;B是____________,它在投影仪上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3、小明用放大镜观察蚂蚁时,透过放大镜看到的是蚂蚁正立、____________的虚像。

有时他把电视机遥控器的红外线发射窗对着电视机对面墙壁发射,也能控制电视机,这是利用了光的____________现象。

4、小明在他家的写字台玻璃台板上面滴了一滴水,透过水滴看过去,他发现压在台板

下报纸上的文字变大了。这是由于此时的水滴相当于—个____________,报纸上的文字经过水滴折射后形成一个放大的____________ (填“实”或“虚”)像。

5、用幻灯机放映幻灯片时,银幕上出现的是正常画面,但若有一个小虫正好飞落在凸

A.几乎无影响

B.画面上有只小虫

C.画面上有小虫,但不清晰

D.画面变得模糊

6、拍摄照片时,利用了凸透镜能成()

A.放大、倒立的实像

B.缩小、倒立的实像

C.缩小、倒立的虚像

D.缩小、正立的实像

图3-11

7、关于投影仪中螺纹透镜组的作用,错误的是()

A.使光线会聚

B. 起聚光镜的作用

C. 相当于一个焦距比较短的凸透镜

D. 使射向投影片的光亮度减弱

3.3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要点梳理

一、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凸透镜成像的五种情况 物距与焦距的关系 像的性质

像距 应用实例 正倒 大小 实虚

u>2f 倒立 缩小 实像

2f> v>f 照相机 u=2f 倒立 等大 实像 u=2f 找焦距 2f>u>f 倒立 放大 实像

v>2f 幻灯机和投影仪 u=f 不 成 像

u

放大镜

2、利用图形识记

①如图3-12所示凸透镜,O 为光心,F 为焦点,2F 为二倍焦距处。分区:

一区:小于焦距,即O 、F 两点之间;

二区:大于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即F 、2F 两点之间;

三区:大于二倍焦距,即2F 点以外。

②成像规律 物三像二倒小实; 物二像三倒大实; 物一同侧正大虚;

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F 是实像虚像的分界点 ,2F 是放大、缩小像的分界点。

二、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

法,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趣味资料

透镜在水底下

把双凸透镜(放大镜)浸在水里,然后隔着它看水里的物体。这个简单的实验你做过没有?在做的时候你一定会吃惊:放大镜在水里几乎不起放大作用了!你也可以把一块“缩小”镜(双凹透镜)放在水里,这时候它好像也几乎失掉了缩小的能力。如果你用来做实验的不是水,而是一种折射率比玻璃大的液体,那末双凸透镜反而会缩小物体,双凹透镜反而会放大物体。

可是如果你回想一下光线折射的原理,那你就不会对这些现象而吃惊了。双凸透镜在空气里能够放大,是因为玻璃的折射率比周围空气的折射率大。然而玻璃和水的折射率相差不多:所以如果你把玻璃透镜放在水里,光线从水里进入玻璃的时候,就不会偏图3-12 2F F O 2F F 一区 一区 二区 二区 三区 三区

图3-13

折得很利害。由于这个缘故,放大透镜到了水里,它的放大能力就要比它在空气里的时候小得多,而缩小透镜的缩小能力同样也要小得多。

有一些液体,折射率比玻璃大,所以“放大”镜在这种液体里会缩小物体,“缩小”镜会放大物体。空心透镜(说得正确些就是空气透镜)在水里也起着同样的作用:凹的会放大,凸的会缩小。潜水员用的眼镜正是这种空心透镜(图3-13)。

轻松演练

1、小阳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如图所示。(1)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填“上”或“下”)调整;(2)实验过程中,当烛焰距凸透镜30cm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cm;

(3)接着使烛焰向左移动5cm,此时应该将光屏向(填“左”或“右”)移到某一位置,才能在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的实像。

图3-15

图3-14

2.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当中,凸透镜、烛焰和光屏放在如图所示的A、

B、C三个位置时,光屏上呈现一个缩小的像,则在A点位置放的是,

在B点位置放的是,在C点位置放的是。

3. 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光屏上已成清晰、缩小的像。当烛焰向凸透镜靠近时,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若要观察到烛焰放大的虚像,烛焰到凸透镜的距离应它的焦距。

4、图3-16表示平面镜和凸透镜成像情况的图中,正确的是()

图3-16

5. 将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距凸透镜20cm的纸上承接到一个很小、很亮的光斑。当把一个物体放在距这个凸透镜50cm处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可以得到()

A. 放大、正立的实像

B. 缩小、正立的实像

C. 放大、倒立的实像

D. 缩小、倒立的实像

6.关于实像与虚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虚像总是放大的,实像总是缩小的

B.虚像、实像都是实际的光聚成的

C.虚像只能通过眼睛观察,实像可用光屏承接

D.光的反射成虚像,光的折射成实像

3.4 眼睛和眼镜

要点梳理

一、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到物体的。

1、眼球相当于一个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的像,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底片。

2、眼睛的自动调焦功能:通过睫状体改变晶状体的形状,看远处时,晶状体变薄,来自远处的光刚好聚在视网膜成像,从而使眼球看清远处的物体;看近处时,晶状体适当变(“薄”或“厚”),对光偏折能力变(“大”或“小”),来自近处的光同样能聚在视网膜上成像,从而看清近处的物体。

二、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1、近视眼:能看清近处物体,不能看清远处物体。原因是晶状体太,折光能力太,或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使来自远处某点的光聚在视网膜前。近视眼患者应戴透镜予以矫正。

2、远视眼:与近视眼相反,能看清远处物体,看不清近处物体。原因是晶状体太,折光能力太,或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使来处近处一点的光聚在视网膜后。远视眼患者应戴透镜予以矫正。

趣味资料

近视眼怎样看东西

患近视的人没有眼镜的话,是看不清楚比较远的东西的;但是他们在不戴眼镜的时候究竟能看见些什么。他们所看到的东西究竟是什么情形,这却是有正常视力的人难以理解的。但是患近视的人既是那么多,去了解他们所看到的周围世界是什么样子,也应该是一件有益的事情。

首先,患近视的人(自然这里是指没戴眼镜的人)永远不可能看到线条分明的轮廓,一切东西对他们来说都有模糊的外形。一个视力正常的人,向一株大树望去,能够清楚地在天空背景上辨出个别的树叶和细枝。患近视的人却只看到一片没有明显形状的模糊不清的幻觉般的绿色,细微的地方是完全看不到的。

对于患近视的人,人的面孔要比正常视力的人所看到的更年轻更整洁,因为面孔上的皱纹和小斑疤他们都看不见,粗糙的红色的皮肤也像是柔和的苹果色。我们有时候会觉得奇怪,某人判断别人的年龄往往会差了20岁;对于美的鉴别力,很奇怪,他时常一直把头伸到我们面前来向我们看,仿佛从来不认识一样……这一切常常不过是由于他近视的缘故罢了。一个患近视的人不戴眼镜跟你谈话的时候,他根本看不清你的面孔,至少他所看到的,跟你所预料的不同:在他面前只是一个模糊的轮廓,看不出面孔上什么特点,因此,一小时后假如他再碰到你,他已经不认识你了。患近视的人辨别一个人,大多是根据对方的声音,而不是根据对方的外形。他们在视觉上的缺憾是从听觉的敏锐上得到补偿的。

研究一下夜里的情形对于患近视的人是怎么一回事也是很有趣的事情。在夜里的灯光下面,一切光亮的物体,像电灯。照得很亮的窗玻璃等等,对于患近视的人都变成很大,他所看到的就是不规则的光亮斑点和一些黑影。街灯在患近视的人看来只是二三个大光点,笼罩了街道上别的部分。他们看不见驶近的汽车;看到的只是两个明亮的光点(头灯),后面只见黑漆漆的一大片。

甚至连夜里的天空,患近视的人所看到的也跟正常视力的人大不相同。患近视的人只能够看到的,不是几千颗星,而只有几百颗星。但是这几百颗星在他看来却像一些很大的光球。月亮在患近视的人看来显得非常大而且好像非常近;“半月”在他看来形状很复杂,很奇怪。这一切歪曲以及仿佛放大的原因,当然是由于患近视的人的眼睛构造上有了毛病。患近视的人眼球太深了,它收到的外面物体上每一点所发的光线,不能够恰好集中在视网膜上,而是在网膜的前面。因此光线射到眼球底部的视网膜的时候,已经又散了开来,以致造成了模糊的像。 轻松演练

1、眼睛比照相机要复杂得多,曈孔相当于照相机中的__________;晶状体相当于照相

机的__________,它把光线会聚在视网膜上;视网相当于照相机的__________。

2、近视眼的明视距离_________25 cm ,配戴用 透镜制作的近视眼镜可以得到矫

正;远视眼的明视距离 25 cm ,其近点比正常眼远,配戴用 透镜制作的远视镜(又叫老花镜)可以得到矫正。

3、近视眼镜的镜片是一个__________透镜,它和眼球中相当于透镜的那部分的综合作

用使得眼球这个“照相机”的“镜头”的焦距变__________了。

4、如图3-17,a 图是 视眼成像的情形; b 图是 视眼成像的情形;近视

眼可以配戴 透镜来矫正。请你写出预防近视眼的两条建议:

① ;② 。

5、以下给出的光学器件中,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成的是( )

A.潜望镜

B.近视眼镜

C.照相机

D.放大镜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照相机的工作原理和眼睛的工作原理相同

B.照相机的调节和眼睛的调节完全相同

C.远视眼的人需要戴凹透镜进行矫正

D.眼睛的睫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7、外形和颜色一样的一副近视眼镜和一副老花镜放在一起,你有哪些办法区分它们?

试说出两种方法。

答:

图3-17 a b

3.5 显微镜和望远镜

要点梳理

一、了解显微镜的基本结构

1、组成部分:物镜、目镜、反光镜、载物台。

2、物镜:将物体形成放大的实像。

3、目镜:相当于放大镜,将第一次成的实像再次放大。

二、了解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1、组成部分:物镜、目镜。

2、物镜: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

3、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将第一次成的实像放大。

三、视角:从物体两端(上、下或左、右)引出的光线在人眼光心处所成的夹角就是视角。我们感觉到物体的大小取决于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同一物体显得远小近大就是这个道理。

趣味资料

为什么在黑暗中所有的猫都是灰色的

物理学家会这样说:“在黑暗中所有的猫都是黑色的。”这是因为在没有亮光的时候,任何东西都不能看见的缘故。可是在俗语里提到黑暗的时候,并不是指完全黑暗,而是指光线非常弱。所以还是“在夜里所有的猫都是灰色的”这句话更正确。我们不说这句话的借喻的意思,它字面上的意义就是说,在光线不足的时候,我们的眼睛就不能分清颜色,因而每一个表面看上去都是灰色的。

这种说法是不是对呢?难道在昏暗的地方红旗和绿叶真的都会同样是灰色的吗?

其实这个说法的正确性是很容易证明的。人们在黄昏看物体的颜色的时候,当然都会感觉到,这时候颜色的差别是消失了,一切物体看上去多少都要呈现出深灰的颜色:无论是红色的被子、蓝色的糊墙纸、紫色的花、绿色的叶,都是这样。

契诃夫在他的著作《信》里说道:“放下窗帘以后,太阳光就射不进来,像是已经黄昏了,大花束里的所有玫瑰花,也好像变成了同一种颜色。”

精确的物理试验完全证实了契诃夫的这一个观察。如果用很弱的白光来照射涂有颜色的表面(或者用很弱的颜色光线来照射白色的表面),然后渐渐加强照明度,这时候眼睛在一开始只会看见简单的灰色,觉不出有任何颜色。只有在照明度加强到一定的程度的时候,眼睛才能开始看出这个表面是有颜色的。这一阶段,叫做“色感觉的下阈”。

所以上面这句俗语(许多种语言里都有这句俗语)的字面上的意义也是完全正确的,在比色感觉阈更低的时候,一切物体看上去都是灰色的。

还曾经发现有所谓色感觉的上阈。在照明度太强的时候,眼睛也会分不清颜色的:所有的颜色表面看上去都变成了相同的白色。

轻松演练

1、显微镜是由和两组凸透镜组成。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物镜

成、的像。目镜使“物体”成、的像。2、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靠近眼睛

的是,靠近被观察物体的是,物体经过成一个放大的像,这个像再经过放大,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到的小物体了。

3、望远镜是由和两组透镜组成。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物镜

成、的像。目镜使“物体”成、的像。

4、望远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附近成实像,目镜相当于一个,用

来把这个像。天文望远镜的物镜口径做的较大,是为了。

5、我们不能看清一个物体,与物体对我们的眼睛所成的视角大小有关,物体离我们越

近,视角越,看物体越清楚。

6、生物课上常用的显微镜能对微小的物体进行高倍放大,它们用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

镜分别作为物镜和目镜,则物镜和目镜对被观察物所成的像是()

A.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B.物镜和目镜都成实像

C.物镜和目镜都成虚像

D.目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7、小明观察远近不同和高矮不同的两根竹竿,眼睛感到最高的是()

A.15m远、1.7m高的竹竿

B.15m远、1.5m高的竹竿

C.10m远、1.7m高的竹竿

D.10m远、1.5m高的竹竿

8、关于望远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的望远镜都是由两个凸透镜组成的

B.望远镜都是由一个凸透镜和一个凹透镜构成的

C.除了凸透镜外,天文望远镜也常用凹面镜做物镜

D.只有用透镜才能做望远镜

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练习题含解析

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练习题含解析 一、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 1.对图中所示光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图甲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 图乙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C. 图丙中,光的色散现象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D. 图丁中,平面镜成像时进入眼睛的光线是由像发出的 【答案】C 【解析】【解答】解:A、漫反射的光线尽管杂乱无章,但每条光线仍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该选项说法错误. B、近视眼需要佩戴凹透镜矫正,该选项说法错误; C、白光通过三棱镜时,因为不同颜色的光通过玻璃时偏折的角度不同,白光通过三棱镜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该选项说法正确; D、平面镜成虚像,虚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虚像不会发出光线.该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分析】(1)平面镜成像时,物体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2)近视眼的成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因此来自远处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到达视网膜时已经不是一点而是一个模糊的光斑了,应佩戴凹透镜矫正;(3)太阳通过玻璃三棱镜后,被分解为绚丽的七色光,从上往下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种现象称为光的色散,说明了白光不是单色光,不同颜色的光折射时的偏折程度不同;(4)一束平行光射到粗糙的物体表面时,反射光不再平行,而是射向各个方向,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2.如图所示是小明看到老师拿着放大镜看自己时的情景,若放大镜镜片的焦距大约在10cm左右,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老师看小明是倒立缩小的 B.小明距离老师在10cm以内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学案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学案 考点一、透镜 1、透镜分类:1、凸透镜:。 2、凹透镜:。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主光轴上的特殊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焦点:凸透镜能使平行光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的距离叫焦距,用“f ”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 2、透镜对光的作用:凸透镜:对光起作用。凹透镜:对 光起作用。 例1、如图所示的四块玻璃制成的透镜中,属于凸透镜的是_______,属于凹透 镜的是_______。对透过的光线有会聚作用的透镜是_______,对透过的光线有 发散作用的透镜是__________(填写字母) 例2、一种微型手电筒的灯泡做成如图2所示的形状,它的前端相当于一 个,具有聚光功能,灯泡的灯丝应位于其处。 例3、完成下列光路图 例4、在下图方框中填入适当的透镜,并完成光路 考点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从左向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调整它们,使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中心、 口决一:“一焦(点)分虚实,二焦(距)分大小;虚像同侧正、物远像远像变大;实像异侧倒,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变小”。 口决二:物远实像小而近,物近实像大而远,如果物放焦点内,正立放大虚像现; 幻灯放像像好大,物处一焦二焦间,相机缩你小不点,物处二倍焦距远。 注1: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灯片要倒着插。 注2:照相机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暗箱中的胶片相当于光屏,我们调节调焦环,并非调焦距,而是调镜头到胶片的距离,物离镜头越远,胶片就应靠近镜头。 例5、在利用光具座进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探究中:

八年级物理上册 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检测题 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1.下列关于透镜的知识,叙述正确的是() A.凸透镜是很厚的透镜,凹透镜是很薄的透镜 B.透镜只能用透明玻璃制造 C.王红戴的近视眼镜的镜片中间厚、边缘薄 D.凸透镜表面越凸,焦距越短 2.小方的班级在照毕业像时,摄影师第一次试镜头发现两边的学生没有全部摄入,则摄影师() A.只需将照相机向远离被照者移动 B.只需将照相机向靠近照相者移动 C.在照相机远离被照者的同时,将镜头向里缩 D.在照相机远离被照者的同时,将镜头向外伸 3.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5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某—物体放在此透镜前20cm处,可得到一个() 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虚像 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凸透镜、光屏和烛焰的位置如图1所示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则() 图1 A.所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B.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C.把蜡烛向左移动,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像变小 D.把蜡烛向右移动少许,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像变小 5.一支蜡烛位于凸透镜前,调节好透镜和光屏位置后,在光屏上呈现缩小、倒立的像;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一下,则在光屏上()A.无法成像B.呈现放大、正立的像 C.呈现放大、倒立的像D.呈现缩小、倒立的像 6.会聚光束经过一凹透镜折射后() A.可能变成平行光束 B.可能变成发散光束 C.可能仍是会聚光束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7.在要光屏上得到与物体大小相等的像,应当使用() A.凹透镜 B.平面镜C.凸透镜 D.三种都可以 8.关于光学器材或设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照相机、幻灯机的镜头都相当于凸透镜 B.潜望镜利用了光的反射 C.近视眼是将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面 D.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射出红外线 9.小军同学用放大镜看自己的指纹时,觉得指纹的像太小。为了使指纹的像能大一些,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A.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手指稍远些 B.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手指稍近些 C.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睛离放大镜稍远些 D.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睛离放大镜稍近些 10.眼睛能看见物体,是因为物体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像,这种成像与下列成像在原理上相似的是( ) A.平面镜B.照相机C.幻灯机D.放大镜 11.在凸透镜成像的观察实验中,已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25cm 处,则在光屏上所成清晰的像是( ) A.倒立缩小的实像B.正立缩小的实像 C.倒立放大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虚像 12.在凸透镜及其应用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 A.照相机、幻灯机的镜头都是用凸透镜制成的 B.物体放在凸透镜前任何位置都能在透镜的另一侧通过透镜看到一个放大的虚像 C.照相机镜头的焦距大于或等于暗箱的最大长度 D.放幻灯时,幻灯片总是倒插于幻灯机镜头的焦距之内 13.物体放在凸透镜前适当位置能在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如果把屏拿开,则( ) A.像还存在,但眼睛看不到 B.像还存在,眼睛从各个方向看得到 C.像还存在,但眼睛只能在一定范围内看到 D.像不存在 14.一个物体通过凸透镜在另一侧光屏上成像,如果用黑纸遮住透镜的下面部分,则物体的像将() A.在屏上只被接到物体上半部分的像B.能得到物体不清晰的完整的像 C.能得到物体完整的像,但亮度却减弱了D.能得到物体大部分的实像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2分) 15.透镜是利用光的___________现象制成的,凸透镜对光有___________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______________作用。

八年级物理透镜及其应用专题练习

《透镜及其应用》专题练习(多套题附答案) 第一节透镜 一、作图题 1.(2012泰州)如图5-1-1所示,作出光线通过凹透镜的光路(保留必要的作图痕迹)。2.(2012广东)如图5-1-2所示,根据图中的光的传播方向,在虚线框内画上凸透镜或凹透镜。 3.(2012福州)如图5-1-3所示,请在图的方框内画出合适的透镜。 4.(2012广安)请完成如图5-1-4所示的光路图。 5.(2012泰安)如图5-1-5所示,从光源S发出的两条光线,其中一条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另一条过凸透镜的焦点,请画出这两条光线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6.(2012凉山)如图5-1-6所示,请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 7.(2012南充)如图5-1-7所示,在图中画出通过透镜的折射光线 8.(2012遵义)如图5-1-8所示,为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两条光线,请在图中画出对应的入射光线。 9.(2012大理)如图5-1-9所示,画出图中入射光线经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10.(2012淮安)如图5-1-10所示,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对应的折射光线。 11.(2012桂林)如图5-1-11所示,请在图中画出经过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12.(2012资阳)如图5-1-12所示,画出光线ab和Oc通过透镜前后的完整光路。 13.(2012揭阳)如图5-1-13所示,一束光射向凸透镜经折射后射到一个平面镜上.请在图中画出射向凸透镜这束入射光和经平面镜反射的光路,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14.(2012徐州)如图5-1-14所示,一束光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入射.请作出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作图题答案】 二、填空题 1.(2012济宁)将一物体分别放在甲、乙两凸透镜前等距离处,通过甲透镜成缩小的像,通过乙透镜成放大的像,由此推断:甲透镜的焦距____乙透镜的焦距(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答案】小于 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 第三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一、选择题 1.(2012宜昌)常言道,水火不相容,但用透明冰块磨制成的一个光学器件却可以取火,这个器件相当于() A.平面镜B.凸面镜C.凸透镜D.凹透镜 2.(2012宜昌)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若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10cm处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将看到() A.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D.无像3.(2012河北)透镜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应用广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教案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凹透镜。 2.了解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3.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4.了解凸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5.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6.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7.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透镜及其应用》实质上是前一章《光的折射》的一个应用实例。主要学习透镜的初步知识及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研究透镜对光的作用和凸透镜成像规律是本章的核心内容。透镜是照相机、投影仪、显微镜等光学仪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因此将它单列一章。本章中的重点考点是:1.透镜对光的作用;2.透镜中的三条特殊光线;3.凸透镜的成像规律;4.透镜的应用。中考中关于透镜的焦点、焦距、主光轴等一般不单独出题,经常渗透在其他问题中,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常以作图题形式出现,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在中考卷中频频出现。生活中的透镜常以填空、选择题出现。 1.学生在小学科学课上及平时生活中已接触过透镜,并且通过上一章”光现象“的学习,对光的折射规律有了一定的认识,为本章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和技能的基础。 2.八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勇于探索自然现象及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知识,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人交流的愿望,有主动与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观点,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观点,为透镜的学习做好了思想和心理准备。本章可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3.照相机、投影仪、显微镜等在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用处也比较大,也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应用和拓展。但初中生对其理解不是太容易,尤其是显微镜和望远镜,因其成像原理比较抽象,也难看到内部结构,教师可采用渐进的模拟的方法使学生获得学习的基础,并通过实验应用和作图讲解使学生对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有了初步了解。 1.为了降低学生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难度,探究实验时可以提出问题开始,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由学生自主探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把难点实像和虚像放到探究实验之后,再以“想想议议”栏目让学生思考凸透镜成像规律。 2.照相机、投影仪等光学仪器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在学习时要注意体会课本上提供的简单模型和分析手段,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以及透镜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3.眼睛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对眼睛的成像原理,眼疾的成因以及矫正方法,要注意结合实际去认识,学以致用。 4.本章在讲课时,尽量从日常生活现象引入,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去实验探究和完成一些教材上的实践性活动,以期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习惯和用实验研究问题的能力。 第1节透镜

新人教版《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试A卷及答案

新人教版《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试A 卷及答案 时量: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13×3分) 1.如图所示,为两个透镜的示意图,则 ( ) A.a 为凸透镜,b 为凹透镜 B.a 为凹透镜,b 为凸透镜 C.a 、b 均为凸透镜 D.a 、b 均为凹透镜 2.修理精密仪器的工人往往会在眼睛上嵌一个带镜头的筒,以便于更仔细地观察零件,这 里的镜应该是一个 ( ) A.凹面镜 B.凸面镜 C.凹透镜 D.凸透镜 3.一根蜡烛从很远的地方逐渐移向凸透镜的焦点,关于其像的大小及像与凸透镜之间的距 离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像逐渐变大,像与凸透镜的距离也逐渐变大 B.像逐渐变大,像与凸透镜的距离逐渐变小 C.像逐渐变小,像与凸透镜的距离也逐渐变小 D.像逐渐变小,像与凸透镜的距离逐渐变大 4.如右图在一块玻璃砖内,一束平行光线恰好正对着玻璃内铁饼形 状的空气泡射去,则光束通过空气泡 (A.仍为平行光束; B.变为发散光束; C.变为会聚光束; D.无法确定。 5.如图纸筒A 的一端蒙上了一层半透明纸,纸筒B 的一端嵌了一个凸透镜,两纸筒套在一起组成一 个简易照相机,观察时应 ( ) A.眼睛应对着B 端向筒内观察,看看像是否清楚 B.应把A 端朝着明亮的室外,B 端朝着较暗的室内,否则看不清楚 C.应把B 端朝着明亮的室外,A 端朝着较暗的室内,否则看不清楚 D.如果看近处的景物时像很清楚,再看远处的景物时应把B 端向外拉 6.关于实像与虚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虚像总是放大的,实像总是缩小的 B.虚像总是正立的,实像总是倒立的 C.虚像只能通过眼睛观察,实像通过光屏后也可看到 D.光的反射成虚像,光的折射成实像 7.在光屏上能成等大像的镜子是 ( ) A.只能是平面镜 B.只能是凸透镜 C.凸透镜平面镜都行 D.凸透镜平面镜都不行 8.下列哪一个是凸透镜不能成的像 (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正立放大的虚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 9.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蜡烛远离凸透镜移动一倍焦距后,蜡烛通过凸透镜 成放大、倒立的实像,则蜡烛原来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一定是 ( ) A.放大、正立的 B.放大、倒立的; a b

《透镜及其应用》练习题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检测题 一、选择题(36分)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面镜所成的是正立、等大的实像B.凸透镜所成的像都是倒立的 C.凸透镜可矫正近视眼D.凹透镜可矫正近视眼 2.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矫正近视眼的镜片是凹透镜 B. 当你向竖直悬挂的平面镜走近时,你在镜中所成的像越来越大 C. 小孔成像是由光的折射现象产生的 D. 光是一种电磁波,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 km/s 3.(2012山东泰安)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如图所示。下面给出的生活中常用物品工作时原理与此现象相同的是() A.投影仪 B.照相机 C.放大镜 D.近视镜 4. 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移到距凸透镜18cm的过程中,调整光屏的位置,总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由此可知,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6cm B.10 cm C.16 cm D.20 cm 5.光学器件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面的介绍有一项不切实际,它是A.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 B.照相时,被照者与相机的距离是在镜头的二倍焦距之外 C.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略大于一倍焦距 D.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点燃纸屑,这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6.一个物体在凸透镜前20cm处时,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f符合() A.10cm <f<20cm B.f>10cm C.f<10cm D.f>20cm 7(2012山东日照)如图7所示,a、b、c、d是距凸透镜 不同距离的四个点,F为焦点。下列几种光学仪器的成像原 理与物体在不同点时的成像情况相对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照相机是根据物体放在d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B. 幻灯机是根据物体放在c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C.使用放大镜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a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 D.人眼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F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8. 小王同学用光具座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蜡烛的像成在了光屏上侧,为了使蜡烛的像能成在光屏中央,以下操作可达到目的的是() A.将凸透镜往上移B.将光屏往下移C.将蜡烛往上移D.将蜡烛往下移 9.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外观呈红色是因为中国馆吸收了红色 B.紫外线和红外线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一样的 C.眼睛老花的奶奶应配戴凹透镜来矫正视力 D.照相机、小孔成像、平面镜所成的像都是实像 10.投影仪在现代教学中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是一块焦距不变的凸透镜,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无论物距多大,凸透镜均可成清晰的像 B.投影仪所成的像可以是实像,也可以是虚像 C.要使投影仪清晰成像在更远的屏幕上,投影仪的镜头要距投影片更近一些 D.放大镜就是一个凸透镜,它和投影仪所成像的特点是一样的 11、(2012徐州)如图所示,把人参泡在酒中,通过酒瓶看见的是人参的放大虚像, 这时的瓶和酒相当于一个() A.凸透镜B.凹透镜 C.凸面镜D.凹面镜 12、(2012?烟台)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放大的像.要使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缩小的像,调节的方法是() 二、填空题(21分) 13. 某小区楼道设有多功能电子门铃,此装置可以通过其内置摄像镜头来识别来访者,该摄 像镜头相当于凸透镜,经摄像镜头所成的是______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____________图7

八年级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学案

透镜及其应用学案 知识点归纳: 一、透镜:至少有一个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透明玻璃元件(要求会辨认) 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如:远视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仪的镜头、放大镜等等; 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如:近视镜片; 练习: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入射光线于一点,叫,这一点到凸透镜的光心的距离叫。一个凸透镜有个焦点,它们位于凸透镜的边。凹透镜能使光线,凹透镜的焦点是,有个。 二、基本概念: 1、主光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光心:同常位于透镜的几何中心;用“O”表示。 3、焦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焦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下图: 注意:凸透镜和凹透镜都各有两个焦点,凸透镜的焦点是实焦点,凹透镜的焦点是虚焦点; 三、三条特殊光线(要求会画): 1、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后传播方向______________,如下图: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________;经凹透镜后__________,但其反向延长线必过________(所以凸透镜对光线有________作用,凹透镜对光有________作用)如下图: 3、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后__________;射向异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如下图: 四、粗略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使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太阳光是平行光,使太阳光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下面放一张白纸,调节凸透镜到白纸的距离,直到白纸上光斑最小、最亮为止,然后用刻度尺量出凸透镜到白纸上光斑中心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 五、照相机:1、镜头是_______;2、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的是

《透镜及其应用》学案

3.1 透镜 要点梳理 一、了解什么是凸透镜、凹透镜及其主光轴、光心。 1、如图3-1所示,属于凸透镜的有 ,属于凹透镜的有 (填序号)。 2、透镜的主光轴、光心,如图3-2,透镜的两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叫透镜的 (CC′);透镜中有一个特殊的点O ,凡是通过该点的光传播方向都不变,这个点叫 。 二、了解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的作用,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1、如图3-3,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如图3-4,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2、如图3-3,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叫 ,常用大写字母 表示;如图3-4,平行于凹透镜主光轴的光,折射光的反向延长线(不是实际的光)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同样叫焦点,只不过是虚焦点。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 3、透镜的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 ,用小写字母 表示。 三、知道三条特殊光线及相关作图。 1、凸透镜:过光心的,传播方向不变;平行于主光轴的,过焦点;过焦点的,平行于主光轴。如图 3-5(上)。 2 、凹透镜:过光心的,传播方向不变;平行于主光轴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延长线过焦点的,与主光轴平行。如图 3-5(下)。 6 1 2 3 5 4 图3-1 图3-3 图3-4 图3-2 图3-5

3、向厚偏的特点:仔细观察图3-3、3- 4、3-5,你一定能发现,不管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折射光线总是向 (选填“厚”或“薄”)的一边偏折。 轻松演练 1、凸透镜对光有 作用,凹透镜对光有 作用(填“会聚”或“发散”)。三穗中学的同学用图3-6的方法测凸透镜焦距,由图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 2、舞台上用的一种追光灯,是由凸透镜和点光源组成的。如果要产生平行的绿光,光源应放在凸透镜的 处,凸透镜上应贴 色的滤光片。 3、小芳同学在森林公园游玩时,看到一个丢弃的透明塑料瓶。她想到,如果下雨使得瓶中进了水,就可能会成为森林火灾的元凶,于是她捡起瓶子丢进了垃圾筒。下雨使得瓶中进了水可能引起火灾的主要原因是( ) A. 盛水后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太阳光有会聚作用 B. 盛水后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太阳光有发散作用 C. 盛水后相当于一个凹透镜,对太阳光有会聚作用 D. 盛水后相当于一个凹透镜,对太阳光有发散作用 4、图3-7的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 5、会聚光束经过一凹透镜折射后( ) A .可能变成平行光束 B .可能变成发散光束 C .可能仍是会聚光束 D .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6、在图3-8中画出恰当的透镜。 7、将图3-9、3-10中的光路补充完整。 图3-7 A B C D 图3-6 图3-8 图3-10 图3-9 F F

初二物理单元知识点整理-透镜及其应用

透镜及其应用 凸透镜凹透镜定义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做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做凹透镜。 实物形状 主光轴和 光心 透镜上通过球心的直线CC'叫做主光轴,简称主轴。 每个透镜主轴上都有一个点,凡是通过该点的光,其传播方向不变,这个点叫光心。 对光线作 用及光路 图 凸透镜对光有汇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光线透过透镜折射,折射光线传播方向比入射 光线的传播方向更靠近主光轴。 光线通过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传播方向比原入射 光线的传播方向更远离主光轴。 特殊光线 焦点和焦 距 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一点, 这个点叫做焦点,用F表示。 凹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发散,这些发散光线 的反向延长线相交于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一点不是 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叫做虚焦点,也用F表示。 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用f表示。凹透镜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用f表示。 凸透镜有两个相互对称的实焦点,同一透镜 两侧的焦距相等。 凹透镜有两个相互对称的虚焦点,同一透镜两侧的 焦距相等。 焦距与会 聚能力的 关系 凸透镜焦距的大小表示其会聚能力的强弱, 焦距越小,会聚能力越强。 凹透镜焦距的大小表示其发散能力的强弱,焦距越 小,发散能力越强。 同种光学材料制成的凸透镜表面的凸起程度 决定了它的焦距的长短。表面越凸,焦距越短, 会聚能力越强。 同种光学材料制成的凹透镜表面的凹陷程度决定了 它的焦距的长短。表面越凹,焦距越短,发散能力越 强。 每个凸透镜的焦距是一定的。每个凹透镜的焦距是一定的。 用凸透镜正对太阳,调整凸透镜到纸的距离,使纸上形成最小、最亮的光斑,那么这个光斑在凸透镜的焦点上 关于两种透镜三条特殊的光线: 1、凸透镜三条特殊光线, A.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透镜折射过焦点 B.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C、过焦点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与主光轴平行。 2、凹透镜三条特殊光线 A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反向延长线过焦点; B、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C、射向对侧焦点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与主光轴平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复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本章节知识结构的总结,分析和评价,使学生对本章节的内容有比较全面的巩固和加深 (2)进一步的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能解决典型的中考试题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知识结构的观察和分析,并自行得出评价标准,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加工、应用的能力。 (2)根据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 (3)通过对成像规律的分析,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观察能力,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成像规律的应用,乐于将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到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去探索其中的奥妙。 (2)通过课外知识的引导,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妙 (3) 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复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①掌握两种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②会用实验的方法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及这些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③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方法。 难点:①学会作光路图;②会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问题。 三【教具准备】 凸透镜、凹透镜、光具座、光屏、蜡烛、火柴、等及多媒体课件和学生导学案。 【前置准备】准备多媒体课件和学生导学稿(课前2min下发)。 用多媒体投出思维导图,让学生认识本章的知识体系。(提示学生2min内翻书和查阅笔记温故对应的知识点) 四【复习过程】 (一)透镜知识归纳与梳理 1.凸透镜与凹透镜:中间,边缘的透镜称为凸透镜;中间,边缘的透镜称为凹透镜。 2.基本概念: (1)主光轴:通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2)光心:透镜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凡是通过该点的光,其传播方

向,这个点叫光心。 (3)焦点:①凸透镜焦点:于主光轴的光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在主光轴 上的点叫凸透镜的焦点(实焦点)。②凹透镜焦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点叫凹透镜的焦点(虚焦点)。 (4)焦距:到透镜的距离叫做焦距(用f表示)。 3.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1)凸透镜对光线有作用,因此凸透镜又称为透镜; (2)凹透镜对光线有作用,因此凹透镜又称为透镜。。 4.三条特殊光线:(1)凸透镜: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以后,穿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以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课件展示光路图,教师点拨) (2)凹透镜: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以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穿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向着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以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课件展示光路图,教师点拨) 图5- (二)回顾并归纳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实验准备:在探究实验前,要调节、、的中心大致在同一上。目的是。 2 .复习探究:利用光具座、凸透镜、光屏、蜡烛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应 用。 (1)凸透镜成像规律(具体见课件展示) ①可见当u=2f时所成的像不大也不小,即等大。 ②当u=f时,不能成像。(相当于焦点处的光源经透镜后变成平行光) ③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 (三)(典型习题,学以致用) 张宁测出凸透镜的焦距, 并“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当蜡烛、透镜、光屏位置如图乙时, 在光屏上可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凸透镜的焦距是30cm B. 图乙中烛焰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导学案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学案 学校:备课人:班级: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出凸透镜成各种像时物距、像距与焦距的关系,从而找出成像规律。 (2)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相关应用。 (3)知道照相机、眼睛的成像原理; 知道近视眼、远视眼(老光眼)的成像特点和产生原因; 知道用凹透镜或凸透镜对近视眼、远视眼的矫正原理。 (4)了解能说出望远镜、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成像情况。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探究,探索新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对章节知识体系的综合概括、整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照相机、显微镜、望远镜的学习,培养学生欣赏人物美、自然美的能力【学习重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学习难点】 凸透镜的应用 【学习方法】 归纳法、讲练结合法 【学生自主学习】 1.为了研究凸透镜成各种不同的像时,有什么规律,我们需要了解几个知识点: 物距(u):; 像距(v):; 实像:能在上呈现的像,它是由实际光线而成的。 虚像:呈现在光屏上的像,光线的会聚而成,只能用眼睛观察到。 2.凸透镜成像时,什么时候像和物体在透镜两恻?。 什么时候像和物体在透镜同侧?。 3.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将如何变化?。 像距与焦距间有什么关系?。 4.凸透镜成像时,成缩小实像与放大实像的分界点在物距为凸透镜的处; 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在物距为凸透镜的处。 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时,小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无法观察到像,你认 为可能原因有哪些? 6.照相机成像性质是,物距的范围是,人眼成的像的性质是。 7.人眼是靠调节来看清远近不同物体的像的,照相机是靠调节获得远近不同物体在胶片上的清晰的像的。 8.近视眼的成因是,矫正的方法是。 远视眼的成因是,矫正的方法是。 9.显微镜物镜是透镜,成的像,相当于; 目镜是透镜,成的像,相当于。 【小组合作学习】 一、关于凸透镜成像规律 例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明用9个红色的发光二极管按“F”字样镶嵌排列在白色方格板上替代蜡烛作为光源,又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成光屏,实验使用的凸透镜焦距为10cm,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同学们对小明使用的实验装置进行如下评价,其中错误的 ...是()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_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3×3分=39分) 1. 关于透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光线通过凹透镜一定不会相交 B. 光线通过凸透镜一定能会聚于一点 C. 凸透镜只对平行光有会聚作用 D. 一个凸透镜有两个实焦点 2. 下列四种光学器件成像情况正确的是( ) A. 照相机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B. 投影仪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C. 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D. 潜望镜成正立、等大的实像 3. 下列关于实像和虚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实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B. 看到实像时有光进入人眼,看到虚像时没有光进入人眼 C. 实像是缩小或放大的,虚像都是放大的 D. 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4. 小丽同学拍了一张1寸登记相后,又想拍一张2寸的登记相,摄影师应该采取的办法是( ) A. 靠近小丽,同时镜头往前伸 B. 靠近小丽,同时镜头往后缩 C. 远离小丽,同时镜头往前伸 D. 远离小丽,同时镜头往后缩 5. 小阳同学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观察到在距凸透镜20cm 处的光屏上呈现一个放大的像。则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 A. 5cm B. 10cm C. 15cm D. 25cm 6. 在凸透镜成像中,若得到一个与物体在镜同侧的像,则这个像一定是( ) A. 缩小、正立的虚像 B. 放大、正立的虚像 C. 缩小、倒立的实像 D. 放大、倒立的实像 7. 如图所示,小刚同学手握放大镜,隔着放大镜看物体,则看到的( ) A. 只能是正立放大的像 B. 只能是倒立缩小的像 C. 7题图 8. 如图所示,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右侧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烛焰像。 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f ,由此可以判断左侧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u 所在的范围是( ) A. u <f B. f <u <2f C. u =2f D. u >2f 9. 小明同学在光具座上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当烛焰、透镜及光屏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由此判断,他所用的凸透镜的焦距( ) A. 一定小于8cm B. 一定大于20cm C. 一定在8cm 到10cm 之间 D. 一定在10cm 到16cm 之间 10. 当物体距凸透镜8cm 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成一个清晰放大的实像;若保持物体与光屏的位置不变,把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2cm ,则在光屏上成一清晰的缩小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f 是( ) A. f <2cm B. 2cm <f <4cm C. 4cm <f <5cm D. 5cm <f <8cm 11. 下列图中,表示的是近视眼形成原因的是( ) 12. 用显微镜和普通天文望远镜观察物体时,你注意过像的正倒吗?如果还没注意过,请你根据已学过的光学知识判断,关于像的正倒,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 B. 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 C. 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 D. 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 13. 如图所示,小强同学用两只焦距不同的放大镜一前一后放在眼前观察远处的物体,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两只放大镜对物体进行了两次放大 B. 两只放大镜组合在一起相当于一台显微镜 C. 两只放大镜组合在一起相当于一架望远镜 D. 将两只放大镜的位置对换后,观察同一物体的大小是相同的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3分) 14. 同学们在讨论“如何在野外生存”的问题时,提出:在野外如果没有火种,怎么生火取暖呢?一位同学想出了一个“削冰取火”的办法,你认为“削冰”就是把冰制成 ;“取火”应把要点燃的物体放在其 位置。 15. 有下列几种常见的镜子:A. 平面镜,B. 凹面镜,C. 凸面镜,D. 凸透镜,E. 凹透 镜。其中发生光的反射的是 ;发生光的折射是 ;能会聚光的是 ;能发散光的是 。(填字母代号) 16. 小刚同学用焦距为10cm 的凸透镜做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在实验过程中保持 凸透镜的位置不变,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填空。 (1)改变蜡烛位置,使其位于20cm 刻度线处,再移动光 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 、 的实像。 (2)改变蜡烛位置,使其位于35cm 刻度线处,再移动 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 、 的实像。 (3)改变蜡烛位置,使其位于42cm 刻度线处,小刚从凸透镜的右侧通过透镜可以看到烛焰的 、 的 像。 17. 甲、乙两个同学都是近视眼,甲视力0.4,乙视力0.8。则通常情况下, (选填“甲”或“乙”)眼睛的晶状体更厚;他们要矫正视力, 配戴的近视眼镜度数更高,透镜的焦距更 。 18. 正常眼睛的远点在 ,近点大约在 处;明视距离大约是 。 19. 为了得到更加清晰的天体照片,哈勃空间望远镜安置在 外,以避免 干扰。 20. 人眼看同一个物体,会出现“远小近大”的现象,这和物体与人 的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有关,如图所示。同一个物体离人眼越远时, 视角越 。当人离不同大小的物体一样远时,视角也会不同, 物体越大,则视角越 。(选填“大”或“小”) 9题图

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总结

透镜及其应用 一、知识网络结构图 二.凸透镜成像原理图(眼睛直接看像时必须有来自物体的光能够进入人眼 ) ①定义: 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②作用:凸透镜对光线具有 会聚 作用 ①定义: 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 透镜 (1)凸透镜 (2)凹透镜 (3)几个 概念 ①F 点是 实像与虚像 的分界点 ②2F 点是 放大的实像与缩小的实像 的分界点 ③物体越靠近F 点,像越 大 ,像距越 大 凸透镜 成 像规律 ①u >2f 时,照相机: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为f <v <2f ②f <u <2f 时,投影仪: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为v >2f ③u <f 时,放大镜: 正立、放大的虚像,像距为|v|>u (1)几个特殊点 (2)成像规律 原因:晶状体太 薄 了,对光的会聚能力太 弱 ,像呈现在视网膜的 后方 矫正:需要佩戴远视眼镜,它是 凸透 镜 原因:晶状体太厚 了,对光的会聚能力太 强 , 像呈现在视网膜的 前方 矫正:需要佩戴近视眼镜,它是凹透镜 眼球的结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眼睛的工作原理(照相机):凸透镜可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眼睛的调焦: 调节晶状体的厚薄程度,改变焦距 ① 眼睛 ②近视眼 ③远视眼 凸 透镜的应用 眼睛 照相机 投影 放大镜显微镜:由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组合而成 望远镜:常用的望远镜是由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组合而成

照相机、摄像机原理 (物体与相机的距离是物距u,底片到镜头的距离是相距v。底片相当于光屏) 投影仪、幻灯机原理 (底片到镜头的距离是物距u,大屏幕与投影仪的距离是像距v。大屏幕相当于光屏) 放大镜原理 (要成像大一些:物体要靠近焦点即远离透镜一些,但距离要控制在一倍焦距之内) 二倍实像分大小是指 一倍虚实、同异兼正倒是指 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1)成像原理不同 实像:物体上射出的光线经反射或折射后,实际光线会聚所成的像 虚像:物体上射出的光线经反射或折射后,光线散发,由其反向延长线会聚所成的像(2)作图区别(3)承接方式不同 实像:作图用实线实像:既能用光屏承接,又能用眼睛观看 虚像:作图用虚线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只能用眼睛观看

初二物理第3章学案 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

初二物理第3章学案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 第1节透镜 学习目标: 1.认识凸透镜、凹透镜,了解焦点、焦距等基本概念。 2.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会作出相关的光路图。 学习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学习难点: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会正确作出光路图。 学具准备:凸透镜(若干)、凹透镜(若干)。 学习过程: (一)情景导入 一队旅行者冒着-48℃的严寒长途跋涉着。到了中午,当他们拣来了一堆干草准备生火做饭时,却发现打火机丢了,怎么办?一位博士灵机一动,带领大家用冰磨制了一块像放大镜一样的冰块,博士拿着这一冰块迎着太阳,把阳光聚集到干草上,一会儿,干草就着了火。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 (二)自主探究 探究一: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 观察身边的凸透镜或凹透镜,阅读教材第一段和第二段,完成下面的问题: 1.中间厚、边沿薄的是,例如: 2.中间薄、边沿厚的是,例如: 3.认识教材中图3.1-1中的各种形状的凸透镜和凹透镜 我们继续认识凹透镜和凸透镜,大家仔细观察教材中图3.1-2中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示 意图, 叫主轴,光心的特殊性在于

。 探究二: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从透镜盒中拿出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观察有什么现象?(做做看) 有亮点出现,那你知道亮点是怎么形成的吗?“亮点”会随着纸的来回移动而在亮度上、大小上发生变化。亮点变亮说明它的光进入我们眼睛中的变多。 归纳:凸透镜对光有作用。 现在,请你动手,让光斑变得最小,最亮。并测量这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记录下来,换另一个凸透镜,重做上面的实验。 再换一个凹透镜,重做上面的实验,纸上能够得到很小、很亮的光斑吗?(做做看)用凹透镜无论如何移动,都得不到很小、很亮的光斑。这些现象说明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有不同的作用,根据观察到的现象不难发现: 归纳:凹透镜对光有作用。 巩固练习 1.一束平行光线照射到某透镜后,光线发散了,这个透镜一定是() A.凸透镜 B.凸镜 C.凹透镜 D.凹镜 2.下图中各图分别表示经过透镜后的光路图,其中正确的是() 3.在下面的方框中填上适当的透镜。 探究三: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射到地面的太阳光是相互平行的,叫做平行光,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一点(如下图左所示),这个点叫做,用字母表示;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用字母表示。

最新《透镜及其应用》复习 课教学设计说课讲解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复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本章节知识结构的总结,分析和评价,使学生对本章节的内容有比较全面的巩固和加深 (2)进一步的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能解决典型的中考试题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知识结构的观察和分析,并自行得出评价标准,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加工、应用的能力。 (2)根据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 (3)通过对成像规律的分析,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观察能力,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成像规律的应用,乐于将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到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去探索其中的奥妙。 (2)通过课外知识的引导,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妙 (3) 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复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①掌握两种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②会用实验的方法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及这些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③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方法。 难点:①学会作光路图;②会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问题。 三【教具准备】 凸透镜、凹透镜、光具座、光屏、蜡烛、火柴、等及多媒体课件和学生导学案。 【前置准备】准备多媒体课件和学生导学稿(课前2min下发)。 用多媒体投出思维导图,让学生认识本章的知识体系。(提示学生2min内翻书和查阅笔记温故对应的知识点) 四【复习过程】 (一)透镜知识归纳与梳理 1.凸透镜与凹透镜:中间,边缘的透镜称为凸透镜;中间,边缘的透镜称为凹透镜。 2.基本概念:

(1)主光轴:通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2)光心:透镜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凡是通过该点的光,其传播方 向,这个点叫光心。 (3)焦点:①凸透镜焦点: 于主光轴的光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在主光轴上 的点叫凸透镜的焦点(实焦点)。②凹透镜焦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点叫凹透镜的焦点(虚焦点)。 (4)焦距:到透镜的距离叫做焦距(用f表示)。 3.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1)凸透镜对光线有作用,因此凸透镜又称为透镜; (2)凹透镜对光线有作用,因此凹透镜又称为透镜。。 4.三条特殊光线:(1)凸透镜: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以后,穿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以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课件展示光路图,教师点拨) (2)凹透镜: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以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穿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向着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以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课件展示光路图,教师点拨) (二)回顾并归纳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实验准备:在探究实验前,要调节、、的中心大致在同一上。目的是。 2 .复习探究:利用光具座、凸透镜、光屏、蜡烛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应用。 (1)凸透镜成像规律(具体见课件展示) 物距 像的性质 像距应用倒、正放、缩虚、实 u>2f 倒立缩小实像f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