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集体备课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40.03 KB
- 文档页数:28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复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主要介绍了我国自然资源的种类、分布、利用和保护。
本章内容是学生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情况和自然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为进一步学习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自然资源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分析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方面还缺乏深入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案例中分析自然资源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自然资源保护的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种类、分布、利用和保护;学会分析自然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对自然资源的珍惜意识,提高学生对自然资源保护的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自然资源的种类、分布、利用和保护。
2.难点:自然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自然资源保护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2.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对自然资源保护的认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2.案例材料:我国自然资源利用和保护的案例。
3.投影仪:用于展示案例材料和教学PPT。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我国自然资源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自然资源?自然资源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重要性?2.呈现(10分钟)介绍我国自然资源的种类、分布、利用和保护。
通过案例材料,使学生了解自然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每组选一个案例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4.巩固(10分钟)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一、课标举例说明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别二、重点、难点重点: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难点:如何区分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
三、学情分析(一)预测本班级学生可能达到的程度1、什么是自然资源:93%学生能够掌握2、举例说明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别:85%学生能够掌握3、我国的自然资源现状:87%学生能够掌握(二)普遍性问题:举例说明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别四、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自然资源2.根据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区分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并举例说明3.认识我国的自然资源现状,帮助学生树立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的行为五、教学过程【构建动场】学生寻找自然界中的自然资源,提出自己知道的自然资源。
【讲授新课】活动一: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活动目的:对应教学目标1.2活动程序:学生自主学习—展示交流—归纳提升—交流探究——总结提升自主学习(1)学生从教室、生活中,生产中联想所见、所用都和哪些资源有关。
(2)根据(1)总结什么是自然资源。
(3)指导学生对所说资源按照“是否可以循环或重复利用”进行归类,由此说出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
2、展示交流:通过提问的形式展示学生自学交流情况3、归纳提升:引入教材3.1可循环使用的土地资源和3.2用一点就少一点的煤炭资源进行比较。
(通过比较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形成过程和速度的不同,明确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要区别对待)。
对于可再生资源:要合理利用,并且注意保护和培育,对于非可再生资源:应该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
4、交流探究:探究一:认识和区分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探究二:小组讨论对于可再生资源,是不是就可以不注意保护和培育呢?难道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有严格的界线吗?5、展示交流:学生交流探究成果,及时进行生生、师生评价。
6、总结提升: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如果不加以正确使用,可再生资源也可能变成非可再生资源。
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学习目标】1.知道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别。
2.正确认识我国自然资源现状,树立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
【学习重难点】正确认识我国自然资源的现状。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新课导入】让学生找一找本市的自然资源种类,一起讨论,看谁找的准,引导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特征。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学习活动(一)自主探究:1.学生阅读课本P62页文字内容,理解自然资源的含义。
自然界中对人类活动有价值的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和水能等称为自然资源。
2.学生完成课本P63页活动1,认识和区分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可再生资源: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可以循环使用。
非可再生资源:再生过程非常缓慢,相对于人类历史而言,几乎不可再生,用一点就少一点。
(二)合作探究:阅读课本P64-65页内容。
1.归纳我国自然资源基本特征: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2.完成课本P66页活动。
当堂演练达成目标见学生用书课后反思查漏补缺1.本节课的收获:2.本节课还存在的疑惑:第二节土地资源【学习目标】1.知道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构成特点。
2.认识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及对我国农业布局的影响。
3.了解我国所面临的土地资源与环境和发展问题,增强土地保护意识。
【学习重点】1.我国土地资源的构成特点。
2.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
【学习难点】认识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增强土地保护意识。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新课导入】话题导入——“民以食为天”而“粮食的生产”离不开土地,土地是生命之本。
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状况是十分必要的。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学习活动(一)自主探究:认识我国土地类型的构成。
1.学生阅读课本P68页图3.6,图3.7,图3.8,图3.9,完成以下任务:(1)归纳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林地,可利用草地、工矿生产和城乡建设用地、耕地、难以利用土地。
(2)从土地利用类型构成图中得知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基本特征是:类型齐全,耕地比重小。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精品教案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自然资源概况【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分类,能辨别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2)通过比较分析,了解自然资源的五个特征;(3)学会用图和资料归纳总结地理事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各种活动,给学生提供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提高学生对合理利用、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重要意义的认识,树立正确的资源观。
【教学重点】自然资源的分类和特征【教学难点】自然资源的特征【教学方法】讲授、读图分析、小组探究合作、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苹果,大家知道苹果来自于什么资源吗?(学生回答)明确:苹果来自果树,而果树又来自土地资源。
出示图片:书本、汽车和火炉请同学们分别说出它们分别来自什么资源?(学生回答)提问:刚才说的这些资源都来自哪里?(学生回答)明确:都来自大自然,是大自然中直接存在的,被人类开发后用于生产和生活。
过渡:那么什么是自然资源呢?二、新课学习(一)什么是自然资源概念:自然资源是指直接存在于自然界,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和能量。
趁热打铁:大家判断一下哪些是自然资源(学生回答)大理石汽油石油钢管铁矿石森林棉花阳光海洋鱼群羊毛空气天然宝石明确:属于自然资源的有:大理石、石油、铁矿石、森林、阳光、海洋鱼群、空气、天然宝石提问:自然资源有哪些种类呢?(学生回答)明确: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和海洋资源等。
展示图片,进行讲解:气候资源:可以风力发电;水资源有淡水资源,也可水力发电;土地资源为我们提供粮食,生物资源为我们提供鱼类等海鲜食物;矿产资源有煤、铁、石油,煤和石油作为能源,煤可以燃烧,石油提供动力,铁矿石可以冶炼钢铁;生物资源可以为我们做服装的原料,如:羽绒服。
(二)自然资源的特征提问:自然资源有哪几个特征呢?(学生回答)明确:自然资源的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自然资源的数量是巨大的,但又是有限的自然资源的质量在各个地区是有差异的自然资源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但不均匀自然资源的状况处在不断的变动之中1. 自然资源的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展示图片:桂林山水讲解:优美的风景成为一种新的资源。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3.1中国的自然资源》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3.1中国的自然资源》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我国自然资源的种类、特点和分布。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使学生能够了解和认识我国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爱护自然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仍然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图片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种类、特点和分布,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分析实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爱护自然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我国自然资源的种类、特点和分布。
难点:如何使学生真正理解并体会到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2.使用多媒体教学,展示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3.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自然资源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讲授新课:介绍我国自然资源的种类、特点和分布,通过实例和图片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3.课堂讨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自然资源保护的看法和建议。
4.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5.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如何爱护和保护自然资源。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思维导图,包括我国自然资源的种类、特点和分布,以及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小组讨论的参与度来进行。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教案八年级地理教学设计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学习目标:知识目标:我国主要资源的特色;我国耕地、林地、草场的主要散布地域;主要水电站、主要能源矿产和非能源矿产的散布;我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可重生能源的主要散布地域;我国大海资源的概略,主要大海水产;主要渔场和盐场的散布。
技术目标:娴熟并正确地在图上填出要求掌握的各样资源的名称;运用各种统计图表剖析说明某种自然资源的特色。
自主学习一、自然资源的概略1、自然资源的观点:2、自然资源的种类:3、自然资源的特色:二、我国水资源、水能资源、土地资源和矿产资源的概略从特色、散布、问题及对策等方面学习,详见附表一种类水资源水能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特色1.水资源的总量,但人均量 2.水资源的时空散布 3.水土资源配置 1.水能资源储藏量大,世界第一位。
2.地域散布不平均 3.开发利用率低 1.土地资源种类多样 2.山地多,平川少,耕地比重小 3.土地资源总量多,人均据有量少 4.土地资源地域散布不均衡,土地生产能力的地域差别明显1.总类多,资源丰富 2.散布较广,相对集中 3、贫矿多,富矿少散布特色空间散布:东部多,西部少,南方多,北方少,时间分派:夏秋两季多,冬春两季少,年际变化大。
主要散布在西南地域;以长江水系最多,其次为雅鲁藏布江水系、黄河水系和珠江水系。
耕地集中散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天然林地集中散布在东北(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地),西南(横断山区、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和喜马拉雅山东段的南坡),东南部山区多为人工林和次生林。
草地主要散布在内蒙古的东部、青藏高原的东部和南部煤、铁、石油产区北方居多,有色金属矿南方居多。
(见附表二)问题水土资源配合欠佳,淡水资源日益紧张,浪费现象惊人(特别是我国的华北地域)绝大多数还没有开发利用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盐碱化严重,丛林资源减少,草场资源超载退化对策跨流域调水兴修水库节俭用水防治水污染鼎力发展水电事业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确实保护耕地依法管理“开源”“节流”并重增强建设、保护贯彻《矿产管理法》合理使用综合利用附表二:主要的煤矿:省区主要矿地省区主要矿地黑龙江鸡西、鹤岗、双鸭山辽宁抚顺、阜新、铁法河北开滦、峰峰河南平顶山、义马山东新汶、枣庄、兖州山西大同、平朔、阳泉江苏徐州安徽淮北、淮南贵州六盘水四川天府、攀枝花陕西神府内蒙古伊敏河、霍林河、元宝山准格尔、东胜宁夏石嘴山主要的油田:省区主要产地省区主要产地黑龙江大庆辽宁辽河天津大港(华北)河北任丘(华北)河南、山东中原山东成功新疆克拉玛依、塔中主要的金属矿产类型矿种集中散布地域主要产地地位黑色金属矿铁矿辽宁、冀东、川西等地域辽宁鞍山、本溪,河北迁安、邯郸,内蒙古白云鄂博,甘肃镜铁山,八年级地理教学设计四川攀枝花已探明储量居世界第五位钒钛四川攀西地域四川攀枝花(与铁矿伴生)钒储量世界第一钛储量世界第二有色金属矿钨横断山区、南岭和秦岭等地域江西大余储量居世界第一锑湖南锡矿山锡云南个旧钼辽宁杨家杖子,陕西金堆城铅锌湖南水口山,青海锡铁山,云南兰坪铜江西德兴,安徽铜陵,甘肃白银,云南东川镍甘肃金昌铝广西平果,贵州修平稀土内蒙古白云鄂博储量居世界第一三、大海资源 1、大海生物质源:我国四大边沿海的水域辽阔,大海生物质源特别丰富,仅鱼类就有 2 万多种,还有各样藻类、蟹类、贝类等其余水产,渔场面积居世界之首,被列为大海生物质源最富国之一。
本章备课说明一、本章课标要求基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本章课标要求如下: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中国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海洋资源等自然资源的主要特征,举例说明自然资源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认识开发、利用、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意义。
2022年版课标中添加了“矿产资源和海洋资源等自然资源的主要特征”,教师课上可适当补充。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认识自然资源,培养人地协调观。
人地协调观指人们对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秉持的正确价值观。
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协调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是建立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需要。
人地协调观的培育,有助于学生形成尊重和保护自然、绿色发展等观念,培养人文情怀,增强社会责任感;通过对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的联系的学习,对自然资源有一个系统的了解。
二、本章教材分析在学习了中国的地形、气候、河流和湖泊等知识后,安排学习中国的自然资源,主要是考虑到地形、气候、河流和湖泊是促进和影响自然资源形成与利用的主要自然地理环境要素,而自然资源的利用受人类长期的生产活动与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是人类经济活动的物质基础,对中国自然资源的学习是后期对中国经济发展学习的基础。
本章教学内容有明显的承上启下、前后关联的特征。
本章从举例说明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入手,让学生正确认识我国的自然资源现状,树立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
土地资源和水资源是本章的重点内容,需要学生运用图文资料,说出我国土地资源和水资源时空分布的主要特点,了解我国所面临的土地资源与环境、发展的问题,初步认识土地资源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增强对我国土地国情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土地资源的兴趣,以及对我国不同类型土地资源的审美情趣。
根据对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为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而建设的大型工程等学习,培养学生节约水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本章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对身边的自然资源可能比较熟悉,但具体什么是自然资源,自然资源应该如何分类及使用与保护,还没有清晰认识。
精品文档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教案第1课时可再生资与非可再生资知识与技能1.举例分析自然资及其主要类型。
2.学会分析我国自然资应如何合理利用。
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搜集整理资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联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树立保护资、节约资的理念,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节约资。
重点学会举例说明我国自然资的分类及利用。
难点学会分析自然资的分类及利用。
一、导入新课教师:在课前同学们已经进行了家庭小调查,现在谁能够告诉老师:你家现在的耕地比以前多了还是少了?刚才很多同学说到自己家耕地减少了,乱占耕地的现象很严重,比如城市中公路、铁路的修建,工厂的建设等。
土地孕育了地球上的万物,是自然界给予我们的物质,这是一种自然资,那么什么是自然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了解我国自然资的特征。
二、讲授新课教师:首先,请同学们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什么是自然资。
学生: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必须利用自然界中各种各样的物质和能量,自然界中对人类活动有价值的,称为自然资。
教师:你能举出一些实例说明什么是自然资吗?学生:农业生产需要的土地、阳光、水;冶炼钢铁需要的铁矿;开动汽车需要的汽油、天然气等。
这些土地、阳光、水、铁矿、石油等都是自然资。
讨论交流:请观察你周围的环境,教室里哪些事物与自然资有关?它们是用什么自然资做成的?学生众说纷纭,各抒己见,只要说得合理就鼓励。
学生:教室里用的桌凳是用木材做的,用的铅笔是木材做的,铅笔芯是矿产中提炼的,作业本的纸张是木材做的等。
教师:自然资分几类?读图3.1“可循环使用的土地资”,图 3.2“用一点就少一点的煤炭资”,请举例说明你身边的自然资分别属于哪一类。
学生:自然资分为可再生资和非可再生资。
土地、阳光、森林、水和水能等,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可以循环使用,称为可再生资。
煤炭、石油、铁矿等,形成再生过程非常缓慢,相对于人类历史而言,几乎不可能再生,用一点就少一点,称为非可再生资。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集体备课教案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教学目标.了解自然资源及其主要类型。
2.学会运用资料说明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
3.学会运用资料说明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4.举例说明我国为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而建设的大型工程。
5.学会以水土资源为例归纳我国的资源国情特征,提高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懂得节约利用和保护资源的重要性,并能够付诸行动。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根据有关数据资料概括出我国资源总量多,人均少,利用不尽合理的国情特点。
教学方法讨论法。
教学媒体挂图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课前同学们已经进行了家庭小调查,现在谁能够告诉老师:你家现在居住地周围的环境在你爷爷十三四岁的时候是什么样子?在你爸爸十三四岁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现在又是什么样子?【提问】刚才很多同学说到自己家现在居住的地方以前是林地或者耕地。
现在老师根据大家的调查结果绘制三幅示意图,每一幅示意图中只有一条趋势线是对的,你们能够判断出来吗?【讲解】我们根据家庭小调查总结出了我县森林资源总量、人均占有量的变化趋势。
这种趋势不仅仅适用于我县的森林资源,它也同样适用于我国全国各地的很多种资源状况可见我国自然资源的形势是十分严峻的。
【板书】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自然资源的概况和矿产资源的分布特点一、自然资源的概况【讲授新课】请大家看书中一组数据,你能否根据数据概括出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板书】我国自然资源基本特征:总量多、人均少,【提问】提据以前所学过的世界地理知识,你能不能说说在自然资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方面,我国与日本、美国、加拿大相比有什么区别?【提问】中国林木资源的应用是否也有如此问题?【讲解】我国在资源利用方面还存在着很多利用不尽合理的问题,如有些资源利用不当或管理不善,还有些资源遭到了破坏和浪费,这样就更加重了我国资源形势的严峻性。
【板书】利用不尽合理【提问】你身边有哪些对自然资源利用不合理的现象?【提问】我们应该用什么实际行动节约利用和保护资源呢,大家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可根据学生们的讨论、倡议成立“小小环保队”,进行检查校内水龙头,回收废旧电池,垃圾分类回收等活动,也可带领学生确定环保队队员、标志和活动时间等。
【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分析讨论,大家可以得出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是:总量多,人均少,利用不尽合理。
但是这节课我们更重要的收获是我们确定了我们要以实际行动去节约利用和保护资源。
矿产资源(一课时)教学目标.阅读有关图文资料,使学生了解我国矿产资源的分布特点,并初步学会评价其优劣。
2.使学生知道我国主要煤炭、石油、金属矿产地的分布。
3.使学生了解我国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上存在的问题,初步学会就其问题寻求对策。
4.使学生认识到要合理开发,节约、综合有效利用矿产资源,寻求替代品的必要性和责任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
教学重点.我国主要矿产的分布。
2.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3.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
教学难点使学生认识到要合理开发,节约、综合有效利用矿产资源,寻求替代品的必要性和责任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
教学媒体我国主要矿产资源分布挂图,我国主要矿产资源分布投影片,中国政区底图(学生每人一份)。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导学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自然资源的概况。
那么工业发展重要的物质基础是什么呢?(矿产资源)【板书】二、矿产资源【讲述】矿产资源是制约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是体现一个国家国力强弱的主要标志之一。
我国矿产资源的情况如何呢?【板书】一、我国矿产资源的分布特点【指导读图】指导学生阅读、分析三幅我国矿产资源分布图,引导学生从宏观上看出:煤矿、油气田、铁矿、有色金属矿分布具有既广泛又相对集中的特点;煤、石油、铁矿北方居多;有色金属矿南方居多。
【讲述】目前在我国煤炭探明储量中,北方占近90%,南方只占10%,全国l/2以上的铁矿集中在辽、冀、川三省……【学生概括】我国矿产资源分布既广泛而又相对集中。
【板书】分布既广泛又相对集中【提问】我国矿产资源分布既广泛又相对集中的特点,对于矿产资源的开采、运输会带来什么影响呢?学生讨论。
【教师小结】集中分布,有利于矿产资源大规模集中开采,形成全国性矿产基地;但同时,造成了不同地区间矿产资源的流通交换,加重了运输负担。
【过渡】矿产资源按用途分为能源矿产、金属矿产,刚才说到的煤、石油都属于能源矿产,大家说一说还有什么能源?【板书】二、我国的能源矿产.主要大型煤矿的分布2.主要油田的分布【讲述】我国能源矿产在世界上的地位。
我国煤储产量在世界上居第一位,石油产量居世界第四位。
【指导学习】请结合生活实际,说明煤、石油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
【指导读图】读我国主要煤矿、油田的分布图。
【指导作业】把我国主要煤矿、油田填绘在中国政区底图上。
【讲述】我国虽是一个能源大国,但人均占有量少,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煤、石油、电力不能满足生产、生活需要。
(使学生形成紧迫感、责任感)【提问】如何解决能源不足问题。
学生讨论。
【归纳小结】加强能源勘探开发;加强能源基地建设;因地制宜,寻找新能源。
我国金属矿产情况如何?【板书】三、金属矿产【讲述】金属分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
黑色金属通常指铁(有时也包括铬和锰)和铁基合金。
有色金属是除黑色金属外的其它金属。
铁矿是钢铁工业的“粮食”;钢铁工业又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发展水平的标志。
因此,铁矿资源在国家的经济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
(大家说说我们生活中的钢铁工业产品有什么?)【板书】1.铁矿的分布【讲述】我国铁矿资源丰富,居世界第三位,分布广泛而又相对集中,河北、辽宁、四川三省的储量占我国的一半。
【指导读图】读我国主要铁矿分布图,掌握主要铁矿的分布。
【学生作业】把主要铁矿分布填绘在中国政区底图上。
【板书】2.有色金属矿的分布【讲述】我国是世界上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之一,有“有色金属王国”之称。
不仅储量丰,而且品种全。
有色金属为我国发展现代工业和尖端科学技术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如炼钢时,若加入少量熔点高的钨、熔点低的锂、比重轻的钛,有磁性的钴等有色金属就能分别制成各种各样的特殊钢。
用于宇航、国防及尖端科学技术等领域。
【提问】我国哪些有色金属储量居世界首位?【回答】稀土、钛、锂、钨、锡、锑。
【指导读图】读有色金属矿的分布图,适当介绍著名矿产地的特点。
【学生作业]把主要有色金属矿填绘在中国政区底图上。
【出示投影]看我国主要矿产的分布图,要求同学们掌握的矿产名称、符号、位置。
展示学生填图作业并给予表扬。
【教师启发】我国矿产资源分布广泛,有些很丰富,我们应如何利用?请大家讨论。
【结论】要合理开发、利用,还要研究、利用新材料,代替非可再生的能源矿产和金属矿产。
四、太阳辐射量在我国各地区的差异板书设计【二】矿产资源一、我国矿产资源的分布特点分布既广泛又相对集中二、我国的能源矿产.主要大型煤矿的分布2.主要油田的分布三、金属矿产.铁矿的分布2.有色金属矿的分布四、太阳能【课堂练习】(略)教学后记.自然资源与我们自然资源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然界中关系国家经济发展、产业布局、人民生活的重要因素之一。
使学生从实际生产、生活的实例出发,从身边用到的、看到的物品出发,体会“自然资源与我们”的密切联系。
在“活动”课文中,又安排学生从衣食住行各方面,举例说明自然资源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充分挖掘学生的自身体验,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便于学生由浅入深地学习自然资源的相关知识。
什么是自然资源?自然资源包括哪些基本的种类?教材没有使用一些概念化、抽象化的文字叙述,而是举出实例,说明其“存在于自然界中,并对人类有利用价值”这两个基本属性。
2.资源丰富,人均不足科学辩证地认识“地大物博”这个常用的形容词,对合理利用和保护我国的自然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一段课文中,通过数字说明、文字分析和阅读资料等形式,将我国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的突出特点客观地展示给学生。
应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我国“资源大国”的优势,特别是和上学期学习过的世界上一些资源贫乏的国家和地区进行对比(例如日本、西欧),更可增强学生们的爱国热情,鼓励学生们富国强民的信心。
同时,也应启发学生分析“人口大国”对以上优势的负面影响,对学生进行“危机教育”。
一方面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还会不断大量增长;另一方面,生活水平和生产能力的提高,自然资源的消耗量也将持续增长。
再加上我国资源利用不当、保护不力、管理不善等问题突出,导致破坏和浪费严重,更加剧了我国资源问题的严峻性。
由此,节约资源、保护资源的重要性呼之欲出。
第二节、土地资源(一课时)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我国主要的土地类型及其特点:知道我国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
2.使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在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
3.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关系,以及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土地资源的意义,从而使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教学重点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与“十分珍惜每一寸土地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是本节的重点。
教学难点土地资源利用中产生的问题及对策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方法直观法、讨论法与谈话法。
教学媒体中国地形挂图,投影片“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百分比”图、“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示意图”、“草原自东向西的变化”、“水土流失与小草的哀求”漫画、及“三北防护林的分布”图。
三大林区的录像。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教师提问:我国有哪些主要的自然资源?可更新的自然资源有哪些?我们脚下的土地属于什么资源?它可更新吗?学生回答问题略。
【板书】第二节土地资源一、人多地少类型齐全我国的土地总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人均土地面积不到世界人均值的三分之一【教师讲解】我们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知道“土地是人类生存的空间和活动的场所”、是“重要的自然资源”。
那么我国的土地资源状况又如何哪?大家打开地图册看中国地形图并对照课本中的“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示意”图和“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百分比”图。
(同时出示投影片)并提供以下资料:(1)我国山地占国土总面积的2/3以上,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巴西、澳大利亚等面积大的国家相比,我国山地比重最大。
我国耕地只占土地总面积的1/10,比美国、印度都低。
森林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4%,远低世界平均水平。
(2)中国土地资源的绝对数量和人均数量(1992年)请同学们分成六个大组,给同学们十分钟时间来讨论下列问题,每个小组选三个问题讨论?然后每个小组出一名同学代表全组发言,全班评议。
平原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高原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山地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除了上述三种土地利用类型以外还有哪些土地利用类型?我国大约有几种土地利用类型?哪些属于已经人工改造利用的土地?占总土地面积的多少(%)?其中所占比例最少的是哪两种土地利用类型?哪些属于适宜开垦利用的土地?又占土地总面积的多少(%)?难于利用的土地主要有哪些?概括一下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