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的《传奇》与“张爱玲热”答疑
- 格式:doc
- 大小:48.00 KB
- 文档页数:8
《传奇》中的传奇“世上的毒品不一定就是鸦片,茶是毒品,酒是毒品,大凡嗜好上瘾的东西都是毒品。
张爱玲的性情和素质,离我很远,明明知道读她只能乱我心,但偏偏是要读。
”贾平凹看完张爱玲的一系列小说后如是说,这位近代文坛最富传奇的女作家,写尽了旧上海的男女之情。
文字在她的笔尖下才真正有了生命。
而她带给读者的也是莫大的喜悦。
张爱玲的大部分中短篇小说统统收入《传奇》,她熟悉日益金钱化的都市旧式大家庭的丑陋,如她那惊人的设譬:“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
”所以用华美绚丽的文辞来表现沪、港两地男女之间千疮百孔的经历,是她最主要的文学切入点。
成名作《倾城之恋》便是这种写作形式的杰出代表。
作为一个女性作家,张爱玲真正了解女性在现代社会的生存处境。
女人所处的环境,所受的压力,有旧家族内的冷漠眼光,有命运的拨弄,更有来自女性自身的精神重负。
《金锁记》中的七巧,《怨女》中的银娣,《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葛薇龙等等都是这一类女性的代表。
她们把张爱玲所想要表达的那个时代的女性命运,展现得淋漓尽致。
张爱玲小说的成就既有她本人的天才成分和独特的生活积累条件,也是中国20世纪文学发展到这个时期的一个飞跃。
所以说她的小说既是通俗的,又是先锋的,既是中国的,又是现代的。
胡兰成曾这样评价过张爱玲:“张爱玲是民国世界的临水照花人,看她的文章,只觉她什么都晓得,其实她却世事经历的很少,但是这个时代的一切自会来与她交涉,好像‘花来衫里,影落池中’,她的小说和散文,也如同她的绘画,有一种古典的,同时也有一种热带的新鲜气息,从生之虔诚的深处迸激出生之泼剌。
张爱玲小说之所以达到这个地步,还与她善于描写月亮有关。
月光下的忧郁和癫狂在她的小说中竟可达到令人如痴如醉的绝境。
是在她的笔下,让月亮代表着一种传奇的生活,让月亮代表着一种人性的转变,让月亮代表着一个时代的风云。
她用意识流的手法,让人们在月亮的变化中潜移默化的知道事情的发展,人物的命运。
张爱玲自己也是一个一生与月亮打交道的人,她的清高只是月亮可以理解的。
本科毕业论文大纲范文当今世界瞬息万变,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本科毕业论文大纲范文,供大家参考。
范文一:本科毕业论文提纲范文毕业论文提纲的拟定如何落笔拟定毕业论文提纲呢?首先要把握拟定毕业论文提纲的原则,为此要掌握如下四个方面:(一)要有全局观念,从整体出发去检查每一部分在论文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
看看各部分的比例分配是否恰当,篇幅的长短是否合适,每一部分能否为中心论点服务。
比如有一篇论文论述企业深化改革与稳定是辩证统一的,作者以浙江××市某企业为例,说只要干部在改革中以身作则,与职工同甘共苦,可以取得多数职工的理解。
从全局观念分折,我们就可以发现这里只讲了企业如何改革才能稳定,没有论述通过深化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职工收入增加,最终达到社会稳定。
(二)从中心论点出发,决定材料的取舍,把与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材料毫不可惜地舍弃,尽管这些材料是煞费苦心费了不少劳动搜集来的。
有所失,才能有所得。
一块毛料寸寸宝贵,舍不得剪裁去,也就缝制不成合身的衣服。
为了成衣,必须剪裁去不需要的部分。
所以,我们必须时刻牢记材料只是为形成自己论文的论点服务的,离开了这一点,无论是多麽好的材料都必须舍得抛弃。
(三)要考虑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
初学撰写论文的人常犯的毛病,是论点和论据没有必然联系,有的只限于反复阐述论点,而缺乏切实有力的论据;有的材料一大堆,论点不明确;有的各部分之间没有形成有机的逻辑关系,这样的毕业论文都是不合乎要求的,这样的毕业论文是没有说服力的。
为了有说服力,必须有虚有实,有论点有例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论证过程有严密的逻辑性,拟提纲时特别要注意这一点,检查这一点。
下面再简单阐述一下编写毕业论文提纲的方法:1.先拟标题; 2.写出总论点;3.考虑全篇总的安排:从几个方面,以什么顺序来论述总论点,这是论文结构的骨架;4.大的项目安排妥当之后,再逐个考虑每个项目的下位论点,直到段一级,写出段的论点句(即段旨);5.依次考虑各个段的安排,把准备使用的材料按顺序编码,以便写作时使用;6.全面检查,作必要的增删。
论张爱玲小说集《传奇》中的女性意识摘要:张爱玲是我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一株奇葩,她的小说和散文历来备受关注,尤其是她的小说集《传奇》一直是人们关注和研究的热点。
《传奇》中大致存在的三类女性形象:无母爱的扭曲者形象;有自我意识的反抗者形象;无自我意识的顺从者形象。
每一类女性,她们的女性意识觉醒程度深浅不一,但是都折射出作者明确的女性意识。
她在批判男权社会予以女性的苦难的同时,更多的将审视的目光投向了她所关注的女性自身,去挖掘女性自身的“劣根性”和“奴性意识”,对男权社会的荒淫腐败进行嘲弄和贬抑。
这些都体现出张爱玲警示女性和消解男性权威、解构男权社会的女性主义意识。
关键词:张爱玲;《传奇》;女性意识中图分类号:i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4-0005-02张爱玲是我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一株奇葩,她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和她一生的杰作《传奇》为中国现代文学史留下了光辉绚丽的一页。
张爱玲小说所迸发的才情,她那独特的写作视角,以及她与文学潮汐的暗合,都使得张爱玲倍受世人关注,尤其是她的小说集《传奇》一直是人们关注和研究的热点。
《传奇》这本小说结集收有张爱玲写于1943年至1945年的《金锁记》、《倾城之恋》、《茉莉香片》、《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琉璃瓦》、《年青的时候》、《花凋》、《封锁》、《留情》、《鸿鸾禧》、《红玫瑰与白玫瑰》、《桂花蒸阿小悲秋》、《中国的日夜》等,共五十万字。
所收作品大多通过爱情婚姻生活的描写,展现了洋场社会里旧式家庭被历史埋葬的进程,同时以男女之间说不清道不完的纠葛,揭示了人性受到污染以及“爱的死亡,美的毁灭”的悲剧。
正如周溶泉所说“张爱玲仗着女性的直感和她善悟的聪颖,在‘奇’字上下功夫,写出了由男性作导演的女性生存状态,并从她们的缺乏独立意识及卑弱的表现,来形象的说明这些可悲的女子陷入用金钱编织的罗网而不能自拔的命运的无可避免,让人们通过‘传奇’性的故事情节,看到了世间的苍凉。
张爱玲的《传奇》与“张爱玲热”2007-05-24 09:40:15| 分类:作品风格| 标签:|举报|字号大中小订阅第七讲张爱玲的《传奇》与“张爱玲热”[教学重点]1.掌握张爱玲《传奇》中的“香港的传奇”和“上海系列”等作品的主要内容、独特风格和具有现代主义意味的“荒原”意识,以及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人物的特点。
2.从意象营造和语言风格两个方面,分析张爱玲小说艺术的创新和袭旧。
掌握张爱玲既大雅又大俗,既传统又现代的特点。
掌握其作品极为鲜明的艺术独创性和本身具有的缺陷。
注意其在现代文学史上特异的地位。
3.掌握两次“张爱玲热”出现的不同情况。
包括傅雷对张爱玲的批评、80年代张爱玲被重新发现,并逐渐形成热点的过程和原因。
90年代成为研究热点的过程、社会消费心理,及其身世被传媒热炒和商业包装,并在社会上流行的现象。
这是关于一个作家和一个由作家而引发的社会文化现象的研究。
可以从两个侧面来理解。
一是对于张爱玲及其作品的理解;二是通过张爱玲的走红而了解其文化现象。
本章具体把握以下问题:1、张爱玲小说中的题材特点、特点√2、张爱玲小说中的风格特点√3、张爱玲小说中的形象特点√4、张爱玲小说的文学史地位5、张爱玲热的情况和原因关于张爱玲的传奇经历《传奇》增订本于1946年由上海山河图书公司梓行的时候,采用了异常奇特的封面设计——它“借用了晚清的一张时装侍女图,画着个女人幽幽地在那里弄骨牌,旁边坐着奶妈,抱着孩子,仿佛是晚饭后家常的一幕。
可是栏杆外,很突兀地,有个比例不对的人型,像鬼魂出现似的,那个现代人,非常好奇地孜孜往里面窥视。
”这是张爱玲小说世界极其情调、色彩、韵味的极好的象征。
侍女图是红色的,与古雅之中渗透了孤单、寂寞和百无聊赖,鬼魂般的现代人形却是绿色的,愈墙窥视,满不在乎地冲犯着诗书之家的礼防,给人一种压迫感和神秘感。
在工笔与速写的笔调反差,以及古与今、人与鬼、沉滞的盛装与时髦的裸露的意象反差中,画面展示了一个时空错综、华洋混杂的,不应共存、而由畸形地共存的世界。
谈张爱玲小说《传奇》的产生氛围张爱玲,作为上海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著名女作家,生于繁华之地钟鸣鼎食之家,深谙贵族大家的旧式生活方式,见证过上海的日新月异与霓虹闪耀,在香港求学时期又与各类异域文化相遇。
多样的生活环境和体验让她对空间书写较为敏感。
她本是没落贵族的后代,自觉从旧式家庭出走,靠笔为生。
在账单满天飞的都市里,体面而小心翼翼的生活方式让她转为小市民。
《传奇》正是小市民生活空间的艺术再现,充满了欲、真、俗。
上海、香港是为张爱玲提供写作动力的两座重要城市,她笔下的市民无一不围困在这两座城编织的迷梦中。
张爱玲笔下的都市传奇正是孕育在这两座城的土壤中的。
除了她的生活环境引起了她对空间描写的关注,她的文学阅读经验也启发她对空间书写的探索。
古典文学中,她研读过《红楼梦》、《金瓶梅》、《海上花列传》。
近代文学中,她爱看“鸳蝴派”小说。
从题材看,这些都算是市民文学和俗文学。
俗文学空间书写的特点主要是细、碎、小:所见不过屋内一隅,从屋内摆设到女性妆容;所闻不过一墙之外,从用度开销到隐秘情事;从叙事的冲突看,生活与戏剧并不截然分开,显得杂乱零散。
张爱玲将俗文学空间书写的小而巧引渡到《传奇》的市民空间,并加入了现代派的感觉化技法,将实在的空间虚化。
张爱玲从星罗棋布的文学荟萃中拾取的是曾经黯然的一颗,但她重新打磨,为市民的都市空间和俗文学镀上了新的光亮。
相比《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将城市街道、屋内结构宛如地志记录者详实记下,张爱玲《传奇》里的空间书写显得不那么具体典型,较少窥见当时都市的历史事件和社会活动。
将她与海派作家刘呐鸥、穆时英比,她的社会空间性依旧是弱的,缺乏都市空间的代表性。
海派作家写夜总会舞会,写火车上的艳遇,写了旅馆与野餐,这些都是都市摩登化与西方物质文明延伸导致的空间的多元化。
不像前几位男性作家塑造比较直观的都市外部景象,张爱玲以女性的特有感受,深入闺阁或者私密的家庭空间挖掘女性的现代心理。
尽管较少外部空间的摹写,《传奇》贡献的家庭空间与女性生存空间依然是有价值的。
第7章张爱玲的《传奇》与“张爱玲热”
7.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考点归纳】
考点一:《传奇》的评析
1.概况
(1)《传奇》的内容
《传奇》是张爱玲第一个短篇小说集,初版收有她发表于1943、1944年的《金锁记》《倾城之恋》《沉香屑:第一炉香》《茉莉香片》《花凋》《封锁》等小说10篇,1947年出版增订本时又加入《鸿鸾禧》《红玫瑰与白玫瑰》《桂花蒸·阿小悲秋》等5篇。
(2)张爱玲的身世背景
张爱玲的祖父是清末著名的大臣张佩纶,祖母是李鸿章的女儿,父亲是遗少式的人物,母亲是一个果敢的新式女性。
张爱玲自小就接受了两种不同文化的熏陶。
2.评价
表7-1 《传奇》评价
3.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
表7-2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
考点二:张爱玲的艺术“创新”与“袭旧”
表7-3 张爱玲的艺术“创新”与“袭旧”
考点三:张爱玲的接受史与“张爱玲热”
1.对张爱玲的研究
表7-4 对张爱玲的研究。
论张爱玲《传奇》中的婚恋观摘要婚姻和爱情始终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张爱玲的小说集《传奇》大部分是以婚姻爱情为主线的故事,展示出自己对婚恋问题独到的思考与认识。
在张爱玲的小说中,我们甚至无法看到浪漫的爱情和美满的婚姻,她笔下故事多取材于世俗的生活里,平凡中透着传奇,苍凉中透着心酸。
本论文主要以张爱玲的婚恋观在《传奇》中的具体体现,张爱玲婚恋观的形成原因以及婚恋观在张爱玲创作中的文学意义这几方面来展开论述,旨在通过对张爱玲婚恋观的研究来让读者深刻地了解作者关注女性生存、深受家庭氛围、社会环境影响下形成的婚恋观以及张爱玲婚恋世界中的悲剧意蕴。
关键字《传奇》;婚恋观;社会环境;悲剧意蕴一、张爱玲的婚恋观在《传奇》中的具体体现小说集《传奇》多是张爱玲早期的作品,有她的成名作《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著名长篇《金锁记》《红玫瑰与白玫瑰》,《倾城之恋》、《花凋》、《琉璃瓦》、《心经》、《茉莉香片》、《留情》、《红鸾禧》、《等》《桂花蒸.阿小悲秋》以及与胡兰成的结缘之作《封锁》,共15部作品,书名叫传奇,目的是在传奇中寻找普通人,在普通人里寻找传奇。
通过对张爱玲作品的细细解读,不难发现,她始终把婚姻问题放在各种社会和经济关系中考察。
以三四十年代的殖民地上海半殖民地香港为主要社会背景下的封建没落贵族里的小姐,亦或是少奶奶,姨奶奶太太们无不在婚姻的坟墓中挣扎喘息着。
在爱情上,她们是苍白的,无奈的,而婚姻则或是作为逃出家庭牢笼的唯一路径,或是维持生计的栖息地,更或是作为封建家长牺牲品的埋葬地。
所以,在张爱玲的笔下,爱情不是通往婚姻殿堂的前奏,婚姻也不是承载爱情的安乐窝。
她笔下的爱情是绝望的,是一切美好的幻灭,她笔下的婚姻是现实的,是功利的,是一系列经济纠纷下的黄金枷锁。
(一)婚姻是女人求生的砝码张爱玲的小说多以生活琐碎、男女情怨为题材,连她自己也说,“我甚至只是写男女间的小事情,我的作品里没有战争,也没有革命,我以为人在爱恋的时候是比在革命或革命时更朴素,也更放恣的。
从《传奇》看张爱玲的语言特点作者:吴文涛来源:《读天下》2020年第11期摘要:张爱玲的总体语言风格是苍凉的,在其代表作《传奇》小说集中有非常鲜明地表达。
张爱玲通过对色彩词语的应用和比喻、意象等,赋予了语言更加充沛的表现力。
这种充沛的表现力对于展现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思考深度具有重要作用。
时代的悲凉背景反映到她的笔下,而受家庭生活和教育的影响,中西方的语言风格都为她所接受,融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独开一面。
关键词:张爱玲;语言;《传奇》一、张爱玲的语言特点(一)张爱玲语言特点的总结及概述张爱玲本人及其文学语言的价值,是中华民族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复杂而又酷的内涵的体现。
她的惊奇容易给人带来一种奇怪的感觉,所有这些色彩斑斓,就像她的最爱,“一个美丽而荒凉的姿势,它给人一种回味,一种灵感。
”(二)结合《传奇》中的例句深入探究张爱玲语言特点1. 语言的色彩化表达语言的色彩化表达是指作品中出现颜色色彩的小说语言,为小说增色。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的贾荟册在《张爱玲小说语言的颜色词研究》一文中认为:“丰富多样的颜色词的运用构筑了张爱玲作品光影流转,异彩纷呈的审美境界。
”根据张爱玲小说中色彩词的种类和功能的研究,可以分析出张爱玲的色彩意识的语言风格。
张爱玲在作品中运用了大量的基本色彩词,以女性作家特有的细腻和感性,感受到色彩的细微差别,并对不同的色彩进行细致的描写。
独特的色彩泼洒,张爱玲营造了他那绚丽苍凉的艺术境界,表达了她独特的人生经历,为读者展现了一幅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画卷。
2. 注重细节,赋予语言极致的表现力在看张爱玲的小说的过程中,就是在其中看到一个古老的故事,大家会看到不一样的故事。
吸引你的不是故事情节,而是故事情节中每一种意象语言的细节。
你会忘记命运的人物,因为小说在命运中的命运是辉煌的,所以结局并不重要。
这种艺术方法也使命运褪色,生活获得了它应有的位置。
3. 冷漠冰凉的语言《红楼梦》是一出悲剧,张爱玲的作品也是一出出的悲剧。
试论张爱玲《传奇》的绘画表现技巧【摘要】张爱玲的小说《传奇》以其细腻描写和丰富情感而闻名,而其中的绘画表现技巧更是为人称道。
本文主要探讨了张爱玲在《传奇》中运用的绘画表现技巧,包括描绘人物形象的技巧、展现情感与氛围的技巧、运用色彩和构图的技巧,以及利用细节表现细腻情感的技巧。
通过分析这些技巧,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张爱玲小说中的绘画般的艺术表现。
张爱玲在小说中巧妙运用各种技巧,刻画出丰富细腻的人物形象和情感,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作之中。
结合这些绘画表现技巧,张爱玲成功地营造出了令人屏息凝神的艺术世界,为读者带来一场别具风采的文学盛宴。
【关键词】张爱玲,《传奇》,绘画表现技巧,人物形象,情感,氛围,色彩,构图,细节,细腻情感。
1. 引言1.1 引言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传奇女作家,她的作品《传奇》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打动了无数读者。
在这部小说中,张爱玲运用了独特的绘画表现技巧,通过对人物形象、情感与氛围、色彩和构图、细节等方面的描绘,塑造了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艺术世界。
在本文的结尾,我们将总结分析所述的内容,进一步阐释张爱玲在《传奇》中的绘画表现技巧对其作品的重要性和影响,以及对读者的情感和思想的启迪。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位文学巨匠的作品,感受她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情感表达方式。
2. 正文2.1 绘画表现技巧的重要性绘画表现技巧在张爱玲的小说《传奇》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精湛的绘画技巧,作者能够更加生动地描绘人物形象,展现情感与氛围,运用色彩和构图,利用细节表现细腻情感。
这些技巧不仅可以使作品更加丰富多彩,也可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感染力。
绘画表现技巧的重要性在于可以帮助读者更加清晰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内心。
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致入微的构图,作者可以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这种直观的绘画技巧可以让读者更加真实地感受到作品中人物的生动性和立体感,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解读张爱玲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
——张爱玲冷暖人生1921年,张爱玲出生在上海地处公共租界的张家公馆。
她的爷爷张佩伦是晚清翰林院学士,外祖父更可谓大名鼎鼎,乃是稍微了解一点中国近代史的人就知道的李鸿章。
可以说她是地道的贵族后裔,血管里流淌着“贵族的血液”。
两岁的时候她随全家迁居北方,直至8岁才搬回上海。
8岁以后的日子对于她来说是残缺不全、黯淡凄楚的——父母失睦离婚,不久父亲再婚。
因为看过太多太多关于后母的小说,她认为世上最坏的事情莫过于此。
“我只有一个迫切的感觉:无论如何不能让这件事发生。
如果那女人就在眼前,伏在铁栏杆上,我必定把她从阳台上推下去,一了百了。
”和她想的一样,她的后母待她很不好。
17岁那年,年少的张爱玲终于受不了后母的虐待,从父亲软禁她的黑屋中逃了出来,逃到母亲那里,从此和那个封建家庭断绝了一切联系。
然而等待她的并非幻想中的幸福与美满。
她的母亲是一个新式女子,颇受西方文化的熏染,几度与她的姑姑一起远赴法国留学。
对于张爱玲,她的母亲一心想将她培养成一个淑女。
但她在父亲家里孤独惯了,对于骤然要在窘境中学做人,而且是学做淑女,感到非常困难。
因此,母女间也开始产生了隔阂。
如果说她的情感世界里还有什么轻松愉快的部分,那就只有她的姑姑张茂渊和好朋友炎樱了。
她在《姑姑语录》中说:“我姑姑说话有一种清平的机智见识,我告诉她有点像周作人他们的。
”在《炎樱语录》中她则记录了这个黑皮肤女孩的许多有趣的奇思妙语。
正是由于她们的存在,她不幸的童年里呈现出从未有过的天真,偶然也有一丝生活的甜蜜。
但过往的肃杀岁月已像极热的铁烙,印在她的心间,那些稀有的甜蜜仍是不足以抹去心底深处的悲凉。
幼年的诸多苦难,使张爱玲过早地看透了人世的悲欢离合,养成了坚强、孤高的秉性,也因此成就了这个瘦削女子40年代的一段上海传奇。
家学渊博的张爱玲多才多艺,对生存的无奈与悲哀更使她如云的才气成了不可仿造的奇迹。
9岁,还在上海黄毛小学念书的时候,张爱玲的写作才华已初显端倪。
张爱玲传奇简介张爱玲传奇简介《传奇》是张爱玲解放前唯一的一个小说集,同时也代表了她创作的最高成就,一经发表便轰动了当时的上海文坛。
【作品简介】《传奇》是张爱玲解放前唯一的一个小说集,同时也代表了她创作的最高成就,一经发表便轰动了当时的上海文坛。
“从1943年到1945年,张爱玲是上海最走红的作家”。
形产物,她在揭示这种畸形社会生活时,所选择的特殊角度是两性关系、婚姻关系和亲情关系。
与五四时期大多数女作家所表现的婚姻、爱情、母爱的主题相反,张爱玲所表现的是人性中丑恶卑劣的一面,她的所有作品似乎都在告诉人们:人间无爱,至多有一层温情脉脉的面纱。
这些小说集的故事大意如下:1.《沉香屑·第一炉香》薇龙这一开壁橱,不由得回忆到今年春天,她初来的那天晚上,她背了人试穿新衣服,那时候的紧张的情绪。
一晃就是三个月,穿也穿了,吃也吃了,玩也玩了,交际场中,也小小的有了点名了;普通一般女孩子们所憧憬着的一切,都尝试到了。
天下有这么便宜的事么?如此看来,像今天的这一类事,是不可避免的。
梁太太牺牲年轻的女孩子来笼络司徒协,不见得是第一次。
她需要薇龙做同样的牺牲,也不见得限于这一次。
唯一的推却的方法是离开了这儿。
2.《沉香屑·第二炉香》罗杰坐车往高街去,一路想着,他对于这件事,看得太严重了,怕羞是女孩子的常态,愫细生长在特殊的环境下,也许比别人更为糊涂一些;他们的同居生活并不是没有成功的希望。
目前的香港是昨天的愉快的回忆的背景,但是他们可以一同到日本或是夏威夷度蜜月去,在那遥远的美丽的地方,他可以试着给她一点爱的教育。
爱的教育!那一类的肉麻的名词永远引起他的反感。
在那一刹那,他几乎愿望他所娶的是一个较近人情的富有经验的坏女人,一个不需要"爱的教育"的女人。
3.《茉莉香片》传庆想着,在他的血管中,或许会流着这个人的血。
呵,如果……如果该是什么样的果子呢?该是淡青色的晶莹多汁的果子,像荔枝而没有核,甜里面带着点辛酸。
张爱玲的传奇张爱玲的传奇引导语:张爱玲的《传奇》所表现的大多是上海中上层阶级和抗战时期香港人的生活情形,作者以一种十分冷静的态度,仿佛不动声色地讲述着一个个遥远而动人的传奇。
下文是该小说集的内容简介与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张爱玲传奇篇1:内容简介/《张爱玲传奇》张爱玲的影响历经半个世纪而不衰。
她的生平本身到底潜隐着怎样的魅力,以及她的作品到底写出了怎样的情愫,才如此扣动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中国人的心?张爱玲身上辉映着三个朝代的影子。
她的家族背景使她与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产生奇妙的联系,而她自己的身世,却与民国年代的战乱,社会主义时代部分知识分子的自我放逐密不可分。
至于她的作品,无论题材怎样变化,生活怎样变化,主题永远是“荒凉”,一种深入骨髓的乱世的“荒凉”。
当然,还有她那种女性化的世俗取向,那种对于政治的漠然,都可能深深打动了饱受政治动乱之苦的中国人。
张爱玲让中国人重新发现了日常生活的诗意色彩——人必须在日常的生活中,才能抓住一点永恒。
张爱玲并不是一个能够担当“伟大”两字的作家,关于她的人及她的文,也有许多争论。
在这本书中,我希望自己采取的只是人性的立场和学术的态度,尽可能将张爱玲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立体地呈现她的生平与她的创作所包含的意义。
对于张爱玲生平的记载也罢,对她作品的评价也罢,这本书的目标,并不想只停留在描述的层面,而是想作出某种诠释。
也许会有不少偏颇,却全然是发自心底的感悟。
后记/《张爱玲传奇》张爱玲在世时,即有不少的关于张爱玲的著作、文章,在她去世后,更是掀起一股热潮,谈论张爱玲的文字一时有铺天盖地之势。
这给这本书的写作带来了一定的便利,使我能够对众多的资料、观点进行对比、探索,从而得出更适合的论点。
但也给本书的`写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在如此喧哗的声音中,如何发出真正属于我自己的声音,而不是简单的重复。
要做到此点,相当困难。
不过,我已经尽了我的能力,将我所见的材料加以综合、分析,并尽量融入自己的看法。
爱玲的《传奇》与“爱玲热”答疑问:关于爱玲的生平主要应掌握什么?答:可以重点掌握以下6个方面:(1)关于她的家庭。
她生于,原名英。
祖父佩纶是清末的著名大臣,祖母是鸿章之女。
父亲属于遗少型的少爷,母亲是新式女性。
3岁时随父母生活在天津,并开始爬在母亲床上跟着母亲背诵唐诗。
父亲娶姨太太后,母亲与姑姑一起出洋。
后因姨太太打父亲,被族人赶走。
(2)关于她的少年时代。
她1926年(6岁)入私塾,在读诗背经的同时,开始写小说,第一部小说写一个家庭悲剧,第二部小说是关于一个女郎失恋自杀的故事,还写过一篇类似乌托邦的小说,名为《快乐村》。
1927年(7岁)随家回到,不久,母亲回国。
跟着母亲学画画、钢琴和英文。
她自己曾大言不惭地说:“我是一个古怪的女孩,从小被目为天才,除了发展我的天才外别无生存的目标。
……九岁时,我踌躇着不知道应当选择音乐或美术作我终身的事业。
看了一描写穷困的画家的影片后,我哭了一场,决定做一个钢琴家,在富丽堂皇的音乐厅里演奏。
”(后来,爱玲笔下的女人都是怕穷的,为了不过穷日子,在当时女性无路可走的情况下,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婚姻作为自己的奋斗方式和目标。
)1929年(9岁)入小学,报名时母亲一时踌躇,觉得“英”不够响亮,“胡乱译两个字”,取名“爱玲”。
后来,她在《必也正名乎》一文中说:“我自己有一个恶俗不堪的名字,明知其俗而不打算换一个……”其原因就在于对母亲送她上学的珍贵回忆。
跟着母亲读老舍发表在《小说月报》上的《二马》,并从此喜欢上老舍的小说。
后父母协议离婚,父亲再娶,母亲再次出洋。
父亲和后母都吸鸦片,家里总是云雾弥漫。
1931年(11岁)秋,入圣玛利亚女子中学,住校,很少回家。
时有习作(包括中文和英文)刊载于学校的校刊《凤藻》上,并不时有读书评论等文章见于校外的《国光》等报刊杂志。
1934年(14岁)曾以现代社会为背景写过小说《摩登红楼梦》。
1937年(17岁)夏天毕业,母亲再次回国。
向父亲提出留要求,遭拒绝,后母借此冲爱玲冲突,父亲发威将爱玲禁闭在家中,病在床上几乎丧命,姑姑来劝也被打伤。
后逃到母亲家中,不久弟弟也跟着逃出,被母亲劝回。
1938年(18岁)考取英国伦敦大学,因战事未能前往。
(3)关于她的初露头角。
1939年(19岁)秋,改入大学文学系,不久,在《西风》月刊上发表她的处女作《天才梦》(散文)。
1942年(22岁),因太平洋战争爆发,大学停办,未能毕业,与终生好友炎樱同船返回。
后报考圣约翰大学,却因“国文不及格”而未被录取。
于是,开始为《泰吾士报》和《20世纪》等英文杂志撰稿。
(4)关于她的一鸣惊人。
1943年(23岁,与禺10年前“一鸣惊人”时同岁),开始在《紫罗兰》、《万象》、《杂志》、《天地》、《古今》等各种类型的刊物上大量发表小说和散文。
1943-1944年,是爱玲一生中最重要的两个年份。
1943年,她在周瘦娟主编的《紫罗兰》上发表了《沉香屑:第一炉香》后,一发而不可收,在这两年的时间里,她创作和发表了她一生中最重要的小说和散文,包括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1943年4月)、《沉香屑:第二炉香》(1943年5月)、《茉莉香片》(1943年6月)、《心经》(1943年7月)、《封锁》(1943年8月)、《倾城之恋》(1943年9月)《金锁记》(1943年10月)、《琉璃瓦》(1943年10月)、《年青的时候》(1944年1月)、《花凋》(1944年2月)、《鸿鸾禧》(1944年5月)、《红玫瑰与白玫瑰》(1944年6月)、《桂花蒸阿小悲秋》(1944年9月)、《等》(1944年11月),以及散文《到底是人》、《洋人看京戏及其他》、《更衣记》、《公寓生活记趣》、《烬余录》、《谈女人》、《论写作》、《有女同车》、《自己的文章》、《私语》、《谈画》、《谈音乐》等。
1944年5月,著名翻译家傅雷以“迅雨”的笔名发表了当时最重要的评论文章《论爱玲的小说》,同年8月,爱玲出版了她一生中最重要的小说集《传奇》,同年11月,她又出版了她一生中最重要性散文集《流言》。
这一年,爱玲与才子胡兰成举行了婚礼,完成了她的第一次婚姻,由好友炎樱证婚。
不幸的是,这次婚姻只维持了两年。
(5)关于她从文坛上的消逝。
1945年2月,爱玲与青这两位当时最负盛名的女作家接受记者采访,就“女人、家庭、婚姻”等问题展开的对谈,仿佛成了她的最后辉煌。
抗战胜利,她已经很少有作品问世。
1947年,开始“触电”,创作了电影剧本《太太万岁》和《不了情》,但已无“沦陷时期”的风头。
解放后,她仍然还在创作,1951年,以“梁京”的笔名发表了长篇小说《十八春》,被看作是她创作生涯的“回光反照”。
(6)关于她的离开大陆后的情况。
1952年7月,赴,供职于的美国新闻处。
在此期间,先后创作了两部“反共小说”《秧歌》和《赤地之恋》,分别于1954年7月和10月出版。
1955年秋赴美国定居,兴趣主要从创作转向了研究。
先住纽约,曾与炎樱一起拜访过胡适。
第二年,移居新罕布什尔州,结识剧作家赖雅(Ferdinand Reyher),并于同年8月于纽约结婚。
1957年,在的《文学杂志》上发表了她到美国后创作的小说《五四遗事》。
1961年,应电懋影业公司的邀请,去收集资料后赴创作电影剧本《红楼梦》、《南北和》及其续集《南北一家亲》、《小儿女》、《一曲难忘》,回美国后还创作了《南北喜相逢》。
1966年,将中篇旧作《金锁记》改写为长篇小说《怨女》在《星岛晚报》上连载。
1967年,赖雅去世后,应雷德克里芙女校的邀请,作驻校作家。
1969年,将旧作《十八春》略作改动后,易名为《半生缘》在出版。
同年,又应柏克莱加州大学之邀,在中国研究中心任研究员。
1972年,在出版中文译作《老人与海》。
1973年移居洛杉矶。
1977年出版多年“《红楼梦》研究”的成果《红楼梦魇》。
1979年,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译成中文在出版并传入大陆,出现第二次“爱玲热”。
1981年出版《〈海上花列传〉评注》,1983年又将人物对话为“白”的《海上花列传》译为国语出版,后又译为英文。
1994年,出版自传《对照记》。
从1991年起,台北皇冠出版开始以“典藏版”形式,陆续出版《爱玲全集》(16卷),包括她最后的《对照记》,是迄今为止最为完整的一套爱玲作品集。
爱玲在晚年长期闭门客,过着寂寞的隐居生活,1995年9月8日,被人发现孤独地死于洛杉矶家中。
问:关于爱玲的作品重点应阅读哪些?答:我们常说,爱玲的电影不如小说,长篇不如中短篇。
《金锁记》和《沉香屑:第一炉香》是爱玲写得最好的作品,而《金锁记》和《倾城之恋》则是爱玲小说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因此,我们读爱玲的小说最起码要读三篇:《沉香屑:第一炉香》、《倾城之恋》和《金锁记》。
(1)“传奇”:《沉香屑:第一炉香》这是一个关于寡妇的故事,写了梁太太和薇龙两代寡妇。
从此,爱玲在创作中形成了一个“寡妇情结”,她最好的小说写的大多都是寡妇(如作品中的梁太太和薇龙,还有《金锁记》中的七巧)。
做寡妇,常常会被看作是女人的悲哀,但爱玲笔下的女性却对做寡妇情有独钟,而且都是目的明确地为了钱而甘愿当寡妇。
同时,这也是一个关于“由良而娼”的故事,一个关于“沉沦”的故事。
薇龙当初投奔姑妈梁太太是为了更好地读书,可当她的爱情在这里失败后,梁太太已经成为了她的人生榜样,她已经无法回到的家中,无法离开梁太太了。
在作品最后,饶有趣味的是,当一群水兵喝得烂醉,不约而同地把薇龙当做了妓女,吓得她撒腿便跑后,乔琪笑道:“那些醉泥鳅,把你当做什么人了?”薇龙却说:“本来吗,我跟她们有什么分别?”乔琪不让她乱说,她却坦然地承认自己说错了话,错只错在:“她们是不得已,我是自愿的!”(2)“双城故事”:《倾城之恋》这是一个关于调情的故事,描写的是白流和柳原的调情表演。
傅雷本来是爱玲小说最早的肯定者,但他对这部作品却评价不高,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他认为:“作品的重心过于偏向顽皮而风雅的情调”,“几乎占到二分之一篇幅的调情,尽是些玩世不恭的享乐主义者的精神游戏;尽管那么机巧,文雅,风趣,终究是精炼到近乎病态的社会的产物。
”但也有人认为,傅雷的意见仅仅代表着男性读者的意见,这个意见对于柳原是合适的,对于白流则有些冤屈。
站在女性的立场看,白流的调情的背后,是生存的焦灼和无奈。
柳原意在求欢,而白流意在求生。
这也是一个关于弃妇的故事,是一个弃妇在进行垂死挣扎和自我拯救之后终于修成正果的故事。
因此,也有人认为,这是一个爱玲版的“娜拉走后怎样”的故事,一个关于逃离的故事。
白流虽然几经努力得到了众人虎视眈眈的猎物柳原,成功地逃出了家庭,但是,作者并没有因此而削弱自己作品中常有的荒凉感,白流逃出了旧的家庭,又进入了另一个家庭,而且,她得到的婚姻只是一座没有爱情的空城,而这座空城的获得也仅仅是因为战争的成全,是“的陷落成全了她”。
虽然战争加快和简化了许多人的正式成婚的速度,但这种婚姻靠得住吗?(3)“传奇”:《金锁记》这是一个关于人性原欲的故事,一个令惊心动魄的人性变态和人性异化的故事。
爱玲的小说虽然都与女性和“女性与金钱”的关系有关,为了生存或为了不至于受穷,她们把婚姻看作是自己惟一的目标,而以青春作代价的婚姻,又是以金钱为最终目的的。
但这部作品不仅写了人的物欲(或曰财欲),写了家二奶奶七巧为了能进入虽然已经破落但仍然是贵族大户的公馆,嫁给了患骨痨的废人二爷,而且,还突出地描写了人的情欲(或直接说是“性欲”),在做上了二奶奶后,畸形的婚姻造成了畸形的性格,使她对男女情事十分敏感,也自然地将情感集中在当时她能接触到的惟一男性三少爷季泽身上,然而,当情欲得不到满足后,物欲便成为了她生命的惟一中心。
因此,这也是一个关于报复的故事,一个禁锢的故事,也就是一个关于用物欲报复情欲,一个因情欲被长期禁锢而变异后演化为更为疯狂的物欲的故事。
按照弗德依德的学说,原欲就像一条河流,如果它受到阻碍,就会溢向别的河道,直接导致性错乱心理和性变态行为。
七巧家原是开麻油店的,她年轻时也有中意她的肉店小伙,还有她哥哥的结拜兄弟喜欢她,可以称得上是“麻油西施”,虽然粗鲁泼辣,却充满活力,但做了家二奶奶后,爱情当然是没有的,连情欲得不到满足,更令人窒息的是,谁都轻视她,连丫环都敢对她冷嘲热讽,再加上封建礼教的压抑,她不得不强压情欲之火,“迸得全身的筋骨和牙根都酸楚了”。
于是,她渴望着三少爷的爱,但风流成性的季泽谁都敢沾,就是不愿越过叔嫂之防。
当她的最后一点情欲之火熄灭后,她开始变得刻薄冷酷,开始进行疯狂的报复,她先是“恋子”,要儿子整夜地陪她抽大烟,以探听和渲染儿子与媳妇的房事为乐趣,逼得儿媳守空房,后又“妒女”,自己没有得到的幸福生活,连自己的女儿也不别想得到。
最后,终于沦落为一个眼中只有金钱没有亲情的恶毒残忍的魔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