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案+说课稿】人美版初中美术《绘画的多元化》
- 格式:doc
- 大小:44.00 KB
- 文档页数:10
绘画的多元化一、教学指导思想艺术是精神产品,不同的世界观、创作观和审美观决定了人们对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审美选择是不同的,因而,艺术不可能有统一的审美标准。
各种形式风格的作品都会得到不同人群的喜爱,这就决定了当今社会艺术的多元化。
此外,让学生对美术及美术作品自身的一些特点,如作品的时代背景、主题思想、形式语言以及作者等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使学生对社会艺术的多元化有所了解和认识。
提高他们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开拓视野、积累知识、提高艺术修养素质。
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作为社会大家庭的成员之一,必须具备一定的普通知识。
这些普通知识是一个人的快乐之源,它既是专业知识发展的基础,也是人际交往的基础。
普通知识涉及广泛,美术知识就是其中之一。
对经典美术作品的必要理解,是当今社会作为一个公民所应当具备的普通知识。
二、教材版面分析本课以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和地域,以及不同流派艺术的介绍、欣赏与综合分析为主线,试图对艺术多元化形成的原因和对多元化的立场取向进行探索。
三、教学内容与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初步了解作品的创作主题和表现手法,理解所表达的创作思想。
了解世界各国的绘画都有其独特的面貌,就像各民族都有自己特殊的语言文字一样。
了解绘画作品独特的思维艺术创作主张。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古今中外美术作品多元化的现象和对现代艺术的欣赏,让学生了解艺术作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的巨大变化,欣赏不同艺术流派的现代艺术作品和艺术特点,感受各自的艺术特点引导学生在一个开放的、自由的、坦诚的氛围中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发表自我的观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和多元文化的态度,养成珍惜生命价值和关注人的生存状态的人文精神。
培养丰富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对艺术多元化的认识。
对不同民族、不同时期以及同时期同民族地域不同流派绘画作品的欣赏,充分体会艺术的多元并存特点,并能正确认识和对待不同的艺术流派之间的差异。
难点:如何对待艺术的多元化。
美术课课时教案
【课后反思】
因为这节课涉及到的作品欣赏和艺术家的创作背景距学生生活实际有一定距离,加上这节课的导课部分,我以前是平铺直叙的进行导问,而且全部用的是课件图片,很快学生就感到枯燥,很多时候处于被动的听授了,甚至有些人思想已经开小差了。
但我知道开课能不能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很重要,所以我后来对这节课导课部分进行了较为精心设计,这节课在几个班上完后,我感觉比起以往的效果好很多,学生明显兴趣大大提高,尤其是欣赏实物范画时,感觉很兴奋,主动去看,去摸,也很积极的展开研究、交流活动,看来,这节导课中实物教具范例的运用非常有效,这次设计是较为成功的。
我个人觉得导课活动中较为满意的是:
1、提前准备了三种不同风格的绘画作品实物,学生能近距离的观赏并触摸到几种不同风格绘画的材质,加深学生对绘画艺术的理解。
2、围绕本课教学内容,我在板书设计上也强调了“多元化”这几个字的字体设计,进一步帮助学生加强理解和记忆。
3、问题设置也比以前更加具体和准确了。
另外这节课中我觉得还较为欠缺以及应该改进的是:
1、坐在最后面的学生看不到课题板书中的“多元化”的设计,可以适当比例再做大点,手绘再精美点。
2、学生反映教师再展示引导欣赏范画时,速度过快,并且学生建议,将欣赏完的这三幅作品应该挂在黑板前面,这样整个教学过程中都能够持续欣赏,建议很好,予以采纳,并且在以后我手拿范画欣赏组织学生欣赏时,我会在教室走的慢点。
课题《绘画的多元化》课时1课时授课时间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欣赏,初步了解作品的创作主题和表现手法,理解所表达的创作思想。
了解世界各国的绘画都有其独特的面貌,就像各民族都有自己特殊的语言文字一样。
了解绘画作品独特的思维艺术创作主张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析古今中外美术作品多元化的现象和对现代艺术的欣赏,让学生了解艺术作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的巨大变化,欣赏不同艺术流派的现代艺术作品和艺术特点,感受各自的艺术特点引导学生在一个开放的、自由的、坦诚的氛围中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发表自我的观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隐性内容与目标)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和多元文化的态度,养成珍惜生命价值和关注人的生存状态的人文精神。
培养丰富的情感。
对艺术多元化的认识。
对不同民族、不同时期以及同时期同民族地域不同流派绘画作品的欣赏,充分体会艺术的多元并存特点,并能正确认识和对待不同的艺术流派之间的差异。
如何对待艺术的多元化。
占八、教法谈话法、欣赏法、讨论法课型欣赏课、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或挂图,安排学生收集各种信息资料,出示预习提纲并让学生预习本课内容搜集有关现代艺术流派资料、图片等,预习本课内容,做好笔记。
导入部分(谈话导入):1.教师先出师不同艺术流派图片,然后出示思考题a.这些美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各取决于什么?他们表现的艺术形式是否一样,为什么?b.不同时代的美术作品,在艺术创作主张上有没有发生变化?其变化与社会发展有无关系,为什么?2.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也可小组讨论,然后点评,弓I出主题3.学生欣赏图片,并对作品逐一观察、分析、比较。
新授部分:(一)、绘画的多元化1、想一想:从造型、色彩和风格特点三个方面分析比较朝元图和利比亚女先知两幅壁画有什么不同。
朝元图元代(永乐宫壁画局部)作品用勾线平涂法造型,形象追求平面单纯的美,服饰华美绮丽,富于装饰色彩。
学生活动及设计意图利比亚女先知(壁画)米开朗基罗(意大利)作品用明暗法造型,形象写实,立体感强,观之如同在墙壁上开窗,看到栩栩如生的人物般。
课题:《绘画的多元化》授课年级:七年级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了解不同绘画风格和流派的基本特点。
- 培养学生欣赏多元化艺术作品的感知能力。
- 学习基本的绘画技巧,如线条、色彩、构图等。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分析、讨论,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 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
-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不同绘画风格和流派的特点。
- 学会运用基本的绘画技巧进行创作。
2. 教学难点:- 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自己的绘画创作中。
- 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创意。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 教学课件- 各类绘画作品图片- 绘画工具和材料2. 学生准备:- 准备绘画工具和材料- 带好绘画笔记本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展示各类绘画作品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平时喜欢什么样的绘画风格?为什么?二、讲授新课1. 介绍不同绘画风格和流派的基本特点,如写实、抽象、表现主义等。
2. 分析各类绘画风格和流派的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思考。
3. 讲解基本的绘画技巧,如线条、色彩、构图等。
三、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绘画风格进行创作。
2.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绘画过程中的问题。
四、总结评价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介绍自己的创作思路。
2. 教师进行点评,肯定学生的优点,指出不足之处。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绘画风格和流派?2. 学生回答,教师进行补充和总结。
二、深入讲解1. 介绍一些著名的绘画大师及其作品,如梵高、毕加索等。
2. 分析大师们的绘画风格和创作特点,引导学生思考。
三、实践操作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由创作一幅作品。
2.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完成作品。
第一课绘画的多元化教学目标:通过分析古今中外美术作品多元化的现象和对现代艺术的欣赏,让学生了解艺术作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的巨大变化,欣赏不同艺术流派的现代艺术作品和艺术特点,引导学生在一个开放的、自由的、坦诚的氛围中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发表自我的观点。
教学重点:对艺术多元化的认识。
教学难点:如何对待艺术的多元化。
教学活动:1、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或挂图,安排学生收集各种信息资料,出示预习提纲并让学生预习本课内容搜集有关现代艺术流派资料、图片等,预习本课内容,做好笔记。
2、教师先出示不同艺术流派图片,然后出示思考题a.这些美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各取决于什么?他们表现的艺术形式是否一样,为什么?b.不同时代的美术作品,在艺术创作主张上有没有发生变化?其变化与社会发展有无关系,为什么?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也可小组讨论,然后点评,引出主题 1.学生欣赏图片,并对作品逐一观察、分析、比较3.学生可根据课本文字或收集的资料图片,思考,并回答问题4.学生自由讨论,并谈感受或观点通过大量图片欣赏,分析并回答问题,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更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认识和了解“艺术是多元的”合作学习教师出示学习目标及思考题a. 让学生自读课文文字和赏析图片b. 艺术的多元化:①概念;②产生的社会背景;③发展时期;④各流派及艺术主张c. 如何看待艺术的多元化?d. 看课本、学习建议,及思考讨论让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并作指导1.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看内容、赏析图片,看思考题2.教师提示,让学生根据问题积极动脑思考,认真自学让学生知道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要求,力求帮助学生整理自学思路检查学生自学情况3.对学生自学后存在的疑难问题有:a .现代艺术多元化的“多元”、发展时期及各流派艺术主张(教师可结合课本图片讲解)b.如何看待艺术的多元化(组织学生讨论,教师点评). 对疑难问题,教师在讲解时可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去理解,如:广告、动画、漫画、工业美术等)可让学生分组讨论,大胆陈述自己的好观点使学生认识到艺术的多元并存现象,它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变化,引导学生把艺术作品与当时的时代特征联系起来,这样更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深度性,巩固练习巩固练习根据所学内容,布置学生创作1.设计一张现代艺术的展览门票,门票背后附有说明2.写一篇“观赏某件艺术作品的小论文”1.要求发表自己的艺术观点,写出自己的独特审美感受。
美术〔第1课〕课题:《绘画的多元化》课型:造型·表现课时:1课时执笔:孙裕平审批:授课时间:第周1、《朝元图》和《利比亚女先知》从造型、色彩和风格特点这三方面找一找它们的区别。
2、由什么决定了当今社会艺术的多元化?3、《春山游骑图》、《村道》和《星月夜》这三幅同样为风景题材的作品,表现方法有什么不同?〔二〕西方多元化艺术风格欣赏:下面这些作品与古典绘画很不一样,它们的面貌独特、风格迥异,有具象的,也有抽象的,有平面的,也有立体的。
请同学们看一看,它们都是怎样表达的:4、第6页《红色的和谐》有什么美感?5、第6页《委任状》画面感觉很荒唐,画家为什么要这样画?〔提示:要答复这个问题你必须弄懂什么是“委任状〞〕6、第6页《蜻蜓》表现的是什么内容?为什么叫“蜻蜓〞?7、第6页《梦》这幅作品画家表现梦的奇妙之处在哪里?8、19世纪末,西方现代实验艺术出现后,在创作主张和表现手法上发生了哪些剧烈的变化?■合作探究:1、小讨论:对以上问题按照组号讨论交流,组内形成共识选出一个代表准备在展示阶段答复下列问题,代表答复的不完整时组员可以补充。
2、大讨论:对小讨论里没有解决的问题进行全班大讨论,如无讨论如下问题:为什么同样的题材,画家的作品面貌会如此多元呢?可以结合作品思考并答复。
〔组织学生讨论,教师点评〕.■展示提升:1、在组内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并提出问题,尽量做到每个人都有说话的时机。
2、抽查两个组发表独到见解■欣赏拓展:欣赏课件不同的现代艺术作品:《不是烟斗的烟斗》;《开花的苹果树》;《一体,构图十一号》;《维加•吉思基之二》【课堂作业】:今天我们欣赏了很多绘画作品,我知道艺术是多元的,那么对自己不太喜欢或者不太了解的作品你会怎样评价?用简单的文字写出来。
【评价总结】:艺术是多元的,这是因为艺术家生活的环境与文化背景不同。
对于不同风格的作品,我们都可以去学习、欣赏。
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艺术观点的权力。
第一课绘画的多元化教学目标:通过分析古今中外美术作品多元化的现象和对现代艺术的欣赏,让学生了解艺术作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的巨大变化,欣赏不同艺术流派的现代艺术作品和艺术特点,引导学生在一个开放的、自由的、坦诚的氛围中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发表自我的观点。
教学重点:对艺术多元化的认识。
教学难点:如何对待艺术的多元化。
教学活动:1、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或挂图,安排学生收集各种信息资料,出示预习提纲并让学生预习本课内容搜集有关现代艺术流派资料、图片等,预习本课内容,做好笔记。
2、教师先出示不同艺术流派图片,然后出示思考题a.这些美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各取决于什么?他们表现的艺术形式是否一样,为什么?b.不同时代的美术作品,在艺术创作主张上有没有发生变化?其变化与社会发展有无关系,为什么?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也可小组讨论,然后点评,引出主题 1.学生欣赏图片,并对作品逐一观察、分析、比较3.学生可根据课本文字或收集的资料图片,思考,并回答问题4.学生自由讨论,并谈感受或观点通过大量图片欣赏,分析并回答问题,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更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认识和了解“艺术是多元的”合作学习教师出示学习目标及思考题a. 让学生自读课文文字和赏析图片b. 艺术的多元化:①概念;②产生的社会背景;③发展时期;④各流派及艺术主张c. 如何看待艺术的多元化?d. 看课本、学习建议,及思考讨论让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并作指导1.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看内容、赏析图片,看思考题2.教师提示,让学生根据问题积极动脑思考,认真自学让学生知道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要求,力求帮助学生整理自学思路检查学生自学情况3.对学生自学后存在的疑难问题有:a .现代艺术多元化的“多元”、发展时期及各流派艺术主张(教师可结合课本图片讲解)b.如何看待艺术的多元化(组织学生讨论,教师点评). 对疑难问题,教师在讲解时可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去理解,如:广告、动画、漫画、工业美术等)可让学生分组讨论,大胆陈述自己的好观点使学生认识到艺术的多元并存现象,它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变化,引导学生把艺术作品与当时的时代特征联系起来,这样更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深度性,巩固练习巩固练习根据所学内容,布置学生创作1.设计一张现代艺术的展览门票,门票背后附有说明2.写一篇“观赏某件艺术作品的小论文”1.要求发表自己的艺术观点,写出自己的独特审美感受。
九年级美术上册《艺术的多元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不同艺术流派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2)培养学生对艺术多元化的认识和理解。
(3)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水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欣赏、分析、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各种艺术流派。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艺术的热爱和尊重,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2)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和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了解各种艺术流派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2)培养学生对艺术多元化的认识和理解。
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艺术流派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2)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评价艺术作品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收集各种艺术流派的资料和代表作品。
(2)制作教学课件和教案。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艺术流派的知识。
(2)准备笔记本,记录学习内容和感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展示一幅名画或雕塑作品,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风格和特点。
(2)提问学生:你们认为这幅作品属于哪种艺术流派?为什么?2. 自主学习:(2)学生互相交流,分享学习心得和感悟。
3. 课堂讲解:(1)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讲解各种艺术流派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4. 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如何评价艺术作品的优劣?(2)学生分组讨论,形成共识,并进行汇报。
5. 课堂练习:(1)学生根据所学内容,选择一种艺术流派进行创作。
(2)教师巡回指导,给予评价和建议。
6. 课堂小结:(2)鼓励学生继续探索艺术领域,提高艺术素养。
五、课后作业2. 学生收集自己喜欢的艺术流派的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
教学反思: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或艺术展览,让学生亲身体验各种艺术流派的作品,增强学生的艺术感受力。
2. 邀请艺术家或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深入了解艺术流派的发展历程和创作方法。
【美术教案+说课稿】人美版初中美术《绘画的多元化》02教案部分《绘画的多元化》教案人民美术出版社,初中美术八年级下册,第1课一、课题绘画的多元化二、课型新授课三、课时一课时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培养欣赏多元化艺术作品的感知能力,初步了解绘画作品多元化的思维艺术特点,认识绘画多元化是社会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交流不同艺术流派的作品和艺术特点,提高鉴赏能力,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发表自我认知的观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作品的分析和评述,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学会理性地把握和面对绘画多元化的现状。
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对艺术多元化的正确认识,对艺术作品的独立感知能力,培养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
教学难点:如何对待艺术的多元化,尊重不同风格的艺术创作主张。
能否自由表达自己对艺术的审美感受。
六、教学方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欣赏法。
七、教具准备:PPT、课本、范作等。
八、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教师抛出问题--世界文化的发展变迁,时代的潮流给绘画艺术带来了哪些变化,以及哪些多元化的发展,引出课题《绘画的多元化》。
(二)初步赏析教师带领学从造型、色彩和风格特点三个方面分析比较永乐宫壁画《朝元图》和米开朗基罗的壁画《利比亚女先知》两幅壁画作品。
以抛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的方式,大胆表达对作品的初步感知,通过教师的总结了解不同美术作品的欣赏方式也是不同的。
(三)深入探究教师从个性特征和审美情趣上两个方面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时代和观点的创作的艺术手法不同,带领学生从教材内容上继续欣赏《春山游骑图》、《村道》、《星月夜》,进而总结由于的国度、民族、文化背景的差异,在艺术作品上彰显着不同的个性特征和审美情趣。
(四)交流讨论让学生结合课本后两页的内容研究讨论现代绘画作品的艺术特点,说说自己喜欢的风格。
通过交流,了解现代绘画艺术风格更加地多种多样,创作和空间表达不同。
马格利特的油画《委任状》和毕加索的《梦》的作品,写实手法奇特有趣。
《红黄蓝》、《维加·吉思基之二》和《构图十一号》几何形表现更强烈。
(五)汇报评价让学生回顾本课知识进行自我总结,敢于大胆地表达对艺术作品的评价,分享交流建议,教师进行总结评述,建议学生学以致用。
(六)小结拓展对本课学习成果进行总结。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今天所学习的知识,强调艺术的多元化需要继续传承与发展,提醒学生可以结合其他学科知识加强各文化之间的整合,提高自己的审美认识。
(本文字数956字,同学们根据面试时长进行增减)03说课稿件《绘画的多元化》说课稿人民美术出版社, 初中美术八年级下册, 第1课开场语: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下午)好!(鞠躬)我是应聘初中美术教师的08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绘画的多元化》(板书:绘画的多元化)。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七个方面展开说课。
下面开始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绘画的多元化》属于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下册,第1课的内容,属于“欣赏·评述” 学习领域。
是一节集欣赏性,合作性,互动性等特点于一体的美术课。
本课以不同时期、国家和地域以及不同艺术流派的介绍、欣赏与综合分析为主线,简要对多元艺术形成的原因和对多元化的立场取向进行探索。
本课的设置,可以帮助学生用多元的观点去看世界,通过分析、欣赏和表达,更加深刻理解不同的美术作品。
为下一步美术理论与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下一步学习美术知识做好了铺垫。
二、说学情八年级学生已经接触了很多关于艺术方面的基本知识,并且可以运用描述、分析、解释、评价等方法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与评述。
但是初中生两级分化已形成,个体差异明显,形象思维往抽象思维转化,但形象思维仍占主体地位,因此直观性教学更贴近学生实际。
我根据中学生这一学情,在课程设置方面通过大量欣赏、分析、比较等方式,让学生了解艺术多元文化的由来、发展与变化,引导他们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通过学习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判断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智力发展水平以及当前美术教学的实际情况,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与技能:培养欣赏多元化艺术作品的感知能力,初步了解绘画作品多元化的思维艺术特点,认识绘画多元化是社会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交流不同艺术流派的作品和艺术特点,提高鉴赏能力,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发表自我认知的观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作品的分析和评述,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学会理性地把握和面对绘画多元化的现状。
四、说教学重难点明确了教学目标, 本课的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
教学重点:对艺术多元化的正确认识,对艺术作品的独立感知能力,培养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
教学难点:如何对待艺术的多元化,尊重不同风格的艺术创作主张。
能否自由表达自己对艺术的审美感受。
五、说教学方法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及认知特点,在接下来的美术课堂中,我将从生活实际出发,尽可能的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和资源及灵活的教学手段,调动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所以我将采取PPT演示和讲授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绘画多元化的认识和探讨。
学法主要采取:欣赏感受法,比较分析法,合作探究法对课程加以探究。
六、说教学过程如果说认清教材、学情,设计教学方法是教师在课前做的工作,那么教学过程就是教师与学生正面接触的过程,是教师完成教学目标的直接途径。
为了使学生顺利完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我把整个教学过程分成以下几个环节来展开:(一)谈话导入在导入环节,我采用谈话的导入方法,为了促使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课堂气氛。
我的导入语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世界文化发展变迁之快,而绘画艺术一直占着主导地位。
早在人类活动文字还未形成以前,就已经有了绘画的萌芽。
那时代的潮流给绘画艺术带来了哪些变化,他又有哪些多元化的发展呢?下面就跟老师一起走进今天的美术课堂,学习《绘画的多元化》,感受它带给我们的魅力吧!这样就会很自然的导入新课,快速切入本课,提高课堂时效性。
(二)讲授新知为了引导学生了解艺术造型、表现方法、审美情趣等多元的绘画特点,我用欣赏、讨论、交流的教学方法,并结合环环相扣,深入浅出的教学原则,设置了以下活动来进行新课的学习。
活动1:初步赏析我在初步赏析环节通过欣赏、对比中西方壁画《朝元图》和《利比亚女先知》两幅作品,从造型、色彩及风格特点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同时配合板书:造型、色彩、风格,引导学生直观感受中国壁画传统的绘画变形手法与欧洲壁画作品的写实性。
我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不同的世界观、创作观和审美观决定了人们对艺术作品的审美选择是不同的。
因而,艺术不可能有统一的审美标准,各种形式风格的作品都会得到不同人群的喜爱,这就决定了艺术多元发展的规律。
在整个初步赏析环节,我只是发挥了主导地位,让学生多说多练,遵循了新课程理念,做到了“导而不牵”、“活而有序”的教学思想。
活动2:深入欣赏艺术实践以实用性为主要目的,深入了解它尤为重要。
在这一环节,我将带领学生继续解读中外艺术大师的作品,从《春山游骑图》、《村道》、《星月夜》三幅作品中感受作品的风格特点及作家在艺术追求上的区别,总结创作条件是绘画多元化的元素之一,同为风景题材的绘画,表现手法却如此不同!通过对作品的感知了解艺术大师引领着艺术潮流,地域、民族、文化背景的差异,又造成了他们在艺术作品上独特的个性特征和审美情趣。
我之所以设置这个环节是为了唤起学生对艺术多元化的情感共鸣,自然地过渡到下一环节。
(三)交流讨论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通过课本后两页的内容研究讨论现代绘画作品的艺术特点,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通过学习尊重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和他人的审美选择。
同学们以下讨论的形式对油画《委任状》和毕加索的《梦》以及《红黄蓝》、《维加·吉思基之二》和《构图十一号》这几幅作品进行小组分析,感受现代绘画艺术风格的百花齐放,并通过有趣的模仿形式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尝试进入艺术家的世界用肢体语言感受画家的创作思想,亲身体会到抽象绘画的意境。
这个环节提高了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解决问题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汇报评价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而汇报评价则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梳理和回顾本课知识。
在这一环节我用“你学到了什么”这样的语言来点拨学生的思维,因为我更关注学生的学习、总结以及创造能力的培养。
因此这个环节这样设置可以通过巩固所学知识,再现过程,强调突出重点,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铺垫。
(五)小结拓展在课程即将结束时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就这样,我和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
通过这节课学生感受了艺术的多元化,最后我借用《李可染论艺术》里提到的语言结束本课--我们的艺术要随着时代的前进而前进,世界观一定要阔达宏大,古今中外的作品都要下一番研究功夫,好的、有用的都要吸收,促进民族艺术的发展。
老师今天看到了大家学习艺术的决心,相信你们一定也能创作出更加美好的明天!七、说板书板书是一堂课的缩影,它素有“微缩教案”之称,一个好的板书能为整堂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教学内容。
我的板书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设计,共分为两部分,分别是课题、基本知识点。
并突出强调了重难点,展现了一堂完整的美术课堂!结束语:我的说课完毕,请各位老师指正,谢谢大家!(鞠躬、等待提问及评委指令)(本文字数2821字,同学们根据面试时长进行增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