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北京卷理综物理精编版(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338.00 KB
- 文档页数:8
2012年理科综合物理部分---新课标答案及解析:14.【答案】AD【解析】惯性的定义是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性质叫惯性,所以A正确;如果没有力,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所以B错误;行星在轨道上保持匀速率的圆周运动的原因是合外力与需要的向心力总是相等,所以C错误;运动物体不受力,它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所以D正确。
15.【答案】BD【解析】根据可知,所以,即A错误,B正确;由得,所以C错误,D 正确。
16【答案】B【解析】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重力的大小方向都不变,可知N1、N2的合力大小、方向都不变,当木板向下转动时,N1、N2变化如图所示,即N1、N2都减小,所以正确选项为B17.【答案】B【解析】由得:,由得,所以B正确。
18.【答案】BD【解析】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知重力与电场力的合力与速度方向相反,所以粒子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动能减小,所以A、C错误,D正确;因为电场力与速度方向夹角为钝角,所以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即B正确。
19【答案】C【解析】线圈匀速转动过程中,;要使线圈产生相同电流,,所以,所以C正确。
20【答案】A【解析】由楞次定律可知:线框受力水平向左时,线圈中的磁场要阻碍原磁场引起的磁通量的减弱,说明导线中的电流正在减弱;线框受力水平向右时,线圈中的磁场要阻碍原磁场引起的磁通量的增强,说明导线中的电流正在增强;所以导线中的电流先减弱后增强,所以CD错误;又因线圈中的电流为顺时针方向,所以由右手螺旋定则知线圈产生磁场为垂直纸面向里,因为线圈中的磁场要阻碍原磁场引起的磁通量的减弱,故导线初始状态在导线右侧产生的磁场方向为垂直纸面向里,由右手螺旋定则知导线中电流方向为正方向,所以A正确,B错误。
21【答案】A【解析】在地球表面,又,所以,因为球壳对球内物体的引力为零,所以在深为d的矿井内,得,所以。
22.(5分)【考点】长度测量【答案】0.010;6.870;6.860【解析】(a)图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步骤如下.首先,确定从主尺读出毫米数为0.000mm,可动刻度与主尺对齐个数为1.0(格),读数为0.010mm,则螺旋测微器读数为0.000mm+0.010mm=0.010mm,(b)图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步骤如下.首先,确定从主尺读出毫米数为6.500mm,可动刻度与主尺对齐个数为37.0(格),读数为0.370mm,则螺旋测微器读数为6.500mm+0.370mm=6.870mm,考虑调零问题金属板实际厚度23. (10分)【答案】连线如图所示。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物理部分本试卷共14页.共30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CI35.5 Br80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20分)本部分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3.一个氢原子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该氢原子A .放出光子,能量增加B .放出光子,能量减少C .吸收光子,能量增加D .吸收光子,能量减少【答案】B 解析:原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放出光子,能量减小,B 对. 14.一束单色光经由空气射入玻璃,这束光的A .速度变慢,波长变短B .速度不变,波长变短C .频率增高,波长变长D .频率不变,波长变长【答案】A 解析: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频率不变,空气的折射率小于玻璃的折射率,由cn =v可知,折射率越大,光速越小,又λν=v ,频率不变,光速变小,则小到变短,A 项正确.15.一个小型电热器若接在输出电压为10V 的直流电源上,消耗电功率为P ;若把它接在某个正弦交流电源上,其消耗的电功率为2P.如果电热器电阻不变,则此交流电源输出电压的最大值为A .5VB .C .10VD .V【答案】C 解析:由2U PR =可得,22P U R '=,解得U '=,则此交流电源输出电压的最大值为10m U '==V ,C 项正确.16.处于匀强磁场中的一个带电粒子,仅在磁场力作用下做匀速圈周运动.将该粒子的运动等效为环形电流,那么此电流值A .与粒子电荷量成正比B .与粒子速率成正比C .与粒子质量成正比D .与磁感应强度成正比 【答案】D 解析:由电流强度定义式q I t =得,带电粒子做圆周运动的等效电流为q I T=,其中运动周期2mT Bq π=,因此22Bq I mπ=,与粒子电荷量的平方成正比,与磁感应强度成正比,与粒子的质量成反比,与粒子的速率无关,D 项正确.17.一个弹簧振子沿x 轴做简谐运动,取平衡位置O 为x 轴坐标原点.从某时刻开始计时,经过四分之一的周期,振子具有沿x 轴正方向的最大加速度.能正确反映振子位移x 与时间t 关系的图像是【答案】A 解析:振子具有最大加速度的位置在最大位移处,且加速度的方向总指向平衡位置,因此振子具有沿x 轴正方向的最大加速度的位置应该在负的最大位移处,因此A 项正确.18.关于环绕地球运动的卫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分别沿圆轨道和椭圆轨道运行的两颖卫星,不可能具有相同的周期B .沿椭圆轨道运行的一颗卫星,在轨道不同位置可能具有相同的速率C .在赤道上空运行的两颗地球同步卫星,它们的轨道半径有可能不同D .沿不同轨道经过北京上空的两颗卫星,它们的轨道平面一定会重合【答案】B 解析:根据开普勒行星运动第三定律,如果卫星的圆轨道半径与椭圆轨道半长轴相等,则周期相等,A 错;沿椭圆轨道运行的一颗卫星,在轨道上运动时机械能守恒,而不同位置有不同高度,因此速率不同,或者由开普勒第二定律也可得出同样的结论,B 项正确;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相同,C 错;卫星轨道平面经过地心,除同步卫星外,其它卫星的轨道平面可以各不相同,D 错.19.物理课上,老师做了一个奇妙的“跳环实验”.如图,她把一个带铁芯的线圈L 、开关S 和电源用导终连接起来后,将一金属套环置于线圈L 上,且使铁芯穿过套环.闭合开关S 的瞬间,套环立刻跳起.某同学另找来器材再探究此实验.他连接好电路,经重复试验,线圈上的套环均末动.对比老师演示的实验,下列四个选项中,导致套环未动的原因可能是A .线圈接在了直流电源上.B .电源电压过高.C .所选线圈的匝数过多D .所用套环的材料与老师的不同【答案】D 解析:在闭合开关瞬间套环跳起,是因为套环中磁通量变化而产生的感应电流受到线圈中电流磁场的作用,由楞次定律可知,闭合开关时磁通量增大,感应电流相互排斥而使套环跳起,电源接直流和交流都行,A 项错;电压高则通过的电流大,电流的变化量大,磁通量变化量大,感应电流强,相互作用强,套环更应跳起,B 错;线圈的匝数越多,磁场超强,相互作用力越大,C 错;若套环为磁性材料,则线圈L 通电后变成电磁铁,将吸住磁性材料,套环不能跳起,因此套环只能由非磁性材料制作,D 项正确.20.“约瑟夫森结”由超导体和绝缘体制成.若在结两端加恒定电压U ,则它会辐射频率为ν的电磁波,且与U 成正比,即kU ν=.已知比例系数k 仅与元电荷e 的2倍和普朗克常量Sh 有关.你可能不了解此现象的机理,但仍可运用物理学中常用的方法,在下列选项中,推理判断比例系数k 的值可能为A .2h eB .2e hC .2heD .12he【答案】B 解析:用单位验证法.根据kU ν=得k Uν=,其单位11A AsV sA sA J===ΩΩ,A 项单位Js JC A=,A 错误B 正确;CD 单位均错.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共180分) 本部分共11小题.共180分. 21.(18分)在“侧定金属的电阻率”实验中,所用测量仪器均已校准,待侧金属接入电路部分的长度约为50cm .⑴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其中某一次测量结果如图1所示,其读数应为________mm(该值接近多次测量的平均值)⑵用伏安法测量电阻丝的电阻x R ,实验所用器材为:电池组(电动势3V ,内阻Ω),电流表(内阻0.1Ω),电压表(内约3k Ω阻),滑动变阻器R (0~20Ω,额定电流2A ),开关,由以上实验数据可知:他们测量x R 是采用图2中的_____图(选填“甲”或“乙”)⑶图3是测量x R 的实验器材实物图,图中已连接了部分导线,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置于变阻器的一端.请根据(2)所选的电路图,补充完成图3中实物图的连线,并使闭合开关的瞬间,电压表或电流表不至于被烧坏.甲乙图4++++0.6000.500 0.400 0.300 0.200 0.100 2.50 2.001.501.000.50 I /AU /V⑷这个小组的同学在坐标纸上建立U 、I 坐标系,如图4所示.图中已标出了与测量数据对应的4个坐标点,请在图4中标出第2、4、6次测量数据的3个坐标点,并描绘出U I -图线,由图线得出金属丝的阻值R =______Ω(保留2位有效数字).⑸根据以上数据可以估算出金属丝的电阻率约为A .2110m -⨯Ω⋅B .3110m -⨯Ω⋅C .6110m -⨯Ω⋅D .8110m -⨯Ω⋅⑹任何实验测量都存在误差,本实验所用的测量仪器均已校准,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有多个正确选项)A .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时,由于读数引起的误差属于系统误差B .由于电流表和电压表内阻引起的误差属于偶然误差C .若将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内阻计算在内,可以消除由测量仪表引起的系统误差D .用U I -图象处理数据求金属丝的电阻率可以减小偶然误差. 【解析与答案】⑴0.398mm (0.395~0.399) (2)甲 解析:待测电阻x R 约5Ω,VA x xR R R R <,电流表外接,测量7组数据,因此滑动变阻器分压器(3)如下图(4)如下图,R =4.5Ω(4.3~4.7) 解析:图线的斜率为电阻值,因此2.504.50.600x R =Ω=Ω. (5)C 解析:由电阻定律L R S ρ=得x R S L ρ=,2()2D S π=代入数据计算得C 正确. (6)CD 解析:读数误差为偶然误差,A 错;电表内阻引起的误差为系统误差,B 错;若将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内阻计算在内,则计算中可以消除由测量仪表引起的系统误差,C 对;用U I -图象处理数据求金属丝的电阻率则可以减小偶然误差,D 项正确.22.(16分)图3图3图4++++00.6000.500 0.400 0.300 0.200 0.100 1.50 1.00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小物块在粗糙水平桌面上做直线运动,经距离l 后以速度v 飞离桌面,最终落在水平地面上.已知l =1.4m ,v =3.0m/s ,m =0.10kg ,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5,桌面高h =0.45m .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取102m/s .求⑴小物块落地点距飞出点的水平距离s ; ⑵小物块落地时的动能k E ; ⑶小物块的初速度大小0v .【解析与答案】(16分)(1)由平抛运动规律,有竖直方向 212h gt =水平方向s t =v得水平距离0.90m s == ⑵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动能 2k 10.9J 2E m mgh =+=v (3)由动能定理,有221122mgl m m μ-=-v v代入数据得初速度大小:04m/s ==v23.(18分)摩天大楼中一部直通高层的客运电梯,行程超过百米.电梯的简化模型如图1所示.考虑安全、舒适、省时等因索,电梯的加速度a 随时间t 变化的.已知电梯在t =0时由静止开始上升,a t -图像如图2所示. 电梯总质最32.010kg m =⨯.忽略一切阻力.重力加速度g 取102m/s .⑴求电梯在上升过程中受到的最大拉力1F 和最小拉力2F ;⑵类比是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对于直线运动,教科书中讲解了由t -v 图象求位移的方法.请你借鉴此方法,对比加速度的和速度的定义,根据图2所示a t -图像,求电梯在第1s 内的速度改变量△1v 和第2s 末的速率2v ;⑶求电梯以最大速率上升时,拉力做功的功率P :再求在0~11s 时间内,拉力和重力对电梯所做的总功W .解:图1图2⑴由牛顿运动定律,有F mg ma -=由a t -图象可知,1F 和2F 对应的加速度分别是22121.0m/s , 1.0m/s a a ==- 3311()2.010(10 1.0)N 2.210N F m g a =+=⨯⨯+=⨯3311() 2.010(10 1.0)N 1.810N F m g a =+=⨯⨯-=⨯⑵类比可得,所示速度变化量等于第1s 内a t -图线下的面积10.50m/s ∆=v同理可得220 1.5m/s ∆=-=v v v0v =0,第2s 末的速度 2 1.5m/s =v⑶由a t -图象可知,11s ~30s 内速率最大,其值等于0~11s 内a t -图线下的面积,有m 10m/s =v此时电梯做匀速运动,拉力F 等于重力mg ,所示功率35m m 2.0101010W 2.010W P F mg ==⋅=⨯⨯⨯=⨯v v由动能定理,总功2325k 2k1m 110 2.01010J 1.010J 22W E E m =-=-=⨯⨯⨯=⨯v24.(20分)匀强电场的方向沿x 轴正向,电场强度E 随x 的分布如图所示.图中0E 和d 均为已知量.将带正电的质点A 在O 点由静止释放.A 离开电场足够远后,再将另一带正电的质点B 放在O 点也由静止释放,当B 在电场中运动时,A 、B 间的相互作用力及相互作用能均为零;B 离开电场后,A 、B 间的相作用视为静电作用.已知A 的电荷量为Q .A 和B 的质量分别为m 和4m.不计重力. ⑴求A 在电场中的运动时间t ; (2)若B 的电荷量49q Q =,求两质点相互作用能的最大值Pm E ;(3)为使B 离开电场后不改变运动方向,求B 所带电荷量的最大值m q .24.(20分)解:⑴由牛顿第二定律,A 在电场中运动的加速度 0QE R a m m== A 在电场中做匀变速直线运动212d at = 解得运动时间t ==⑵设A B 、离开电场时的速度分别为0A v 、0B v ,由动能定理有20012A QE d m =v ,20012B QE d m =v ① A B 、相互作用过程中,动量和能量守恒.A B 、相互作用力为斥力,A 受的力与其运动方向相同,B 受的力与其运动方向相反,相互作用力对A 做正功,对B 做负功.A B、靠近的过程中,B 的路程大于A 的路程,由于作用力大小相等,作用力对B 做功的绝对值大于对A 做功的绝对值,因此相互作用力做功之和为负,相互作用能增加.所以,当A B 、最接近时相互作用能最大,此时两者速度相同,设为'v ,有00()44A B m m m m '+=+v v v ②222Pm00111()()22424A B m m E m m+'=+-v v v③已知49q Q =,由①②③式解得 相互作用能的最大值P 0145m E QE d =⑶A B 、在x d >区间的运动,由动量守恒、能量守恒及初态和末态均无相互作用,有0044A B A B m mm m +=+v v v v ④ 2222001111224224A B A B m m m m +=+v v v v ⑤ 由④⑤解得 .003855B B A =-+v v v因B 不改变运动方向,故0038055B B A =-+≥v v v ⑥ 由①⑥解得169q Q ≤ 即B 所带电荷量的最大值 m 169q Q =。
2012年普通高等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物部分本试卷共14页共30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以下据可供解题时参考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12 O16 N23 I355 Br80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20分)本部分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3一个氢原子从=3能级跃迁到=2能级该氢原子A 放出光子,能量增加B放出光子,能量减少吸收光子,能量增加D 吸收光子,能量减少【答案】B14 一束单色光经由空气射入玻璃,这束光的A 速度变慢,波长变短B 速度不变,波长变短频率增高,波长变长D 频率不变,波长变长【解析】n c v =【答案】AI5一个小型电热器若接在输出电压为10v 的直流电上消耗电功率为P;若把它接在某个正弦交流电上,其消耗的电功率为如果电热器电阻不变,则此交流电输出电压的最大值为【解析】R P 210=,R U P 22=,U U m 2=【答案】16处于匀强磁场中的一个带电粒子,仅在磁场力作用下做匀速圈周运动。
将该粒子的运动等效为环形电流,那么此电流值A 与粒子电荷量成正比B 与粒子速率成正比 与粒子质量成正比 D 与磁感应强度成正比【解析】m B q qB m q T q I ππ222===【答案】D17一个弹簧振子沿轴做简谐运动,取平衡位置O 为轴坐标原点。
从某时刻开始计时,经过四分之一的周期,振子具有沿轴正方向的最大加速度。
能正确反映振子位移与时间关系的图像是【解析】加速度指向平衡位置。
【答案】A18关于环绕地球运动的卫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别沿圆轨道和椭圆轨道运行的两颖卫星,不可能具有相同的周期B沿椭圆轨道运行的一颖卫星,在轨道不同位置可能具有相同的速率在赤道上空运行的两颖地球同步卫星它们的轨道半径有可能不同D沿不同轨道经过北京上空的两颗卫星,它们的轨道平面一定会重合【解析】根据开普勒行星运动第二定律,B正确。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部分(北京卷)试题评析整体分析:物理试题与往年相比在难度和题型上几乎没有太大的变动:整体来讲,难度中等偏上一点,没有难题和怪题。
但在细节上,题目变得更加的灵活,而且更加注重了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考察,增加了物理理论与日常生活的结合,对同学们提炼题目信息,解读图像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满足名牌大学选拔人才要求的同时让绝大部分学习物理的同学感受到了学习物理的乐趣和成就感。
第一部分选择题13.一个氢原子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该氢原子()A.放出光子,能量增加B.放出光子,能量减少C.吸收光子,能量增加D.吸收光子,能量减少答案:B解析:能级跃迁是首次考查,比较简单,当原子从高能级低能级时,能量减少,放出光子,故答案为B。
14.一束单色光经由空气射入玻璃,这束光的()A.速度变慢,波长变短B.速度不变,波长变短C.频率增高,波长变长D.频率不变,波长变长答案:A解析:周期和频率由光源决定,所以不变,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cυ=n,玻璃的折射率大于空气,所以速度减小,波长λ=υT ,所以波长变短。
此题选A 。
思路点拨:解答这类题关键明确以下重要知识:光的频率、周期、由光源决定不随折射现象的影响,若折射率n ↑,速度υ↓,波长λ↓。
15.一个小型电热器若接在输出电压为10V 的直流电源上,消耗电功率为P ;若把它接在某个正弦交流电源上,其消耗的电功率为0.5P ,如果电热器电阻不变,则此交流电源输出电压的最大值为( )A .5VB .V 25C .10VD .V 210 答案:C 解析:由题知交流电的功率为直流电的一半,由电功率RU P 2=,得交流电的有效值25=U V ,所以最大值102==U U m V ,答案为C 。
知识归纳:一明确交流电的有效值的定义方式,二掌握正弦式交流电最大值与有效值的关系,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点。
16.处于匀强磁场中的一个带电粒子,仅在磁场力作用下做匀速圆周运动。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 第1页(共42页)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 第2页(共42页)绝密★启用前 2012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共14页,30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试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23 Cl —35.5 Br —80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120分)本部分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 细胞中不能合成ATP 的部位是( )A. 线粒体的内膜B. 叶绿体中进行光反应的膜结构C. 内质网的膜D. 蓝藻(蓝细菌)中进行光反应的膜结构 2. 从生命活动的角度理解,人体的结构层次为( )A. 原子、分子、细胞器、细胞B.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C. 元素、无机物、有机物、细胞D. 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3. 金合欢蚁生活在金合欢树上,以金合欢树的花蜜等为食,同时也保护金合欢树免受其他植食性动物的伤害。
如果去除金合欢蚁,则金合欢树的生长减缓且存活率降低。
由此不能得出的推论是( )A. 金合欢蚁从金合欢树获得能量B. 金合欢蚁为自己驱逐竞争者C. 金合欢蚁为金合欢树驱逐竞争者D. 金合欢蚁和金合欢树共同(协同)进化4. 下图所示实验能够说明 ( )A. 病毒抗原诱导B 细胞分化的作用B. 浆细胞产生抗体的作用C. 病毒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D. 效应T 淋巴细胞的作用5. 高中生物学实验中,在接种时不进行严格无菌操作对实验结果影响最大的一项是( )A. 将少许干酵母加入到新鲜的葡萄汁中B. 将毛霉菌液接种在切成小块的鲜豆腐上C. 将转基因植物叶片接种到无菌培养基上D. 将土壤浸出液涂布在无菌的选择培养基上 6. ( )ABCD7. 下列解释实验现象的反应方程式正确的是( )A. 切开的金属Na 暴露在空气中,光亮表面逐渐变暗2222Na+O Na O B. 向AgCl 悬浊液中滴加2Na S 溶液,白色沉淀变成黑色 22 2AgCl+S Ag S Cl+2--↓C. 22Na O 在潮湿的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变成白色黏稠物 222232 2Na O +2CO 2Na CO+O D. 向3NaHCO 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出现白色沉淀 2+23332 2HCO +Ca +2OH CaC O +CO +2H -----------------在--------------------此--------------------卷--------------------上--------------------答--------------------题--------------------无--------------------效----------------姓名___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 第3页(共42页)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 第4页(共42页)8. 下列实验中,所选装置不合理的是 ( ) A. 分离23Na CO 溶液和325CH COOC H ,选④B. 用4CCl 提取碘水中的碘,选③C. 用2FeCl 溶液吸收2Cl ,选⑤D. 粗盐提纯,选①和②9. 已知33As ,35Br 位于同一周期。
2012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理科综合答案解析第一部分1.【答案】C【解析】线粒体内膜可成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可产生ATP;叶绿体中进行光反应的膜为类囊体薄膜,该部位可产生ATP;蓝濒(蓝细菌)中进行光反应的股结构可产生;内质网膜不能合成ATP。
【提示】植物细胞内产生ATP的场所为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均产生ATP,而无氧呼吸只有第一阶段产生ATP。
【考点】产生A TP的场所与细胞生物膜结构关系的相关内容2.【答案】B【解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包括:细胞→组织→器了→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从生命活动的角度理解,人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
【考点】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相关内容3.【答案】C【解析】由题干所给信息分析可知、金合欢蚁以金合欢树的花蜜等为食,即金合欢蚁从金合欢树获得能量,金合欢蚁为自己驱逐竞争者的同时也使金合欢树免受其他植食性动物的伤害,若去除金合欢蚁,购金合欢树的生长减缓且存活率降低,以上信息说明金合欢蚁与金合欢树的关系为互利共生,二者共同(协同)进化。
【考点】生物种间关系4.【答案】D【解析】由图形信息可知,LCM病毒存在于小鼠细胞内,需要通过细胞免疫产生效应细胞作用于靶细胞,使之裂解死亡后,细胞内的物质就会被释放出来,因此测定上清液中的Cr释放量就可以检测效应T淋巴细胞的作用。
【考点】免疫的相关知识5.【答案】C【解析】在新鲜葡萄汁中加入酵母菌。
无氧条件发酵时会产生酒精,酒精对其他杂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因此不进行严格的无氧操作对实验结果影响较小:日常将毛霉菌液按种在豆腐上进行发酵,发酵时温度为1518℃不利于其他杂菌生长,同时溶制时加入食盐和酒精也可以起到一定的抑制其他做生物的作用:转基因植物接种过程中如果被微生物感染将无法获得转基因幼苗。
导致实验先败:由于培养基是选择培养基,可以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所以不进行严格的无蘭操作对实验结果影响较小。
12年高考全国理综试卷(新课标物理部分、含答案)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部分二、选择题。
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伽利略根据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实验和理想实验,提出了惯性的概念,从而奠定了牛顿力学的基础。
早期物理学家关于惯性有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物体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性质是惯性B.没有力作用,物体只能处于静止状态C.行星在圆周轨道上保持匀速率运动的性质是惯性D.运动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15.如图,x轴在水平地面内,y轴沿竖直方向。
图中画出了从y轴上沿x轴正向抛出的三个小球a、b 和c的运动轨迹,其中b和c是从同一点抛出的,不计空气阻力,则A.a的飞行时间比b的长B.b和c的飞行时间相同C.a的水平速度比b的小D.b的初速度比c的大16.如图,一小球放置在木板与竖直墙面之间。
设墙面对球的压力大小为N1,球对木板的压力大小为N2。
以木板与墙连接点所形成的水平直线为轴,将木板从图示位置开始缓慢地转到水平位置。
不计摩擦,在此过程中A.N1始终减小,N2始终增大B.N1始终减小,N2始终减小C.N1先增大后减小,N2始终减小D.N1先增大后减小,N2先减小后增大17.自耦变压器铁芯上只绕有一个线圈,原、副线圈都只取该线圈的某部分,一升压式自耦调压变压器的电路如图所示,其副线圈匝数可调。
已知变压器线圈总匝数为1900匝;原线圈为1100匝,接在有效值为220V的交流电源上。
当变压器输出电压调至最大时,负载R上的功率为2.0kW。
设此时原线圈中电流有效值为I1,负载两端电压的有效值为U2,且变压器是理想的,则U2和I1分别约为A.380V和5.3AB.380V和9.1AC.240V和5.3AD.240V和9.1A18.如图,平行板电容器的两个极板与水平地面成一角度,两极板与一直流电源相连。
2012北京高考物理部分详解含答案2012年高考试题北京卷物理试题详解13(一氢原子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该氢原子( )A、.放出光子,能量增加B、放出光子,能量减少C、吸收光子,能量增加D、吸收光子,能量减少B本题考察原子物理中的玻尔氢原子模型。
难度低。
氢原子核外电子轨道数越大,它的能级越高,即能量越高。
从高轨道往低轨道跃迁,会放出光子,能量减少,减少的能量等于两个轨道的能级之差。
因此选B 14(一束单色光经由空气射入玻璃,这束光的( A )A、速度变慢,波长变短B、速度不变,波长变短C、频率增高,波长变长D、频率不变,波长变长本题考察光的折射定律以及光的波长公式。
难度低。
,1,所以v,c,因此速度减小。
而光的频根据光的折射定律n=c/v,光在真空或者空气中的速度为c,而n率不变,由光的波长公式,v,λf得,速度减小,波长也变短。
所以选A。
15(一个小型电热器若接在输出电压为10V的直流电源上,消耗电功率为P;若把它接在某个正P/2弦交流电源上,其消耗的功率为。
如果电热器电阻不变,则此交流电源输出电压的最大值为( C )52102A、5V B、V C、10V D、V16(处于匀强磁场中的一个带电粒子,仅在磁场力作用下做匀速圆周运动。
将该粒子的运动等效为环形电流,那么此电流值( D )A、与粒子电荷量成正比B、与粒子速率成正比C、与粒子质量成正比D、与磁感应强度成正比本题考察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以及等效电流的概念。
难度中等。
由电流强度的定义I=q/t,带电粒子每转动一个周期,通过轨道某一横截面的电量为电荷的电量q,粒子受到的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因此qvB=mv2/R,于是R=mv/qB。
17(一弹簧振子沿x轴做简谐运动,取平衡位置O为x轴坐标原点。
从某时刻开始计时,经过四分之一周期,振子具有沿x轴正方向的最大加速度。
能正确反映振子位移x与时间t关系的图像是( A )A本题考察简谐运动的图像。
2012年全国高考理综(大纲版)试题物理部分解析14.BD 【解析】 布朗运动是悬浮颗粒的无规则运动,不是液体分子的运动,选项A 错;液体的温度越高,悬浮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剧烈,选项B 正确;布朗运动是由于液体分子从各个方向对悬浮粒子撞击作用不平衡引起的,选项C 错,选项D 正确。
15.B 【解析】原子核每发生一次α衰变,质量数减少4,电荷数减少2;每发生一次β衰变,质量数不变,电荷数增加1.比较两种原子核,质量数减少28,即发生了7次α衰变;电荷数应减少14,而电荷数减少10,说明发生了4次β衰变,B 项正确。
16.AC 【解析】光的干涉现象中,条件间距公式λdl x =∆,即干涉条纹间距与入射光的波长成正比,与双缝到屏的距离成正比,与双缝间距离成反比。
红光波长大于黄光波长,选项A 正确;蓝光波长小于黄光波长,选项B 错;增大双缝到屏的距离,选项C 正确;增大双缝之间的距离,选项D 错。
17.A 【解析】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其半径qB p qB mv R ==,。
已知两粒子动量相等,若21q q =,则它们的圆周运动半径一定相等,选项A 正确;若21m m =,不能确定两粒子电量关系,不能确定半径是否相等,选项B 错;由周期公式qB m T π2=,仅由电量或质量关系,无法确定两粒子做圆周运动的周期是否相等,选项C 、D 错。
18.C 【解析】由安培定则可知,两导线在o 点产生的磁场均竖直向下,合磁感应强度一定不为零,选项A 错;由安培定则,两导线在a 、b 两处产生磁场方向均竖直向下,由于对称性,电流M 在a 处产生磁场的磁感应强度等于电流N 在b 处产生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同时电流M 在b 处产生磁场的磁感应强度等于电流N 在a 处产生磁场的磁感应强度,所以a 、b 两处磁感应强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选项B 错;根据安培定则,两导线在c 、d 处产生磁场垂直c 、d 两点与导线连线方向向下,且产生的磁场的磁感应强度相等,由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知,c 、d 两点处的磁感应强度大小相同,方向相同,选项C 正确。
2012年高考新课标全国理综试卷(物理)(含答案)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部分二、选择题。
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伽利略根据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实验和理想实验,提出了惯性的概念,从而奠定了牛顿力学的基础。
早期物理学家关于惯性有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物体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性质是惯性B.没有力作用,物体只能处于静止状态C.行星在圆周轨道上保持匀速率运动的性质是惯性D.运动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15.如图,x轴在水平地面内,y轴沿竖直方向。
图中画出了从y轴上沿x轴正向抛出的三个小球a、b 和c的运动轨迹,其中b和c是从同一点抛出的,不计空气阻力,则A.a的飞行时间比b的长B.b和c的飞行时间相同C.a的水平速度比b的小D.b的初速度比c的大16.如图,一小球放置在木板与竖直墙面之间。
设墙面对球的压力大小为N1,球对木板的压力大小为N2。
以木板与墙连接点所形成的水平直线为轴,将木板从图示位置开始缓慢地转到水平位置。
不计摩擦,在此过程中A.N1始终减小,N2始终增大B.N1始终减小,N2始终减小C.N1先增大后减小,N2始终减小D.N1先增大后减小,N2先减小后增大17.自耦变压器铁芯上只绕有一个线圈,原、副线圈都只取该线圈的某部分,一升压式自耦调压变压器的电路如图所示,其副线圈匝数可调。
已知变压器线圈总匝数为1900匝;原线圈为1100匝,接在有效值为220V的交流电源上。
当变压器输出电压调至最大时,负载R上的功率为2.0kW。
设此时原线圈中电流有效值为I1,负载两端电压的有效值为U2,且变压器是理想的,则U2和I1分别约为A.380V和5.3AB.380V和9.1AC.240V和5.3AD.240V和9.1A18.如图,平行板电容器的两个极板与水平地面成一角度,两极板与一直流电源相连。
2012年大纲版全国卷理综试题及解析1.下列关于膝跳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A.反射活动由一定的刺激引起B.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突触处双向传递C.反射活动的发生需要反射弧结构完整D.反射活动中需要神经递质参与兴奋的传递【答案】B【解析】反射活动是在反射弧的参与下,对外界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反应;整个过程离不开反射弧,AD正确。
兴奋只能从上一个神经细胞的轴突末稍传到下一个神经细胞的树突或胞体,,且之间需要神经递质帮助完成传递,B错误,D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反射与反射弧的有关知识,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2. 下列关于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线粒体和叶绿体均含有少量的DNAB.叶绿体在光下和黑暗中均能合成ATPC.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ATP均来自线粒体D.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所含的酶的种类相同【答案】A【解析】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半自主性细胞器,均含有少量的DNA,A正确。
叶绿体中的ATP是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产生的;黑暗中,不能进行光反应,无ATP的产生,B错误。
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无氧呼吸的整个阶段都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且都产生了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ATP,C错误。
线粒体基质中含有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反应有关的酶;而叶绿体基质中含有与光合作用暗反应有关的酶,D错误。
【考点定位】本题综合考查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有关知识,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3. 一块农田中有豌豆、杂草、田鼠和土壤微生物等生物,其中属于竞争关系的是A.田鼠和杂草 B.豌豆和杂草C.豌豆和其根中的根瘤菌D.细菌和其细胞中的噬菌体【答案】B【解析】A、B、C、D描述的种间关系依次是捕食、竞争、互利共生和寄生。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种间关系的判断,属于对识记层次的考查。
4. 下列关于森林群落垂直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群落中的植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B.群落中的动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C.动物在群落中的具有垂直分层现象与植物具分层现象有关D.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阶段【答案】D【解析】群落中的植物和动物都有其垂直结构(即分层现象),且动物的分层主要与植物(动物的食物主要来源)有关,ABC正确。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共14页.共30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CI35.5 Br80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20分)本部分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山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细胞中不能合成ATP的部位是A.线粒体的内膜B.叶绿体中进行光反应的膜结构C. 内质网的膜D. 篮藻(蓝细菌)中进行光反应的膜结构2. 从生命活动的角度理解,人体的结构层次为A. 原子、分子、细胞器、细胞B.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C.元素、无机物、有机物、细胞D. 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3. 金合欢蚁生活在金合欢树上,以金合欢树的花蜜等为食,同事也保护金合欢树免受其他植食动物的伤害。
如果去除金合欢蚁,则金合欢树的生长减缓且存活率降低。
由此不能得出的推论是A. 金合欢蚁从金合欢树获得能量B. 金合欢蚁为自己驱逐竞争者C. 金合欢蚁为金合欢树驱逐竞争者D.金合欢蚁和金合欢树共同(协同)进化4.下图所示实验能够说明A. 病毒抗原诱导B细胞分化的作用B. 浆细胞产生杭体的作用C.病毒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D. 效应T淋巴细胞的作用5. 高中生物学实验中,在接种时不进行严格无菌操作对实验结果影响最大的一项是A. 将少许干酵母加入到新鲜的葡萄汁中B. 将毛霉菌液接种在切成小块的鲜豆腐上C. 将转基因植物叶片接种到无菌培养基上D. 将土壤浸出液涂布在无菌的选择培养基上6.下列用品的有效成分及用途对应错误的是7.下列解释实验现象的反应方程式正确的是A.切开的金属Na暴露在空气中,光亮表面逐渐变暗2Na+O2=Na2O2B.向AgC1悬浊液中滴加Na2S溶液,白色沉淀变成黑色2AgC1+S2-=Ag2S↓+2C1-C.Na2O2在潮湿的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变成白色粘稠物2Na2O2=2Na2CO3+O2 D.向Na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出现白色沉淀2HCO3-+Ca2++2OH-=CaCO3↓+CO32-+2H2O8.下列试验中,所选装置不合理的是A.分离Na2CO3溶液和CH3COOC2H5,选④B.用CC14提取碘水中的碘,选③C.用FeC12,溶液吸收C12选⑤D.粗盐提纯,选①和②9.已知33As、35Br位于同一周期,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As>C1>P B.热稳定性:HC1>AsH3>HBrC.还原性:As3->S2->C1- D.酸性:H3AsO4>H2SO4>H3PO410.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实验结果与预测的现象不一致的是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天然植物油常温下一般呈液态,难溶于水.有恒定的熔点、沸点B.麦芽糖与蔗糖的水解产物均含葡萄糖,故二者均为还原型二糖、C.若两种二肽互为同分异构体,则二者的水解产物不一致D.乙醛、氯乙烯和乙二醇均可作为合成聚合物的单体12 人工光合作用能够借助太阳能,用CO2和H2O制备化学原料.下图是通过人工光合作用制备HCOOH的原理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过程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B.催化剂a表面发生氧化反应,有O2产生C.催化剂a附近酸性减弱,催化剂b附近酸性增强D.催化剂b表面的反应是CO2 +2H++2e一=HCOOH13.一个氢旅子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该氢原子A 放出光子,能力增加B放出光子,能量减少C 吸收光子,能量增加D 吸收光子,能量减少14. 一束单色光经由空气射入玻璃,这束光的A 速度变慢,波长变短B 速度不变,波长变短C 频率增高,波长变长D 频率不变,波长变长I5.一个小型电热器若接在愉出电压为10v的直流电源上.消耗电功率为P;若把它接在某个正弦交流电源上,其消耗的电功率为.如果电热器电阻不变,则此交流电源输出电压的最大值为16.处于匀强磁场中的一个带电粒子,仅在磁场力作用下做匀速圈周运动。
2012全国高考理综试题物理部分二、选择题。
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伽利略根据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实验和理想实验,提出了惯性的概念,从而奠定了牛顿力学的基础。
早期物理学家关于惯性有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D )A.物体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性质是惯性B.没有力作用,物体只能处于静止状态C.行星在圆周轨道上保持匀速率运动的性质是惯性D.运动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15.如图,x轴在水平地面内,y轴沿竖直方向。
图中画出了从y轴上沿x轴正向抛出的三个小球a、b和c的运动轨迹,其中b和c是从同一点抛出的,不计空气阻力,则(BD )A.a的飞行时间比b的长B.b和c的飞行时间相同C.a的水平速度比b的小D.b的初速度比c的大16.如图,一小球放置在木板与竖直墙面之间。
设墙面对球的压力大小为N1,球对木板的压力大小为N2。
以木板与墙连接点所形成的水平直线为轴,将木板从图示位置开始缓慢地转到水平位置。
不计摩擦,在此过程中(B )A.N1始终减小,N2始终增大B.N1始终减小,N2始终减小C.N1先增大后减小,N2始终减小D.N1先增大后减小,N2先减小后增大17.自耦变压器铁芯上只绕有一个线圈,原、副线圈都只取该线圈的某部分,一升压式自耦调压变压器的电路如图所示,其副线圈匝数可调。
已知变压器线圈总匝数为1900匝;原线圈为1100匝,接在有效值为220V的交流电源上。
当变压器输出电压调至最大时,负载R上的功率为2.0kW。
设此时原线圈中电流有效值为I1,负载两端电压的有效值为U2,且变压器是理想的,则U2和I1分别约为(B )A.380V和5.3AB.380V和9.1AC.240V和5.3AD.240V和9.1A18.如图,平行板电容器的两个极板与水平地面成一角度,两极板与一直流电源相连。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13.一个氢旅子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该氢原子A 放出光子,能力增加B放出光子,能量减少C 吸收光子,能量增加D 吸收光子,能量减少第一映像:基础题。
本题属“波尔原子理论”,考察氢原子能级跃迁的基本知识。
14. 一束单色光经由空气射入玻璃,这束光的A速度变慢,波长变短B 速度不变,波长变短C 频率增高,波长变长D 频率不变,波长变长第一映像:基础题。
本题属“光学”,是对光的传播和光的波动性的基本知识的综合考察。
I5.一个小型电热器若接在愉出电压为10v的直流电源上.消耗电功率为P;若把它接在某个正弦交流电源上,其消耗的电功率为.如果电热器电阻不变,则此交流电源输出电压的最大值为第一映像:基础题但考点相对比13,14要多,略难,。
本题属“电学”,是对电功率的概念以及正弦交流电有效值最大值关系的考察。
16.处于匀强磁场中的一个带电粒子,仅在磁场力作用下做匀速圈周运动。
将该粒子的运动等效为环形电流,那么此电流值A 与粒子电荷量成正比B 与粒子速率成正比C与粒子质量成正比D与磁感应强度成正比第一映像:中等难度,涉及建立环形电流模型和如何套用电流公式问题,有一定难度。
本题考察对电流概念的理解和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匀速圆周运动周期公式。
17.一个弹簧振子沿x轴做简谐运动,取平衡位置O为x轴坐标原点。
从某时刻开始计时,经过四分之一的周期,振子具有沿x轴正方向的最大加速度。
能正确反映振子位移x与时间,关系的图像是第一映像:基础题,点对点的直接思维不用转很多弯。
本题考察简谐振动的描述振动图像的基本知识。
18.关于环绕地球运动的卫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别沿圆轨道和椭圆轨道运行的两颖卫星,不可能具有相同的周期B.沿椭圆轨道运行的一颖卫星,在轨道不同位置可能具有相同的速率C.在赤道上空运行的两颖地球同步卫星.它们的轨道半径有可能不同D.沿不同轨道经过北京上空的两颗卫星,它们的轨道平面一定会重合第一映像:中等难度,本题虽属熟悉考点“天体运动”,但考察内容较多,固有一定难度。
实用文档文案大全2012年北京市高考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3分)(2012?北京)一个氢原子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该氢原子()A.放出光子,能量增加 B.放出光子,能量减少C.吸收光子,能量增加 D.吸收光子,能量减少2.(3分)(2012?北京)一束单色光经由空气射入玻璃,这束光的()A.速度变慢,波长变短 B.速度不变,波长变短C.频率增高,波长变长 D.频率不变,波长变长3.(3分)(2012?北京)一个小型电热器若接在输出电压为10V的直流电源上,消耗电功率为P;若把它接在某个正弦交流电源上,其消耗的电功率为0.5P,如果电热器电阻不变,则此交流电源输出电压的最大值为()A.5V B C.10V D4.(3分)(2012?北京)处于匀强磁场中的一个带电粒子,仅在磁场力作用下做匀速圈周运动.将该粒子的运动等效为环形电流,那么此电流值()A.与粒子电荷量成正比 B.与粒子速率成正比C.与粒子质量成正比 D.与磁感应强度成正比5.(3分)(2012?北京)一个弹簧振子沿x轴做简谐运动,取平衡位置O为x轴坐标原点.从某时刻开始计时,经过四分之一的周期,振子具有沿x轴正方向的最大加速度.能正确反映振子位移x与时间,关系的图象是()A BC D6.(3分)(2012?北京)关于环绕地球运动的卫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分别沿圆轨道和椭圆轨道运行的两颗卫星,不可能具有相同的周期B.沿椭圆轨道运行的一颗卫星,在轨道不同位置可能具有相同的速率C.在赤道上空运行的两颗地球同步卫星,它们的轨道半径有可能不同D.沿不同轨道经过北京上空的两颗卫星,它们的轨道平面一定会重合7.(3分)(2012?北京)物理课上,老师做了一个奇妙的“跳环实验”.如图所示,她把一个带铁芯的线圈、开关和电源用导线连接起来后,将一金属套环置于线圈上,且使铁芯穿过套环.闭合开关的瞬间,套环立刻跳起.某同学另找来器材再探究此实验.他连接好电路,经重复试验,线圈上的套环均未动.对比老师演示的实验,下列四个选项中,导致套环未动的原因可能是()实用文档文案大全A.线圈接在了直流电源上B.电源电压过高C.所选线圈的匝数过多D.所用套环的材料与老师的不同8.(3分)(2012?北京)“约瑟夫森结”由超导体和绝缘体制成,若在结两端加一恒定电压U,则它会辐射频率为v的电磁波,且与U成正比,即v=kU,已知比例系数k仅与元电荷e的2倍和普朗克常量h有关.你可能不了解此现象为原理,但仍可运用物理学中常用的方法,在下列选项中,推理判断比例系数k的值可能为()A B C.2he D二、解答题9.(18分)(2012?北京)在“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实验中,所用测量仪器均已校准,待测金属丝接入电路部分的长度约为50cm..(1)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直径,其中某次测量结果如图1所示,其读数应为mm(该值接近多次测量的平均值)(2)用伏安法测金属丝的电阻R X,实验所用器材为:电池组(电动势为3V,内阻约为1Ω),电流表(内阻约为0.1Ω),电压表(内阻约为3kΩ),滑动变阻器R(0~20Ω,额定电流为2A)开关,导线若干.某同学利用以上器材正确连接好电路,进行实验测量,记录数据如下:次数 12 3 4 5 67 U/V 0.10 0.30 0.70 1.00 1.50 1.702.30I/A0.0200.0600.1600.2200.3400.4600.520由以上实验数据可知,他们测R是采用中甲和乙中的(选填“甲”或“乙”)(3)如图3是测量R X的实验器材实物图,图中已经连接了部分导线,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置于变阻器的一端,请根据上图所选的电路图,补充完成图3中实物间的连线,并使闭合开关的瞬间,电压表或电流表不至于被烧坏.实用文档文案大全(4)这个小组的同学在坐标纸上建立U、I坐标系,如图4所示,图中已经标出了与测量数据相对应的四个点,请在下图中标出第2、4、6次测量数据的坐标点,并描绘出U﹣I图线,由图线得到金属丝的阻值R X=Ω(保留两位有效数字).(5)根据以上数据可估算出金属丝的电阻率约为(填选项前的序号)A、1×10﹣2Ω?mB、1×10﹣3Ω?mC、1×10﹣6Ω?mD、1×10﹣8Ω?m (6)任何实验测量都存在误差,本实验所用测量仪器都已校准,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有多个正确选项).A、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直径时,由于读数引起的误差属于系统误差B、由于电流表和电压表内阻引起的误差属于偶然误差C、若将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内阻计算在内,可以消除由测量仪表引起的系统误差D、用U﹣I图象处理数据求金属丝电阻可以减小偶然误差.10.(16分)(2012?北京)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物块在粗糙水平桌面上做直线运动,经距离l后以速度v飞离桌面,最终落在水平地面上.已知l=1.4m,v=3.0m/s,m=0.10kg,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5,桌面高h=0.45m,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取10m/s2,求:(1)小物块落地点距飞出点的水平距离s;(2)小物块落地时的动能E K;(3)小物块的初速度大小v0.实用文档文案大全11.(18分)(2012?北京)摩天大楼中一部直通高层的客运电梯,行程超过百米.电梯的简化模型如图1所示.考虑安全、舒适、省时等因素,电梯的加速度a是随时间t 变化的,已知电梯在t=0时由静止开始上升,a─t图象如图2所示.电梯总质量m=2.0×103kg..忽略一切阻力,重力加速度g取10m/s2.(1)求电梯在上升过程中受到的最大拉力F1和最小拉力F2;(2)类比是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对于直线运动,教科书中讲解了由υ─t图象求位移的方法.请你借鉴此方法,对比加速度和速度的定义,根据图2所示a─t图象,求电梯在第1s内的速度改变量△υ1和第2s末的速率υ2;(3)求电梯以最大速率上升时,拉力做功的功率P;再求在0─11s时间内,拉力和重力对电梯所做的总功W.12.(20分)(2012?北京)匀强电场的方向沿x轴正向,电场强度E随x的分布如图所示.图中E0和d均为已知量,将带正电的质点A在O点由能止释放,A离开电场足够远后,再将另一带正电的质点B放在O点也由静止释放,当B在电场中运动时,A、B间的相互作用力及相互作用能均为零;B离开电场后,A、B间的相作用视为静电作用,已知A的电荷量为Q,A和B的质量分别为m和,不计重力.(1)求A在电场中的运动时间t;(2)若B的电荷量,求两质点相互作用能的最大值E Pm;(3)为使B离开电场后不改变运动方向,求B所带电荷量的最大值q m.实用文档文案大全2012年北京市高考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3分)【考点】氢原子的能级公式和跃迁.【专题】实验题;原子的能级结构专题.【分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释放光子,能量减少,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吸收光子,能量增加.【解答】解:一个氢原子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即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释放光子,能量减少.故选:B.【点评】知道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释放光子,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吸收光子.2.(3分)【考点】光的折射定律;电磁波谱.实用文档文案大全【专题】光的折射专题.【分析】该题考察了单色光在不同的介质中,波长、变速的变化情况,通过和v=λf结合在不同的介质中光的频率不变可得出正确结果.【解答】解:一束单色光经由空气射入玻璃,是由光疏介质进入光密介质,由可知,光的传播速度变慢;一单色光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时频率不变,由v=λf可知,波长变短;综上所述可知选项A正确,选项BCD错误.故选A.【点评】光从真空(或空气中)射入某种介质时,频率是不会变化的;会熟练的应用判断光速的变化情况,应用v=λf判断波长的变化情况;同时还要了解同种介质对不同频率的光的折射率是不同的.3.(3分)【考点】正弦式电流的最大值和有效值、周期和频率.【专题】交流电专题.【分析】根据焦耳定律Q=I2Rt求解电流的有效值,其中I是有效值.再根据有效值与最大值的关系求出最大值.【解答】解:设电热器的电阻为R,t时间内产生的热量为Q,则:Q=此热量是接交流电源上产生的热功率的2倍,所以Q′=Q=所以:=解得:V所以最大值为故选C【点评】对于交变电流,求解热量、电功和电功率等与热效应有关的量,都必须用有效值.4.(3分)【考点】电磁场;电流、电压概念.【分析】带电粒子以速率v垂直射入磁感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由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带电粒子圆周运动的周期,由电流的定义式得出电流的表达式,再进行分析.【解答】解:设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为T,半径为r,则由qvB=m,得r=,T=环形电流:I==,可见,I与q的平方成正比,与v无关,与B成正比,与m成反比.故选D.实用文档文案大全【点评】本题是洛伦兹力、向心力和电流等知识的综合应用,抓住周期与B、I 的联系是关键.5.(3分)【考点】简谐运动的振动图象.【专题】振动图像与波动图像专题.【分析】回复力:F=﹣kx;牛顿第二定律公式:a=;得到加速度的一般表达式后,再进行讨论即可.【解答】解:A、回复力:F=﹣kx 加速度:a=故有a=﹣x经周期振子具有正方向的最大加速度,故结合上述公式得到:此时振子有负方向的最大位移,A图符合,故A正确;B、经周期振子位移为零,故B错误;C、经周期振子位移正向最大,故C错误;D、经周期振子位移为零,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关键是根据回复力公式和加速度公式得到加速度与位移关系式,然后逐项讨论.6.(3分)【考点】人造卫星的加速度、周期和轨道的关系;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专题】人造卫星问题.【分析】根据开普勒定律求解.了解同步卫星的含义,即同步卫星的周期必须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它所受的合力提供向心力,也就是合力要指向轨道平面的中心.通过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列出等式通过已知量确定未知量.【解答】解:A、分别沿圆轨道和椭圆轨道运行的两颗卫星,可能具有相同的周期,故A错误B、沿椭圆轨道运行的一颗卫星,在轨道对称的不同位置具有相同的速率,故B正确C、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列出等式:=m(R+h),其中R为地球半径,h为同步卫星离地面的高度.由于同步卫星的周期必须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所以T为一定值,根据上面等式得出:同步卫星离地面的高度h也为一定值.故C错误D、沿不同轨道经过北京上空的两颗卫星,它们的轨道平面不一定重合,但圆心都在地心,故D错误故选B.实用文档文案大全【点评】地球质量一定、自转速度一定,同步卫星要与地球的自转实现同步,就必须要角速度与地球自转角速度相等,这就决定了它的轨道高度和线速度大小.7.(3分)【考点】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专题】压轴题.【分析】闭合开关的瞬间,穿过套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产生感应电流,从而受到安培力,会向上跳起.根据套环跳起的原理判断导致套环未动的原因.【解答】解:A、线圈接在直流电源上,闭合开关的瞬间,穿过套环的磁通量仍然会改变,套环中会产生感应电流,会跳动.故A错误.B、电源电压过高,在套环中产生的感应电流更大,更容易跳起.故B错误.C、线圈匝数过多,在套环中产生的感应电流越大,套环更容易跳起.故C错误.D、所用的套环材料不同,可能不产生感应电流,则不会受到安培力,不会跳起.故D 正确.故选D.【点评】理解套环跳起的原因,即产生感应电流的效果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磁通量的变化.8.(3分)【考点】电磁波的发射、传播和接收.【专题】压轴题.【分析】物理公式确定了物理量之间数值的关系,同时也就确定了物理单位间的关系,本题根据单位进行判断.【解答】解:物理公式两边的单位是相同的,根据公式v=kU,,故其单位为s﹣1?V;﹣1普朗克常量h的单位是J?s,e的单位是C;根据公式W=qU,1J=1V?C,故1Js=1VCs,故1s﹣1?V﹣1=1,故的单位是s﹣1?V﹣1;故选B.【点评】将一个物理导出量用若干个基本量的乘方之积表示出来的表达式,称为该物理量的量纲式,简称量纲.它是在选定了单位制之后,由基本物理量单位表达的式子;任何公式两边的量纲必须相同.二、解答题9.(18分)【考点】测定金属的电阻率;伏安法测电阻.【专题】实验题;恒定电流专题.【分析】(1)关于螺旋测微器的读数,要先读出固定刻度,再读出可动刻度,然后相加即可得出结果.(2)根据数据比较电压表、电流表和被测电阻的阻值关系,确定可采取的电路.(3)按照电路原理图进行实物图的连接,注意导线不能交叉和滑动变阻器的连接方式.(4)根据图上所标的点,做出U﹣﹣I图线,从而可得出电阻值(5)把以上数据代入电阻定律,可得出结果(6)结合试验误差出现的原因,可得出答案.【解答】解:(1)固定刻度读数为0,可动刻度读数为39.7,所测长度为0+39.7×0.01=0.397mm..实用文档文案大全(2)由记录数据根据欧姆定律可知金属丝的电阻R x约5Ω.则有,,比较R x为小电阻应该采用外接法测量误差小.由(3)知是用伏安特性曲线来测量电阻的,就要求电压电流从接近0开始调节,所以应该采用分压接法甲.(3)注意连图时连线起点和终点在接线柱上并且不能交叉,结合(2)可知应该连接成外接分压接法(甲)那么在连线时断开开关且使R x两端的电压为0.先连外接电路部分,再连分压电路部分,此时滑片P必须置于变阻器的左端.实物图如图所示,(4)描绘出第2、4、6三个点后可见第6次测量数据的坐标点误差太大舍去,然后作出U﹣I图线.如右图所示;其中第4次测量数据的坐标点在描绘出的U﹣I图线上,有:Ω.(5)根据电阻定律有:ρ===1.1×10﹣6Ω?m从数量级上估算出的金属丝电阻率是C选项.(6)A、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直径时,由于读数引起的误差属于偶然误差,故A 错误;BC、由于电流表和电压表内阻引起的误差属于系统误差.若将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内阻计算在内,可以消除由测量仪表引起的系统误差,故B错误,C正确;D、用U﹣I图象处理数据求金属丝电阻可以减小偶然误差,故D正确.答案为:CD.故答案为:(1)0.397;(2)甲;(3)如图;(4)如图,4.5;(5)C;(6)CD.实用文档文案大全【点评】该题是综合性较强的题,解答时注意一下几方面:1、对于长度的测量注意高中所要求的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使用方法,读书时是固定刻度的值与可动刻度的值得和.2、会根据电压表、电流表及被测电阻的阻值关系,确定电流表是内接还是外接.3、实物连接时,注意导线不能相交叉,并且要注意闭合电建时,分压电路的输出端电压要为零.4、会用电阻定律来求解导线的电阻率5、了解实验误差产生的原因,并会在试验中做到尽可能的减小误差.10.(16分)【考点】动能定理的应用;平抛运动.【专题】动能定理的应用专题.【分析】(1)物块离开桌面后做平抛运动,由匀速与匀变速运动规律可以求出水平距离.(2)由动能定理可以求出落地动能.(3)由动能定理可以求出物块的初速度.【解答】解:(1)物块飞出桌面后做平抛运动,竖直方向:h=gt2,解得:t=0.3s,水平方向:s=vt=0.9m;(2)对物块从飞出桌面到落地,由动能定理得:mgh=mv12﹣mv22,落地动能E K=mgh+mv12=0.9J;(3)对滑块从开始运动到飞出桌面,由动能定理得:﹣μmgl=mv2﹣mv02,解得:v0=4m/s;答:(1)小物块落地点距飞出点的水平距离为0.9m..(2)小物块落地时的动能为0.9J.(3)小物块的初速度为4m/s..【点评】要掌握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方法与思路;(2)(3)两问也可以应用牛顿定律、运动学公式求解.11.(18分)【考点】牛顿第二定律;机械运动;功的计算.【专题】压轴题;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实用文档文案大全【分析】(1)由图读出电梯向上加速运动的最大加速度和减速运动的最大加速度大小,由牛顿第二定律求解最大拉力F1和最小拉力F2;(2)运用类比法可知,a﹣t图象与坐标轴所围的“面积”等于速度变化量,即可求出电梯在第1s内的速度改变量△υ1,及电梯在2s内的速度改变量△υ2,即求得第2s 末的速率υ2;(3)由a─t图象可知,11s~30s内速率最大,其值等于0~11s内a─t图线下的面积,此时电梯做匀速运动,拉力F等于重力mg,由P=Fv求出拉力的功率.由动能定理求解拉力和重力对电梯所做的总功W.【解答】解;(1)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F﹣mg=ma由a─t图象可知,F1和F2对应的加速度分别是a1=1.0m/s2,a2=﹣1.0m/s2则F1=m(g+a1)=2.0×103×(10+1.0)N=2.2×104NF2=m(g+a2)=2.0×103×(10﹣1.0)N=1.8×104N(2)通过类比可得,电梯的速度变化量等于第1s内a─t图线下的面积△v1=0.50m/s同理可得,△v2=v2﹣v0=1.5m/s v0=0,第2s末的速率v2=1.5m/s(3)由a─t图象可知,11s~30s内速率最大,其值等于0~11s内a─t图线下的面积,有v m=10m/s此时电梯做匀速运动,拉力F等于重力mg,所求功率P=Fv m=mg?v m=2.0×103×10×10W=2.0×105W 由动能定理,总功W=E k2﹣E k1=mv m2﹣0=×2.0×103×102J=1.0×105J 答:(1)电梯在上升过程中受到的最大拉力F1是2.2×104N,最小拉力F2是1.8×104N.(2)电梯在第1s内的速度改变量△v1是0.50m/s,第2s末的速率v2是1.5m/s..(3)电梯以最大速率上升时,拉力做功的功率P为2.0×105W;在0─11s时间内,拉力和重力对电梯所做的总功W是1.0×105J.【点评】本题一要有基本的读图能力,并能根据加速度图象分析电梯的运动情况;二要能运用类比法,理解加速度图象“面积”的物理意义.12.(20分)【考点】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专题】压轴题;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专题.【分析】(1)A在电场中时,在电场力作用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得加速度,由运动学位移公式求解运动时间t;(2)分析A、B的运动情况:A、B相互作用的过程中,A、B间相互作用力为斥力,A 受力方向与其运动方向相同做加速运动,B受力方向与其运动方向相反做减速,当两者速度相同,最接近时,相互作用能最大,根据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列式求解相互作用能的最大值E Pm;(3)研究A、B在x>d区间的运动过程,根据系统的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列式,得到B的速度v B表达式,B不改变运动方向,v B≥0,即可求出B所带电荷量的最大值q m.【解答】解:(1)由牛顿第二定律,A在电场中运动的加速a==实用文档文案大全 A在电场中做匀变速直线运动d=at2解得运动时间t==(2)设A.B离开电场的速度分别为v A0、v B0,由动能定理,有QE O d=m,qE0d= ①A、B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动量和能量均守恒,A、B间相互作用力为斥力,A受力方向与其运动方向相同,B受力方向与其运动方向相反,相互作用力A做正功,对B做负功.在AB靠近的过程中,B的路程大于A的路程,由于作用力大小相等,作用力对B做功的绝对值大于对A做功的绝对值,因此相互作用力做功之和为负,相互作用能增加,所以当A、B最接近时,相互作用能最大,因此两者速度相同,设v′,有(m+)v′=mv A0+ ②E pm=(m+)﹣(m+)v′2③又已知,由①②③解得相互作用能的最大值为 E pm=(3)考虑A、B在x>d区间的运动,由动量守恒、能量守恒,且在初态和末态均无相互作用,有mv A+=mv A0+ ④+=m+ ⑤由④⑤解得 v B=﹣因B不改变运动方向,故v B≥0 ⑥由①⑥解得 q≤即B所带电荷量的最大值为 Q m=.答:(1)求A在电场中的运动时间t是;(2)若B的电荷量,两质点相互作用能的最大值E Pm是.(3)为使B离开电场后不改变运动方向,B所带电荷量的最大值q m是.【点评】本题关键要分析两质点的运动情况,把握每个过程的运动规律,此题类似于弹性碰撞过程,在相互作用过程中,遵守两大守恒: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当两者速度相等时,相互作用能达到最大.实用文档文案大全。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物理部分本试卷共14页.共30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可能用到地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CI35.5 Br80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20分)本部分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在每小题列出地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地一项.13.一个氢原子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该氢原子A 放出光子,能量增加B 放出光子,能量减少C 吸收光子,能量增加D 吸收光子,能量减少【答案】B14. 一束单色光经由空气射入玻璃,这束光地A 速度变慢,波长变短B 速度不变,波长变短C 频率增高,波长变长D 频率不变,波长变长 【解析】nc v = 【答案】AI5.一个小型电热器若接在输出电压为10v 地直流电源上.消耗电功率为P;若把它接在某个正弦交流电源上,其消耗地电功率为.如果电热器电阻不变,则此交流电源输出电压地最大值为【解析】R P 210=,R U P 22=,U U m 2= 【答案】C16.处于匀强磁场中地一个带电粒子,仅在磁场力作用下做匀速圈周运动.将该粒子地运动等效为环形电流,那么此电流值A 与粒子电荷量成正比 B 与粒子速率成正比C 与粒子质量成正比D 与磁感应强度成正比【解析】mB q qBm q T q I ππ222=== 【答案】D17.一个弹簧振子沿x 轴做简谐运动,取平衡位置O 为x 轴坐标原点.从某时刻开始计时,经过四分之一地周期,振子具有沿x 轴正方向地最大加速度.能正确反映振子位移x 与时间t 关系地图像是【解析】加速度指向平衡位置.【答案】A18.关于环绕地球运动地卫星,下列说法正确地是A.分别沿圆轨道和椭圆轨道运行地两颖卫星,不可能具有相同地周期B.沿椭圆轨道运行地一颖卫星,在轨道不同位置可能具有相同地速率C.在赤道上空运行地两颖地球同步卫星.它们地轨道半径有可能不同D.沿不同轨道经过北京上空地两颗卫星,它们地轨道平面一定会重合【解析】根据开普勒行星运动第二定律,B 正确.【答案】B19.物理课上,老师做了一个奇妙地“跳环实验”.如图,她把一个带铁芯地线圈I 、开关S 和电源用导终连接起来后.将一金属套环置于线圈L上,且使铁芯穿过套环.闭合开关S 地瞬间,套环立刻跳起.某司学另找来器材再探究此实验.他连接好电路,经重复试验,线圈上地套环均末动.对比老师演示地实验,下列四个选项中.导致套环未动地原因可能是A.线圈接在了直流电源上.B.电源电压过高.C.所选线圈地匝数过多,D.所用套环地材料与老师地不同【解析】如果套环地材料不是金属,可能导致套环未动.【答案】D20. “约瑟夫森结”由超导体和绝缘体制成.若在结两端加恒定电压U ,则它会辐射频率为v 地电磁波,且与U 成正比,即v=kU.已知比例系数k 仅与元电荷e 地2倍和普朗克常量h 有关.你可能不了解此现象地机理,但仍可运用物理学中常用地方法.在下列选项中,推理判断比例系数k 地谊可能为A. e h 2 B. h e 2 C. he 2 D.he21【解析】用单位验证法.根据v=kU ,U k ν=,其单位是J A ,h e 地单位是sJ C ⋅也可变为JA ,所以B 正确. 【答案】B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共180分)本部分共11小题.共180分.21.(18分)在“侧定金属地电阻率”实验中,所用测量仪器均已校准,待侧金属接入电路部分地长度约为50cm.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地直径,其中某一次测量结果如图1所示,其读数应为________mm(该值接近多次测量地平均值)【解析与答案】(1)0.398mm (0.395~0.399)(2)用伏安法测量电阻丝地电阻X R .实验所用器材为:电池组(电动势3V ,内阻Ω),电流表(内阻0.1Ω),电压表(内约3Ωk 阻),滑动变阻器R (0~20Ω,额定电流2A ),开关,导线若干.某小组同学利用以上器材正确连接好电路,进行实验测量,记录数据如下:由以上实验数据可知:他们测量X R 是采用图2中地_____图(选填“甲”或“乙”)甲 乙图(3)图3是测量R x 地实验器材实物图,图中已连接了部分导线,滑动变阻器地滑片P 置于变阻器地一端.请根据(2)所选地电路图,补充完成图3中实物图地连线,并使闭合开关地瞬间,电压表或电流表不至于被烧坏.图3 图4(4)这个小组地同学在坐标纸上建立U 、I 坐标系,如图4所示.图中已标出了与测量数据对应地4个坐标点,请在图4中标出第2、4、6次测量数据地3个坐标点,并描绘出I U -图线,由图线得出金属丝地阻值R =______Ω(保留2位有效数字).(5)根据以上数据可以估算出金属丝地电阻率约为新课 标 第一网rqyn1A. m ⋅Ω⨯-2101 B. m ⋅Ω⨯-3101 C.m ⋅Ω⨯-6101 D.m ⋅Ω⨯-8101(6)任何实验测量都存在误差,本实验所用地测量仪器均已校准,下列关于误差地说法中正确地是____(有多个正确选项)A.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地直径时,由于读数引起地误差属于系统误差B.由于电流表和电压表内阻引起地误差属于偶然误差C.若将电流表和电压表地内阻计算在内,可以消除由测量仪表引起地系统误差D.用I U -图象处理数据求金属丝地电阻率可以消除偶然误差.【解析与答案】(2)甲,电流表外接,滑动变阻器分压器(3)如下图(4)如下图R=4.4Ω(4.3~4.7)(5)C(6)CD22.(16分)如图所示,质量为m 地小物块在粗糙水平桌面上做直线运动,经距离l 后以速度v 飞离桌面,最终落在水平地面上.已知l=1.4m,v=3.0m/s,m=0.10kg,物块与桌面间地动摩擦因数μ=0.25,桌面高h=0.45m.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取10m/s 2.求(1) 小物块落地点距飞出点地水平距离s ;(2) 小物块落地时地动能E K(3) 小物块地初速度大小v 0.【解析与答案】(1)平抛运动规律:221gt h =,得s gh t 3.02==,m vt s 9.0==(2)机械能守恒:J mv mgh E k 9.0212=+= (3)动能定理:2022121mv mv mgl -=-μ,代入数据得:s m v /40=. 23.(18分)摩天大楼中一部直通高层地客运电梯.行程超过百米.电梯地简化模型如 I 所示.考虑安全、舒适、省时等因索,电梯地加速度a 随时间t 变化地.已知电梯在t=0时由静止开始上升,a 一t 图像如图2所示. 电梯总质最m=2.0xI03kg.忽略一切阻力.重力加速度g 取I0m/s 2.(I) 求电梯在上升过程中受到地最大拉力F 1和最小拉力F 2;(2)类比是一种常用地研究方法.对于直线运动,教科书中讲解了由v-t 图像求位移地方法.请你借鉴此方法,对比加速度地和速度地定义,根据图2所示a-t 图像,求电梯在第1s 内地速度改变量△v 1和第2s 末地速率v 2;(3)求电梯以最大速率上升时,拉力做功地功率p :再求在0~11s 时间内,拉力和重力对电梯所做地总功w.【解析与答案】(1)根据牛顿运动定律11ma mg F =-,21/0.1s m a =代入数据得:N F 41102.2⨯=22ma mg F =-,21/0.1s m a -=代入数据得:N F 42108.1⨯=(2)面积法:s m v /5.00.11211=⨯⨯=∆,s m v v v /5.110.15.0212=⨯+=∆+∆= (3)最大速度s m v m /105.090.15.0=+⨯+=,电梯以最大速率上升时,拉力做功地功率p 51102.2⨯==m v F P W.根据动能定理:在0~11s 时间内,拉力和重力对电梯所做地总功J mv E W m k 52100.121⨯==∆=.24.(20分)匀强电场地方向沿x 轴正向,电场强度E 随x 地分布如图所示.图中E 0和d 均为已知量.将带正电地质点A 在O 点由静止释放.A 离开电场足够远后,再将另一带正电地质点B 放在O 点也由静止释放,当B 在电场中运动时,A. B 间地相互作用力及相互作用能均为零:B 离开电场后,A. B 间地相作用视为静电作用.已知A 地电荷量为Q. A 和B 地质量分别为m 和.不计重力.(I) 求A 在电场中地运动时间t ,(2)若B地电荷量,求两质点相互作用能地最大值 (3)为使B 离开电场后不改变运动方向.求B 所带电荷量地最大值q m【解析与答案】(1) 根据运动学规律221at d =,及m Q E a 0=,得QE dm t 02= (2) 因为两质点地相互作用力为斥力,所以当两质点地距离最小时,两质点地相互作用能取最大值.A 质点离开电场时地速度为0A v ,根据动能定理,20021A mv Qd E =,⋅=20A v mQd E 0, B 质点离开电场时地速度为0B v ,根据动能定理,200412194B mv Qd E ⋅=⋅,⋅=3240B v mQd E 0, 设A 、B 速度相等时地速度为v ,根据动量守恒,v m m mv mv B A )41(4100+=+,解得15216=v mQd E 0. 根据能量守恒,两质点相互作用能地最大值=∆=k m E E 20021A mv Qd E =+204121B mv ⋅-2)41(21v m m +,代入后得Qd E E m 0451=. 因为两质点在同一直线上运动,所谓B 离开电场后不改变运动方向,是当两质点距离足够远时,B 地速度为0.设此时A 地速度为'A v ,而B 离开电场时地速度为'0B v动能定理:200'4121B m mv d q E ⋅=⋅ 动量守恒:''4100A B A mv mv mv =+, 能量守恒(此时A 、B 相互作用能为0):2021A mv +20'4121B mv ⋅-2'21A mv , 解得:Q q m 916=.版权申明本文部分内容,包括文字、图片、以及设计等在网上搜集整理.版权为个人所有This article includes some parts, including text, pictures, and design. Copyright is personal ownership.eUts8。
1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物理试题 一、选择题(每个小题都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3.一氢原子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该氢原子( ) A.放出光子,能量增加 B.放出光子,能量减少 C.吸收光子,能量增加 D.吸收光子,能量减少 14.一束单色光经由空气射入玻璃,这束光的( ) A.速度变慢,波长变短 B.速度不变,波长变短 C.频率增高,波长变长 D.频率不变,波长变长 15.一个小型电热器若接在输出电压为10V的直流电源上,消耗电功率为P;若把它接在某个正弦交流电源上,其消耗的功率为2/P。如果电热器电阻不变,则此交流电源输出电压的最大值为( ) A.5V B.25V C.10V D.210V 16.处于匀强磁场中的一个带电粒子,仅在磁场力作用下做匀速圆周运动。将该粒子的运动等效为环形电流,那么此电流值( ) A.与粒子电荷量成正比 B.与粒子速率成正比 C.与粒子质量成正比 D.与磁感应强度成正比 17.一弹簧振子沿x轴做简谐运动,取平衡位置O为x轴坐标原点。从某时刻开始计时,经过四分之一周期,振子具有沿x轴正方向的最大加速度。能正确反映振子位移x与时间t关系的图像是( ) 2
18.关于环绕地球的卫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别沿圆轨道和椭圆轨道运行的两颗卫星,不可能具有相同的周期 B.沿椭圆轨道运行的一颗卫星,在轨道不同位置可能具有相同的速度 C.在赤道上空运行的两颗地球同步卫星,它们的轨道半径有可能不同 D.沿不同轨道经过北京上空的两颗卫星,它们的轨道平面一定会重合 19.物理课上,老师做了一个奇妙的“跳环实验。”如图,她把一个带铁芯的线圈L、开关S盒电源用导线连接起来后,将一个金属套环置于线圈L上,且使铁芯穿过套环。闭合开关S的瞬间,套环立刻跳起。 某同学另找来器材在探究此实验。他连接好电路,经重复试验,线圈上的套环均为动。对比老师的演示实验,下列四个选项中,导致套环未动的原因可能是( ) A.线圈接在了直流电源上 B.电源电压过高 C.所选线圈的匝数过多 D.所用套环的材料与老师的不同 20.“约瑟夫森结”由超导体和绝缘体制成。若在结两加恒定电压U,则它会辐射频率为的电磁波,且与U成正比,即kU。已知比例系数k仅与元电荷e的2倍和普朗克常量h有关。你可能不了解此现象的机理,但仍可运用物理学中常用的方法,在下列选项中,推理判断比例系数k的值可能为( )
A.eh2 B.he2 C.he2 D.he21 21.(18分)在“测量金属的电阻率”实验中,所用测量仪器均已校准、待测金属丝接入电路部分的长度约为50cm。 (1)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其中某一次测量结果如图1所示,其读数为 mm(该值接近多次测量的平均值)。
(2)用伏安法测金属丝的电阻xR。实验所用器材为:电池组(电动势3V,内阻约1Ω)、电流表(内阻约0.1Ω)、电压表(内阻约3KΩ)、滑动变阻器(0~20Ω,额定电流2A),开关、导线 3
若干。某小组同学利用以上器材正确连接好电路,进行实验测量,记录数据如下: 次数 1 2 3 4 5 6 7 U/V 0.10 0.30 0.70 1.00 1.50 1.70 2.30 I/A 0.020 0.060 0.160 0.220 0.340 0.460 0.520 由以上实验数据可知,他们测量xR是采用图2中的 图(选填“甲”或“乙”)。
图2 (3)图3 是测量xR的实验器材实物图,图中已连接了部分导线,滑动变阻器滑片P置于变阻器的一端。请根据(2)所选的电路图,补充完图3中实物间的连线,并使开关闭合瞬间,电压表或电流表不至于被烧坏。
(4)这个小组的同学在坐标纸上建立U、I坐标系,如图4所示,图中已标出了与测量数据对应的4个坐标点。请在图4中标出第2、4、6次测量数据的坐标点,描绘出U-I图线。由图线得到金属丝的阻值xR= Ω(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5)根据以上数据可以估算出金属丝电阻率约为 (填选项前的符号)。 A.2101Ω∙m B.3101Ω∙m C.6101Ω∙m D 、5101Ω∙m (6)任何实验测量都存在误差。本实验所用测量仪器均已校准,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_____________(有多个正确选项)。 A.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直径时,由于读数引起的误差属于系统误差 B.由于电流表和电压表内阻引起的误差属于偶然误差 C.若将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内阻计算在内,可以消除由测量仪表引起的系统误差 D.用U-I图像处理数据求金属丝电阻可以减小偶然误差
V A
甲 Rx 4
22.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物块在粗糙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经距离L后以速度v飞离桌面,最终落在水平地面上。已知L=1.4m,0.3vm/s,m=0.10kg,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5,桌面高h=0.45m。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10m/s2。求: (1)小物块落地点距飞出点的水平距离s; (2)小物块落地时的动能kE; (3)小物块的初速度0v。
23.(18分)摩天大楼中一部直通高层的客运电梯,行程超过百米,电梯的简化模型如图1所示,考虑安全舒适、省时等因素,电梯的加速度a随时间t是变化的。已知电梯在0t时由静止开始上升,ta图像如图2所示。电梯总质量3102mkg,忽略一切阻力,重力加速度10gm/s2。
(1)求电梯在上升过程中受到的最大拉力1F和最小拉力2F; (2)类比是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对于直线运动,教科书中讲解了由tv图像求位移的方法。请你借鉴此方法对比加速度和速度的定义,根据图2所示ta图像,求电梯在第1s内的速度改变量1v和第2s末的速度2v; (3)求电梯以最大速度上升时,拉力做功的功率P,再求0~11s时间内,拉力和重力对电梯所做的总功W。 5
24.(20分)匀强电场方向沿x轴正向,电场强度E随x轴的分布如图所示,图中0E和d均为已知量。将带正电的质点A在O点由静止释放。A离开电场足够远后,再将另一带正电的质点B放在O点也由静止释放。当B在电场中运动时,A、B间的相互作用力及相互作用能均为零;B离开电场后,A.B间的相互作用视为静电作用。已知A的电荷量为Q,A和B的质量分别为
m和4m,不计重力。 (1)求A在电场中的运动时间t; (2)若B的电荷量Qq94,求两质点相互作用能的最大值pmE; (3)为使B离开电场后不改变运动方向,求B所带电荷量的最大值mq。 6
参考答案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A C D A B D B
21答案与解析: (1)0.398mm (2)甲(表中的电压最小值为0.10V,只有将滑动变阻器接成图甲的分压接法才能做到) (3)略(按图连线,注意滑动变阻器要连接在右下角,使得闭合开关前阻值最大) (4)4.4Ω(用直线连接各点,求出直线的斜率) (5)C(带入方程计算) (6)CD(A选项是偶然误差;B选项是系统误差)
22答案:(1)在竖直方向上,由221gth可得,t=0.3s, 因此s=v·t=0.9 m (2)由动能定理可得,221mvEmghk,Ek=0.9J
(3)由动能定理可得,2022121mvmvlmg,解得v0=4 m/s
23答案:(1)电梯上升时,mamgF,当a=1 m/s2时,F最大;当a=﹣1 m/s2时,F最小,因此 F1=mg+ma=2.2×104 N F2=mg﹣ma=1.8×104 N (2)类比v-t图像,在a-t图像中,面积表示速度的变化量,因此在第1s内的速度该变量 Δv1=0.5 m/s,第二秒末的速率为
v2=1.5m/s (3)电梯的最大速度为11s末到30s这段时间。此时的速度vm=10 m/s,而拉力等于重力。 因此, P=G·vm=2×104 ×10 W=2×105 W 拉力和重力对电梯所做的总功,等于电梯动能的变化量,即
W=221mmv=105 J 7
24答案:(1)由于电场是匀强电场,因此A在电场中做匀加速运动。即 dat221,mqEa0
因此,02QEmdt (2)在离开电场后,A和B之间的作用力只有库仑力,可以看做内力,因此两质点动量守恒。A和B离开电场的速度分别为vA和vB,则有
2021AmvdQE,mdQEvA02
2021BmvdqE
,mdQEvB023
4
当两个质点离得最近时,他们共速。此时他们相互作用的电势能最大。 共mvvmmvBA454
mdQEvmvmmvEBApm45·45·21·4·21210222
共
(3)AB两个质点在达到最近以后,会弹开。当它们离开得足够远时势能为零。即满足完全弹性碰撞的条件。因此可以列式为:
'44BABAvmmvvmmv’ ① ②
①式可以写成)()(''4BBAAvvmvvm ②式可以写成)()(''·AAAAvvvvm))((''4BBBBvvvvm 因此可以推出''BBAAvvvv ③ ③与式①联立可得
523'BAAvvv;538'BABvvv
题中要求质点B的方向不改变,则意味着0’Bv,即 BAvv38
2'2'22·4·2121·4·2121BABAvmmvvmm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