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的起源与概述共27页
- 格式:ppt
- 大小:2.19 MB
- 文档页数:27
传播学的发展历史一、传播学的起源传播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
最初,传播学的研究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现代科学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
20世纪30年代,美国出现了以哥伦比亚大学为中心的一系列传播研究机构,如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等学者所领导的哥伦比亚大学应用社会研究所,这些研究机构为传播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传播学的发展阶段1.初创阶段(20世纪30年代-50年代)传播学的初创阶段主要是以美国为中心,以实证研究为主,着重研究传媒对受众的影响。
这一时期的主要学者有拉扎斯菲尔德、霍夫兰、莱文森等,他们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了一系列传播效果形成的条件和因素,为传播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2.发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在这一时期,传播学开始逐步拓展到欧洲和世界各地。
与初创阶段相比,这一时期的传播研究更加注重理论建设,出现了多种理论流派和学派,如符号学、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等。
同时,这一时期的传播研究也开始关注传媒和社会的关系,以及传媒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作用和影响。
3.成熟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在这一时期,传播学的研究更加成熟和规范,出现了更多的学术期刊和专业学会,同时也出现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著作。
这一时期的传播研究开始更加深入地探讨传媒的本质和内在机制,对新媒体和数字传播也有了更加深入的研究。
同时,传播学也开始更加注重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如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
三、传播学的主要理论1.媒介效果理论媒介效果理论是传播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主要研究媒介对受众认知、态度和行为等方面的影响。
这一理论的出现和发展为传播学的媒介研究和效果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媒介效果理论主要包括“魔弹论”、有限效果论和宏观效果论等。
2.符号学理论符号学理论是传播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主要研究符号在信息传递中的作用和意义。
这一理论认为符号是传递信息的基本单位,信息传递的过程实际上是符号的解释和理解的过程。
传播学概论(完整版)1.传播学的起源、形成和发展〃传播学形成于20世纪初⾄40年代的美国〃传播学诞⽣在美国的原因①美国是世界上传播业最发达的国家②相对和平的社会环境,相对⾃由的科研氛围以及雄厚的物质技术⼒量使美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适宜开展科学研究的沃⼟③1933年,德国的纳粹执政后,⼤批欧洲学者逃到美国推动了美国社会科学的发展和繁荣〃传播学形成的历史背景传播媒介的发展,尤其是⼤众传播媒介的迅速发展,推动了传播学的兴起和发展从历史和社会环境来说第⼀、这是⼀个世界范围内的战争与⾰命的时代,两次世界⼤战相继爆发,交战国纷纷利⽤各种传播媒介进⾏⼤规模宣传第⼆、⼆战前⼣的美国已经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学习传播学的意义第⼀,有助于正确解释和合理解决传播现象和问题;第⼆,有助于以⾼传播决策的科学⽔平;第三,有助于增强传播效果.2.四⼤奠基⼈及贡献〃拉斯韦尔(政治学家),:从政治⾓度研究传播学(1902-1977)博⼠论⽂《世界⼤战期间的宣传技巧》《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5W模式、三功能)拉斯韦尔把传播过程分解为传者、受者、信息、媒介、效果,即5W模式。
R.布雷多克添加了情境和动机两个环节,把它变成7W模式。
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⑴环境监视功能(帮助⼈们了解把握环境的变化保证⼈类社会的⽣存与发展环境监视是⼤众传播的最主要功能)⑵社会协调功能(实现社会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协调和统⼀)⑶社会遗产传承功能(将前⼈的经验智慧知识加以记录积累保存并传给后代)赖特的“四功能说”:第⼀,环境监视;第⼆,解释与规定;第三,社会化功能;第四,提供娱乐施拉姆把环境监视,社会协调和遗产传承归⼊整治功能的范畴,⽽把社会控制,规范传递,娱乐等归⼊⼀般社会功能的范畴。
拉扎斯菲尔德和莫顿的功能表现:社会地位赋予功能,社会规范强制功能,作为负⾯功能的“⿇醉作⽤”负⾯功能:⿇醉功能拟态环境歪曲环境拟态环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信息环境,它并不是实现环境的“镜⼦“式的再现,⽽是传播媒介通过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选择,加⼯,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们提⽰的环境。
传播学概论--复习资料第⼀章1、传播学起源:美国社会学家库利在1909年出版的《社会组织》中设了《传播》⼀章专门加以论述。
美国学者⽪尔⼠也在1911年出版的《思想的法则》中设了⼀个题为《传播》的短章。
2、传播的定义和特点:定义: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
基本特点:(1)社会传播是⼀种信息共享活动。
也就是说,它是⼀个将单个或少数⼈所独有的信息化为两个⼈或更多⼈所共有的过程。
这⾥的共享概念意味着社会信息的传播具有交流、交换和扩散的性质。
(2)社会传播是在⼀定社会关系中进⾏的,⼜是⼀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施拉姆说:传播⼀直和社区⼀词有共同的词根,这并⾮偶然。
没有传播就不会有社区,没有社区也不会有传播。
所谓社区也就是由地缘关系和社会关系构成的共同体。
传播产⽣于⼀定的社会关系,这种关系可能是纵向的,也可能是横向的。
它⼜是社会关系的体现,传受双⽅表述的内容和采⽤的姿态措辞等等,⽆不反映着各⾃的社会⾓⾊和地位。
社会关系是⼈类传播的⼀个本质属性,通过传播,⼈们保持既有社会关系并建⽴新的社会关系。
(3)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它⼜是⼀种双向的社会互动⾏为。
这就是说,信息的传递总是在传播者和传播对象之间进⾏的。
在传播的过程中,传播⾏为的发起⼈——传播者通常处于主动地位,但传播对象也不是单纯的被动⾓⾊,他可以通过信息反馈来影响传播者。
双向性有强弱之分,但任何⼀种传播——⽆论其参与者是个⼈、群体还是组织——都必然是⼀种通过信息的授受和反馈⽽展开的社会互动⾏为。
(4)传播成⽴的重要前提之⼀,是传受双⽅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信息的传播要经过符号的中介,这意味着传播也是⼀个符号化和符号解读的过程。
符号化即⼈们在进⾏传播之际,将⾃⼰要表达的意思转化成语⾔、⾳声、⽂字或其他形式的符号;⽽符号解读指的是信息接收者对传来的符号加以解释、理解其意义的活动。
反馈也包括在符号解读基础上的再次符号化的活动。
共通的意义空间,意味着双⽅必须对符号意义有共通的理解,否则传播过程本⾝就不能成⽴,或传⽽不通,或导致误解。
初识传播学第七章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传播学的起源和发展
2.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3.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
正文
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信息传播的学科,它涵盖了从信息产生到信息被接收的全过程。
在初识传播学的第七章中,我们将深入了解传播学的起源、基本概念和理论、研究方法和应用。
首先,传播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初,美国学者哈罗德·拉斯韦尔首次提出了“传播”这一概念,并开创了传播学的研究领域。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传播学得到了迅速发展,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
其次,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主要包括信息、传播者、传播渠道、受众和效果等。
其中,信息是传播的核心,传播者是信息的发出者,传播渠道是信息传播的途径,受众是信息的接收者,效果是传播者对受众的影响。
这些概念和理论构成了传播学的基本框架,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
传播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定量研究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实验设计等方式收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定性研究则主要通过深度访谈、案例研究等方式收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内容分析。
这些研究方法为传播学的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最后,传播学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新闻传播、广告传播、政治传播等领域。
在这些领域中,传播学为信息传播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导,促进了信息传播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总之,初识传播学的第七章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传播学的机会,让我们深入了解了传播学的起源、基本概念和理论、研究方法和应用。
传播学专业史一、引言传播学作为一门学科,其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传播学专业的兴起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媒体的迅猛发展密不可分。
本文将以传播学专业史为主题,探讨传播学专业的起源、发展和变革。
二、传播学专业的起源传播学专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美国。
当时,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媒体的迅猛发展催生了对传播现象的研究需求。
传播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新闻学和社会学的交叉领域。
早期的传播学主要关注媒体对公众的影响,通过研究媒体的内容、形式和效果来理解传播现象。
三、传播学专业的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媒体的不断发展,传播学专业逐渐得到了学界和社会的认可。
20世纪中叶,传播学开始从单一的媒体研究扩展到更广泛的领域,包括政治传播、组织传播、国际传播等。
传播学专业的发展也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如媒介效果理论、符号交互理论等。
四、传播学专业的变革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传播学专业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媒体的衰落和新兴媒体的崛起使传播学专业需要重新思考传播现象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
传播学专业也开始关注社交媒体、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新兴领域,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
五、传播学专业的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和媒体的不断发展,传播学专业也在不断发展和变革。
未来,传播学专业将更加关注媒体与技术的融合,研究新媒体环境下的传播现象。
同时,传播学专业也将更加关注跨文化传播和国际传播等领域,以适应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六、结论传播学专业的发展史是一部与社会和媒体发展密不可分的历史。
从起源到发展再到变革,传播学专业不断适应时代的需求,不断拓展研究领域,为我们理解传播现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方法。
未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传播学专业将继续发展,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传播变化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