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月相
- 格式:docx
- 大小:8.02 KB
- 文档页数:2
第4节月相1.月相的成因( )A.太阳、月球相对位置的有规律变化B.太阳、地球相对位置的有规律变化C.地球、月球相对位置的有规律变化D.太阳、地球、月球相对位置的有规律变化2.2015年10月26日(农历九月十四),天空将出现金星和木星再次紧密相连的天文奇观,这一天的月相最接近图中的( )3.下列关于月相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月相变化是月球形状在变化B.月相变化是人所看到月球被太阳光照亮部分的形状有规律地变化C.如果月球能自行发光,那么就不会有月相变化D.月相变化是日、月、地三者的相对位置不断变化引起的4.下面哪个节日里即使在晴朗的夜空你也看不到月亮( ) A.端午节 B.重阳节 C.春节D.中秋节5.日、月、地三者呈一条直线,地球位于日、月之间时的月相是( ) A.新月 B.上弦月 C.下弦月D.满月6.在一个阴历月中,月相有:①望、②朔、③上弦、④下弦、⑤娥眉月、⑥凸月,从初一到十六可见的月相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①③⑤⑥② B.②③⑥⑤①C.②⑤③⑥① D.②④⑥⑤①7.如图所示的四种月相中,在农历下半月凌晨才能观察到的是( )8. 月球经过C点后到达D点。
有关月球在D点的这一天月相的叙述正确的是( )第8题图A.这一天的月相为上弦月B.这一天的月相东半亮,西半暗C.这一天看到月相应在上半夜D.再过七天,月相变为满月9. 从地球上看,金星同月球一样也具有周期性的圆缺变化(相位变化),金星的相位变化与月球相似。
由于金星距离地球太远,用肉眼无法看到它的“月相”,某研究人员利用仪器在地球上观察到金星“满月月相”,此时金星位于图中( )第9题图A.甲 B.乙 C.丙 D.丁10.关于月相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初一到十五,月相从西到东逐渐增大光亮的面积B.从十六到三十,月相从西到东逐渐增大光亮的面积C.从初一到十五,月相从东到西逐渐增大光亮的面积D.从十六到三十,月相从东到西逐渐减小光亮的面积11.傍晚时高悬在正南方天空中的半个月亮是( )A.东半部亮的上弦月 B.西半部亮的下弦月C.东半部亮的下弦月 D.西半部亮的上弦月12.下列诗词所描述的月相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B.采莲去,月没春江曙C.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D.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13.下列图中四幅图按一个朔望月所能观察到的月相变化顺序排列的是( )第13题图A.a c d b B.c a b d C.d c b a D.d。
第4节月相同步练习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人们在中秋佳节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一天的月相是(C)图4-4-12.今年3月某晚,大多数地区可看到近十九年来最大的“超级月亮”,即图中近地点月亮。
下列有关“超级月亮”说法正确的是(A)图4-4-2A.那天晚上的月相是满月B.暗区是月球表面的高地C.太阳光在亮区发生的是镜面反射D.“超级月亮”是由于那天月球体积变大【解析】A.月亮圆缺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由图片可知,月球几乎全部是光明的,这时的月亮叫做满月,正确;B.月球表面有阴暗的部分和明亮的区域,亮区是高地,暗区是平原或盆地等低陷地带,分别被称为月陆和月海;C.月球本身不发光,它反射太阳光,地球上不同的角度都能看到月球表面的亮区,所以月球表面发生的是漫反射;D.超级月亮是指月亮距离地球近距离的状态,由于近,视觉效果变大,但月球体积没变。
故选A。
3.关于月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A.月相是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视形状B.“月有阴晴圆缺”,是由于周围气候在变化才产生月相变化C.月相的变化与月球、地球运动无关D.月相变化是月球形状在变化【解析】月相是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视形状,月球形状并没有变化,月相的变化与月球、地球运动有关。
4.月相的成因(D) A.太阳、月球相对位置的有规律变化B.太阳、地球相对位置的有规律变化C.地球、月球相对位置的有规律变化D.太阳、地球、月球相对位置的有规律变化【解析】月球是一颗不发光、不透明的天体,我们能看到月球的圆缺变化,是因为月球环绕地球运动,使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发生有规律的变动。
人类看到的被太阳光照亮的月球部分的形状也发生有规律的变化,从而产生了月相的变化。
据此分析,选项A、B、C是错误的,故正确答案是D。
5.当日、地、月大致一线,且地球处于月、日之间时,在地球上看到的月相是(D)A.新月 B.上弦月C.下弦月D.满月6.月相是指(D) A.月球的面貌B.月球的表面起伏状况C.月球的形状D.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7.判断下列诗词所描述的月相是上弦月的是(B) A.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C.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D.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解析】上弦月傍晚上中天,后半夜下落。
第4节 月相 A组 基础训练 1.形成月相变化的原因是( ) ①月球本身不发光 ②月球绕地球运动 ③月球自转 ④月球、地球、太阳三者间相对位置不断变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丽水中考)2015年10月26日(农历九月十四),天空将出现金星和木星再次紧密相连的天文奇观,这一天的月相最接近图中的( )
3.下列关于月相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月相变化是月球形状在变化 B.月相变化是人所看到月球被太阳光照亮部分的形状有规律地变化 C.如果月球能自行发光,那么就不会有月相变化 D.月相变化是日、月、地三者的相对位置不断变化引起的 4.下面哪个节日里即使在晴朗的夜空你也看不到月亮( ) A.端午节 B.重阳节 C.春节 D.中秋节 5.日、月、地三者呈一条直线,地球位于日、月之间时的月相是( ) A.新月 B.上弦月 C.下弦月 D.满月 6.在一个阴历月中,月相有:①望、②朔、③上弦、④下弦、⑤娥眉月、⑥凸月,从初一到十六可见的月相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①③⑤⑥② B.②③⑥⑤① C.②⑤③⑥① D.②④⑥⑤① 7.如图所示的四种月相中,在农历下半月凌晨才能观察到的是( )
8.月球经过C点后到达D点。有关月球在D点的这一天月相的叙述正确的是( ) 第8题图 A.这一天的月相为上弦月 B.这一天的月相东半亮,西半暗 C.这一天看到月相应在上半夜 D.再过七天,月相变为满月 9.从地球上看,金星同月球一样也具有周期性的圆缺变化(相位变化),金星的相位变化与月球相似。由于金星距离地球太远,用肉眼无法看到它的“月相”,某研究人员利用仪器在地球上观察到金星“满月月相”,此时金星位于图中( )
第9题图 A.甲 B.乙 C.丙 D.丁 10.(杭州中考)某天晚上,小金在天空中看见一轮满月。此时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图正确的是( )
11.傍晚时高悬在正南方天空中的半个月亮是( ) A.东半部亮的上弦月 B.西半部亮的下弦月 C.东半部亮的下弦月 D.西半部亮的上弦月 12.根据月相知识,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在我国传统节日中,端午节和清明节的月相是相同的。( ) (2)一嫌疑犯,被证人指证在农历初八晚上10点在草垛东侧往西看,清清楚楚看见疑犯的脸。这个证言是真实的。( ) (3)春节那天的晚上,小明在杭州西湖边赏月亮、看烟火。( ) (4)中秋节那天,在美国求学的小王,看见一个弯弯的月亮。( ) (5)某天傍晚,当我们闲坐庭院,抬头看到半轮月亮挂在天空,其亮面朝向西那一边,由此可以推断该日为农历初七、初八。( ) (6)中秋赏月,杭州地区一轮明月升起的时间是子夜。( ) (7)农历初三左右的月亮,黄昏时出现在地平线的西方。( ) 13.阅读如图,据此回答问题: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4课《月相变化的规律》一、教材分析《月相变化的规律》是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第4课。
月有阴晴圆缺,学生在二年级时就知道月亮会变化,但是很难将月亮变化与日期进行对应,本课通过围绕月相卡片,进行观察、排序、装订成册等活动,使得学生对月相变化规律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本课不要求学生掌握月相变化的原理,只需要学生认识到在一月之中,月相有一个不断变化的,从缺到圆,再到缺的过程。
聚焦板块,教材展示了一幅月球的照片,提示学生这就是月相。
以前学生已经知道月相会变化,“那么月相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呢?”既是聚焦问题,激发学生观察月相,同时也是本课的探究问题。
探索板块,探索环节共分为三个活动,层层递进——了解更多的月相图片,给月相图片排序,装订成册。
通过这三个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对于月相变化规律的探究兴趣。
教材简明扼要地提出探索问题是“在一个月内,月相的变化有什么规律”,提示学生,时间节点为一个月。
通过研讨活动,学生对在一个月内月相变化的规律进行总结归纳,知道“月相会变化,月初是弧形的,月中是圆形的,然后又变成弧形的”,上半月亮面朝西(右边),下半月亮面朝东(左边)。
拓展板块,通过观察月球的运动,鼓励学生去观察,激发学生更加关注天空、喜欢上天文、喜欢上科学观察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学生从小就有观察月亮的经历,例如中秋节与家人赏月等。
虽然他们已经注意到月相会变化,有时候圆,有时候是像小船一样的弧形,他们在二年级科学课中对于月相还有过长时间观察和记录,但是他们很难将月相变化与时间对应起来,他们更多关注的是一天,或者某个时间的月相,而对月相在一个月之中的连续变化,知之甚少。
二年级时,更多的是培养学生对观察、记录的认识与兴趣,他们对于月相的规律性变化还没有科学的概念,因此本节课将带领学生对月相的变化规律进行系统学习。
通过本课的学习,是学生知道月相在月初是弧形的,在月中是圆形的,在月末是弧形的,提升学生对于月相规律性变化的认知。
月相学习任务单
组长:_____________ 解说员:_____________
操作员:___________ 记录员: 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一:制作月亮模型。
制作要求:小组成员每人取一块奥利奥饼干,并将其制作一个月亮的形态(要求四种不同的样子)。
制作步骤说明:
1取一块奥利奥,用拇指和食指按一下;
2旋转饼干,取白色奶油粘有的一面备用。
黑色部分表示星空,白色部分表示月亮。
3用勺子去掉部分白色奶油制成你所要制作的月亮形态。
(温馨提示:力气不要太大防止饼干破碎,多余饼干不要偷吃呦,以备后用。
)4将做好的月亮放在任务一的表格中。
任务二:根据月亮出现的时间顺序进行排序。
月相排序时间段:按时间农历初一到十五排列
任务三:月相变化规律模型建立。
师生合作:
1. 在盘子的中心标上地球;
2. 根据月球绕地球自西向东转动,按先后顺序标出1到8八个位置;
3. 在1位置右侧标出太阳光线及方向;
4. 转动月相变化模型到相应位置,将显现出来的月相形状,用饼干上的白色奶油做好(白色奶油即月相)
5. 将做好的月相依次放在盘子中相应数字旁边的黑点处,并在旁边注明农历时间,及月相名称。
(实验准备,取八块饼干,旋转后留下白色奶油粘有的一面放好备用。
)
注:模型切勿破坏,接下去的任务还要用到。
任务四:寻找月相变化规律。
结合任务三中完成的月相变化模型,完成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