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祥子专题资料讲解
- 格式:docx
- 大小:7.11 KB
- 文档页数:3
《骆驼祥子》复习提纲一、文学常识: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二、主题及阅读感受1、主题:小说通过描写祥子拉车生涯中的三起三落最后沦落末路的经历,揭示了战乱频繁、黑暗混乱的社会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摧残与迫害,告诉人们单靠个人的力量奋斗是没有出路的,从而表现了作者对罪恶社会的痛恨和对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同时,批判了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旧中国人民的愚昧、保守、落后的国民性。
2、阅读感受:老实、健壮、坚忍的祥子经历了三起三落后,变得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成为了一具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由此可见,在当时的社会中,个人的努力不一定会得到相应的回报,靠个人的力量奋斗是没有出路的。
3、小说的题目“骆驼祥子”主要包含的含义:以“骆驼祥子”来命名有三层含义:(1)点明小说的主人公——祥子;(2)概括著作的一个主要情节——骆驼祥子称号的得来。
(3)揭示主人公的性格——像骆驼一样吃苦耐劳、沉默憨厚。
4、祥子绰号来历:祥子趁匪兵退却时,逃了出来,并牵回了三匹骆驼,他在路上把骆驼卖了,换回了三十五元钱。
祥子生了一场大病,在一家小店里躺了三天。
恐怕就是在这三天里,他与三匹骆驼的关系由梦话或胡话被人家听了去。
一清醒过来,他已经是“骆驼祥子”了。
三、艺术特色1、结构缜密、线索分明。
小说以祥子买车三起三落,“希望——奋斗——幻灭”为主线,以祥子与各种人物的关系为副线,采用纵向结构和多侧面立体式结构相结合的方法,把市民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画面和社会的黑暗腐败图景错落有致地交织起来。
从车厂到大宅院;从军阀到车夫受苦;上自绅士阔佬,下至市井无赖,都在描写范围内。
2、展现人物内心活动时,描写、叙述、议论融为一体。
祥子是乡下人,口齿没有城里人灵便,再加上他天生不愿多说话,所以每次在打击和不幸突然降临时,内心虽然充满愤怒和不平,但他说不出。
这时候,作者往往在细腻描绘祥子激烈内心活动的同时,便情不自禁地加进一些叙述和议论,或直接为祥子抒发不平,或帮助祥子进行控诉、辩解,或对祥子进行谴责。
骆驼祥子的人物形象分析-资料类关键信息项:1、祥子的性格特点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性格特点描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关事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祥子的命运变化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命运转折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影响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祥子的社会背景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代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社会环境对祥子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祥子的性格特点祥子最初是一个勤劳、善良、朴实、有上进心的青年。
他来自农村,带着农村人的质朴和勤劳,渴望在城市中通过自己的努力过上好日子。
他坚韧不拔,为了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拼命拉车赚钱,省吃俭用,展现出了顽强的毅力和决心。
111 然而,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挫折和打击后,祥子的性格逐渐发生了变化。
他变得自私、懒惰、狡猾、麻木不仁。
当他的梦想一次次破灭,他开始对生活失去信心,不再相信通过努力能够改变命运。
112 例如,在被孙侦探敲诈后,祥子开始变得自私,为了保住自己的钱财,不惜出卖他人。
在小福子死后,他彻底失去了生活的希望,变得麻木不仁,终日浑浑噩噩。
12 祥子的命运变化祥子的命运可谓充满了坎坷和悲剧。
他从一个充满希望和梦想的青年,逐渐沦为一个行尸走肉般的社会底层人物。
121 祥子命运的第一个转折点是他的第一辆车被军阀抢走,这让他的梦想遭受了重大打击。
但他并没有放弃,仍然努力拉车攒钱,准备重新买车。
122 然而,当他好不容易攒够钱准备买车时,却又被孙侦探敲诈一空,这让他的希望再次破灭。
123 后来,祥子被迫与虎妞结婚,虽然虎妞给他买了一辆车,但这段婚姻却让他感到压抑和痛苦。
部编版七下《骆驼祥子》名著专题探究(解析版)专题一:给祥子写小传 【介绍小传】小传,即人物小传,是一种简略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章。
小传一般有两类:一类是记述自己的生平,叫自传;一类是记述他人的生平,叫他传。
人物小传基本上采用客观叙述的方式,要大致介绍人物的生平经历,比较全面的展示人物的主要思想性格特征。
同时,要对人物思想品格、是非功过有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
小传要以叙述为主,评述不宜过多。
【名家小传】 老舍四十自拟小传舒庆春,字舍予,现年四十岁,面黄无须。
生于北平,三岁失怙,可谓无父。
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
无父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布尔乔亚之仁未能一扫空也。
幼读三百千,不求甚解。
继学师范,遂奠教书匠之基。
及壮,糊口四方,教书为业,甚难发财;每购奖券,以得末彩为荣,示甘于寒贱也。
二十七岁,发愤著书,科学、哲学无所懂,故写小说,博大家一笑,没什么了不得。
三十四岁结婚,今已有一女一男,均狡猾可喜。
闲时喜养花,不得其法,每每有叶无花,亦不忍弃。
书无所不读,全无所获,并不着急。
教书作事,均甚认真,往往吃亏,亦不后悔。
如是而已,再活四十年也许能有点出息!【真题演练】(一)某位同学在阅读《骆驼祥子》的过程中做了文段批注和整本书的读书卡片,请仔细阅读,完成 9-10 题。
9.下面是这位同学做的文段批注,有误的一项是( )(2分)原文 批注10.下面是这位同学做的整本书的读书卡片,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读书卡片作 品:《骆驼祥子》作 者:老舍,原名舒庆春,被誉为“人民艺术家”。
主要情节:A .“他”刚到城里不久,对生活充满梦想。
大概的说吧,他只要有一百块钱,就能弄一辆车。
猛然一想,一天要是能剩一角的话,一百元就是一千天,一千天!把一千天堆到一块,他几乎算不过来这该有多么远。
但是,他下了决心,一千天也好,一万天也好,他得买车!第一步他应当,他想好了,去拉包车。
遇上交际多,饭局多的主儿,平均一月有上十来个饭局,他就可以白落两三块的车饭钱。
骆驼祥子主要内容骆驼祥子主要资料(一):本书主要讲述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旧中国北平城里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杯具故事。
祥子来自乡间,憨厚老实,善良勤恳,坚忍不拔,就如同骆驼一般。
随着农村日益凋蔽的发展,他来到了北平开始新的生活,最终选取拉车谋生。
他最大的梦想就是拥有一辆自己的车。
然而,他的期望屡屡破灭,与命运的抗争最终以失败告终。
同时经历了三起三落,祥子渐渐失去了生活的信心。
直到最后,祥子成了自暴自弃、行尸走肉般的无业游民。
故事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者的剥削、压迫,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向人们展示军阀混战、黑暗统治下的北平底层市民生活于痛苦深渊中的图景。
骆驼祥子主要资料(二):《骆驼祥子》讲述的是旧中国北平城里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杯具故事。
祥子来自乡间,日益凋蔽衰败的农村使他无法生存下去,他来到城市,渴望以自己的诚实劳动,创立新的生活。
他试过各种工作,最后选中拉洋车。
这一职业选取证明祥子尽管离开了土地,但其思维方式仍然是农民的。
他习惯于个体劳动,同时又渴望有一辆像土地那样靠得住的车。
买车,做个独立的劳动者,“这是他的志愿,期望,甚至是宗教》”城市似乎给了祥子实现志愿的机遇,经过三年奋斗,他买上了车,但不到半年,竟被人抢去;但祥子仍然不肯放下拥有自己的一辆车的梦想,尽管他对自己的追求不无怀疑,几度动摇,但仍然不断振作起来,再度奋斗。
就应说,祥子以坚韧的性格和执拗的态度与生活展开搏斗,构成了小说的主要情节资料。
而搏斗的结局,是以祥子的失败告终的,他最后未能做成拥有自己一辆车的梦。
这部小说的现实主义深刻性在于,它不仅仅描述了严酷的生活环境对祥子的物质剥夺,而且还刻画了样貌在生活理想被毁坏后的精神堕落。
“他没了心,他的心被人家摘去了。
”一个勤劳善良的农村青年,就这样被改塑为一个行尸走肉般的无业游民。
骆驼祥子主要资料(三):祥子是小说着力塑造的主人公。
他原是破产农民,进城后当了人力车夫。
骆驼祥子专题
专题一:一起:来到北平当人力车夫,苦干三年,凑足一百块钱,买了辆新车.
一落:有一次连人带车被宪兵抓去当壮丁.理想第一次破灭.
二起:卖骆驼,拼命拉车,省吃俭用攒钱准备买新车.
二落:干包月时,祥子辛苦攒的钱也被孙侦探骗去,第二次希望破灭. 三起:虎妞以低价给祥子买了邻居二强子的车,祥子又有车了. 三落:为了置办虎妞的丧事,祥子又卖掉了车.
祥子的命运三部曲是“精神向上一一不甘失败一一自甘堕落” 专题二:
造成祥子的悲剧的主要有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是:把人变成鬼的旧社会的逼迫和个人奋斗的理想破灭。
从客观上来说:祥子想买一辆车的愿望,只不过是一个独立的劳动者的最低愿望,然而这一愿望在那个社会里似乎却成了奢望。
祥子历尽艰辛,三起三落。
他奋斗了,但他自己的力量不能与这个黑暗社会抗衡。
从主观上来说:。
祥子没有能看清当时社会的本质,也没有认识到个人奋斗根本不是劳动者人民摆脱穷困的求生之路。
他曾经全力反抗命运,曾经对虎妞干预他的生活目的的企图有所抵制但却最终受制于她,接踵而来的打击使祥子滋生了自暴自弃的念头。
在虎妞生亡而小福子又自尽以后,他的理性彻底泯灭,道德之柱也随之彻底崩溃,变得自我放纵,跌入了流氓无产者之列。
专题三:高妈劝祥子放钱:“告诉你,祥子,搁在兜儿里,一个子儿永远是一个子儿!放出去呢,钱就会下钱?没错儿,咱们的眼睛是干什么
的?瞧准了再放钱,不能放秃尾巴鹰。
当巡警的到时候不给利,或是不归本,找他的巡官去!一句话,他的美事得搁下,敢!打听明白他们放饷的日子,堵窝掏;不还钱,新新!将一比十,放给谁,咱都得有个老底;好,放出去,海里摸锅,那还行吗?你听我的,准保没错!”
这段话干脆利落、生动鲜明,是典型的北京方言。
而儿化语“没错儿、一个子儿、兜儿”,北京方言中狭隘的四字语“秃尾巴鹰、海里摸锅”以及北京的重口味方言“搁下”等,都从侧面反映出老舍对自己所生活的地方语言的熟悉和了解的透彻。
“吧!不出臭汗去心里痒痒,你个贱骨头!我给你炒下的菜,你不回来吃,绕世界胡塞去舒服?”以及下面的对话:“上哪儿啦,你?”她一边盛白菜,一边问。
“洗澡去了。
”他把长袍脱下来。
“啊,以后出去言语一声!别这么大大咧咧的甩手一走?”
这段是老舍创造性地运用北京市民俗白、浅易的口语,用简单有力的具有北京味儿的语言写出的值得世人读的而且美好的句子,干净利索,平易近人而不粗俗,就像北京的人、建筑以及北京深厚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