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统合的概念及失调的原因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3
莫忽视儿童感觉统合失调 - 感
统失调
.
专家认为,孩子“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因一方面是先天因素。
有的母亲怀孕期间工作忙碌、焦虑、运动不够,紧张情绪对孩子的感觉系统发展影响很大。
此外,剖腹产率不断增高,幼儿出生时没有经过产道挤压,以及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跳过了像爬行这样重要的成长阶段,这对孩子的触觉和关节很不利。
另一方面,家长对孩子保护过度、娇宠溺爱,造成孩子操作能力欠缺。
此外,还有不少家长将成人社会的竞争意识过早地加到孩子身上,使孩子负担加重,剥夺了孩子玩耍和接触外部世界的机会。
专家建议,纠正孩子的“感觉统合失调”,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孩子好好地玩,多接触自然。
家长和老师应当为孩子们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学习、生活环境,给孩子游戏的权利。
感觉统合失调—搜狗百科展开全文病症简介感觉统合这一理论是由美国南加州大学临床心理学专家爱尔丝博士于1972年提出的。
感觉统合是指大脑将身体各部分感觉器官(眼、耳、鼻、皮肤等)输入的各种感觉刺激信息(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组织加工、综合处理的过程。
只有经过感觉的统合,人类才能完成高级而复杂的认识活动(包括注意力、记忆力、语言能力、组织能力、自我控制、概括和推理能力等)。
而感觉统合失调是指外部的感觉刺激信号无法在儿童的大脑神经系统进行有效的组合,而使机体不能和谐的运作,久而久之形成各种障碍最终影响身心健康。
学习能力是身体感官、神经组织及大脑间的互动,身体的视、听、嗅、味、触及平衡感官,透过中枢神经分支及末端神经组织,将讯息传入大脑各功能区,称为感觉学习。
大脑将这些讯息整合,作出反应再透过神经组织,指挥身体感官的动作,称为运动学习。
感觉学习和运动学习的不断互动便形成了感觉统合。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意味着儿童的大脑对身体各器官失去了控制和组合的能力,这将会在不同程度上削弱人的认知能力与适应能力,从而推迟人的社会化进程。
现代化都市家庭中,感统失调的孩子达85%以上,其中30%的孩子为重度感统失调。
生理基础大脑神经元感觉统合的生理基础神经系统的发展发育密切相关,若想了解感觉统合真正的生理基础就要先了解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中枢神经(central nervous system)由位于颅腔和椎管内的脑和脊髓所组成,在人体各器官系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神经系统借助感受器接受体内和体外的刺激,一起各种反映,借以调节和控制全身器官系统的活动,使人体成为一各完整对立统一的整体。
神经系统主要由神经组织构成。
神经组织包括神经元和神经胶质。
神经元是一种高度分化的细胞,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冲动的功能,是神经系统的主要成分,神经胶质则是神经系统的辅助成分,主要起到支持、营养、和保护作用。
(一)神经元(Neuron)是一种高度特化的细胞,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之一,它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兴奋的功能。
感统课程销售说辞Q:什么是感觉统合失调?是指进入大脑的各种感觉信息不能在中枢神经系统内习惯有效的组合而产生的一种缺陷,是机体不能和谐的动作。
Q:感觉失调的五大方面是哪些啊?听觉、视觉、触觉、前庭觉、本体觉、平衡觉。
Q: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因:(1)先天不足:母亲孕期工作忙碌、紧张、焦虑、运动不足;吸烟、被动吸烟、饮酒、喝浓茶、咖啡、早产、剖腹等。
(2)生活环境过于封闭,缺乏玩伴,养成依赖性强、独立生活能力差、孤僻人性的性格,还可能会有语言发育和社会交往方面的障碍。
(3)家长过多的保护和限制,导致孩子缺乏应有的活动。
Q:感觉统合训练的意义通过感觉统合的训练,孩子会有以下方面的进步:(1)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改善了不良的行为习惯。
(2)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身体协调性得到了提高。
(4)帮助孩子树立了自信心,塑造了健全的人格。
(5)帮助孩子抑制和调节感觉信息,促进身体各个感觉区域的成熟,从而提高各方面能力。
一、适合孩子的年龄段2岁半以上性格极端的孩子二、基本说辞我们的感统课程主要是体能训练结合脑力训练,训练孩子的肢体协调、对自己身体的掌控能力,同时在孩子的专注力、观察能力和耐心这些方面都有很好的锻炼。
并且在正式上课前会有一个专业的感统测评,根据测评结果再来针对您的孩子设计相应的教案,而且在前期的时候我们都是一对一的教学,这样的话课程效果会更好,进行一周期的训练后我们再进行测评,然后会把情况相近的孩子排在一起,那么在上课的时候大家相互之间会有个交流和学习,而且孩子多了会产生竞争意识,这样的话能激发孩子的积极性,相对的话课程训练的效果也会更好,在排课的时候我们最多的话不会超过6个孩子。
三、试听课之前的推销孩子年龄比较偏大的话就推感统课程。
比如宝宝已经4岁了,那么“您的孩子平时的性格是怎样的呢?”回答“很爱动啊”这样类似的情况就比较适合推荐感统课程。
问家长孩子是不是平时也是注意力不够集中,比较爱动,比较容易分心,做事情比较马虎?你就告诉他,其实这是一个感统失调的症状。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及家庭感统训练九十二种方法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及家庭感统训练九十二种方法》
一、定义和特点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是指儿童的各项感统的混乱,造成家庭、社会的普
遍影响。
儿童的感统失调会导致一些后果,如失去注意力、影响记忆力、
影响认知及发育。
此外,孩子也更易受到情绪的影响,因为感觉功能的异常,更易受到情绪的冲击和不稳定。
1、发现和识别感觉信息: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让孩子发现和识别不
同的感觉信息,如温暖、温热、冷等,找出它们的特征,孩子在接收不同
的感觉信息的过程中能更容易识别出来。
2、开发情绪管理的技巧:可以使用各种情绪管理技巧,如缓解正面
情感、控制负面情感等,建立孩子情绪管理的能力。
4、社会情境训练:可以让孩子体验不同社会情境,通过重复的练习,让孩子熟悉社会情境,这样在真实的社会中,他们就能更好的应对。
5、家庭感统训练:家庭感统训练是面向家庭的感统训练。
感觉统合能力训练理论基础 -
感统失调
感觉统合即大脑将各种感觉器官传来的感觉信息进行多次的组织分析、综合处理,做出正确决策,使整个身体和谐有效地运作。
大脑的不同部位必须经过统一协调的工作才能完成人类高级而复杂的认知活动,包括注意力、组织能力、自我控制、概括和理解能力。
当大脑对感觉信息的统合发生问题时,就会使机体不能有效运作称为感觉统合失调。
表现为好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写字笔画或部首颠倒、阅读困难、计算粗心;做事或写作业磨蹭;动作不协调、手脚笨拙;胆小害羞、社会交往能力缺乏、易受挫、缺乏自信;脾气急躁粘人爱哭闹攻击性强、喜欢招惹别人------感觉统合训练就是针对这些失调现象精心设计的运动项目,在运动中大脑得到更多的感觉输入使孩子们很好的统合、分析判断处理这些感觉做出适应性反应、大脑功能由此完善,感统失调现象得以纠正。
研究发现经过40——60次治疗患儿注意力的总改善率超过93%,情绪总改善率达88%,学习成绩提高率达80%。
感觉统合感觉统合,是指人的大脑将从各种感觉器官传来的感觉信息进行多次分析、综合处理,并做出正确的应答,使个体在外界环境的刺激中和谐有效的运作。
这也就像是交通指挥者或红绿灯管制者,在它在指挥下,各种信息有条不紊的在大脑的“高速公路”上飞驰,大脑才能协调身体对外界刺激的感受并做出适当的反应。
二感觉统合失调的表现1:视觉感不良:不喜欢阅读,即使在课内课外阅读时,常会出现读书跳行、多字少字。
颠倒顺序。
写字出格。
偏旁部首颠倒,有的甚至不愿识字,不会计算,计算时“粗心大意”,常把数或字写颠倒,例如:把“51”写成“1 5”,把“p”写成“q”,把“哈”写成“合口”,常抄错题或抄漏题等。
从而造成学习障碍。
时间久了,必然会造成学习成绩下降,在心理上产生跟不上学习进度,自已不如他人的自卑感。
另外,这类患者在生活中还常常丢三拉四。
似乎经常在找东西,生活上无规律。
2:听觉感不良:表现为对别人的话听而不见,丢三拉四,经常忘记老师说的话和布置的作业;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好动,不喜欢和别人说话,丢三落四,记忆力差。
老师全当耳边风,一点也听不进去。
平时家长喊他,他也不在意,以为那与自已无关。
同时,这类学生不仅不能让“课堂40分钟”产生良好的效益,而且也会影响课外的正常生活。
这种现象如不纠正,时间长了,孩子会在心理上怀疑自已的能力,甚至厌学逃学。
3:触觉统合失调触觉敏感过度:表现为容易紧张,胆小怕事,不合群,孤僻,挑食偏食,害怕陌生环境,咬手指,爱哭,爱玩弄生殖器。
脾气暴躁,不喜欢他人触摸,反应能力快。
触觉迟钝型;反应慢,动作不灵活,笨手笨脚,大脑分辨能力差,人情冷漠。
4:本体感失调:1 方向感差,容易迷路,容易走失,不能玩捉迷藏,闭上眼睛容易摔倒,站无站姿、坐无坐相,容易驼背、近视,过分怕黑。
2 动作协调不良,动作协调能力差,走路容易摔倒,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样会滚翻、骑车、跳绳和拍球等。
3 精细动作不良,不会系鞋带、扣钮扣、用筷子、手工能力差;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样会翻滚、骑车、跳绳和拍球等。
什么是感觉统合所谓感觉统合是指大脑和身体各感觉器官相互协调的学习过程,指机体在环境内有效利用自己的感官,以不同的感觉通路(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前庭觉和本体觉等)从环境中获得信息输入大脑,大脑再对其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并做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简称“感统”。
瑞士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及教育学家让•皮亚杰(Jean Piaget,1896—1980)认为,智慧的根源,是来自婴幼儿期的感觉及运动发展。
让孩子在环境中获得充分的探索和操作机会,使神经、肌肉及骨骼均获得正常的发展,才能形成开朗的个性、稳定的情绪及适当的行为,日后进入学校,也才能顺利地适应团体生活和学习。
在六岁以前,孩子还无法以抽象的概念来完成对外界事物的认识,而必须以实际的感觉来认识与学习,所以他们必须不断地以身体及四肢的动作来增加感官及运动的经验,而这种身体及四肢动作的有效运作则是以大脑的调控和整合为基础的。
由此可见,感觉统合是幼儿现在和将来认知学习的基础。
感觉统合是幼儿教育的基础,就好比建高楼的地基一样。
人的感觉统合是一个不断反复的过程,正是籍着这种不断统合的过程,大脑的分工愈来愈细,功能愈来愈好,个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也愈来愈强。
什么是感统失调感统失调通俗的说法是:“儿童大脑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很轻微的障碍”,药力是无效的,必须通过训练才能纠正。
也就是说,感统失调并不是一种病症,而是孩子在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行为表现。
感统失调的孩子智力都很正常,只是孩子的大脑和身体各部分的协调出现了障碍,使得许多优秀的方面表现不出来。
通常孩子在12岁之前通过训练很容易纠正感统失调的现象,一旦超过12岁就会定型,无法改变。
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孩子小时候很聪明,但长大后却很一般了。
所谓儿童感统失调,指儿童不能将各种外界刺激在大脑中枢系统进行和谐、有效的组合,导致整个身体不能做出恰当的反应。
形象地讲,就是大脑“司令部”力量太小,管不住手、脚等“小兵”。
比如,你看见桌上的钢笔后,钢笔作为一个信息被准确无误地传入大脑,通过大脑的统合(分析、组合、加工)后,大脑再指挥人的手将笔拿起,这个过程就是感觉统合。
何为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因 - 感
统失调
感觉统合功能失调,主要是指脑内,特别是影响到感觉系统的部分无法有效工作,无法正常而有效的发挥功能。
感觉统合能力是大脑本身所具备的功能,但这种功能的发展,还需要依靠环境的刺激和要求激发。
多数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在游戏、运动和闲暇活动过程中发展起来。
但对于有些儿童,感觉统合能力不象应有的那样有效地发展。
其原因包括:
一、中枢神经系统不健全如:发育迟缓,轻度大脑功能失常。
二、环境因素
1.早产或剖腹产;
2.活动空间狭小或过多依赖学步车,导致爬行不足;
3.过度保护或管束过严;
4.缺少同伴群体;
5.缺少户外活动和各种运动;
6.过早进行认知教育;
7.电视、游戏机成为儿童主要的玩具。
一感觉统合的概念
感觉统合是将各神经系统传导的不同感觉在脑干部份做组织统合,如此中枢神经的各部位才能整体工作,使个体能顺利地与环境接触,并感到满足。
例如剥橘子时视觉使我们知道它是黄色的(成熟时)、圆形的,触觉使我们知道它有粗糙的外皮和多汁的果肉,嗅觉告诉我们有芬芳的气息,味觉告知我们它是酸酸甜甜的,以手掂它的重量时,运动觉告诉我们它重重的。
综合了这些个客观的感觉,才能形成对橘子整体的主观知觉,孩子透过这样的认知,知道橘子是圆的,可以当球玩,它重重的可以使人感到疼痛,也知道它多汁可口,可以解渴。
二感统训练的概念
感觉统合训练是指基于儿童的神经需要,引导对感觉刺激作适当反应的训练,此训练提供前庭(重力与运动)、本体感觉(肌肉与感觉)及触觉等刺激的全身运动,其目的不在于增强运动技能,而是改善脑处理感觉资讯与组织并构成感觉资讯的方法,正确的概念是「脑功能的神经功能」。
三感统失调的原因
遗传因素:
1、母亲在孕期工作紧张忙碌、压力过大、焦虑,运动不够、家务劳动过多或姿势不佳,导致胎位不正等情况,进而影响到胎儿平衡的学习,重力感不足;
2、母亲在孕期被动吸烟或者饮酒、喝浓茶、咖啡等引起胎盘血管萎缩,影响胎儿营养摄入,从而影响胎儿脑神经发育,导致出生后感觉发育不良;
3、早产、剖腹产的婴儿由于受产道挤压不足而影响出生后关节、触觉等方面的感觉学习不足。
环境因素:
1、家长对孩子保护过度、娇宠溺爱,造成孩子操作能力欠缺;
2、都市家庭小型化生活造成空间狭小、爬行不足缺少运动或集体活动等;
3、过早用学步车 , 造成前庭平衡及头部支撑力不足;
4、父母太忙碌,造成幼儿右脑感觉刺激不足;
5、要求太多、管教太严,产生拔苗助长的挫折;
6、洁癖症母亲或保姆造成幼儿触觉刺激缺乏及活动不足;
7、延误矫正 , 造成幼儿自信不足和不良习惯的定型化。
另一种说法:
1 母体情胎因素
由于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一些妈妈们在怀孕时就缺乏足够的休息。
工作、学习、生活的忙碌、焦虑、运动不够等都会影响胎位的变动,进而影响妈妈和宝宝的健康。
而一些女性吸烟、饮用酒、浓茶、咖啡、毒品等刺激物质也会引起脐带毛细血管的萎缩,阻碍营养的输入,造成胎儿大脑发育上的不足,引起婴儿出生后触觉发育的不良。
2 早期环境因素
人类在母体子宫内胎位变动的过程中,触觉、前庭平衡等能力就已经逐渐发展。
出生后,这两种感觉和视、听、味等感官不断相互影响,相互联系。
进入大脑的感觉刺激信息,在中枢神经形成有效的组合,进行“感觉统合”。
感觉统合促使感觉神经的“交通”不致中断,所有的学习和动作才能顺利进行。
但如果有下列这些现象,比如剖腹产;宝宝出生过程中颅脑损伤;在婴儿期,特别是七、八、九三个月期间内抱得多爬得少;婴幼儿期脑外伤;过多限制孩子的活动;日常生活中缺少刺激;运动少以及宝宝的平衡和协调能力没得到锻炼发展等等,都会使感觉难以统合,从而造成感觉统合失调。
3 独生子女因素
初生宝宝对外界事物的了解和认识,最主要的是透过视听、嗅、味、触的感官来获得的。
以往孩子们无论是接受信息,讲话还是日常生活能力,习惯等大多是在兄弟姐妹群中或邻居伙伴中学会的,特别是平等、轮流分享、动嘴、动手、动脚等能力及合群性,人际的能力等都是在与伙伴的交往中学习的。
现代社会大多为独生子女家庭,兄弟姐妹的减少,使宝宝在零到四岁间缺乏这方面的经验,就可能造成感觉统合的失调。
宝宝前庭平衡不佳当人们在运动时,头部的位置会变化,这种变化使半规管可以协助大脑去感应肋肌、关节、肌腱等的位置,以取得身体活动的协调。
这种综合判断头部位置和身体变化的综合性感觉,就是所谓的前庭感觉。
前庭感觉让我们的头、眼、四肢、身体能相互协调。
当宝宝前庭平衡不佳时,即会造成身体动作控制不良,例如:踢球时无法用单脚正确地使力、头部摇动频繁、注意力分散等;身体肌肉容易紧蹦、身体两侧力量很难协调等,这些都是前庭平衡不良所产生的现象。
感觉统合训练的分类
感觉统合训练主要是人类最重要的感觉系统,可分为触觉、前庭平衡训练、运动感觉等等项目的训练。
主要有以下几种:
触觉训练:强化皮肤、大小肌肉关节神经感应,辨识感觉层次,调整大脑感觉神经的灵敏度。
训练器材有:按摩球、波波池、平衡触觉板。
适应症:爱哭、胆小、情绪化、怕陌生、笨手笨脚、怕人触摸、发音不正确、偏食、挑食、注意力差、自闭、体弱多病等。
前庭平衡觉训练:调整前庭信息及平衡神经系统自动反应机能,促进语言组织神经健全、前庭平衡及视听能力完整程度。
训练器材:圆筒、平衡踩踏车、按摩大龙球、滑梯、平衡台、晃动独木桥、袋鼠袋、圆形滑车。
适应症:身体灵活度不足、姿势不正、双侧协调不佳、多动、爱惹人、语言发展迟缓、视觉空间不佳、阅读困难、自信心不足、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跌倒、方向感不明、学习能力以及习惯培养不起来。
弹跳训练:调整固有平衡、前庭平衡感觉神经系统,强化触觉神经、关节信息,促进左右脑健全发展。
训练器材:羊角球、跳床。
适应症:站坐无相、姿势不正、情绪化、身体灵活度不够、多动、注意力不集中、语言发展迟缓、阅读困难、胆小、情绪化、笨手笨脚、视觉判断不良、触觉发展不假、关节信息不足。
固有平衡训练:调整脊髓中枢神经核对地心吸力的协调,强化中耳平衡体系,协调全身神经机能,奠定大脑发展基础。
训练器材:独脚椅、大陀螺、脚步器、竖抱筒。
适应症:多动不安、容易跌倒、脾气急躁、好惹人、语言发展不佳、缺乏组织能力及推理能力、双侧协调不良、手脚不灵活、自信心不足。
本体感训练:强化固有平衡、触觉、大小肌肉双侧协调,灵活身体运动能力、健全左右脑均衡发展。
训练器材:跳床、平衡木、晃动独木桥、滑板、S型垂直平衡木、S型水平平衡木、圆形平衡板。
适应症:语言发展缓慢、笨手笨脚、注意力不集中、多动不安、情绪化、组织力及创造力不足。
感觉统合的适用范围
每一种干预技术都有其适用范围,针对特定的问题,表现出解决问题的特异性。
感觉统合训练作为儿童问题干预技术之一,虽可用于应对儿童发展的多方面问题,但仍然表现出领域的特异性,有其可为之处,亦有其不可为方面。
感觉统合训练多用于解决儿童如下几个方面问题:
(1)视觉、听觉、前庭觉及本体感觉某一或某几个方面存在异常。
(2)经常出现类似的异常行为,或有自伤行为,或频发的自我刺激行为。
(3)完成动作有困难。
(4)喜欢独处,与同伴一起游戏或沟通存在困难。
(5)害怕别人触摸或者喜欢别人触摸。
(6)喜欢爬高,旋转不觉得眩晕;害怕爬高或者害怕眩晕。
(7)语言发育迟缓、姿势别扭、动作不协调。
(8)注意力存在缺陷,多动或冲动,并因此呈现出学业不良问题。
现实中,儿童可能呈现上述问题的一个或几个方面。
一般而言,感觉统合失调较为严重的儿童往往伴随有多个方面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