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新理念
- 格式:ppt
- 大小:582.00 KB
- 文档页数:43
《静脉输液》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我的说课题目是{静脉输液},本节课选自人民卫生出版社第2版{基础护理学}第16章第一节,下面我将从教材简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特色五个部分阐述我的教学构思:第一部分:教材简析:基础护理学是护理专业体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课程之一,属于核心基础课程。
是掌握临床“三基”实现岗位“三职”的必备桥梁课程。
根据中等职业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符合素质教育的“三维目标”,即知识目标是掌握静脉输液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
能力目标是培养学生专业化的职业能力。
情感目标是使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和“无私奉献”的精神理念。
依据职中学生的实际认知规律,特制定重点是掌握静脉输液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难点则为静脉输液过程中的无菌操作。
第二部分:教法学法:为符合“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联系“自主,探究,合作”的“新学习观”,我决定采用讲授法和示范法的教法,倡导采用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学法。
既遵循职中学生的的认知规律,又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三部分:教学过程: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职业护士考试为对接点。
我决定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此模式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诠释:导入新课:利用案例导入,导入新知,使抽象,枯燥的医学知识形象化和充满趣味性,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以直观和更加真实的认知。
建构新知:建构新知是本节课的主体部分,我将通过设疑—解疑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设置疑问:常规思考问题时,可分为三个方面?由学生回答,教师进行解疑: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从而导入本节的是什么:静脉输液的概念,为什么:静脉输液的目的和作用,怎么样:静脉输液的操作步骤和护理措施。
在此我着重突出重点:其中的重中之重为静脉输液的护理措施:其实那,所有的护理措施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般护理和特殊护理。
而静脉输液的特殊护理措施是静脉输液的故障及其处理。
静脉输液课程思政静脉输液作为一项常见的医疗技术,在临床应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静脉输液不仅仅是一项技术,它也涉及着思政教育的内容。
本文将以静脉输液课程为切入点,探讨静脉输液与思政教育的关系。
一、静脉输液对患者的意义静脉输液是一种通过静脉通道将药物或液体直接输送到患者体内的技术。
它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补液、营养支持等方面。
静脉输液的优点在于能够快速有效地将药物输送到患者体内,提高治疗效果。
这对于重症患者、术后患者以及需要长时间药物治疗的患者来说尤为重要。
二、静脉输液中的思政教育静脉输液课程作为一门专业技术课程,除了传授静脉输液的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外,也应该注重思政教育的内容。
首先,静脉输液操作需要高度的专业素养和责任心,医务人员在进行静脉输液时应该时刻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始终把患者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
这体现了思政教育中强调的“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核心理念。
静脉输液操作需要医务人员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临床工作中,医务人员常常需要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交流,解答他们的疑惑和担忧。
同时,在多人协作的情况下,医务人员需要与团队成员密切配合,确保静脉输液操作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这体现了思政教育中强调的“人际交往与合作”、“团结协作”的核心理念。
静脉输液操作需要医务人员具备严谨的工作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在进行静脉输液时,医务人员需要准确无误地执行医嘱,严格遵循操作规程,以确保输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同时,医务人员还需要具备科学的思维方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药物选择和剂量计算。
这体现了思政教育中强调的“严谨治学”、“科学精神”的核心理念。
三、静脉输液课程思政的教学策略为了更好地将思政教育融入静脉输液课程中,教师可以采取一些教学策略。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静脉输液操作中的伦理和道德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合作训练,模拟真实的临床情境,培养学生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舒适护理在门急诊静脉输液患者中的效果评价摘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模式在门急诊静脉输液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300例门急诊静脉输液患者按输液时间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模式,输液后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结果干预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5.933,P<0.01)。
结论舒适护理模式在门急诊静脉输液患者中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全新护理理念,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降低医疗纠纷。
关键词门急诊患者;静脉输液;舒适护理;效果评价静脉输液是临床工作中最常用、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之一,是通过静脉输入药物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传统门急诊患者治疗过程中,因输液患者多,流动性大,病种复杂多样化,医护人员不足,对患者护理措施较少,造成患者输液治疗效果较差,输液过程患者易烦躁、焦虑,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和不适,因此护理满意度较低。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学科学的进步,护理模式和内容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舒适护理模式被应用于临床。
舒适护理是护理学科的一种新理念和新模式,是一种整体的、个体化的、创造性、有效性的护理模式,使人在生理、心理、社会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1]。
本院对2013年3~9月在门急诊输液150例患者给予舒适护理措施,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3~9月本院门急诊静脉输液患者300例,男136例,女164例,年龄最小5岁,最大82岁,平均年龄(43.0±10.5)岁。
全部患者均经执业医师确诊后需进行静脉输液治疗,所有患者意识清醒,均能正确描述心理及生理感受。
将300例患者按输液先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15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输液护理,如对患者完成输液、及时更换药液、拔针,观察有无不良反应,与患者进行一定的交流,了解患者身体状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