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危险源的分类
- 格式:doc
- 大小:19.00 KB
- 文档页数:2
5.4.2.1一级重大危险源1)额定工作压力大于等于17MPa的蒸汽锅炉,且蒸发量大于等于10t/h;2)盛装易燃易爆介质的超高压容器;盛装GBZ230中介质毒性程度为极度危害的三类压力容器;3)盛装易燃易爆介质,最高工作压力大于等于0.1MPa,且PV大于500MPa·m3的压力容器;4)输送有毒、可燃、易爆气体,且设计压力大于4.0MPa 的长输管道;5)输送有毒、可燃、易爆液体介质,输送距离大于等于200km,且公称直径大于600mm的长输管道;6)公称直径大于800mm,且工作压力为中压和高压的公用燃气管道;7)输送GBZ-230中,毒性程度为极度危害、高度危害的气体(不包括煤气),且公称直径大于500mm的工业管道;8)输送GBZ-230中,毒性程度为极度危害液体介质、GB50160及GB50016中规定的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可燃气体,或甲类可燃液体介质(包括液化烃),且公称直径大于400mm,并且设计压力大于等于4MPa的工业管道;9)输送其他可燃、有毒气体、液体介质,且公称直径大于400mm,设计最高工作压力大于等于4MPa,设计最高工作温度大于等于400℃的工业管道。
5.4.2.2二级重大危险源1)额定工作压力大于等于9.8MPa,且小于17MPa的蒸汽锅炉,且蒸发量大于等于10t/h;2)盛装易燃易爆介质的高压容器,盛装GBZ230中介质毒性程度为高度危害的三类压力容器;3)盛装易燃易爆介质,最高工作压力大于等于0.1MPa,且PV大于350 MPa·m3,小于等于500MPa·m3的压力容器;4)输送有毒、可燃、易爆气体,且设计压力大于2.5MPa,小于等于4.0MPa的长输管道;5)输送有毒、可燃、易爆液体介质,输送距离大于等于200km,且公称直径大于500mm,小于等于600mm 的长输管道;6)公称直径大于500mm,小于等于800mm,且工作压力为中压和高压的公用燃气管道;7)输送GBZ-230中,毒性程度为极度危害、高度危害的气体(不包括煤气管道),且公称直径大于400mm,小于等于500mm的工业管道;8)输送煤气介质且公称直径大于3000mm的煤气管道;9)输送GBZ-230中,毒性程度为极度、高度危害液体介质、GB50160及GB50016中规定的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可燃气体,或甲类可燃液体介质(包括液化烃),且公称直径大于300mm,小于等于400mm,并且设计压力大于等于4MPa的工业管道;10)输送其他可燃、有毒气体、液体介质,且公称直径大于300mm,小于等于400mm,设计最高工作压力大于等于4MPa,设计最高工作温度大于等于400℃的工业管道。
重大危险源的分类与判定(一)、施工重大危险源1明挖法施工重大危险源(1)开挖深度超过5米(含5米)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军便梁的使用与维护。
(2)开挖深度虽未超过5米。
但地质条件,周边环境和地下管线复杂,影响毗邻建(构)筑物安全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
2、矿山法施工重大危险源隧道开挖与支护、大断面隧道二次衬砌的施工,降水工程。
3、起重吊装及安装拆卸工程(1)采用非常规起重设备、方法,且单件起吊重量在100KN及以上的起重吊装工程(2)起重量300KN及以上的起重设备安装工程。
4、模板工程及支撑体系(1)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搭设高度8米及以上;搭设跨度18米及以上,施工总荷载15KN/m2及以上;集中线荷载20KN/m及以上。
(2)承重支撑体系;用于钢结构安装等满堂红支撑体系,承受单点集中荷载700Kg以上。
(二)、环境重大危险源1、地铁工程邻近或穿越的既有轨道线路、河流。
2、地铁工程邻近或穿越的重要保护性或永久性建(构)筑物,重要市政管线、道路及桥梁。
3、地铁施工穿越的不良地层4、其他判断定为环境重大危险源的环境。
第四章重大危险源的控制措施及管理第十条施工单位应结合施工实际编制重大危险源控制措施,包括(不限于)以下内容:1、控制目标、指标、安全评估;2、专项施工方案;3、管理程序与规章制度;4、针对性的教育培训与安全技术交底;5、现场监测、报告、预警与报警制度;6、应急预案;7、监督与检查制度;8、其他应包括的内容。
重大危险源控制措施应报标段监理单位审核,总监办审批。
第十一条重大危险源控制措施中的安全专项施工方5 案必须通过施工单位本部(中标单位)的审核和专家论证,并根据论证审查意见进行补充和完善。
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经论证后需要做重大修改的,施工单位应当按照论证报告修改,并重新组织专家论证。
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应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签字后,方可组织实施。
重大危险源分级标准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危险源,这些危险源可能会对我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控制这些危险源,我们需要对其进行分类和分级,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风险。
下面将介绍重大危险源分级标准的相关内容。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重大危险源。
重大危险源是指那些在发生事故时可能会导致严重伤亡、重大财产损失或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的危险源。
这些危险源通常具有以下特点,规模较大、危害范围广、后果严重、难以控制等。
常见的重大危险源包括化工厂、石油化工设施、核电站、大型机械设备等。
其次,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分级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分级,可以根据危险源的性质、规模和潜在危害程度来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以确保人员和设施的安全。
一般来说,重大危险源可以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
一级重大危险源是指那些潜在危害极大、后果极其严重的危险源,如核电站、大型化工厂等;二级重大危险源是指那些潜在危害较大、后果较为严重的危险源,如石油化工设施、大型机械设备等;三级重大危险源是指那些潜在危害较小、后果较轻的危险源,如一般化工厂、工业园区等。
在确定重大危险源的分级时,需要考虑多个因素。
首先是危险源的性质和规模,包括危险品种类、储存量、生产能力等;其次是危害程度和潜在风险,包括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财产损失和环境影响等;最后是控制难度和应急能力,包括事故应对措施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可靠性等。
通过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可以对重大危险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级,为安全管理和风险控制提供依据。
对于不同级别的重大危险源,我们需要采取不同的防范措施。
对于一级重大危险源,应当实行严格的安全监管和管理制度,确保设施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对于二级重大危险源,应当加强事故应急预案和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对于三级重大危险源,应当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同时,还需要建立健全的事故报告和调查制度,及时发现和纠正安全隐患,避免事故的发生和扩大。
重大危险源的级别划分标准
重大危险源的级别划分标准可以根据不同的行业和相关法规来定制,
以下是一个常见的级别划分标准:
1. 一级危险源:具有高风险的危险源,可能导致严重事故、重大人员
伤亡和严重环境损害。
例如,核电站、化工厂、高压气体储存库等。
2. 二级危险源:具有较高风险的危险源,可能导致较为严重的事故、
较大人员伤亡和较大环境损害。
例如,石油炼油厂、化学品仓库、矿
山等。
3. 三级危险源:具有中等风险的危险源,可能导致一定程度的事故、
人员伤亡和环境损害。
例如,建筑工地、食品加工厂、机械加工厂等。
4. 四级危险源:具有较低风险的危险源,可能导致轻微的事故、个别
人员伤亡和环境污染。
例如,一般办公场所、商场、住宅区等。
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一个常见的划分标准,具体的级别划分应根据
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确定。
危险源的级别划分还应结合危险性评估、
安全管理规范和相关法律法规来确定。
重大危险源辨识1.重大危险源定义及分类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重大危险源辨识是重大工业事故预防的有效手段,其辨识依据是物质的危险性及临界量。
根据《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可能构成重大危险源的物质和设施如下图1所示。
图1 重大危险源分类2.重大危险源辨识过程根据《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00)规定,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重大危险源分为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和贮存区重大危险源。
重大危险源辨识是重大工业事故预防的有效手段,其辨识依据是物质的危险性及临界量。
根据该装置的实际情况,对热电联产装置按照生产区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对罐区按照贮存区重大危险源进行辩识。
生产场所和储存区重大危险源是指生产、使用《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00)中所列类别的危险物质量达到或超过临界量的设施或场所。
包括以下两种情况:①单元内现有的任一种危险物品的量达到或超过其对应的临界量;②单元内有多种危险物品且每一种物品的贮存量均未达到或超过其对应临界量,但满足下面的公式:12211≥+⋅⋅⋅++nn Q q Q q Q q .........................公式(1)式中, q 1、q 2.....q n ——每一种危险物品的现存量。
Q 1、Q 2.... Q n ——对应危险物品的临界量。
依据《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00)标准,规定的辨识的依据和方法,对热电联产装置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结果见表1。
表1 重大危险源辨识表其中:液氨贮存罐有一定的充装系数,此液氨贮存罐的充装系数按0.52t/m3,进行估算。
潜江市永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重大危险源辨识、分级一、重大危险源辨识(一)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适用于危险化学品的生产、使用、储存和经营等各企业或组织.本公司牛磺酸事业部、环氧乙烷事业部的生产、储存过程中涉及的物料情况如下:原辅料:1、牛磺酸事业部:浓硫酸、30%液碱、液氨、环氧乙烷、硫磺2、环氧乙烷事业部:乙醇、液化气、乙烯、氧气、二氯乙烷、碳酸钾、氢氧化钠、五氧化二钒、硼酸中间产物:1、牛磺酸事业部:2、环氧乙烷事业部:乙烯、乙醛、甲醛、二氧化碳产品:牛磺酸、亚硫酸钠、环氧乙烷副产品:1、牛磺酸事业部:硫酸钠2、环氧乙烷事业部:乙二醇辅助过程:氮气置换系统需用的氮气(压缩的)、仪表用空气(压缩的)、制冷过程中氟利昂R22。
其中涉及的危险化学品有:浓硫酸、30%液碱、液氨、环氧乙烷、硫磺、乙醇、液化气、乙烯、氧气、乙二醇、甲醛、乙醛、二氧化碳、二氯乙烷、碳酸钾、五氧化二钒、硼酸.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09),列入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范围的物质为:液氨、环氧乙烷、乙烯、二氯乙烷、液化气、乙醇、甲醛、氧气。
根据本公司特点,将公司两个生产事业部划分为环氧乙烷生产装置区、环氧乙烷事业部储存罐区及牛磺酸事业部原料储存区三个单元。
1.环氧乙烷生产装置区:危险化学品临界量及实际存在量一览表由此可见,危险化学品实际存在量小于其临界量,因此,环氧乙烷生产装置区单元危险化学品不构成重大危险源.2.环氧乙烷储存罐区单元该单元有:乙醇储罐2台(2370m3/台),乙烯储罐1台(3000m3/台),液化气储罐1台(200m3/台),环氧乙烷储罐2台(200m3/台)。
其中储罐装填系数均取0。
85,乙醇比重0.79、乙烯比重0。
61、液化气比重0.58、环氧乙烷0。
87.因此,正常情况下各种物质储量为: 乙醇储罐:2370×2×0。
我国重大危险源的分类和分级一、危险源的分类根据危险源的性质和特点,我国将重大危险源分为四类,分别是自然灾害、工业事故、交通事故和公共卫生事件。
1. 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是指由地球自然环境引起的、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突发性事件。
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地震、洪水、风暴、泥石流、干旱等。
这些灾害具有突发性、破坏性和不可预测性,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造成重大威胁。
2. 工业事故:工业事故是由于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意外事件、技术失误、设备故障等原因引起的重大事故。
工业事故主要包括化学品泄漏、火灾爆炸、有毒气体泄漏、矿井事故等。
这些事故往往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3. 交通事故:交通事故是指在道路、铁路、水路、航空等交通运输领域发生的车辆碰撞、火车脱轨、船只沉没、飞机坠毁等意外事件。
交通事故是我国造成伤亡最多的一类事故,主要原因包括超速行驶、酒驾、疲劳驾驶、违规操作等。
交通事故的发生不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会导致交通堵塞、社会秩序混乱等问题。
4. 公共卫生事件: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由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引起的大规模疫情或公共卫生问题。
这些事件可能导致人员大规模感染、病情恶化、社会恐慌等后果。
公共卫生事件对社会秩序和经济运行造成严重冲击,同时也对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威胁。
二、危险源的分级为了更好地管理和应对各类危险源,我国将重大危险源按照危害程度进行分级。
分级依据主要包括危害性、风险等级、应急能力等因素。
1. 自然灾害分级:自然灾害分级主要根据灾害的规模、破坏程度和影响范围等指标进行评估。
一般分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和小型四个级别。
特大型自然灾害是指对国家或地区整体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重影响的灾害,如汶川地震;大型自然灾害是指对一个地区或城市造成严重破坏的灾害,如2008年南方雪灾;中型自然灾害是指对一个县级行政区域或农村地区造成重大影响的灾害;小型自然灾害是指对一个乡镇或个别村庄造成一定影响的灾害。
重大危险源的分类建筑工地重大危险源按场所的不同初步可分为: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与临建设施重大危险源两类。
对危险和有害因数的辨识应从人、料、机、工艺、环境等角度入手,动态分析识别评价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数的种类和危险程度,从而找到整改措施来加以治理。
2、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存在于人的重大危险源主要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即“三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主要集中表现在那些施工现场经验不丰富、素质较低的人员当中.事故原因统计分析表明70%以上事故是由“三违”造成的,因此应严禁“三违”. 存在于分部、分项工艺过程、施工机械运行过程和物料的重大危险源:(1)脚手架、模板和支撑、起重塔吊,人工挖孔桩、基坑施工等局部结构工程失稳,造成机械设备倾覆、结构坍塌、人亡等意外;(2)施工高度大于2m的作业面,因安全防护不到位、人员未配系安全带等原因造成人员踏空、滑倒等高处坠落摔伤或坠落物体打击下方人员等意外。
(3)焊接、金属切割、冲击钻孔、凿岩等施工,临时电漏电遇地下室积水及各种施工电器设备的安全保护(如:漏电、绝缘、接地保护、一机一闸)不符合要求,造成人员触电、局部火灾等意外;(4)工程材料、构件及设备的堆放与频繁吊运、搬运等过程中因各种原因易发生堆放散落、高空坠落、撞击人员等意外。
存在于施工自然环境中的重大危险源(1)人工挖孔桩、隧道掘进、地下市政工程接口、室内装修、挖掘机作业时损坏地下燃气管道等因通风排气不畅造成人员窒息或中毒意外.(2)深基坑、隧道、大型管沟的施工,因为支护、支撑等设施失稳,坍塌,造成施工场所破坏、人员伤亡。
基坑开挖、人工挖孔桩等施工降水,造成周围建筑物因地基不均匀沉降而倾斜、开裂、倒塌等意外。
(3)海上施工作业由于受自然气象条件如台风、汛、雷电、风暴潮等侵袭易发生翻船人亡且群死群伤意外。
3、临建设施重大危险源(1)厨房与临建宿舍安全间距不符合要求,施工用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临时存放或使用不符合要求、防护不到位,造成火灾或人员窒息中毒意外;工地饮食因卫生不符合卫生标准,造成集体中毒或疾病意外。
重大危险源的划分与辨识
一、生产单元的划分
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加工及使用等的装置及设施,当装置及设施之间有切断阀时,以切断阀作为分隔界限划分为独立的单元。
二、储存单元的划分
用于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储罐或仓库组成的相对独立的区域,储罐区以罐区防火堤为界限划分为独立的单元,仓库以独立库房(独立建筑物)为界限划分为独立的单元。
三、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指标:
生产单元、储存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为多品种时,按下式计算,若满足,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S=q1/Q1 + q2/Q2 +…+ qn/Qn≥1 q1...实际量;
Q1...临界量;
四、事故严重度评价
(1)最大危险原则:如果一种危险物具有多种事故形态,且它们的事故后果相差大,则按后果最严重的事故形态考虑。
(2)概率求和原则:如果一种危险物具有多种事故形态,且它
们的事故后果相差不大,则按统计平均原理估计事故后果。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与分级申请单位:填表人:填表日期:联系电话:1.1重大危险源辨识1.1.1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依据按照我国《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定义为: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单元定义为: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生产经营单位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单元内存在危险化学品的数量根据处理危险化学品种类的多少区分为以下两种情况:①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为单一品种,则该危险化学品的数量即为单元内危险化学品的总量,若等于或超过相应的临界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②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为多品种时,则按下式计算,若满足下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q1q2q n—+—+……+—≥1Q1Q2 Q n式中:q1,q2, ……q n ——每种危险化学品实际存在量,单位为吨(t)。
Q1,Q2,……Q n——与各危险化学品相对应的贮存区的临界量,单位为吨(t).1.1.2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山东汇丰石化集团有限公司(催裂化项目、(蜡油)(汽柴油)加制氢项目、延迟焦化项目、油品质量升级项目)贮罐区可能构成重大危险源的的危险化学品为汽油、液化气、氢、硫化氢.辨识过程见下表:由上表可见,该化工厂贮罐区构成重大危险源。
由于各项目同在一个厂区内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 ,因此应划为同一个单元.依据多品种危险物品共存的临界量公式 计算可知该厂生产储存场所已构成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 1。
1.3重大危险源申报辨识根据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的规定,申报范围包括:1)压力容器:属下列条件之一的压力容器:(1)介质毒性程度为极度、高度或中度危害的三类压力容器; (2)易燃介质,最高工作压力≥0.1MPa,且PV ≥100 MPa.m³的压力容器(群).2)压力管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压力管道: (1)长输管道q 1q 2Q 2 Q 1 +…Q nq n≥1 +①输送有毒、可燃、易爆气体,且设计压力大于1.6 MPa的管道;②输送有毒、可燃、易爆液体介质,输送距离≥200km且管道公称直径≥300mm的管道.(2)公用管道:中压和高压燃气管道,且公称直径≥200 mm。
重大危险源的分类
建筑工地重大危险源按场所的不同初步可分为: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与临建设施重大危险源两类。
对危险和有害因数的辨识应从人、料、机、工艺、环境等角度入手,动态分析识别评价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数的种类和危险程度,从而找到整改措施来加以治理。
2、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
存在于人的重大危险源主要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即“三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主要集中表现在那些施工现场经验不丰富、素质较低的人员当中。
事故原因统计分析表明70%以上事故是由“三违”造成的,因此应严禁“三违”。
存在于分部、分项工艺过程、施工机械运行过程和物料的重大危险源:
(1)脚手架、模板和支撑、起重塔吊,人工挖孔桩、基坑施工等局部结构工程失稳,造成机械设备倾覆、结构坍塌、人亡等意外;
(2)施工高度大于2m的作业面,因安全防护不到位、人员未配系安全带等原因造成人员踏空、滑倒等高处坠落摔伤或坠落物体打击下方人员等意外。
(3)焊接、金属切割、冲击钻孔、凿岩等施工,临时电漏电遇地下室积水及各种施工电器设备的安全保护(如:漏电、绝缘、接地保护、一机一闸)不符合要求,造成人员触电、局部火灾等意外;
(4)工程材料、构件及设备的堆放与频繁吊运、搬运等过程中因各种原因易发生堆放散落、高空坠落、撞击人员等意外。
存在于施工自然环境中的重大危险源
(1)人工挖孔桩、隧道掘进、地下市政工程接口、室内装修、挖掘机作业时损坏地下燃气管道等因通风排气不畅造成人员窒息或中毒意外。
(2)深基坑、隧道、大型管沟的施工,因为支护、支撑等设施失稳,坍塌,造成施工场所破坏、人员伤亡。
基坑开挖、人工挖孔桩等施工降水,造成周围建筑物因地基不均匀沉降而倾斜、开裂、倒塌等意外。
(3)海上施工作业由于受自然气象条件如台风、汛、雷电、风暴潮等侵袭易发生翻船人亡且群死群伤意外。
3、临建设施重大危险源
(1)厨房与临建宿舍安全间距不符合要求,施工用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临时存放或使用不符合要求、防护不到位,造成火灾或人员窒息中毒意外;工地饮食因卫生不符合卫生标准,造成集体中毒或疾病意外。
(2)临时简易帐篷搭设不符合安全间距要求,易发生火烧连营的意外。
(3)电线私拉乱接,直接与金属结构或钢管接触,易发生触电及火灾等意外。
(4)临建设施撤除时房顶发生整体坍塌,作业人员踏空、踩虚造成伤亡意外。
4、建筑工地重大危险源的主要危害
建筑工地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的事故危害主要有:高处坠落、坍塌、物体打击、起重伤害、触电、机械伤害、中毒窒息、火灾、爆炸和其他伤害等几种类型。
2006年上半年建设系统事故类型死亡人数所占总数比例分别是:高处坠落占39.5%,施工坍塌占22.6%,物体打击占14.3%,起重伤害占8.1%,触电占5.9%,机械伤害占5%,其余类型占4.6% 。
二、建筑工地重大危险源整治措施
1 建立建筑工地重大危险源的公示和跟踪整改制度。
加强现场巡视,对可能影响安全生产的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并进行登记,掌握重大危险源的数量和分布
状况,经常性地公示重大危险源名录、整改措施及治理情况。
重大危险源登记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工程名称、危险源类别、地段部位、联系人、联系方式、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的危害、施工安全主要措施和应急预案。
2 对人的不安全行为,要严禁“三违”,加强教育,搞好传、帮、带,加强现场巡视,严格检查处罚,慢慢就规矩了,懂安全了,会安全了。
3 淘汰落后的技术、工艺,适度提高工程施工安全设防标准,从而提升施工安全技术与管理水平,降低施工安全风险。
如过街人行通道、大型地下管沟可采用顶管技术等。
4制订和实行施工现场大型施工机械安装、运行、拆卸和外架工程安装的检验检测、维护保养、验收制度。
5 对不良自然环境条件中的危险源要制定有针对性的应急预案,并选定适当时机进行演练,做到人人心中有数,遇到情况不慌不乱,从容应对。
6制订和实施项目施工安全承诺和现场安全管理绩效考评制度,确保安全投入,形成施工安全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