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隆间骨折人工关节置换解析
- 格式:ppt
- 大小:1.66 MB
- 文档页数:26
HEILONGJIANG MEDRIAE AND PHARMACY Apr.2227,Vo/44No.6・135•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固定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治疗的效果对比①吴斌(武威市中骨科,甘肃武威330000)摘要:目的:比较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固定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效果。
方法:共纳入2215-26-2217-26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72例,按照手术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其中行PFNA固定术者54例归为对照组,另52例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纳入观察组,分析两组相关手术指标水平、术后E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之间的差异。
结果:相比对照组,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明显更短,下地负重时间明显更长,术中出血量更少,两组以上指标水平差异明显(P<2.25)。
观察组患者术后E关节功能优良率达到了94%,相比对照组的82%明显要高,组间差异显著(P< 2.25)。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4%远小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6%,且两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2.45)。
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行PFNA固定术治疗可取得较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更优的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E关节功能,且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固定;人工股骨头置换中图分类号:R68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2144(2271)27-2185-20老年人中常见的骨折类型为股骨粗隆间骨折5],这种骨折容易导致患者死亡,临床死亡概率为32.6%[0],通常传统治疗方式为卧床牵引的方式,或通过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进行治疗,这两种治疗方式的效果现如今在医学界存在争议5],选取2010-06~ 2017-06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70例,按照手术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其中行PFNA固定术者50例归为对照组,另50例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纳入观察组,分析两组相关手术指标水平、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之间的差异,现报道如下。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目的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方法和疗效。
方法对我院从2006年1月到2009年1月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2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本组26例患者手术顺利,术后并发尿路感染1例,肺部感染1例,对症处理后治愈。
23例病例获得随访,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根据骨折愈合标准,患者术后优良率86.9%。
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短期效果好,具有并发症少、手术时间短的优点,被认为是一种积极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标签:股骨粗隆间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中老年人常见骨折之一。
股骨粗隆部由松质骨构成,骨质松软,给骨折固定带来困难,老年人骨质疏松时这种情况就更明显。
我院从2006年1月到2009年1月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26例,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26例患者,男11例,女15例。
年龄66~94岁,平均83.6岁。
伤因: 交通事故16例,意外跌落6例,生活伤4 例。
左侧骨折15例,右侧11例。
骨折按AO分型:AI 型11 例,A2 型8例,A3 型7 例。
并有心血管系统疾病17例,呼吸系统疾病9例,内分泌系统疾病7例,消化系统疾病3 例,神经系统疾病 2例。
1.2 治疗方法1.2.1 术前准备入院后积极治疗内科合并症,对患者心肺功能进行评估,严格控制血压和血糖,术前应将空腹血糖控制在8.0 mmol/L以下,做好输血准备,争取尽快手术。
假体选择选用北京春立公司和Depuy公司生产的加长柄型双极人工股骨头,全部为骨水泥型假体,假体柄长度为160 mm。
1.2.2 手术方法患者取健侧卧位,用改良后外侧入路,在原梨上肌之上,钝性分开臀中肌的后缘,沿股骨颈的纵轴切开关节囊,暴露股骨头。
用电刀剪开关节内、外粘连,将膝屈曲,再内收,外旋大腿,使股骨头脱位。
股骨颈截骨后,用髓腔扩大器扩大骨髓腔,应注意不可用力过猛,以防股骨上端发生骨折,根据截取股骨的大小,选择适当的人工股骨头。
PFN钉与人工关节置换在治疗高龄粗隆间骨折的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pfn钉与人工关节置换的优缺点,总结经验教训。
方法:回顾分析pfn钉与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
结果:86例中,68例获得随访。
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虽然取得基本满意的疗效,但存在治疗选择不合理而导致一定并发症发生的问题。
结论:合理正确选择治疗高龄粗隆间骨折的固定方法是较为重要的环节,是获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前提,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并发症发生,pfn钉和人工关节置换在治疗高龄粗隆间骨折有各自的优缺点,临床上要合理选择。
关键词:高龄(80岁以上);股骨粗隆间骨折;pfn钉与人工关节置换;分析【中图分类号】r3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218-01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类型,其中固定方式多种多样。
笔者所在医院自2008年9月-2012年8月应用pfn钉与人工关节置换在治疗的粗隆间骨折共180,其中86例为80岁以上高龄患者,除18例失访外,其他68例均获得8个月-3年的随访,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共68例,其中男38例,占55.9%;女30例,占44.1%;年龄80-96岁,平均88.5岁。
pfn钉治疗的58例,人工关节置换治疗的10例。
致伤原因:跌伤60例,车祸伤8例。
左侧38例,右侧30例,未见左右两侧同时骨折者。
全部骨折均为新鲜闭合性骨折,伤后到入院平均7h,影像学检查x线片均显示股骨粗隆间骨不连,骨折线不规则,骨折部分病例呈粉碎性,骨折块嵌插移位,大粗隆上移,颈干角变小。
按evans分型,i型6例,占8.8%,ⅱ型11例,占16.2%,ⅲ型25例,占36.8%,ⅳ型占26例,占38.2%。
其中合并粗隆下骨折2例,髋臼骨折1例,colles 骨折7例,肋骨骨折3例,合并骨质疏松(t-socre﹤-2.5)并可以临床确诊者38例,占55.9%;合并糖尿病28例,高血压35例,冠心病12例,其中10例同时合并高血压﹑冠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