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写作 语言要连贯
- 格式:doc
- 大小:46.50 KB
- 文档页数:3
第四单元写作语言要连贯教案.............教学目标....1...明白什么是语言连贯和怎样做到语言连贯。
...................2...写作时能做到顺序合理.........,.前后连贯。
..........,.衔接自然【课时计划】......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写作指导................,集体评议。
..........,.第二课时完成学生写作精彩导入........激发兴趣写作文其实和说话一样,要想精彩,能够吸引读者.........................................,都应当做到语言连贯,衔接紧密,而不能前后脱节,颠三倒四,东拉西扯...........................................,条理混乱。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语言连贯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番吧。
...例文引路........感受特色珍藏温馨的批语.......有人珍藏衬衫......,.而我珍藏的却是一张....................写有温馨批语的试卷。
一......,.有人珍藏照片......,.有人珍藏邮票看到它...................,我就想起了那治学有方的张老师。
记得那是上七年级时的第一次语文考试,本来基础就差的我考得一团糟。
可以.........................................说当时我对分数已没有什么感觉.......,考不好无非是得到老师的一通训斥再罚抄几遍而已。
习以为常也就见怪不怪了。
....................................发考卷时我像往常一样等待着老师的“电闪雷鸣”,可...........................................奇怪的是张老师并没有像其他老师一样从高到低念分数,念到不及格的同学还故意多停留几秒钟,好让你意识到自己考得有多么差;她只是轻...........................................描淡写地表扬了几个考得好的同学,然后没念分数就把考卷发到了我们手里。
人教版(2011)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写作《语言要连贯》导学案教材分析:《语言要连贯》是人教版(2011)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写作要求。
语言的连贯与否是一篇作文是否有成为优秀作文的潜质的基础。
在学习了第三单元《学习描写景物》之后,进行《语言要连贯》将能使学生更好地正确运用写作顺序。
之后再学习《表达要得体》,将能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
所以,《语言要连贯》在人教版(2011)八年级上册的作文学习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本班学生多为进城务工子女,语文基础薄弱。
写作水平较低下,在进入初中后的历次统考中作文平均分常低于年段兄弟班级。
学习目标:1.阅读语段,感悟“语言连贯”的方法;2.修改语段,领会“语言连贯”的方法;3.试写语段,运用“语言连贯”的方法。
重难点:重点:感悟“语言连贯”的方法难点:领会及运用“语言连贯”的方法。
课时安排:1学习过程:一、提问导入你认为一篇好的作文需要哪些要素?二、教学过程活动一:阅读语段,感悟“语言连贯”的方法。
语段1:雨季的果子,是杨梅。
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唤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
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
昆明的杨梅很大,有一个乒乓球那样大,颜色黑红黑红的,叫做“火炭梅”。
这个名字起得真好,真是像一球烧得炽红的火炭!一点都不酸!我吃过苏州洞庭山的杨梅、井冈山的杨梅,好像都比不上昆明的火炭梅。
感悟:要做到语意连贯,应该保持前后话题。
语段2:四周的景色非常秀丽。
盈盈的湖水一直荡漾到脚边,又缓缓地退回去。
像慈母拍着将睡去的婴儿似的,它轻轻地拍着石岸。
水里小小的鱼儿,还有调皮的小虾,在眼前游来游去。
感悟:围绕一个话题的各个句子,还应该有合理的。
语段3:我遵嘱,不客气,这样做了。
可是他却不放弃客气,比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一定亲自来,谦虚而恳切地问我,同意不同意恢复。
第四单元写作语言要连贯教案教学目标1.明白什么是语言连贯和怎样做到语言连贯。
2.写作时能做到顺序合理,衔接自然,前后连贯。
【课时计划】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写作指导,第二课时完成学生写作,集体评议。
精彩导入激发兴趣写作文其实和说话一样,要想精彩,能够吸引读者,都应当做到语言连贯,衔接紧密,而不能前后脱节,颠三倒四,东拉西扯,条理混乱。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语言连贯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番吧。
例文引路感受特色珍藏温馨的批语有人珍藏衬衫,有人珍藏照片,有人珍藏邮票,而我珍藏的却是一张写有温馨批语的试卷。
一看到它,我就想起了那治学有方的张老师。
记得那是上七年级时的第一次语文考试,本来基础就差的我考得一团糟。
可以说当时我对分数已没有什么感觉,考不好无非是得到老师的一通训斥再罚抄几遍而已。
习以为常也就见怪不怪了。
发考卷时我像往常一样等待着老师的“电闪雷鸣”,可奇怪的是张老师并没有像其他老师一样从高到低念分数,念到不及格的同学还故意多停留几秒钟,好让你意识到自己考得有多么差;她只是轻描淡写地表扬了几个考得好的同学,然后没念分数就把考卷发到了我们手里。
打开试卷,让我惊奇的是从头至尾竟找不到一个“×”,全是对号,只是在分数那一栏赫然写着59分。
仔细一瞧,发现有一些题旁边没有打对号,当然也没有打“×”,这让我感到浑身不自在起来。
翻到卷末,发现老师留了几行字:××同学,你的书写很工整,批阅你的试卷简直是一种享受。
不知道你发现没有,你的头脑是很灵活的,只要你把大部分精力都用在学习上,老师相信,今天的59分将会变成明天的95分。
看着这温馨的批语,我的眼眶湿润了,从小到大,从没有一位老师这样夸过我,这样信任我。
那一刻,我感觉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同时又觉得自己这样的成绩简直太对不起老师了,并下定决心要考一个95分回报老师的厚爱。
我抬起头深情地望着张老师,张老师也望了望我,还对我微微一笑,我立刻感觉浑身暖洋洋的,像沐浴在阳光下一样。
八上第四单元写作“语言要连贯”指导1.学会运用关联词、提示语等,保持句子之间的衔接连贯。
2.学会围绕中心,合理安排写作顺序,保持文章整体的连贯性。
要做到语言连贯,首先应该保持前后话题统一。
一段话不管有多少句子,都应围绕一个明确的中心话题,内容紧扣话题展开。
如果东一榔头西一棒槌,频繁地转换写作话题,文章的统一性就会被破坏,语言的连贯性也就无从谈起。
例如《白杨礼赞》:“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开头写白杨“力争上游”,结尾写白杨“努力向上发展”,在内容和结构上前后呼应,使得白杨力争上游、倔强挺立的特点更加突出。
其次,围绕一个话题的各个句子应该有合理的顺序。
常见的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等。
选择恰当的顺序并按照该顺序写作,会使文章脉络清晰、文气贯通。
例如《济南的冬天》,作者在描写冬景时,从“山尖”写到“山坡”,再写到“山腰”,运用由上到下的空间顺序,使所写事物具有立体感和画面感,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最后,适当地运用关联词、提示语或过渡句,可以帮助我们衔接句子。
例如《永久的生命》中的过渡句“人们却并不应该为此感到悲观”,既承接上文提到的人们对时间一去不复返无能为力的内容,又引出下文生命永远不朽的内容,使文章前后内容衔接得十分紧密。
总之,语言连贯是写作的一项基本功。
写作需要长期的积累与提升,非一朝一夕之功。
在学习写作中,需要掌握围绕中心合理安排写作顺序的方法,运用关联词、提示语等,使句子之间衔接连贯。
节日广东省潮州市联正实验学校张宝棋“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新年,处处是鞭炮声和欢笑声。
除夕早上,鸟儿早起“报春”,在树枝上唱着婉转的小曲儿;大黄狗从窝里钻出来,“汪汪”地叫几声,好似在喊“新年旺旺”;大公鸡笔直地站在木栅栏上,引吭高歌,欢迎新春。
作文指导语言要连贯苏轼在《答谢民师推官书》中写道:“所示书教及诗赋杂文,观之熟矣。
大略如行云流水……”意思是“您给我看的书信、诗赋、杂文,我已读了多遍。
大都犹如行云流水……”。
“行云流水”是指写文章像云的运行,水的流动,非常自然连贯。
例如:四周的景色非常秀丽,盈盈的湖水一直荡漾到脚边,却又缓缓地退了回去。
水里小小的鱼儿,还有调皮的小虾,在眼前游来游去,像慈母拍着将睡未睡的婴儿似的,它轻轻地拍着石岸。
你觉得这段话读起来连贯吗?要做到语言连贯需要注意:一、话题要一致一段话,不管有多少句子都应该围绕共同的话题,而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子,随兴想到什么就写什么。
只有这样,语意才能顺畅,否则语言的连贯感就会随之减弱。
如汪曾祺《昆明的雨》语段:昆明菌子极多。
雨季逛菜市场,随时可以看到各种菌子。
最多,也最便宜的是牛肝菌。
牛肝菌下来的时候,家家饭馆卖炒牛肝菌,连西南联大食堂的桌子上都可以有一碗。
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
炒牛肝菌须多放蒜,否则容易使人晕倒。
青头菌比牛肝菌略贵。
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格调比牛肝菌高。
菌中之王是鸡枞,味道鲜浓,无可方比。
鸡枞是名贵的山珍,但并不真的贵得惊人。
一盘红烧鸡枞的价钱和一碗黄焖鸡不相上下,因为这东西在云南并不难得。
有一个笑话:有人从昆明坐火车到呈贡,在车上看到地上有一棵鸡枞,他跳下去把鸡枞捡了,紧赶两步,还能爬上火车。
这笑话用意在说明昆明到呈贡的火车之慢,但也说明鸡枞随处可见。
整个段落围绕“昆明菌子极多”这一话题,写了品种多、数量也多等等,前后话题统一。
二、顺序要合理写作时,要根据材料的特点以及表达的需要,按一定的顺序合理安排,做到言之有序。
如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或者由特殊到一般、由总到分、由重到轻、由主到次、由大到小、由因到果等。
如朱自清《春》语段: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第4.单元:语言要连贯写文章和说话一样,不能颠三倒四,要语言连贯,衔接紧密,前后照应。
如何做到这一点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几种方法。
一、技法点击1.保持话题的统一。
一段话不管有多少句子,都应围绕一个中心,语意才能顺畅。
话题往往就是主语,在连续表述中,最好不要轻易改变主语,否则语言的连贯感就会随之减弱。
例如《昆明的雨》中写菌子的那部分文字,作者提到了牛肝菌、青头菌、鸡枞、干巴菌、鸡油菌等,还穿插了一个坐火车采鸡枞的笑话。
虽然内容很杂,但都围绕“昆明的菌子极多”这个话题,句子之间的意思是连贯的,所以读起来并不让人觉得杂乱。
2.表述角度要一致。
在写作的过程中,说明一个意思,描述一个对象,总要有一个表述的角度,或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顺序的角度,或按照地点转移的空间顺序的角度,或按照人称的角度,一个复句或意思联系紧密的几个句子,只有表述角度前后一致了,语言才会连贯。
例如下面一段文字:“他出生在江南水乡一个书香门第,5岁时就在私塾读书,12岁时适逢辛亥革命,便又进了新式学堂,他父亲送他到欧洲留学时刚满18岁,他的学问正是在新旧冲突、中西融合的文化背景下造就的。
”这段文字前后都是从“他”的角度叙事的,只有“他父亲送他到欧洲留学时刚满18岁”一句转换了陈述对象,应改为“刚满18岁就被他父亲送到欧洲留学”。
3.要注意句子间的衔接过渡。
恰当地使用关联词语、提示语或过渡语,可以帮我们衔接句子。
例如《我为什么而活着》中“我寻找爱情”一段,作者用“首先”“其次”“最后”这些提示语,由主到次地表明追求爱情的原因。
写作时,要根据材料的特点以及表达的需要加以选择,并按照一定的顺序合理安排,言之有序,句段之间也要讲究顺序,如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或者由特殊到一般、由总到分、由重到轻、由主到次、由大到小、由因到果等。
有的语段若出现话题的转换,需要在话题与话题之间加上适当的过渡词或过渡句。
4.语境要和谐一致。
语境和谐一致,即前后事理相符,情景相宜。
写作 语言要连贯1.语言运用:学会运用关联词、提示语等,保持句子之间的衔接连贯。
2.思维发展:能够在段落写作中围绕一个话题展开写作,注意段落内部的语句连贯。
3.审美鉴赏:学会围绕中心,合理安排写作顺序,保持文章整体的连贯性。
4.文化传承:养成讲话时要注重语言连贯的习惯,并在写作和日常说话中加以运用。
一、激趣导入在第三单元我们学习了《记承天寺夜游》,小飞把这个故事讲给了家人听,可家人听完后纷纷表示没听明白,请你帮小飞找找问题。
出示小飞的讲述内容:苏轼找张怀民一起散步。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两人欣赏了美丽的月色。
苏轼睡不着。
小飞的问题:语言不连贯。
应改为: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苏轼睡不着。
于是苏轼找张怀民一起散步,两人欣赏了美丽的月色。
我们每天要对别人说很多话,还会写一些文字来表达自己,如果语言不连贯,会造成很大的麻烦,那么究竟什么是连贯呢?连贯,即前后句子的意思连续贯通。
连贯是从句子前后逻辑关系的角度提出的要求。
无论是一段话还是一篇文章,都由许多句子组成,这些句子如果不连贯,就可能给读者的理解带来困难。
过渡:我们如何才能做到语言连贯呢?二、技法指导1.提出问题首先让我们回顾《昆明的雨》《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等相关内容,自主总结能够使语言连贯的方法。
2.成果展示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回顾分享,教师展示参考答案。
(1)要做到语言连贯,应保持前后话题统一。
一段话不管有多少句子,都应围绕共同的话题,而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子,随兴想到什么就写什么。
如《昆明的雨》中:“昆明菌子极多。
雨季逛菜市场,随时可以看到各种菌子。
最多,也最便宜的是牛肝菌……青头菌比牛肝菌略贵……鸡是名贵的山珍,但并不真的贵得惊人……有一种菌子,中吃不中看,叫作干巴菌……还有一种菌子,中看不中吃,叫鸡油菌……”作者提到了牛肝菌、青头菌、鸡、干巴菌、鸡油菌等,还穿插了一个坐火车捡鸡的笑话。
虽然写的内容不少,但都围绕“昆明菌子极多”这个话题,句子之间的意思是连贯的,所以读起来并不让人觉得杂乱。
写作《语言要连贯》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语句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明确语言表达连贯的基本要求。
2.掌握语言连贯的方法:做到话题统一,顺序有致,巧用关联词。
3.树立作文语言表达连贯的意识,在实践中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重点难点】1.掌握语言连贯的基本方法:做到话题统一,顺序有致,巧用关联词。
2.树立语言连贯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学习过程】何为连贯?连贯,就是语言的表达,要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联系、衔接与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
语言是一个人思想情感的表达,写作的语言连贯,是作者思想成熟、思路清晰的表现,是一个人语言驾驭能力的反应。
对我们中学生而言,语言连贯通顺是写作最基本的要求。
活动一:写作话题要统一1.快速阅读《昆明的雨》中的段落,勾画出这段话的中心。
学习支架1:昆明菌子极多。
雨季逛菜市场,随时可以看到各种菌子。
最多,也最便宜的是牛肝菌。
……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
炒牛肝菌须多放蒜,否则容易使人晕倒。
青头菌比牛肝菌略贵。
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格调比牛肝菌高。
菌中之王是鸡枞,味道鲜浓,无可方比。
……有一个笑话:有人从昆明坐火车到呈贡,在车上看到地上有一棵鸡枞,他跳下去把鸡枞捡了,紧赶两步,还能爬上火车。
这笑话用意在说明昆明到呈贡的火车之慢,但也说明鸡枞随处可见。
有一种菌子,中吃不中看,叫做干巴菌。
……还有一种菌子,中看不中吃,叫鸡油菌。
……这种菌子只能做菜时配色用,没甚味道。
2.回顾课文,填充表格,探究:写作时应该怎样突出中心、统一话题?3.如果碰到了中心不明确的情况应该如何修改?4.修改以下片段,删除游离于话题的语句。
我们的语文老师尽职尽责。
一天放学后,我因为没拿作业本就回到学校了。
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我眼前,这么晚了?还在干嘛?灯光下,老师的脸显得格外苍白无力。
她正在给我们改作业呢!那常年在黑板上写字的双手已经被石灰侵蚀的沟壑纵横,透过窗户眼神变得温柔起来。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写作语言要连贯教案新人教版写作语言要连贯【教学目标】1.学会运用关联词、提醒语等,保持句子之间的连接连贯。
2.学会围绕一个话题绽开写作,注重段落内部的语句连贯。
3.学会围绕XXX合理支配写作挨次,保持文章整体的连贯性。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程师:古往今来,凡是在文学史上熠熠生辉的好文,皆文质兼美、自然流畅,语言连贯更不必说。
所谓连贯,就是语言的表达,要注重句与句的罗列组合,注重上下句的联系、连接与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连接和呼应自然。
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写文章时,如何才干让“语言连贯得体,作文如行文流水”。
(板书:写作语言要连贯)二、找问题,识连贯师:读一读下面的语段,学生们觉得有什么问题吗?课件出示:四面的景群十分秀媚。
盈盈的湖水向来荡漾到脚边,却又徐徐地退回去了。
水里小小的鱼儿,还有淘气的小虾,在眼前游来游去。
像慈母拍着将睡未睡的婴儿似的,它轻轻地拍着石岸。
(生沟通研究)师明确:句子之间的连接不自然,缺乏过渡语;句子之间缺乏挨次,规律混乱;关联词语使用任意。
课件出示:我钟情于挺立秀媚的竹子,纵使有人更爱慕更为巍峨魁梧的松树。
你看,松树的叶子可以榨油,松树的干是用途极广的木材,并且是很好的造纸原料;松树的脂液可制松香、松节油,是很重要的工业原料;松树的根与枝又是很好的燃料。
总之一句话,为了人类,它确实是做到了“粉身碎骨”的地步了。
(生沟通研究)师明确:以上材料的XXX思想是表达对竹子的爱慕,但材料后面的主体部分都在阐述松树,可见文段前后主题不全都。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案例,让同学更直观地把握什么是“连贯”:连贯树上三朵花——话题、挨次和连接。
三、做训练,获启示师:下面让我们做几道句子连接的训练题,从中获得语句“连贯”的办法。
课件出示: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连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元阳的哈尼梯田依山顺势,层层叠叠,连绵向上,直通云海。
无论登上哪座山顶,围着山路转一圈,每个角度都能见到不一样的梯田。
写作语言要连贯【目标导航】1.多读书,丰富词汇,体会恰当、准确的词语以及语言连贯在文章中的重要作用。
2.品美文,交流讨论,赏析行文语言连贯、表达流畅、文笔优美的技巧与方法。
3.勤动笔,养成善于表达、勤于修改的好习惯,做到文字通顺,条理清晰。
【课时安排】2课时。
【课时分配】建议第一课时进行作文指导与写作,第二课时进行批改、评讲、修改。
了解作文文题,熟悉作文要求,搜集相关素材,为习作做准备。
1.下面这段文字不连贯,试着根据提示重写。
爸爸是一个热爱工作的人。
爸爸工作出色,经常在单位被评为先进工作者,我们家墙上贴的那些奖状有很多都是爸爸的。
爸爸单位里有台机器坏了,大家修了一天都找不出问题。
爸爸下班回到家里,吃饭时突然想起了国外有过这方面的材料,就马上查阅了资料,并且连夜赶回单位抢修了,终于把机器修好了。
爸爸不仅上班忙工作,下了班都在惦记工作。
爸爸花很多时间陪家人。
周末,他常会领着全家人去郊游。
我们每次郊游,都看到了很美的风景,玩得非常开心。
为此,他还专门买了本地郊区旅游攻略的书,研究了好多条路线。
2.每逢节日来临,人们欢声笑语,处处都洋溢着浓厚的节日气氛,你也一定沉浸在欢乐之中吧。
以《节日》为题,写一篇作文。
不少于500字。
3.你做过饭吗,或者制作过模型、修过自行车吗?试就你某次动手做事的经历写一篇作文。
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
【新课导入】在写作中,语言连贯通顺非常重要。
连贯与畅达一前一后,相互因果,又浑然一体。
要做到语言畅达,胸有成竹、思路明晰是关键。
美国教育家西奥多·海伯说得好:“要想写清楚,就必须想清楚;要想写得充分,就必须想得充分……一个学生要想较好地学写作,那他就一定要更好地学习思考。
”这就要求写作之前思维活跃流畅,如行云流水般,笔下自然就汩汩滔滔而不绝。
叶圣陶先生也教导我们:“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这条路,好文章的作者是绝不乱走的。
”那么怎样做到语言连贯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本次写作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