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整理与复习
- 格式:ppt
- 大小:3.63 MB
- 文档页数:12
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整理和复习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学期总复习教学目标:1.学生自主经历整理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并能熟练的应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引导学生探寻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构建知识网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学会整理知识,掌握复习方法。
3.增强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的学习意识与能力。
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领悟“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教学重点:复习计算公式,并能熟练的应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说明面积公式的由来,理解公式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六个平面图形纸片,关于面积计算公式推导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今天我们继续复习平面图形的有关知识,首先请看大屏幕。
师:这是办公室的一扇门,长200厘米,宽80厘米,门的上半部分装了一块边长为60厘米的正方形玻璃,门上还有一个直径为8厘米的圆形锁。
师:现在木工师傅要沿着这扇门的边框钉上木条,至少要多长的木条呢?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应用到哪些数学知识?(点击依次闪动图中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生:周长的知识。
(板书:周长)漆匠师傅还要给除了玻璃、门锁以外的部分涂上红色的油漆,至少有多大的地方要涂上油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哪些数学知识呢?生:面积的知识。
(或者长方形面积、正方形面积、圆的面积知识。
)(板书:面积)教师小结:围成一个图形的所有边长的总和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物体的表面或者围成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整理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有关知识。
(3--4分钟)二、复习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问: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随学生回答一一按网络图贴在黑板上)(1分钟)(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可贴的卡片)师:回忆一下,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该怎么来算呢?给大家一分钟思考。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整理与复习》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整理与复习》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对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进行整理和复习,通过对比、归纳和总结,使学生掌握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对基本的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部分学生对公式的记忆不够准确,计算方法不够熟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差异,针对不同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掌握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归纳和总结,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难点:对周长和面积公式的理解和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掌握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理解周长和面积公式的运用。
3.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4.实践操作法:学生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黑板、粉笔、课件。
2.学具:练习本、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不同的平面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这些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具体的计算问题,学生独立完成,巩固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