庸俗经济学第二部分
- 格式:pptx
- 大小:7.33 MB
- 文档页数:9
庸俗政治经济学的定义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简称“庸俗政治经济学”或“庸俗经济学”。
它是只描述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表面现象的资产阶级经济理论体系。
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是法国的萨伊和英国的马尔萨斯。
这种经济学流派有很多,其实质是将古典经济学理论庸俗化,否定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
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一个发展阶段。
大卫·李嘉图把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发展到最高阶段后,随着资产阶级政治上的日趋反动,资产阶级经济学进入了以为资产阶级辩护为主要特征的庸俗经济学阶段,其主要代表人物有:西尼尔、穆勒、萨伊马尔萨斯等。
19世纪中叶,法国出现一种自由主义思潮,以巴师夏、凯里为首的经济学家认为,世界是让每个自然人独立施展才能的大舞台,而资本主义是最符合人性的舞台设计,因此它能以最快的速度去积聚财富。
马克思称之为庸俗经济学,这种学说不愿意从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考察资本形成的原因,更不愿意看到资本主义是建筑在绝大多数人陷入相对贫困的基础上的事实。
古典经济学凯恩斯理论出现以前的经济思想主流学派,由亚当·斯密在1776年开创。
主要追随者包括大卫·李嘉图、托马斯·马尔萨斯和约翰·穆勒。
古典经济学理论产生和发展的重心主要在英国和法国。
在英国,从威廉·配第(1623—1687年)开始,到大卫·李嘉图(1772—1823)年结束;在法国,从布阿吉尔贝尔(1646—1714)开始,到西斯蒙第(1773—1842)结束。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是英国的亚当·斯密和法国重农学派的创始人魁奈(1694—1774)。
后来创立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于对古典经济学的批判。
卡尔·马克思曾这样概括地评价:“古典政治经济学是属于阶级斗争不发展的时期的。
它的最后的伟大的代表李嘉图,终于有意识地把阶级利益的对立、工资和利润的对立、利润和地租的对立当作他的研究的出发点,因为他天真地把这种对立看作社会的自然规律。
庸俗经济学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一个发展阶段,产生于18世纪末,大致结束于19世纪70年代。
大卫·李嘉图把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发展到最高阶段后,随着资产阶级政治上的日趋反动,资产阶级经济学进入了以为资产阶级辩护为主要特征的庸俗经济学阶段,其主要代表人物有:西尼尔、穆勒、萨伊马尔萨斯等。
19世纪中叶,法国出现一种自由主义思潮,以巴师夏、凯里为首的经济学家认为,世界是让每个自然人独立施展才能的大舞台,而资本主义是最符合人性的舞台设计,因此它能以最快的速度去积聚财富。
马克思称之为庸俗经济学,这种学说不愿意从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考察资本形成的原因,更不愿意看到资本主义是建筑在绝大多数人陷入相对贫困的基础上的事实。
庸俗经济学(vulgar economics),马克思所选定的表明后李嘉图经济学特征的用语。
从那时起,这个词就由马克思主义著述者作了多种含义的表述,它既包括后李嘉图古典经济学,也包括新古典经济学。
庸俗经济学特别指专注于分析表面现象(如需求和供给)的著作,指忽视结构上的价值关系,也指不愿意以公正的科学方法探究经济关系,尤其害怕对潜藏在商品交换行为下的阶级关系的研究。
这后一方面,使庸俗经济学具有辩护性,也就是说,它更感兴趣的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上的合理性,而不惜牺牲科学上的公正性。
马克思关于庸俗经济学定义的最有权威的章节就是《资本论》第1卷德文第2版跋。
马克思在指出德国经济学不发展特征中,把英国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分为科学的阶段和庸俗的阶段,并把这一发展和阶级斗争的发展联系在一起。
停留“在资产阶级的视野之内”的政治经济学,把资本主义“不是看作历史上过渡的发展阶段,而是看作社会生产的绝对的最后的形式。
”在这种情况下,政治经济学只有在阶级斗争潜伏的或只是偶尔发生的时候,才能够是一门科学。
因此,在现代工业还处在它的幼年时期,在资本和劳动的斗争还从属于其他的斗争,例如从属于资产阶级及对封建主义的斗争时,科学上的追求还是可能的。
萨谬尔森萨谬尔森于1915年出生美国印第安纳州的加里(Gary)城。
20岁时,(1935年)毕业于芝加哥大学,获文学学士(B.A..)学位;翌年,又获得哈佛大学文学硕士(M..A..)学位;5年后(1941年)获得哈佛大学博士(Ph.D.)学位。
此外,萨谬尔森还曾获得多所大学的名誉学位。
其博士学位论文的题目是《经济理论的运营意义》("The Operational Significance of Economic Theory"),获哈佛大学威尔斯(David A. Wells)奖。
在1947年美国经济学会年会上,保罗•道格拉斯以学会会长的身份把美国第一届克拉克(John Bates Clak)奖章授予了当时未满40岁的萨谬尔森,并预言萨谬尔森在经济学领域有无可限量的前途。
果然,萨谬尔森不负所望,23年后(1970年)便获得了世界经济学的最高奖,诺贝尔经济学奖。
从1940年起,萨谬尔森一直执教于麻省理工学院,现为该院经济学教授。
除此之外,萨谬尔森还曾担任美国计量经济学会会长(1951年),美国经济学会会长(1961年),国际经济学会会长(1965~1986年)和终身荣誉会长(1968年),以及在一系列政府机构和公司任经济顾问和研究员。
萨谬尔森的著作颇丰,主要著作有:《经济分析的基础(Foundations of Economic Analysis,1947.)、《经济学》(Economics,1948.)、《线性规划与经济分析》(Liner Programming and Analysis,1958.),以及独自撰写和与多夫曼、索罗等合著的大量文章,这些文章被编入《保罗•A•萨谬尔森科学论文集》(Collected Scientific Paper of Paul A. Samuelson)第一、二、三、四、五集。
有的经济学家在评论萨谬尔森在经济学领域中的影响时指出,萨谬尔森在经济学领域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
马克思对庸俗经济学价值理论的批判引言马克思是19世纪最重要的经济学家之一,他对经济理论做出了深刻的贡献。
在他的经济学著作中,马克思对庸俗经济学的价值理论进行了批判。
本文将对马克思对庸俗经济学价值理论的批判进行分析和阐述。
庸俗经济学的价值理论概述庸俗经济学是指那些对经济问题只停留在表面上、没有深入研究和分析的经济学观点和理论。
在庸俗经济学的价值理论中,价值通常被理解为商品价格的衡量标准。
庸俗经济学家认为,一个商品的价值取决于它的供求关系和市场竞争力。
这种价值理论忽略了生产过程和商品的劳动价值。
马克思对庸俗经济学价值理论的批判马克思认为,庸俗经济学的价值理论是一种表面化的观点,未能揭示商品价值的本质。
他对庸俗经济学的价值理论提出了以下的批判:1. 忽略了劳动价值庸俗经济学家没有理解到商品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
马克思认为,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原因,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劳动量。
庸俗经济学的价值理论忽略了劳动价值,使得分析商品价值的本质变得困难。
2. 陷入主观价值迷思庸俗经济学家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供求关系和市场竞争力,强调了商品的主观价值。
然而,马克思指出,这种主观价值只是市场上的相对价格,并不能揭示商品价值的本质。
庸俗经济学家陷入了主观价值的迷思,无法真正理解价值的客观基础。
3. 忽视了社会关系的作用庸俗经济学家忽视了商品价值中内含的社会关系。
马克思认为,商品是社会劳动的具体表现,它们的价值代表着社会中的劳动关系。
庸俗经济学的价值理论没有考虑到社会关系对价值的塑造和决定的重要性,因此无法全面理解和解释商品价值的本质。
4. 混淆了价值和价格庸俗经济学家通常将价值和价格混为一谈,而马克思对此提出强烈批评。
他认为,价值是商品包含的劳动量,而价格是商品在市场上的交换比率。
价值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概念,而价格则会受到供求关系等因素的影响。
庸俗经济学家没有将价值和价格区分开来,导致价值理论的混乱和不准确。
庸俗经济学:指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研究生产力如何发展,论证资本主义社会主要阶级之间的平等、和谐关系等制度合理的学说。
代表人物:马尔萨斯萨伊马尔萨斯研究方法:他总是先对前人得出的一般规律或结论提出怀疑,然后运用经验事实对旧原理进行限制、修正,找到规律的例外,最后在这两个极端中寻找中间点,这就使他的绝大部分著作都带有争辩性。
(1)人口理论:⑴两个基本前提(公理):“第一,食物为人类生存所必须。
第二,两性间的情欲是必然的,且几乎会保持现状。
”⑵两个比率:人口将按1、2、4、8、16‥‥‥这样的几何级数增加;而生活资料却将以1、2、3、4、5 ‥‥‥这样的算术基数增加⑶一个结论:人类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增长是受自然规律限制的,自然规律要求两个增长必须保持平衡,必须抑制人口增长。
否则就会发生贫困和罪恶。
⑷两种措施:一是积极的抑制,如饥饿、战争、疾病、贫困等。
贫困是贫困的真正原因。
二是预防的抑制,又分两种,道德的和不道德的。
道德的是指不结婚,严守性道德的节制;即禁欲主义。
不道德的是指不正当节育,即人为的避孕措施。
⑸一个规律:人口的增加必然要受到生活质量的限制,生活质量增加,人口也常随之增加,占优劣的人口繁殖力为贫困和罪恶所抑制,因而使现实的人口得以生活质量保持均衡。
(2)价值论:马尔萨斯否定了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发展了斯密的价值是由商品所能支配的劳动量决定的观点。
他认为,商品价值不仅包含了投下的劳动所形成的价值(它等于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和工资),而且还包括另一个价值额——利润马尔萨斯认为价值有三种含义:1.使用价值,它是商品的内在效用;2.名义交换价值或价格,除特别指明其他物品外,它不过是以贵金属来估量的商品价值;3.内在交换价值,指商品由内在原因产生的购买力。
(3)利润论:马尔萨斯认为利润是国民收入中归于资本家的部分,它是商品价值扣除各种垫支以后的余额。
他认为公认的劳动耗费已全部得到报酬,认为利润从交换中产生,但资本家之间的交换不可能产生利润。
杜林庸俗的经济学的观点
杜林庸俗的经济学观点,指的是法国经济学家弗雷德里克·巴斯夏·杜林在其著作《经济学原理》中提出的一些被批评为乏味、不切实际或过于简化的经济观点。
以下是一些杜林庸俗的经济学观点的例子:
1. 过度关注人们的利己本能:杜林认为人们在经济活动中只追求自己的利益,忽视了其他动机,如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念。
这种观点忽视了人类决策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2. 简化的理性经济人假设:杜林假设人们在经济决策中都是理性的经济人,能够细致地评估各种选择,并做出最优决策。
然而,现实中的人们常常受到有限的信息、有限的认知能力和情感因素的影响,导致决策偏差。
3. 忽视市场失灵:杜林过于乐观地认为市场是高效的,并忽视了市场失灵的问题。
事实上,市场存在许多问题,如信息不对称、公共物品的供给、外部性和不完全竞争等,需要政府干预来解决。
4. 简化的供需模型:杜林使用了简化的供需模型来解释经济现象,忽视了市场中的复杂性和非线性效应。
这种简化模型可能无法准确预测市场的实际行为。
5. 忽视时间因素:杜林的经济学观点往往忽视了时间因素的作用。
他认为市场可以迅速达到均衡,然而,现实中市场的调整过程可能需要很长时间,而且可能存在失业和经济不稳定等问
题。
总的来说,杜林庸俗的经济学观点被认为是过于简化和理论化的,无法准确描述和解释现实经济中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这些观点在经济学的发展中已经受到了许多批评,并被更为综合和实证的经济学观点所取代。
什么是庸俗经济学教案导言:庸俗经济学教案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工具,起着指导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庸俗经济学教案的概念、作用、编写要点以及设计案例,以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和应用庸俗经济学教案。
一、庸俗经济学教案的概念庸俗经济学教案是指具有一定层次和结构,通过一定的教学设计思路和方法,根据经济学课程的特点,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系统地安排、展示和解释经济学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工具。
庸俗经济学教案可以是文字版的,也可以是多媒体版的,旨在提供给教师参考和使用,以便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和引导学生学习。
二、庸俗经济学教案的作用1. 教师课堂指导庸俗经济学教案是教师课堂指导的重要工具。
通过编写庸俗经济学教案,教师可以清晰地了解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有利于提前准备,并有序地进行教学。
2. 学生学习指导庸俗经济学教案可以为学生提供清晰的学习指导。
通过教案的编写,学生可以了解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提前预习和准备,使学习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3. 课程质量评估庸俗经济学教案记录了课程的整体设计和教学安排,可以成为评估课程质量的重要参考依据。
通过教案的反思和总结,可以评估教学效果并不断完善课程设计。
三、庸俗经济学教案的编写要点1. 教学目标在编写庸俗经济学教案时,需要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的学情和学习需求,合理制定目标,并确保教学过程与目标相一致。
2. 教学内容根据课程大纲和教学进度,编写详细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应当包括基础知识、拓展知识和应用技能等方面,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3. 教学过程设计合理有效的教学过程,包括引入、讲解、练习和总结等环节。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4. 学习资源在编写庸俗经济学教案时,教师需要考虑学习资源的选择与使用。
这包括教材、多媒体资料、实物模型等。
一、货币的本质与职能1.货币的起源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的价值形式经历以下四个阶段: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其表现为:一只绵羊=两把斧头(实质为产品交换而非商品交换)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种商品与一系列商品相交换)•其表现为:一只绵羊=两把斧头+两匹布+一定量其他商品一般价值形式•其表现为:两把斧头+两匹布+一定量其他商品=一只绵羊货币形式•货币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表现其他商品的价值大小2.货币的本质货币作为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生产关系3.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是货币的五种基本能职能(1)价值尺度(标价、定价) 价值尺度即货币是表现、衡量、计算商品价值大小的尺度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并不需要现实中的货币,只需要想象的或观念上的货币给商品标明价格•为了能够衡量和计算各种商品的价值量,也为了交换的方便,必须确定货币本身的计量单位。
这种货币本身的计量单位及其等分通常称为价格标准。
•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必须借助于价格标准来完成•商品价格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2)流通手段(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商品流通就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3)贮藏手段(只能是足值的金属货币,纸币则不具有)货币的贮藏手段,就是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被贮藏保值的职能。
在金属货币条件下,货币有贮藏手段,是因为金属本身有价值•等式左边的绵羊叫作相对价值形式,等式右边的斧头叫作等价形式一切价值形式都是由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这两个既对立又统一的方面或要素构成的该形式下,商品价值量的表现形式缺乏一个共同的标准,造成了交换的困难此时期,绵羊为一般等价物。
所有商品的价值都由一般等价物来衡量(贝壳、兽皮等都曾充当过一般等价物)商品的价格与价值发生偏离的情况商品价值量不变而货币价值量发生变化时①.市场供求变化②.没有价值的东西在形式上可以具有价格③.第二章:货币2022年3月24日17:35纸币也能执行部分贮藏手段的职能,但没有贮藏职能•(4)支付手段(延期支付)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是指货币用于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利息、工资等职能(5)世界货币货币一旦用于国际的商品交换,就取得了世界货币的职能。
庸俗经济学名词解释
庸俗经济学释义:
“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的简称。
见“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
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者对继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之后的各种资产阶级经济理论的统称。
它分离古典学派的庸俗成分,只研究经济现象的外在联系,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
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英国和法国。
它经历了如下几个发展阶段:产生阶段(18世纪末至1830年)。
代表人物有萨伊、马尔萨斯以及后来的詹姆斯·穆勒和麦克库洛赫,他们以亚当斯密和李嘉图的信徒自居,以“注释”或“通俗化”的形式,把斯密著作中的庸俗成分分离出来并加以发展,形成一套庸俗理论。
初步发展阶段(1830年至19世纪中叶)。
代表人物有西尼耳、巴师夏、凯里、约翰·穆勒等人,德国的历史学派也属于此阶段的代表人物。
他们抛弃对古典学派所作的“注释”或“通俗化”,竭力寻找为资本主义辩护的新方法。
在这一阶段,资产阶级经济学进一步庸俗化。
发展阶段(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已过渡到垄断竞争阶段,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出现了一系列新的辩护理论和流派。
包括德国新历史学派、美国制度学派、边际效用学派和英国剑桥学派。
以马歇尔为代表的英国剑桥学派将边际效用学说和其他庸俗经济学结合在一起,完成了庸俗经济学的第一次大综合,从而成为这一时期庸俗政治经济学的“正宗”。
庸俗政治经济学的名词解释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以及各国间政治与经济交流的增加,庸俗政治经济学这一概念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庸俗政治经济学是指那些基于狭隘的利己主义观念,偏离科学方法论的政治经济学理论。
本文将以简明的形式为读者解释庸俗政治经济学中的几个重要概念。
一、财政赤字财政赤字是庸俗政治经济学中的一个常见词语。
它指的是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支出超过了收入,导致财政状况出现赤字的情况。
庸俗政治经济学中的一大误区就是认为通过扩大财政赤字可以促进经济增长。
然而,实际上,长期依赖财政赤字来刺激经济增长往往会导致国家债务的上升和财政风险的加剧,对经济和社会带来更多负面影响。
二、市场自由主义市场自由主义是庸俗政治经济学中的另一个常见概念。
它主张市场在经济活动中起主导作用,主张去除政府对市场的过多干预。
庸俗政治经济学中的市场自由主义往往过于简化了市场机制,忽视了市场失灵、垄断力量以及贫富差距等问题。
实践证明,过分追求市场自由主义往往会导致社会不公和经济不稳定。
三、剥削剥削是庸俗政治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指的是一部分人通过占有生产资料而剥夺他人劳动成果的行为。
庸俗政治经济学中的剥削概念往往只关注少数富人对广大劳动人民的剥夺,而忽视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的内在剥削机制。
真正的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剥削是一个更加复杂和深入的概念,需要从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角度来进行分析。
四、经济不平等经济不平等是庸俗政治经济学中一个常见的议题。
它指的是在经济领域中财富、收入等的分配不公平现象。
庸俗政治经济学往往关注经济不平等的表面现象,而忽视了经济不平等背后的深层原因和机制。
真正的政治经济学研究中,经济不平等需要从多个维度来考察,包括社会制度、教育机会、税收政策等方面。
五、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是庸俗政治经济学中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议题。
它涉及到经济发展对环境产生的损害和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庸俗政治经济学对环境问题往往忽视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内在矛盾,并推崇经济发展为第一位。
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目录[]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的定义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简称“庸俗政治经济学”或“庸俗经济学”。
它是只描述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表面现象的资产阶级经济理论体系。
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是法国的萨伊和英国的马尔萨斯。
这种经济学流派有很多,其实质是将古典经济学理论庸俗化,否定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
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由于资本主义生产逐渐由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不断发展,直接威胁着资产阶级。
在1825年,经济危机的爆发,使资本主义制度的矛盾日益显露出来。
面临这种形势,资产阶级更加需要的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辩护。
为适应这种需要,便产生了庸俗政治经济学。
庸俗经济学者抛弃了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许多科学成分,致力于抹煞阶级利益的对立,用各种各样的辩护理论,维护资产阶级利益。
在资产阶级经济学领域中,到19世纪30年代以后,庸俗经济学逐渐取代了古典政治经济学。
19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庸俗政治经济学抛弃“注释”和“通俗化”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形式,寻求了为资本主义辩护的新方法。
代表为英国西尼尔的理论。
1848-1849年的欧洲革命后,一方面,出现了以法国巴师夏和美国凯里为代表的企图证明资产阶级社会各个阶级利益一致的调和论;另一方面,出现了以英国约翰·穆勒为代表的折衷主义经济理论。
在德国,则产生了所谓政治经济学的历史学派。
1844 年恩格斯发表了《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马克思分别于1859 年和1867 年发表了《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第一卷,而后者的副标题仍是“政治经济学批判”,并宣布“庸俗经济学的丧钟已经响了”。
这样,一方面“ 庸俗化”了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开始了“边际革命”,进而“数理化”、“计量化”、“均衡化”、“边际化”,更重视对经济现象的实证分析,不再侧重对国家政策的分析;另一方面,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科学因素,将经济学更加“政治化”、“革命化”,从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的分析中,得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只能是推翻现存的资本主义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