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 地球的运动 (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 格式:pptx
- 大小:650.76 KB
- 文档页数:16
高中地球运动部分太阳直射点移动的教学探索作者:梁修严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7年第09期摘要:高中地理必修模块——第一单元《行星地球》第三节地球运动一节,是整个必修模块中的重点和难点。
根据我的教学体会,关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的教学需从三个角度去引导学生进行探讨,加深理解。
关键词:太阳直射点叠加运动回归运动日运动现象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3(c)-0189-021 公转下的太阳直射点移动我们知道地球的绕日公转,其基本特点有:方向自西向东、真正周期1恒星年、公转过程中地轴始终保持与黄道面66°34′的夹角等。
如图1,这幅图是高中地理教材中的基本示意图,在我们的教辅材料和习题中也是十分常见的示意图。
大家仔细观察、思考一下,若我们假设地球只有绕太阳公转而不自转,即由A处(夏至点)依次向B处(秋分点)、向C处(冬至点)、向D处(春分点)移动,再回到A处(夏至点)自西向东公转。
在此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的移动,依次由图中A处地球右侧P点向东移至地球背面B处、向东移至C处地球左侧E点,又向东移至D处地球正面,最后又向东回到A处右侧P点,即形成了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回归运动,周期365日5时48分46秒(回归年)。
因地球自西向东公转,故直射点在地球表面上,也是自西向东,严格地说是由西北向东南,后又由西南向东北方向移动。
这一点应发挥空间想像,若借助地球仪来演示就更直观了。
不过此种假设条件下,一年中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的移动也就只有一圈。
直射点是在南北回归线间回归运动一次,其轨道相当于黄道与地球表面的交线。
一年中昼夜交替也只有一次。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这种往返运动,是学习地球运动的基本知识点,在此基础上还有许多变式示意图。
这幅图让学生易于理解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甚至有关节气等概念。
图2中的E、P点同于图1中的E、P点,可直观看出直射点自西向东(箭头所示)又回到P点,时间一回归年,理解这幅图,可以帮助同学计算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或知道所在纬度计算日期。
1.1.3地球的运动-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课后练习2(2020)昼夜更替,潮起潮落,地球自转运动产生了许许多多的自然现象。
回答下列各题。
1.在下列现象中,可以成为地球自转的证据是A.日月升落B.极昼极夜C.月相变化 D.四季转换2.以太阳为参照点,地球自转一周所需时间为A.23小时56分B.24小时零4分C.24小时56分D.24小时下图是假设以北京为北极点(其余地球自转情况不变)的半球投影图。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3.图中,哈尔滨的自转角速度( )A.约为15°/h B.约为30°/hC.约为45°/h D.为04.图中,甲地的自转线速度约是( )A.1 670 km/h B.837 km/hC.1 447 km/h D.1 170 km/h5.我国发射在赤道上空的同步卫星与赤道上的对应点相比A.运转方向相同,角速度不同B.运转方向不同,角速度相同C.运转方向相同,线速度不同D.运转方向不同,线速度相同6.下图中,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是( )A.B.C.D.7.下图是一张天文爱好者经长时间曝光拍摄的“星星的轨迹”照片。
这些有规律的弧线的形成,说明了( )A.太阳在运动B.月球在公转C.地球在公转D.地球在自转8.南宁和北京两地的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相比较,正确的叙述是()A.两地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B.两地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相同C.角速度相同,线速度南宁大于北京D.线速度相同,角速度北京小于南宁读地球公转的“二分二至”图,回答下列问题:9.图中字母C所代表的节气名称是()A.春分B.秋分C.冬至D.夏至10.有关国庆节前后地球公转位置、太阳直射点和地球公转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公转到AB之间,速度减慢B.地球公转BC之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C.地球公转到CD之间,速度逐渐加快D.地球公转到DA之间,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读地球赤道面与公转轨道面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课堂互动与探究知识详解知识点一地球的公转运动1.地球公转的概念: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叫做地球的公转。
2 .地球公转轨道:是近似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1月初,地球位于近日点;7月初,地球位于远日点。
3.公转方向:自西向东公转。
但从地球北极上空向下俯视,地球沿逆时针方向绕日公转;从地球南极上空向下俯视,地球沿顺时针方向绕日公转。
如下图所示:4.公转速度随着距离太阳远近而变化。
距离太阳近,公转速度快;反之,距离太阳远,则公转速度慢。
地球在近日点时,公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最快,在远日点时,公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最慢。
6月22日至12月22日期间,地球公转速度先变慢,后变快;12月22 日至6月22日期间,地球公转速度先变快,后变慢。
5.公转周期地球公转的周期为1年,约为365日6时9分10秒,叫做一个恒星年,它是以一颗遥远的恒星作为参照物测定的,是地球公转360°所需的时间。
【例11 有关地球公转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地球公转轨道为一正圆B .地球公转至近日点时速度最快,正值北半球的夏至日C .北半球的夏半年比冬半年的时间短,而这则与公转速度的变化有关系D .地球离太阳最远时为7月初[解析]地球公转轨道为一近似正圆的椭圆;地球在公转轨道近日点时是1月初,为北半球的冬季。
北半球夏半年时地球公转速度慢,而北半球冬半年时地球公转速度快,所以北半球夏半年应比冬半年的时间长一些。
因此正确答案是D[答案]D知识点二黄赤交角1.黄赤交角示意图黄赤交角是指赤道面与地球公转轨道面(黄道面)之间的夹角,度数为23.5 °正是由于有黄赤交角的存在,才会有太阳直射点的南北回归运动,才会有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也可以这样说,没有黄赤交角也就没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2.太阳直射点的南北回归运动夏至口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23°26'S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地表接受太阳垂直照射的点(简称太阳直射点)会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
地球的运动教案(精选14篇)地球的运动教案篇1教学目标学问目标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状况,四季的划分2.地球的自转方向和周期;地球公转的方向和周期;南北回归线的度数;五带的名称和范围3.昼夜交替的现象,昼夜长短的变化力量目标通过观看地球自转时地球上消失昼夜更替现象和地球公转时地球上不同纬度消失昼夜长短的变化,培育同学的观看力量和分析力量。
德育目标1.通过地球运动的学习,了解地球上的很多自然现象都与地球的运动有关,而不是神的力气,从而对同学进行唯物论和无神论的教育。
2.通过对地球运动规律的学习,使同学熟悉到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特点以及它们产生的地理现象教学难点四季的形成和变化教学方法地球仪教学用图课时支配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处在一刻不停的运动和变化中的。
地球,作为一个星球也不例外。
一方面,地球内部的组成物质在不断地变化运动着,例如火山喷发就是地球内部组成物质变化达到肯定程度的结果;另一方面,地球作为一个整体,也在进行着有规律的运动。
大家在前面已经知道了,地球一方面自身在自西而东的在进行着自转运动,另一方面,它还围着太阳进行着自西而东的公转运动。
今日,我们首先来学习地球的自转运动。
二.地球的自转和昼夜交替( 阅读p9~p10)(板书)其次节地球的运动一.地球的自转1.定义:绕地轴转动2.方向:自西而东3.周期:一天(24小时)4.昼夜更替现象二.地球的公转1.定义:绕太阳运动2.方向:自西而东3.周期:一年4.轨道:椭圆轨道5.特征:地轴总是倾斜的,与公转轨道平面成66.5°的夹角。
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四周。
(地轴的指向不变)6.季节的变化(师):地球始终处在不停的有规律的运动之中。
对于这一点,过去的人却不是这么认为的,他们观察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认为地球是静止的,只是这些日月星辰在运动,并且有人认为这些自然现象是神、是上帝在主宰着的。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速度规律
太阳直射点是指地球上纬度为0°的地方,也就是赤道。
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影响,太阳直射点会在一年中不断移动。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速度规律是什么呢?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知识。
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一周的运动,周期为24小时。
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一周的时间,周期为365.24天。
由于地球自转轴倾斜23.5°,所以太阳直射点会在赤道以北和以南的区域之间移动。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速度规律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
v = 2πRcosθ / T
其中,v表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速度,R表示地球半径,θ表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T表示地球公转周期。
根据这个公式,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移动的速度最快。
因为赤道是地球的最大圆,所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的纬度为0°,cosθ=1,所以v最大。
2. 太阳直射点在两个回归线上移动的速度较慢。
回归线是指夏至和冬
至时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线,分别为23.5°N和23.5°S。
在这两个
纬度上,cosθ=cos23.5°≈0.92,所以v较小。
3. 太阳直射点在极圈上不移动。
在北极圈和南极圈的纬度上,cosθ=0,所以v=0。
综上所述,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速度规律是与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有
关的。
在赤道上移动最快,在两个回归线上移动较慢,在极圈上不移动。
这个规律对于我们了解地球的运动和气候变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第2节《地球的运动》基础知识讲解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2节《地球的运动》知识点1:地球的自转1、自转运动概况定义地球绕着地轴的旋转运动绕转中心地轴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周期一天(约为24小时)地理现象产生的现象:昼夜更替、时间差异、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易错提醒1自西向东(北逆南顺)(1)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如下图所示:(2)判断方法——右手法则:右手微握,大拇指指向北极,弯曲的四指指向即为地球的自转方向;或四指弯曲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即北极。
易错提醒2时区、区时知识点2:地球的公转1、公转运动概况:直射点向那个半球移动,那个半球昼增长)①规律: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一年中,太阳直射点总是有规律地在23.5°N和23.5°S之间移动。
②过程(以北半球为例):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之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移至北回归线时,为夏至日,此时太阳直射23.5°N,这是太阳直射的最北位置;此后太阳直射点南移,南移到赤道时,为秋分日,太阳再次直射赤道;继续南移至南回归线时,为冬至日,此时太阳直射23.5°S,这是太阳直射的最南位置。
之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到次年3月21日时又回到赤道。
如下图:易错提醒3(1)南半球与北半球的季节相反。
(2)南、北回归线上,太阳每年直射1次;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太阳每年直射2次,南北回归线以外没有直射现象。
(2)昼夜长短的变化①极昼和极夜:极昼和极夜是南、北极及其附近地区的一种自然现象。
一天24小时都是白天,称为极昼;一天24小时都是黑夜,称为极夜。
南、北纬66.5°(极圈)是出现极昼、极夜现象的最低纬度,66.5°S称为南极圈,66.5°N称为北极圈。
②昼夜长短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易错提醒4(1)除赤道地区外,其他地区一年中都有昼夜长短的变化,赤道地区全年昼夜平分(等长);(2)只有纬度大于或等于66.5°的地区才会有极昼和极夜现象;(3)南、北半球昼夜长短就相反。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基础夯实1.下列有关地球自转方向的图示,正确的是()。
读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完成第2~3题。
2.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
A.北半球高纬度B.南半球中纬度C.北半球中纬度D.南半球低纬度3.图中a、b两点纬度相同,但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明显不同,原因是()。
A.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B.b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C.a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自转线速度大3.B年底我国发射的“嫦娥三号”卫星,实现了月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后续将实施月面采样返回。
据此完成第4~5题。
4.“嫦娥三号”发射成功后,在其上观测到的月球昼夜交替周期()。
A.变短B.变长C.不变D.先变长、后变短5.如果选择在海南文昌卫星发射基地发射人造天体,以下叙述中,最可能的是()。
A.海南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气温较高,降水集中,大气能见度高B.海南旅游资源丰富,有利于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旅游C.海南岛四周环海,有利于人造天体的安全返回着陆,有利于通过轮船运输大型火箭5.D6.根据材料和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一位宇航员骄傲地对爸爸说:“爸爸,我已经绕地球转了20圈了。
”他爸爸笑着回答:“我比你更能干,我已经绕太阳转了60圈了,还准备再转二三十圈呢!”(1)如图,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一致,都是。
(2)你认为宇航员爸爸的话是真的吗?为什么?(3)你知道宇航员爸爸的年龄吗?理由是什么?(4)当地球公转到位置①时,这一天是北半球的(节气),太阳直射。
(5)地球公转速度一直在变快的时段是图中的()。
A.①→②B.②→③④ D.④→①自西向东(2)是真的。
因为人随地球绕太阳公转,每年一圈。
(3) 60岁。
地球绕太阳公转周期为一年, 60圈刚好60岁。
(4)夏至北回归线(5)B能力提升7.地球同步卫星是人类发射的一种卫星,它相对于地球静止于赤道上空。
从地球表面上看,卫星保持不动,故也称静止卫星。
北半球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首先,地球的轨道运动使得太阳直射点在赤道附近来回移动。
地球公转一周大约需要365.25天,这个运动导致了太阳直射点每年向北移动约23.5度,然后再向南移动,形成了一年四季的变化。
其次,地球自转使得每天都会有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移动。
由于地球自转轴倾斜约23.5度,这导致了太阳直射点在赤道附近上下移动,形成了昼夜交替和季节变化。
总体来说,北半球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可以总结为,每年向北移动约23.5度,然后再向南移动,同时每天由于地球自转而在地球上上下移动。
这种移动规律导致了北半球不同地区的气候和季节变化,对农业、气候和生态环境都有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