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_英国教育
- 格式:ppt
- 大小:2.39 MB
- 文档页数:57
第五章理性与教学第一节理性与人生1。
日常生活中的“理性"用法“理性”代表着一种冲动的克制、一份心态的沉静和一种宠辱不惊的人生境界。
2.辞典的定义第一种释义将“理性"看成是一种“思维类型",与“想象思维”、“直觉思维"等相对而言,是借助于“概念"和“概念”之间的联系而进行的一种思维活动。
第二种释义则将理性看成是人类的一种比较“高级的”认识能力,与“感性”或“感性认识”相对而言。
这两项释义说明了:第一,“理性”是人类多种多样思维方式或类型中的一种;第二,依赖于这种思维方式或类型的认识活动是一种“高级的”认识活动,其目的在于获得关于事物存在、变化或彼此之间联系的“高级知识”或“真知".最关键的就是指出“理性”是一种“推理能力”3。
不同哲学视野中的“理性"概念早期的斯多葛学派。
认为“理性”是“神的属性"与“人的命运",是“神”与“人"共同拥有的特征。
亚里士多德认为,“理性”不是“神的属性",而是“人的本性”,其目的不仅仅在于获得恰当的“认识”,而且有助于使人们的行为避免“过分”与“不及”从而达到善的境地.在中世纪,宗教神学家们发挥了斯多葛学派的“理性"观,直接将理性看成是“神意”,使“理性”屈从于“信仰’’,以便可以通过“理性”而发现上帝的无所不在和无所不能。
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些思想家如拉伯雷和蒙田等人,则祛除了“理性”概念中的神秘成分,将其看成是人的自然属性,即“随心所欲”和“为所欲为”。
17世纪的理性主义哲学家笛卡尔则进一步将理性与“自然性”相区别,把它看成是一种人类的“思想”活动,是人之所以为人的理由或根据.理性,不仅是一种认识论范畴,而且是一种人性论或存在论范畴。
18世纪的法国唯物主义者主张把“理性"作为衡量事物的唯一标准,以建立一个永恒正义的国家。
在康德哲学中,“理性”则与“感性"和“知性”相对立,指认识“无限”和“绝对东西"的能力.在黑格尔哲学中,理性则指一种具体的、辩证的“思维”,是最高级和最完全的认识能力。
《英美概况教案》课件第一章:英国地理与文化1.1 英国地理位置与气候英国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部,由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组成。
英国气候温和,多雨,四季分明。
1.2 英国政治体系英国是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拥有国王或女王作为国家元首。
英国议会由两院组成:下议院和上议院,下议院议员由民众选举产生。
1.3 英国教育体系英国教育体系分为小学、中学和大学三个阶段。
英国大学以其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教学质量闻名于世。
1.4 英国文化特色英国文化源远流长,拥有丰富的文学、戏剧、音乐和艺术传统。
英国人注重礼仪和传统,喜欢下午茶和足球等体育活动。
第二章:美国地理与文化2.1 美国地理位置与气候美国位于北美洲,东临大西洋,西濒太平洋,北接加拿大,南界墨西哥。
美国气候多样,北部寒冷,南部炎热,西部海岸湿润,中西部干旱。
2.2 美国政治体系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由50个州组成,拥有总统作为国家元首。
美国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参议员由州议会选举产生,众议员由民众选举产生。
2.3 美国教育体系美国教育体系分为小学、中学、高中和大学四个阶段。
美国大学以其多样性和创新性著称,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大学排名前100的名校。
2.4 美国文化特色美国文化多元且开放,拥有丰富的音乐、电影、科技和体育传统。
美国人注重个人主义和自由,喜欢户外活动、运动和社交聚会。
第三章:英国经济概况3.1 英国经济简述英国是发达国家之一,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技术产业。
英国经济以服务业为主,特别是金融服务业在全球具有重要地位。
3.2 英国主要产业英国拥有发达的制造业,包括汽车、航空、制药等行业。
英国科技产业发展迅速,特别是在、生物科技等领域。
3.3 英国经济政策英国政府采取自由市场经济政策,鼓励企业创新和发展。
英国是欧盟成员国,与欧盟其他国家有着紧密的经济合作关系。
3.4 英国与他国的经济关系英国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英语国家有着密切的经济合作关系。
英国本科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英国本科阶段的核心学科知识,如文学、历史、科学等,与我国相应学科的异同;2. 了解英国的教育体系和文化背景,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3. 掌握一定的学术英语词汇和表达方式,为后续学术研究打下基础。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2. 提高学生的学术写作能力,学会如何撰写规范的学术论文;3. 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为未来国际合作与交流奠定基础。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英国文化的兴趣,培养尊重不同文化背景的态度;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知识的力量,激发学习的内在动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拓展国际视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对英国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
教学要求:结合课本内容,采用启发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取得具体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英国教育体系与文化背景:介绍英国的教育体系、高等教育结构以及英国文化特点,帮助学生了解英国学术环境。
教学内容:课本第二章“英国教育体系与文化背景”。
2. 英国本科核心学科知识:对比分析英国与中国在文学、历史、科学等核心学科的知识体系,使学生掌握英国本科阶段学科知识。
教学内容:课本第三章“英国本科核心学科知识”。
3. 学术英语表达与写作:教授学术英语词汇、表达方式和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学术英语水平。
教学内容:课本第四章“学术英语表达与写作”。
4. 批判性思维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第五章课程一、单选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和国家衡量各科教学的主要标准是( B )。
A、课程B、教学大纲C、课程计划D、课程目标2.1988年颁布了( A )新的课程政策,要求加强教材的基础性、多样性和灵活性。
同时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课改实验,以建设符合中国国情、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能体现基础教育要求的教材体系。
A、“一纲多本”B“一纲一本”C、“多纲多本”D、“统一课程”3.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读写算为中心的基础教养的是( A )。
A、基础型课程B、发展型课程C、知识性课程D、工具性课程4.( B )是指导和规定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据,是学校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制定分科标准、编写教科书和设计其他教材的依据。
A、教学大纲B、课程计划C、课本D、教科书5.( B )是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A、教科书B、课程计划C、教学大纲D、教学内容6.教科书的主体部分是( D )。
A、目录B、习题C、附录D、课文7.学科的设置和安排是通过( A )体现出来的。
A、课程计划B、教学大纲C、教学内容D、教科书8.小学阶段的课程应体现基础性、发展性和( D )。
A、可行性B、衔接性C、实践性D、普及性9.标志着我国小学课程改革进入新时期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的颁布是在( B )。
A、1990年B、1992年C、1986年D、1995年10.教师教学和学生获得知识的基本材料是( C )。
A、课程计划B、教学大纲C、教科书D、教学指导书11.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C )。
A、内容改革B、方法改革C、课程改革D、途径改革12.学校教育的基础是( D )。
A、教师B、学生C、班级D、课程13.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教育家( B )。
A、洛克B、斯宾塞C、赫尔巴特D、杜威14.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指的是( A )。
选择题【全国试题】第一章绪论考点:比较教育的发展历程:识记形成和发展时期的代表人物及主张、观点(P29-31)1.第一次提出比较教育概念的教育家是朱利安2.奠定朱利安作为比较教育学之父的著作是.《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与初步意见》3.作为一门学科,比较教育的形成开始于19世纪;法国教育家朱利安第一次明确提出比较教育这一概念的书是《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与初步意见》4.教育史上明确提出“比较教育”这一概念,被称为“比较教育之父”的是.法国的朱利安5.“校外的事情甚至比校内的事情更重要,校外的事情制约并且说明校内的事情”观点的是萨德勒6.比较教育的因素分析时代起点标志:英国萨德勒:发表论文,《我们从对别国教育制度的研究中究竟能学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萨德勒代表作——《教育问题专题报告》。
7.比较教育学家康德尔的国别是美国8.美国著名比较教育学家康德尔于1933年发表了《比较教育》9.运用历史学的方法,着重对决定教育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的比较教育学家除施奈德、汉斯以外,还有康德尔10.汉斯用的研究方法:因素分析法11.汉斯代表作:《比较教育:教育的因素和传统的研究》,认为影响教育制度的决定因素可分为三类:自然因素、宗教因素和世俗因素。
12.从研究领域来看,比较学前教育涉及学前教育的整个领域;从研究时间上看,学前比较教育学的研究中心是当代学前教育。
13.比较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涉及到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内容,这说明比较教育有跨学科性14.贝雷迪在《教育中的比较方法》一书中提出,比较教育研究工作应分为描述、解释、并列、比较四个阶段。
15.对国际学前教育的现状和趋势进行全面、综合的比较研究是总体比较研究。
16.把各个国家的同一类教育问题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分析,从中找出各国、各地区学前教育的特点和共同发展趋势的研究方法是专题比较研究。
17.对同一国家、同一地区不同发展阶段学前教育的比较研究,称为纵向比较研究。
18.对同一时期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学前教育的比较研究,称为横向比较研究。
外国教育史重点第一章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1、考古发现的最早的学校:泥板书舍(巴比伦)法国考古学家帕拉在幼发拉底河畔南部一个叫马里城的地方挖掘出一所约公元前2100年的学校遗址。
在公元前2100年,学校已开始成为一种世俗教育机构。
2、古代埃及学校的类型:宫廷学校、僧侣学校、职官学校、文士学校3、公元前8世纪以后,随着科学文化的发展,出现了一种办在家庭中的婆罗门学校,通称“古儒学校”。
第二章古希腊的教育1、斯巴达教育的特点:1、目的是培养勇猛善战的军人,2、国家控制教育,实行严格的体检制度3、严格的军事体育训练4、注重道德训练,不重视智商5、重视女子教育2、雅典教育的特点:1、教育目的是培养政治家和商人(这一阶段有文法学校,音乐学校和体操学校)2、私人办学3、全面和谐的教育(对后世影响最大)3、智者:指某种精神方面的能力和技巧的人;各行各业具有专门知识和技艺的人以及有治国能力的人;后来专指以收费授徒为职业的巡回教师。
4、智者的贡献:1、智者云游各地授徒讲学,这既推动了文化的传播,促进了社会的流动。
2、智者抱着实用的目的研究文法、修辞哲学等科目,拓展了学术研究的领域,扩大了教育内容的范围。
3、智者把系统的道德知识和政治知识作为教育内容,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教育——政治家或统治者的预备教育。
第三章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1、苏格拉底方法: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的苏格拉底方法(产婆术)2、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教育观:①国家对教育的重视,教育与政治结合;②高度评价教育在人的塑造中的作用;③将算术、几何、天文、音乐理论四门课程列入教学科目;④第一次提出以考试做为选拔人才的手段之一;⑤强调身心协调发展、男女教育平等,注意早期教育;⑥主张课程学习与实际锻炼结合、净化教育内容,反对强迫学习;⑦以理性指导欲望作为道德教育的中心任务。
消极:①《理想国》的教育过于强调一致性,忽视个性发展。
②它拒绝变革,柏拉图认为音乐的翻新会给国家带来危害。
英国的小学教育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英国小学教育的基本结构,掌握其课程设置的主要特点。
2. 学生能够描述英国小学教育中跨学科教学的方法及其优势。
3. 学生能够列举并解释英国小学教育中常用的评估方式。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案例分析,能够分析和评价英国小学课程设计的创新点。
2. 学生能够结合我国教育实际,设计出具有启发性的课程活动。
3.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提高沟通协作能力,培养团队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了解英国小学教育,拓宽国际视野,提高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2. 学生对我国教育制度有更深刻的认识,培养热爱教育事业的情感。
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自主探究、批判性思考的良好习惯。
本课程针对五年级学生设计,结合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特点,以英国小学教育为切入点,帮助学生了解国际教育趋势。
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使其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态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课程目标的达成。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以《教育比较》教材第五章“英国基础教育”为参考,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英国小学教育体系概述:介绍英国小学教育的阶段划分、课程设置和教学特点,使学生全面了解英国小学教育的基本情况。
教学内容:- 英国小学教育阶段划分及各阶段教学目标- 英国小学课程设置及其特点- 英国小学教学方法及其创新实践2. 英国小学跨学科教学:分析英国小学跨学科教学的理念、方法和案例,帮助学生掌握跨学科教学的优势和应用。
教学内容:- 跨学科教学理念及其在英国小学的应用- 英国小学跨学科教学案例分析- 跨学科教学在我国小学教育的借鉴意义3. 英国小学教育评估方式:探讨英国小学教育中常用的评估方式,如观察、评价和同伴评价等,以提高学生对教育评估的认识。
英国的教育体系是如何组织的英国的教育体系是经过长期发展和改革的,其组织结构包括不同的教育阶段和机构。
本文将介绍英国教育体系的组织方式,并探讨其特点和发展趋势。
一、教育阶段英国的教育体系主要分为四个阶段:儿童教育阶段、中学教育阶段、高等教育阶段以及终身教育阶段。
1. 儿童教育阶段儿童教育阶段是英国教育体系的起点,主要包括幼儿园教育(Nursery Education)和小学教育(Primary Education)。
幼儿园教育主要面向3至5岁的儿童,旨在帮助他们适应学校环境,并提供基本的学习和社交技能。
小学教育则是6至11岁学生的必修教育阶段,涵盖了基础学科如英语、数学和科学等。
2. 中学教育阶段中学教育阶段在小学教育后开始,通常为11至16岁的学生提供教育。
中学教育分为两个阶段:初中(Secondary Education)和高中(Sixth Form Education)。
初中课程着重提供广泛的学科知识,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高中阶段则专注于学生选择的主题和研究领域,为他们上大学做准备。
3. 高等教育阶段高等教育阶段是英国教育体系中最重要的部分,包括大学本科和研究生教育。
英国有许多世界知名的大学,如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等。
学生在高等教育阶段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
4. 终身教育阶段终身教育阶段旨在满足成年人的学习需求,包括成人教育、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等。
英国政府鼓励个人终身学习,并提供各种支持和奖励。
二、教育机构英国的教育体系由各类教育机构组成,包括学校、学院和大学等。
1. 小学和中学小学和中学是英国基础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
小学通常为学生提供6年的教育,而中学则为他们提供5年的教育。
英国政府通过法律规定,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够接受小学和中学教育。
2. 学院学院是英国中等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的重要机构。
学院提供各种职业课程和技能培训,为学生提供直接就业的机会,并满足他们在特定领域发展的需求。
外国近代学前教育第五章近代欧美和日本的学前教育——发端于17世纪后半期的英国贫民婴幼儿保护和养育设施是近代欧洲学前教育设施的胚胎。
由此开创了近代贫民慈善学前教育的传统。
主要目的在于挽救贫民婴幼儿的生命,教育的成分微乎其微。
-—欧文创办了幼儿学校后来形成了一场运动。
产业革命的影响1840 福禄培尔创办了幼儿园,为社会中上层家庭的儿童接受社会学前教育提供了条件,同时开始出现“双轨”倾向:一轨为中下层,一轨为中上层所设。
【总述】1835 法国率先开始将学前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制度的历史进程;40年代英国通过政府拨款形式,加强了政府对幼儿学校的控制;19世纪后半期,法美日等国的公立学前教育机构得到较大的发展,成为整个公立学校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
第一节英国的学前教育一、17世纪末至18世纪上半期英国贫民政策中的幼儿保健和保育问题这种发端于英国的、作为贫民政策的幼儿保护和养育设施时近代欧洲幼儿教育设施的根源和胚胎。
二、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英国幼儿教育的开创和发展(一)背景:首先是幼儿的安全和健康问题;其次是初等教育的内容提早到幼儿阶段成为19世纪上半期英国幼儿学校教育内容的基本特征;三是社会问题.(二)怀尔德斯平的幼儿学校运动是英国幼儿学校的著名领导人,于1920开办一所幼儿学校,堪与欧文(1816创办幼儿学校)并举,对19世纪欧美各国的幼儿学校运动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强调智育。
其教学方法是“开发教育方法":激发好奇心;从已知到未知;通过感觉教学;让孩子独立思考;把教育与娱乐结合起来。
为贯彻上述原则,设计了“阶梯教室"“教学柱”“教学架”“调换架"等教具.“发展课本"等教材—-把初等教育的内容下放到幼儿阶段——其幼儿学校的最高目标在德育方面—-对幼儿学校的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三)英国政府的幼儿学校政策1840 枢密院教育委员会视学官首次发出关于幼儿学校检查项目的训令,这时幼儿学校才真正成为国库补助的对象.三、19世纪下半期英国的学前教育在英国,19世纪上半期主要是欧文的幼儿学校占主导地位,19世纪下半期幼儿教育的发展主要是受福禄培尔幼儿园的影响,19世纪50年代福禄培尔幼儿由德国的伦克夫妇和别劳夫人传入英国.(一)伦克夫妇引进福禄培尔幼儿园的贡献最早向英国引入福禄培尔幼儿园的是伦克夫妇(二)伦敦福禄培尔协会的工作和幼儿教育的复活与发展1870英国政府颁布了《初等教育法》提倡的自由主义概念1876实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我国是2007年实行)伦敦福禄培尔幼儿园协会普及福禄培尔教育方法,在英国,自引进福禄培尔幼儿园以后,幼儿教育的设施出现了“双轨制”的局面.第二节法国的学前教育奥柏林开办编织学校的活动,拉开了法国近代学前教育历史的序幕.自1835年开始,法国政府逐步将学前教育纳入中央集权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把托儿所视为公共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
第五章英国学前教育第一节英国学前教育沿革一、英国学前教育的起步阶段(一)幼儿学校的创立和幼儿学校运动的兴起单选:(1816)年,空想社会主义者、企业家和慈善家(罗伯特·欧文)在苏格兰(新拉纳克)的工厂中创立了一所(幼儿学校),接纳1岁以上的幼儿,(这是世界上第一所为工人阶级子女创办的学前教育机构)。
P.126(1820)年,(怀尔德斯平)在伦敦(创办了第一所学校)。
(对促进幼儿学校在英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P。
126从1840年开始,英国政府对学前教育实行(国库补助政策)P.126(二)福禄培尔幼儿园的引入单选:自引进福禄培尔幼儿园后,英国的幼儿教育出现两种制度并存局面:一种是幼儿学校及收容学校的小学,仍以贫农和工人的子女为对象;另一种则是幼儿园,以中上层阶级的子女为对象。
(双轨制)P.126(三)颁布《初等教育法》单选:(1870)年颁布了《初等教育法》(也称“福斯特法案”),这是英国国民教育制度正式形成的标志.从此,英国有了与私立学校并驾齐驱的地方公立学校。
P.126(《初等教育法》在英国教育史上具有时代的意义),它(标志)着英国初等教育经过漫长的社会捐助办学后,(教会对初等教育的垄断被彻底打破,公立初等教育制度正式得到确立。
)P.126(四)麦克米伦姐妹创办保育学校单选:(1913)年,(麦克米伦姐妹)在戴普福特建立了一所(保育学校),(主要招收被排斥在幼儿学校之外的5岁以下的儿童。
)P.127(五)《费舍尔法案》的实施单选:(1918)年,(英国国会通过了)一项以当时文教大臣费舍尔名字命名的教育法案,即《费舍尔法案》,旨在建立面向所有人的公共教育制度。
P.127单选&名词解释:《费舍尔法案》正式(将保育学校纳入国民教育制度),地方教育当局为2-5岁儿童设立了一些幼儿学校,并改善了保育学校的教育条件。
《费舍尔法案》(初步建立了一个包括幼儿学校)、小学、中学和各种职业学校的公共学校系统。
00401《比较学前教育》历年真题第五章英国学前教育一、单项选择题1. 19世纪,致力于普及幼儿学校,对促进幼儿学校在英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的是()A.欧文 B.怀尔德斯平C.谢泼德D.撒切尔2.英国19世纪80年代颁布并落实了义务教育的规定,确定了儿童从5岁开始进行初等义务教育的是()A.《费舍尔法案》B.《初等教育法》C.《哈多报告》D.《巴特勒法案》3.麦克米伦姐妹在英国创立保育学校的时间是()A.1816 年B.1825 年C.1913 年D.1919 年4.英国正式将保育学校纳入国民教育制度的是()A.《费舍尔法案》B.《初等教育法》C.《哈多报告》D.《巴特勒法案》5. 1933 年颁布的推动英国幼儿教育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极为重要的文献是()A.《哈多报告》B.《费舍法案》C.《普洛登报告书》D.《教育白皮书》6. 1967年英国官方颁布的、首次肯定家长在幼儿教育中的积极作用的报告是()A.哈多报告B.普洛登报告C.泰勒报告D.沃诺克报告7. 2000年,英国颁布了《基础阶段教育(3-5岁)课程指南》,下面不属于基础阶段的课程内容是()A.个性、社会性和情感的发展B.交流、语言和读写C.创造性发展 D.艺术教育8. 2005年,英国政府为0-5岁儿童学习、发展及保育确立了标准,体现于()A.《儿童保育十年战略》B.《儿童计划:构建更加美好的未来》C.《早期奠基阶段规划》D.《每个儿童都重要》9.保育学校是英国独立的学前教育机构,主要招收儿童为()A.2-4 岁B.3-4 岁C.3-5 岁D.2-5 岁10.附设在初等学校或其他幼儿学校内,主要招收3—4 岁儿童的英国教育机构是()A.保育学校 B.保育班C.游戏小组D.日间托儿所11.在英国,家长参与的最广泛的形式是()A.幼儿学校运动B.保育学校C.学前游戏组运动D.家长和学步儿童小组12. 2000 年,英国布莱尔政府颁布的首次在基础阶段设立了统一的国家课程的是()A.《儿童计划:构建更加美好的未来》 B.《早期奠基阶段规划Ⅱ》C.《基础阶段教育(3—5 岁)课程指南》 D.《儿童保育十年战略》13.目前,主要负责英国的幼儿园教师职前培训的机构是()A.职业高中 B.高等职业技术学院C.综合大学 D.大学教育系和高等教育学院14.英国针对不同类型的早期教育从业者颁发不同的资格证书,面向各类托幼机构、社会教养与学习支持机构从业人员颁发的是()A.儿童与青少年教育者资格B.游戏指导者资格C.教育支持者资格D.健康与社会教养资格二、名词解释1.游戏小组2.教育白皮书3.幼儿凭证计划4.英国保育学校三、简答题1.简述英国早期专业教师认证标准的具体内容。
第五章近代教育制度近现代西方主要国家的教育制度,这是一个从形式化教育向制度教育的转变的时期。
在这部分内容的介绍中,重点阐述了自英国工业革命以来西方主要发达国家教育发展的演变历程、特点与规律,总结了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发展近代教育,实现教育现代化,从而通过教育现代化对实现整个社会的现代化,或称早期现代化的意义和影响。
重点分析了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着力分析人类的发明创造对世界面貌的巨大影响,人类对自然科学和文化知识的普遍信仰如何推动学校教育的变革,如何推动教育制度、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与手段的变革。
第一节英国近代教育制度导学:经过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工业革命的兴起、18世纪的启蒙运动和19世纪的近代科学革命繁荣,英国的近代教育管理体制、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
反映了英国17世纪教育家洛克的“绅士教育”思想和19世纪教育家斯宾塞的“科学教育”思想。
知识网络: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启蒙运动――近代科学革命――教育管理制度――学校教育制度思考题:1.英国近代初等教育特点2.英国近代中等教育特点英国教育的历史渊远流长。
其有组织的教育实践的开端,可以追溯到罗马统治时期,是与基督教的传入同时兴起的。
尽管在基督教被奉为罗马帝国的国教以前,英格兰可能已有学校存在,但英格兰学校主要产生于公元5、6世纪。
教育的动因是宗教的,教育的重心在教会和修道院,平民教育的水平甚为低下。
到了16世纪后期,英国封建制度日趋没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这时,文艺复兴时期创办的文法学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逐渐趋于狭隘、繁琐和形式主义。
1534年,英国宗教改革以后,学校受到国家教会方面严格的控制,当时科学技术的进步、工商业的发展、哲学上新的觉醒、伟大作品的出现,对学校都很难产生影响。
教育与时代的要求严重脱节。
一、教育管理制度教育管理上--由教会控制教育转为国家开始干预教育。
外国学前教育史二:近代A第五章,近代西方教育实践一【近代英国】【大纲】识记:1,欧文幼儿学校2,免费幼儿园领会:1,欧文幼儿学校产生的原因及意义2,欧文幼儿学校教育的内容和方法3,维尔德斯平学校的教育内容及方法4,福禄倍尔幼儿园对英国学前教育的影响应用:1,维尔德斯平学校的特点2,分析英国近代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和发展过程1. 世界上最早的学前教育机构是新兰纳克幼儿学校P3552 1816年,新兰纳克幼儿学校——世界最早的学前教育机构是由欧文创办。
3. 提出了“开发教育方法”的英国19世纪幼儿学校的积极创办者是维尔德斯平 p 361△△4.世界上最早推广福禄倍尔幼儿园的国家是英国_。
P3625.福禄贝尔幼儿园运动对英国学前教育的影响之一,是幼儿园开始减少读、写、算训练的时间,而增加游戏的时间,突出学前教育的特点。
P362名词解释1:欧文幼儿学校【2008.4】1,1816年,欧文创办的新兰纳克幼儿学校——是英国也是世界最早的学前教育机构。
2,幼儿学校招收1-6岁工人子女。
3,重视幼儿智育、德育。
提倡发展儿童的“推理能力”,开放的教学形式。
养成幼儿遵守纪律的习惯。
以人道主义态度对待孩子,反对责骂惩罚儿童。
4,在世界学前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世界第一所学前教育机构,为近代学前教育发展开了先河。
名词解释2:【2004.4】“开发教育方法”(提示:维尔德斯平幼儿学校的教学方法) 1,19世纪英国幼儿学校的积极创办者,维尔德斯平所提出的新教学方法。
2,培养儿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获得独立知识的能力。
3,方法包括:激发好奇心,通过感觉教学、从已知到未知,让孩子独立思考、教学和娱乐结合等4. 设计“游戏场”、“阶梯教室”“旋转秋千”“教学柱”等系列教具,编写教材“发展课本”。
名词解释3:“免费幼儿园”1,诞生于19 世纪末20 世纪初,标志着福禄倍尔幼儿园运动在英国的普及和发展,幼儿园开始面向贫民和工人阶级。
2,免费幼儿园由私人出资所创办,服务对象是贫民区劳苦大众的3~6 岁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