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历史思维导图与训练 第1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解析版)
- 格式:doc
- 大小:428.00 KB
- 文档页数:11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时空定位框架结构思维导图经典训练1.(2019·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4)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
这反映出( )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 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 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2.(2019·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24)“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 )A.宗法制 B.禅让制 C.郡县制 D.察举制3.(2019.4·浙江高考·1)研究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的中国史,史家选择了一些关键词进行分析,如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孔子、孟子、荀子等。
据此判断,下列项中与之相符的是( )①政治制度较早走向完备和成熟②早期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③儒家思想较早进入比较成熟的阶段④比较成熟的农业技术和相对完备的农业管理A.①③ 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4.(2019·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24)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
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 ) 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 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 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5.(2019·江苏高考·2)《史记》载:“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疏,诸侯或骄奢……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
”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汉初( )A.实行察举制度 B.独尊儒家学说 C.实行郡国并行制 D.全面推行郡县制6.(2019·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5)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币”,定价为40万钱一张。
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思维导图和微试题):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人教新课标)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思维导图】【微试题】1、ks5u2014上海高考].据《史记》记载,周公旦灭古唐国,成王得到消息后用刀削下一片桐叶,与弟弟叔虞开玩笑说:“用此桐叶作为珪(象征爵位的玉器)赏你”。
史官因此请成王择日行封赏礼。
遂封叔虞于唐。
此则故事反映出A.成王分封时授予爵位B.成王分封时以桐叶为封国之名C.成王分封时要举行仪式 D.成王分封时是整国授予的答案:D2、西周宗法制度的精神,可以用王国维的“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以天,争乃不生”来说明,此处他所谓的“天”是指()A.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B.确定继统人选的天子C.辨别是非善恶的天理D.表现自然主义的天道答案:A3、《诗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分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颂”为贵族在宗庙祭祀的颂歌,有周颂、鲁颂和商颂,据此判断商颂属于以下哪国贵族祭祀先祖的颂歌() A.商朝B.齐国C.楚国D.宋国答案:D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
……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
……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盖天子诸侯君臣之分始定于此。
此周初大一统之规模,实与其大居正之制度相待而成者也。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观堂集林》卷十二依据材料一,概括西周制度相比于以前的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的影响。
(10分)答案:(1)变化:①分封的主体是王族和功臣②天子由诸侯之长变为诸侯之君(或君臣之名分确定)。
影响:①加强了对地方控制,巩固了周王室统治②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维护了西周较长时间的强盛。
【解析】本题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归纳概括能力,对课本知识要熟悉,答案要简明扼要分层。
时空定位原始社会夏朝商朝西周春秋公元的2070年公元前1600年 禅让制夏商政治制度战国公元HU1046年 公元前771年公元前476年公元前475年 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 宗法制 分封制總畢西汉 东汉— — — — — — — — — I —— — — — I - — — — — — - 9年 25年220年皇帝制度 郡县制 三公九卿制度中外朝制度 刺史制度 察举制三国两晋隋朝 南北込咁阴■ ■ ■ ■ ■■ ■ ■ ■ a九品 中正制唐朝 五代十国581年 618年907年框架结构三省六部制 科举制77^4-•—960年979年 二府制用宋元圈 —I —卜•―I —— 1127 年1276年 1271 年 明朝 淸朝统治前期 消朝统治晚期 1368年 1636年 1644年 1840年行省制度内阁制度军机鸦片 处设战争 1911 年 1912 年 辛亥君主专制 革命政体结束石;—两个基本点一十一六个阶段一 I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IMFMB «■» OML 雏型.IL 建宅J ------ 姜展J —::秦朝分封制吐宗法制王位世袭制一::中央(汉—元)地方明朝内阁制 清朝军机处OHB:强化1■ ■ — JJ ———明清 明初废丞相 ▼皇权强化(秦:三公九卿制 西汉:中外朝制度 中央机构设置沿革 唐:三省六部制 厂(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宋:二府三司三衙 明:废丞相,设内阁I 清:军机处<地方机构设置沿革(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秦:郡县制西汉:郡国并行制“削藩策”“七国之乱” 卜推恩令”、刺史 元:行省制 I 明:地方设三司思维导图王位世袭制 杲法制.分封制-早期政治制度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制度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中央集权选官•制度秦朝郡县制•••• 汉代削藩宋代收归军权、行政权、财权I元朝行省制峰J 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隋唐:三省六部制 ..........V 君主专制宋代:中书省、参知政事、枢密使、二司褪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南书房、军机处千….时空定位r鸦片 战争 :三元童天民 !抗英斗争1840框架结构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旧民主主义革命________ 、 _______ 、厂太平天 第二次 八国联军 辛亥五四中国共产国运动鸦片战争中日甲午 侵华战争 革命运动 常f1842 1851 18561860 1894 战争 1895 1900 1901 1911 1919 几呼--- ---- q f q ------------- }| ---- 4 4 -------- 1 -----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开始沦中国半殖民 为半殖民地 一地半封建化 半封建社会的程度进一步加深新民主主义革命_______________ 人 _______________19271936 193719451949南昌西安七七 日本 渡江 起义事变事变投降战役1921 1924国民党 一大思更工农武 抗日 解放 I 革命|装割据| |战争|战争T1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 侵华战争!I中国半殖民 中国完仝陷 地半封建化 入半殖民地 的程度大大 半封建社会 加深的境地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中华民族由衰 弱走向复兴思维导图鸦片战争(开始沦为“双半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双半社会”程度加深)甲午中日战争~(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八国联军侵华(完全沦为“双半社会”)B■査全面•佼华二—殖民统治}资产阶级(辛亥革命)无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广双半社会”结束:成立新中国丿失败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五四运动与国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曰战争・••解放战争时空定位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现代中国的政治与外交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时期中华人民第一部社会共和国成立1——------- 主义宪法颁布T—1949195319541955台湾问题产生.中和平共处人民代表大参加万共领导的多党合作五项原则会制度基本隆会议和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形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形成;参加日内瓦会衣社会主义改造完成1956社会主义制度确立1966十一届三中全会“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时期________ /> __________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出现曲折1971 1972 1976(年)中国在联中美关系合国合法正常化席位恢复中日邦交正常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礼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成就11978 1979“一国两制”新时期外中美正式建交伟大构想提出交政策调整新时期外成为举足轻車的力量1990 1997香港回归2012 (年)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活动2000框架结构思维导图墓国初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屋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改革开放以来祖国统一大业现代中国的 政治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祖国 统一和外交十年“文革”咛::民主制度的逐步完善 法律制度的逐步健全初创]1民主法制•遭到践踏“一国两制”y香港、澳门的冋归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建国初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丽' 参加日内瓦会夜― 参加万隆会议。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人教新课标)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思维导图】
【微试题】
1.有学者认为:“从政治意义上去考虑问题,始皇这个称号,对秦始皇来说,实在是当之无愧,他的一切具有创始意义,他开始了一个伟大的时代。
”在该学者看来,这个时代应该是( )
A.国家安定,民生改善 B.文化繁荣,经济昌盛
C.国家统一,中央集权 D.国家强盛,疆域广阔
答案:C
2.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等。
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 )
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 B.化国为家,君权至上
C.选贤举能,唯才是用 D.官员众多,政务繁杂
答案:B。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时空定位框架结构思维导图经典训练1.(2019·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4)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
这反映出( )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 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 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答案】B【解析】据材料“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说明西周王位更替时间相比商朝较长,这是因为西周确立宗法制,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王位继承方式产生变化,故选B项;禅让制强调选贤举能而不是“兄终弟及”,排除 A项;王位世袭与君主寿命无关,排除 C项;材料的“兄终弟及”和父子相传都是体现血缘且西周宗法制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说明血缘纽带关系是强化而非弱化,排除D项。
2.(2019·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24)“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 )A.宗法制 B.禅让制 C.郡县制 D.察举制【答案】A【解析】“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里面的“孝”“悌”“乐”“礼”都是宗法制的内容和服务于宗法制的内容,故选A项;“禅让制”更强调继任者的“才”,不强调“血缘”,不会突出“孝”“悌”,排除B项;“郡县制”是一种中央对地方管理制度,和伦理道德无关,排除C项;“察举制”里的一项内容是“孝”,但其制度本身是服务于君主专制即服务于宗法制的,排除D项。
3.(2019.4·浙江高考·1)研究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的中国史,史家选择了一些关键词进行分析,如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孔子、孟子、荀子等。
据此判断,下列项中与之相符的是( )①政治制度较早走向完备和成熟②早期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③儒家思想较早进入比较成熟的阶段④比较成熟的农业技术和相对完备的农业管理A.①③ 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在中央与地方、皇权与相权都有较为较为成熟的制度进行规范约束,故①正确;根据材料“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商周时期国家政治制度带有明显的宗法血缘色彩,故②正确;根据材料“孔子、孟子、荀子”,儒家思想得以创立并发展,故③正确;根据材料“井田制”,使用耒耜生产,简单大规模协作,并且日益走向瓦解,故④错误,选择C项符合题意。
实用标准时空定位-------------- \ ---- -------- I ----------------食无帅1600塔沸让制與商谨治制堆三讥曲¥Y幽」匕邨打九品5Hi*f= 屮止制6lH^f三省六部制科啪制框架结构古代中国的政治两周再秋战罔秦缰累西汉瑶汉--1 .......... ...... ......... 1---------------- 1 -------------- 1 --------------- 1—I ------------ h------- F处兀HVlfrMS^r 鹫元Rfr4"年公元前47毁曾公元前22I邯公元前科:9^:巧警分钳制昱暫度申外朝制座邯侃制剽出制度三公九卿制度塞举制007 *T_ ”屮南宋兀鬧十-一——|——V—b- —*叭■: Q7喻1门了年门7昨年二府制,371^明翎帖朝统治前期—............... *―I------------------------1祐X年I6^F 1松14年行習制度内阁制曲不机处iitTX1只斗0叶刑片战争220^1® I年Z 12年辛冬君主专制半命收佯结束—^个't^iV中圉占代帝制宇义小柬聚权制糜1II ■1 I^H OB M:.^B !M1 ■ SM ^Bi iML ■i^BI ^Bl Ml i* >^BL少举_:― L_*圭J -------------- _赛辱J------------------ …鸯化J型浙旳牡出秦刨g _申央{洪一^元)jfe方『明汹JU1 區1”1中帝制1 F丨朗投小外4rtfWHflt捌鄭1旳片杆制]泪刖初屁朋U门L^l 1J f ■ ■ * i・愆尊I打___ I ______ 眷函而詡帀甌卜屮丽而丽可i:( ________ 1 ______ J叩火机徇诳丹汨■半r(';M址与柏丰乂胎『丿齐>I他方机杓设玄科卜惦I-------- 六①阶段---------------1I「承T —.^九卿制;中外翔JSM度叱三钻r六部制狂二府三对一湎MH=廐小郴、i业内勒如:牢机处「秦:辟县制PUtst : 4AM闵幷埼F彌!"F川隣孤・' “七国之i仇” U«r礙令"、剝史兀:17 Wili'J实用标准尹r 专制巾央樂权1£貢制度爭劇巒兵制“**____________ 袤代矗詹亠中央傘权]宋代收扫罕杈、r\^w juia j 行政权、财权1元期tr 省制度{•『 寢車1M九粘屮生制 科半制奉汶;:益九删制*S7TEw57£5明初’血席相■眩 内陶 消曲「南45自'军枫船祟代:中书省.墨问收棗、 ftittff 快、三也怏实用标准古代希腊罗马的民主政治和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制度工场手工业吋期的资本主义(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吋代)燕汽时代的资本主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X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x _________________<11r 厂11时空定位荷马吋代古风时代__________________古典时代希腊时代公爲3000年11咒年110。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时空定位
框架结构
思维导图
经典训练
1.(2019·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4)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
这反映出( )
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 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
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 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
【答案】B
【解析】据材料“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说明西周王位更替时间相比商朝较长,这是因为西周确立宗法制,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王位继承方式产生变化,故选B项;禅让制强调选贤举能而不是“兄终弟及”,排除A项;王位世袭与君主寿命无关,排除 C项;材料的“兄终弟及”和父子相传都是体现血缘且西周宗法制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说明血缘纽带关系是强化而非弱化,排除D项。
2.(2019·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24)“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 )
A.宗法制 B.禅让制 C.郡县制 D.察举制
【答案】A
【解析】“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里面的“孝”“悌”“乐”“礼”都是宗法制的内容和服务于宗法制的内容,故选A项;“禅让制”更强调继任者的“才”,不强调“血缘”,不会突出“孝”“悌”,排除B项;“郡县制”是一种中央对地方管理制度,和伦理道德无关,排除C项;“察举制”里的一项内容是“孝”,但其制度本身是服务于君主专制即服务于宗法制的,排除D项。
3.(2019.4·浙江高考·1)研究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的中国史,史家选择了一些关键词进行分析,如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孔子、孟子、荀子等。
据此判断,下列项中与之相符的是( )
①政治制度较早走向完备和成熟②早期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
③儒家思想较早进入比较成熟的阶段④比较成熟的农业技术和相对完备的农业管理A.①③ 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在中央与地方、皇权与相权都有较为较为成熟的制度进行规范约束,故①正确;根据材料“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商周时期国家政治制度带有明显的宗法血缘色彩,故②正确;根据材料“孔子、孟子、荀子”,儒家思想得以创立并发展,故③正确;根据材料“井田制”,使用耒耜生产,
简单大规模协作,并且日益走向瓦解,故④错误,选择C项符合题意。
4.(2019·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24)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
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 ) 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 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
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 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
【答案】D
【解析】由材料“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可知商鞅变法后秦国建立了集权统治,推动国家组织人力、物力、财力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故选D项;战国后期,井田制遭破坏,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公田制度是受到破坏而非完善,排除A项;战国时期铁农具推广,秦汉时期得以普及,排除B项;秦统一六国后修筑驰道直道,加强了交通运输,排除C项。
5.(2019·江苏高考·2)《史记》载:“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疏,诸侯或骄奢……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
”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汉初( )
A.实行察举制度 B.独尊儒家学说 C.实行郡国并行制 D.全面推行郡县制
【答案】C
【解析】“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疏,诸侯或骄奢……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
”指的是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诸侯权力过大而发生叛乱,故C项正确;察举制是汉朝实行的选官制度,与诸侯叛乱无关,故A项错误;独尊儒家学术是汉武帝时期实行的,与诸侯叛乱无关,故B项错误;全面推行郡县制是在秦朝,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6.(2019·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5)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币”,定价为40万钱一张。
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
朝廷这种做法( )
A.加强了货币管理 B.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
C.削弱了诸侯实力 D.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
【答案】C
【解析】据材料“定价为40万钱一张。
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可知对诸侯王在经济上进行限制,进而削弱诸侯实力,故选C项;材料“称为‘皮币’”,而且有定价的,说明不是货币,排除 A项;材料仅涉及经济方面,不是思想上的统一,排除B项;材料“‘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说明地方仍旧享有租税权,所以没有实现对地方的控制,应该只是加强控制而已,排除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