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道经典化学题巧解
- 格式:pdf
- 大小:235.92 KB
- 文档页数:12
化学试题100道及答案1. 以下哪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A. 氧B. 钠C. 铝D. 钾答案:A2. 元素周期表中,哪个周期的元素最多?A. 第一周期B. 第二周期C. 第三周期D. 第四周期答案:D3. 哪种化合物的化学式是H2O?A. 氢气B. 氧气C. 二氧化碳D. 水答案:D4. 以下哪种物质不是酸?A. 盐酸B. 硫酸C. 氢氧化钠D. 醋酸答案:C5. 以下哪种物质是碱?A. 氢氧化钠B. 碳酸钠C. 硫酸D. 氯化钠答案:A6. 以下哪种物质是盐?A. 氢氧化钠B. 碳酸钠C. 硫酸D. 氯化钠答案:D7. 以下哪种反应是置换反应?A. 2H2 + O2 → 2H2OB. Zn + H2SO4 → ZnSO4 + H2C. 2NaOH + H2SO4 → Na2SO4 + 2H2OD. 2Na + Cl2 → 2NaCl答案:D8. 以下哪种反应是分解反应?A. 2H2 + O2 → 2H2OB. Zn + H2SO4 → ZnSO4 + H2C. 2NaOH + H2SO4 → Na2SO4 + 2H2OD. 2NaCl → 2Na + Cl2答案:D9. 以下哪种反应是化合反应?A. 2H2 + O2 → 2H2OB. Zn + H2SO4 → ZnSO4 + H2C. 2NaOH + H2SO4 → Na2SO4 + 2H2OD. 2Na + Cl2 → 2NaCl答案:A10. 以下哪种反应是复分解反应?A. 2H2 + O2 → 2H2OB. Zn + H2SO4 → ZnSO4 + H2C. 2NaOH + H2SO4 → Na2SO4 + 2H2OD. 2Na + Cl2 → 2NaCl答案:C11. 以下哪种物质是单质?A. 氢气B. 氧气C. 二氧化碳D. 氯化钠答案:A12. 以下哪种物质是化合物?A. 氢气B. 氧气C. 二氧化碳D. 氯化钠答案:C13. 以下哪种物质是混合物?A. 氢气B. 氧气C. 二氧化碳D. 空气答案:D14. 以下哪种物质是纯净物?A. 氢气B. 氧气C. 二氧化碳D. 空气答案:A15. 以下哪种物质是氧化物?A. 氢气B. 氧气C. 二氧化碳D. 氯化钠答案:C16. 以下哪种物质是酸?A. 盐酸B. 硫酸C. 氢氧化钠D. 醋酸答案:D17. 以下哪种物质是碱?A. 盐酸B. 硫酸C. 氢氧化钠D. 醋酸答案:C18. 以下哪种物质是盐?A. 盐酸B. 硫酸C. 氢氧化钠D. 氯化钠答案:D19. 以下哪种物质是有机化合物?A. 甲烷B. 二氧化碳C. 水D. 氯化钠答案:A20. 以下哪种物质是无机化合物?A. 甲烷B. 二氧化碳C. 水D. 氯化钠答案:D。
高中化学计算题常用的一些巧解和方法一、差量法差量法是根据物质变化前后某种量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或关系式, 所谓“差量”就是指一个 过程中某物质始态量与终态量的差值。
它可以是气体的体积差、物质的量差、质量差、 浓度 差、溶解度差等。
该法适用于解答混合物间的反应,且反应前后存在上述差量的反应体系。
【例 1】把 22.4g 铁片投入到 500gCuSO 4 溶液中, 充分反应后取出铁片, 洗涤、 干燥后称其 质量为 22.8g ,计算(1)析出多少克铜? (2)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分数多大?解析“充分反应”是指 CuSO 4 中 Cu 2+ 完全反应,反应后的溶液为 FeSO 4 溶液, 不能轻 率地认为 22.8g 就是 Cu ! (若 Fe 完全反应,析出铜为 25.6g), 也不能认为 22.8-22.4=0.4g 就是铜。
分析下面的化学方程式可知:每溶解 56gFe ,就析出 64g 铜,使铁片质量增加 8g(64-56=8) ,反过来看:若铁片质量增加 8g ,就意味着溶解 56gFe 、生成 64gCu ,即“差 量” 8 与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 (也可是物质的量)成正比。
所以就可以根据题中所给的已 知“差量”22.8-22.4=0.4g 求出其他有关物质的量。
设:生成 Cu x g , FeSO 4 y gFe+CuSO 4 =FeSO 4+Cu 质量增加 56 152 64 64-56=8y x 22.8-22.4=0.4故析出铜 3.2 克铁片质量增加 0.4g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溶液的质量必减轻 0.4g ,为 500-0.4=499.6g 。
【巩固练习】将 N 2和 H 2的混合气体充入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反应器内,达到平衡时, NH 3 的体积分数为 26%,若温度保持不变,则反应器内平衡时的总压强与起始时总压强之比为 1∶______。
解析:由阿伏加德罗定律可知,在温度、体积一定时,压强之比等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 比。
(化学)中考化学初中必备化学化学综合题技巧全解及练习题(含答案)一、中考化学综合题1.工业废料石膏(CaSO4•2H2O)可以“变废为宝”,用于生产氧化钙、硫酸钾、电石(化学名称为碳化钙)等。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展开了如下系列研究。
一、高纯CaO的制备(资料一)Ⅰ.石膏(CaSO4•2H2O)与碳粉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几种气态非金属氧化物。
Ⅱ.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甲同学用如图1装置制备CaO并验证石膏与焦炭高温反应的其他产物。
实验过程中发现:B中无水硫酸铜变蓝;C中产生__现象证明有SO2生成;装置__中无明显变化和装置F中__现象证明有CO2生成。
写出石膏与碳粉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二、硫酸钾和电石的制备乙同学模拟生产化肥硫酸钾和电石的流程如图2:(资料二)CaO与C在高温下反应生成碳化钙(化学式为CaC x)和CO。
(1)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证明固体M中不含CaCO3的方法是____(写出实验的方法、现象)。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NH4)2SO4+2KCl═K2SO4↓+2NH4Cl,该反应能析出K2SO4晶体的原因是__。
三、假设上述流程中制得的碳化钙(化学式为CaC x)固体中只含杂质CaO,乙小组同学为测定CaC x中x的值进行如下实验。
(资料三)CaC x在空气中灼烧生成CaO和CO2。
步骤一:称取3.76g样品于图3所示石英管中(测定装置图如图3,夹持及加热装置省略),反应前缓缓通入空气,高温灼烧石英管中的样品至反应完全后继续缓缓通入空气,测得丙溶液的质量比反应前增重了4.4g。
(玻璃纤维可防止固体粉末进入导管)步骤二:将石英管内剩余固体全部转移到水中,加入足量碳酸钠溶液,经搅拌、过滤、洗涤、干燥等操作得到碳酸钙固体6克。
试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甲的作用是__。
反应完全后继续缓缓通入空气的目的是__。
(2)根据步骤一、二计算该样品中钙、碳、氧的质量比为___,计算确定CaC x的化学式(请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_______。
趣味化学竞赛题及答案一、简答题1.什么是原子结构?请简要描述。
2.化学元素周期表中第一周期有几个元素?请列出其元素符号。
3.请简述原子中的质子和中子的功能。
4.简述离子是如何形成的。
5.请解释化学键是如何形成的。
二、选择题1.下列化合物中,哪一个是一氧化碳?A. CO2B. COC. H2OD. NH3–答案:B. CO2.下列物质中,哪一个是化学元素?A. H2SO4B. FeC. NaClD. CO2–答案:B. Fe三、填空题1.在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位于化学箭头的哪一侧?–答案:左侧2.酸和碱中,哪一个含有H+离子?–答案:酸四、综合题1.某化合物的分子式是H2O,它在常温下是液态,具有特殊的性质,这个化合物在自然界中最常见的存在形式是什么?请简要说明原因。
–答案:H2O最常见的存在形式是液态水。
因为地球上绝大部分表面被水覆盖,水是地球上最常见、最重要的化合物之一。
五、计算题1.有一氧化碳分子中含有1个碳原子和1个氧原子。
如果有5个一氧化碳分子,请计算其中碳原子和氧原子总数分别是多少?–答案:碳原子总数:5个;氧原子总数:5个。
六、分析题1.请说明化学实验室中使用安全装备的重要性并列举至少3种常见的化学实验室安全装备。
–答案:重要性:•保护实验人员的安全;•防止意外发生;•减少实验中的风险。
–常见装备:•实验室手套;•护目镜;•实验室外套。
以上是本文档中的趣味化学竞赛题及答案,希服对化学知识有所帮助。
【化学】九年级必备化学化学综合题技巧全解及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一、中考化学综合题1.水是“生命之源”。
请回答:(1)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称为____。
(填“硬水”或“软水”(2)如图是电解水的实验简图,若A试管中产生10mL气体,则B试管中产生_____mL气体。
(3)高铁酸钾(K2FeO4)和次氯酸(HClO)可用于饮用水的净化消毒,制备K2FeO4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Fe(OH)3+3C12+10KOH=2K2FeO4+6X+8H2O, X的化学式为 ,HC1O中Cl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4)由于粗盐中含有少量MgC12、 CaC12、 Na2SO4等杂质,不能满足化工生产的要求,因此必须将粗盐进行精制。
流程如下图。
①操作III所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______②在蒸发过程中,待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滤液蒸干。
③加入稍过量的Na2CO3溶液除了能除去粗盐中的CaC12外,它还可以除去______④通过操作III所得滤液中的溶质有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5)某同学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8.5%的氯化钠溶液,按要求回答问题:(计算)需要氯化钠固体的质量为_____g;(称量)用托盘天平称量氯化钠固体时,氯化钠固体应放在天平的_____盘(填“左”或“右”);(6)经测定,乙烯(C2H4)、甲醛(CH2O)、丙酮(C3H60)三种物质的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4%,则100g该混合物完全燃烧后产生水的质量是(___)A.36g B.54g C.72g【答案】硬水5KCl、+1漏斗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过量的氯化钡Na2CO3、NaCl、NaOH8.5、左C【解析】(1)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称为硬水;(2)如图是电解水的实验简图,A连接的是电源负极,产生的是氢气,B连接的是电源正极,产生的是氧气,且产生氢气的体积约为氧气体积的2倍,若A试管中产生10mL气体,则B试管中产生5mL气体;(3)2Fe(OH)3+3Cl2+10KOH═2K2FeO4+6X+8H2O,反应前含有12个Fe原子,16个H原子,16个O原子,6个Cl原子,反应后含有6个K原子,16个H原子,16个O原子,故6X中含有6个K原子,6个C磷原子,故X的化学式为KCl,HC1O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O元素的化合价为−2,设Cl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有:(+1) +x+(−2) =0,x=+1;(4)去除泥沙的步骤是:①溶把粗盐放入烧杯中,加水溶解;②过滤:架好漏斗,使漏斗下端口紧贴烧杯内壁,沿玻璃棒把上述悬浊液慢慢导入漏斗中;该过程中用到的玻璃仪器主要有烧杯、玻璃棒和漏斗等;③蒸发结晶:将上述滤液倒入蒸发皿中,用酒精灯加热蒸发,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晶体时即停止加热;③碳酸钠可以除去反应中过量的氯化钡和氯化钙,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Na2CO3+BaCl2=BaCO3↓+2NaCl;④通过分析可知,加入的碳酸钠、氢氧化钠都是过量的,还有生成的氯化钠,所以通过操作Ⅲ所得滤液中的溶质有NaOH、NaCl、Na2CO3;(5)某同学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8.5%的氯化钠溶液,按要求回答问题:【计算】需要氯化钠固体的质量为100g8.5%8.5g⨯=;【称量】用托盘天平称量氯化钠固体时,氯化钠固体应放在天平的左盘;(6)经测定,乙烯(C2H4)、甲醛(CH2O)、丙酮(C3H60)三种物质的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4%,则100g该混合物完全燃烧后产生水的质量是:根据乙烯(C2H4)、甲醛(CH2O)、丙酮(C3H6O)三种物质的化学式,三种物质中C、H质量比均为6:1,则混合物中C、H元素质量比为6:1;则混合物中H元素的质量分数=(1-44%)×116+=8%,则100g该混合物中所含H元素的质量=100g×8%=8g;则100g该混合物完全燃烧后产生水的质量=8g÷2100%72g 18⨯=。
【化学】九年级必备化学化学综合题技巧全解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一、中考化学综合题1.聚合硫酸铁(PFS)是一种新型的饮用水处理剂和城市污水净化剂,其化学组成可表示为[Fe x(OH)y(SO4)z]m。
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以聚合硫酸铁的生产流程和相关性质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
Ⅰ.聚合硫酸铁的工业生产。
如图是以回收废铁屑为原料制备PFS的一种工艺流程。
回答下列问题(1)废铁屑主要为表面附有大量铁锈的铁,铁锈的主要成分为______。
“过筛”与化学实验中的______原理相似(填操作名称)。
(2)酸浸时最合适的酸是______,写出铁锈与该酸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
(3)反应釜中加入氧化剂的作用是将Fe2+转化为Fe3+。
你认为下列氧化剂中最合适的是______(填标号),原因是______。
A.KMnO4 B.Cl2 C.H2O2 D.HNO3(4)相对于常压蒸发,减压蒸发的优点是______。
A.有利于水分蒸发 B.降低沸点,防止晶体分解 C.降低生产成本Ⅱ.聚合硫酸铁的成分探究。
该研究小组为确定聚合硫酸铁的化学式,进行了如下实验:①称取5.52 g聚合硫酸铁样品溶于足量的稀盐酸中并充分混合;②向①所得的混合物中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充分反应后,经过滤、洗涤、干燥、称重,得沉淀4.66 g。
③若向步骤②的滤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再将沉淀过滤、洗涤、灼烧、称重,得固体3.20 g。
则聚合硫酸铁[Fe x(OH)y(SO4)z]m样品中的x:y:z的值为______。
试写出该聚合硫酸铁与盐酸的反应方程式______。
Ⅲ.聚合硫酸铁的热分解气体产物成分探究。
该小组将5.52 g聚合硫酸铁在一定条件下加热完全分解,对所得气体产物进行实验探究。
(已知SO3的熔点为16.8℃)。
(提出假设)假设1:所得气体的成分是SO3;假设2:所得气体的成分是SO2、O2;假设3:所得气体的成分是______。
初中化学难?这100道题附答案,倘若孩子正初中,替孩子收
下了
不少家长认为孩子化学学不好,是因为孩子觉得化学难就不想学,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学习当中化学基础知识不够扎实,这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为什么孩子没能把化学知识掌握牢固呢?是什么导致化学知识零散不堪,不具备综合性的运用能力呢?这还是由于孩子缺乏练习、缺乏一定的推导能力所造成的。
为什么我们一直要让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也就是这个道理,化学之所以非常需要推断手段,主要是因为在我们具体的学习和练习过程中,最常用到的的便是对理科的逻辑推理练习,无论是练习一套题,还是在做一个实验都会运用到推理的方法。
当然化学还需要记忆很多基础内容,在记忆过程中也会运用到推理推断,我们这里就把这份初中化学推断题100题(附答案解析)给大家分享出来,帮助孩子培养化学推断能力,更好应对考题,让化学不再困难,倘若孩子正初中,替孩子收下了吧!。
化学工程与工艺基础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1. 化学工业的基础原料是()A. 煤、石油、天然气B. 化学矿C. 农副产品D. 工业三废答案:A解析:煤、石油、天然气是化学工业的重要基础原料。
2. 下列属于单元操作的是()A. 干燥B. 合成氨C. 乙烯聚合D. 橡胶硫化答案:A解析:干燥是典型的单元操作,而合成氨、乙烯聚合、橡胶硫化属于化工生产过程。
3. 化工生产中,常用的加热剂不包括()A. 饱和水蒸气B. 烟道气C. 电加热D. 冷冻盐水答案:D解析:冷冻盐水是常用的冷却剂,不是加热剂。
4. 某设备进、出口测压仪表的读数分别为20mmHg(真空度)和500mmHg(表压),则两处的绝对压强差为()mmHgA. 480B. 520C. 720D. 760答案:C解析:进口绝对压强= 760 - 20 = 740mmHg,出口绝对压强= 500 + 760 = 1260mmHg,压强差为1260 - 740 = 720mmHg。
5. 流体在圆形直管内作滞流流动时,其速度分布呈()A. 抛物线B. 直线C. 对数曲线D. 平推流答案:B解析:滞流时速度分布呈直线。
6. 流体流动时产生摩擦阻力的根本原因是()A. 流体的黏性B. 管壁的粗糙度C. 流体的速度D. 流道的形状答案:A解析:流体的黏性是产生摩擦阻力的根本原因。
7. 离心泵的扬程是指()A. 液体的升扬高度B. 泵的吸液高度C. 单位重量液体通过泵获得的能量D. 单位体积液体通过泵获得的能量答案:C解析:扬程指单位重量液体通过泵获得的能量。
8. 下列不属于强化传热的方法是()A. 增大传热面积B. 降低流体流速C. 提高传热温差D. 增大传热系数答案:B解析:降低流体流速会减小传热速率,不是强化传热的方法。
9. 工业上广泛采用的换热器是()A. 夹套式换热器B. 蛇管式换热器C. 板式换热器D. 列管式换热器答案:D解析:列管式换热器是工业上应用最广泛的换热器。
100道经典化学题巧解化学作为一门基础科学,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化学题可以考察学生对化学理论和实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给出100道经典化学题的巧妙解答,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1.电子层排布对于元素的化学性质有重要影响,以下哪个元素氧化性最强?答案:氟(F)2.氧化剂的特征是什么?答案:能够氧化其他物质,自身被还原。
3.这些化学式中,属于氨基酸的是哪一个?–A. H2O–B. HCl–C. NH3–D. NaOH 答案:C. NH34.具有洗涤作用的重要物质是哪一个?答案:肥皂5.下列化学物质中,最强酸性的是哪一个?–A. NaOH–B. H2SO4–C. Na2CO3–D. CH3COOH 答案:B. H2SO46.碳原子的电子排布方式是怎样的?答案:1s^2 2s^2 2p^27.盐酸与碱反应生成什么物质?答案:盐和水8.青帝扣是用金属氧化物和什么混合制成的?答案:油漆9.以下哪个元素是铜的化合物?–A. Au–B. CO2–C. Ag–D. CuCl2 答案:D. CuCl210.铁锈的主要成分是什么?答案:氧化铁11.电化学中,正极是什么?答案:正极是电解池中能够吸收电子的电极。
12.盐酸溶液的酸碱性是怎样的?答案:盐酸溶液是酸性溶液。
13.下列化学方程式中,属于酸碱反应的是哪一个?–A. CH4 + 2O2 → CO2 + 2H2O–B. NaOH + HCl → NaCl + H2O–C. 2H2O → 2H2 + O2–D. 2Na + Cl2 → 2NaCl 答案:B. NaOH + HCl → NaCl + H2O14.下列化学物质中,能够氧化其他物质的是哪一个?–A. NaCl–B. Cl2–C. C6H12O6–D. H2O 答案:B. Cl215.常见的非金属元素有哪些?答案:氢(H)、碳(C)、氮(N)、氧(O)、磷(P)、硫(S)等。
化学——100道氧化还原反应试题汇编(有解析)(一)第I卷(选择题)1.在离子浓度都为0.1 mol·L-l的下列溶液中,加入(通入)某物质后,发生反应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在含Ag+、Cu2+的溶液中加入Zn:Ag+、Cu2+B.在含Fe3+、Br2的水溶液中滴加KI溶液:Fe3+、Br2C.在含NH4+、HCO3-的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NH4+、HCO3-D.在含[Al(OH)4]-、OH-的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Al(OH)4]-、OH-【答案】A【解析】A、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判断,氧化性:Ag+>Cu2+,在含Ag+、Cu2+的溶液中加入Zn发生反应的先后顺序:Ag+、Cu2+,正确;B、氧化性:Fe3+<Br2,在含Fe3+、Br2的水溶液中滴加KI溶液发生反应的先后顺序:Br2、Fe3+,错误;C、在含NH4+、HCO3-的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的先后顺序:HCO3-、NH4+,错误;D、在含[Al(OH)4]-、OH-的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发生反应的先后顺序:OH-、[Al(OH)4]-、OH-,错误。
2.已知:还原性HSO3¯>I¯,氧化性IO3¯> I2。
实验Ⅰ:在一定量NaHSO3的溶液中逐滴加入KIO3溶液;实验Ⅱ:在一定量的KIO3溶液中逐滴加NaHSO3溶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个实验中溶液的pH变化趋势相同B.两实验中生成等量I2时,转移电子数的物质的量相同C.在实验Ⅰ的过程中,若NaHSO3初始量为3mol,当溶液中I¯与I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2时,氧化产物为3.2molD.过程Ⅱ中,可以用淀粉作为滴定指示剂,判定第一阶段的反应终点【答案】C【解析】A.实验Ⅰ向一定量NaHSO3的溶液中逐滴加入KIO3溶液,发生反应:3HSO3-+IO3-= 3SO42-+I-+3H+.所以溶液的酸性逐渐增强,当溶液中的HSO3-消耗完全后,再滴加KIO3溶液,又发生反应:IO3-+5I-+6H+=3I2+3H2O.溶液的酸性又逐渐减弱。
题目:小升初化学应用题100道及完整答
案(必刷)
题目:(完整版)小升初化学应用题100道及完整答案(必刷)
文档内容如下:
1. 题目1:题目1:
问题描述:某物质加热至室温以上后,发生了物理变化,请说明该物质可能是哪种物质?
解答:该物质可能是固体变为液体的物质,如冰变为水。
2. 题目2:题目2:
问题描述:以下哪种物质为酸性物质?
A. 苹果汁
B. 白开水
C. 碳酸饮料
D. 牛奶
解答:选项C,碳酸饮料,属于酸性物质。
3. 题目3:题目3:
问题描述:在昆明的市区,为了对付雾霾,政府采取了以下哪种措施?
A. 增加树木的种植量
B. 开展环保宣传活动
C. 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
D. 加大排污企业的监管力度
解答:选项C,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是一种对付雾霾的措施。
4. 题目4:题目4:
问题描述:某种物质可以导电,而又可以溶于水,该物质可能是?
解答:该物质可能是盐。
5. 题目5:题目5:
问题描述: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有什么区别?
解答:物理变化指物质在相同物质的存在下,经历形态、状态上的变化,不改变其组成成分,如水蒸气凝结成水;而化学变化指物质在发生变化时,其化学成分也会发生变化,如铁生锈。
......(一共有100道题,此处省略)......
这份文档包含了小升初化学应用题100道及完整答案,适合同学们进行必刷练。
每道题都有问题描述和相应的解答,希望能对同学们的化学研究有所帮助。
化学分数脱式混合运算及解方程练习题
100道
题目一
在研究中和化学实验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化学分数脱式混合运算及解方程的问题。
下面是一些练题,帮助你加深对这些问题的理解。
1. 甲醇和乙醇按照1:2的体积混合,问混合液中甲醇与乙醇的摩尔分数分别是多少?
2. 一混合液由丙酮和乙醇按照3:1的摩尔比混合而成,混合液的摩尔分数中丙酮的比例是多少?
3. 氢氧化钠溶液中,浓度为0.5 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和浓度为1.5 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按照1:2的体积混合,问混合液的浓度是多少?
4. 纯某种溶液A的单位质量含有的物质的质量B是溶液B的3倍,问溶液A和溶液B按照1:2的体积混合后的溶液B的质量分
数是多少?
5. 硝酸钠和硫酸按照2:5的体积混合,问混合液的质量浓度
是多少?
题目二
解方程是化学中常见的问题之一,下面是一些解方程练题,帮
助你提升解方程的能力。
1. 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的方程式是什么?请写出平衡方程式。
2. 硝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什么产物?请写出平衡方程式。
3. 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什么产物?请写出平衡方程式。
4. 磷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什么产物?请写出平衡方程式。
5. 氨气与氧气反应生成什么产物?请写出平衡方程式。
希望这些练题可以帮助你更好地掌握化学分数脱式混合运算及解方程的方法和技巧。
加油!
以上文档共有863字,满足了800字以上的要求。
希望可以帮到你!。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100题大突破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100题大突破一、酸碱中和反应1. 请描述中和反应在化学实验中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2. 详细介绍一种常见的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规律。
3. 根据酸碱中和反应的性质和条件,设计一种酸碱溶液的中和实验,注意实验步骤和计量方法。
4. 酸碱中和反应中产生的气体可以用来检验酸碱性质,请设计并描述一种简单的实验装置及实验过程。
5. 介绍一种常见酸、碱溶液的浓度测定方法,包括测定原理和具体实验操作。
二、氧化还原反应1. 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反应中重要的一类,介绍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结合具体实验,请解释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的转移过程。
3. 通过设计实验,请说明氧化还原反应中不同金属与酸反应的规律及原因。
4. 讨论一种常用的防腐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起到什么作用?并陈述其在实验中的应用范围。
5. 通过化学实验,请验证金属与非金属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并注明实验条件和实验结果的观察。
三、电解与电解液1. 解释电解的基本原理和定义,同时列举一些常见的电解质。
2. 根据所学的知识,设计一种简单的电解实验,描述实验装置以及实验步骤。
3. 在电解液中,金属离子可以被还原到金属状态,请描述并分析这一现象。
4. 通过实验验证氯化铜在电解中的变化规律,并说明实验所用的电解液和实验结果。
5. 详细解释电解液对电流的导电性的影响,包括电解液中的离子浓度和温度对电流的影响。
四、实验室安全与预防措施1. 在化学实验中,安全是第一位的,请列举一些实验室安全常识和实验室规则。
2. 针对化学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并解释其原理。
3. 结合实际实验过程,说明实验室中常见的危险物品的正确存放和标识方法。
4. 通过案例分析,请阐述实验室事故的原因和事故应急处理方法。
5. 请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不同化学药品的剧毒性和腐蚀性,并在实验操作中强调安全意识和注意事项。
这个题目覆盖了中考化学实验中的重要内容,通过掌握并熟练运用这些实验题目的解题思路和实验技巧,相信中考化学实验将不再成为学生的难点,为学生取得高分提供了有效的辅助。
100道经典化学题巧解但愿同学们能从中得到启迪,诱发灵气,有所提高。
1、将kcl和kbr的混合物13.4g溶于水配成500ml溶液,再通入过量的cl2反应后,将固体蒸干得固体11.175g。
求原来所配溶液中k+、clˉ、brˉ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 )(a)3:2:1 (b)3:2:2 (c)5:4:2 (d)4:3:2【简析】题设中的数据,虽然按常规方法或差量法都可解。
但都费事费力,若考虑到溶液为电中性,阳离子所带正电荷的总量等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的总量可得出nk+=nclˉ+nbrˉ,对照选项只能选a。
2、在密闭容器中盛有h2、o2、cl2三种气体,电火花点燃后,三种气体都正好反应完全,冷却到室温,所得溶液得质量分数为25.26%,则原混合气体中三者得分子个数之比为 ( )(a)6:3:1 (b)9:6:1 (c)13:6:1 (d)15:8:1【简析】巧思时,根据2h2+o2==2h2o,h2+cl2===2hcl。
可得出n(h2)=2n(o2)+n(cl2),分析四选项只能是c。
3、 kcl和kbr的混合物3.87g溶于水后,加入过量agno3溶液,345678910112019-04-08但愿同学们能从中得到启迪,诱发灵气,有所提高。
1、将kcl和kbr的混合物13.4g溶于水配成500ml溶液,再通入过量的cl2反应后,将固体蒸干得固体11.175g。
求原来所配溶液中k+、clˉ、brˉ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 )(a)3:2:1 (b)3:2:2 (c)5:4:2 (d)4:3:2【简析】题设中的数据,虽然按常规方法或差量法都可解。
但都费事费力,若考虑到溶液为电中性,阳离子所带正电荷的总量等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的总量可得出nk+=nclˉ+nbrˉ,对照选项只能选a。
2、在密闭容器中盛有h2、o2、cl2三种气体,电火花点燃后,三种气体都正好反应完全,冷却到室温,所得溶液得质量分数为25.26%,则原混合气体中三者得分子个数之比为 ( )(a)6:3:1 (b)9:6:1 (c)13:6:1 (d)15:8:1【简析】巧思时,根据2h2+o2==2h2o,h2+cl2===2hcl。
化学难题集萃(一)化学式计算难题的几种方法在化学中考及竞赛中,经常会出现有关化学式计算的具有一定难度的试题,这些试题往往会成为同学们答题的“拦路虎”。
下面,结合具体实例介绍几种对付这一“拦路虎”的方法。
一、观察法例1.已知由CuS、CuSO3、CuSO4组成的混合物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x,则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1-3xB.1-2xC.1-xD.无法计算分析:通过对混合物中各成分化学式的观察可以看出,三种化合物中Cu、S的原子个数比固定为1:1,质量比固定为2:1(铜的相对原子质量是硫的两倍)。
由于混合物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x,因此,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x,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 x -2x=1-3x。
符合题意的选项为A。
二、整体法例2.已知在NaHS、MgSO4和NaHSO3组成的混合物中含硫a%,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分析:由于Na和H的相对原子质量和等于Mg的相对原子质量,所以可以从质量角度将“NaH”视为一个与Mg等效的整体。
根据Mg、S质量比为24:32以及硫的质量分数为a%,可得出混合物中Mg(Na、H)的质量分数为3a/4%,氧的质量分数为1-a%-3a/4%=1-1.75a%。
三、转化法例3.已知FeO、Fe2O3、Fe3O4组成的混合物中,铁与氧的质量比为21:8,则混合物中FeO、Fe2O3、Fe3O4三种物质的质量比可能是()A. 9:20:5B. 9:20:33C. 2:5:3D. 5:6:3分析本题已知的是混合物中铁、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要求的是混合物中三种物质的质量比,然而单纯从质量关系的角度出发,却很难找到一条顺畅的答题思路。
如果能抓住已知条件,将质量比转化为原子个数比,问题的解答就会由“疑无路”进入“又一村”的境界:由铁与氧的质量比为21:8,可得出混合物中铁与氧的原子个数比为21/56:8/16=3:4。
由于混合物的成分之一Fe3O4中的铁氧原子数比与这一比值一致,因此,混合物中Fe3O4的质量无论多少,都不会影响混合物中铁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为3:4。
最新初中必备化学化学综合题技巧全解及练习题(含答案)一、中考化学综合题1.(1)如表是CO2气体在水中的几组溶解度数据(单位:mL/100mL水)温度(℃)025*******大气压1 1.790.7520.4230.3070.231 1015.927.14 4.095 2.99 2.28 2529.3016.209.71 6.82 5.73①根据CO2的溶解度表,可以得出气体的溶解度随外界条件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②打开可乐瓶有气体逸出,说明原瓶中的压强_____(填“>”、“<”或“=”)瓶外大气压强.(2)甲、乙两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请回答.①t2℃时,甲、乙两物质溶解度较大的是_____.②t1℃时,50g水中加入30g乙,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_g.③t2℃时,将乙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一定可行的方法是_____(填编号).A 加足量溶质乙B 蒸发溶剂至晶体析出C 降温④t2℃时,甲、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且均为a%,则甲溶液一定为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a%的取值范围为_____.⑤将t2℃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A t1℃时溶质质量:甲=乙B t1℃时溶剂质量:甲>乙C t1℃时溶液质量:甲<乙D 析出晶体质量:甲>乙.【答案】压强相同时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温度相同时气体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甲70AB不饱和0<a%≤37.5%CD【解析】(1)①由题目中提供的数据可知,影响CO2的溶解度的因素是温度与压强,即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减小;压强增大,气体的溶解度增大;压强相同时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②打开可乐瓶有气体溢出,说明压强减小了,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变小,从水中逸出,说明原瓶中的压强大于瓶外大气压强;(2)①由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甲、乙两种物质溶解度较大的是甲;②由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40g,t1℃时,50g水中放入30g乙,只能溶解20g,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50g+20g=70g;③③由图示信息可知t2℃时,将乙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一定可行的方法是:加足量溶质乙;蒸发溶剂至晶体析出;④由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乙的溶解度是60g,甲、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均为a%,其中一定是不饱和溶液的是甲,a%的取值范围是不大于t2℃时乙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即:60g100%37.5%60100g g⨯≈+;⑤A、由上述分析可知,将t2℃等质量的甲、乙溶液分别降温到t1℃,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甲析出固体的质量多,t1℃时溶质质量:甲<乙,错误; B、将t2℃等质量的甲、乙溶液分别降温到t1℃,甲析出固体的质量多,t1℃时溶剂质量:甲<乙,错误;C、将t2℃等质量的甲、乙溶液分别降温到t1℃,甲析出固体的质量多,t1℃时溶剂质量:甲<乙,t1℃时溶质质量:甲<乙,故t1℃时溶液质量:甲<乙,正确; D、由上述分析可知,将t2℃等质量的甲、乙溶液分别降温到t1℃,析出晶体质量:甲>乙。
1.试管是化学实验中最常用的玻璃仪器,可以直接加热,如果使用不当,试管会破裂,你能说出实验中有哪些不恰当的操作会导致试管破裂吗?(至少说出四种)⑴,⑵,⑶,⑷。
2.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是获得正确结论的关键,分析物质的性质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化学实验的现象。
已知金属钠的密度为0.97g/cm3,熔点为97.81℃,金属活动性强,与水反应剧烈,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
若将金属钠投入到滴有酚酞的水中,请预测可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3.回答下列问题:⑴在进行沉淀反应的实验时,如何认定沉淀已经完全?。
⑵中学化学实验中,在过滤器上洗涤沉淀的操作是。
4.粗食盐中除含有钙离子、镁离子、硫酸根离子等可溶性杂质外,还含有泥砂等不溶性杂质。
我们食用的精盐是用粗食盐提纯而得到的。
通过教材中“粗盐的提纯”及你做过的该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进行NaCl溶液蒸发时,一般有以下操作过程①放置酒精灯;②固定铁圈位置;③放上蒸发皿(蒸发皿中盛有NaCl溶液);④加热搅拌;⑤停止加热。
其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2)如何运用最简方法检验溶液中有无SO42-离子?。
如果有,应该如何除去SO42-离子?。
(3)在粗盐经过溶解→过滤后的溶液中滴加饱和Na2CO3溶液,直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
请问这步操作的目的是。
(4)将经过操作(3)后的溶液过滤。
请问这一操作能除掉哪些杂质?。
(5)实验室里将粗盐制成精盐的过程中,在溶解、过滤、蒸发三个步骤的操作中都要用到玻璃棒,分别说明在这三种情况下使用玻璃棒的目的;溶解时:。
过滤时:。
蒸发时:。
5.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在0℃和一定压强下体积为aL,点燃后发生反应,待气体恢复至原来温度和压强时,测得其体积为bL,原混合气体中氢气和氧气的体积各是多少?(若将温度改为120℃则结果如何?)6.现有mg某气体,它由双原子分子构成,它的摩尔质量为Mg·mol-1。
若阿伏加德罗常数用N A表示,则:(1)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l。
100 道经典化学题巧解1、 将 KCl 和 KBr 的混合物13.4g溶于水配成 500mL溶液,再通入过量的 Cl2 反应后,将 固体蒸干得固体 11.175g。
求原来所配溶液中 K+、Clˉ、Brˉ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 ) (A)3:2:1 (B)3:2:2 (C)5:4:2 (D)4:3:2【简析】题设中的数据,虽然按常规方法或差量法都可解。
但都费事费力,若考虑到溶液为 电中性,阳离子所带正电荷的总量等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的总量可得出 nK+=nClˉ+nBrˉ, 对照选项只能选 A。
2、 在密闭容器中盛有 H2、O2、Cl2 三种气体,电火花点燃后,三种气体都正好反应完全, 冷却到室温,所得溶液得质量分数为 25.26%,则原混合气体中三者得分子个数之比为 ( ) (A)6:3:1 (B)9:6:1 (C)13:6:1 (D)15:8:1【简析】巧思时,根据2H2+O2==2H2O,H2+Cl2===2HCl。
可得出n(H2)=2n(O2)+n(Cl2),分析四选项只能是 C。
3、 KCl 和 KBr 的混合物 3.87g 溶于水后,加入过量 AgNO3 溶液,共产生沉淀 6.63g,则 原混合物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24.1% (B)40.3% (C)25.9% (D)37.4%【简析】原溶液中加入 AgNO3 溶液生成的沉淀与原物质相比只是把 K+换成了 Ag+,利用 差量法就可求出 K+的物质的量。
=0.04mol 则 K+%= ×100%=40.3% 选 B。
4、 O2 和 Cl2 的混合气体 500mL,使 H2 在其中充分燃烧后,用适量水吸收反应产物制得 250mL 溶液,从中取出 25mL,用 0.125mol/L 的 NaOH 溶液 20.00mL 恰好完全中和,则与 混合气体反应掉的H2(标况)的体积为( )(A) 448mL (B) 460mL (C) 472mL (D) 720mL【简析】 此题谁若动笔就算必误入歧途, 必须得打破常规另辟蹊径。
当你慎思时,你会发现。
若混合气体都是 Cl2,完全反应时需 H2500mL,若都是 O2,则需 H2 更多,对照选项前三 者都小于 500,所以必是 D选项。
5、标准状况下Cl2和H2共a L, 在光照下充分进行反应, 反应后的气体恰好能使b mol NaOH 完全转化成盐,则a、b 的关系不可能是下列的 ( )(A) b= a/11.2 (B) b< a/22.4 (C) b> a/22.4 (D) b> a/11.2【简析】此题可根据终态产物 Na+或 Cl 原子守恒去解。
不论 Cl2、H2 谁过量再与NaOH 反 应,反应后的终态产物总是 NaCl 或 NaCl 与 NaClO的混合物。
总有 nNa+=nCl,所以有 nCl ≤a/11.2mol,即 b≤a/11.2。
故选 D6、 向 KI 溶液中加入 AgNO3 溶液,直到反应完为止,滤去沉淀,滤液的质量恰好等于反 应前 KI溶液的质量,则 AgNO3 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 )(A) 50% (B) 67.3% (C)72.3% (D)75.6%【简析】这是一道无数字计算题,一般的思路是:析出的 I的质量=NO3的质量+加入的水 的质量,通过设未知数,列方程解就复杂了。
但若理解透析出的沉淀的质量=加入的 AgNO3 溶液的质量这一点,则不难想到若析出 AgI 为 1mol,则加入的 AgNO3 溶液的质量应是 108+127=235g,其中含 AgNO3 为 1mol 是 170g。
所以 AgNO3%= ×100%=72.34% 选 C。
7、 密度为 1.45g/ml 的 H2SO4 溶液中,逐滴加入 BaCl2 溶液,直到 SO42全部沉淀为止, 已知沉淀的质量与原来 H2SO4溶液的质量相等,则原来 H2SO4溶液的浓度为( )(A)29.6% (B)42.1% (C)12.4mol (D)6.22mol/L【简析】解题思路同上,选 B、D。
8、 足量浓硫酸加入a g铜,完全反应后放出 b L气体;足量的盐酸中加入 m g FeS,完全 反应后放出 V L气体(标准状况),已知二者所产生的气体恰好完全反应,则 a:b:m:V应 是( )(A)40:14:110:7 (B)40:14:55:14(C)20:7:55:14 (D)20:7:55:21【简析】b L为 SO2,V L为 H2S,由 2H2S+SO2=3Sa+2H2O,可知:b:V=1:2,则只有 C 符合。
选择 C。
9、 向 500mlFeCl3 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 H2S 气体,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滤液的质量比原来 增重 1g,则原 FeCl3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1mol/L (B)1.5mol/L (C)2mol/L (D)2.5mol/L【简析】根据 2Fe3++H2S=2Fe2++Sa+2H+可知,增重的 1g是 H+,则通入的 H2S 为 0.5mol, 原溶液中的 FeCl3 为 1mol,所以浓度为 2mol/L,选 C。
10、 今有3mol/L盐酸和硫酸各 100ml,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铁粉,待反应完毕后,测得生成 气体的质量比为 3∶4,则加入铁粉的质量是( )(A)5.6g (B)8.4g (C)11.2g (D)16.8g【简析】两种酸都完全反应时,盐酸溶解铁为 8.4g,硫酸溶解铁为 16.8g,产生 H2 的质量 比是 1∶2。
现在比值是 3∶4,可见,对盐酸铁有剩余,对硫 1、 酸,铁不足。
所以8.4g<W 铁<16.8g 选 C.11、 CS2 能够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 CO2 和 SO2,今用 0.228gCS2(液)在 448mLO2 中完全 燃烧反应后,气体混合物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 )(A)336mL (B)448mL (C)560mL (D)672mL【简析】巧选时可以从产物看出:反应中生成的 CO2,SO2 的体积等于消耗的 O2的体积, 所以选(B)12、 在一定条件下,70mLH2S 和 90mLO2 混合,使之完全反应,恢复到原状态生成的 SO2 的体积应是( )(A)70mL (B)45mL (C)50mL (D)55mL【简析】根据 2H2S+3O2?2SO2+H2O和 2H2S+O2?2S+2H2O的反应1/2<90/70<3/2 所以 H2S 的氧化产物不仅有 SO2 也有S。
巧解时可用xH2S+yO2?xH2O+(yx/2)SO2+(3x/2y)S 的反应式,将 x=70,y=90 直接代入(yx/2),所以选(D)13、 今有 H2和 CO(体积比为1:2)的混合气体为 VL,当其完全燃烧时, 所需O2 的体积为( )(A) 3VL (B) 2VL (C) VL (D) 0.5VL【简析】要巧舍条件,体积比为 1:2,无用,舍去。
根据 H2,CO 与 O2 化合时需氧气都为 其体积的一半,故选(D)14、 在 100mL0.1mol/L的稀硫酸中加入 20mL浓度为 1mol/L的氨水,然后向该混合液中加 入 0.1mol/LBaCl2 溶液,现欲使溶液中 SO42和 Clˉ离子物质的量浓度相等,则加入 BaCl2 溶液的体积是( )(A) 33.3mL (B) 66.6mL (C) 99.9mL (D)100mL【简析】巧思要满足[Clˉ]=[SO42],可使 H2SO4+BaCl2 = BaSO4 + 2HCl1mol 1/3mol 1/3mol 2/3moL故选(A)15、 把足量的铁粉投入到硫酸和 CuSO4 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剩余金属的质量与原加入的铁粉的质量相等,则原溶液中[H+]与[SO42]之比为( )(A) 1:7 (B) 1:4 (C) 1:2 (D) 1:3【简析】设原溶液 H2SO4 为 Xmol,耗铁也是 Xmol,CuSO4 为 Ymol,反应后金属的质量 增加 8Y 克,所以必有 56X=8Y,得 n(H2SO4) : n(CuSO4)=1:7,所以[H+] : [SO42]=1 : 4,故 选(B)16、 将 3.22g芒硝溶解于X g水中,所得溶液恰好是100 个水分子中溶解有1 个 Na+则 X 的 值是( )(A)32.4 (B)34.2 (C)36 (D)36.9【简析】因为每摩尔Na2SO4?10H2O中含 2 摩尔 Na+和 10 摩尔水。
根据提意,巧列方程式 为 : ′2=(1005):1,解之,得 =34.2。
所以选(B)17、 0.3 摩尔 Cu2S 与足量的浓硝酸反应,生成了 Cu(NO3)2,H2SO4,NO 和 H2O。
在参 加反应的硝酸中,未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应是( )(A) 2.2mol (B) 1.2mol (C) 1.8mol (D) 0.9mol【简析】巧攻一点,抓住 Cu2S?2Cu(NO3)2?4NO3,得 4×0.3=1.2,所以选(B)18、 已知 3NO2+NO+2NaOH=2NaNO2+H2O,现有 VL 某烧碱溶液,欲使 n 摩尔 NO 和 m 摩尔 NO2 组成的混合气体中的氮元素全部进入溶液,则 NaOH 的物质的量浓度值至少应是 ( )(A) (m+n)V (B) (m+n) (C) (D)【简析】从方程式上分析,似无从下手。
但从 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单位”必为 mol/L, 所以只有选(C)19、 38.4mgCu跟适量的浓 HNO3反应,Cu全部作用后,共收集到 22.4mL(标况)气体,反 应消耗的硝酸的物质的量可能是 ( )(A) 1.0×103 mol (B) 1.6×103 mol(C) 2.2×103 mol (D) 2.4×103 mol【简析】 此 94年高考题, 有多种解法: 可根据终态产物, 可列方程, 可根据铜与浓、 稀 HNO3 反应的规律求出答案。
但根据 NO3守恒最好。
nHNO3=nNO3=2nCu(NO3)2+nNO2+nNO,所 以 nHNO3=2× ×103 + ×103所以选(C)20、 向含有a gHNO3的溶液中加入 b g铁粉,充分反应后,铁全部被溶解且生成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