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地理考纲
- 格式:doc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2
2015年初中地理会考复习提纲初中地理范围:地球与地图(七上)世界地理(七年级全一册)中国地理(八年级全一册)乡土地理(天津地理)题型:23道选择题。
4道综合题(1、地形图2、世界的某个区域7下。
3、中国地理以八下为主4、天津地理题。
)附:以上为近几年的综合题范围也许有改动。
新加入填图题。
【主题一地球与地图】1.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最大周长(赤道)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是一种地理现象,在赤道上能实现。
(了解)2.地球的形状:不规则的球体证明:a、麦哲伦环球航行。
b月食c人们眺望驶进的帆船时候,先看到桅顶,在看到船身。
于此相同的就是雨伞实验。
d地球卫星图片e站得高看得远(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f我们总能看到地平线却走不到地平线。
3.经纬线及经纬度——此题多考经纬网定位以及经纬度的判断纬线(纬度)经线(经度)形状圆半圆指示方向东西方向,形成一个圆圈南北方向,连接两极点长度不等,赤道最长,从赤道向两极递减,极点为0相等范围北极点90°N赤道90°S南极点180°西经W 0°东经E 180°变化规律从赤道向两极递增,极点为90°从0°经线向两边递增,在180°经线出重合判读规律北增北纬,南增南纬西增西经,东增东经零度赤道(厄瓜多尔的基多市)本初子午线(英国的格林尼治)半球划分赤道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以北为北半球(0°—90°N)赤道以南为南半球(0°—90°S)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判定方法:经度度数<20°无论东西经都属于东半球,经度度数>160°无论东西经都属于西半球,除此以外其他经度度数东经的属于东半球,西经的属于西半球特殊的经、纬线①特殊纬线赤道——是最长的纬线,既是纬度的起始点,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也是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
1、特殊经纬线: 名称 分界线 (1)东半球范围:20°W 以东到160°E 以西 (2)回归线之间为热带,极圈以内为寒带,回 归线与极圈之间为温带(3)纬度在30°内为低纬度地区,在60°以上为高纬度地区,在30°到 60°之间为中纬度地区南北半球 赤道(0°纬线) 东西半球 20°W 和160°E 经线 五带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高中低纬地区30°、60°纬线2、经纬网及其判读方法①经纬网判断方法:以本初子午线为起点,经度向东增加是东经(E ),经度向西增加是西经 (W );以赤道为起点,纬度向南增加是南纬(S ),纬度向北增加是北纬(N )。
②注意:(经度从左往右增加为东经,从左往右减少为西经,纬度向上增加为北纬,向下增加 为南纬)③东西半球判断方法:经度少于20度在 东半球;经度大于160度在西半球;经度大于20 度少于160度看字母,E 为东半球,W 为西半球。
④注意:分界线上的点不归入任何一个“区”,如赤道上的点既不在北半球,也不在南半球。
3、识图:(1)特殊纬线:①赤道、②北回归线、③南回归线、④北极圈、⑤南极圈。
(2)地球五带:⑥热带、⑦北寒带、⑧南寒带、⑨南温带、⑩北温带。
(3)有阳光直射现象的是⑥、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⑦、⑧、 四季分明的是⑨、⑩。
4、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运动形式及概况: 运动形式 运动中心 周 期 方 向 产生的地理现象 自转 地 轴 一天 自西向东 昼夜更替、时差 公转 太 阳 一 年 自西向东 四季变化5、地球的公转:(1)公转示意图及两分两至(以北半球为例) 比较项 时间 直射点 北半球昼夜长短变化夏至日A 6月22日前后 北回归线 昼长于夜秋分日B 9月23日前后 赤道 全球昼夜等长 冬至日C 12月22日前后 南回归线 昼短于夜 春分日D 3月21日前后 赤道 全球昼夜等长(2)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同一地点:一年中离夏至日最近白昼时间最长;同一时间:夏季越 往北白昼时间越长,冬季越往北白昼时间越短。
1.地球是个球体,地球平均半径千米6371 ,最大周长(赤道长)约4万千米。
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
(W指西经,E指东经,N指北纬,S指南纬)。
2.地球的运动包括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它们的运动方向自西向东。
时间差异、昼夜交替是有自转产生的,五带划分、四季形成是有公转产生的。
太阳直射点是在南北回归线和赤道之间来回移动。
南半球的季节与北半球的季节相反的。
3.比例尺、方向、图例是地图的三要素。
比例尺越大,实际范围越小,表示的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实际范围越大,表示的内容越简略。
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4.地球表面71%海洋、29%是陆地。
七大洲按大小排列:亚(面积最大)非、北南美,南极(纬度最高的大洲)欧大洋(面积最小);四大洋按大小排列:太大印北。
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南、北美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北美洲的格陵兰岛是世界面积最大的岛屿。
5.六大板块: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美洲板块。
两大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6.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14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因素。
7.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有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
从地区分布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亚洲、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
世界人口稠密区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北美东部的沿海和平原地区。
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北美的印第安人属黄色人种。
白种人,主要分布在欧洲。
(西亚的阿拉伯人、印度人是白种人);黑色人种主要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8.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基督教(信仰人数最多),伊斯兰教和佛教。
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知识提纲专题一、中国的疆域与人口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半球和东半球。
最北端: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53°N)最南端: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汇合处(135°E)最西端:帕米尔高原(73°E):四海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一洋:太平洋领海:12 海里内海:渤海和琼州海峡海岸线: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千米岛屿众多,三大岛屿: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国界线:陆上国界线长达2万多千米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文莱。
、县、乡个省(各省级行政单位简称和行政中心见书,必需熟悉)第二节中国的行政区划个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个直辖市: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和重庆市人口基数大,数量世界第一2000年:12.95亿超过5000万人口的省级行政单位(见书了解)人口最多:河南省人口增长速度:较快(原因: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口分布特点:疏密不均(东多西少)分界线:黑龙江省黑河与云南省腾冲的连线人口政策:计划生育原因: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矛盾突出构成:共有56个民族少数民族有55 个人口:最多的民族是汉族占92%,少数民族8%,人口最多的是壮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分布。
状况:汉族分布最广,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和西南。
民族风情:汉族的端午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第一节中国的疆域专题二中国的自然环境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一、二级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二、三级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东西走向:①天山——阴山②昆仑——秦岭③南岭东北—西南走向:①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列)②长白山-武夷山③台湾山脉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和祁连山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位于中国和尼泊尔交界处。
2015年地理复习提纲七年级上册一 地球与地图1.地图的组成: ①图例和注记: 介绍每个地理事物的标志。
②方向: 用来辨别方向的;有指向标:N 为北, S 为南, E 为东, W 为西;无指向标: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经纬线确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③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
线段式2.证据:麦哲伦环球航行、登高望远 、地球卫星照片、海边看远处驶来的船等。
3.地球有多大: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4.地球仪: 0度--30度为低纬度地区; 30度--60度为中纬度地区;60度--90度为高纬度地区。
5.经纬网的判读: 经线向右增的是东经,向左增的是西经,纬线向上增的是北纬,向下增的是南纬。
二30° 40° 50° 50° 40° 30° 30°40°50° 50°40°30°二、世界的海陆分布1.海洋与陆地:“七分(71%)海洋,三分(29%)陆地”2.七大洲:按面积大小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南极洲、北冰洋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大洋。
拉丁美洲:美国以南的美洲,指墨西哥等和南美洲国家。
3.大洲分界线:亚欧: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黑海;里海。
亚非: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
亚北美:白令海峡。
4.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5.地形类型: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6.等高线图判读: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山脊为分水岭;山谷处会形成河流,陡崖处形成瀑布7.等高线图的应用:①水库大坝选址;②修公路选址;③找河流,修引水渠;④选旅游景点。
8.大陆漂移假说:德国魏格纳提出。
9.板块构造学说理论:地球由六大板块组成即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关于2015年高中地理考纲解读及备考建议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一、2015年高中地理《考试大纲》核心内容解读与去年《考试大纲》对比,今年的大纲在考试形式、考试内容和命题要求均没有发生变化。
复习备考中应做到:重视地理能力培养,加强对知识的重组、提炼、加工、升华。
注重同类题型的归类、整理和延伸,并将区域知识与系统知识的有机结合,重视区域发展知识积累和训练。
关注时事热点,注意地理与生产、生活的关联,突出能力训练。
2015年高考仍会注重学生“理论探究与结论表达”能力考核。
命题往往以生产生活问题为切入点,立意新颖、设问灵活。
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生活中实际问题为背景综合复习。
专题复习中,将同类问题模式化处理,让学生形成一定的答题套路,是后期快速提分的关键。
如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国内重大工程建设、自然灾害等,要学会用地理知识和原理进行分析和解释、评价。
二、高中地理学科备考建议1.抓基础,突出主干知识,重视能力培养。
在第一轮复习时,用充足的时间复习基础知识。
应该把基础知识进行归类,要全面,不要遗漏,但要突出学科主干知识。
我市几所普高文科相对理科高考成绩要好,普高由于学生素质原因,教师在教学中特别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这是普高成绩好的一个重要原因。
2.突出与生产、生活相关的知识,强调知识的实用性新地理课程融入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教师应该“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要求学生活学活用,避免死记硬背,使学生达到能用教材中理论知识去解释现实生产、生活中问题。
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以案例教学为主,最好选择学生了解较多的家乡的案例,学生比较容易理解,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最佳方法。
3.关注热点问题热点问题成为高考地理试题的切入点,在平时的教学中凡是能够涉及到热点内容的知识点,都要联系热点案例进行教学;在高三二轮复习时的热点内容是重点。
应该把热点内容范围扩大一些,所涉及到的知识点讲全、讲透(注意可能是前几年的热点问题)。
从今年的地理高考大纲来看,无论是适用全国卷的省区,还是各独立命题的省区,地理学科同以往相比,考查内容和考查能力没有太大的变化。
可以预测的是,为保持考察的连续性和体现新课改精神,2015年高考地理试卷的考查重点各地试题类型,分值,考察内容,考察特色均不会有太大的改变,还将注重地理基本能力的考察,题目灵活,覆盖面广,注重能力,与生活紧密结合,考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
2015年高考地理试卷的考查重点内容分析
第一,继续加大考查主干知识的力度
1、自然地理部分:地球运动原理、大气运动原理、水体运动原理、地壳物质循环原理。
主要考查方向:自然地理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自然地理基本原理的形成过程;自然地理对人类环境的影响
2、人文地理部分:以PRED为核心,考察人口、资源、环境、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对策;以区位为核心的切入点,注重对城市区位、农业区位、工业区位、交通区位的考查;注重对区位要素的分析和理解;并且注重自然和人文等区位要素条件变化可能产生的影响;
3、区域地理部分:要求学生胸怀祖国,面向世界;了解中国和世界主要区域的自然、人文地理特征;能够准确定位区域的大体位置,并能够以区域为载体;考查纬度、大气环流、地形、洋流等因素对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并能指出区域未来的发展方向及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应对。
4、选修内容仍然是自然灾害和旅游地理(有的省份考察环境保护)为考查重点,分数在10分左右。
自然灾害部分:考查常见灾害的成因、影响范围、特征及应对措施。
旅游地理部分:考查旅游资源、区位考法条件、资源保护、旅游的影响等相关知识点。
环境保护部分:考查各种环境问题的成因和对策,如酸雨,雾霾等。
学生应该选择自己最擅长,最有把握得高分的一道题选择作答。
第二,仍会以地图为载体考查学生的读图及分析能力
1.在综合题中,往往以某一个区域作为考查的切入点,考查自然和人文的相关知识。
建议考生在考前,以高考中常考的区域为出发点(比如日本),尝试着去分析该地区的纬度、大气环流、地形、洋流等因素如何影响气候,以及诸要素如何影响该
地区的农业、工业、交通等;找出该地区未来发展方向,以及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并且能够提出解决对策。
千万要放弃"我要背住这个区域,背住那个区域" 的想法,因为地理考试题很灵活,把区域放大,或者缩小,你所死记硬背的结论就将失去意义。
2.在选择题中,地理往往也会以各种图表的形式考查学生从图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可能包括:统计图(柱状图、饼状图、折线图、三角图等)、原理图、景观图等。
建议考生在考前把以往所有整理的图表再复习一遍,尤其注重曾经在图中没有读出的隐含信息,了解每种图表的表达信息的方法。
第三,继续结合热点区域及事件,侧重考察知识的迁移。
下面列出2015年高考地理热点问题及可能出现的出题方式:
1、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可能考查对输入和输出地区的修建意义、三线工程的比较、以及修建的困难等。
2、大运河和丝绸之路申遗成功:可能考查对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某地区旅游开发条件评价,海上丝绸之路和陆地丝绸之路的比较等。
我国西北和中亚地区是今年的考试热点可能以新疆和中亚地区作为考查背景区域。
3、中巴铁路走廊:修建的意义,修建的困难,巴基斯坦地区的气候成因、农业特点、自然灾害等。
4、APEC蓝:可能考查雾霾的成因和对策。
5、尼泊尔地震:考查影响灾害损失的影响因素等。
6、港澳回归15周年:可能以东南沿海地区作为背景区域,考查产业转移的原因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
7、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考查三农问题,分析某地农业区位,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及对策等。
8、最严环保法实施:考查环境保护内容,如大气污染、水污染等问题的成因和治理。
另外,对于如能源安全问题、生态环境问题、区域合作问题、中国的区域协调发展问题等持续时间长、关注程度高的地理热点问题考生也要给予充分关注,这些问题同样也是历年考试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