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阶段测试(二)历史(选修)试题 Word版
- 格式:doc
- 大小:403.50 KB
- 文档页数:11
如东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阶段测试(二)高二试题(历史)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分)1.战国某思想家认为,如果人们依顺天生具有的“性、情”做事,追求利益、满足欲望的话,他们一定会做坏事、发生争夺,“犯分乱理”而归于暴,带来坏结果。
为此,他最有可能主张A. 要同等爱护所有的人B. 治理国家要清静无为C. 用仁政恢复人的善性D. 用礼乐规范人的行为【答案】D【解析】同等爱护所有的人是墨子的兼爱,故A项错误;“清静无为”是道家思想,与“一定会……犯分乱理而归于暴,带来坏结果”不符,故B项错误;仁政是孟子观点,孟子主张性本善,与“一定会做坏事、发生争夺”不符,故C项错误;据“如果人们依顺天生具有的性、情做事,追求利益、满足欲望的话,他们一定会做坏事、发生争夺,犯分乱理而归于暴,带来坏结果”可知某思想家主张性本恶,而荀子提出“人之性恶”,认为人生来本性是恶的,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故D项正确。
2.道家创始人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这表明他A. 人强调“大一统”B. 推崇法的作用C. 主张顺应自然D. 相信天人感应【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道家老子思想主张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材料主要说明了老子的思想是遵循“道”,“道”就是规律,因此他主张顺应自然规律,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A选项与道家的无为思想不符;B选项主要是法家学派的思想;D选项是董仲舒的思想。
3.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AxialAge),“人类意识”首次觉醒,对此理解准确的是:A. 在此之前人类对自然世界缺乏了解B. 东西方都开始了对人和人类社会的研究C. 中国用大一统方式推进了思想的发展D. 苏格拉底特别强调人自身的价值和作用【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由材料“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可知,这是属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和西方智者运动时期,题干中“人类意识”首次觉醒可以说是东西方都开始了对人和人类社会的研究,所以答案选B。
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高二历史一、选择题(共30题,75分)1. 《左传·桓公二年》记载,“晋昭侯封桓叔(昭候之叔)于曲沃。
师服预言:“吾闻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夫有贰宗,……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
……今晋,甸侯也,而建国。
本既弱矣,其能久乎。
’”师服意在A. 离间宗亲关系B. 取消分封制度C. 维系统治秩序D. 建立中央集权【答案】C【解析】“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夫有贰宗”体现出分封制等级关系,“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说明该制度有利于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C正确;A与材料中宗法关系作用不符合;此时期实行的是分封制度,B错误;前秦时期没有实现权力高度集中,D错误。
点睛:西周的分封制又称“封建”,指“封邦建国”,只是分封诸侯国的意思,和马克思主义所指的社会发展阶段中的封建制度不同。
西周分封制不仅分封王族,还分封异姓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而异姓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与周王并无血缘关系。
2. 张荫麟的《中国史纲》叙述:“郑始祖为周厉王少子友,宣王时始封,在今陕西华县。
幽王之乱,郑友寄家于郐及东虢,因而夺占其地,别建新国。
”对此材料分析错误的是A. 受封的郑国国君是周王室的子弟B. 郑国是拱卫王室的主要诸侯国C. 郑国的版图在春秋时期发生变化D. 幽王时期分封制开始遭到破坏【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
从题干信息“郑始祖为周厉王少子友”“宣王时始封”说明AB项说法正确,排除;“幽王之乱,郑友寄家于郐及东虢,因而夺占其地,别建新国”说明C项说法正确,排除;材料无法反映分封制是从幽王时期才开始遭到破坏,故D项符合题意。
所以答案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名师点睛】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时期的重要政治制度,分封制的确立,有利西周统治的巩固和疆域的扩大,但随着周王室的衰微,出现诸侯割据争霸的局面。
如东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学情调研历史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 有先秦思想家认为,“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
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A.君主无为而治B.强化血缘等级C.推行礼乐仁政D.实行严刑峻法2. 《后汉书·章帝纪》载“比年牛多疾疫,垦田减少,谷价颇贵,人以流亡”。
这一记载可以印证A.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已基本形成B.东汉时期已经普遍推广牛耕C.精耕细作是传统农业的基本特点D.粮食短缺导致东汉人口锐减3. 王阳明于明武宗正德元年,因反对宦官刘瑾,被谪贬至贵州龙场(今贵阳西北修文县境内)当驿丞。
在龙场这既安静又困难的环境里,王阳明结合历年际遇,日夜反省,终于在一天夜里,悟得“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的道理,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
这表明王阳明A.把程朱理学发展到心学阶段 B.心学理论的形成取决于曲折的人生经历C.否定了程朱理学的“格物致知” D.通过践行“格物致知”悟得“圣人之道”4. 徐锡龄《熙朝新语》载:“苏州长间门外南滚黄家巷,…… (明代)尚系近城旷地,烟户甚稀……(到了清代前期)上自帝京,远连交广,以及海外诸洋,梯航毕至。
……千里之商贾,骈肩辐较……吴越州郡,察其市肆,贸迁多系晋省之人。
”由此可见明清时期A.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较为繁荣B.苏州成为徽商晋商主要活动区域C.开始形成一批繁荣的商业市镇D.苏州居当时对外贸易的中心地位5.“它(某场战争)发端于广东一隅而最终进入华北,使上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夷夏之大防因之而完全崩溃。
”这场战争A.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使中国失去了北方大片领土C.刺激了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D.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6. 光绪七年(1881),广东南海知县徐赓陛认为机器缫丝厂男女混杂,易生瓜李之嫌,且夺人之生业,因此查封各处缫丝厂。
这一行为折射的核心问题A.机器缫丝厂管理制度十分混乱B.机械工业造成失业现象严重C.民族工业具有官督商办的特点D.近代中国社会转型较为艰难7. 下表是摘自冯杨《低关税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晚清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
如东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阶段测试(二)高二试题(历史)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1.战国某思想家认为,如果人们依顺天生具有的“性、情”做事,追求利益、满足欲望的话,他们一定会做坏事、发生争夺,“犯分乱理”而归于暴,带来坏结果。
为此,他最有可能主张:A.要同等爱护所有的人 B.治理国家要清静无为C.用仁政回复人的善性 D.用礼乐规范人的行为2.道家创始人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这表明他A.人强调“大一统” B.推崇法的作用C.主张顺应自然 D.相信天人感应3.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Axial Age),“人类意识”首次觉醒,对此理解准确的是:A.在此之前人类对自然世界缺乏了解 B.东西方都开始了对人和人类社会的研究C.中国用大一统方式推进了思想的发展 D.苏格拉底特别强调人自身的价值和作用4.读图,根据所学判断,在地区④产生的代表性著作是:A. 《春秋》B. 《孟子》C. 《荀子》D. 《离骚》5.汉代科技多有创新,下图描绘了这一时期某项发明的工艺制作流程(部分)。
该发明是:A.造纸术 B.灌钢法 C.棉纺技术 D.印刷术6.文艺复兴时期一位人文主义者说:“我几乎愿意再年轻几岁,这是因为我相信在最近的将来一个黄金时代就要来临。
”这句话体现了:A.为创造现世的幸福而奋斗的乐观进取精神 B.重视物质享受、追求贵重金属的时代特征C.批判宗教信仰、追求个性自由的强烈愿望 D.追求理性、自由、民主、科学的生活态度7.在文学发展历程中,有类作品形式上是“楚辞”式的,去掉了所有的特殊方言;内容上是“诗经”式的,内涵却在扩大;句式上,每句字数没有限制,不严格地押韵,但确实有韵。
下列作品符合该特征的是A.《二京赋》 B.《将进酒》 C.《雨霖铃》 D.《窦娥冤》8.瑞士学者雅各布﹒布克哈特曾说,“一个奇怪的事实是:这个新文化的某些最热心的提倡者是最虔诚地敬上帝的人乃至是禁欲主义者……所有这些倾向的结果就是:佛罗伦萨的柏拉图学院有意识地以调和古代精神和基督教精神作为它的目标,这是那个时代的人文主义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绿洲。
江苏省启东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终考试高二年级历史试卷(学测)考试时间75分钟总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判断题共7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要求的。
1.研究中国商朝丝织业的发展情况时,下列可以作为第一手史料的是A.甲骨文中“蚕”、“桑”、“丝”等文字B.电视剧《武王伐纣》中演员的丝绸服饰C.小说《封神演义》中关于丝织品的描写D.人教版历史必修2记载:“商朝时已有了织机,能织出多种丝织品。
”2.有一族谱记载:明清时期外出经商者日众,不少人依旧“壮则服贾,老则归田”。
这说明A、社会风气日益恶化B、经世致用思想受重视C、商品经济繁荣发展D、重本抑末观念占主导3.下列有关明代“朝贡贸易”的表述准确的是A.朝贡贸易展示了天朝威仪B.朝贡国可自由来华贸易C.各朝贡国贡期一致D.政府在朝贡贸易中获利甚多4.明万历《同安府志·物产》记载,福建同安县“往时市肆绸缎纱罗绝少,今則苏缎、潞绸、杭货、福机行市,无所不有者”。
由此可知,当时A.长途贩运比较发达B.同安县是福建商贸中心C.福建丝织业发展快D.棉纺织业开始走向衰落5.《房龙地理》记载:“大西洋宽广深邃,多雨而盐度很高,但是经过了人的探索才成为今天的样子——新旧世界之间的桥梁,东西贸易的高速通道。
”材料中“人的探索”产生的影响有①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体②推动世界性贸易的发展③冲击了西欧神学理论④西方殖民扩张就此开始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6.新航路开辟后出现的早期殖民活动对资本主义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①加速了西方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②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③开拓了越来越广阔的市场④为欧洲手工工场抢掠了大量劳动力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7.1845年英国议会通过了约2700英里的铁路议案,相当于此前所有年份的总和。
1846年有272个关于成立铁路公司的议案在议会被讨论,被认为是“铁路狂热”年代的顶峰。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测试(二)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1)西方人也有________的艺术精品,但在很大程度上,西方式的艺术常常被科学化或体育化。
(2)读完《苏东坡传》后,我________一次感受到,好的男子汉本质上都是农夫,朴实、宁静,沉湎于自己的园地,不管那是音乐、绘画还是书。
(3)学术交流活动中,即使是权威专家的话,我们也要持怀疑的态度去审视,小宜________,更何况学术活动本来就倡导百家争鸣。
A.琳琅满目不止人云亦云B.俯拾即是不只拾人牙慧C.俯拾即是不止人云亦云D.琳琅满目不只拾人牙慧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复兴号”高速列车运行时速由300公里/小时提高到350公里/小时,提速却不提价,让先前担心票价会借机上涨的人放了心。
B.国庆黄金周期间,针对部分景区的乱收费乱涨价,物价管理部门不能只是走形式,而要依法处理,真正监管到位。
C.根据某权威调查机构的报告显示,我国高中生的身体素质正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教育主管部门己对此高度重视。
D.若消费者在商品跌价时都等着买更便宜的东西,就会导致企业产品积压,进而滞销,进而影响企业运转与员工收入。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3分)()A.夏天,李明给朋友写信,末尾用了“夏安”。
B.学生给一位刚刚病愈后的老师写信,最后的致敬语是:敬祝痊安。
C.有位长辈给侄儿写信说:“此事望你钧裁。
”D.有位海外游子给其祖父写信,落款是:××顿首。
4.为了向普通读者介绍中国古代园林中“窗”的艺术作用,建筑学家引用下面哪句诗文最为贴切?(3分)()A.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B.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C.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
D.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5.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诮燕》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3分)()风雨池塘斗颉颃,春来秋去一生忙。
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选修班)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20分第I卷(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皆称诸侯曰友邦君,是君臣之争亦未定也……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
”材料反映了西周时期()A.分封制进一步明确君臣等级 B.宗法关系是维系皇权的纽带C.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 D.分封制的主体是王族和功臣2.据《元史》记载,中统三年,以不只爱不干(人名)及赵璧行中书省事于山东,讨伐李璮;至元十一年中书左丞相伯颜、平章阿术为首的荆湖行省,左丞相合答为首的淮西行省,分两路平南宋。
由此可知元朝的行省制度()A.由丞相制度演变而成 B.在消灭地方割据中形成C.已形成稳定的统辖区域 D.曾承担军事征伐的使命3.《十二铜表法》规定:“债权人得拘禁债务人六十日。
在此期内,债务人仍可谋求和解;如不获和解,则债权人应连续在三个集市日将债务人牵至广场,并高声宣布所判定的金额。
在第三次牵债务人至广场后,如仍无人代为清偿或保证,债权人得将债务人卖于台伯河外的外国或杀死之。
”这一规定反映了罗马法A.限制贵族特权B.蕴含私权观念C.保护平民利益D.维护奴隶制度4.“这次改革坚持两个原则:一是向‘衰败选区’开刀。
56个衰败选区被废除,30个小的选区失掉席位。
在伦敦和其他新兴城市新设立了40多个新选区;二是规定地主或房主年收入达10磅者、租地经营达50磅者才有选举权。
”推动这次改革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B.议席名额分配不合理C.责任内阁制度的形成 D.圈地运动的深入发展5.根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在联邦议会的58个议席中,作为国家统一运动领导者的普鲁士仅拥有17席。
2017-2018学年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阶段测试(二)历史(选修)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战国时期,针对当时的社会动荡,某学派提出:“仁人之事者,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然当今之时,天下之害,孰为大? 曰:若大国之攻小国也,大家之乱小家也;强之劫弱,众之暴寡,诈之谋愚,贵之敖贱,此天下之害也。
”该思想属于()A.儒家B.墨家C.道家D.法家2.吕思勉评价古代某思想家时说,他于致用之学,以及孔门的经,极意考究。
他要把天下的物,格得“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后“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
该思想家应是()A.董仲舒B.朱熹C.王阳明D.李贽3.顾炎武说:“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
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黄宗羲也说:“扶危定倾之心,吾身一日可以未死,吾力一丝有所未尽。
”这说明他们都()A.反对君主专制B.以天下为已任C.提倡公平法治D.反对宋明理学4.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说:“(宋元时期)由于所有的官员和富商也住在城市里,……高雅文化自然因此也大大都市化了,其口味与心态都具有市民化的特征”。
下列文化成就不能体现这一特征的是()A.柳永的词雅俗并陈,适应娱乐场所的需要B.关汉卿的《窦娥冤》大量使用白话、方言C.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的市井生活D,王冕的《墨梅图》强调表现个性,追求神韵意趣5.陈衡恪曾评价某类中国画:“不但意趣高尚,而且寓书法于画法,使画中更觉不简单。
非仅画之范图内用功便可了事,尚须从他种方面研究,始能出色……颇占势力,盖其有各种素养、各种学问凑合得来。
”下列作品符合其主旨的是()A.《洛神赋图》B.《步辇图》C.《清明上河图》D.《墨兰图》6.近代某思想家曾说:“余闻东西之人,盛称泰西者,莫不曰其国大政事大征伐皆举国会议,询谋佥同而后行。
其荐贤授能,拜爵叙官,皆以公选。
其君臣上下,无疾苦不达之隐,无壅遏不宜之情。
”从中可见,该思想家()A.主张全面学习西方B.坚持“中体西用”思想C.赞赏君主立宪政体D.认同革命派的政治主张7.1917年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中写道:“分明挂了共和招牌,而学士文人对于颂扬功德、铺张宫殿田猎的汉赋和那思君明道的韩文、杜诗,还是照旧推崇。
……一般社会应用的文字,也还仍旧是君主时代的恶习。
”这一思想的本质意图是()A.提倡白话文取代文言文B.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C.反对封建儒家伦理道德D.促进青年人的思想解放8.1924年11月,孙中山以大元帅身份公布了《工会条例》。
下列是条例中的某些条款,这些规定()A.体现了三民主义的新发展B.表明其政治立场发生根本改变C.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兴起D.背离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方向9.“如果说,民主革命没有自己的一定任务,没有自己的一定时间,而可以把只能在另一个时间去完成的另一任务,例如社会主义的任务,合并在民主主义任务上面去完成,这个叫做‘毕其功于一役’,那就是空想,而为真正的革命者所不取的。
”该论断出自()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B.《井冈山的斗争》C.《新民主主义论》D.《论十大关系》10.《邓小平理论与“东方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成熟》一文指出,邓小平理论既有政治上的鲜明性和针对性,也有理论上的深刻性和创造性,而“南方谈话”标志着邓小平理论达到一个新境界。
主要是因为“南方谈话”着重阐述了()A.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B.改革必须坚持的原则C.完成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D.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11.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曾对印尼代表团说:“美国是看不起我们的,英国是看不起我们的。
法国、联邦德国、日本、苏联这些国家它们都看不起我们。
这个看不起是有理由的,因为他们的东西多,技术先进。
”基于这一认识,中国政府()A.加紧核武器技术的研制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开始实施载人航天工程D.实行“科教兴国”战略12.1985年5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
此次教育改革()A.是对传统教育体制的彻底否定B.践行了“三个面向”的方针C.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D.贯彻了“科教兴国”的战略13.1952年下半年开始,全国高等学校进行了大规模的院系调整。
下表为调整后工科生和文科生占在校生的比例变化情况。
这一调整()年份1949年1953年1965年工科生占在校生比例26.2% 37.7% 43.8%文科生占在校生比例33.1% 14.9% 6.8%(1962年数据) A.适应了经济建设需要B.符合教育自身发展规律C.确保了人才结构合理D.促进教育体系更加完善14.他们提出“我是人,人的一切特性我是无所不有”的口号,他们非常不满教会对精神世界的控制,他们歌颂人的智慧和力量,赞美人性的完美与崇高,他们追求“人”的本能发挥,追求真善美的动力。
材料中的“他们”()A.倡导“人是万物的尺度”B.力图推翻罗马天主教会统治C.以“人性”反对“神性”D.描绘未来社会的“政治蓝图”15.霍克海默在《启蒙的辩证法》中指出:“就进步思想的最一般意义而言,启蒙的根本目标就是要使人们摆脱恐惧,树立自主。
但是,被彻底启蒙的世界却笼單在一片因胜利而招致的灾难之中。
”以下对作者观点理解最准确的是()A.过分否定权威产生社会性危机B.教会不满被抨击进行疯狂报复C.理性要成为判断是非唯一标准D.启蒙思想导致了社会秩序混乱16.“他们将自己视为大无畏的文化先锋,并且有义务引导世界走出充满着传统教义、非理性、盲目信念以及专制为目的的‘黑暗时期’,他们应用理性之光驱散现实的黑暗,把人们引向光明。
”“他们”发起的运动()A.复兴了古代希腊人文精神B.打破了天主教会精神垄断C.冲击了欧洲封建专制统治D.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产生17.“他用精妙的实验证明了物体下落的速度取决于其距离地面的高度,而不是质量。
很多仍然笃信亚里士多德的科学家曾经大肆嘲笑他的观点,但是他的实验让他们更好的理解了地球的重力。
”材料中“他”的研究成果()A.引导人们发现了海王星B.解决了经典力学无法解释的新问题C.受到了文艺复兴的影响D.是构建现代物理学基础的重要理论18.“什么是生命的法则? 他开始思考所有生命为求生而奋斗的背后动力:物种要想在其生存的环境中兴盛就得进化,否则就得灭亡。
”他的这一理论()A.标志着人文精神的重新觉醒B.否定了基督教神学的创世说C.为启蒙运动提供了思想武器D.科学回答了时空的本质属性19.“许多知识分子将它视为对启蒙运动的反弹,是一种对启蒙时代的反思,它强调直觉、想象力和感觉,甚至到了被一些人批评为。
‘非理性主义'的程度。
”“它既不是随兴的取材、也不是强调完全的精确,而是位于两者的中间点,随着感觉而走。
”下列作品与材料所述风格吻合的是()A.《巴黎圣母院》B.《安娜·卡列尼娜》C.《百年孤独》D.<母亲》20.在纽约苏富比举办的秋拍中,梵高油画《静物,插满雏菊和罂粟花的花瓶》落槌,加上佣金拍价合计为人民币3.77亿元。
这幅画堪称其短暂绚丽的艺术生活中巅峰之作。
对这幅画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用热情奔放的笔调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B.用未受污染的眼睛观察世界并忠实地描述它们C.用强烈的色彩和火一样热情表达对生活的热爱D.利用下意识和几何形体的排列表达猛烈的情绪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题,满分60分。
21.(12分)道德观是理学的一个重要内容,随着时代的不同,学者对道德观的看法则有了新的认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呜呼!五代之乱极矣……干戈起于骨肉,异类合为父子。
开平、显德五十年间,天下五代而实八姓,其三出于丐养。
盖其大者取天下,其次立功名、位将相,岂非因时之隙,以利合而相资者邪!——欧阳修《新五代史》材料二大凡自正心诚意以及乎天下,则其本领便大。
……太极只是天地万物之理。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此理。
……理者有条理,仁义礼智皆有之。
……仁义礼智,性之大目,皆是形而上者,岂可分也!——朱熹《朱子语类》材料三愚所谓圣人之道者如之何?曰“博学于文”,曰“行已有耻”。
自一身以至于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自子臣弟友以至于出入往来、辞受取与之间,皆有耻之事也。
——顾炎武《日知录》道无定体,学贵适用,奈何今之人执一以为道,使学道与事功判为两途。
事功而不出于道,则机智用事而流于伪;道不能达之事功,论其学则有,适于用则无,讲一身之行为则似是,救国家之急难则非也,岂真儒哉!——《黄宗羲全集》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五代时期社会存在什么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材料二中朱熹提出什么观点? (5分)(2)材料三中,明清进步思想家对理学道德观是如何继承和发展的? (4分)(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对理学道德观继承发展的社会背景。
(3分) 22.(13分)列宁曾说,“唯心主义是生长在人类智慧之树上的一朵不结果实的花。
而宗教就是唯心主义的重要体现。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神学统治的年代,盲目信仰、禁欲主义成为至上的美德和追求,人类失去了真实的自我和真实的生活。
——张成岗《从神本到人文:“文艺复兴”时期人文精神解读》材料二马西莫·菲尔波精辟地指出:“文艺复兴时期罗马的辉煌,成为数十年间杰出的艺术家们荟萃的中心,如果没有教会的大量订货和教皇与红衣主教们用之不竭的消费,是不可想象的,因为这些都是最重要的社会前提之一。
”——欧金尼奥·加林《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材料三虽然世俗题材艺术品的数量和比例都有所增加,世俗绘画的比例从15世纪20年代的5%上升到16世纪20年代的约20%,但宗教题材的艺术品一直占绝对优势。
——彼得伯克《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与社会》材料四文艺复兴中人们重视人的价值、重视现世的生活以及反对“权威”的精神,都在当时人中间唤起了对于天主教会及其神学的怀疑及反感。
……文艺复兴运动培养了大批人才。
这些人中有的被称为基督教人文主义者、人文主义泰斗,有的被誉为宗教改革的先驱,他们在各自不同的领域对宗教改革运动的发生和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林涛《浅议文艺复兴对宗教改革的影响》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中世纪欧洲人的精神世界处于一种怎样的状态?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文艺复兴时期艺术辉煌的社会前提。
(4分)(2)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作品有何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此时“宗教题材的艺术品”在立意上有何新变化。
(4分)(3)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天主教会及其神学”遭到“怀疑及反感”的原因。
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宗教在这一时期的社会转型中历史作用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