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5下 第三单元第12课《富起来到强起来》教案1 课时1
- 格式:docx
- 大小:13.35 KB
- 文档页数:2
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第12课《富起来到强起来》(第一课时)一. 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进程,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 帮助学生认识到富强是一个国家最基本的目标,国家的强盛是建立在经济强盛和文化强大的基础上。
3. 帮助学生明确个人奋斗的方向和目标,明白富裕只是追求幸福的手段,幸福的本质是追求内在的品质和良好的生活习惯等民主,群众有的智慧,群众有的劳动,因此要让学生具备为实现“强起来”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二. 教学重点1. 讲解中华民族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进程。
2. 帮助学生明确个人奋斗的方向和目标。
三. 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明确幸福的本质。
2. 帮助学生具备为实现“强起来”而努力奋斗的信念和方法。
四.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讲授法等。
五.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板书和图片等多种手段,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进程。
2. 输入新知教师让学生观看与课题有关的视屏、图片或文献,介绍我国近几年来的重大机遇和挑战,主要涵盖了国内经济形势、文化氛围、国际环境等方面。
然后,老师带领学生展开思考:我们如何成为一个富有文化、自信、激动的强国?3. 思考探究一起分析两种不同的人物形象,分别是中国改革开放中起重大作用的邓小平和美国著名的亿万富翁比尔盖茨。
学生可以回答以下问题:他们各自有哪些特点和值得学习的地方?他们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他们达到成就的背后有哪些奋斗经历?4. 互动讨论1) 观看与课题相关视频2) 在班级探讨如何加深理解,并制定重点问题汇报环节。
3) 完成一份思维导图,并分享到班级集体的互动面板里。
五. 练习巩固让学生阅读相关文献,整理关键性问题和答案,以期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六. 课堂反思在课堂结束前,教师可以根据班级情况和教学目标对本节课进行反思并作出总结。
七. 教学评估评估方式: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以及课后测试的方式进行评估。
第12课富起来到强起来(教案)核心素养目标1.政治认同: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知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农业、工业、科技、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感受祖国的飞速发展。
2.道德修养:知道精神文明建设对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有重要影响。
3.责任意识: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立志做新时代的好少年,提高家国责任意识。
课时安排3课时。
第1课时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知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成就和社会生活各方面发生的变化。
(重点)2.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体会建设者们勇于探索、努力创新不畏艰险的精神。
(难点)3.感悟改革开放对中国发展的影响,感受祖国的飞速发展,增强对祖国的认同感,萌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一、祖孙三代比童年,激趣导入1.导入同学们,课前我们通过访谈,从衣食住行用等方面调查了我们的祖辈、父辈以及自己三代人的童年生活。
2.小组活动请你拿出调查表,用2分钟的时间,和你的同桌轻声交流一下调查结果。
祖孙三代比童年3.汇报谁想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调查结果?预设1:我奶奶告诉我,他们小的时候,衣服颜色单一,大家都穿蓝色、绿色、灰色、黑色的衣服,很少买新衣服。
我妈妈小的时候衣服的颜色就多了,而且比较时尚、舒适,款式要比奶奶小时候的衣服好看。
我们现在就更不用说了,衣服种类多种多样,而且不仅能买本国的服装,还能买到国外的品牌服装。
预设2:我爷爷说他们小的时候买东西都要凭票。
因为那时候我们的国家不富裕,各种商品不能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有的食品供应很少,比如米、面、肉等有时候有票都不一定能买到。
而我们现在就不一样了,想吃什么就能买到什么,食品种类非常丰富。
预设3:我爸爸说他小时候的住房条件很差,三口人住在一个拥挤狭小的小平房里,去卫生间得去户外的公共厕所,做饭也是和邻居共用一个厨房。
和我们现在的住房条件比起来简直是天壤之别。
预设4:我姥姥说他们小的时候出行都是骑自行车或者走路。
12 富起来到强起来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自己的新生活,感受到我们祖国的日益富强,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了解今昔生活的差异,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大变化。
3、通过调查,访问等方式获取资料,并对所取得资料进行分析。
4、感受改革创新带来的变化,树立创新意识和观念。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体会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和社会生活各方面发生的变化,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教学难点:学会收集、整理信息,能够运用一些信息做简单的分析。
教学过程一、视频激趣引入。
1.播放视频《阅兵式》片段,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师:上课之前,老师想考考你们,我们国家的名称是什么?我们的国旗是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哪一天?作为一名中国人,这些信息是刻在我们脑子里的,而让我们最自豪的莫过于国庆节的《阅兵式》。
2.师:同学们,看完这段视频,你了解到了哪些知识?作为一位中国公民,你有什么感受呢?3. 其实过去的中国与世界还是存在很大差距的。
今天我们就化身四小分队(改革队、创新队、发展队、强国队),一起来聊一聊改革开放为我们国家的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
让我们一起走进第12课的学习。
同学们知道是哪次会议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吗?4.揭示课题:12.富起来到强起来二、新知探究(一)活动:改革创新谋发展1、提问引入:同学们知道是哪次会议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吗?2.师:1978 年12 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改革创新成为时代的最强音。
那改革创新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又是从哪里开始的呢?3.学生自由学习P86 的活动园,说说自己的发现。
4.老师介绍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小岗村的改革之路,师生共同表演小岗村的签约仪式师:小岗村是远近闻名的“三靠村”—“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每年秋收后几乎家家外出讨饭。
第12课富起来到强起来第1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了解国家富强的意义及实现方式。
2.了解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程。
3.认识勤劳致富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国家富强和现代化建设的意义及实现方式。
2.引导学生认识勤劳致富的道理和方法。
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理解富强的重要性。
2.如何让学生认识到勤劳致富的道理和方法。
教具准备:1.PPT课件。
2.图片资料。
3.教学录像。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向学生展示一些发达国家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国家与其他国家的不同之处。
2.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为什么这些国家很富裕?(2)这些国家的人民生活水平如何?(3)这些国家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是什么?3.引出下面的话题:“国家富强和现代化建设的意义及实现方式”。
二、讲授(20分钟)1.展示PPT,介绍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程。
2.向学生讲授国家富强和现代化建设的意义及实现方式。
3.利用图片资料让学生了解国家富强与人民生活水平之间的关系。
三、讨论(15分钟)1.让学生分享自己所知道的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典型事例。
2.组织学生讨论,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哪些因素起了重要的作用。
让学生列举并简要说明。
3.让学生探讨,建设“富强”国家,人民应该具备哪些素养。
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四、课堂练习(15分钟)1.解密课文中的关键词:国家富强。
2.读懂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程及其中的典型事件是什么?(2)国家富强与人民幸福生活之间的关系是什么?(3)建设“富强”的国家需要哪些条件?如何实现?五、课堂总结(5分钟)在国家发展过程中,走向强大是必然选择。
而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国家、人民、企业等各方面共同努力。
一方面,国家需要加大投资、改革创新,努力提升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另一方面,人民也需要秉承“勤劳致富”的精神,努力为国家增加财富和智慧。
六、课后作业1.回去写一篇关于“勤劳致富”的短文。
2.收集一些国家富强和现代化建设的素材,准备下一次学科的课堂分享。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第12课《富起来到强起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集体备课)一. 教材分析《富起来到强起来》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的第12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以及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事实。
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我国正朝着富强、、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迈进。
教材中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展现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成果,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生动的材料。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对我国的发展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深入理解改革开放的意义、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目标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生动的事例和形象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认识我国正朝着富强、、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迈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调查、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决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
2.难点:深入理解改革开放的意义,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信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播放视频等手段,创设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实例,引导学生深入分析,理解改革开放的意义。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第12课《富起来到强起来》。
2.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
3.调查表:用于学生课前调查我国改革开放的成果。
4.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重要成就,如香港、澳门回归,北京奥运会等,引导学生思考:我国为什么能够取得这些成就?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图片和实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我国改革开放的成果。
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12 富起来到强起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内涵和含义;2.掌握“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实际意义;3.能够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理解“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重要性;4.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和批判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1.教学内容:(1)掌握“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内涵和含义。
(2)理解“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实际意义。
(3)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理解“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重要性。
2.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富起来到强起来”的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让学生分析案例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幻灯片或黑板,展示“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口号,引导学生思考这个口号的内涵和含义。
2. 学生探究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析“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内涵和实际意义,并列出自己理解的关键词。
3. 教师讲解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逐一解释“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内涵和实际意义,并补充相关知识点。
4. 案例分析教师提供一个相关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并讨论“富起来到强起来”对这个案例的影响。
5.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所学的知识,并强调“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重要性。
四、课堂练习在课程结束前,教师布置学生一个练习任务:让学生就“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内涵和实际意义,写一篇文章,并在下节课展示。
五、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教学,学生应该能够清楚地了解“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内涵和实际意义,能够独立思考并分析相关案例,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
六、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由于时间有限,教师可以更细致地讲解“富起来到强起来”的相关知识点,并提供更多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
《富起来到强起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的教学内容是根据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百年追梦复兴中华”第 12 课“富起来到强起来”中的第一个板块话题“改革创新谋发展”设计的。
《富起来到强起来》这课,从我们生活、科技、农业等各个领域发生的巨大变化,反映出我们的祖国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祖国的英明决策下经济不断发展,科技不断进步,我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本课编写依据是《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主题五“我们的国家”第11条“知道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知道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加深对社会主义祖国和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
本课旨在引导学生了解改革开放以及改革开放的成就,懂得科技兴则国家兴的道理,了解国家精神文明建设举措,领悟建设者们的付出。
二、学情分析现在的学生没有经历过艰苦岁月,生来就有着比较优越的生活条件,对于祖国过去的贫穷落后几乎一无所知。
对于改革开放的重要影响与意义了解得不多、不全面,也不了解今天富足生活的历史渊源。
社会和家庭对于他们的无微不至的照顾,也使他们缺少艰苦奋斗精神和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意识。
另外,五年级大多数学生都缺少运用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
三、教学目标1. 认识自己的新生活,感受到我们祖国的日益富强,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了2. 了解今昔生活的差异,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大变化。
3. 感受改革创新带来的变化,树立创新意识和观念,提高国家责任感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了解改革开放以及改革开放的成就。
五、教学难点从国家发展背后关注到建设者们的付出和精神,主动承担当代学生责任。
六、教学策略1.对话教学:对话教学方式是一种主体之间、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过程。
本课教学以“改革开放为我们国家的发展带来那些变化?”为教学主线,引导学生与老师、同学、文本、自我的相互对话,达成教学目标。
2.体验教学:在教学中,通过“调查祖孙三代比童年”、看图辨析议一议,联系生活说一说,等教学环节,今昔生活的差异,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新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2课《富起来到强起来》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进程,认识到经济的发展对国家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明确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3.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学生的国家荣誉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与步骤1. 导入与铺垫(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一段介绍我国富起来到强起来历程的视频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同时,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简短的对话,引出学习的主题。
2. 学习内容讲解(15分钟)教师以简明易懂的语言讲解我国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进程,并介绍相关的经济发展成就。
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数字和例子,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发展的过程和结果。
3. 学习活动设计(40分钟)活动一:小组合作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 你认为经济的发展对国家的重要性有哪些? 2. 你认为一个富强的国家应该具备哪些条件?活动二:角色扮演(15分钟)请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如政府官员、企业家、农民工等),就如何推动经济发展展开角色扮演讨论。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尽量展示各自角色的特点和观点。
活动三:填写思维导图(15分钟)请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填写关于经济发展与国家富强的思维导图。
鼓励学生将所学内容整理成有机的逻辑框架,并画出相关的分支和关联。
4. 总结与评价(10分钟)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思考本课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学习目标。
三、教具及资源准备1.视频播放设备2.素材图片或文字3.黑板、白板等书写工具四、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我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解、讨论、角色扮演和思维导图等,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我国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进程。
同时,通过讨论和思维导图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未来可以在活动设计上再加入一些实践性的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12课《富起来到强起来》教学设计及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12课《富起来到强起来》。
本课主要围绕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让学生了解我国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发展历程,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我国改革开放的背景、取得的成果、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原因、青少年如何为国家强盛做贡献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对我国改革开放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理解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原因、青少年如何为国家强盛做贡献等方面,还需要通过教学进行引导和深化。
此外,学生对于国家的发展成就,可能存在一定的陌生感,需要通过实例和教育引导学生感受国家的进步。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背景和取得的成果,理解我国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原因,明确青少年如何为国家强盛做贡献。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和教育引导学生感受国家的进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改革开放的背景、取得的成果,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原因,青少年如何为国家强盛做贡献。
2.教学难点: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原因,青少年如何为国家强盛做贡献。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例和教育引导学生感受国家的进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明确青少年如何为国家强盛做贡献。
3.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事例,让学生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成果和原因。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富起来到强起来的相关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
2.案例:收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典型事例,用于教学。
3.讨论题目:制定讨论题目,引导学生思考青少年如何为国家强盛做贡献。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课件展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成就,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发展历程,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小学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12.富起来到强起来》第一课时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12.富起来到强起来》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说教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教学反思设计八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阐述。
一、说教材《富起来到强起来》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百年追梦复兴中华的最后一个主题内容。
从我们生活、科技、农业等各个领域发生的巨大变化,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下新风尚的精神文明建设对民族复兴、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重要支撑作用,反映出我们的祖国已然强大起来,迈入全新的时代,作为新时代少年,要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
二、学情分析在青少年的价值观形成时期,帮助、指导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
本节课旨在通过活动使学生深刻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懂得价值观的重要性,初步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憧得要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做起,争做文明守纪好学生,用实际行动来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才能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
2.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知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农业、工业、科技、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感受祖国的飞速发展。
四、教学重难点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
五、说教法新课标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程要通过创设多样性的情境不断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
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启发法、讨论法、探究法、情景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六、说教学过程(一)导入部分环节一:出示课题,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教师出示课题引发学生思考: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富起来到强起来》第一课时的内容。
12 富起来到强起来第1课时(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一、教学背景本节课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的第12课,教材名称为《12 富起来到强起来》。
本课以当前国家的发展为背景,让学生了解财富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认识到通过个人的努力可以获得幸福。
本节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财富与国家的关系,感受努力工作所带来的快乐与成就感。
二、教学目标1.了解财富与国家的关系;2.理解通过个人的努力可以获得幸福;3.感受努力工作所带来的快乐与成就感。
三、教学内容时间教学内容10 分钟通过图片导入话题20 分钟组织课堂讨论,介绍财富与国家的关系25 分钟学习《富起来到强起来》15 分钟整理学习笔记,小结本节课四、教学步骤步骤一:通过图片导入话题1.展示图片:一个人脸上带着灿烂的笑容,手里拿着红包,身后是一个华丽的城市建筑群。
2.提问:大家看到这张图片,是什么感觉?归纳学生的回答。
3.引导学生:这张图片里的人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笑容?这是什么节日?为什么要过这个节日?步骤二:组织课堂讨论,介绍财富与国家的关系1.引入问题:为什么中国现在这么强大?2.请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教师进行点拨。
3.引导学生思考:要让国家更加强大,我们要做什么?提出财富的重要性,并给学生一个印象深刻的统计数据。
步骤三:学习《富起来到强起来》1.老师播放视频或音频,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人物及情节,以及其中的道理。
3.教师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讨论《富起来到强起来》中有哪些重要的句子或段落,可以写在笔记本上。
步骤四:整理学习笔记,小结本节课1.指导学生回顾学习内容,总结重点。
2.教师提供一个互动任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撰写一篇总结,并发表口头报告。
3.教师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总结学生意见,给予评价。
五、教学方法与策略1.兴趣问题引入法:通过特别的问题或故事引导学生对本课题的兴趣,激发参与兴趣。
2.课堂讨论法:教师通过图像、问题、事例等方式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自主总结,达到掌握知识点的目的。
第12课《富起来到强起来》第一课时说课一、教材分析《富起来到强起来》是根据课程标准中主题五“我们的国家”中第11条“知道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知道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加深对社会主义祖国和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而编写的。
由“改革创新谋发展”“精神文明新风尚”“走进新时代”“做新时代的好少年”四个话题组成,重在引导学生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个领域取得的卓越成就;懂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初步理解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才能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
本课属于爱国主义教育范畴,通过渗透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增强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从小树立学生的家国责任意识。
本课时为第一个话题“改革创新谋发展”,重在通过改革开放前后的对比,深刻感受改革开放政策实施后,国家在各个方面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从身边寻找发展与变化,感悟国家不仅已经富起来,更是已经开始步入现代化强国的领域。
二、学情分析从教学内容分析看,学生通过调查、访谈、查阅资料可以感受到生活中的变化,但他们从小生活的环境良好,对改革开放的重要影响与意义了解不全面,不知道今天的富足生活是怎么来的,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丰富自己的认知。
从学习能力分析看,学生具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大多数学生初步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利用学习资源在小组内合作交流,能够表达出自己的见解,这为本课学习奠定基础。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知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农业、工业、科技、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感受祖国不仅富起来,而且强起来,增强对祖国的认同感。
(教学重点)2.了解建设者们勇于探索、努力创新、不畏艰难的精神,萌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教学难点)四、教学环节和设计意图环节一:今昔生活对比,感受巨大变化学生边欣赏《走进新时代》的歌曲边观看一段今昔生活对比的小视频,然后再结合课前自己访谈家人的情况,从衣、食、住、行、用等方面说一说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你有怎样的感受?学生在感叹祖国发生巨大变化之时,教师提出本课核心问题:为什么祖国会发生这样翻天覆地的变化?设计意图: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衣、食、住、行、用的今昔生活对比中,直观形象的感受祖国发生的巨大变化,继而引出本课核心问题。
12《富起来到强起来》(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近年来的经济发展情况2.掌握“富起来”和“强起来”的概念含义和关系3.了解个人奋斗与国家发展之间的关系,认识到个人努力的重要性教学内容1.富起来和强起来的概念及其关系2.呈现中国近年来的经济发展情况3.通过学习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事例,理解个人奋斗与国家发展的关系教学重点1.掌握“富起来”和“强起来”的概念含义和关系2.了解个人奋斗与国家发展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认识到个人奋斗与国家发展的关系2.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教学方法1.课件呈现:通过PPT、视频等方式呈现富起来和强起来的概念及其关系和中国近年来的经济发展情况等相关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2.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介绍某个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事例,理解个人奋斗与国家发展的关系,并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第一步: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富起来与强起来的图画,向学生引导初步理解富起来和强起来的概念及其关系。
第二步:讲解(10分钟)1.讲解有关“富起来”和“强起来”的概念及其关系,向学生明确这一概念的含义和重要性。
2.接着,通过PPT或其他方式,展示中国近年来的经济发展情况,包括经济总量、人均GDP等。
第三步:小组讨论(20分钟)1.让学生分组,每组介绍一个有代表性的人物事例,讲述他们在个人奋斗中如何对国家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2.每组介绍完后,其他组进行提问和评论。
第四步:集体讨论(15分钟)1.让学生就个人奋斗和国家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集体讨论。
2.组织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如何做出自己的努力来促进国家的发展。
第五步:总结(5分钟)通过回顾课堂所学知识、引导学生思考,总结今天的教学。
教学资源1.PPT、音视频等学习资料;2.小组分析案例的学习资料。
1.口头评价:通过课堂讨论和展示、提问等方式,考察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2.书面评价:由老师出题,要求学生写出本堂课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有哪些不足和需要下一步加强的方面。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12 富起来到强起来》第1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富起来到强起来》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的一课时内容。
本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生活性。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对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就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和伟大意义认识不够深刻。
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将注意力集中在具体的成就上,而忽视了成就背后的原因和意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深层次去认识和理解改革开放的重要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认识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及其原因。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深层次认识和理解改革开放的重要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等手段,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历程,引导学生回顾祖国的伟大成就。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就,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我国改革开放取得成就的原因,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4.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改革开放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12 富起来到强起来》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的《富起来到强起来》第1课时。
教材从历史的角度出发,以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为主线,让学生了解我国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发展历程,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历史事实的描述,也有对国家政策的学习,还包括对个人梦想的追求的引导。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对我国的基本国情有了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生活中也能感受到国家的发展变化,对国家的发展充满期待。
但学生对一些具体的历史事件和政策可能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课堂学习来加深理解。
学生的思维活跃,学习积极性高,适合采用讨论、探究等教学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理解我国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发展历程。
2.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引导学生认识个人梦想与国家发展的关系,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学习的动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理解我国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发展历程。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认识个人梦想与国家发展的关系,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学习的动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历史图片、播放视频等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我国的发展历程。
2.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国家发展的看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和政策,让学生深入了解我国的发展过程。
4.引导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从个人梦想的角度思考国家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涵盖历史事件、政策、个人梦想等方面的课件。
2.视频: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资料。
3.历史图片:收集反映我国发展历程的历史图片。
4.学习资料:为学生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和政策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