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橼酸钠抗凝治疗
- 格式:ppt
- 大小:749.50 KB
- 文档页数:20
枸橼酸钠抗凝原理
枸橼酸钠是一种常用的抗凝剂,它的抗凝原理主要是通过抑制
血液中的凝血酶活性,从而延长凝血时间,达到抗凝的目的。
在临
床上,枸橼酸钠被广泛应用于血液透析、血液灌流、血液外循环等
领域,具有较好的抗凝效果和安全性。
首先,枸橼酸钠的抗凝原理是通过与血液中的离子钙结合,降
低血液中游离钙离子的浓度,从而抑制凝血酶的活性。
凝血酶是血
液凝块形成的关键因子,它能够催化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
进而促使血小板聚集和凝血反应进行。
而枸橼酸钠的作用可以有效
地阻断这一过程,减少血液凝块的形成。
其次,枸橼酸钠还可以通过改变血液的酸碱平衡来发挥抗凝作用。
它可以使血液呈碱性,从而降低凝血酶的活性,减少血栓形成
的风险。
此外,枸橼酸钠还可以促进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的释放,
加速纤溶酶原向纤溶酶的转化,从而促进纤溶作用,防止血栓形成。
另外,枸橼酸钠还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可以减少血管内皮
细胞的损伤,抑制血管炎症反应,保护血管内皮功能,从而减少血
栓形成的可能性。
这些作用使得枸橼酸钠在抗凝治疗中具有独特的
优势,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总的来说,枸橼酸钠的抗凝原理是通过多种途径共同作用,包括抑制凝血酶活性、改变血液酸碱平衡、促进纤溶作用、抗氧化和抗炎等多种机制,达到抗凝的效果。
在临床上,我们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使用枸橼酸钠,确保其安全有效地发挥抗凝作用,为患者的治疗带来更多的益处。
CRRT枸橼酸抗凝方案(草稿)为规范化我科CRRT体外无肝素抗凝(枸橼酸抗凝)治疗,制订本方案如下:一:原理通过CRRT管路的动脉端输入枸橼酸钠,与滤器血液中的游离钙离子结合成难以离解的可溶性复合物枸橼酸钙,使体外血液中有活性的钙离子明显减少,达到充分的体外抗凝作用。
管路的静脉端补充钙以免发生低钙血症。
二:适应症和禁忌症2012年KDIGO指南:如果没有枸橼酸禁忌,无出血高危或凝血功能障碍(2B)及有出血高危患者(2C),CRRT期间均建议使用局部枸橼酸抗凝。
适应症:•活动性出血•近期术后,外伤•颅内出血•出血倾向•有肝素抗凝禁忌(HIT)•高钙血症禁忌症:•严重肝功能衰竭•枸橼酸过敏或代谢异常三:药品及设备准备1、4%枸橼酸钠抗凝剂(200ml:8g/袋)四川南格尔2、10%葡萄糖酸钙(Ca-GS)或10%氯化钙(CaCl2)3、置换液(无钙配方)4、透析液(低钠、无碱基、无钙配方)5、金宝PrismaFLEX及配套管路四:操作流程STEP 1:治疗模式及参数选择(遵照医嘱)STEP 2:管路预冲及医疗用物准备(遵照医嘱)STEP 3:管路连接(1)将枸橼酸钠抗凝剂经输液泵链接在血滤管路的动脉端,即血泵前,越接近患者越好。
(2)将10%葡萄糖酸钙或10%氯化钙经微量注射器泵连接至血滤管路静脉端,即静脉壶后。
SETP4:速度与剂量设定1) 常规情况下选择前稀释方式,置换液流速2000~3000ml/hr 2) 设定血流速度为:建议100~200ml/min(建议开始治疗时血流量可设置为80-100ml/min ,如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可逐步增加血流量到200ml/min 。
)3) 设定枸橼酸钠抗凝剂的初始剂量速度为:CRRT 血流速度的2%~2.5%(1.2-1.5倍)4) 设定补钙的剂量速度:初始用量,不能作为恒定量用• 10%Ca-GS ,约为枸橼酸钠抗凝剂速度的6.1% • 10%CaCl 2,约为枸橼酸钠抗凝剂速度的2%葡萄糖 酸钙SETP5:监测离子钙浓度体外:静脉标本(滤器后补钙前)离子钙维持在0.2~0.4mmol/L体内:动脉标本(外周血或动脉血)的离子钙维持在1.0~1.2 mmol/L 监测频度:第一天:开始每2hr监测一次离子钙;随后每4hr监测一次第二天及以后:每 6–8hr监测一次。
枸橼酸钠抗凝剂应用细节对于高危出血倾向的患者,局部枸橼酸钠抗凝法是CBP的一种有效的抗凝方式。
其应用原理同普通血液透析。
在CBP治疗中若使用及护理得当,使用局部枸橼酸钠抗凝方式既能获得满意的抗凝效果,又不会出现使用肝素抗凝出现的白细胞、血小板降低等并发症,对滤器的膜的生物相容性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一)使用方法1.置换液组成与处方(1)市售血液滤过置换基础液:①含钙和镁的成品基础置换液(每袋4L):输入速度2-2.5L/h 为宜,若治疗总时间为8-12小时,速度为3L/h。
②4%枸橼酸钠(200ml/袋):输入速度210-240 ml /h。
调整幅度5-10 ml /h。
③根据患者的血电解质监测结果动态调整钾的输入量,一般以10%KCL6-10 ml /3L的浓度输入。
(2)无钙置换液的配置及处方调整(以4L基础液+枸橼酸钠为例):①液体配制:将生理盐水3000 ml,灭菌注射用水820 ml,5%葡萄糖注射液150 ml,25%硫酸镁3.2 ml,10%葡萄糖酸钙28 ml 一并灌入无菌静脉高营养袋中。
配置好的置换液需在4小时内使用。
②4%枸橼酸钠:输入速度140-190 ml /h。
调整幅度:10 ml /h。
③每袋10%10%KCL6-10 ml。
若使用市售的血液净化置换基础液,应更加注意枸橼酸钠、碳酸氢钠的输入速度。
置换液输入速度以2000-3000 ml/ h不等,以前稀释输入方法为主。
对于低氧血症、肝功能受损的患者禁用枸橼酸抗凝,严重低钙血症(透析前游离钙﹤0.75mmol/L)的患者慎用枸橼酸抗凝,若使用枸橼酸应减量或加大置换量。
高钙血症不宜使用含钙血液置换基础液。
2.静脉用钙制剂的补充使用血液滤过置换基础液一般不需补充钙离子,若游离钙进行性下降,应警惕枸橼酸中毒,立即停用枸橼酸,改用其他方式抗凝。
若血液净化治疗前游离钙﹤0.95mmol/L,治疗结束前可缓推10%葡萄糖酸钙10 ml;使用无钙置换液则应在静脉回血端(双腔静脉的静脉端用三通开关连接注射泵管)持续注入葡萄糖酸钙或氯化钙溶液,一般多选用葡萄糖酸钙,以2 mmol/h的速率(10%葡萄糖酸钙24-26ml/ h)直接输入患者静脉内,以补充患者血循环中的钙离子,根据医嘱通过调节钙的泵入速度使血钙浓度达到理想范围。
枸橼酸钠抗凝在出血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摘要:目的:观察枸橼酸钠抗凝方法在出血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干预策略。
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在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血透室接受血液透析治疗且合并出血的20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抗凝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
对照组患者接受无肝素透析治疗,观察组患者则接受枸橼酸钠抗凝治疗,全部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均接受相应的护理干预。
对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观察指标、凝血指标改善、透析充分性、并发症情况等情况。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潜血转阴时间、活化部分全血凝血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出血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疗中应用枸橼酸钠抗凝可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可有效降低患者出血率,缩短其潜血转阴时间,改善其凝血指标,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关键词:出血性血液透析;枸橼酸钠;抗凝;护理血液透析(HD)是终末期肾衰竭患者一种重要的肾脏替代治疗手段,而有效的抗凝是保证透析过程顺利进行的关键。
尿毒症患者本身凝血功能较差,而且透析过程中间断使用抗凝剂易导致发生诸如消化道出血、脑出血等一些出血性并发症,发生率10%~30%。
对于这些合并出血性疾病或有高危出血倾向的患者,选择有效的抗凝方式至关重要。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在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血透室接受血液透析治疗且合并出血的20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抗凝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
对照组中男性54例,女性46例;年龄33~80岁,平均年龄(50.92±2.02)岁。
观察组中男性55例,女性45例;年龄32~80岁,平均年龄(50.88±2.04)岁。
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可比。
枸橼酸三钠抗凝在血液净化中的应用血液净化疗法都必须面对抗凝问题。
目前常用的抗凝剂有肝素、低分子肝素及新型抗凝剂水蛭素。
然而当患者存在活动性出血,或肝素相关血小板减少时,这些抗凝方法几乎都属禁忌。
枸橼酸三钠( trisodium citrate,枸橼酸钠) 则具有局部抗凝的优点,因此近年来在血液净化治疗时,尤其在肝素或其它抗凝剂禁忌的患者中已广泛应用[1]。
1枸橼酸钠抗凝的机制血清离子钙在机体凝血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参与了瀑布反应过程中多个步骤,枸橼酸钠通过络合作用,降低血清离子钙浓度,阻断其作用,进而阻断了血液凝固过程,而这种作用是可逆的,只要再加入足量的离子钙,凝血功能则能立即恢复正常。
利用此特性,人们将其应用于血液净化治疗中,即在体外循环中加入枸橼酸钠,显著降低局部离子钙浓度,有效抑制凝血过程,但当血液回输至体内后,通过补充足够离子钙,使机体凝血功能保持正常。
这样既可起到体外循环抗凝作用,又不至于影响体内凝血功能。
枸橼酸根进入体内后,主要在肝脏、肌肉组织及肾皮质参加三羧酸循环,很快被代谢为碳酸氢根(每分子枸橼酸根可代谢为三分子碳酸氢根),而无任何残留,同时它能释放所络合的离子钙。
当停止输入枸橼酸根30 min 后,机体即能将之完全代谢,使体内离子钙及枸橼酸根浓度恢复正常[2]。
与肝素相比,枸橼酸钠除了局部抗凝的优势外,还具有生物相容性好,无肝素相关的白细胞、血小板降低;降低离子钙后,同时抑制了补体激活,改善了膜的生物相容性,因此是一种非常理想的抗凝剂[3]。
2枸橼酸钠抗凝技术2. 1 使用方法枸橼酸钠抗凝的使用方法较简单,一般在体外循环的动脉端( 离心部分) 输入适量的枸橼酸钠,同时在体外循环的静脉端( 回心部分) 或外周静脉输入适量的钙离子即可。
钙剂一般多选用葡萄糖酸钙,因其刺激性小。
不少患者在使用钙剂后出现局部钙盐外渗沉积形成的结节。
对此,我们的经验是,将钙剂改在体外循环的静脉端输入,可以完全避免钙盐刺激及沉积的并发症,同时并未发现以往人们所担心的体外循环静脉端凝血问题[4]。
应重视枸橼酸抗凝在血液净化中的应用(2023)在血液净化治疗过程中,血液在体外循环与透析器膜等接触,可活化血小板,激活中性粒细胞、补体等,释放大量组织因子,激活外源性和内源性凝血途径,通过凝血因子级联反应导致血路和(或)透析器发生凝血,减少用于弥散或对流的膜面积,降低溶质清除率,严重者导致治疗无法进行。
因此,安全有效的抗凝是顺利开展血液净化治疗的关键技术。
肝素类抗凝剂抗凝效果确切,价格低廉,是血液净化治疗的主要抗凝剂,不足之处在于其药代动力学复杂且不可预测、患者抗凝血酶水平低导致肝素耐药以及出血风险增加。
此外,肝素诱发的血小板减少症(HIT)是肝素/低分子肝素抗凝的又一并发症,发生率为0.1%~5.0%。
对于一般出血风险的血液透析患者,目前指南仍推荐肝素/低分子肝素作为首选抗凝方案;对于高出血风险以及既往明确或可能发生过HIT的血液透析患者,可考虑使用无抗凝或局部枸橼酸抗凝(RCA)。
一、RCA的作用机制枸橼酸钠相对分子质量为294.10,易溶于水,为弱酸强碱盐,对钙离子、镁离子等具有良好的络合能力。
钙离子是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级联反应的必要元素,枸橼酸通过螯合离子钙抑制等离子体凝固级联反应来达到局部抗凝目的。
而枸橼酸钙复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00,20%~60%的枸橼酸钙络合物通过血液过滤器清除,故需输注含钙溶液或使用含钙透析液/置换液进行补充,保证患者血钙浓度正常。
实施RCA时,滤器前输入枸橼酸钠,可逆性螯合钙离子,降低血液钙浓度,阻止滤器血液凝固;滤器后泵入氯化钙、葡萄糖酸钙溶液或含钙透析液、置换液,防止低钙血症发生。
研究表明,1分子枸橼酸螯合1分子离子钙,枸橼酸血浓度为3~4 mmol/L时,离子钙浓度可降至0.25~0.35 mmol/L,在这种浓度下,等离子体凝固级联反应被抑制,可发挥充分抗凝效果,过滤器寿命也可明显延长。
值得注意的是,RCA时,将体内离子钙浓度的目标值设定为正常水平可能会明显增加患者的钙负荷。
什么是枸檬酸钠抗凝治疗?有哪些优点?
【答】枸檬酸抗凝其原理是血液透析时在动脉管路中注入枸檬酸盐,结合血中的钙离子生成难以解离的可溶性复合物枸椽酸钙,致使血中的钙离子减少,阻止凝血酶原转化为凝血酶,从而达到抗凝作用。
枸椽酸盐进入人体后可以参与三竣酸循环代谢产生碳酸氢根,因此不但可以纠正代谢性酸中毒,还可以激活血小板,不影响其他的凝血因子,所以此方法可以作为大多数有出血风险或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患者的选择,在高危出血肾功能衰竭的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时,血液中的溶质清除效果与低分子肝素抗凝也相似,即满足了体外局部的抗凝要求,又提高了溶质清除效果。
目前血液透析过程中常用方案为应用浓度为125mmo1∕1的低钙透析液A液加B液,透析液的流速为300~500m1∕πιin,血流量为150~200m1∕min,以300~400πι1∕h泵速泵入4%枸椽酸钠,并且在上机后1小时和3小时检测滤器前与滤器后的血气分析,下机前15分钟停止枸檬酸钠的泵入。
枸檬酸钠抗凝是目前较理想的体外循环抗凝方法,因其对机体全身凝血功能无影响,可有效地避免抗凝所致的出血并发症,所以近年来在血液透析时,尤其在有肝素或其他抗凝剂禁忌的患者中已广泛应用。
枸橼酸钠抗凝的原理
枸橼酸钠在体内水解成碳酸氢钠,在体内水解成草酸钙,草酸钙再进一步水解成无水碳酸氢钠。
因此,血液中的枸橼酸钠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柠檬酸,另一部分是无水碳酸氢钠。
在血液中的枸橼酸钠(不是柠檬酸)可使血液中的Ca2+升高,而使血液凝固。
如果将血液稀释,则枸橼酸钠的作用消失。
所以,要想利用枸橼酸钠抗凝,首先必须要稀释血液。
常用的方法有三种:
一、枸橼酸钠氯化钠注射液
它是在体外通过离子交换而制备的一种药物制剂,它对人体无毒,而且能口服,因而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
一般将10-30g的氯化钠溶于500ml生理盐水中制成枸橼酸钠溶液(浓度为
10.0-10.0g/L)。
临床常用其做抗凝和溶栓药物。
二、枸橼酸葡萄糖液
它是以葡萄糖为原料制取的一种药物制剂,其抗凝作用主要通过在体内的一种叫做葡糖酸化酶(GLU)的酶作用而实现。
正常人的血液中含有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正常情况下,G6PD具有将葡萄糖水解成葡萄糖和磷酸的作用。
—— 1 —1 —。
枸橼酸钠抗凝剂临床应用枸橼酸钠是一种常用的抗凝剂,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领域。
本文将重点介绍枸橼酸钠抗凝剂的临床应用,包括其用途、工作机制、副作用及相关研究进展。
一、枸橼酸钠的用途枸橼酸钠主要用于抗凝治疗,其应用范围涵盖多个领域。
首先,在外科手术中,枸橼酸钠可以用于抗凝血,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其次,在血液透析领域,枸橼酸钠被广泛用于灌流液中,以避免血液凝固。
此外,枸橼酸钠还可用于体外循环等需要抗凝的医学过程中。
二、枸橼酸钠的工作机制枸橼酸钠作为抗凝剂,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发挥其作用。
首先,枸橼酸钠可与钙离子结合,降低血液中游离钙的浓度,从而抑制凝血过程。
其次,枸橼酸钠还可与某些凝血因子结合,阻断凝血级联反应,从而达到抗凝的效果。
此外,枸橼酸钠还可抑制纤溶过程,减少血栓的溶解,进一步发挥抗凝作用。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枸橼酸钠的抗凝效果会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增强,但同时也会增加出血的风险。
因此,在使用枸橼酸钠抗凝剂时需要谨慎控制剂量,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三、枸橼酸钠的副作用枸橼酸钠作为抗凝剂,虽然有着广泛的临床应用,但也伴随着一些副作用。
常见的副作用包括出血、过敏反应等。
在使用过程中,监测患者的出血倾向、凝血功能等指标至关重要,以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副作用。
此外,个体对枸橼酸钠的耐受性也存在差异,一些患者可能对其具有过敏反应。
因此,在应用枸橼酸钠抗凝剂前,需要了解患者的过敏史,并谨慎选择适宜的药物。
四、相关研究进展近年来,对于枸橼酸钠抗凝剂的研究仍在不断进行。
一方面,科研人员致力于优化枸橼酸钠的配方,以提高其抗凝效果和减少副作用。
另一方面,一些研究关注于枸橼酸钠的新领域应用,如心血管疾病治疗、肿瘤相关血栓的预防等。
根据目前的研究进展,枸橼酸钠抗凝剂在临床上的应用前景广阔。
然而,仍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来进一步验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并不断完善抗凝治疗策略。
结论枸橼酸钠作为一种常用的抗凝剂,在临床医学中具有广泛应用。
枸橼酸钠在血液透析中抗凝使用的护理发表时间:2015-10-30T15:11:59.183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7期供稿作者:刘梦滢陈霄李大勇[导读]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宁德市医院血透室枸橼酸钠在血液透析中抗凝使用是安全有效,在治疗过程中药加强各个环节的护理。
刘梦滢陈霄李大勇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宁德市医院血透室福建宁德 352100 摘要:目的:探讨枸橼酸钠在血液透析中抗凝使用的护理措施。
方法:对我院血透室32例活动性出血及出血倾向的患者进行191例次枸橼酸钠抗凝透析。
结果:191例次均顺利完成透析。
结论:枸橼酸钠在血液透析中抗凝使用是安全有效,在治疗过程中药加强各个环节的护理。
关键词:枸橼酸钠;血液透析;护理近年来,尿毒症患者的人数持续升高,政府对透析患者医保报销比例的提高使得越来越多的尿毒症患者选择来医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而这些病人中有一部分人伴有活动性出血或出血倾向。
而常规血液透析要求全身肝素化,势必会加重出血,甚至造成病人生命危险[1]。
既往,对此类病人我们通常采用的是无肝素透析,但无肝素透析为了防止血液凝固,通常只能进行3-3.5小时,大大降低了患者的有效透析时间。
我院血液透析室目前采用30%枸橼酸钠溶液为这类病人进行血液透析治疗。
2013年3月至2014年7月,共对32例患者采用枸橼酸钠进行血液透析191例次,现将护理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2013年3月至2014年7月在我院使用枸橼酸钠进行血液透析32例病人,其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22-75岁(平均年龄52.3±12.5岁),其中外伤7例,动静脉内瘘术后3日内13例,消化道出血8例,视网膜出血1例,外阴肿瘤出血1例,溶血性贫血1例,肝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1例。
血管通路:临时静脉置管13例,自体动静脉内瘘19例。
1.2方法血液透析机型号有金宝95S、费森尤斯4008S,所用透析用品均为一次性使用,使用生物相容性好的合成膜如聚砜膜、醋酸膜等的透析器(尼普洛130G、尼普洛150H、金宝14L、威高F14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