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会计委派制的若干思考
- 格式:pdf
- 大小:140.33 KB
- 文档页数:2
关于“会计委派制”的若干问题近年来,为整顿会计工作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许多地区和部门相继进行了以会计委派制为主要形式的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改革的尝试。
试点工作引起了各级党政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方面的关注,也在会计界引起了热烈的讨论。
本文拟对其中的有关问题作一探讨。
一、会计委派制试点的背景改革开放无疑给我国的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但是,在新旧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由于新的体制未完全确立,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法律体系尚不完备,社会监督体系还不健全,致使社会经济生活中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有的国有企业,由于所有者主体的缺位,国有投资代表人不具体,对经营者缺乏必要的监督和约束,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现象日益严重,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
在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由于内部控制制度和监督机制不健全,导致预算外资金管理混乱,“乱罚款、乱收费、乱摊派”以及私设“小金库”的问题十分突出,不但造成国家财政收入的流失,而且为各种贪污腐败等经济犯罪提供了便利。
这些问题反映在会计工作上,突出地表现为“信息失真,秩序混乱,造假严重”。
对上述问题的产生原因进行深刻的分析,人们普遍认为,监督机制不健全是产生问题的重要因素,因此,建立有助于强化会计监督的会计人员管理体制自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而我国的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如何呢?目前是“用人单位自己管理为主”,即由各单位自主地设置会计机构,任免会计人员并对会计人员进行日常管理,政府有关部门(如财政部门或企业主管部门等)仅是对会计人员的从业资格、专业技术资格等进行间接管理。
在这一体制下,会计人员隶属于所服务的单位,并对本单位的行政领导负责。
因此,尽管《会计法》赋予会计人员监督本单位经济活动的职责,但由于现行管理体制的局限性,法律赋予会计人员的监督职能实际上难以履行。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一方面解决经济生活中的一些现实问题需要强化会计监督,而另一方面现行的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又使会计人员行使会计监督有诸多的困难,于是人们提出要进行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的改革,会计委派制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浅谈会计委派制的利与弊【摘要】会计委派制是一种让委托人由会计师代为管理会计事务的制度。
本文从会计委派制的优势和劣势两方面进行了探讨。
在优势方面,会计委派制能够减轻委托人的负担,提高会计事务的效率和准确性。
但在劣势方面,会计委派制也存在着信息不对称、责任不明确等问题。
通过对利与弊的分析,可以发现会计委派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带来便利,但也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加以掌握和优化。
在实践中,应该认真考虑会计委派制的利弊,针对不同情况做出合理的选择,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其优势和避免劣势。
会计委派制是一种有利有弊的制度,需要在实践中加以控制和优化。
【关键词】关键词:会计委派制、背景、定义、目的、意义、优势、劣势、利与弊、总结。
1. 引言1.1 介绍会计委派制的背景和定义会计委派制是指公司或组织将其内部会计工作委托给外部专业公司或个人进行处理的管理制度。
这种制度的出现,源于日益增长的会计工作量和复杂性,使得公司需要更专业、更有效率的会计服务。
会计委派制的背景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的公司开始意识到内部会计工作的繁琐和复杂性,导致了外包会计服务的需求。
会计委派制的定义也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丰富和完善,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制度和规范。
通过委派制,公司可以更专注于核心业务,减少内部会计管理的负担,提高会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委派制不仅可以提高公司的运营效率,还可以降低会计成本,为公司创造更大的价值和利润。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会计委派制已经成为许多公司的重要选择,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1.2 说明本文的目的和意义本文的目的在于探讨会计委派制的利与弊,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这一制度在会计实践中所起的作用。
通过对会计委派制的优势和劣势进行浅谈,可以帮助读者更清晰地了解这一制度的优缺点,从而在实际操作中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
本文也旨在促进对会计委派制的深入思考和讨论,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从业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会计委派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会计委派制是一种在企业中广泛使用的管理模式,由于其存在一些不足,需要我们进行一些改进和完善。
问题一:责任不明确
在会计委派制中,由于多人共同合作,责任往往不够明确,难以追踪责任。
对策:建立明确的制度和流程,规定好每个人员的责任和职责范围,以便于责任的追究。
问题二:信息不透明
在会计委派制中,由于信息的流转渠道比较复杂,可能会出现信息不透明的问题,有时会出现误解。
对策:建立信息共享平台,让每个人员都可以及时了解整个流程的进展和情况,避免信息不透明。
问题三:管理难度大
在会计委派制中,管理难度比较大,需要对各个环节进行监督和管理,否则容易出现问题。
对策: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包括监督机制、考核机制等,做到管理有据可查。
总之,会计委派制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模式,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地完善和改进,以实现更好的管理效果。
- 1 -。
关于会计委派制的思考摘要:要遏制会计信息失真,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实行会计委派制是一种见效快、费用省的好办法。
会计委派制作为一种全新管理理念,在理论上还存在许多值得商榷之处。
本文通过剖析目前斗会计委派制的几种不同观点,思考完善会计委派制试点工作的几点措施。
关键词:会计委派制;观点;思考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01-0080-01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有企业资产所有权与经营权日渐分离。
经理人员拥有更多的自主经营权,并能控制住企业的财会系统。
在“内部人”的控制下,有的企业随意篡改财务会计报告,粉饰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资金变动情况,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市场经济秩序混乱,会计职能弱化,会计监督乏力,会计秩序混乱已成为滋生腐败的重要根源。
为此,政府决定从改革会计人员管理体制人手,试行会计委派制,这是相当必要的。
会计委派制是财产所有者向其所属企业事业单位统一委派会计人员,并对他们的任免、调遣、考核、奖惩、工资和福利待遇等进行统一管理的—种会计人员管理制度。
自1998年中纪委提出“改革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在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进行会计委派制度试点”以来,我国会计委派制试点工作取得了很大发展。
笔者认为,要遏制会计信息失真,根治社会腐败,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实行会计委派制是一种见效快、费用省的好办法。
会计委派制作为一种全新管理理念,在理论上还存在许多值得商榷之处。
一、目前对会计委派制有几种不同的观点1.第一种观点:会计委派制的管理模式与目前人事管理制度相抵触,容易产生一些矛盾,影响委派制实施的目的。
目前通常的做法是对现有会计人员组织一次测试,然后由财政部门发一任命文件。
只在形式上实行委派制,会计人员仍由原单位管理,与原管理模式无多大区别。
还有一种做法是对会计人员实行半集中管理,即将会计人员的工资福利集中管理,会计人员的人事管理权仍归原单位。
这种管理模式使会计人员形成一个封闭的系统,客观上对会计人员,特别是年轻的会计人员的成长有一定的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