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内模成型零件的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52.00 KB
- 文档页数:6
模具成型工艺流程模具成型是一种常见的工艺方法,用于制造各种复杂的产品。
该工艺通常包括设计模具、制造模具、成型零件等几个主要阶段。
具体流程如下:首先,模具设计师需要根据零件的要求和产品设计图纸,进行模具的设计。
设计模具需要考虑到产品的形状、尺寸、结构等因素,并确保模具的结构合理、易于制造和使用。
模具设计师使用CAD软件进行设计,绘制出模具的三维图纸和剖视图,以便于后续的制造工作。
接下来,根据设计图纸,模具制造工艺师需要确定模具的制造方法和工艺路线。
制造模具的主要步骤包括材料选择、数控加工、铣削、铣削、电火花和抛光。
根据模具的尺寸和复杂程度,选择合适的加工方法,确保模具的精度和质量。
在制造过程中,模具制造工艺师需要遵循设计图纸的要求,按照工艺路线进行操作,保证模具的尺寸和形状的准确性。
在数控加工过程中,根据程序设置数控机床的刀具路径和加工参数,控制加工质量和速度。
在铣削、铣削和电火花过程中,需要使用合适的刀具和工装,进行零件的轮廓加工、孔加工和电极加工。
最后,通过抛光工艺,将模具表面的粗糙度降至要求范围内,提高模具的表面质量。
在完成模具的制造后,就可以进行成型零件的生产。
在成型过程中,需要使用注塑机或压铸机等设备,将熔化的塑料或金属材料注入到模具的腔体内,经过一定的压力和温度进行成型。
成型结束后,打开模具,取出成型零件,进行检查和清理。
如果满足要求,成型零件可以直接使用;如果不满足要求,需要进行修整、矫正或重新制造模具。
总结来说,模具成型工艺流程包括模具的设计、制造和成型零件的生产,每个环节都需要严格遵循相关的要求和标准。
只有通过科学的流程和合理的方法,才能保证模具的质量和成型零件的精度。
模具成型工艺是现代制造业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对于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手机壳模具设计与结构设计作者机械工程学院学院专业料成型与控制工程学号指导教师二〇一六年二月二十二日摘要本次设计就是将手机壳作为设计模型,将注塑模具的相关知识作为依据,阐述塑料注塑模具的整体设计过程。
该毕业设计的内容是手机壳的注塑模具,材料为PC,根据其结构形状特点以及通过对手机壳成型工艺的正确分析,确定型腔的总体布局,选择分型面,确定脱模方式,设计浇注系统等;同时本文对注塑模具进行简要介绍,对注塑模具中的主要零件进行设计计算,在设计过程中着重考虑其生产实际中的经济性和合理性。
关键词:注塑模具;注射成型;分型面AbstractThis design is the air refreshing agent box as a design model, the injection mold related knowledge as the basis, elaborated the whole design process of plastic injectio n mould.The content of graduation design is the injection mold of air refreshing agent box, the material is PC, according to the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correct analysis of the air refreshing agent box molding process, to determine the overall layout of the cavity, the choice of parting surface, gating system design to determine the stripping method, etc.; at the same time this paper gives a brief introduction about the injection mould, the main parts of injection mold design and calculation, in the design process focuses on the actual production in the economy and rationality.Keywords:The plastic mold;the parametrization;;divides the profile目录摘要 (I)Abstract..................................................... I I第一章绪论 (1)1.1 模具介绍 (3)1.2 模具在加工工业中的地位 (3)1.3 模具的发展趋势 (3)第二章该塑件材料分析和工艺性分析 (4)2.1 材料分析 (6)2.2 工艺分析 (7)2.2.1尺寸及精度 (8)2.2.2表面粗糙度 (9)2.2.3形状 (9)2.2.4斜度 (9)第三章拟定成型工艺 (10)3.1制件成型方法 (10)3.2制件的成型参数 (10)3.3确定型腔数目.............................. 错误!未定义书签。
塑料模具设计说明书题目:姓名学号班级2014 年月日目录第一章塑件的工艺分析1.1 任务要求1.2 原料ABS的成型特性和工艺参数1.3 塑件的结构工艺性第二章注射设备的选择2.1 注射成型工艺条件2.2 选择注射机第三章型腔布局与分型面的选择3.1 塑件的布局3.2 分型面的选择第四章浇注系统的设计4.1主流道和定位圈的设计4.2 分流道设计4.3 浇口的设计4.4冷料穴的设计4.5 排气系统的分析第五章主要零部件的设计计算5.1 型芯、型腔结构的确定5.2 成型零件的成型尺寸第六章成型设备的校核6.1、注射成型机注射压力校核6.2、注射量的校核6.3、锁模力的校核相关零件图第一章塑件的工艺分析1.1 任务要求图1 盒盖1.2原料ABS的成型特性和工艺参数ABS是目前产量最大、应用最广的工程塑料。
ABS是不透明非结晶聚合物,无毒、无味,密度为 1.02~1.05 g/cm3。
ABS 具有突出的力学性能,坚固、坚韧、坚硬;具有一定的化学稳定性和良好的介电性能;具有较好尺寸稳定性,易于成型和机械加工,成型塑件表面有较好光泽,经过调色可配成任何颜色,表面可镀铬。
其缺点是耐热性不高,连续工作温度约为70℃,热变形温度约为93℃,但热变形温度比聚苯乙烯、聚氯乙烯、尼龙等都高;耐候性差,在紫外线作用下易变硬发脆。
可采用注射、挤出、压延、吹塑、真空成型、电镀、焊接及表面涂饰等多种成型加工方法。
ABS的成型特性:(1)ABS易吸水,成型加工前应进行干燥处理,表面光泽要求高的塑件应长时间预热干(2)流动性中等,溢边值0.04 mm左右。
(3)壁厚、熔料温度对收缩率影响极小,塑件尺寸精度高。
(4)ABS比热容低,塑化效率高,凝固也快,故成型周期短。
(5)ABS的表观黏度对剪切速率的依赖性很强,因此模具设计中大都采用点浇口形式。
(6)顶出力过大或机械加工时塑件表面会留下白色痕迹,脱模斜度宜取2°以上。
(7)易产生熔接痕,模具设计时应注意尽量减少浇注系统对料流的阻力。
塑料模具设计毕业论文题目:盲孔件的模具设计学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摘要塑料制品已在工业,农业,国防和日常生活中的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特别是在电子业中则为突出。
电子产品的外客大部分是塑料制品,产品性能的提高要求高素质的塑料模具和塑料性能。
成型工艺和制品的设计。
塑料制品的成型方法很多。
其主要用于是注射,挤出,压制,压铸和气压成型等和气压成型等。
而注射模,挤出约占成型总数的60%以上。
注射成型分为加料,熔融塑料,注射制件冷却和制件脱模等五个步骤。
当然如利用电气控制,可实现半自动化或自动化作业。
塑料注射模主要用于热塑料制品的成型,已成功的用于成型热固塑性塑料制品,它是塑料制品生产中十分重要的工艺装置。
注射模的基本组成是:定模机构、动模机构、浇注系统、导向装置、顶出机构、芯机构、冷却和加热装置、排气系统。
因注射模成型的广泛适用,正是我这个设计的根本出发点。
关键词:塑料制品;塑料注射模;注射;挤出;压制;压铸;气压成型目录第一章前言 (1)1.1模具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1)1.2各种模具的分类和占有量 (2)1.3我国模具工业的现状 (3)第二章塑料的工艺分析 (4)2.1塑件成型工艺性分析 (4)2.2原料(ABS)的成型特性和工艺参数 (4)2.2.1ABS塑料主要的性能指标 (4)2.2.2ABS的注射成型工艺参数 (5)第三章注塑设备的选择 (6)3.1注射成型工艺条件 (6)3.1.1模具所需塑料熔体注射量 (6)3.1.2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及所需锁模力 (6)3.2选择注射机 (6)3.3模架的选定 (6)3.4注射机的校核 (7)3.4.1最大注射量的校核 (7)3.4.2锁模力校核 (7)3.4.3模具与注射机安装部分相关尺寸校核 (8)第四章型腔布局与分型面设计 (9)4.1型腔布局 (9)4.2分型面的设计 (9)第五章浇注系统的设计 (11)5.1主流道的设计 (11)5.2主流道衬套的固定 (11)5.3分流道的设计 (12)5.4浇口的设计 (13)5.4.1浇口的选用 (13)5.4.2浇口位置的选用 (13)5.4.3浇注系统的平衡 (13)5.4.4排气的设计 (14)第六章成型零件的设计 (15)6.1成型零件的结构设计 (15)6.1.1凹模结构设计 (15)6.1.2型芯结构设计 (16)6.2成型零件工作尺寸计算 (16)6.2.1外形尺寸 (17)6.2.2内腔尺寸 (17)第七章合模导向机构的设计 (19)7.1导柱结构 (19)7.2导套结构 (20)第八章脱模机构的设计 (21)8.1脱模机构的总体原则 (21)8.2推杆设计 (21)8.2.1推杆的形状 (21)8.2.2推杆的位置和布局 (21)8.3推件板设计的要点 (22)第九章温度调节系统的设计 (23)9.1模具冷却系统的设计 (23)9.2模具加热系统的设计 (24)第十章模具的装配 (25)10.1模具的装配顺序 (25)10.2开模过程分析 (26)参考文献 (27)外文资料中文译文致谢第一章前言光阴似梭,大学二年的学习一晃而过,为具体的检验这二年来的学习效果,综合检测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能力,除了平时的考试、实验测试外,更重要的是理论联系实际,即此次设计的课题为塑料端盖的注塑模具。
目录摘要 (I)Abstract (I)第一章绪论 (1)1.1塑料制品与塑料模具的概念 (1)1.1.1塑料制品 (1)1.1.2模具概念 (1)1.2 塑料的组成 (1)1.2.1塑料的定义 (1)1.2.2塑料的组成 (1)1.3 塑料的分类 (1)1.3.1按照塑料的组成分类 (1)1.3.2按照塑料材料受热后的性能分类 (1)1.3.3按照材料的用途分类 (1)1.3.4按照塑料半制品或制品分类 (2)1.3.5按照成形方法分类 (2)1.4 塑料的性能及其应用 (2)1.4.1塑料的性能 (2)1.4.2塑料的应用 (2)1.5 塑料的注塑成型 (3)1.6 塑料工业的现状及发展 (3)第二章注塑模结构 (3)2.1 注塑成型原理及其工艺过程 (3)2.2 注塑模的典型机构 (4)2.3 热塑性塑料注塑模的特点 (4)第三章塑件分析 (4)3.1 制件分析 (4)3.1.1制品材料 (4)3.1.2制品形状 (5)3.1.3尺寸精度 (5)3.1.4表面质量分析 (5)第四章注塑成型设备的选择 (7)4.1 注塑成型设备的分类 (7)4.2 初选注射机 (7)4.3 模架的选择 (8)第五章外壳注塑模浇注系统的设计 (8)5.1 浇注系统的组成及设计原则 (8)5.1.1浇注系统的组成 (8)5.2 浇注系统的设计原则 (9)5.3 主流道设计 (10)5.3.1浇口套进料口直径的确定 (10)5.3.2球面凹坑半径 (10)5.3.3浇口套与定模板、定位环的配合 (10)5.3.4选定浇口套 (10)5.4 冷料穴和拉料杆的设计 (10)5.4.1带Z型头拉料杆的冷却穴 (11)5.4.2带球形头拉料杆的冷却穴 (11)5.4.3无拉杆的冷料穴 (11)5.5 分流道的设计 (12)5.5.1分流道的设计原则 (12)5.5.2分流道截面形状和尺寸 (12)5.5.3根据型腔在分流面上的排布情况 (13)5.5.4分流道的表面粗糙度 (14)5.5.5分流道的布置 (14)5.6浇口的设计 (14)5.6.1浇口位置的选择原则 (14)5.6.2浇口类型的确定 (14)第六章注塑模具成型零部件的设计 (16)6.1 型腔数目的确定 (16)6.2 分型面的确定 (16)6.3 成型零部件结构设计 (17)6.3.1凹模的结构设计 (18)6.3.2凸模的结构设计 (19)6.3.3成型零件的工作尺寸计算 (20)第七章排气系统设计 (24)第八章脱模系统设计 (26)8.1 脱模机构的选用原则 (26)8.2 脱模力的计算 (27)8.3 推出零件尺寸的确定 (28)8.3.1推杆直径的确定 (28)8.4 复位杆的确定 (29)第九章加热与冷却系统设计 (30)9.1冷却系统设计 (30)9.1.1冷却系统设计原则 (30)9.1.2常见冷却系统结构 (30)9.2 加热系统设计 (30)第十章结构零件的设计 (31)10.1 合模导向装置的设计 (31)10.1.1导向装置的作用 (31)10.1.2导向装置的设计原则 (31)10.1.3导柱的结构、特点及用途 (31)10.1.4导套和导向孔的结构及特点 (32)10.2 支承零件的设计 (32)第十一章模具参数校核 (35)11.1 注塑机参数校核 (35)总结 (36)致谢 (37)参考文献 (38)文献翻译 (39)Electrochemistry galvanization in plastic mold's application (39)电化学电镀在塑料模具中的应用 (43)摘要本文以模具设计为主要内容,介绍了模具技术的现状及发展状况,并以具体的计算器外壳制品为例完成注射模具设计,说明了注塑模具设计的一般步骤,包括:制品分析,选材,设计计算,工艺参数校核,模具动作过程分析及特点,模具总体设计,零件设计,绘制模具装配图,零件图,模具校验等。
成型零部件结构设计成型零部件结构设计主要应在保证塑件质量要求的前提下,从便于加工、装配、使用、维修等角度加以考虑。
1)、型腔的设计型腔是用来成型制品外形轮廓的模具零件,其结构与制品的形状、尺寸、使用要求、生产批量及模具的加工方法等有关,常用的结构形式有整体式、嵌入式、镶拼组合式和瓣合式四种类型。
本设计中采用整体式型腔,其特点是结构简单,牢固可靠,不容易变形,成型出来的制品表面不会有镶拼接缝的溢料痕迹,还有助于减少注射模中成型零部件的数量,并缩小整个模具的外形结构尺寸。
不过模具加工起来比较困难,要用到数控加工或电火花加工。
型腔3D图2)、型芯的设计本设计中零件结构较为简单,深度不大,但经过对塑件实体的仔细观察研究发现,塑件采用的是整体式型芯。
这样的型芯加工方便,便于模具的维护型芯与动模板的配合可采用6H。
/7P型芯3D图5.4.2 成型零部件工作尺寸的计算成型零部件工作尺寸是指成型零部件上直接决定塑件形状的有关尺寸,主要有型腔和型芯的径向尺寸,型腔的深度尺寸和型芯的高度尺寸,型芯和型芯之间的位置尺寸,以及中心距尺寸等。
在模具设计时要根据塑件的尺寸及精度等级确定成型零部件的工作尺寸及精度等级。
影响塑件尺寸精度的主要因素有塑件的收缩率,模具成型零部件的制造误差,模具成型零部件的磨损及模具安装配合方面的误差。
这些影响因素也是作为确定成型零部件工作尺寸的依据。
由于按平均收缩率、平均制造公差和平均磨损量计算型芯型腔的尺寸有一定的误差(因为模具制造公差和模具成型零部件在使用中的最大磨损量大多凭经验决定),这里就只考虑塑料的收缩率计算模具盛开零部件的工作尺寸。
塑件经成型后所获得的制品从热模具中取出后,因冷却及其它原因会引起尺寸减小或体积缩小,收缩性是每种塑料都具有的固有特性之一,选定ABS材料的平均收缩率为0.5%,刚计算模具成型零部件工作尺寸的公式为:.0=+BBA005式中 A —模具成型零部件在常温下的尺寸B —塑件在常温下实际尺寸成型零部件工作尺寸的公差值可取塑件公差的1/3~1/4,或取IT7~8级作为模具制造公差。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习题集第一章高分子聚合物结构特点与性能一.填空1、根据聚合物分子链结构特点,聚合物分为三种类型:﹑和。
2、线型聚合物随温度变化有三种物理状态:﹑和。
3、聚合物在成型过程中的物理和化学变化包括:﹑﹑﹑。
第二章塑料的组成与工艺特性一.填空1塑料的组成为和。
塑料主要特性决定于前者,而后者又有多种类型,包括、﹑﹑﹑﹑等。
2塑料按合成树脂的分子结构及特性分和。
按塑料的用途分为﹑和。
3常用的热塑性塑料有:﹑﹑﹑﹑、﹑、、。
常用的热固性塑料有:﹑、。
二.判断1、填充剂是塑料中必不可少的成分。
﹙﹚2、在塑料中加入能与树脂相容的高沸点液态或低熔点固态的有机化合物,可以增加塑料的塑性﹑流动性和柔韧性,并且可改善成型性能,降低脆性。
﹙﹚3、不同的热固性塑料其流动性不同,同一种塑料流动性是一定。
﹙﹚4根据热固性塑料的固化特性,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的成型条件下,交联反应完全结束,也就达到固化成型了。
﹙﹚5热塑性塑料的脆化温度就是玻璃化温度。
﹙﹚6不同的热塑性塑料,其粘度也不同,因此流动性不同。
粘度大,流动性差;反之,流动性好.﹙﹚7对结晶性塑料,一般只达到一定程度的结晶,结晶度大,强度、硬度、耐磨性、耐化学性和电性能好;结晶度小,则塑性、柔软性、透明性、伸长率和冲击强度大。
因此,可通过控制成型条件来控制结晶度,从而控制其使用性能。
﹙﹚8对于热敏性塑料,为防止成型过程中出现分解,一方面可在塑料中加热稳定剂,另一方面可控制成型温度和加工周期。
﹙﹚9第三章塑料成型工艺及塑料制件的结构工艺性一.填空1、注射成型工艺包括:﹑﹑。
其中完整的注射过程包括:﹑﹑﹑﹑﹑﹑、。
2、注射成型需要控制的温度参数有:﹑和。
二.判断1、压缩模塑成型主要用于热固性塑料的成型,也可用于热塑性塑料的成型。
﹙﹚1.模压热固性塑料时通常需排气1~2次,目的是排除水分﹑挥发物和化学反应产生的低分子副产物。
﹙﹚2.塑件的退火处理温度一般控制在相变温度以上10~20℃或低于热变形温度10~20℃。
圆形塑件盖塑料模具设计目录第一部分前言(1)第二部分设计任务书(2)第三部分塑件成形工艺分析(4)第四部分分型面的选择(6)第五部分注射机的初选(8)第六部分模具的结构分析与设计(9)第七部分成型零件的设计(12)第八部分浇注系统的设计(23) 第九部分成型设备的选择及校核(30)第十部分成型工艺参数的确定(32)第十一部分模具特点和工作原理(34)第十二部分设计小结(37) 第十三部分参考资料(38)前言一个学期的课程即将结束,为检验这一个学期以来对于塑料模设计的学习效果,综合检测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能力,除了平时的考试、实验测试外,更重要的是理论联系实际,即我们将努力认真的完成此次课程设计,我们的课程设计题目为:手轮注塑模具设计。
本次课程设计课题来源于生产实际,应用广泛,但成型难度相对较难,模具结构相对复杂,对我们初学模具设计的学生是一个很好的考验。
它能加强对塑料模具成型原理的理解,同时锻炼对塑料成型模具的设计和制造能力。
本次设计以手轮注塑模具为主线,综合了成型工艺分析,模具结构分析,最后是模具的设计计算等一系列模具设计的所有过程。
能很好的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在设计该模具的同时总结了以往模具设计的一般方法、步骤,模具设计中常用的公式、数据、模具结构及零部件。
把以前学过的基础课程融汇到综合应用本次设计当中来,所谓学以致用。
在设计中除使用传统方法外,同时使用了AutoCAD、SolidWorks等软件。
本次课程设计得到了廖秋慧老师和张效迅老师的关心指导。
正因为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帮助,我们才得以解决一个又一个难题,最后完成课程设计,在此谨代表小组全体同学向老师表示感谢。
由于实际经验和理论技术有限,设计的错误和不足之处在所难免,希望各位老师和同学批评指正。
一、设计任务书1.1课程设计目的本课程设计的目的是使我们在学完《塑料模具设计》课程之后,巩固和加深对塑料模有关理论的认识,提高设计计算、制图和查阅参考资料的能力。
《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习题第一章绪论1、塑料制品常用的成型方法有哪些?2、塑料模具的设计与制造对塑料工业的发展有何重要意义?3、塑料模具设计及加工技术的发展方向是什么?4、塑料制品的生产工序是?5、举例说明哪些日用品的加工要用到塑料模具?第二章注塑成型基础一、填空题1、受温度的影响,低分子化合物存在三种物理状态:、、。
2、塑料在变化的过程中出现三种但却不同的物理状态:、、。
3、用于区分塑料物理力学状态转化的临界温度称为。
4、随受力方式不同,应力有三种类型:、和。
5、牛顿型流体包括、和。
6、从成型工艺出发,欲获得理想的粘度,主要取决于对、、这三个条件的合理选择和控制。
7、料流方向取决于料流进入型腔的位置,故在型腔一定时影响分子定向方向的因素是。
8、注射模塑工艺包括、、等工作。
9、注塑机在注射成型前,当注塑机料筒中残存塑料与将要使用的塑料不同或颜色不同时,要进行清洗料筒。
清洗的方法有、。
10、注射模塑成型完整的注射过程括、、、和、。
11、注射成型是熔体充型与冷却过程可为、、和四个阶段。
12、注射模塑工艺的条件是、和。
13、在注射成型中应控制合理的温度,即控制、和温度。
14、注射模塑过程需要需要控制的压力有压力和压力。
15、注射时,模具型腔充满之后,需要一定的时间。
16、内应力易导致制品和、、等变形,使不能获得合格制品。
17、产生内应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注射及补料时的。
18、制品脱模后在推杆顶出位置和制品的相应外表面上辉出现,此称为。
19、根据塑料的特性和使用要求,塑件需进行后处理,常进行和处理。
20、塑料在与下充满型腔的能力称为流动性。
二、判断题1、剪切应力对塑料的成型最为重要。
()2、粘性流动只具有弹性效应。
()3、绝大多数塑料熔体素属于假塑性流体。
()4、塑料所受剪切应力作用随着注射压力下降而增强。
()5、分子定向程度与塑料制品的厚度大小无关。
()6、塑料的粘度低则流动性强,制品容易成型。
()7、结晶型塑料比无定型塑料的收缩率小,增加塑料比未增加塑料的收缩大。
第六章:注射模内模成型零件的设计
概念
构成模具成型空腔部分的零件叫成型零件,包括前模镶件(凹模),后模镶件(凸模),型芯(包括小镶针)及侧轴芯(行位)等
成型零件设计的一般步聚
1)根据胶件形状确定分模面
2)根据胶件形状确定是否要侧向抽芯
3)内模镶件大小的确定
A)各型腔之间距离12-20mm(特殊情况下,可以作30mm),
当入水为潜水时,应有足够的潜水位置及落顶针位置。
(胶件的深度越深,间距越大。
)
B)型腔至内模镶件的边距与型腔有深度有关,一般制品
可参考下表经验数值选定
排位时保持两平衡,压力平衡和温度平衡。
4)内模镶件厚度确定(见CAD图)
A)前模镶件厚度=型腔深度+(15-20mm)
B)后模镶件厚度=胶位深度+(15-30mm)
5)根据零件结构确定成型零件的组合方式和固定式
6)当塑件结构简单,投影面积大时,可直接在B板上成型,此
时A,B板的材料要改成镶件材料(如718,S136H<防腐>等)
分模面的确定
确定分模面的一般原则(见CAD图)
1)有利于脱模,包括胶件要留在动模上,有利于侧面分型
2)便于加工
3)有利于保证塑件精度
4)便于嵌件安装
5)保证外观质量
复杂胶件分模面分析
前模镶件(凹模)
装在前模A板里的镶件,用以成型塑件的外表面,有整体式和组合式。
一、前模镶件尽量不用组合式镶件,以保证塑料件的外观质
量,但以下情况宜用组合式镶件
1)前模镶件结构复杂,采用整体式难以加工
2)分模面为平面,前模镶件内部结构高出分模面较多(见
CAD)
3)一模多腔,各腔分模面虽相同,但长宽尺寸大于
300x300mm,采用整体式加工不便。
4)产品批量大,对易损零件采用镶拼,方便维修更换
5)产品销往多个国家,其字唛要镶拼,以便更换
二、组合式镶件,尽量没切线或较隐蔽的地方镶拼
后模镶件(凸模)
装在后模B板里的镶件,用以成型胶件的内部结构,有整体式和组合式。
一、后模镶件(凸模)一般都要采用组合式,以方便排气,加
工,维修及节省材料
二、几种特殊的镶接方式(见CAD图)
1)镶针:碰穿和插穿,螺丝柱镶针
2)镶止口:凹止口镶中间,凸止口镶里面
3)镶骨位:从骨位中间镶
4)镶冬菇
镶件的紧固和防转(见CAD图)
1)紧固用螺钉或台阶
2)防转用销子(≥100用两支),无头螺丝,切一小边,加压块,
拦腰销子
成型零件的尺寸计算
一、国标计算法
1)型腔内形尺寸:D M=[D(1+S)-3/4*△]+&
2)型腔深度尺寸:H M=[H(1+S)-2/3*△]+&
3)型芯外形尺寸:d M=[d(1+S)+3/4*△]-&
4)型芯高度尺寸:h M=[h(1+S)+2/3*△]-&
5)中心距尺寸:C M=[C(1+S)]±&
&:模具公差;△:胶件公差; S:收缩率;
二、台湾香港计算方法
1)无公差尺寸: D M=[D(1+S)]
2)有公差尺寸: D M=[(Dmax+Dmin)/2]*(1+S)
其中S为收缩率, △为胶件公差,&为模具零件公差
***前模型腔脱模斜度为1度30分,所标尺寸为大头(端) ***后模型芯脱模斜度为1度,所标尺寸为小头(端)
腔的公差取正公差,芯的公差取负公差,中心距的公差取正负公差,模具公差一般国标IT6-7级
排气系统设计概念
1:什么是排气系统?
1)进胶时将模具空腔内的气体及时排出空腔的结构
2)开模于,为避免胶件粘前模或顶出胶件时不致使胶件变形
而设计的引气结构,(气阀的结构见CAD图)
型腔气体不能及时排出的后果(困气)
1)充填时气体被压缩而产生高温,造成塑件局部碳化烧焦
2)塑件产生气泡(特别在壁厚处),致使塑件强度下降
3)局部熔接不良,产生熔接痕
模具中气体来源
1)浇注系统及型腔内的气体
2)塑料中的水分因高温而变成的气体
3)塑料(包括添加剂)在高温下分解的气体(填充剂为40%左
右)
排气的方式
1)分型面
2)镶件配合面
3)顶针(或司筒)与后模镶件的配合面
4)侧抽芯排气
5)排气槽排气(在困气处加冷料井),见CAD图
6)加排气针(直径1.2mm左右)
排气系统设计要点
1)排气槽尽量开设在分型面上,并尽量开设在型腔一侧
2)排气槽尽量开设在料流未端,熔胶最后汇合处或塑件厚壁
处
3)对大型模具排气模方向尽量避开操作工人,若无法避开,
则采用弧型或拐弯排气槽
4)排气槽深应小于塑料溢边值,槽宽一般为5-15mm
***溢边值
***PE、PA、PP为0.025-0.04mm,一般取2丝
***PS、HIPS、ABS为0.04-0.06mm,一般取3丝
***PVC、PC、HPVC为0.06-0.08mm,一般取5丝
***压注模要排气槽朝天开
排位之前有几步准备工作
1)看图纸的画图比例,若为1:4,1/4;或4:1,4/1,把它变回
1:1
2)放宿水
3)镜像图纸
4)排位,先排后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