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七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7.1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和革命者课堂达标人民版必修3
- 格式:doc
- 大小:64.00 KB
- 文档页数:5
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和革命者•科学——指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
•技术——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
●科学线索:1、伽利略(1564——1642)近代科学之父,是经典力学奠基者,他的落体定律和匀速、加速运动概念,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2、牛顿(1642——1727)是经典力学的建立者,他的物体机械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标志着近代物理学的形成,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
3、爱因斯坦(1879——1955)的相对论和普朗克(1858——1947)的量子论,是物理学思想的一次重大革命。
相对论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深刻地揭示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即时空的可变性及时空变化的联系性,树立起新的时空观、运动观和物质观。
量子论及在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量子力学,促进了原子物理、固体物理和原子核物理等科学分支的发展,使人类对客观物质世界的认识,由宏观世界深入到微观世界。
4、以物理学革命为先导,带动了化学、生物学、天文学、地理学等学科的理论也都发生了革命性的突破。
5、生物进化论诞生,破解了生命起源之迷,给基督教神学以致命打击,在科学界和思想界产生了巨大深远震动。
●技术线索:主要讲了近代以来的三次科技革命。
1、蒸汽时代。
瓦特改良的蒸汽机,被称为万能蒸汽机,是工业革命中最伟大的发明,他解决了工业发展的动力问题,从此工业革命轰轰烈烈的开展起来,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轮船、火车的出现,把原来彼此隔离的世界联系起来,改变了世界的格局。
2、电气时代。
电气技术的应用,引发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电力成为工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电灯、电话、电报、电车、电影、无线电、广播电台的相继问世,改善了信息交流,便捷了交通运输,加强了世界各地联系,丰富了人们的娱乐生活,使世界面貌大为改观。
3、信息时代。
互联网的诞生,标志着信息时代到来,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
专题七 单元复习单元知识图解单元知识归纳一.近代以来科学理论的发展1.物理学的重大发展。
⑴17世纪初,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创立了自由落体定律,为牛顿力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⑵17世纪末,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提出了物体机械运动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并对物理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做出了定义,从而形成了一个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方式的牛顿力学体系,即经典力学体系。
⑶20世纪初,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量子概念及量子理论,促进了量子力学的诞生。
量子理论让人们从根本上改变了近代物理学中的传统观念,使物理学乃至整个自然科学的观念都发生了重大变革。
⑷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解决了牛顿力学无法解决的问题,将牛顿力学概括在相对论中,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2.生物学的发展。
⑴17世纪,哈维在解剖和实验的基础上,建立了血液循环理论。
19世纪前期,德国人施莱登和施旺创立了细胞学说,首次科学地触及了生命运动的过程。
⑵19世纪初期,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提出生物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进化的观点,肯定环境对物种变化的影响。
⑶1859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发表,标志着生物进化论的诞生。
二.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1.第一次工业革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凭借武力发动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外国廉价商品涌入中国市场,把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思想领域涌现出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地主阶级企图用“中体西用”的思想挽救危机中的清政府。
2.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使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完全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民族资产阶级倡导维新变法,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
3.第三次科技革命: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新生的政权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并确立了自力更生的振兴科技的方针,确定了国家重点科技任务和发展尖端科技的紧急措施,在高科技领域也取得了重大成就。
专题七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专题导引本专题主要讲述近代以来人类在物理学、生物学、信息技术等领域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
在物理学领域先后出现了牛顿的经典力学、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普朗克的量子论等重大成就;在生物学领域,达尔文提出了生物进化论观点,沉重打击了封建神学上帝造人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电子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互联网的诞生;随着科技的进步,生产的动力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蒸汽机和电气技术就是最主要的成果。
这些科技成果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1.理清基本线索:一是归纳各个领域的科技成就,二是注意科学是不断完善的、技术是不断进步的。
2.加强联系比较:一是将科技成就与同时期的政治、经济相联系,分析相互间的联系与影响。
二是联系科技成就产生的历史背景,并据此把握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三是利用自己在数学、物理、生物等学科学过的相关知识,结合教材列表归纳这一时期所涉及的重大成就。
四是把同时期的中外科技成就进行比较。
第1课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和革命者情景问题切入英国皇家学会会长汤姆逊曾说:“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也许就是最伟大的成就,它不是发现一个孤岛,而是发现了新的科学思想的新大陆。
”但就是这项伟大的发明却始终没有获诺贝尔奖。
原来当时有不少德国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威胁说,如果给相对论授奖,他们就要退回已获的奖章,结果评选委员会只好让爱因斯坦作为光电效应原理的建立者获奖。
学习目标引领课标(1)了解经典力学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2)知道相对论、量子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意义。
重点经典力学、相对论、量子论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难点物理学大发展的影响。
整体结构感知本课第一目“认识史上的飞跃”,主要讲述了牛顿力学体系建立的过程、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本课第二目“驱走乌云的太阳”,主要讲述了经典物理学的新发展量子理论的诞生及其意义。
本课第三目“爱因斯坦的‘时空’,”主要讲述了爱因斯坦对近代物理学的重大突破和发展、相对论的提出及其地位。
专题七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一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和革命者课后篇巩固探究一、选择题1.英国科技史家W.C.丹皮尔在《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绪论》中写道:“科学可以越出自己的天然领域,对当代思想的某些别的领域以及神学家用来表示自己的信仰的某些教条,提出有益的批评。
”下列哪些科学家的成就达到了丹皮尔所描绘的境界();;A.托勒密B.哥白尼C.普朗克D.法拉第解析:本题考查近代自然科学的成就及影响。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当代思想……有益的批评”是指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否定教会宣扬的“地心说”,故选B项。
其他三项中科学家的贡献均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答案:B2.下图中的情景能够说明的问题是();伽利略面对教会的审判A.伽利略的思想理论为后来经典力学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B.文艺复兴解放了思想,对科学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C.伽利略时代人们的思想仍然受到教会的严厉禁锢D.伽利略认识到要了解自然就必须进行系统的观察和实验解析:题图反映的情景是教会对伽利略进行审判,由此可推断出当时教会对人们思想的禁锢,对具有新思想的人的迫害。
答案:C3.根据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投票5号决议,冥王星被排除在行星行列之外,正式从九大行星中除名,被列入“矮行星”之列。
当时冥王星的发现是根据();A.哥白尼“日心说”的推算B.牛顿力学的推算C.法拉第定律的推算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答案:B4.英国哲学家怀特海在《宗教与科学》中指出:“伽利略说地球是动的,太阳是固定的;宗教法庭则说地球是固定的,太阳是动的,而牛顿派的天文学家则采取了一种绝对空间的理论,认为地球与太阳都是动的。
”作者意在说明();A.宗教法庭曾经热衷于科学研究B.地球与太阳的运动关系难以判断C.科学家继承了宗教法庭的观点D.科学家与宗教法庭的观点难以调和;答案:D5.马文·佩里在《西方文明史》中写道:“虽然伏尔泰在巴黎了解了一些启蒙新文化,然而,只是在1726年到了伦敦以后,诗人伏尔泰才成为启蒙思想家伏尔泰。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七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 7.1 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和革命者课堂达标人民版必修3
1.(2016·许昌高二检测)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光荣革命’到来之前,一个伟大的人发现了解释自然现象的钥匙。
”材料中的“钥匙”是指
( )
A.伽利略开创了近代科学
B.牛顿构建了经典力学体系
C.达尔文创立了生物进化论
D.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假说
【解析】选B。
伽利略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14—16世纪)意大利的著名人文主义者,故A错误;“光荣革命”发生于17世纪后期,在17世纪经典力学构建之后,故B正确;达尔文的进化论问世于19世纪中叶,时间不符,故C错误,量子论是20世纪初才由德国著名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时间不符,故D错误。
2.法国数学家和天文学家拉普拉斯说:“不会产生两个牛顿,因为要发现的世界只有一个。
”牛顿“发现世界”的标志是( )
A.《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发表
B.《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的发表
C.《关于正常光谱能量分布定律的理论》的发表
D.自由落体定律的创立
【解析】选A。
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白“牛顿‘发现世界’”指什么,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牛顿发现世界指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而牛顿经典力学体系建立的标志是《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发表。
【补偿训练】
(2016·福州高二检测)爱因斯坦评论一位物理学家说,他的发现以及他所用的科学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而且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始。
他评价的是( ) A.普朗克 B.牛顿 C.伽利略 D.哥白尼
【解析】选C。
伽利略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创立了自由落体定律,从而推翻了长期被教会奉为教条的亚里士多德的学说,故C正确。
【拓展延伸】17世纪以来的科技发展的条件
(1)前提条件:社会发生根本转型
(2)经济条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以及不断进步的物质基础
(3)政治条件:资产阶级革命胜利,资本主义制度确立,
(4)文化条件:文艺复兴、地理大发现、宗教改革的推动
3.(2016·福州高二检测)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序言中说:“哲学的全部任务看来就在于从各种运动现象来研究各种自然之力,而后用这些方法论证其他的现象。
”据此,牛顿注重( )
A.总结前人的理论研究成果
B.实验和数学运算的有机结合
C.实验、理论和应用相结合
D.运用哲学原理解释自然现象
【解析】选C。
根据材料中“从各种运动现象来研究各种自然之力,而后用这些方法论证其他的现象”得出牛顿注重的是理论和应用相结合,故C正确。
【补偿训练】
某班同学在制作《近代物理学的成就》手抄报时,画了右下面一幅漫画。
他要表达的是( )
A.伽利略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
B.牛顿在自然现象启发下开始研究万有引力定律
C.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基于对自然规律的把握
D.任何科学规律及定律的发现都有其偶然的因素
【解析】选B。
抓住图片中“苹果”“月亮”“星星”,这与万有引力有关,故
B与题意相符。
4.20世纪初,提出光量子假说,解决经典物理学无法解释的光电效应问题的科学家是( )
A.普朗克
B.德布罗意
C.牛顿
D.爱因斯坦
【解析】选D。
1900年,为解决热辐射理论上的疑点,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假说。
继普朗克的量子假说之后,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光的量子理论,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
5.“这一发现成为20世纪物理学研究的基础,从那个时候起,几乎完全决定了物理学的发展。
要是没有这一发现,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
理论。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经典力学仍然有顽强的生命力
B.量子理论是20世纪人类最有成就的理论
C.相对论解决了热辐射的问题
D.肯定了量子理论对现代物理学的重要意义
【解析】选D。
从材料中的“20世纪物理学研究的基础”“分子”“原子”和“能量过程”等信息判断,可知题干材料评论的是量子理论对现代物理学的重要意义。
【补偿训练】
为解决热辐射理论上的疑点,普朗克提出量子理论,其中“量子”的含义是
( ) A.微观世界的各种粒子 B.比原子更小的粒子
C.微观粒子的能量
D.能量的基本单位
【解析】选D。
普朗克认为能量是由一份份“能量原子”构成的,他把每一份能量称做“能量子”,简称“量子”,因此“量子”是指能量的基本单位。
6.(2015·福建学业水平测试)民间有这样的说法:“天上一日,地上一年。
”能验证这一说法的理论是( )
A.量子论
B.进化论
C.经典力学
D.相对论
【解析】选D。
“天上一日,地上一年”指的是人间与天上相对而言,这与爱因斯坦时空的可变性相一致,故选D。
7.(2016·徐州高二检测)20世纪最深刻的科学革命是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建立。
这两个理论的共同之处有( )
①突破了经典物理理论②否定了传统的狭隘观念
③论证了质能转换关系④扩大了人类的认识领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选C。
突破了经典物理理论,是量子论和相对论的共同之处,故①正确;量子论使人们的研究从宏观领域深入到微观领域,相对论打破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都是对传统观念的否定,故②正确;论证了质能转换关系的是相对论,量子论没有论证质能转换关系,故③错误;量子论和相对论都扩大了人类的认识领域,故④正确,选择C符合题意。
【补偿训练】
经典物理学所面临的危机,终于在20世纪初被物理学发展史上的两场伟大的革命所解决。
这两场革命使人类( )
A.拥有了研究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理论体系
B.放弃了经典物理学的思想方法和科学理论
C.否定了此前物理学取得的一系列成果
D.转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社交方式
【解析】选A。
材料中两场革命是指量子理论和相对论。
牛顿力学研究的是宏观世界,量子理论研究的是微观世界,故A正确。
相对论是对牛顿力学的继承和发展,故B、C不正确。
相对论提出了相对的时空观,但并没有改变人的社交方式。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仅用数学便得到如此严格的证明,这使我心中充满又惊又喜的感觉……大炮和迫击炮轰击时,最大射程(即炮弹发射的最远距离),是在仰角45度时获得的,但是要理解为什么发生这种情况,这比从别人那里得到证据甚至反复实验得到的证据重要的多。
通过探索原因而达到对某一效应的理解会使人茅塞顿开,从而使理解和确证其他事实无须再借助实验,目前的例子恰好证明了这一点。
——伽利略《关于两门新科学的对话》材料二在自然科学的历史发展中,最先产生的是关于简单的位置变动的理论,紧跟着,几乎同时而且在有些方面还先于物理学而产生的是关于原子运动的科学,即化学。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材料三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从本质上修正了由狭隘经验建立起来的时空观,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中的一次根本性变革,对整个自然科学和哲学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世界近代科学史话》
(1)概括材料一的主要观点,并指出这一观点的主要历史价值。
(2)材料二中“关于简单的位置变动的理论”实际上是指什么理论?这一理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相对论与材料二中“关于简单的位置变动的理论”是一种什么关系。
【解析】第(1)题第一问据材料一“仅用数学便得到如此严格的证明,这使我心中充满又惊又喜的感觉”和“但是要理解为什么发生这种情况,这比从别人那里得到证据甚至反复实验得到的证据重要的多”可知近代科学研究的方法应是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第二问
考查调动与运用所学知识能力,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可知该观点推动了经典力学的发展,也推动了数学的发展。
第(2)题可联系所学知识根据牛顿力学解释的是低速运动的内容回答,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第(3)题从否定和发展的方面回答。
答案:(1)观点:近代科学研究的方法应是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
历史价值:推动了经典力学的发展,也推动了数学的发展。
(2)理论:牛顿力学体系。
主要内容:惯性定律、加速度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律、万有引力定律。
(3)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否定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论,深刻地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同时,把牛顿力学概括在相对论力学的范畴当中,是对牛顿力学的继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