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 格式:doc
- 大小:417.50 KB
- 文档页数:5
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第一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1、普利斯特利实验得出的结论:植物能够更新由于蜡烛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的空气2、探究实验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原料步骤:暗处理、把插有天竺葵的两个小烧杯分别放入装有清水和25%氢氧化钠溶液的水槽中去,编号A、B 组,放在日光下、酒精脱色、漂洗叶片、滴加碘液、清洗叶片、观察叶片颜色。
3、光合作用表达式:原料:二氧化碳、水,条件:光,场所:叶绿体,产物有机物和氧气4、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1)合理密植,让作物的叶片充分地接受光照。
(2)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给温室里的农作物施用贮存在钢瓶中的二氧化碳,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这种方法称为气肥法,二氧化碳被称为“空中肥料”。
第二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1、卧室里摆放多盆绿色植物是不科学的原因是:有光照时,绿色植物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可以更新居室的空气。
在黑暗中,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停止,呼吸作用仍在进行,会消耗居室内的氧气,将二氧化碳排放到居室中,影响居室内的空气质量。
2、呼吸作用(概念):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
其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3、呼吸作用的表达式4、呼吸作用意义: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是植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如:细胞分裂、吸收无机盐、运输有机物等)不可缺少的动力,一部分转变成热量散发出去。
5、呼吸作用与生产生活的关系:①中耕松土、及时排涝都是为了使空气流通,以利于植物根部进行呼吸作用;②植物的呼吸作用要分解有机物,因此在储存植物的种子或其他器官时,要设法降低呼吸作用,降低温度、减少含水量、降低氧气浓度、增大二氧化碳浓度等都可抑制呼吸作用。
6、呼吸作用主要是在线粒体中进行的。
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氧气,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选择题下列活动对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起了重要作用的是()A. 植物的呼吸作用B. 焚烧秸秆C. 植物的光合作用D. 火力发电【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为生物圈中的生物提供营养物质、能量和氧气;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能够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所以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选择题能正确表达光合作用的公式是()A. 二氧化碳+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B. 水+二氧化碳有机物+氧气C. 水+氧气有机物+能量+二氧化碳D. 有机物+二氧化碳水+氧气+能量【答案】B【解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的公式如图:二氧化碳+水有机物+(贮存能量)+氧气,可见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条件是光,场所是叶绿体,B正确。
选择题发生洪涝灾害后,一些植物往往会发生烂根而死亡。
其主要原因是洪涝灾害……()A. 抑制植物的光合作用B. 抑制植物根的呼吸作用C. 破坏植物的组织器官【答案】B【解析】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叫呼吸作用。
植物的根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发生洪涝灾害后,水把土壤缝隙中的空气排挤出来了,使土壤的氧气过少,根毛无法呼吸,导致根烂掉,导致植物就会死亡,B正确。
选择题某学校的生物课外小组开展大白菜丰产实验,每棵重约4Kg。
请问大白菜增产的物质主要来自()A. 土壤中的无机盐B. 土壤中的有机物C.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无机盐D. 空气中的氧气和土壤中的有机物【答案】C【解析】选择题在储存粮食时,往往需要给粮仓做通入一定量的二氧化碳,加二氧化碳可延长贮存时间,原因是()A.二氧化碳杀菌B.二氧化碳抑制呼吸C.二氧化碳降低温度D.二氧化碳促进光合作用【答案】B【解析】选择题人体呼出的气体,二氧化碳增多了,二氧化碳产生于()A. 肺泡B. 血液C. 组织细胞D. 组织液【答案】C【解析】呼吸全过程包括四个方面:肺的通气、发生在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呼吸的意义是有效地提供机体代谢所需的氧气,排出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
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一、教育目标
(一)、知识目标:1、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概念,能举例说明光合作
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2、认识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
作用。
(二)、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
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
2、通过设计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探
究创新能力与动手能力。
(三)、情感目标:1、通过碳—氧平衡的学习,培养学生辩证唯物
主义的观点;
2、结合当前全球变暖的趋势,树立学生的整体
意识和全局观念;
3、培养不断探究新知识的精神及同学间的合作精
神,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材分析
(一)、重点:光合作用的概念;探究论证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生物圈中碳—氧平衡。
(二)、难点:引导学生设计探究实验。
三、教学思路:本章是第三、四章等有关知识的归纳总结,同时又加
入了“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和需要二氧化碳、碳—氧平
衡等”新知识,从而使植物的生理知识系统化。
所以
在组织教学时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帮助学生完
成知识的正迁移和梳理第三、四、五章知识。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五、板书设计
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氧气
一、光合作用的产物
有机物
二、光合作用的条件——光
二氧化碳
三、光合作用的原料
水
四、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
六、课后反思。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第一节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知识清单】知识点一: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1.普利斯特利的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植物能够更新由于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的空气。
后来的科学实验证明,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排出的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2.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实验原理: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实验现象:有二氧化碳的装置中的叶片经过碘液处理后变蓝,没有二氧化碳的装置中叶片经过碘液处理后不变蓝。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必需原料知识点二:光合作用还产生氧气实验原理:氧气有助燃的特性,可以帮助即将熄灭的卫生香复燃实验现象:观察到即将熄灭的卫生香复燃了。
实验结论: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产除了有机物外还有氧气。
知识点三:光合作用的实质1.2.光合作用的过程可以简单表示为:光合作用反应式:二氧化碳 + 水 有机物(储存着能量) + 氧气知识点四: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光合作用的实质 即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 条件:叶绿体、光 原料:二氧化碳、水 产物:有机物、氧气光能 叶绿体种植农作物时 种植过稀:不能充利用单位面积上的光照 合理密植:能够充分利用光照 种植过密:影响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考点一:考查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例1】在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的措施中不正确的方法是()A.限制工业生产中二氧化碳的排放 B.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C.限制生物生活中二氧化碳的排放 D.增加森林覆盖率【答案】选B【例2】在比较大的鱼缸中,除了放养各种观赏鱼类外,还要放养一些水生植物,这对鱼的生活作用是()A.提供充足的食物 B.利于鱼的呼吸 C.清除水中的细菌 D.保护鱼的鳞片【解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超过了自身对氧的需要),维持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因此,在的鱼缸中,放养一些水生植物,作用是吸收水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利于鱼的呼吸.【答案】选B【例3】大自然我们绝好的课堂。
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一氧
平衡思维导
摘要:
一、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一氧平衡的关系
二、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三、绿色植物如何维持碳一氧平衡
四、绿色植物的重要性
正文: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一氧平衡息息相关。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为生物圈提供了氧气,同时消耗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这个过程维持了生物圈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碳一氧平衡。
首先,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将阳光能转化为化学能,为其他生物提供了能量来源。
此外,绿色植物也是生物圈中的基石,为其他生物提供了生存空间和食物来源。
其次,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维持碳一氧平衡。
在光合作用中,绿色植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同时释放氧气。
这个过程大大减少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加了氧气,从而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一氧平衡。
最后,绿色植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绿色植物不仅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也是维持生物圈稳定的关键因素。
它们通过光合作用,不仅为生物圈提供了能
量,也维持了生物圈的环境稳定。
综上所述,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一氧平衡关系密切,它们在生物圈中的作用重要,通过光合作用维持碳一氧平衡。
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教者:刘彦芳单位:绥滨县第三中学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概念。
2.运用实验法独立设计并完成本章节的探究活动。
3.认识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让学生设计光合作用的探究实验和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阐明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还是氧的制造者,理解碳—氧平衡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爱护绿色植物,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美好感情。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必需原料;阐明碳—氧平衡的概念以及光合作用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
2.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以及有关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探究二氧化碳视光学作用的必需原料。
课前准备:
1水草(在黑暗放置两天的水草)、3个试管、试管架、镊子、100度白炽灯泡、碳酸氢钠溶液、凉开水等
2.自制多媒体教学课件
课时分配:1课时
教学设计教学过程:
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归纳和总结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能力并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
在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重点培养他们探究能力,归纳总结光合作用的表达式及概念是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本节还利用多媒体大屏幕的图示使本来比较抽象的问题明朗化了,让学生对问题有了一个清醒的、深刻的认识,并激发起绿化大自然、保护生物
圈的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第三单元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说课稿第一篇:人教版七年级生物第三单元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说课稿人教版七年级生物第三单元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说课稿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教材分析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是在学习了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利用有机物的基础之上对绿色植物如何进行制造和利用有机物的进一步学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在生物圈的平衡和稳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课节内容的学习也是学生掌握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及其应用的关键,能够帮助学生初步建立保护环境的意识,为下一章学习爱护植被,绿化祖国打下一定的基础。
它不仅在教材的学习中起到了承上启下作用,而且在整个生物学的学习中也是至关重要的。
教学目标我将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以三维目标位基准,考虑到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都还处在一个比较直观的层面,因此我把理解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认识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的重要作用,作为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在使学生掌握重点知识的同时,培养其爱护植物,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意识。
我将把运用实验法独立设计并完成本节课的探究活动作为学习的难点,通过让学生独立设计并完成探究实验,培养其科学素养,创新精神以及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
教法学法为了较好的达到学习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根据本节课内容实验多和理解抽象的特点,结合教学设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以直观教学法和探究教学法来激发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地思考问题,主动地参与实验。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
”我将本着“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宗旨,以学法为中心,让学生从传统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
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3.5.1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生物的呼吸和燃料的燃烧都会消耗大气中的氧气,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
1. 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光合作用的发现史:①亚里士多德: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植物的根是一张嘴,植物生活和生长所需的一切物质都是通过根吸收土壤汁得到的”亚里士多德认为:植物增加的质量=土壤减少的质量②海尔蒙特实验: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他把一颗2.5千克的柳树苗种在木桶里,每天用雨水浇灌。
5年后,柳树质量增加了70多千克,而土壤只减少了不到100克。
海尔蒙特认为这是因为柳树除吸收了土壤中少量无机盐外,还吸收了大量的水,水是合成柳树体内有机物的原料。
想一想,他是否忽略了其他因素呢?海尔蒙特认为:推测植物生长所需要物质主要来源于水海尔蒙特实验局限性:关注了水的因素却忽略了气孔可以吸收二氧化碳、还有无机盐或蒸腾作用散失的水的因素③黑尔斯实验:1727年,英国植物学家黑尔斯在重复海尔蒙特的实验时做了进一步量化,他推断空气可以被植物吸收,是用于制造其生长所需要物质的原料黑尔斯认为:推测空气是光合作用的原料④普利斯特利实验:1771年,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利设计的实验。
实验步骤:甲图:他把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到密闭的玻璃罩里,蜡烛不久就熄灭了。
乙图:他把一只小白鼠放到密闭的玻璃罩里,小白鼠很快也死去了丙图:他把一盆植物和一只点燃的蜡烛一同放到一个密闭的玻璃罩里。
他发现蜡烛没有熄灭丁图:他又把一盆植物和一只小白鼠一同放到一个密闭的玻璃罩里。
他发现小白鼠也能够正常地活着实验讲解:第一组:哪组能形成对照实验?甲和丙对照组是哪组?甲实验组是哪组?丙单一变量是什么?绿色植物结论:绿色植物可以更新由于蜡烛燃烧而变污浊的空气第二组:哪组能形成对照实验?乙和丁对照组是哪组?乙实验组是哪组?丁单一变量是什么?绿色植物结论:绿色植物可以更新由于动物呼吸而变污浊的空气因此,该实验结论是:绿色植物可以更新由于蜡烛燃烧或者动物呼吸而变污浊的空气普利斯特利实验局限性:光在植物更新空气中的作用;限于当时发展水平的限制,没有明确植物更新的气体是什么,现在我们知道氧气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第三单元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第二课时)执笔人:齐丽英审核人:王艳丽【学习目标】1.归纳光合作用的概念,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作用。
2.认识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作用。
3.运用实验法独立设计并完成本章的探究活动。
4.培养不断探究新知识的精神及同学间的合作精神,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5.认同绿色植物对于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的重要意义;自学形成爱护绿色植物的美好情感【学习重难点】重点:1.进一步探究光合作用的实质。
2.绿色植物在碳氧平衡方面的作用。
难点:设计二氧化碳是否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的实验。
【课前投入】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包括实验步骤及原理、结论)2.光合作用利用()提供的能量,在()中合成了()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储存在()中,这个过程就是人们常说的光合作用。
3.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
4.什么叫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示意图(用文字和箭头表示)5.光合作用的概念、条件、产物是什么?【学习过程】(一)情境导学(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任务一】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一)探究实验: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请你设计实验,检验二氧化碳是否真的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1.出示实验中需解决的问题:1)这个实验中除了二氧化碳以外能否有其它变量?2)如何确保实验中只有二氧化碳一个变量?3)你认为如何设计对照实验?是:。
3.学生根据老师给的提示,小组之间讨论,进行实验的设计,设计出本组的实验方案1)你认为本实验的变量应该如何设计?2)要证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你是通过检验什么来证明的?4.预测实验结果是:5.得出实验结论。
6.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不仅有二氧化碳,还有水。
【学习任务二】光合作用的实质及公式学生分组总结:联系我们前面所学知识,归纳出光合作用的实质是什么?用公式怎样表示?【学习任务三】理解光合作用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的关系学生阅读P129—P130光合作用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部分,讨论:1.生物圈中的氧气的主要来源是什么?2.绿色植物对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有重要作用,说说你的理由。
第一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学习目标】
1、知道光合作用能产生氧气和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
2、归纳光合作用的意义。
3、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学习重难点】
1、光合作用能。
产生氧气和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
2、光合作用的意义。
光合作用的实质。
【自主导学】通过自主学习,梳理本节的基础知识在书中做出标记,并疯狂记忆基础知识。
只要认真看书,你一定能完成的很好!
1、普利斯特利的实验得出结论是。
2、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产物除了有机物外,还有。
3、光合作用的实质:光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利用,把和转化成储存能量的(如淀粉),并且释放出的过程。
光
4、光合作用的反应式: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
有机物
【合作探究】通过深入思考、热烈讨论、深化知识。
并认真组织答案,形成自己的认识。
激情投入,你能行!
1、阅读教材P122,普利斯特利的著名实验。
描述普利斯特利四个实验的现象:
1)实验(1)中:蜡烛2)实验(2)中:小白鼠
3)实验(3)中:蜡烛4)实验(4)中:小白鼠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分析普利斯特利的实验能得出什么结论?
拓展反思:如果将实验(3)、(4)中的密闭装置用黑布罩住,会出现什么现象?
2、探究实验:请设计一个探究实验来证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
(1)提出问题: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
(2)作出假设:。
(3)制定和实施计划:制定自己的实验计划,
课上小组交流完善计划。
①、这一探究中的变量是什么?
②、为保证实验中只有一个变量,可以怎样
做?
③、在这一探究中应如何检验叶片产生了淀粉
等有机物?
(4)预测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5)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除了有二
氧化碳,还有。
3、阅读“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演示实验,完成下列问题:
(1)实验装置里的金鱼藻在阳光下能否放出气泡?
(2)什么时候取出试管?
(3)迅速将快要熄灭的卫生香伸进管口,看到有何现象发生?
说明金鱼藻在光下产生了什么气体?
(4)得出结论: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产物除了外,还有。
4、光合作用及其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1)光合作用的实质:
光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利用,把和转化成储存能量的(如),并且释放出_________的过程。
(制造________,储存_________)
(2)试写出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原料: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产物:_________和__________
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 场所: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农业生产中,要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必须让农作物高效地接受光照。
因此,在种植作物时既不能过稀,也不能过密,应该。
【达标拓展】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通过独立思考、巩固知识,提升能力。
1、金鱼藻释放的气体可以使快熄灭的卫生香迅速复燃,证明其中含有()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水蒸汽
2、人们常常要在鱼缸里放养适量的水草,主要目的是()
A 对鱼起美化衬托作用
B 为鱼提供充足的饵料
C 为鱼提供充足的氧气
D 清洁净化水
3、绿色植物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主要依赖于()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吸收作用
4、给蔬菜大棚使用“气肥”,可提高作物产量,“气肥”是指()
A、氮气
B、氧气
C、氢气
D、二氧化碳
5、要保证城市居民每天能得到新鲜空气,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是()
A、多盖高楼,居住在高层
B、扩大居住面积
C、不扔垃圾
D、多植草坪多种树
6、根据光合作用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上面式子中 a表示,b表示。
(2)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产生氧气,这样就维护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简称。
(3)上面式子中的c表示,在农业生产中,要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必须让农作物高效地接受光照。
因此,在种植农作物时既不能过稀,也不能过密,应该。
得失反思:
第二节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学习目标】
1、描述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举例说出呼吸作用的原理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积极参与调查,初步形成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学习重难点】
呼吸作用的概念,呼吸作用的原理。
【自主导学】通过自主学习,梳理本节的基础知识在书中做出标记,并疯狂记忆基础知识。
只要认真看书,你一定能完成的很好!
1、 具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
2、在呼吸作用中,有机物分解后,释放出其储存的能量,其中的一部分能量用于生物的 ,另一部分能量以 的形式散失。
3、呼吸作用的表达式是:有机物+
氧气 二氧化碳+水+能量
4、呼吸作用在 中进行的,其实质就是 。
5、农田适时松土,遇到涝害时排水都是为了使植物的根得到充分的 ,保证 的正常进行。
6、绿色植物维持生物圈 平衡。
【合作探究】通过深入思考、热烈讨论、深化知识。
并认真组织答案,形成自己的认识。
激情投入,你能行!
1、演示实验:观察种子的呼吸作用。
讨论各验现象。
(1)演示实验1的现象是 ,说明了 。
(2)演示实验2的现象是 ,(澄清的石灰水遇二氧化碳变浑浊)说明
了 。
(3)演示实验3的现象是 ,说明了____________ ____。
(4)该实验用四个保温杯的目的是 。
2、呼吸作用的概念:
呼吸作用的反应式:
呼吸作用的原料: ,产物: ,场所:
呼吸作用的意义:
填表比较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
2、呼吸作用的应用
(1)农业生产中对作物的田间松土,有利于根的 ;涝灾妨碍了根的 作用 ,导致植株生长不良甚至死亡。
线粒体
(2)粮食、水果、蔬菜的储藏条件是、、,目的是降低呼吸作用,延长寿命。
3、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1)任何________都在不停地进行呼吸作用,一旦停止,就意味著生命的终结。
(2)呼吸作用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中的作用
(1)为什么说绿色植物有维持碳氧平衡的作用?
(2)要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我们应该怎么做?
【达标拓展】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通过独立思考、巩固知识,提升能力。
1. 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部位是( )。
A. 所有绿色细胞
B. 所有非绿色细胞
C. 所有活细胞
D. 所有植物细胞
2. 用瓦盆养花比用瓷盆好,原因是( )。
A. 瓦盆容易保持水分
B. 瓦盆透气,利于根部呼吸作用
C. 瓦盆能给植物提供更多无机盐
D. 瓦盆便宜
3. 土壤板结后,植物生长不好主要原因是( )。
A. 影响蒸腾作用
B. 土壤中缺氧
C. 土壤中二氧化碳浓度太高
D. 土壤太硬,使根难以生长
4. 将手伸进刚打下的粮食堆里会感到发热,原因是( )。
A. 粮食堆吸热
B. 粮食堆对手起了保温作用
C. 粮食正在进行蒸腾作用,消耗了大量的热
D. 粮食呼吸作用释放能量,部分变成了热能
5.证明植物的叶子具有呼吸作用,下面哪项条件是必需的?( )
A. 必须在光下进行
B. 必须在暗处进行
C. 必须在最适宜温度下进行
D. 必须选择被子植物
6. 水淹后庄稼死亡,最先死亡的部分是( )。
A. 根
B. 茎
C. 叶
D. 种子
7. 植物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来自( )。
A. 根从土壤中吸收的
B. 叶从空气中吸收的
C. 光合作用制造的
D. 呼吸作用制造的
8. 某同学用绿豆的种子生产绿豆芽,下面哪种情况最有可能成功?( )
A. 用几层纱布将绿豆盖起来,每天往纱布上洒适量水
B. 将绿豆完全浸泡在水中
C. 将绿豆平铺在盘子里放到光下照射
D. 将绿豆和肥料混合起来
9.下列关于呼吸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只要有活细胞,就能进行呼吸作用 B.呼吸作用在有光和无光的条件下都能进行
C.呼吸作用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了原料
D.呼吸作用释放的热量,是植物进行各项生理活动不可缺少的动力
10. 右图种子进行呼吸作用及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装置。
瓶内是潮
湿的将要萌发的种子,密封完好的塑料罩内是生长旺盛的绿色植物。
(1)实验开始,将装置从阴凉处移到阳光下,由于温度升高,瓶内种子的增强。
使得浓度加大。
这种物质扩散到塑料罩内后,植物的光合作用会增强。
(2)过一段时间后,会发现在塑料罩内壁上出现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来自植物的
(某种生理活动)。
(3)如果将瓶内的玻璃管口堵塞,种子的呼吸作用和植物的光合作用均将(填“增强”或“减弱”),原因是。
得失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