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选修1:2.3《月相和潮汐变化》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850.00 KB
- 文档页数:5
2、月相变化一、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1)、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2、过程与方法:(1)、持续地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
(2)、根据已有的现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而做出假设,同时能在小组学习中收集整理别人的观点,并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进行调整。
(3)、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初步意识到宇宙是一个变化的系统。
(2)、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教学难点:要求学生持续一个月进行观察,在观察过程中详细记录月相的形状、月相所在天空的位置、月相的农历时间、太阳在天空的位置。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用于贴月相的挂图、月相成因示意图、月相变化的课件、皮球、灯泡。
学生准备:圆纸片、剪刀、活动记录等。
四、教学过程一、古词引入1.上节课我们对地球的卫星---月球有了初步的了解与认识,我们知道中国关于月亮的诗词有很多,其中有一首词里面有这样几句:人有……(学生接着说完)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这一句:月有阴晴圆缺,说的是月亮有圆有缺的变化。
从上第一单元开始,老师就给大家布置了一个作业,观察月亮的形状,到现在已快两个月了,你们在观察过程中都见过什么样子的月亮呢?(圆月)3.(出示圆月图片),是这样的吗?并随手用磁铁粘贴在黑板上。
还观察到什么样子的月亮呢?4.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贴出不同形状的月相。
5.在观察过程中,除了阴天下雨以外,有没有看不到月亮的,你们知道是哪一天吗?6.小结:(指着黑板上的月相)这是月亮在一个月的过程中出现的不同形状,我们把它叫做月相,什么是月相呢?月相就是月亮的相貌、样子。
投影出示: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全班齐读)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月相变化。
(板书课题:月相变化)(设计意图:诗歌的引入激发学生探究月相变化的秘密。
《月相和潮汐变化》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月相和潮汐变化》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月相变化的基本规律和潮汐变化的基本原理,理解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同时,通过作业的完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作业内容(一)月相基本知识学生需自学并掌握月相的基本概念、月相变化的周期和规律,了解不同月相的名称及其特点。
(二)潮汐变化原理学生需了解地球引力对海洋潮汐的影响,掌握潮汐的分类和潮汐表的使用方法,理解潮汐变化与月相的关系。
(三)观察与记录学生需在课后连续一周进行月相观察并记录,包括每天的月出、月落时间以及月相的形状和位置。
同时,记录当地潮汐变化的情况,包括潮涨潮落的时间和高度。
(四)案例分析学生需分析一个与月相和潮汐变化相关的实际案例,如某地海滨的旅游活动受潮汐影响的情况,并撰写分析报告。
(五)课堂互动讨论学生在课堂上就自己的观察记录和案例分析进行分享,与同学和老师进行互动讨论,共同探讨月相和潮汐变化对生活的影响。
三、作业要求1. 月相观察记录要求准确记录每天的月出、月落时间及月相形状和位置,并绘制简单的月相示意图。
2. 潮汐变化观察要求记录潮涨潮落的具体时间和高度,并注意观察潮汐变化对当地环境的影响。
3. 案例分析报告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对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4. 课堂互动讨论要求积极发言,与同学和老师进行充分交流,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5. 作业需按时完成并提交,字迹工整,内容完整。
四、作业评价本作业的评价将根据学生的观察记录、案例分析报告以及课堂互动表现进行综合评价。
评价标准包括:观察记录的准确性、案例分析的深度和广度、课堂互动的积极性和参与度等。
五、作业反馈教师将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反馈,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并提供改进意见和建议。
同时,教师将就学生在作业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月相和潮汐变化》的相关知识。
2.3月相和潮汐变化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月相变化规律及成因探究分析2.理解潮汐的成因及规律3.从身边的事例说起,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浓厚兴趣,学会对终生有用的知识教学重点本节的重点是月相变化规律及成因探究分析。
教学难点本节的难点是潮汐的成因及规律。
教学方法直观法、谈话法、讨论法。
教学媒体三球仪、投影片月相变化示意图等。
教学流程:教学过程展示学生看到月相探究月相<Flash动画演示)总结月相的位置、形状、月问题一:问题二:问题三:为什么上弦月潮汐现象观看钱塘江大潮录像一、月相①选择四组学生在前一个星期内月相观察记录<整个过程主要在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让学生感觉到其实地理就在生活中,符合二期课改“关注贴近学生生活的地理”课程理念)②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月有阴晴圆缺”?③教师演示月相Flash动画,并在演示过程中进行三大问题的讲解<问题一:为什么会产生月相;问题二:月相如何周期性变化;问题三:为什么上弦月亮面朝西,下弦月亮面朝东)。
在问题二的解决上进行学生参与,教师以新月为例启发学生得出结论,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举一反三学会分析其它月相的情况。
<从静态到动态有助于学生强化日、地、月位置和月相的关系,利于学生对月相成因的分析)④学生在老师的分析讲解下⑤Flash动画演示月相周期⑥让学生理解朔望月和恒星月的不同⑦用诗句进行月相练习反馈学生掌握情况<在有关月相文学作品的分析活动中,初步形成文理相融的学习观,体现地理学科的综合性特点。
)二、月球与潮汐①Flash演示大潮与小潮②探讨潮汐的成因及规律③观看钱塘江大潮录像<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④教师提出问题:从演示动画中又可看出哪些现象和规律?最后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潮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结束本节内容。
月相和潮汐变化教学设计课题选择的背景:《月相变化》与人类关系十分密切,月相变化的周期是我们确定农历的主要依据,引起了地球潮汐的周期变化。
因此这节课通过直观的网络环境,让学生自主探究,虚拟观察月相变化,体验月相变化过程,提炼月相变化规律,从而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情况分析:高二的学生已学过地球运动,对日月地三者关系有初步认识,对月相、日食和月食现象有一定的兴趣。
学生对该部分学习积极性较高,有主动探知的欲望。
教学目标:认知与技能:通过问题解决的方法达到认识月相,了解月相变化规律。
通过对月相变化规律的了解,学习运用月相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和方法:通过网络学习,自主探究,逐步养成自学的习惯。
情感与价值:通过月相变化规律的认识,帮助学生破除迷信,树立正确的科学观;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通过对月相变化的探究,逐步培养学习地理的情感。
教学方法:观察法、质疑探究法教学过程:引言:俗话说“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为什么月亮的脸偷偷地在改变呢?我们把月亮形状的变化称为月相,月相为什么变化,怎么变?我们今天一起来探讨。
一、月相的形成观看视频:“跟着丁老师学天文-月相变化及其对地球的影响”自主探究、共同讨论:(10分钟)学生:讨论,展示教师补充:因为月球在椭圆轨道上绕地球转动,从一个满月到下一个满月,平均需要29天12小时44分钟。
在“望”时,月、地、日最接近一条直线,月亮因此也最圆、最亮。
但由于月亮转速有快有慢,因此每次抵达“望”的时间不同,大多在农历十六日甚至十七日凌晨。
所有有15的月亮为何16圆之说。
教师:日食和月食是怎么形成回事呢?小组观看视频后画图说明。
观看视频:日食和月食形成原因二、日食和月食学生:画图说明,日食是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月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这时发生日食现象。
当月球运行至地球的阴影部分时,在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地区会因为太阳光被地球所遮闭,就看到月球缺了一块,分为月偏食、月全食和半影月食三种。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一《月相和潮汐变化》评课稿一、课程背景与目标1. 课程背景《月相和潮汐变化》是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一的一节重要课程内容,旨在通过学习月相和潮汐的变化,使学生了解地球与其他天体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潮汐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 课程目标该课程的主要目标是:•理解月相和潮汐的形成机制;•掌握月相和潮汐的变化规律;•了解月相和潮汐对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与重点1. 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月相的形成:通过讲解月球绕地球运动和月球自转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月相的形成原理;•月相的观测与分类:介绍常见的月相观测工具和分类方法,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月相的特征和变化规律;•潮汐形成的原因:解释引力和离心力对地球潮汐形成的影响,让学生理解潮汐形成的基本原理;•潮汐的变化规律:介绍潮汐的周期性变化和潮汐图的绘制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读潮汐图的能力;•潮汐的影响:讨论潮汐对生态系统、海洋运输、渔业等人类活动的影响,启发学生思考潮汐变化对地球上的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2. 教学重点本课程的教学重点主要包括:•月相和潮汐的形成机制;•月相和潮汐的变化规律;•潮汐对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三、教学设计与策略1. 教学设计为了达到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设计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学习活动:•引入活动:通过引入月亮观测和潮汐现象的实际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学生对月相和潮汐的初步认识。
•讲解与示范:通过讲解月球绕地球的运动、月相的分类方法和潮汐图的绘制步骤,帮助学生掌握相关概念和方法。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月亮观测、绘制月相表和分析潮汐图的实践操作,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讨论与思考: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月相和潮汐对地球上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并展开思考和探究。
•总结与评价:通过小结和课堂练习,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总结和评价。
2. 教学策略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采用以下几种教学策略:•启发式教学:通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知识,增强学习的参与度和深度。
《月相变化》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节《月相变化》是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一第二章太阳系与地月系的第三节月相和潮汐变化的第一课时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习了前一节月球和地月系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地月系以及与地球关系最为密切的天体——月球的月相特点。
是对地月系这部分内容的深化,也是为第二课时学习潮汐变化特点做铺垫。
(二)学情分析
月相变化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月相变化的周期是我国古代确定农历的主要依据,同时又是引发地表潮汐周期变化的主要原因。
高一下的学生虽然已经学习了地球运动,对太阳系和地月系有初步认识,也对学习月相有一定兴趣,但是地球运动章节本身涉及月球的内容很少,学生对于月相变化的规律及成因了解甚少,学习起来难度较大、理解困难。
(三)设计思想
本节的教学打算运用大量图片材料,让学生自主探究,结合生活实例,既可以贯彻“让课程走向生活,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
”的新课程理念,又可以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教学难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月相变化规律的了解,学习运用月相变化规律并辨析月相,学会运用月相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探究月相的观测时段及方位,增加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加学生对宇宙的探索热情,培养人地协调观。
【教学重难点】:
月相变化规律及其成因
【课型课时】:: 新授课,1课时
【教具教法】:多媒体,观察法
【教学过程】:。
2.3 月相和潮汐变化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问题解决的方法达到认识月相,了解月相变化规律。
2. 通过对月相变化规律的了解,学习运用月相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3.理解潮汐的成因及规律。
【重点难点】1.月相变化规律及成因探究分析。
2.潮汐的成因及规律。
【学习过程】创设情境、激发兴趣(5分钟)教师:(锁住屏幕)月相变化与我们人类关系十分密切。
美国著名总统林肯在年轻时担任律师期间曾利用月相变化规律,为当事人进行了成功的辩护,赢得了人们的尊重。
月相变化是怎样变化的?月相变化有什么规律,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内容。
(边演示学习软件边介绍)我们今天学习主要有三个任务,其中学习任务一要注意在空格中填写农历日期,不认识有关月相的请参照下面的相关学习软件。
完成学习任务二时要注意运用学习软件,首先点击月相,观察日地与月地连线的关系,再观察月亮出没时间现太阳的关系。
如满月时,日地与月地连线成1800夹角,当太阳从东方升起时,月亮从西方落下(6时);当太阳从西方落下时,月亮从东方升起(18时)。
满月可见时间是18时到第二天6时。
学习任务三请你先判断图中月相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请把你认为正确的月相拖到图中适当位置。
下面请你们开始学习。
自主探究、共同讨论:(30分钟)一、月相的产生[任务一]及[相关学习软件][任务二]及[相关学习软件]问题思考:1、蛾眉月(新)几时在夜空出现,几时落山?在天空什么方位出现?日地与月地的连线成多少度夹角?2、上弦月几时在夜空出现,几时落山?在天空什么方位出现?日地与任务一学习软件月地的连线成多少度夹角?3、下弦月几时在夜空出现,几时看不见?在天空什么方位出现?日地与月地的连线成多少度夹角?4、上凸月几时在夜空出现,几时落山?在天空什么方位出现?日地与月地的连线成多少度夹角?5、下凸月几时在夜空出现,几时看不见?在天空什么方位出现?日地与月地的连线成多少度夹角?6、满月几时在夜空出现,几时落山?在天空什么方位出现?日地与月地的连线成多少度夹角?[任务三]及[相关学习软件]教师:白天我们能否看见月亮?月亮在地平线下能否看见月亮? 教师:哪么请你仔细观察,月亮什么时间在夜空中出现,什么时间落到地平线下或进入白天,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潮汐》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观察并描述潮汐现象,并运用资料解释其成因。
二、教学内容与说明1.教学内容月球与潮汐——潮汐的成因、周期、大潮和小潮。
潮汐与人类——潮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地位与作用本节课内容是高中地理教材“宇宙环境”中“地球的伙伴——月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月球与月相”教学内容的延伸,而潮汐又是构成海洋环境的重要要素,与人类的关系也十分密切,既说“地”,又能联系到“人”,充分体现出高中地理有关“人地关系”的内涵。
三、学情分析潮汐是高中地理水圈和水循环部分需要向学生讲解的内容。
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潮汐涨落规律,明白其产生的原理,认识到在渔业、农业和航运方面的应用。
对于学生来说,很难想象潮汐在空间中的变化过程。
学生已基本结束必修课程的学习,刚开始一轮复习,必修一自然地理知识内容遗忘较多,这部分内容相对学生而言是难点。
在上学期期末考试中出现过跟地月相关的试题,发现学生对相关知识有较多遗忘,但也有一定基础。
四、教学目标1.能够说出潮汐的成因、周期;认识潮汐对人类活动产生的影响。
2.通过对有关地理素材的观察、分析和探究,培养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3.通过对潮汐给人类活动造成的有利及不利影响的了解,能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并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五、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培养对地理事物的观察、分析能力及自主探究的能力。
2.难点:通过对所给材料的分析,自主提出问题进行探究。
六、教学方法演示法、讨论法、探究式学习七、教具准备Tidal Bulge Simulation(模拟涨潮运动)软件、学案、多媒体设备集成的相关课件等八、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 期末考试试题回顾为什么在月球背面着陆的嫦娥四号需要通讯中继星“鹊桥”?因为月球背面始终有一部分背对地球……2.观看《潮汐》小视频【设计思想】播放《潮汐》小视频,不仅使学生领略到潮汐的恢弘气势,从中体验与惊叹大自然的壮美,也能顺理成章引入新课教学。
3.古今中外探索历程回顾许多学者都探讨过这一问题,提出过一些假想。
《月相的变化》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月相的定义和构成2. 掌握月相变化的规律和周期性3. 理解月相和地球运动的关系4. 能够通过观察图像和模型来解释月相变化的原因二、预习环节:请同学们回答以下问题:1. 什么是月相?2. 月相是如何形成的?3. 月相的变化有什么规律?4. 月相和地球运动之间有什么关系?三、导学过程:学习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月相变化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月相是如何变化的。
2. 概念讲解:讲解月相的定义和构成,月亮在绕地球运动时所呈现出的不同形状即为月相,月球表面有明亮和黑暗区域的交替形成了月相。
3. 规律探究:通过观察月相表和实际观察月亮,让学生发现月相的变化规律是由月球绕地球的运动造成的,月相的变化是由月球的自传和绕地球公转的相对位置产生的。
4. 示范解释:通过模型或动画展示地球、月球和太阳的相对位置,引导学生理解月相和地球运动之间的关系,如何形成不同的月相。
5. 同学练习:设计观察月相变化的练习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图像和实际观察月亮来判断月相的阶段。
6. 知识巩固:通过小组讨论或个人思考,总结月相变化的规律和周期性,并与同学分享自己的见解。
7. 扩展延伸:介绍月相对人类和生物的影响,让学生思考月相对地球和生物的重要性。
四、课后作业:1. 复习月相的定义和构成,掌握其变化规律。
2. 写一篇短文,描述月相的变化规律和周期性。
3. 观察月相的变化,画出月相表并标注各个阶段。
4. 阅读推荐的相关书籍或资料,进一步了解月相的知识。
五、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月相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根据学生的表现,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月相知识。
六、教学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总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月相知识。
2.3月相和潮汐变化(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月相变化规律及成因探究分析2.理解潮汐的成因及规律3.从身边的事例说起,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浓厚兴趣,学会对终生有用的知识教学重点本节的重点是月相变化规律及成因探究分析。
教学难点本节的难点是潮汐的成因及规律。
教学方法直观法、谈话法、讨论法。
教学媒体三球仪、投影片月相变化示意图等。
教学流程:教学过程一、月相①选择四组学生在前一个星期内月相观察记录<整个过程主要在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让学生感觉到其实地理就在生活中,符合二期课改“关注贴近学生生活的地理”课程理念)ALwKzxDKcr②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月有阴晴圆缺”?③教师演示月相Flash动画,并在演示过程中进行三大问题的讲解<问题一:为什么会产生月相;问题二:月相如何周期性变化;问题三:为什么上弦月亮面朝西,下弦月亮面朝东)。
在问题二的解决上进行学生参与,教师以新月为例启发学生得出结论,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举一反三学会分析其它月相的情况。
<从静态到动态有助于学生强化日、地、月位置和月相的关系,利于学生对月相成因的分析)ALwKzxDKcr④学生在老师的分析讲解下,自行完成表格填写。
<学生完成表格的过程是学生自我归纳总结能力的培养)⑤Flash动画演示月相周期与公转周期的不同⑥让学生理解朔望月和恒星月的不同⑦用诗句进行月相练习反馈学生掌握情况<在有关月相文学作品的分析活动中,初步形成文理相融的学习观,体现地理学科的综合性特点。
)ALwKzxDKcr 二、月球与潮汐①观看钱塘江大潮录像<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②探讨潮汐的成因及规律③Flash演示大潮与小潮④教师提出问题:从演示动画中又可看出哪些现象和规律?⑤教师归纳总结,让学生完成大潮、小潮的对比表格⑥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潮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美国登月阴谋论”材料2006年7月中旬,墨西哥《永久周刊》科技版刊载了俄罗斯研究人员亚历山大·戈尔多夫发表的题为《本世纪最大的伪造》的文章,对美国31年前拍摄的登月照片提出质疑。
第二节月相和潮汐(学案)学习目标:认知与技能通过问题解决地方法达到认识月相,了解月相变化规律.通过对月相变化规律地了解,学习运用月相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理解潮汐地成因及规律.过程和方法通过利用网络环境自主探究学习,逐步养成自学地习惯.情感与价值通过月相变化规律地认识帮助学生破除迷信,树立正确地科学观;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学习方法:网络环境下问题解决式学习方法学习媒体:网络教室,每3人一台电脑(异质分组)学习过程:问题情境自主探究问题探讨交流总结创设情境、激发兴趣(5分钟)教师:(锁住屏幕)月相变化与我们人类关系十分密切.美国著名总统林肯在年轻时担任律师期间曾利用月相变化规律,为当事人进行了成功地辩护,赢得了人们地尊重.月相变化是怎样变化地?月相变化有什么规律,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内容.(边演示学习软件边介绍)我们今天学习主要有三个任务,其中学习任务一要注意在空格中填写农历日期,不认识有关月相地请参照下面地相关学习软件.完成学习任务二时要注意运用学习软件,首先点击月相,观察日地与月地连线地关系,再观察月亮出没时间现太阳地关系.如满月时,日地与月地连线成1800夹角,当太阳从东方升起时,月亮从西方落下(6时);当太阳从西方落下时,月亮从东方升起(18时).满月可见时间是18时到第二天6时.学习任务三请你先判断图中月相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请把你认为正确地月相拖到图中适当位置.下面请你们开始学习.任务一某位同学想用月相来表示日期,又不知怎么表达,请您帮助他选择.任务二某位同学想用月相及月亮出现地方位插图为文章增加感染力,竞找到了两幅插图,但不知哪幅是对地,请您帮助她选择.任务三某位同学已经画了一幅插图,没法证明画得是否正确,您能证明吗?自主探究、共同讨论:(30分钟)一、月相地产生[任务一]及[相关学习软件][任务二]及[相关学习软件]问题思考:1、蛾眉月(新)几时在乙 丙 丁甲 任务一:下列四幅图各是什么日期观测地?东 西 东西 东 西 东 西 甲 乙任务二:某中学生画了一幅“东升地月亮”请判断哪幅图是正确地,并说明理任务一学习软件夜空出现,几时落山?在天空什么方位出现?日地与月地地连线成多少度夹角?2、上弦月几时在夜空出现,几时落山?在天空什么方位出现?日地与月地地连线成多少度夹角?3、下弦月几时在夜空出现,几时看不见?在天空什么方位出现?日地与月地地连线成多少度夹角?4、上凸月几时在夜空出现,几时落山?在天空什么方位出现?日地与月地地连线成多少度夹角?5、下凸月几时在夜空出现,几时看不见?在天空什么方位出现?日地与月地地连线成多少度夹角?6、满月几时在夜空出现,几时落山?在天空什么方位出现?日地与月地地连线成多少度夹角?东西某编辑为了表扬某山村教师常常工作到深夜才回家,配了一幅插图题为“披星戴月”.请问图中内容与报道内容是否符合?为什么?应该怎样改动?任务三[任务三]及[相关学习软件]教师:白天我们能否看见月亮?月亮在地平线下能否看见月亮?教师:哪么请你仔细观察,月亮什么时间在夜空中出现,什么时间落到地平线下或进入白天,就能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利用屏幕投影几次查看学生即时地学习结果,发现第十组同学学习任务二有问题.二、月球与潮汐①观看钱塘江大潮录像(让学生有身临其境地感觉,激发学生学习地兴趣.)②探讨潮汐地成因及规律③Flash演示大潮与小潮④教师提出问题:从演示动画中又可看出哪些现象和规律?⑤教师归纳总结,让学生完成大潮、小潮地对比表格⑥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潮汐与人类活动地关系问题探讨、总结归纳:(5分钟)学后记:。
《月相和潮汐变化》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月相变化与潮汐关系的基本知识,掌握月相变化的规律及潮汐现象的基本原理,并通过实际操作练习提高学生对相关地理现象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二、作业内容(一)理论知识学习1. 月相基本概念:学习月相的成因及基本类型。
2. 潮汐基本概念:了解潮汐的成因和基本原理。
3. 月相与潮汐的关系:分析月相变化对潮汐的影响。
(二)观察与记录1. 月相观察:学生需在一个月内,每天晚上固定时间观察月亮的形状,并记录在观察日志中。
2. 潮汐观察:选择一个典型的潮汐观测点,每周至少记录一次潮汐的最高最低点,并简要记录当天的天气情况。
(三)作业实践操作1. 制作月相变化图表:根据每天的观察记录,绘制一个月的月相变化图。
2. 制作潮汐曲线图:将每次的潮汐数据整理成表格,并绘制成曲线图,分析潮汐变化规律。
(四)综合分析报告撰写一份关于月相和潮汐变化的综合分析报告,包括对月相变化规律的理解、对潮汐现象的成因分析以及两者之间关系的探讨。
三、作业要求1. 理论学习要深入浅出,理解基本概念。
2. 观察记录要真实、详细,按时完成。
3. 实践操作要细致认真,图表制作要规范。
4. 综合分析报告要逻辑清晰,观点明确。
四、作业评价1. 理论学习部分评价标准:学生对月相和潮汐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
2. 观察记录部分评价标准:观察的连续性、详细程度及记录的真实性。
3. 实践操作部分评价标准:图表的规范性、准确性及学生的操作态度。
4. 综合分析报告评价标准:逻辑性、观点的明确性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五、作业反馈1. 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点评,指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2. 组织学生进行作业交流,互相学习、互相借鉴。
3. 对优秀作业进行展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地理学习中来。
4. 针对学生的共性问题,进行课堂讲解或辅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通过以上作业设计方案的实施,旨在通过多维度、多层次的学习任务,帮助学生全面掌握月相和潮汐变化的相关知识,提高其观察、分析和综合应用能力。
《月相的变化》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月相的观点和变化规律;2. 掌握月相变化的原因和影响;3. 能够利用观测工具观测月相的变化。
二、导学内容:1. 月相的定义和分类;2. 月相的变化规律;3. 月相变化的原因;4. 月相对地球和生物的影响。
三、导学步骤:1. 引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月相的样子,引起学生对月相变化的兴趣。
2. 进修月相的观点和分类:讲解月相是指月球在盘绕地球运动时,由于其自身的光亮不同而呈现出的不同形态,主要分为新月、上弦月、满月和下弦月四种。
3. 分析月相的变化规律:讲解月相的变化是由于月球盘绕地球公转、自转和地球盘绕太阳公转的干系造成的,每个月相间隔约为7天。
4. 探究月相变化的原因:讲解月相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月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以及月球的光亮来自太阳的反射。
5. 探讨月相对地球和生物的影响:讲解月相对地球的潮汐、农业、动植物行为等方面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月相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6. 实地观测月相的变化:利用望遥镜或手机App观测当天的月相,并记录下来,让学生亲身体验月相变化的过程。
四、导学反馈:1. 请学生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月相的观点和分类;2. 请学生描述月相的变化规律和原因;3. 请学生讨论月相对地球和生物的影响;4. 请学生分享他们观测月相的经历和感受。
五、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自行钻研月相的变化规律,并与同砚分享;2. 组织学生观测月相的实验,比较不同时间观测到的月相是否一致;3. 鼓励学生了解其他天体的运动规律,如太阳的运动、星座的变化等。
六、总结:通过本次导学,学生对月相的观点、变化规律和影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他们对天文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为他们进一步进修天文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希望学生能够继续保持对科学知识的好奇心,不息探索未知的领域。
第二節月相和潮汐(學案)學習目標:認知與技能通過問題解決的方法達到認識月相,瞭解月相變化規律。
通過對月相變化規律的瞭解,學習運用月相變化規律解決實際問題。
理解潮汐的成因及規律.過程和方法通過利用網路環境自主探究學習,逐步養成自學的習慣。
情感與價值通過月相變化規律的認識説明學生破除迷信,樹立正確的科學觀;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合作精神和團隊意識;學習方法:網路環境下問題解決式學習方法學習媒體:網路教室,每3人一台電腦(異質分組)學習過程:創設情境、激發興趣(5分鐘)教師:(鎖住螢幕)月相變化與我們人類關係十分密切。
美國著名總統林肯在年輕時擔任律師期間曾利用月相變化規律,為當事人進行了成功的辯護,贏得了人們的尊重。
月相變化是怎樣變化的?月相變化有什麼規律,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內容。
(邊演示學習軟體邊介紹)我們今天學習主要有三個任務,其中學習任務一要注意在空格中填寫農曆日期,不認識有關月相的請參照下面的相關學習軟體。
完成學習任務二時要注意運用學習軟體,首先點擊月相,觀察日地與月地連線的關係,再觀察月亮出沒時間現太陽的關係。
如滿月時,日地與月地連線成1800夾角,當太陽從東方升起時,月亮從西方落下(6時);當太陽從西方落下時,月亮從東方升起(18時)。
滿月可見時間是18時到第二天6時。
學習任務三請你先判斷圖中月相是否正確,如果不正確,請把你認為正確的月相拖到圖中適當位置。
下面請你們開始學習。
任務一某位同學想用月相來表示日期,又不知怎麼表達,請您幫助他選擇。
任務二某位同學想用月相及月亮出現的方位插圖為文章增加感染力,競找到了兩幅插圖,但不知哪幅是對的,請您幫助她選擇。
任務三某位同學已經畫了一幅插圖,沒法證明畫得是否正確,您能證明嗎?自主探究、共同討論:(30分鐘)一、月相的產生問題情境自主探究問題探討交流總結[任務一]及[相關學習軟體][任務二]及[相關學習軟體]問題思考:1、蛾眉月(新)幾時在夜空出現,幾時落山?在天空什麼方位出乙 丙 丁甲 任務一:下列四幅圖各是什麼日期觀測的?東 西 東西 東 西 東 西 甲 乙任務二:某中學生畫了一幅“東升的月亮”請判斷哪幅圖是正確的,並說明理由任務一學習軟體任務二學習軟體現?日地與月地的連線成多少度夾角?2、上弦月幾時在夜空出現,幾時落山?在天空什麼方位出現?日地與月地的連線成多少度夾角?3、下弦月幾時在夜空出現,幾時看不見?在天空什麼方位出現?日地與月地的連線成多少度夾角?4、上凸月幾時在夜空出現,幾時落山?在天空什麼方位出現?日地與月地的連線成多少度夾角?5、下凸月幾時在夜空出現,幾時看不見?在天空什麼方位出現?日地與月地的連線成多少度夾角?6、滿月幾時在夜空出現,幾時落山?在天空什麼方位出現?日地與月地的連線成多少度夾角?東西某編輯為了表揚某山村教師常常工作到深夜才回家,配了一幅插圖題為“披星戴月”。
《月相和潮汐变化》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月相和潮汐变化》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 掌握月相变化的基本规律及成因;2. 理解潮汐变化与月球引力之间的关系;3. 学会观察和记录月相及潮汐变化,并分析其规律。
二、作业内容本课作业内容主要围绕月相观察与记录展开,具体包括:1. 月相观察:学生需在一个月的时间内,于每日固定时间(如晚上8点)观察月亮的形状,并记录下当天的月相情况。
观察地点应选择视野开阔、无遮挡的地方,以保证观察的准确性。
2. 月相图绘制:学生根据每日观察的月相情况,绘制月相变化图。
通过图示,更加直观地理解月相的变化过程。
3. 潮汐变化了解:学生需收集所在地的潮汐变化数据,了解潮汐与月相的关系。
可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网站或实地观测获得数据。
4. 作业报告编写:学生需整理观察记录和绘制图示,编写一份关于月相和潮汐变化的作业报告。
报告中应包括观察的过程、月相和潮汐变化的特点、成因分析等内容。
三、作业要求1. 观察记录要求真实、准确,每日的月相观察情况需及时记录;2. 月相图绘制要细致,能够准确反映月相的变化过程;3. 潮汐变化数据需真实可靠,可通过多种途径收集数据,进行对比分析;4. 作业报告需条理清晰,内容完整,能够反映出学生对月相和潮汐变化的理解。
四、作业评价1. 教师根据学生的观察记录、月相图绘制、潮汐变化了解和作业报告等方面进行评价;2. 评价标准包括观察的准确性、图示的细致程度、数据的真实性以及报告的条理性和完整性;3. 评价结果将作为学生课程学习成果的一部分,纳入期末总评。
五、作业反馈1. 教师需在收齐作业后,及时进行批改,给出评价及建议;2. 对于优秀作业,可在课堂上进行展示,鼓励学生学习;3. 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教师可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月相和潮汐变化的知识。
通过以上作业反馈,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同时为下一课时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节月相和潮汐(学案)
学习目标:
认知与技能
通过问题解决的方法达到认识月相,了解月相变化规律。
通过对月相变化规律的了解,学习运用月相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理解潮汐的成因及规律.
过程和方法
通过利用网络环境自主探究学习,逐步养成自学的习惯。
情感与价值
通过月相变化规律的认识帮助学生破除迷信,树立正确的科学观;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学习方法:网络环境下问题解决式学习方法
学习媒体:网络教室,每3人一台电脑(异质分组)
学习过程: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5分钟)
教师:(锁住屏幕)月相变化与我们人类关系十分密切。
美国著名总统林肯在年轻时担任律师期间曾利用月相变化规律,为当事人进行了成功的辩护,赢得了人们的尊重。
月相变化是怎样变化的?
月相变化有什么规律,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内容。
(边演示学习软件边介绍)我们今天学习主要有三个任务,
其中学习任务一要注意在空格中填写农历日期,不认识有关月相的请参照下面的相关学习软件。
完成学习任务二时要注意运用学习软件,首先点击月相,观察日地与月地连线的关系,再观察月亮出没时间现太阳的关系。
如满月时,日地与月地连线成1800夹角,当太阳从东方升起时,月亮从西方落下(6时);当太阳从西方落下时,月亮从东方升起(18时)。
满月可见时间是18时到第二天6时。
学习任务三请你先判断图中月相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请把你认为正确的月相拖到图中适当位置。
下面请你们开始学习。
力,竞找到了两幅插图,但不知哪幅是对的,请您帮助她选
自主探究、共同讨论:(30分钟)
一、月相的产生
[任务一]及[相关学习软件]
[任务二]及[相关学习软件]
问题思考:
1、蛾眉月(新)几时在
乙 丙 丁
甲 甲 乙
任务二:某中学生画了一幅“东升的月亮”请判断哪幅图是正确的,并说明理由
任务一学习软件
夜空出现,几时落山?在天空什么方位出现?日地与月地的连线成多少度夹角?
2、上弦月几时在夜空出现,几时落山?在天空什么方位出现?日地与月地的连线成多少度夹角?
3、下弦月几时在夜空出现,几时看不见?在天空什么方位出现?日地与月地的连线成多少度夹角?
4、上凸月几时在夜空出现,几时落山?在天空什么方位出现?日地与月地的连线成多少度夹角?
5、下凸月几时在夜空出现,几时看不见?在天空什么方位出现?日地与月地的连线成多少度夹角?
6、满月几时在夜空出现,几时落山?在天空什么方位出现?日地与月地的连线成多少度夹角?
[任务三]及[相关学习软件]
教师:白天我们能否看见月亮?月亮在地平线下能否看见月亮? 教师:哪么请你仔细观察,
月亮什么时间在夜空中出现,什么时间落某编辑为了表扬某山村教师常常工作到深夜才回家,配了一幅插图题为“披星
戴月”。
请问图中内容与报道内容是否符合?为什么?应该怎样改动?
任务三
到地平线下或进入白天,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教师利用屏幕投影几次查看学生即时的学习结果,发现第十组同学学习任务二有问题。
二、月球与潮汐
①观看钱塘江大潮录像(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
②探讨潮汐的成因及规律
③Flash演示大潮与小潮
④教师提出问题:从演示动画中又可看出哪些现象和规律?
⑤教师归纳总结,让学生完成大潮、小潮的对比表格
⑥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潮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问题探讨、总结归纳:(5分钟)
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