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知识点梳理
- 格式:doc
- 大小:15.59 KB
- 文档页数:4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得碳氧平衡知识点一、普利斯特利实验结果:①蜡烛得燃烧与鼠得呼吸都需要氧气;②绿色植物在阳光照射下能释放氧气净化空气。
③植物在黑暗得环境中不仅不能释放氧,还会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放出二氧化碳。
所以,普利斯特利在深夜无光时做这个实验会失败。
检验氧气得方法:用点燃得火星在有氧时能继续燃烧,在无氧时熄灭。
二、概述植物得光合作用1.概念光合作用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与水转化成贮藏着能量得有机物,并释放出氧得过程就叫做光合作用。
其中,二氧化碳与水就是光合作用得原料;有机物与氧气就是产物;叶绿体(内含叶绿素)与光就是光合作用得条件,因为叶绿体就是光合作用得场所,而光就是光合作用得动力。
人与动物细胞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植物体内只有含有叶绿素得细胞有光照时才能进行光合作用。
如果将绿叶比做制造有机物得“工厂”,它得机器就是叶绿体,动力就是光,原料就是二氧化碳与水,产物就是有机物与氧气,条件就是光与叶绿体,具体部位(车间)就是叶绿体得细胞。
2.公式二氧化碳+水有机物(贮藏能量)+氧气3.实质合成有机物,贮藏能量。
这包含两个转变:一就是物质转变过程,即将二氧化碳与水这些简单得无机物转变成淀粉等有机物;二就是能量转变过程,即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贮藏在有机物中。
4.意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得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得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得其她生物提供了基本得食物来源、氧气来源、能量来源。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得二氧化碳,产生氧气,维持了生物圈中得碳──氧平衡。
5.应用:在果树地面铺反光膜,增加光照、合理密植使作物得叶片充分地接受光照、立体种植、适当增加二氧化碳浓度以增加作物得产量,植物在暗处不能长久生活也与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有关。
三、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就是相互对立相互依存得关系如果没有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呼吸作用就无法进行。
这就是因为呼吸作用所分解得有机物正就是光合作用得产物,呼吸作用所释放得能量正就是光合作用储存在有机物中得能量。
《植物与碳氧平衡》知识清单一、什么是碳氧平衡碳氧平衡是指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稳定状态。
在自然界中,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而生物的呼吸作用以及各种燃烧过程则会消耗氧气并产生二氧化碳。
当植物吸收的二氧化碳量与生物产生的二氧化碳量大致相等,且植物释放的氧气量与生物消耗的氧气量大致相等时,就达到了碳氧平衡。
这种平衡对于维持地球的生态环境和生命的正常生存至关重要。
如果碳氧平衡被打破,例如二氧化碳排放过多而植物吸收不足,可能会导致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如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等。
二、植物在碳氧平衡中的作用1、光合作用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维持碳氧平衡的关键过程。
在光合作用中,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如葡萄糖)和氧气。
这个过程不仅为植物自身的生长和代谢提供了能量和物质基础,同时也向大气中释放了大量的氧气。
不同类型的植物在光合作用的效率和能力上可能会有所差异。
例如,一些大型的乔木类植物由于叶片面积较大,光合作用的总量相对较高;而一些小型的草本植物虽然个体光合作用量较小,但由于数量众多,总体的贡献也不可忽视。
2、呼吸作用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也会进行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是指植物细胞分解有机物,产生能量并释放二氧化碳的过程。
然而,在正常的生长条件下,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量通常大于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量,从而实现了对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净吸收。
需要注意的是,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温度、光照、水分等。
在环境条件不利时,植物的呼吸作用可能会增强,从而对碳氧平衡产生一定的影响。
3、植物的碳储存除了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和转化二氧化碳外,植物还能够将一部分碳以有机物的形式长期储存起来。
例如,树木的木材部分主要由纤维素等有机物质组成,这些物质中的碳可以在树木生长的过程中逐渐积累并长期保存。
当植物死亡后,如果没有被迅速分解,其体内的碳也可能在土壤或其他环境中储存较长时间。
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1、碳氧平衡: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的氧气,超过了自身呼吸作用对氧的需要,其余的氧气都以气体的形式排到了大气中;绿色植物还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这样就维持了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简称碳—氧平衡。
▲2.实验证明燃烧或动物呼吸排出的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而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除了满足植物自己呼吸作用的需要之外,还供给了动物。
▲3.右图所示为一个与光合作用有关的实验,甲装置内的水槽内装的能够吸收二氧化碳的澄清石灰水,乙装置水槽内装的是清水;甲、乙两装置内烧杯中都装的是清水。
请据回答有关问题:▲(1)两装置与桌面接触的地方都要涂上凡士林等不透气的物质,其意义是防止_漏气_____。
把甲、乙两装置同时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_____让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耗尽______________▲(2)将装置从黑暗中取出时,发现甲装置中水槽内澄清石灰水溶液的变化是 __变浑浊_,原因是_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_▲把甲、乙两装置同时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__ 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运走或耗尽 _____.(3)取下叶片脱色后,滴加碘液,叶片会变成蓝色的装置是_乙_ _,说明该装置中叶片产生了_ 淀粉。
该实验设置装置乙目的是_对照 __。
▲(4)该实验说明了___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_________。
▲5.光合作用的实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在农业生产上,作物如果种得太密叶片会相互遮挡,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的效率;如果种得过稀,会因为没有充分利用单位面积上的光照而造成浪费,影响产量,所以应该合理密植。
▲7、此图表示的是光合作用示意图,(1)A表示二氧化碳;B表示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C表示由导管运输的水分;D表示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机物,被筛管运到植物其它部位。
生物知识点总汇之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生物知识点总汇之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一、普利斯特利实验结果:①蜡烛的燃烧和鼠的呼吸都需要氧气;②绿色在阳光照射下能释放氧气净化空气。
③植物在黑暗的环境中不仅不能释放氧,还会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放出二氧化碳。
所以,普利斯特利在深夜无光时做这个实验会失败。
检验氧气的方法:用点燃的火星在有氧时能继续燃烧,在无氧时熄灭。
二、概述植物的光合作用1.概念光合作用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藏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的过程就叫做光合作用。
其中,二氧化碳和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有机物和氧气是产物;叶绿体(内含叶绿素)和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因为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而光是光合作用的动力。
人和动物细胞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植物体内只有含有叶绿素的细胞有光照时才能进行光合作用。
如果将绿叶比做制造有机物的“工厂”,它的机器是叶绿体,动力是光,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条件是光和叶绿体,具体部位(车间)是叶绿体的细胞。
2.公式3.实质合成有机物,贮藏能量。
这包含两个转变:一是物质转变过程,即将二氧化碳和水这些简单的无机物转变成淀粉等有机物;二是能量转变过程,即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贮藏在有机物中。
4.意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能量来源。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氧气,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5.应用:在果树地面铺反光膜,增加光照、合理密植使作物的叶片充分地接受光照、立体种植、适当增加二氧化碳浓度以增加作物的产量,植物在暗处不能长久也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有关。
三、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是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关系如果没有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呼吸作用就无法进行。
这是因为呼吸作用所分解的有机物正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呼吸作用所释放的能量正是光合作用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
考点11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一、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1.光合作用的原料是水和二氧化碳,条件是光,场所是叶绿体,产物有有机物和氧气。
2.光合作用的意义包括制造有机物是动物和人的食物来源,是动物、植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能够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对稳定(碳氧平衡)3.在农业生产上,为了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应该合理密植。
在温室中栽培农作物时还可以采取提高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大昼夜温差、延长光照来提高温室农作物的产量。
二、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中的作用1.光合作用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能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又将氧气排放到大气中,对维持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简称碳—氧平衡)起了重要作用。
2.碳—氧平衡的破坏主要原因是工厂、汽车、飞机、轮船等迅速增多,人类大量使用燃料,排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量日益增加,已经出现超过生物圈自动调节能力的趋势。
导致温室效应愈演愈烈。
3.碳—氧平衡的维持(预防)措施(1)保护现有森林,并大力植树造林,充分发挥绿色植物消耗二氧化碳、制造氧气的功能。
(2)开展国际合作,应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例1】连线:①光合作用的原料 a.光②光合作用的场所 b.叶绿体③光合作用的动力 c.水、二氧化碳④光合作用的产物 d.有机物【答案】c;b;a;d【解析】光合作用的公式: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场所是叶绿体,条件是有光,也是光合作用的动力,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里面.【例2】图是盛夏的晴天某植物一昼夜的二氧化碳吸收量示意图.请分析回答:(1)B 点植物处于 (填“有光”或“无光”)环境中,CD 段二氧化碳吸收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2)EF 段植物体内有机物总量逐渐 (填“增加”或“减少”),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在植物细胞的 内,光合作用的表达式是: . (3)植物的光合作用能维持大气中的 平衡,BC 段的光合作用强度 呼吸作用强度.【答案】(1)有光;中午光照过强,部分气孔关闭,影响二氧化碳的吸收(2)增加;叶绿体;二氧化碳+水 →叶绿体光能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3)碳﹣氧;大于【解析】依据题意和图示可知:图中AB 段二氧化碳的吸收量逐渐增多,表明植物光合作用慢慢开始;B 、F 点吸收二氧化碳的量为0,表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相同;BC 段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合作用增强,CD 段随着气温增高,蒸腾作用增强,水分散失增多,气孔关闭,二氧化碳供应不足,光合作用速率下降;DE 段,气孔开放,二氧化碳供应恢复正常,光合作用增强;EF 段光照强度减弱,光合作用逐渐减弱,直至和呼吸作用强度相同;FG 段光合作用继续减弱小于呼吸作用强度直至为0。
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三单元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知识点归纳及训练题第一节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一、知识管理1.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 (1)海尔蒙特的实验实验结论:使植物增重的物质是__大量的水__和__少量的无机盐__。
不 足:没有考虑__二氧化碳__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2)普利斯特利的实验实验结论:绿色植物能够更新由于__蜡烛燃烧__或__动物呼吸__而变得污浊的空气。
后来的科学家证实植物体更新空气是因为吸收了__二氧化碳__,放出了__氧气__。
光合作用的原料:__二氧化碳__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光合作用的原料还有__水__。
2.探究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实验 实验原理:氧气具有__助燃__特性。
实验装置:实验现象:漏斗中有__气泡__产生,该气体是__氧气__。
实验结论:光合作用产生了__氧气__。
3.光合作用概 念: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__光能__,把__二氧化碳__和__水__转化成储存能量的__有机物__(如淀粉),并且释放出__氧气__的过程。
反 应 式:__二氧化碳+水――→光能叶绿体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__。
影响因素:光照__强度__、__二氧化碳__浓度、温度、水分是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
一定范围内,光照越强、温度越高、二氧化碳浓度越大、水分越充足,光合作用越强。
【注 意】光照最强,光合作用不一定最强,例如夏季中午光照最强时,由于气孔关闭,使光合作用强度降低。
应 用:要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在种植农作物时,既不能过稀,也不能过密,应该__合理密植__。
还可以通过__增加__光照强度、__提高__二氧化碳浓度、使用有机肥等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二、例题解读【例】 如图是某生物兴趣小组用金鱼藻设计的实验装置,观察在不同距离灯光照射下(照射时间相同),试管产生的气泡数目,得到的数据如下。
从数据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D)试管与灯的距离/cm 5 10 15 20 25 30 35 每分钟产生的气泡数/个61554232252119A.植物离光源越近产生的气泡数目越多B.植物和光源的距离与产生的气泡数呈负相关C.光照越强,植物的光合作用越强D.光照时间越长,植物的光合作用越强解析:从实验现象得出的数据可知,试管距离灯越近,金鱼藻产生的氧气(气泡)就越多;试管与灯的距离越来越大,而金鱼藻每分钟产生的气泡数越来越少,说明植物和光源的距离与产生的气泡数呈负相关;由题表数据可知,试管与灯越近,光照越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就会越强,产生的氧气(气泡)就会越多。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10课时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爱护植被,绿化祖国考标要求备考指津1.能够归纳光合作用的概念,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2.尝试分别用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分别设计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的实验。
3.认识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
4.描述我国的主要的植被类型,说出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形成爱绿护绿的意识。
1.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概念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往往以综合分析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这几年出题频率较高。
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一定要注意联系生产实际。
2.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中的重要作用往往结合生态系统、环境保护等知识出现在开放性题目中。
关注绿色植物、提高环保意识是命题的方向。
考点梳理一、演示实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1.实验现象:金鱼藻在光下产生气泡。
快要熄灭的卫生香遇到金鱼藻光下释放的气体猛烈燃烧起来。
2.结论: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3.原理:氧气能助燃。
二、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原料1.普利斯特利实验处理结果结论将小鼠和燃着的蜡烛分别用玻璃罩罩住蜡烛熄灭、小鼠死去植物更新了由于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变得污浊的空气将燃着的蜡烛和一盆植物用玻璃罩罩住蜡烛不熄灭、植物长时间活着将小鼠和一盆植物用玻璃罩罩住植物正常活着、小鼠正常活着2.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碳—氧平衡: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的氧,超过了自身呼吸作用对氧的需要,其余的氧以气体的形式排到大气中;绿色植物还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简称碳—氧平衡。
三、光合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1.光合作用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水和二氧化碳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光合作用原料: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有机物和氧气;场所:叶绿体;条件:光照。
3.光合作用反应式: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第一节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知识清单】知识点一: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1.普利斯特利的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植物能够更新由于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的空气。
后来的科学实验证明,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排出的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2.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实验原理: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实验现象:有二氧化碳的装置中的叶片经过碘液处理后变蓝,没有二氧化碳的装置中叶片经过碘液处理后不变蓝。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必需原料知识点二:光合作用还产生氧气实验原理:氧气有助燃的特性,可以帮助即将熄灭的卫生香复燃实验现象:观察到即将熄灭的卫生香复燃了。
实验结论: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产除了有机物外还有氧气。
知识点三:光合作用的实质1.2.光合作用的过程可以简单表示为:光合作用反应式:二氧化碳 + 水 有机物(储存着能量) + 氧气知识点四: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光合作用的实质 即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 条件:叶绿体、光 原料:二氧化碳、水 产物:有机物、氧气光能 叶绿体种植农作物时 种植过稀:不能充利用单位面积上的光照 合理密植:能够充分利用光照 种植过密:影响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考点一:考查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例1】在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的措施中不正确的方法是()A.限制工业生产中二氧化碳的排放 B.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C.限制生物生活中二氧化碳的排放 D.增加森林覆盖率【答案】选B【例2】在比较大的鱼缸中,除了放养各种观赏鱼类外,还要放养一些水生植物,这对鱼的生活作用是()A.提供充足的食物 B.利于鱼的呼吸 C.清除水中的细菌 D.保护鱼的鳞片【解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超过了自身对氧的需要),维持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因此,在的鱼缸中,放养一些水生植物,作用是吸收水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利于鱼的呼吸.【答案】选B【例3】大自然我们绝好的课堂。
2021年初中生物生物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知识点蒸腾作用是根吸收水分和促使水分在体内运输的主要动力;可促使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在体内的运输;可降低植物的温度,避免植物被灼伤。
下面是小偏整理的2021年初中生物生物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知识点,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2021年初中生物生物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知识点第一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1、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柳树实验说明: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2、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实验3、光合作用产生氧气:金鱼藻实验,用带火星的木条复燃4、光合作用的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产物、能量变化、场所条件:光能、叶绿体原料:二氧化碳、水产物:有机物、氧气能量变化: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光合作用场所:主要在叶绿体内进行※“绿叶”比喻成“绿色工厂”“车间”指“叶肉细胞”“机器”指“叶绿体”“动力”是“光能”>叶肉:细胞内有叶绿体,是制造有机物的场所。
叶脉:内有导管和筛管,具有输导作用和支持作用。
(4)蒸腾作用的意义:对植物自身的意义:蒸腾作用是根吸收水分和促使水分在体内运输的主要动力;可促使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在体内的运输;可降低植物的温度,避免植物被灼伤。
2、描述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
5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合理密植第二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1、有机物的利用:在线粒体中释放能量※植物呼吸现象的三个演示实验及得出的结论2、描述绿色植物呼吸作用①呼吸作用概念:植物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场所:主要在线粒体内进行。
②呼吸作用公式: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二氧化碳+水+能量③呼吸作用意义:将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氧化分解,把有机物里储存的能量释放出来。
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3.5.1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生物的呼吸和燃料的燃烧都会消耗大气中的氧气,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
1. 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光合作用的发现史:①亚里士多德: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植物的根是一张嘴,植物生活和生长所需的一切物质都是通过根吸收土壤汁得到的”亚里士多德认为:植物增加的质量=土壤减少的质量②海尔蒙特实验: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他把一颗2.5千克的柳树苗种在木桶里,每天用雨水浇灌。
5年后,柳树质量增加了70多千克,而土壤只减少了不到100克。
海尔蒙特认为这是因为柳树除吸收了土壤中少量无机盐外,还吸收了大量的水,水是合成柳树体内有机物的原料。
想一想,他是否忽略了其他因素呢?海尔蒙特认为:推测植物生长所需要物质主要来源于水海尔蒙特实验局限性:关注了水的因素却忽略了气孔可以吸收二氧化碳、还有无机盐或蒸腾作用散失的水的因素③黑尔斯实验:1727年,英国植物学家黑尔斯在重复海尔蒙特的实验时做了进一步量化,他推断空气可以被植物吸收,是用于制造其生长所需要物质的原料黑尔斯认为:推测空气是光合作用的原料④普利斯特利实验:1771年,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利设计的实验。
实验步骤:甲图:他把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到密闭的玻璃罩里,蜡烛不久就熄灭了。
乙图:他把一只小白鼠放到密闭的玻璃罩里,小白鼠很快也死去了丙图:他把一盆植物和一只点燃的蜡烛一同放到一个密闭的玻璃罩里。
他发现蜡烛没有熄灭丁图:他又把一盆植物和一只小白鼠一同放到一个密闭的玻璃罩里。
他发现小白鼠也能够正常地活着实验讲解:第一组:哪组能形成对照实验?甲和丙对照组是哪组?甲实验组是哪组?丙单一变量是什么?绿色植物结论:绿色植物可以更新由于蜡烛燃烧而变污浊的空气第二组:哪组能形成对照实验?乙和丁对照组是哪组?乙实验组是哪组?丁单一变量是什么?绿色植物结论:绿色植物可以更新由于动物呼吸而变污浊的空气因此,该实验结论是:绿色植物可以更新由于蜡烛燃烧或者动物呼吸而变污浊的空气普利斯特利实验局限性:光在植物更新空气中的作用;限于当时发展水平的限制,没有明确植物更新的气体是什么,现在我们知道氧气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初一生物知识点总结之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
碳氧平衡知识
学好初中生物课,不仅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还要有勤奋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
针对生物科学的特点,小编为大家准备了这篇初一生物知识点总结之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知识,希望大家认真阅读!
一、普利斯特利实验
结果:①蜡烛的燃烧和鼠的呼吸都需要氧气;②绿色植物在阳光照射下能释放氧气净化空气。
③植物在黑暗的环境中不仅不能释放氧,还会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放出二氧化碳。
所以,普利斯特利在深夜无光时做这个实验会失败。
检验氧气的方法:用点燃的火星在有氧时能继续燃烧,在无氧时熄灭。
二、概述植物的光合作用
1.概念
光合作用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藏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的过程就叫做光合作用。
其中,二氧化碳和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有机物和氧气是产物;叶绿体(内含叶绿素)和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因为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而光是光合作用的动力。
人和动物细胞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植物体内只有含有叶绿素的细胞有光照时才能进行光合作用。
如果将绿叶比做制造有
机物的“工厂”,它的机器是叶绿体,动力是光,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条件是光和叶绿体,具体部位(车间)是叶绿体的细胞。
2.公式
二氧化碳+水。
生物知识点推荐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尽快地掌握科学知识,迅速提高学习能力,由为您提供的生物知识点推荐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希望给您带来启发!一、普利斯特利实验结果:①蜡烛的燃烧和鼠的呼吸都需要氧气;②绿色植物在阳光照射下能释放氧气净化空气。
③植物在黑暗的环境中不仅不能释放氧,还会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放出二氧化碳。
所以,普利斯特利在深夜无光时做这个实验会失败。
检验氧气的方法:用点燃的火星在有氧时能继续燃烧,在无氧时熄灭。
二、概述植物的光合作用1.概念光合作用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藏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的过程就叫做光合作用。
其中,二氧化碳和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有机物和氧气是产物;叶绿体(内含叶绿素)和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因为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而光是光合作用的动力。
人和动物细胞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植物体内只有含有叶绿素的细胞有光照时才能进行光合作用。
如果将绿叶比做制造有机物的工厂,它的机器是叶绿体,动力是光,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条件是光和叶绿体,具体部位(车间)是叶绿体的细胞。
2.公式二氧化碳+水有机物(贮藏能量)+氧气3.实质合成有机物,贮藏能量。
这包含两个转变:一是物质转变过程,即将二氧化碳和水这些简单的无机物转变成淀粉等有机物;二是能量转变过程,即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贮藏在有机物中。
4.意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能量来源。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氧气,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5.应用:在果树地面铺反光膜,增加光照、合理密植使作物的叶片充分地接受光照、立体种植、适当增加二氧化碳浓度以增加作物的产量,植物在暗处不能长久生活也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有关。
只要这样踏踏实实完成每天的计划和小目标,就可以自如地应对新学习,达到长远目标。
2019年生物初一基础知识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一、普利斯特利实验结果:①蜡烛的燃烧和鼠的呼吸都需要氧气;②绿色植物在阳光照射下能释放氧气净化空气。
③植物在黑暗的环境中不仅不能释放氧,还会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放出二氧化碳。
所以,普利斯特利在深夜无光时做这个实验会失败。
检验氧气的方法:用点燃的火星在有氧时能继续燃烧,在无氧时熄灭。
二、概述植物的光合作用1.概念光合作用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藏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的过程就叫做光合作用。
其中,二氧化碳和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有机物和氧气是产物;叶绿体(内含叶绿素)和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因为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而光是光合作用的动力。
人和动物细胞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植物体内只有含有叶绿素的细胞有光照时才能进行光合作用。
如果将绿叶比做制造有机物的工厂,它的机器是叶绿体,动力是光,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条件是光和叶绿体,具体部位(车间)是叶绿体的细胞。
2.公式二氧化碳+水有机物(贮藏能量)+氧气3.实质合成有机物,贮藏能量。
这包含两个转变:一是物质转变过程,即将二氧化碳和水这些简单的无机物转变成淀粉等有机物;二是能量转变过程,即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贮藏在有机物中。
4.意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能量来源。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氧气,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5.应用:在果树地面铺反光膜,增加光照、合理密植使作物的叶片充分地接受光照、立体种植、适当增加二氧化碳浓度以增加作物的产量,植物在暗处不能长久生活也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有关。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知识点梳理《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知识点梳理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中起到怎样的作用?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有什么应用?请同学们思考问题,归纳学习相关知识点。
一、普利斯特利实验结果:①蜡烛的燃烧和鼠的呼吸都需要氧气;②绿色植物在阳光照射下能释放氧气净化空气。
③植物在黑暗的环境中不仅不能释放氧,还会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放出二氧化碳。
所以,普利斯特利在深夜无光时做这个实验会失败。
检验氧气的方法:用点燃的火星在有氧时能继续燃烧,在无氧时熄灭。
二、概述植物的光合作用 1.概念光合作用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藏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的过程就叫做光合作用。
其中,二氧化碳和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有机物和氧气是产物;叶绿体(内含叶绿素)和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因为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而光是光合作用的动力。
人和动物细胞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植物体内只有含有叶绿素的细胞有光照时才能进行光合作用。
如果将绿叶比做制造有机物的“工厂”,它的机器是叶绿体,动力是光,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条件是光和叶绿体,具体部位(车间)是叶绿体的细胞。
2.公式二氧化碳+水有机物(贮藏能量)+氧气3.实质合成有机物,贮藏能量。
这包含两个转变:一是物质转变过程,即将二氧化碳和水这些简单的无机物转变成淀粉等有机物;二是能量转变过程,即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贮藏在有机物中。
4.意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能量来源。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氧气,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5.应用:在果树地面铺反光膜,增加光照、合理密植使作物的叶片充分地接受光照、立体种植、适当增加二氧化碳浓度以增加作物的产量,植物在暗处不能长久生活也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有关。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知
识点梳理
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中起到怎样的作用?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有什么应用?请同学们思考问题,归纳学习相关知识点。
一、普利斯特利实验
结果:①蜡烛的燃烧和鼠的呼吸都需要氧气;②绿色植物在阳光照射下能释放氧气净化空气。
③植物在黑暗的环境中不仅不能释放氧,还会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放出二氧化碳。
所以,普利斯特利在深夜无光时做这个实验会失败。
检验氧气的方法:用点燃的火星在有氧时能继续燃烧,在无氧时熄灭。
二、概述植物的光合作用
.概念
光合作用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藏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的过程就叫做光合作用。
其中,二氧化碳和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有机物和氧气是产物;叶绿体(内含叶绿素)和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因为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而光是光合作用的动力。
人和动物细胞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植物体内只有含有叶绿素的细胞有光照时才能进行光合作用。
如果将绿叶比做制造有机物的“工厂”,它的机器是叶绿体,动力是光,原
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条件是光和叶绿体,具体部位(车间)是叶绿体的细胞。
2.公式
二氧化碳+水有机物(贮藏能量)+氧气
3.实质
合成有机物,贮藏能量。
这包含两个转变:一是物质转变过程,即将二氧化碳和水这些简单的无机物转变成淀粉等有机物;二是能量转变过程,即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贮藏在有机物中。
4.意义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氧气、能量。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氧气,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5.应用:在果树地面铺反光膜,增加光照、合理密植使作物的叶片充分地接受光照、立体种植、适当增加二氧化碳浓度以增加作物的产量,植物在暗处不能长久生活也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有关。
三、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是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关系
如果没有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呼吸作用就无法进行。
这是因为呼吸作用所分解的有机物正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呼
吸作用所释放的能量正是光合作用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
如果没有呼吸作用,光合作用也无法进行。
这是因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时候,与光合作用有关的生理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正是通过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
区别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场所
.只在含叶绿体的细胞中进行
.所有的活细胞中都能进行
条件
2.在光下才能进行
2.有光无光都能时刻进行
气体
3.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
3.吸收氧,放出二氧化碳
实质
4.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
4.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四、保护植被,绿化祖国
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草原、荒漠、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
绿色植物的作用:植物的光合作用为生物提供食物、氧气、能量;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氧气,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植物蒸腾作用放出水蒸气可增加大气湿度,提高降水量,降低环境温度,促进生物圈水循环;植物根系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树林阻挡灰尘,防风固沙;植物吸收有毒气体,净化空气。
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人们大面积毁林、垦草,使植被遭到了严重破坏,植被覆盖率低,森林资源和草原资源破坏严重,土地沙漠化比较严重。
我国森林覆盖率约16.55%,人均森林面积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5。
我国每年3月12日为植树节。
热带雨林称为地球的“肺”。
保护植被的方法:植树造林,绿化祖国,从我做起;不使用含磷高的洗衣粉;劝导农民少使用危害环境的农药;劝导当地政府不要盲目采矿,以免破坏环境;尽个人所能宣传环保知识;拒绝吃野生动植物;建议在农田中采用滴灌等节水措施;拒绝使用野生动物皮毛制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