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优秀版)
- 格式:ppt
- 大小:2.48 MB
- 文档页数:21
初二生物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试题答案及解析1.在生态系统的碳——氧循环中,能使二氧化碳进入生物体中,又能将其释放到大气中的生物是A.分解者B.植食动物C.绿色植物D.肉食动物【答案】C【解析】地球上种类繁多的绿色植物,不断地进行着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的氧气又以气体的形式进入大气,这样就使生物圈的空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简称碳--氧平衡.同时绿色植物也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指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释放出的二氧化碳进入大气.故选:C【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绿色植物有利于保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首先明确什么是碳氧平衡.2.下图是生物圈中碳循环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1)图中③表示的生理过程是。
(2)图中甲代表的生物是,它在碳循环能将生物遗体中有机物分解、水和无机盐。
(3)写出图中的食物链:,此食物链中含某些重金属浓度最高的生物是。
【答案】(1)呼吸(2)腐生细菌和真菌;成二氧化碳(3)乙→丙→丁;丁【解析】该图图示了生物圈中的碳循环,生态系统的组成中生物成分在碳循环中的作用,甲、乙、丙、丁分别代表了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腐生细菌和真菌)、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植食动物和肉食动物).绿色植物呼吸和动物的呼吸③呼出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①和水转变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②.(1)③所示动物的呼吸作用.(2)腐生细菌和真菌在碳循环中的作用是呼吸,腐生细菌和真把动植物等残体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归还到环境中.(3)食物链的写法是生产者乙开头箭头指向初级消费者(植食动物丙)次级消费者(肉食动物丁),在生态系统中,一些有毒物质(某些重金属等)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使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渐增加.【考点】绿色植物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3.下列对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认识不正确的是A.通过光合作用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B.直接或间接的为其它生物提供能量C.通过蒸腾作用促进和参与水循环D.通过呼吸作用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越来越多【答案】D【解析】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是所有生物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和能量来源;绿色植物通过吸水和蒸腾作用影响生物圈的水循环;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的氧大多以气体形式排到大气中,同时还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即碳-氧平衡,故选D。
生物知识点总汇之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生物知识点总汇之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一、普利斯特利实验结果:①蜡烛的燃烧和鼠的呼吸都需要氧气;②绿色在阳光照射下能释放氧气净化空气。
③植物在黑暗的环境中不仅不能释放氧,还会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放出二氧化碳。
所以,普利斯特利在深夜无光时做这个实验会失败。
检验氧气的方法:用点燃的火星在有氧时能继续燃烧,在无氧时熄灭。
二、概述植物的光合作用1.概念光合作用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藏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的过程就叫做光合作用。
其中,二氧化碳和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有机物和氧气是产物;叶绿体(内含叶绿素)和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因为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而光是光合作用的动力。
人和动物细胞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植物体内只有含有叶绿素的细胞有光照时才能进行光合作用。
如果将绿叶比做制造有机物的“工厂”,它的机器是叶绿体,动力是光,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条件是光和叶绿体,具体部位(车间)是叶绿体的细胞。
2.公式3.实质合成有机物,贮藏能量。
这包含两个转变:一是物质转变过程,即将二氧化碳和水这些简单的无机物转变成淀粉等有机物;二是能量转变过程,即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贮藏在有机物中。
4.意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能量来源。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氧气,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5.应用:在果树地面铺反光膜,增加光照、合理密植使作物的叶片充分地接受光照、立体种植、适当增加二氧化碳浓度以增加作物的产量,植物在暗处不能长久也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有关。
三、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是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关系如果没有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呼吸作用就无法进行。
这是因为呼吸作用所分解的有机物正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呼吸作用所释放的能量正是光合作用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
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第一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1、海尔蒙特将一棵柳树浇水五年后增重80千克的实验说明了什么?柳树增重的原因是因为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水。
2、1773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做了著名的实验。
(1)点燃一支蜡烛和一支小白鼠分别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蜡烛熄灭,小白鼠死亡,为什么?答案:蜡烛燃烧或小白鼠呼吸将密闭容器中的氧气耗尽了。
(2)一盆植物和一支蜡烛放在同一密闭的钟罩内,蜡烛燃烧,植物长时间生活,为什么?答案: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给了蜡烛,蜡烛燃烧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了二氧化碳。
(3)把一盆植物和一只小白鼠一同放到密闭的钟罩内,发现植物和小白鼠都正常活着。
答案: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给了小白鼠,小白鼠呼吸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了二氧化碳。
3、强调1:上述实验都是在光照下进行的,于是他得出结论:植物能够更新由于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的空气(污浊的空气是指含二氧化碳较高的气体)。
强调2:后来的科学实验证明,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排出的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而光合作用产生的氧,除了满足植物自身呼吸的需要外,还供给了动物植物呼吸以及染料的燃烧。
4、63页的验证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演示实验,①相同的有哪些?两个相同的钟罩,两个相同的烧杯,两个相同的植物,高度一样的液体。
②不同的是?甲中放的是氢氧化钠溶液,乙中放的是清水。
③这个实验的变量?这个实验的变量二氧化碳的有无④实验过程是?首先把上述两个装置中都放在黑暗中一昼夜,让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后,其次移到光下数小时,摘下甲乙中的叶片各一片,接着放在酒精中隔水加热,用清水漂洗后,滴加碘液,放在甲中的不变蓝色,证明没有淀粉的生成,放在乙中的变蓝色,证明有淀粉的生成。
⑤这个实验证明了什么?证明了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5、63页演示实验中金鱼藻在阳光下产生的气体?依据?氧气,用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来验证。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第三单元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说课稿第一篇:人教版七年级生物第三单元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说课稿人教版七年级生物第三单元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说课稿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教材分析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是在学习了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利用有机物的基础之上对绿色植物如何进行制造和利用有机物的进一步学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在生物圈的平衡和稳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课节内容的学习也是学生掌握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及其应用的关键,能够帮助学生初步建立保护环境的意识,为下一章学习爱护植被,绿化祖国打下一定的基础。
它不仅在教材的学习中起到了承上启下作用,而且在整个生物学的学习中也是至关重要的。
教学目标我将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以三维目标位基准,考虑到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都还处在一个比较直观的层面,因此我把理解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认识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的重要作用,作为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在使学生掌握重点知识的同时,培养其爱护植物,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意识。
我将把运用实验法独立设计并完成本节课的探究活动作为学习的难点,通过让学生独立设计并完成探究实验,培养其科学素养,创新精神以及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
教法学法为了较好的达到学习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根据本节课内容实验多和理解抽象的特点,结合教学设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以直观教学法和探究教学法来激发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地思考问题,主动地参与实验。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
”我将本着“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宗旨,以学法为中心,让学生从传统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