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第一框尊重他人习题讲义课件PPT
- 格式:ppt
- 大小:1.56 MB
- 文档页数:20
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1.自尊、自爱,不做有损人格的事。
知道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做到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不以家境、身体、智能、性别等方面的差异而自傲或自卑,不歧视他人,富有正义感.2.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理解与宽容,尊重、帮助他人,与人为善.3.知道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能,理解文明交往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
4.领会诚实是一种可贵的品质,正确认识生活中诚实的复杂性,知道诚实才能得到信任,努力做诚实的人。
第1课时尊重他人一、知识目标1.知道尊重的含义,懂得尊重对个人和社会的价值和意义。
2.知道在社会生活中如何尊重他人。
二、能力目标1.能够列举尊重他人的实例,说明尊重他人的价值和意义.2.学会换位思考,欣赏他人,平等对待他人.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感受尊重带来的良好心理体验,尊重每一个人。
重点:尊重他人的原因及做法。
难点:尊重他人的做法。
教师准备:有关不尊重人的图片,提前做好幻灯片。
学生准备:预习新课。
故事导入一:《晏子使楚》晏子出使楚国。
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在大门的旁边开了一个五尺高的小洞请晏子进去。
晏子不进去,说:“出使到狗国的人从狗洞进去,今天我出使到楚国来,不应该从这个洞进去。
”迎接宾客的人带晏子改从大门进去.晏子拜见楚王。
楚王说:“齐国没有人吗?竟派您做使臣。
”晏子回答说:“齐国首都临淄有七千多户人家,展开衣袖可以遮天蔽日,挥洒汗水就像天下雨一样,人挨着人,肩并着肩,脚尖碰着脚跟,怎么能说齐国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这样,为什么派你这样一个人来做使臣呢?”晏子回答说:“齐国派遣使臣,各有各的出使对象,贤明的使者被派遣出使贤明的君主那儿,不肖的使者被派遣出使不肖的君主那儿,我是最无能的人,所以就只好委屈下出使楚国了.”故事导入二:《纪晓岚的幽默》纪晓岚有一天去游五台山,走进庙里,方丈把他上下一打量,见他衣履还算整洁,仪态也一般,便招呼一声:“坐。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知识点考点归纳总结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1.我们为什么要尊重他人?①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
②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
2.是否受到他人尊重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心理体验?①受到他人尊重能够增强自尊、自信,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如满足感、成就感等。
②相反如果得不到他人的尊重与认可,往往会产生自卑感、挫败感等。
3.如何理解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治?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
尊重是相互的,尊重能够减少摩擦,消除隔阂,增进信任,形成互敬互爱的融洽关系,从而促进社会进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4.怎样做到尊重他人?社会生活中,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人格、权利等。
①积极关注、重视他人;②平等对待他人;③学会换位思考;④学会欣赏他人。
5.怎样做到关注、重视他人?①尊重他人,需要我们考虑他人的感受,认真对待他人,给予他人应有的、适当的关注,而不冷落、忽视他人。
②我们应该重视他人,对他人的疑惑给予细致耐心的解答,对他人的请求给予热情的帮助。
6.怎样做到平等对待他人?平等待人要求我们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人人格,对所有的人一视同仁。
社会生活中,我们不能以家境、身体、智能、性别等方面的原因而轻视、歧视他人。
7.怎样做到换位思考?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人;应该将心比心,体会他人的感受,理解他人的难处,包容他人,像尊重自己样尊重他人。
8.怎样做到欣赏他人?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人的潜质和特长,真诚地欣赏和赞美他人的优点和闪光点,给予他人积极的评价。
9.社会生活中,礼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社会生活中,礼主要表现在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等方面。
10.我们为什么要做到文明有礼?(文明有礼的重要意义)①对个人: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②对社会: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
③对国家: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11.如何理解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文明有礼是一个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
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第1课时尊重他人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尊重的含义,懂得尊重对个人和社会的价值和意义;知道在社会生活中如何尊重他人。
【过程与方法】能够列举尊重他人的实例,说明尊重他人的价值和意义;学会换位思考,欣赏他人,平等对待他人。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意识,在生活中践行尊重理念;能感受尊重带来的良好心理体验,尊重每个人。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尊重他人的原因及做法。
【教学难点】尊重他人的做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材料——鲁迅的故事)鲁迅先生在教育孩子方面,认为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尊重和理解孩子,“如果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更大碍于孩子发达。
”曾经有一次,先生在家中宴客,儿子海婴同席。
在吃鱼圆时,客人均说新鲜可口。
唯海婴说:“妈妈,鱼圆是酸的!”以为孩子胡说乱闹的妈妈便责备了几句,孩子老大不高兴。
鲁迅听后,便把海婴咬过的那只鱼圆尝了尝,果然不怎么新鲜,便颇有感慨地说:“孩子说不新鲜,我们不加以查看,就抹杀是不对的,看来我们也得尊重孩子的说的话啊!”教师总结:尊重是人与人交往之间最重要的没美德。
尊重他人对自身来说,是素质的体现。
对他人来说,则是一定意义上的礼貌。
希望大家能从小故事中,获得启迪,尊重每一个身边的人!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四课第1课时:尊重他人。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尊重是交往的起点活动一:讨论关于尊重的几个观点设计意图:本活动给学生提供几个有争议的议题,引导学生在讨论、反思中逐步体会到受尊重是每个人的需要,获得他人的尊重能够增强个体的自尊、自行,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
引导学生理解“尊重比帮助更重要”的观点。
1.学生阅读教材P33的“探究与分享”(1)小组讨论:确定议题,小组内部展开讨论并作记录。
(2)分享交流:各小组汇报结果,并提出小组交流存在的问题,全班讨论交流。
提示:可列举生活的事例论证自己的观点。
2.有人说:“尊重比帮助更重要。
”你认同这个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
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第1课时尊重他人关键词尊重他人的原因1.为什么要尊重他人?【为什么】(1)尊重即尊敬、重视。
尊重他人是一个人________________的外在表现。
社会生活中,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人格、________等。
(2)每个人都是有________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
受到他人尊重能够增强________、________,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
(3)尊重使社会生活________融洽。
尊重是维系________人际关系的前提,是________社会的重要特征。
尊重是相互的,尊重能够减少摩擦,消除隔阂,增进信任,形成互敬互爱的融洽关系,从而促进__________、提高社会__________。
关键词尊重他人的要求2.怎样尊重他人?【怎么做】(1)积极________、________他人。
尊重他人,需要我们考虑他人的感受,认真对待他人,给予他人应有的、适当的________。
对他人的疑惑给予细致耐心的解答,对他人的请求给予热情的帮助。
(2)________对待他人。
我们每个人在________和________地位上都是平等的。
平等待人要求我们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人________,对所有的人一视同仁。
(3)学会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勿施于人。
”(4)学会________他人。
善于发现他人的潜质和特长,真诚地欣赏和________他人的优点和闪光点,给予他人积极的评价。
小提示:背诵见《期末冲刺随身宝》P105,你找到了吗?1.快递员剐蹭轿车被扇耳光;保安劝离遛狗男子被打骨折……稍有冲突,就骂脏话、扇耳光、殴打人,简单粗暴处理。
“得理不饶人”“无理赖三分”,小事情往往诱发了大矛盾。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①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②侵犯自己的利益可以采取一切措施反击别人③社会生活中,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人格、权利④做错事情就应该得到应有的惩罚A.①④B.①②C.②④D.①③2.下列古语中能体现尊重他人、平等待人要求的是()A.敬人者,人恒敬之B.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D.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3.在《论语》中有这样一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八上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知识点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三课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第一框维护秩序1、社会秩序的种类有哪些?(P23)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公共场所秩序2、★社会秩序的作用?(P23)①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
②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
3、社会规则的种类有哪些?(P25)道德、纪律、法律等4、★社会规则的作用?(规则与秩序的关系)(P25)①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
②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易错陷阱】“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不能写成“社会秩序明确社会规则的内容”。
【选择题常考】违反社会规则就要受到法律制裁。
(×)违反社会规则都要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框遵守规则1、★自由与规则的关系是怎样的?(P27-P28)①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
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
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②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
【注意】人们建立规则的目的不是限制自由。
2、★我们应该如何自觉遵守规则?(P28-P29)①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
②遵守社会规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
3、我们应该如何维护规则?(P30)①一方面要从自己做起,自觉遵守规则;②另一方面要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
4、劝导的技巧(P30方法与技能)①有“礼”。
劝导他人时最好先称呼对方,语言文明,态度和善。
②有“理”。
劝导时要晓之以理。
最好用对方能够接受的方式告诉他:不能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以及为什么要这么做。
③有“节”。
劝导时要注意适可而止。
劝导无效时,可以向公共场所的管理机构或管理人员反映情况。
如人身安全受到威胁,要机智地向他人求助,或拨打110报警电话寻求支援。
5、为什么要积极改进规则?(P31)①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
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第一框尊重他人1.知识目标:知道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理解每个人都有得到他人尊重的需要,明确必须尊重他人。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重视他人、平等待人、换位思考、欣赏他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意识,引导学生践行尊重的理念。
尊重是交往的起点如何学会尊重他人(展示图片)思考:面对上述两种场景,你的感受有何不同?学生发言。
教师总结:随地吐痰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现,与对手握手表达了对对方的尊重。
不同的表现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我们喜欢与尊重他人的人交往。
下面我们来学习《尊重他人》。
出示:尊重他人知识点1 尊重是交往的起点尊重他人的原因及含义活动一:讨论课——尊重阅读材料(一)企业家和买铅笔的小贩:有一个人经过热闹的火车站时,看到一个双腿残疾的人摆设的铅笔小摊,他漫不经心地丢下了一百元,当做施舍。
但是走了不久,这人又回来了,拿走一支笔,并抱歉地对这个残疾者说:“不好意思,你是一个生意人,我竟把你当成一个乞丐。
”过一段时间,他再次经过火车站,一个店家的老板在门口微笑喊住他。
“我一直期待你的出现。
”那个残疾的人说:“你是第一个把我当成生意人看待的人,你看,我现在算是一个真正的生意人了。
(1)“一个人”的做法说明了什么?说明了“一个人”懂得尊重他人。
(2)残疾人、乞丐等值得我们去尊重吗?值得我们去尊重,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
(3)“残疾者”成为生意人,也“一个人”有关吗?有关。
“一个人”把残疾者看作一个生意人,是对“乞丐”的尊重。
乞丐获得了尊重,增强了自尊、提高了自信心,从而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促进了的成功。
明确:尊重他人的含义是什么?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
社会生活中,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人格、权利等。
教师总结: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
受到尊重能够增强自尊、自信,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如满足感、成就感等。
大单元教学设计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单元解读一、课标要求1.学习主题: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法治教育。
2.内容要求:(1)遵守基本的社交礼仪,恪守诚信,理性维护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做文明的社会成员。
(2)理解中华民族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
恪守诚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守诚信的核心理念,做文明的社会成员。
(3)认识犯罪的基本概念,了解刑罚的主要类型;认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的危害;培育和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自觉抵制校园欺凌和违法犯罪行为。
二、教材分析社会规则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并不陌生。
一个人从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是逐步社会化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个体需要不断学习、理解、实践各种社会规范,如遵守交通规则、尊重他人、守时、诚信、遵守法律等。
社会生活中的社会规则主要包括道德、纪律、法律等,这些不同的社会规则对人们的各种行为进行规范和引导。
第三课帮助学生从规则的产生、规则的运行、规则的改进等角度深刻认识规则,从而引导学生自觉践行规则,成为这一时期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目标。
其中,从改进规则的角度认识规则,既能够扩展学生对规则认识的广度和深度,又能够培养学生多角度看问题、分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第四课围绕尊重、文明有礼、诚信等话题展开,这些话题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
教材从尊重的含义和功能,从文明有礼的培养,从诚信的社会意义、经济意义等角度引导学生了解社会生活中的主要道德规范;教材从一般的礼貌、规范到仪式、礼制,从礼对个人的作用到礼对社会、对国家的意义,逐步提升学生对礼的认识深度;教材从社会生活、企业经营活动、国家诚信体系建设等角度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诚信,从而增强诚信意识,提高诚信行为能力。
第五课旨在帮助学生学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八年级学生情绪易变,做事容易冲动,对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往往“不拘小节”,这样极易产生不良行为,如果不及时纠正和解决,就有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同时,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对遵守法律比较熟悉,而一旦他们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他们往往束手无策或采用极端手段自行解决,不善于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
《尊重他人》◆教材分析本框是八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的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的第一框。
教材通过设置“什么样的人值得尊重”等四个“探究与分享”活动引导学生认识了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和尊重他人的做法,注重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最后,通过“拓展空间”引导学生思考:除了尊重他人,我们还应尊重大自然等,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懂得每个人都有得到他人和社会尊重的需要,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2、了解尊重他人就应关注、重视他人,平等待人,换位思考,欣赏他人;3、培养关注他人、平等待人、换位思考、欣赏他人的能力,做到尊重他人。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讨论及案例分析,学会关注、重视他人,平等待人,换位思考,欣赏他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意识,在生活中践行尊重理念。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尊重他人的原因及做法。
【教学难点】尊重他人的做法。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收集相关图片、故事等,制作多媒体课件;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搜集尊重他人的典型事例。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图片)思考:面对上述两种场景,你的感受有何不同?学生发言。
教师总结:随地吐痰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现,与对手握手表达了对对方的尊重。
不同的表现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我们喜欢与尊重他人的人交往。
下面我们来学习《尊重他人》。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尊重是交往的起点(一)尊重他人的原因及含义活动一:讨论课——尊重(学生阅读教材P33的“探究与分享”)1.思考:你赞同哪位学生的观点?举例说明你支持的观点。
2.有人说:“尊重比帮助更重要。
”你认同这个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
教师讲述:1.我赞同第三位学生的观点。
例如:在超市里购物,你要想获得他人的尊重,首先必须遵守超市的购物规则,态度要谦和,说话要有礼貌,选择商品应事先考虑好,以免耽误其他顾客购物,对营业员的优质服务应表示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