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阳光下的影子
- 格式:ppt
- 大小:4.24 MB
- 文档页数:38
《阳光下的影子》教学教案《阳光下的影子》教学教案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阳光下的影子》教学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2、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3、人们很早就知道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来测定时间;过程与方法1、推测阳光下物体影子怎样变化;2、利用简易的日影观测仪,观测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长短和方向的变化,并收集相关的数据。
3、一天中影子长变化的数据作出影长随时间变化的柱状图;4、根据观察数据,发现阳光下物体影子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5、运用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解释人们为什么能用影子计时。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自然事物是在不断变化的,事物的变化之间是有联系和有规律的;2、能够按活动要求坚持观察如实记录数据;3、能够根据数据和现象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和推理;二、教学准备教师演示:日晷的图片。
分组实验:简易的`日影观测仪、指南针。
三、教学重、难点探究影子的特点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过程1、复习引入1)上节课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2)阳光下物体的影子也有变化吗?是怎样变化的?3)看书上第26页,根据我们上节课的研究,推测一下大树的影子在一天中发生的变化情况,并让学生说说理由。
2、观察阳光下影子的变化1)让我们通过实际的观测来验证我们的想法;2)学生认真阅读科学书上的说明,明白观察的目的和观察记录的方法;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但每个人都要记录小组的观测结果。
3、整理我们的记录1)各小组汇报自己的观测数据;2)教师讲解如何把影长随时间变化的数据整理成柱状图:纵轴表示影长,横轴表示时间;3)每个学生自己将数据整理成柱状图;4)分析柱状图:一天中阳光下的影子是怎样变化的?什么时候最长?什么时候最短?我们还有什么发现?5)关于祖国西部地区,影子最短时不是12时的说明。
2.2 《阳光下的影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对于影子,学生并不陌生,但是要他们说出影子的科学性的知识,学生不知道从何说起,更别说形成理论性的知识点,所以本节课不仅要指导学生完成课本中的实验,更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的一些科学现象。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2.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
3.人们很早就知道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来测定时间。
过程与方法1.推测阳光下物体影子怎样变化。
2.利用简易的日影观测仪,观测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长短和方向的变化,并收集相关的数据。
3.对一天中影子长变化的数据作出影长随时间变化的柱状图。
4.根据观察数据,发现阳光下物体影子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自然事物是在不断变化的,事物的变化之间是有联系和有规律的。
2.能够根据数据和现象地进行分析和推理。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探究影子的特点。
教学难点:根据观察记录的数据作出影长随时间变化的柱状图。
教学准备:自制日影观测仪、手电筒、直尺、小木棒、记号笔、实验记录单教学过程一、聚焦研究问题1、师出示两幅图:同学们,先来做个游戏叫“大家来找茬”,看图,谁能发现这两幅图中的不同?(树的影子不同、影子方位不同)2、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现象呢?(拍照的时间不同,因为不同时间,太阳的所在的位置不同)师:你能在黑板上画一画太阳在天空中位置的变化吗?(预测:生上台画一个半圆形的弧线)师:他画的是太阳运行的轨迹。
今天,老师带来了三个太阳,分别代表早上、中午、下午不同时间点的太阳,谁能上来摆一摆(生上台操作)她摆的对吗?(对)不错!很细心的孩子!3、揭题:阳光下的影子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阳光下的影子)二、初步推测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和太阳有什么关系?师:老师在这三个太阳下面画一条直线表示地面,再放上一支铅笔,这里还有多个铅笔的影子。
《阳光下的影子》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教材选自教育科学出版社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光中第2课,是进入光学世界的第二课,是为以后研究光的传播、光的反射等问题的基础知识,教材通过“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和“整理我们的记录”两部分从而总结出阳光下物体影子规律。
整个教材引导学生模拟实验的形式发现并解决生活中的科学问题,并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从实验现象中总结实验规律的水平。
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五年级的学生,阳光和影子的变化,学生们熟悉,即使是低年级的学生也不陌生,可越是习以为常的变化往往会令同学们忽视。
前面他们已经学习了光和影,所以对于阳光和影子有了些专业的理解。
本课通过让学生模拟实验的形式,让学生们通过观察阳光下影子的变化,从而知道阳光与影子的关系,发现阳光照射下影子变化的规律,知道能够通过影子的变化从而推断太阳的变化。
此外五年级的学生更应培养他们学习光学的兴趣,并用系统科学的方法研究问题,如绘制表格和柱状图,还能够进一步感知人类生活离不开太阳。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 影子方向随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和太阳方向相反;2.影子的长短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最高,影子最短,太阳最低,影子最长);3.人们很早之前就知道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来测定时间。
过程与方法1.推测阳光下物体影子怎样变化。
2.利用简易的日影观测仪,观测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长短和方向的变化,并收集相关的数据。
3.一天中影子变化的数据作出影长随时间变化的柱状图。
4.根据观察数据,发现阳光下物体影子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
5.使用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解释人们为什么能用影子计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理解到自然事物是在持续变化的,事物的变化之间是有联系和有规律的。
2. 能够按活动要求坚持观察如实记录数据。
实行分析和推理。
3.能够根据数据和现象实事求是地实行分析和推理。
教学重点识别一天中影子的变化和阳光的变化教学难点理解阳光与物体、物体与影子之间的关系,归纳阳光下影子的变化规律;绘制表格和柱状图。
《阳光下的影子》教案第一篇:《阳光下的影子》教案阳光下的影子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2、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3、人们很早就知道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来测定时间过程与方法1、推测阳光下物体影子怎样变化2、利用简易的日影观测仪,观测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长短和方向的变化,并收集相关的数据。
3、一天中影子长变化的数据作出影长随时间变化的柱状图4、根据观察数据,发现阳光下物体影子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5、运用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解释人们为什么能用影子计时。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自然事物是在不断变化的,事物的变化之间是有联系和有规律的2、能够按活动要求坚持观察如实记录数据3、能够根据数据和现象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和推理二、教学准备教师演示:日晷的图片或课件分组实验:简易的日影观测仪、指南针三、教学重、难点探究影子的特点四、课时安排 2课时五、教学过程1、复习引入1)上节课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2)阳光下物体的影子也有变化吗?是怎样变化的?3)看书上第26页,根据我们上节课的研究,推测一下大树的影子在一天中发生的变化情况,并让学生说说理由。
2、观察阳光下影子的变化1)让我们通过实际的观测来验证我们的想法2)学生认真阅读科学书上的说明,明白观察的目的和观察记录的方法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但每个人都要记录小组的观测结果3、整理我们的记录1)各小组汇报自己的观测数据2)教师讲解如何把影长随时间变化的数据整理成柱状图:纵轴表示影长,横轴表示时间 3)每个学生自己将数据整理成柱状图4)分析柱状图:一天中阳光下的影子是怎样变化的?什么时候最长?什么时候最短?我们还有什么发现?5)关于祖国西部地区,影子最短时不是12时的说明4、日影观测仪1)古人曾经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能说说其中的道理吗?六、作业设计作业本上的配套作业第二篇:《阳光下的影子》优秀教案《阳光下的影子》教案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2、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3、人们很早就知道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来测定时间过程与方法1、推测阳光下物体影子怎样变化2、利用简易的日影观测仪,观测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长短和方向的变化,并收集相关的数据。
阳光下的影子(太阳高度仪和日唇)教学目标1、描述太阳每天在天空中东升西落的位置变化。
描述怎样利用太阳的位置辨认方向。
2、说明一天中太阳光照射下物体影子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3、学会使用太阳高度仪,测量太阳高度。
4、学会制作并使用日耕计时。
教学重点1、使用太阳高度仪测量太阳高度。
2、制作并使用日用计时。
教学难点太阳高度仪的实际操作和日辱计时,需要户外教学,课堂安全和秩序需要多加注意。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①视频:太阳东升西落视频,太阳高度测量器使用视频,日桦制作和使用视频,提前录制上午9时、中午12时、下午15时日唇指针影子的方向与大小。
② 两人一套太阳高度测量器,一人一套日辱制作材料(含指北针),8卷细条双面胶,聚光镜学生准备:塑料直尺、摘下手表(看能不能通过观察太阳判断时间)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同学们,我们早上起床上学的时候看到太阳从哪边升起啊?下午放学回家的时候看到太阳从哪边落下啊?是不是每天都这样呢?下面我们一起通过一个视频来观看一下太阳的东升西落。
(播放太阳和群星视频,ppt2)我们己经知道了太阳的东升西落,那么怎么利用太阳的位置辨别方向呢?你能从图形中可以看出一-天中太阳光照射下物体影子是怎样变化的吗?什么时候影子最长?什么时候影子最短?(ppt 3)同学们想一想:是什么原因导致物体影子发生这种变化的呢?(同学们回答太阳或其他)。
对,的确是太阳,那么能不能具体的说一说是太阳的哪一个方面产生的影子的变化呢?是大小?是在空中的位置?还是其他?(孩子们回答是空中的位置)对,这个空中的位置其实指的就是太阳距离地平面的距离,也就是太阳的高度。
那么是太阳高度大时影子长,还是太阳高度小时影子长呢?是早晨和傍晚时候的太阳高度大?还是中午的太阳高度大呢?当我们遇到类似这样的不确定问题的时候,最好的解决办法是什么呢?(同学们会异口同声说做实验).好的,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测量实际生活引入更能体会深刻教学过程太阳的高度吧。
阳光下的影子一、前端分析:(一)教材分析:本教材选自教育科学出版社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光中第2课。
阳光和影子是同学们进入光学世界的第二课,是为以后研究光的传播、光的反射等问题的基础知识,教材通过“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和“整理我们的记录”两部分从而总结出阳光下物体影子规律。
整个教材引导学生模拟实验的形式发现并解决生活中的科学问题,并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从实验现象中总结实验规律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五年级的学生,他们的年龄约11—12岁。
阳光和影子的变化,学生们太熟悉不过了,即使是低年级的学生也不陌生,可越是习以为常的变化往往会令同学们忽视。
前面他们已经学习了光和影,所以对于阳光和影子有了些专业的认识。
本课通过让学生模拟实验的形式,让学生们通过观察阳光下影子的变化,从而知道阳光与影子的关系,发现阳光照射下影子变化的规律,知道可以通过影子的变化从而推断太阳的变化。
此外五年级的学生即将升入中学,更应培养他们学习光学的兴趣,并用系统科学的方法研究问题,如绘制表格和柱状图,还可以进一步感知人类生活离不开太阳。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识别一天中影子的变化和阳光的变化。
难点:理解阳光与物体、物体与影子之间的关系,归纳阳光下影子的变化规律;绘制表格和柱状图。
二、教学目标:基于以上教学的前端分析,在科学课程标准(3-6年级)的指导下,我将教学目标确定如下:(1)知识与技能1. 影子方向随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和太阳方向相反2.影子的长短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最高,影子最短,太阳最低,影子最长)3.人们很早之前就知道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来测定时间(2)过程与方法1.推测阳光下物体影子怎样变化2.利用简易的日影观测仪,观测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长短和方向的变化,并收集相关的数据。
3.一天中影子长变化的数据作出影长随时间变化的柱状图4.根据观察数据,发现阳光下物体影子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5.运用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解释人们为什么能用影子计时。
《阳光下的影子》教学教案《阳光下的影子》教学教案《阳光下的影子》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2、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3、人们很早就知道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来测定时间过程与方法1、推测阳光下物体影子怎样变化2、利用简易的日影观测仪,观测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长短和方向的变化,并收集相关的数据。
3、一天中影子长变化的数据作出影长随时间变化的柱状图4、根据观察数据,发现阳光下物体影子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5、运用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解释人们为什么能用影子计时。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自然事物是在不断变化的,事物的变化之间是有联系和有规律的2、能够按活动要求坚持观察如实记录数据3、能够根据数据和现象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和推理二、教学准备教师演示:日晷的图片或分组实验:简易的日影观测仪、指南针三、教学重、难点探究影子的特点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过程1、复习引入1)上节课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2)阳光下物体的影子也有变化吗?是怎样变化的'?3)看书上第26页,根据我们上节课的研究,推测一下大树的影子在一天中发生的变化情况,并让学生说说理由。
2、观察阳光下影子的变化1)让我们通过实际的观测来验证我们的想法2)学生认真阅读科学书上的说明,明白观察的目的和观察记录的方法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但每个人都要记录小组的观测结果3、整理我们的记录1)各小组汇报自己的观测数据2)教师讲解如何把影长随时间变化的数据整理成柱状图:纵轴表示影长,横轴表示时间3)每个学生自己将数据整理成柱状图4)分析柱状图:一天中阳光下的影子是怎样变化的?什么时候最长?什么时候最短?我们还有什么发现?5)关于祖国西部地区,影子最短时不是12时的说明4、日影观测仪1)古人曾经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能说说其中的道理吗?六、作业设计作业本上的配套作业七、板书设计2.2阳光下的影子铅笔影子的变化观察时间太阳位置和方向影长影子变化柱状图:。
2.2阳光下的影子一、教材简析本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光》单元的第二课。
本课活动和前面一课的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样是研究光和影子的关系,不过这个课的观察活动要求在阳光下实行,是对上节课在探究活动中所发现的规律在自然环境中的验证、拓展和进一步理解。
本课不但是上节课的延续,同时还为学生接下来学习“光是怎样传播的”的内容做好了准备,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因为影子的产生和其特点正好反映了光直线传播的规律。
教科书内容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第二部分:整理我们的记录。
二、学生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五年级的学生,阳光和影子的变化,学生们太熟悉不过了,即使是低年级的学生也不陌生,可越是习以为常的变化往往会令同学们忽视。
前面他们已经学习了光和影,所以对于阳光和影子有了些专业的理解。
学生能说出太阳是东升西落的,绝绝绝绝大部分能画出一天中阳光下的影子是由西到东且影子在正午的时候是最短的。
本课通过让学生们通过观察阳光下影子的变化,从而知道阳光与影子的关系,发现阳光照射下影子变化的规律,知道能够通过影子的变化从而推断太阳的变化,并学会用系统科学的方法研究问题,如绘制表格和柱状图。
三、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2.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
3.人们很早就知道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来测定时间。
科学探究1.推测阳光下物体影子怎样变化。
2.观测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长短和方向的变化,并收集相关的数据。
3.根据一天中影子长变化的数据作出影长随时间变化的柱状图。
4.根据观察数据,发现阳光下物体影子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
科学态度1.能够按活动要求坚持观察如实记录数据。
2.能够根据数据和现象实事求是地实行分析和推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理解到自然事物是在持续变化的,事物的变化之间是有联系和有规律的.2.使用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解释人们为什么能用影子计时。
《阳光下的影子》教案五年级上册2.2课(三河小学---向泽会09秋)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2、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3、人们很早就知道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来测定时间。
过程与方法:1、推测阳光下物体影子怎样变化;2、利用简易的日影观测仪,观测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长短和方向的变化,并收集相关的数据;3、一天中影子长变化的数据作出影长随时间变化的柱状图;4、根据观察数据,发现阳光下物体影子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5、运用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解释人们为什么能用影子计时。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自然事物是在不断变化的,事物的变化之间是有联系和有规律的;2、能够按活动要求坚持观察如实记录数据;3、能够根据数据和现象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和推理。
二、教学准备:教师演示:日晷的图片。
三、教学重、难点:探究影子的特点。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1、复习引入:1)上节课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2)阳光下物体的影子也有变化吗?是怎样变化的?3)看书上第26页,根据我们上节课的研究,推测一下大树的影子在一天中发生的变化情况,并让学生说说理由。
2、观察阳光下影子的变化1)让我们通过实际的观测来验证我们的想法2)学生认真阅读科学书上的说明,明白观察的目的和观察记录的方法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但每个人都要记录小组的观测结果3、整理我们的记录1)各小组汇报自己的观测数据2)教师讲解如何把影长随时间变化的数据整理成柱状图:纵轴表示影长,横轴表示时间3)每个学生自己将数据整理成柱状图4)分析柱状图:一天中阳光下的影子是怎样变化的?什么时候最长?什么时候最短?我们还有什么发现?5)关于祖国西部地区,影子最短时不是12时的说明4、? 日影观测仪:古人曾经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能说说其中的道理吗?六、作业设计:课本上的配套作业七、板书设计2.2阳光下的影子观察时间太阳位置和方向影长铅笔影子的变化影子变化柱状图。
2.《阳光下的影子》【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目标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
2.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
3.一天中,正午时影子最短,清晨和傍晚时,影子最长。
二、科学探究目标1.利用简易的日影观测仪,观测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和方向的变化,并收集相关的数据。
2.根据一天中影子的长度,制作出影长随时间变化的柱状图。
3.根据绘制图表,观察数据,发现阳光下物体影子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
4.说出生活中人们对影子变化规律的应用。
三、科学态度目标1.认识到自然事物是在不断变化的,事物的变化之间是有联系和有规律的。
2.能够按实验要求坚持观察和如实记录数据。
3.能够如实地分析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运用合理的数据进行推理。
【教学重难点】重点:观察阳光下影子的变化。
难点:阳光下物体影子的观察和记录;整理实验数据,绘制成柱状图。
【教学准备】长4cm的小木棒,超轻粘土,A4纸,铅笔、指南针,地平式日晷【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初步讨论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预设10分钟)提问:从清晨到黄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怎样变化?物体的影子也在变化吗?说说我们的推测及理由。
引导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开展教学。
学生初步说出太阳的位置变化和物体影子的位置变化,并画一画。
二、实验观察(预设30分钟)1.让我们通过实际的观察来验证我们的想法。
出示实验材料,提问:你认识这些材料吗?简单的了解实验的材料:长4cm的小木棒,超轻粘土,A4纸,铅笔、指南针,并说说它们的作用。
(注意:选择的小木棒不宜太长)提问:你能用这些材料来研究阳光下小木棍影子的变化吗?说说你的想法引导学生讲解实验装置的组装方法,并用指南针确定方向,在A4纸上做好标记,并用重物固定。
实验装置图示及说明:(1)超轻粘土用来将小木棒固定在A4纸上,方便学生测量影子。
(2)选用4cm长的小木棒是为了防止影子太长而无法在A4纸上记录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