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311.00 KB
- 文档页数:13
西师大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课件:《小贝壳》教学目标1借助拼音理解本课生字,认真书写,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2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贝壳的神奇,激发学生大胆想象。
3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新词;朗读课文,发挥想象,培养语感。
教学准备海滩的背景图,海浪的录音资料,大海的歌曲,绘画用具,收集关于贝壳的图片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一、感受海景,导入学习1孩子们结合自己看到的大海说说大海给你留下的印象。
2欣赏海景(图画、背景音乐或课件)。
师:大海是美丽的,阳光像温暖的手,缓缓地抚过沙滩,鹅卵石斑斑点点反射出柔和的光圈。
躺在沙滩上,睁眼就能够看到天蓝如海。
偶尔有几只海鸥嘎嘎地叫着掠过视野。
海边有人在游泳,他们不时来来回回地跑上岸,沐浴,穿衣,或者从海里拖出巨大的海蜇。
近处一位小姑娘光着脚丫在沙滩上踏着欢快的步子拾贝壳,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课文里也来了很多小贝壳,我们一起去听听它们想告诉我们什么吧。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自由读文,勾画生字,多读几遍。
2把自己会认的生字自豪地读给同桌的伙伴听。
3做“捡贝壳”的生字游戏,检查识字情况,识记生字新词。
(出示课件或小黑板,小黑板贴贝壳生字卡片。
海滩上有很多小贝壳,小贝壳身上有生字,学生捡到哪个贝壳,就认读上面的生字,并组成词语。
)4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学生交流自己的收获,或者提出自己想问的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提问梳理问题。
三、仔细读文,体会感情1朗读课文,进入情景。
我们也到大海边去把这些大海的“礼物”带回教室。
教师播放音乐,学生跟着音乐拿出自己准备的小贝壳。
2请学生仔细观察手中贝壳的外形、花纹和颜色,说说看到了什么,想问什么。
(适当结合课文,了解文中所写的贝壳的特点:“皱纹多又多”。
)3学生放好贝壳,练习朗读课文第一节,重点读好三、四行诗,要读出对贝壳的好奇。
4交流、了解贝壳知识。
(1)老师利用课件展示贝壳图片,并结合相关资料,介绍贝壳的知识。
《贝壳》课件教学目标:1、学习有感情地朗诵课文;品读、欣赏课文,感受课文委婉清柔、自然流畅的风格2、引导学生细品读课文,揣摩句子,体会作者描写的特点及其中表达的情感3、引导学生对比欣赏这篇精致而内涵深刻的优美散文教学重点:体悟生命的意义,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对待生命教学难点:1、学习由一个具体细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写作手法2、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作者对生活的那一份独特的感悟一、导入以席慕蓉的一首诗或一段散文导入,引起学生对作者和作品的兴趣例如:(1)所有的岁月都已变成/一篇虚幻的神话任它/绿草如茵花开似锦/也终于都要纷纷落下/在坠落的昏眩里/有谁能给我一句满意的解答(摘自《无怨的青春距离》)(2)整个人类的生命有如一件一直在琢磨着的艺术创作,在我之前早已有了开始,在我之后也不会停顿不会结束,而我的来临我的存在却是这漫长的琢磨过程之中必不可少的一点,我的每一种努力都会留下印记(摘自《生命的滋味》)二、走近作者席慕蓉,蒙古族,全名穆伦&8226;席连勃(蒙古语,即大江河),另有笔名萧瑞、漠蓉祖籍察哈尔盟明安旗贵族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及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毕业她是台湾知名画家,更是著名散文家与诗人,著有诗集《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时光九篇》,散文集《有一首歌》、《江山有诗》,美术论著小心灵的探索》、《雷色艺术异论》等她的作品浸润东方古老哲学,带有宗教色彩,透露出—种人生无常的苍凉韵味她写诗写散文,只是作为累了一天之后的休息,为的是“纪念一段远去的岁月,纪念那个只曾在我心中存在过的小小世界”生命、时光、乡愁是她作品的内在主题,而对人情、爱情、乡情的细腻独特的审美描摹、委婉倾诉则是吸引读者们的奥秘作者是位画家,又是位诗人,内心细腻敏感,特别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海边的一枚小小的贝壳就打动了她和《蝉》的写法不同,本文用了直入主题的方法,一上来就赞美贝壳的美:贝壳非常坚硬、精致,回旋的花纹中间有着色泽她感叹“在我手心里躺着的实在是一件艺术品,是舍不得拿去和别人交换的宝贝啊”三、整体感知品读《贝壳》全文,思考下列问题1、《贝壳》一文中,作者先对贝壳的精美作了一番描述,然后生发了哪些联想?在描述了贝壳的精美之后,作者并没有就此停笔,而是想到了贝壳里那曾经的小小柔软的生命,想到为了这样一个短暂、细小、脆弱、卑微的生命,上苍是那样用心地营造了它的居所——精致的贝壳并由此进一步想到自己的生命,虽然也有限,但总比贝壳里的生命要长一点,空间要多一点,那岂不是更应该好好面对它,创造它,让它显得像贝壳一样美丽、令人珍惜、惊叹呢?2、“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一丝不苟呢?”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此句上承接着“上苍给它制作出来的居所却有多精致、多仔细、多么地一丝不苟啊”,比较了自己和贝壳里的生命,感悟自己的生命尽管有限,但还是比贝壳里的生命时间要长一点,空间要多一点,以表达一种感激的心情:要力所能及地把事情做得更精致些、更好些,让后人为自己的执著、努力而感动因为爱美,所以她加倍珍惜生命;或者因为热爱生命,她加倍喜欢美在作者的心中和笔下,这生活中的美和生命的感激是紧密相连的,所以她才会想到要把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仔细、一丝不苟3、课文最后一段说:“在千年之后,也许会有人对我留下的痕迹反复观看,反复把玩,并且会忍不住轻轻地叹息:‘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此处的“固执”“简单”是什么意思?作者希望自己给这个世界留下一些像贝壳这样的东西来,很小,甚至不起眼,但是是自己精致、仔细、一丝不苟地做的东西或事情她并不梦想自己成就伟大的功业,只想对自己的生命作出一些精美的回馈她渴望的不是人们对她赞美和崇拜,而是有人能看懂她执著的爱美的灵魂所以此处的“固执”“简单”都是作者相对自谦的说法,其实是执著和单纯的意思4、这篇文章揭示了怎样的人生意义?贝壳非常坚硬、精致,回旋的花纹中间有着色泽作者感叹“在我手心里躺着的实在是一件艺术品,是舍不得拿去和别人交换的宝贝啊”在描述了贝壳的精美之后,作者想到了贝壳里那曾经的小小柔软的生命,想到为了这样一个短暂、细小、脆弱、卑微的生命,上苍是那样用心地营造了它的居所——精致的贝壳并由此进一步想到自己的生命,虽然也有限,但总比贝壳里的生命要长一点,空间要多一点,那岂不是更应该好好面对它,创造它,让它显得像贝壳一样美丽、令人珍惜、惊叹呢?因为爱美,所以她加倍珍惜生命;或者因为热爱生命,她加倍喜欢美在作者的心中和笔下,这生活中的美和生命的感激是紧密相连的,所以她才会想到要把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仔细、一丝不苟四、比较阅读试比较两篇散文的异同相同点:1、都是由一个小小的“物”引发对生命的一些感悟2、对于生命的理解,都比较积极、认真3、对于“物”的描写细致入微,笔调清新而自然不同点:1、《蝉》是先抑后扬,《贝壳》是直入主题2、《蝉》对于生命的感悟是不管生命短暂与否,都要积极面对,好好地活着;《贝壳》则落实到要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得更仔细、更精致、更加一丝不苟3、《蝉》的作者对于生命的态度隐喻在对蝉的生命意义的阐发中,并没有直接表白;《贝壳》则明确提出了自己要认真做事的想法,表达了要给世人留下值得珍惜和惊叹的东西的愿望五、课堂小结作者从夏天聒噪的蝉、海边小小贝壳这些细小事物中,感悟出深刻的道理,引起我们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和思索:生命究竟是为什么而存在?生命是短暂、脆弱的,该怎样做,才能让生命变得更有意义?通过学习这两篇短文,我们会高声回答:不管生命如何短暂,必须要好好地活着六、拓展延伸仿照下列例子,你也写两句生命就要像蝉一样,即使短暂,也要固执地等待生命就要像贝壳一样,,即使卑微,也要一丝不苟参考:生命就要像小草一样,即使卑微;也要坚韧不拔;生命就要像火焰一样;即使熄灭,也要绽放光芒;生命就要像白杨一样,即使普通,也要参天耸立七、作业布置1、完成作业本练习2、课外阅读欣赏席慕蓉或小思的几篇诗文,写出读后感搜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请按需要编辑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