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TA在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诊断中的应用
- 格式:ppt
- 大小:3.78 MB
- 文档页数:30
浅析面神经磁共振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摘要:本文的研究目的旨在探讨面神经功能障碍患者诊断过程中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应用价值。
方法是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患者24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有单侧面肌痉挛患者120例为研究组,非面肌痉挛患者120例为对照组,采用磁共振技术观察患者患侧及健侧的面神经脑池段受其周围血管压迫导致的原发性面肌痉挛形态学特征。
结果显示,面神经脑池段与周围血管相交处血管直径、经血管相交处与脑干的距离、面神经周围血管的自身角度都会影响面肌痉挛患者的发病率,分别与血管直径和相交距离呈正比、与自身角度呈反比。
得到的结论是,面神经磁共振成像技术在显示面神经与周围血管相交处的血管形态学指标方面能够给临床面肌痉挛诊断提供关键的参考依据和数据支持,具有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关键字:面神经;磁共振;成像技术引言随着近些年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磁共振成像技术(业内简称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逐渐在各类医学诊断工作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特别是由于MRI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因此对于面神经较小且走向复杂的病变具有突出的诊断作用和效果,本文中结合实际收治的案例,探讨了磁共振成像技术在面神经功能障碍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患者24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有单侧面肌痉挛患者120例为研究组,非面肌痉挛患者120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通过颅脑部MRI 3D-FIESTA和3D-TOF序列扫描。
研究组中有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78例,年龄区间介于24至64岁,平均年龄为43.2岁,其中,有左侧病变患者70例、右侧病变患者50例,所有患者在检查中均未发现继发性病变。
对照组中有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84例,年龄区间介于19至70岁,平均年龄为43.4岁,在后续检查过程中未发现异常表现。
龙源期刊网 MRTA指导下的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的疗效评价作者:高峰杜奇勇刘旭东徐杨贺宇张皓邓觉龙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8年第04期【摘要】目的:评价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MRTA)成像指导下的面肌痉挛(HFS)微血管减压术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MVD术前行MRTA的HFS患者51例的治疗经验及疗效。
结果:51例中痊愈39例(76.47%),明显缓解6例(11.76%),部分缓解3例(5.88%),无效3例(5.88%)。
结论: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指导下的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疗效确切,MVD手术有必要常规应用MRTA。
【关键词】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面肌痉挛;【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4-0117-02面肌痉挛治疗方法多样,其中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cular decompression,MVD)不仅可以缓解面部肌肉抽搐现象,而且能够尽最大可能保留面神经功能,且较少遗留神经功能障碍,复发率低,是首选治疗方法。
磁共振断层成像三维时间飞跃法(three-dimensional time of flight,3D-TOF)能显示''HFS患者面听神经与周围血管的关系,为MVD提供术前评估和术中指导。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2015年1月与2018年1月作者医院神经外科HFS患者51例,男27例,女24例,发病年龄29-76岁,平均年龄52.23岁,病程4-30年,平均8年,所有患者都为一侧HFS,其中左侧21例,右侧30例。
1.2 方法MRTA扫描:①使用机型:GE 1.5T MRI;②体位:患者仰卧位,头颅对称,头先进,定位中心于眉间;③扫描序列:OAX 3D TOF;Osay 3D TOF;Oax Fiesta-c 16 fov;④矢状面定位:在横断面Osay 3D TOF上定位,平行于双侧面神经,双侧分别薄层扫描,去掉脂肪抑制,高分辨率扫描,使用较小宽带(15.63kHz),冠状面定位;在横断面Ocor 3D TOF上定冠状位,垂直于面神经并以面神经为中心定位扫描;⑤观察:直接观察图像:血管与神经结构的关系。
3.0T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诊断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的价值英文题名 Evaluation of 3.0 Tesla Magnetic Resonance Tomographic Angiography in the Diagnosis of Vascular Compressive Trigeminal Neuralgia and Hemifacial Spasm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 面肌痉挛; 神经血管压迫(NVC); 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MRTA); 英文关键词trigeminal neuralgia(TN); hemifacial spasm(HFS); neuro vascular conflict(NVC); magnetic resonance tomographic angiography(MRTA); 中文摘要目的:探讨3.0 T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tomographic angiography, MRTA)对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 TN)、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 HFS)诊断的临床价值。
方法:常规颅脑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及MRTA脑干薄层扫描16例TN患者和25例对照者、36例HFS患者和25例对照者,利用原始图像对两侧三叉神经和面神经进行斜矢状位和冠状位重建,观测血管神经的关系。
由2位医师盲法评判所见三叉神经、面神经根部与临近血管的关系,并记录责任血管的来源及其走行方向。
患者组与各自对照组采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卡方检验以明确有无统计学意义。
HFS组中有5例行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 MVD)。
结果:(1)TN患者症状侧面神经根部神经血管压迫或接触12例(75%),可疑接触3例(18.6%);无症状侧神经血管压迫或接触1例(6.3%),可疑接触1例(6.3%);对照组双侧神经血管压迫或接触2例(4%)... 英文摘要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value of 3-tesla magnetic resonance tomographic angiography (MRTA) in the diagnosis of vascular compressive trigeminal neuralgia (TN) and hemifacial spasm (HFS). Methods:16 patients with TN and 25 patients without TN, 36 patients with HFS and 25 patients without HFS were examined by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and MRTA. Oblique sagittal and coronal views of trigeminal and facial nerves were created by using original images to display their relationships 提要 3-4 Abstract 4-5 引言 8-10 材料与方法 10-13 1 研究对象 10 2 检查设备 10 3 检查方法 10-11 4 图像观察与分析 11-12 5 统计学处理 12-13 结果 13-15 1 面肌痉挛组、三叉神经痛组与各自对照组可比性13 2 常规磁共振自旋回波(SE)序列检查 13 3 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MRTA) 13-14 4 相对危险度的估计值-比数比 14 5 TN 侧、HFS 侧和非症状侧、对照组面神经、三叉神经根部的血管压迫形式比较14 6 MRTA 表现与手术结果对照 14-15 讨论 15-28 1 原发性TN 及HFS 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15-17 1.1 中枢机制及周围机制 15-17 1.2 免疫因素 17 1.3 其它影响因素 17 2 三叉神经、面神经及其周围血管的解剖学特点 17-20 2.1 三叉神经和面神经的解剖结构 17-19 2.2 TN 及HFS 相关责任血管的解剖特点 19-20 3 责任血管与颅神经关系的判定 20-21 3.1 责任血管对颅神经压迫的程度 20 3.2 责任血管对颅神经压迫的类型 20-21 4 TN 及HFS 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21-24 4.1 传统影像技术的局限性 21-22 4.2 TN 及HFS 高场MRI 扫描序列的选择 22-24 5 研究结果分析 24-26 5.1 本研究MRTA 阳性诊断标准 24-25 5.2 三叉神经、面神经神经根REZ 的影像学判定 25 5.3 本研究的数据分析 25-26 6 HFS 的手术治疗进展 26-28 结语 28-29 参考文献 29-34 综述 34-43 附录43-54 致谢 54-55 详细摘要 55-60 5 研究结果分析 24-26 5.1 本研究MRTA 阳性诊断标准 24-25 5.2 三叉神经、面神经神经根REZ 的影像学判定25 5.3 本研究的数据分析 25-26 6 HFS 的手术治疗进展 26-28 结语 28-29 参考文献 29-34 综述 34-43 附录 43-54 致谢 54-55 详细摘要 55-60 5 研究结果分析 24-26 5.1 本研究MRTA 阳性诊断标准 24-25 5.2 三叉神经、面神经神经根REZ 的影像学判定 25 5.3 本研究的数据分析 25-26 6 HFS 的手术治疗进展 26-28 结语 28-29 参考文献 29-34 综述 34-43 附录43-54 致谢 54-55 详细摘要 55-60。
磁共振在诊断三叉神经痛及面肌痉挛中成像序列的选择王晓辉;刘丹;李军;张贝;赵荣娟;孙旗【摘要】目的:对磁共振应用常规及特殊成像序列诊断三叉神经痛(TN)及面肌痉挛(FS)的价值进行评价.方法:TN及FS患者52例,行SE T1WI、T2WI扫描,排除占位后再行3D-TSE序列和3D-VIBE序列扫描.经3D MRP、MIP、min-MIP后处理图像,观察神经与周围血管的关系.结果:16例TN和8例FS为肿瘤引起,行切除术;23例TN和5例FS为血管压迫所致,行微血管减压术.3D-VIBE、3D-TSE序列综合判断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及面肌痉挛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敏感性、手术符合率分别为92%(23/25)、33.3%(1/3)、96%(24/25)、85.7%(24/28).结论:磁共振扫描对明确三叉神经痛及面肌痉挛的病因具有重要价值,3D-TSE序列和3D-VIBE序列是显示血管神经空间关系的敏感方法,对TN和FS的术前评估具有较高的价值.【期刊名称】《医疗卫生装备》【年(卷),期】2014(035)007【总页数】3页(P77-79)【关键词】磁共振成像;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血管压迫【作者】王晓辉;刘丹;李军;张贝;赵荣娟;孙旗【作者单位】450042郑州,解放军153医院放射科磁共振室;450042郑州,解放军153医院放射科磁共振室;450042郑州,解放军153医院放射科磁共振室;450042郑州,解放军153医院放射科磁共振室;450042郑州,解放军153医院放射科磁共振室;450042郑州,解放军153医院放射科磁共振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18;R445三叉神经痛(TN)及面肌痉挛(FS)的病因较多,临床常见病因有:(1)桥小脑角区各种占位性病变,如听神经鞘瘤、脑膜瘤、胆脂瘤、三叉神经瘤、囊肿等;(2)颅底神经周围血管的压迫;(3)脱髓鞘病变;(4)神经根变性。
磁共振三叉神经成像在三叉神经痛诊断中的应用研究【摘要】目的:针对三叉神经疼痛患者行以磁共振成像的实际应用情况展开研究和分析。
方法:随机在2015年2月到2016年2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存在三叉神经疼痛症状的患者当中择取85名,对其临床资料予以分析,并给予全部患者两种序列磁共振成像检查,分析磁共振成像技术在临床当中的实际应用,并做以记录。
结果:经过成像扫描,85名患者当中,疼痛一侧三叉神经存在血管毗邻或压迫症状的有76例、和邻近血管无关的有9例;在没有出现疼痛一侧三叉神经存在血管毗邻或压迫症状的有11例、和邻近血管无关的有74例。
邻近血管发生毗邻或压迫和三叉神经痛之间有非常密切的联系。
结论:借助磁共振成像技术对三叉神经疼痛患者进行检查,可以显示出其两侧的三叉神经血管受到压迫的情况,且清晰度比较高,能够指导临床诊治,值得推广。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三叉神经成像;磁共振技术在颅脑神经疾病当中,三叉神经痛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类型,它的发病概率大约在0.05%左右,大部分情况下患者在发病的时候都会比较虚弱,而且疼痛很难忍受[1]。
目前对于三叉神经疼痛的发病原因还没有非常全面的研究,不过已经有文献可以证实,血管压迫令神经根部的微结构发生变化通常是造成疼痛的主要成因,能够占到60%到80%左右,而且大多都是血管、粘连带压迫[2]。
采取诸如血管减压术等措施,能够适当消除或者减轻症状,但是需要准确的术前评价。
在本文当中将针对磁共振技术对三叉神经痛患者发挥出的应用价值展开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在2015年2月到2016年2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存在三叉神经疼痛症状的患者当中择取85名,对其临床资料予以分析,其中包括36名男性患者以及49名女性患者,年龄均在35岁到70岁之间,平均数是(51.22±3.12)岁。
全部患者经过确诊均为单侧三叉神经疼痛。
且在一般资料上没有显著差异。
1.2方法给予全部患者两种序列磁共振成像检查,所选仪器为核磁共振仪器,其型号是西门子Skyra 3.0T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择取标准型的头线圈,检测人员是资深医师。
高分辨率MRTA综合扫描技术对三叉神经痛的诊断价值陈凯;李天然;杨平生;郑向东;黄晓斌;杨志杰【期刊名称】《功能与分子医学影像学杂志(电子版)》【年(卷),期】2014(003)001【摘要】目的探讨3.0 T磁共振扫描仪高分辨率MRTA综合扫描技术对三叉神经痛的诊断价值.方法诊断为三叉神经痛64例患者均采用三维时间飞跃法扫描序列(3D-TOF)与容积内插屏气扫描序列(VIBE)大、小体素模式进行扫描,扫描结束后分析三叉神经周围血管数目,计算图像信号噪声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结果采用VIBE序列大、小体素扫描所得图像所显示的三叉神经周围血管数目多于3D-TOF序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VIBE序列大、小体素扫描所得图像的SNR与CNR均显著高于3D-TOF序列(P<0.05).两种序列大体素扫描模式图像SNR与CNR均显著高于小体素扫描模式(P均<0.05).结论采用大体素3D-TOF FLASH序列扫描,能够明确辨别责任动脉:采用小体素VIBE序列能够精确显示脑桥小脑角池内三叉神经与邻近血管的关系,同时清晰显示责任静脉.两种技术综合应用能精确显示脑桥小脑角池内三叉神经与邻近血管的关系,可为术前制定手术方案提供全面细致的影像学参考.【总页数】4页(P11-14)【作者】陈凯;李天然;杨平生;郑向东;黄晓斌;杨志杰【作者单位】351100莆田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351100莆田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351100莆田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351100莆田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351100莆田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351100莆田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2;R745.11;R322.85【相关文献】1.3DVIBE增强扫描对MRTA阴性三叉神经痛的诊断价值 [J], 辛顺宝;刘强;齐先龙;郑宁;王光彬2.MRTA综合扫描技术对血管压迫性面肌痉挛的诊断价值 [J], 孙伟;李轫晨;陈锦;张晶晶;丁玉芹;陈财忠;曾蒙苏;刘豪3.MRTA扫描序列优化在脑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的应用价值 [J], 胡博;程娟;陈欣欣;班向芳;周晓静4.高分辨率CT靶扫描技术对肺磨玻璃结节的诊断价值 [J], 李平5.MRTA对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的诊断价值 [J], 吕发金;罗天友;李咏梅;向东;史斌;严敏;吴景全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MRTA综合扫描技术对血管压迫性面肌痉挛的诊断价值孙伟;李轫晨;陈锦;张晶晶;丁玉芹;陈财忠;曾蒙苏;刘豪【期刊名称】《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年(卷),期】2017(023)004【摘要】目的:探讨3.0T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MRTA)各种扫描方法在脑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中的应用,并分析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方法:对50例临床诊断为面肌痉挛的患者,进行t1-vibe-fs、t2-space-p2、3D-TOF FLASH三种序列扫描后,计算各组图像信号噪声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并分析比较其图像质量.结果:t1-vibe-fs、t2-space-p2两种序列图像的SNR与CNR均高于3D-TOF FLASH序列(P均< 0.05),t1-vibe-fs序列图像的SNR高于t2-space-p2序列(P<0.05),CNR低于t2-space-p2序列(P<0.05).t1-vibe-fs、t2-space-p2两种序列的图像质量评分均高于3D-TOF FLASH序列(P均< 0.05),t2-space-p2序列的图像质量评分高于t1-vibe-fs序列(P<0.05).结论:MRTA技术能清楚显示颅神经及责任血管,t1-vibe-fs结合t2-space-p2对颅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有重要价值.【总页数】5页(P380-384)【作者】孙伟;李轫晨;陈锦;张晶晶;丁玉芹;陈财忠;曾蒙苏;刘豪【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放射诊断科;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放射诊断科;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放射诊断科;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放射诊断科;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放射诊断科;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放射诊断科;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放射诊断科;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放射诊断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2【相关文献】1.高分辨率MRTA综合扫描技术对三叉神经痛的诊断价值 [J], 陈凯;李天然;杨平生;郑向东;黄晓斌;杨志杰2.磁共振3D FIESTA-C联合3D-TOF序列对血管压迫性面肌痉挛的诊断价值 [J], 邓桂芬;杨涛;程敬亮3.磁共振血管成像对血管压迫性面肌痉挛的诊断价值 [J], 崔斌;李坤成;卢洁;杨延辉4.MRTA扫描序列优化在脑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的应用价值 [J], 胡博;程娟;陈欣欣;班向芳;周晓静5.3.0T磁共振联合3D-FIESTA-C及3D-TOF-MRA序列对血管压迫性面肌痉挛的诊断价值 [J], 王迎春;孔延亮;刘婷;强永乾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磁共振断层血管造影诊断面肌痉挛的临床应用评估管永靖;凌华威;陈克敏;胡锦清;张仲伟;缪飞【期刊名称】《临床放射学杂志》【年(卷),期】2004(23)7【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断层血管造影 (MRTA)以及MRTA评分诊断法对于偏侧面肌痉挛 (HFS)的病因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 78例HFS患者MRI表现及手术结果。
结果MRTA评分法诊断结果显示 78例HFS患者中患侧面神经出脑干段受压迫 6 9例 ,其中面神经受血管压迫或与之关系密切者 6 1例 ,血管对面神经有可疑压迫者7例,1例为小脑扁桃体疝压迫面神经。
9例未见异常。
手术结果显示面神经根部受血管压迫 75例 ,1例为小脑扁桃体疝压迫面神经 ,另有2例手术未见异常。
与MRTA评分法诊断结论基本一致。
压迫血管为小脑前下动脉 (AICA)、小脑后下动脉 (PICA)、椎动脉 (VA)、不知名血管。
结论多平面MRTA成像可清楚显示VA、AICA、PICA、面神经出脑干段。
【总页数】4页(P571-574)【关键词】面肌痉挛;磁共振成像;磁共振断层血管造影;诊断【作者】管永靖;凌华威;陈克敏;胡锦清;张仲伟;缪飞【作者单位】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放射科;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神经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5【相关文献】1.脑神经疾患“血管压迫”病因的放射学诊断研究——磁共振断层成像脑血管造影术的应用 [J], 李善泉;潘耀华;万杰青;张晓华;罗其中;丁小龙2.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主动脉夹层诊断及术前评估中的应用比较 [J], 胡何节;刘永昌;王晓天;邓福生;方征东;孙小杰;葛新宝3.磁共振体层血管造影在面肌痉挛病因诊断中的价值 [J], 李磊;陈克敏;杨咏琰;范瑜4.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在三叉神经痛及面肌痉挛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J], 郑兆聪;陈自谦;王如密;高进喜;陈宏颉;魏梁锋;洪景芳5.3.0T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对面肌痉挛血管神经压迫诊断的临床价值研究 [J], 谭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MRTA诊断原发性面肌痉挛的临床价值柴维敏;陈克敏;丁小龙;李磊;谭令;曹艳;沈加林;姚秋英;朱震娅【期刊名称】《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05(025)006【摘要】目的评价MR断层血管成像(MRTA)在原发性面肌痉挛(EHFS)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102例确诊单侧EHFS患者和70例正常志愿者,接受双侧面神经MRTA检查,每侧面神经均获取横断面、斜冠状面及冠状面三个断面的图像.结果MRTA显示,患侧面神经血管接触及压迫的阳性率83.33%明显高于健侧13.22%(P<0.01);综合三个断面进行判断,可较任何单一断面获得更高的敏感性(83.33%)、特异性(86.78%)、准确性(85.76%),以及与临床症状的一致性(Kappa=0.672).结论血管明确接触/压迫面神经征象与临床发生EHFS症状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多平面MRTA成像有助于提高MRI检出血管接触或压迫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总页数】4页(P592-594,611)【作者】柴维敏;陈克敏;丁小龙;李磊;谭令;曹艳;沈加林;姚秋英;朱震娅【作者单位】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瑞金医院放射科,上海,200025;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瑞金医院放射科,上海,200025;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宝钢医院放射科,上海,200025;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仁济医院放射科,上海,200025;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瑞金医院放射科,上海,200025;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瑞金医院放射科,上海,200025;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仁济医院放射科,上海,200025;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仁济医院放射科,上海,200025;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仁济医院放射科,上海,2000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5.12;R814.42【相关文献】1.MRTA对原发性高血压病因诊断价值探讨 [J], 戴书华;邹利光;张启川;舒通胜;文利2.MRTA综合扫描技术对血管压迫性面肌痉挛的诊断价值 [J], 孙伟;李轫晨;陈锦;张晶晶;丁玉芹;陈财忠;曾蒙苏;刘豪3.MRTA诊断原发性面肌痉挛的临床价值 [J], 袁晓毅;季鹏;周正扬4.MRTA对面肌痉挛的诊断价值 [J], 齐先龙;郑宁5.MRTA对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的诊断价值 [J], 吕发金;罗天友;李咏梅;向东;史斌;严敏;吴景全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对三叉神经痛病因诊断的价值陈敏洁;杨驰;张伟杰;沈加林;王平仲【期刊名称】《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年(卷),期】2004(2)3【摘要】目的:评价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MRTA)对三叉神经痛患者病因诊断的价值,并为制定血管-神经压迫的影像学诊断标准提供建议。
方法:对45例(47侧)临床明确诊断为三叉神经痛的患者进行MRTA检查,2位影像学专业人员在不告知诊断的情况下独立读片,其间的差异采用成组设计两样本比较的u检验。
设立有症状侧为实验组,无症状侧为对照组,组间差异采用X2检验。
对其中2例进行了微血管减压术。
结果:2位影像学专业人员的评分在统计学上无差异(双尾,P>0.05)。
45例病例中,6例为肿瘤压迫引起,占13.3%。
其余41侧有症状侧MRTA明确诊断为压迫者占58.5%(24/41),可疑压迫者占17.1%(7/41),责任血管依次为小脑上动脉(SCA)61.3%、小脑下前动脉(AICA)19.4%、SCA+AICA为12.9%、椎动脉(VA)为6.4%,血管压迫的部位于近脑干1/3者占61.30%(19/31),其余占38.7%。
37侧无症状侧MRTA无明确诊断为压迫者,可疑压迫者占18.9%(7/37)。
经X2检验,两组有显著差异(P<0.005),2例行微血管减压术的患者,MRTA诊断与术中发现符合,术后患者疼痛即刻缓解,且无明显麻木。
结论:多平面-MRTA方法可作为三叉神经痛初诊患者的常规检查手段,并为微血管减压术提供一定的参考。
【总页数】4页(P165-168)【关键词】三叉神经痛;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MRTA;血管-神经压迫【作者】陈敏洁;杨驰;张伟杰;沈加林;王平仲【作者单位】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放射科;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放射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82【相关文献】1.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对三叉神经痛病因的诊断价值 [J], 林青;童绥君;曲红丽;刘希尧;庄雄杰2.1.5T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神经血管关系的诊断价值及可靠性分析 [J], 吴凤英3.3.0T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神经血管关系的诊断价值及可靠性分析 [J], 孙凤4.浅析1.5T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神经血管关系的诊断价值 [J], 袁逢黎5.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对三叉神经痛病因诊断的价值分析 [J], 黄飞;林金香;张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