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程测量计算公式共53页
- 格式:ppt
- 大小:4.71 MB
- 文档页数:53
水准仪在测量工程中是如何计算高程2010-11-28 02:44:45|分类:工程测量|举报|字号订阅水准仪在测量工程中是如何计算高程实测标高=后视读数+后视标高-前视读数高程的计算有两种方法 1 已知高程+高差=待测高程 (高差法)高差=前视度数-后视觉读数2 已知高程+已知高程点读数=HH - 待测点读数=待测高程 (等高法)表格中有: 观测点站点每站的前/后视读数高差高差闭合差高程结果qq:35542491 我会尽我所能地面高+后视读数=仪器高度仪器高度-塔尺读数=塔尺处的高程<必须知道一个已知的地面高,你自己设一个也是可以的>后视器高中间视前视高程备注1.100 180.695 179.5951.200 179.495179.595+1.1=180.695180.695-1.2=179.495高层建筑沉降观测技术的应用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物质文明的极大提高及建筑设计施工技术水平的日臻成熟完善,同时,也因土地资源日渐减少与人口增长之间日益突出的矛盾,高层及超高层建(构)筑物越来越多。
为了保证建构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和建(构)筑物的安全性,并为以后的勘察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资料及相应的沉降参数,建(构)筑物沉降观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愈加明显。
关键词:高层沉降观测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物质文明的极大提高及建筑设计施工技术水平的日臻成熟完善,同时,也因土地资源日渐减少与人口增长之间日益突出的矛盾,高层及超高层建(构)筑物越来越多。
为了保证建构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和建(构)筑物的安全性,并为以后的勘察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资料及相应的沉降参数,建(构)筑物沉降观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愈加明显。
现行规范也规定,高层建筑物、高耸构筑物、重要古建筑物及连续生产设施基础、动力设备基础、滑坡监测等均要进行沉降观测。
特别在高层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应用沉降观测加强过程监控,指导合理的施工工序,预防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均匀沉降,及时反馈信息为勘察设计施工部门提供详尽的一手资料,避免因沉降原因造成建筑物主体结构的破坏或产生影响结构使用功能的裂缝,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全站仪水平测量及计算公式因为用全站仪(附加棱镜)、经纬仪(附加塔尺)测量高程,是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和竖直角,应用三角公式计算两点的高差,用全站仪测定高程的方法通常称为三角高程测量(或称测距高程)。
用全站仪测量高程的特点是,精度比用水准仪测量低,但是这种方法简便、灵活,受地形的限制小。
因此通常用于山区的高程测量和地形测量。
三角高程测量,一般应在一定密度的水准测量控制之下。
通常三角高程测量是高程控制测量的一种补充手段,其精度应同同等级的水准测量相同。
当我们采用全站仪(光电测距仪)进行高程测量放样时,如图2-2所示,由于全站仪的视线不都在一个水平面上,而全站仪所读读数由正负之分,在进行高程测量放样计算时,我们输入的数据必须以全站仪所读读数实际输入,设后视点BM 的高程为H0,在同一测站下(全站仪的仪器高恒等),放样点的实测高程的计算公式(以下为棱镜高度保持不变的放样点高程推导公式)如下:视线高程H视线 = H0-h0 + v放样点高程Hn = H视线-hn-v =(H0-h0 + v)+ hn-v= H0-h0 + hn当棱镜高度改变时,设棱镜改变后的高度相对与后视时的高度改变值为w (改变后的高度减去棱镜初始高度),则放样点的的实测高程为:Hn = H0-h0 + hn-w。
为避免误差因距离的传递,各等级的三角高程测量必须限制一次传递高程的距离。
三角高程测量路线的总长原则上可参考同等级的水准路线的长度,路线尽可能组成闭合多边形,以便对高差闭合差进行校核。
除以上介绍的基本方法外,采用全站仪测量高程中,视线高程有两种计算方法:一、若已知置站点地面高程,则视线高程为“置站点地面高程与全站仪仪器高之和”。
二、若已知后视点地面高程,则视线高程为“后视点地面高程减去后视高差读数加上棱镜高度”。
以上两种方法计算的视线高程是相等的。
由此可知,前视目标点的高程为“仪器视线高程加上前视高差读数减去棱镜高度”。
水准仪平均高差计算公式
水准仪高程的计算公式如下:
1、已知高程+高差=待测高程(高差法) ;高差=前视度数-后视觉读数。
2、已知高程+已知高程点读数=H;H - 待测点读数=待测高程(等高法)。
水准仪(英文:level)是建立水平视线测定地面两点间高差的仪器。
原理为根据水准测量原理测量地面点间高差。
主要部件有望远镜、管水准器(或补偿器)、垂直轴、基座、脚螺旋。
按结构分为微倾水准仪、自动安平水准仪、激光水准仪和数字水准仪(又称电子水准仪)。
按精度分为精密水准仪和普通水准仪。
水准仪咼程测量计算方法
如图所示:
4 —
■■
I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_________
公式:前视点高程=后视点高程+后视读数-前视读数
(如需多次转点,则不断向前移动水准仪,把前一次测得的前视点高程作为后视点高程即可,如此反复循环)
例一:如已知后视点A高程为32.500m,将水准仪架设在后视点A 与前视点B之间,立标尺在A点读数假设为4.225m (后视读数),然后转动水准仪望远镜向B处,立标尺在B点读数(前视读数)假设为
1.562m
B 点高程=32.500+4.225-1.562=35.163m
例二:已知A点高程为48.65 m求B点高程(标高)?:
将水准仪架设于后视点A与前视点B之间,将水准仪调整水平状态, 将水准尺(标尺)立于A点读的读数3.538 m转动水准仪望远镜处向B处,并将将水准尺(标尺)立于B读的读数1.645m则B点高程计算如下:
B 点高程=48.65+3.538-1.645=50.543 m。
三角高程测量的计算公式三角高程测量是地理测量中常用的一种方法,用于测量地面上的点的高程。
本文将介绍三角高程测量的计算公式,并解释其原理和应用。
三角高程测量是基于三角法原理的一种测量方法。
它利用三角形的一些特性和测量数据,通过计算可以得到被测点的高程。
三角高程测量适用于各种地形条件,无论是平原、山地还是高原,都可以通过三角高程测量来确定各个点的高程。
三角高程测量的计算公式如下:h = H + d * tan(a)其中,h表示被测点的高程,H表示参考点的高程,d表示两个测点之间的水平距离,a表示两个测点之间的夹角。
根据这个公式,我们可以通过测量参考点和被测点之间的距离和夹角,再加上参考点的高程,就可以计算出被测点的高程。
这个公式的原理是基于三角形的相似性原理,即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边的比例相等。
在实际测量中,我们首先需要选择一个参考点,可以是已知高程的点或者固定测量设备的位置。
然后,利用测量仪器测量参考点和被测点之间的水平距离和夹角。
最后,根据测量数据和计算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被测点的高程。
三角高程测量在地理测量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绘制地形图、制作地图、建筑工程设计等。
通过三角高程测量,我们可以快速准确地确定地面上各个点的高程,为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规划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在实际应用中,三角高程测量需要考虑一些误差因素。
例如,测量仪器的精度、天气条件、地形复杂度等都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
因此,在测量过程中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测量仪器、控制测量误差,并进行合理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三角高程测量是一种常用的地理测量方法,通过测量参考点和被测点之间的距离和夹角,再结合计算公式,可以准确地确定被测点的高程。
它在地理信息系统、地形图制作、建筑工程设计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注意测量误差的控制和数据处理,以提高测量结果的精度和可靠性。
通过三角高程测量,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表面的地形特征,为人类的生活和发展提供有益的信息。
全站仪测量高程计算方式
全站仪测量高程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仪器架设在已知水准点(高程点)上。
第二种:仪器架设在非水准点(高程点)上,也就是架设在已知点和待测点之外。
第一种情况计算公式(仪器架设在水准点上):待测点高程=H(测站点高程)+i(全站仪高)+h(测量点高差vd)-L(测量点棱镜高)
第一种情况计算公式(仪器架设在待测点上):测站点高程=H(棱镜点高程)-i(全站仪高)-h(测量点高差vd)+L(测量点棱镜高)
第二种情况计算公式(仪器架设在非水准点上):待测点(前视点)高程=H(后视水准点高程)-h(后视高差vd)+h(前视高差vd)+L(后视点棱镜高)-L(前视点棱镜高)注:如果前视点和后视点棱镜高一样,可以省略最后两项。
希望可以帮到你!。
竖曲线高程计算公式
一、符号说明:
1、L-竖曲线计算点与起点里程差即计算点至起点的弧长(以米计);
2、R-竖曲线半径(以米计);
3、h-竖曲线起点切线上对应点与线路上计算点高差(此值为绝对值);
4、S-竖曲线起点切线上计算点对应点至起点的距离(以米计);
5、H计-竖曲线上计算点高程(以米计);
6、H起-竖曲线上起点高程(以米计)。
7、i1、i2-小里程段、大里程段坡度值(i1上坡为“+”,下坡为“-”);
8、L s-竖曲线段长度(以米计)。
二、竖曲线计算公式
1、h=R(1-cos2A)/cos i1;(其中:A=L/(2R),以下同)
2、S=2RsinA cos(|i1|-A)/ cos i1;
3、H计=H起+S*i1±h(式中:凸曲线取“-”号,凹曲线取“+”号)。
4、L s=R| i2- i1|
三、图示:
超高变化率公式
三次抛物线:h=H×l2(3L-2l)/L3,
说明:l为计算点至起点的距离(即里程差),L为缓和曲线长度,H为变化横坡差,h为坡率变化值。
三角高程测量的计算公式三角高程测量是一种常用的地理测量方法,随着测量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拓宽,其计算公式也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从计算公式的基本原理、计算过程和误差控制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三角高程测量的计算方法。
一、基本原理三角高程测量,顾名思义,是以三角形理论为基础进行测量的一种方法。
通常情况下,我们选取三个站点进行测量,这三个站点构成一个三角形,我们可以测量得到三个角的角度和三边的长度。
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运用三角函数,求得这个三角形的高程。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H = L(a sin B + b sin A)/ sin C其中,H为目标点的高程,L为相邻两个点的距离,A 和B为相邻两点到目标点的水平角,C为相邻两点之间的斜线距离。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一般采用三边测量和两边一角测量两种方法来进行三角高程测量。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需要进行角度和距离的测量,然后通过计算公式求得目标点的高程。
二、计算过程在进行三角高程测量之前,我们需要对测量区域进行勘验,确定三个测量点的位置,并在每个站点上架设三角测量仪器。
在具体的测量过程中,我们首先测量站点之间的距离和角度。
这一步骤可以采用三边测量或两边一角测量方式。
如果采用三边测量方式,则需要同时测量两个角度。
如果采用两边一角测量方式,则需要测量三个角度。
在完成角度和距离的测量之后,我们可以将数据输入到计算公式中,求解目标点的高程。
需要注意的是,三角高程测量的计算精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测量仪器的精度、环境因素以及人为操作错误等。
因此,在进行计算之前,我们需要对数据进行校核,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三、误差控制三角高程测量存在着测量误差,这不可避免。
为了尽可能地减小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干扰,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选择合适的测量仪器。
测量仪器的精度和稳定性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很大。
因此,我们需要选用精度高、稳定性好的测量仪器来进行测量。
工程测量常用计算公式工程测量是指通过测量手段获取工程项目的相关数据,以便进行设计、施工和监测等工作。
在工程测量中,常常需要用到一些计算公式来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工程测量计算公式:1.距离测量相关公式:- 直线距离计算公式:d=sqrt((x2-x1)^2+(y2-y1)^2),其中(x1,y1)和(x2,y2)分别为直线两个点的坐标。
- 准线距离计算公式:d=(s/n)*sqrt((m1)^2+(m2)^2+...+(mn)^2),其中s为总长度,n为总测次数,m1、m2、..、mn分别为各测次的测量值。
- 斜距计算公式:d=sqrt((HC+ΔH)^2-(n1-n2)^2),其中HC为水平视距,ΔH为高差,n1和n2分别为测站的高程。
2.角度测量相关公式:- 三角测量公式:tanA=(a/b),其中A为角度,a为A边长,b为B边长。
-方位角计算公式:Az=At+Δ,其中Az为目标点的方位角,At为测站的方位角,Δ为目标点相对测站的方位角修正数。
- 高程角计算公式:V=(100/π)*atan((n2-n1)/d),其中V为高程角,n1和n2分别为测站和目标点的高程,d为水平距离。
3.面积和体积测量相关公式:- 面积计算公式:S=(1/2)*(x1y2+x2y3+...+xn-1yn+xny1-x2y1-x3y2-...-xn-yn-1-x1yn),其中(x1,y1)到(xn,yn)为多边形边界点的坐标。
-体积计算公式:V=S*H,其中V为体积,S为横截面面积,H为高度。
4.坐标转换公式:- 平面坐标转换公式:X=x0+R*sin(A),Y=y0+R*cos(A),其中(x0,y0)为原点坐标,R为距离,A为方位角。
-大地坐标转换公式:B=B0+ΔB,L=L0+ΔL,其中(B0,L0)为基准点的大地坐标,ΔB和ΔL分别为相对于基准点的纬度和经度差值。
这些计算公式只是工程测量中的一部分,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根据具体测量需求进行更多的计算和推导。
经纬仪测标高计算公式?
高程的计算有两种方法:萊垍頭條
1 .已知高程+高差=待测高程(高差法) 高差=前视度数-后视觉读数頭條萊垍
2. 已知高程+已知高程点读数=H H - 待测点读数=待测高程 (等高法)萊垍頭條
扩展资料:條萊垍頭
高程测量(height determination)确定地面点高程的测量工作。
一点的高程一般是指这点沿铅垂线方向到大地水准面的距离,又称海拔或绝对高程。
垍頭條萊
测量高程通常采用的方法有: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和气压高程测量。
偶尔也采用的流体静力水准测量方法,主要用于越过海峡传递高程。
例如欧洲水准网中,包括英法之间,以及丹麦和瑞典之间的流体静力水准联测路线。
萊垍頭條
①水准测量是测定两点间高差的主要方法,也是最精密的方法,主要用于建立国家或地区的高程控制网。
萊垍頭條
②三角高程测量是确定两点间高差的简便方法,不受地形条件限制,传递高程迅速,但精度低于水准测量。
主要用于传算大地点高程。
萊垍頭條
③气压高程测量是根据大气压力随高度变化的规律,用气压计测定两点的气压差,推算高程的方法。
萊垍頭條。
三角高程测距法计算公式在地理测量和导航领域,测距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而三角高程测距法是一种常用的测距方法之一。
本文将介绍三角高程测距法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三角高程测距法是利用三角形的相似性原理,通过测量两个点之间的水平距离和垂直高程差来计算两点之间的实际距离。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测量山区或者其他地形复杂的地区,因为在这些地方使用其他测距方法可能会受到一些限制。
三角高程测距法的计算公式如下:d = √(ΔH^2 + ΔL^2)。
其中,d表示两点之间的实际距离,ΔH表示两点之间的垂直高程差,ΔL表示两点之间的水平距离。
在实际应用中,首先需要测量两个点之间的水平距离,通常可以使用测距仪或者全站仪来进行测量。
然后需要测量两个点之间的垂直高程差,这可以通过水准仪或者其他高程测量工具来实现。
最后,将这两个数据代入上述的计算公式中,就可以得到两点之间的实际距离。
三角高程测距法的应用非常广泛。
比如在地图制作中,为了准确绘制地图上的山脉、河流等地理要素,需要使用三角高程测距法来获取这些地理要素之间的实际距离。
另外,在军事领域和野外探险中,也常常需要使用三角高程测距法来获取地形的实际距离,以便进行作战或者导航。
除了上述的基本公式之外,三角高程测距法还有一些变种和衍生公式。
比如在实际测量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地形复杂的地区,这时候就需要考虑地形因素对测距结果的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斜距修正公式来修正实际距离,以提高测距的准确性。
总之,三角高程测距法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测距方法,它通过测量水平距离和垂直高程差来计算实际距离,广泛应用于地理测量、地图制作、军事作战和野外探险等领域。
通过掌握三角高程测距法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可以更好地进行地理测量和导航工作,提高测距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路面高程测量计算公式好的,以下是为您生成的关于“路面高程测量计算公式”的文章:咱先来说说路面高程测量这回事儿。
这在工程建设里可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就好比给路面做了个精准的“身高测量”。
路面高程测量的计算公式呢,其实就像是一个解题的小窍门。
比如说水准测量高差法,那公式就是:高差 = 后视读数 - 前视读数。
这就好比你站在一个地方,往后看有一个数字,往前看又有一个数字,把后面的数字减去前面的数字,就得出了高度的差别。
我想起之前参与的一个乡村道路修建的项目。
那时候,我们团队负责的就是精确测量路面的高程,以确保道路修建得平整顺畅。
当时正值夏天,太阳火辣辣地照着,那温度高得能把鸡蛋给蒸熟喽。
我们扛着测量仪器,在那条还没成型的土路上来来回回地走着。
我负责记录数据,同事小李负责操作水准仪。
每测一个点,小李都得小心翼翼地调整仪器,眼睛紧紧盯着目镜,生怕有一点点偏差。
我呢,就在旁边紧张地等着他报出读数,然后快速地记下来。
汗水不停地从额头流下来,迷住了眼睛,我都顾不上擦一擦。
有一次,小李报出了一个读数,我刚要记下来,突然一阵风吹过来,把我手里的本子给吹翻了。
哎呀,我心里那个急呀!赶紧捡起来,重新确认刚才的数据,生怕记错了。
咱接着说这计算公式啊。
还有一种叫视线高法,公式是:待测点高程 = 视线高 - 中丝读数。
这就像是给路面设定了一个基准的“视线高度”,然后通过测量中间的读数来算出具体的高程。
在实际测量中,仪器的精度、测量的环境,还有我们操作的规范程度,都会影响到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所以啊,每次测量我们都得打起十二分的精神。
就像那次在乡村道路的测量中,有个路段的地形特别复杂,有个小坡,还有个小水坑。
我们为了得到准确的数据,在那个地方反复测量了好几次,不断调整仪器的位置,确保每个数据都经得起考验。
等到测量结束,我们的衣服都湿透了,整个人像是从水里捞出来的一样。
但看着手里那密密麻麻、准确无误的数据,心里别提有多踏实了。
总之,路面高程测量的计算公式虽然看起来简单,可实际运用起来,那可是需要细心和耐心的。
高程测量计算土方计算公式在土地工程中,土方计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
它涉及到土地的开挖和填方工程,是土地工程施工前的必要准备工作。
而高程测量则是土方计算的基础,通过高程测量可以确定地表的高程,从而计算土方量。
本文将介绍高程测量计算土方计算公式,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土地工程中的土方计算。
1. 高程测量的基本原理。
高程测量是通过测量地表的高程来确定地形的一种测量方法。
在土地工程中,常用的高程测量方法包括水准测量和GPS测量。
水准测量是通过水准仪测量地表的高程,而GPS测量则是通过卫星定位系统来确定地表的高程。
通过高程测量,可以得到地表不同点的高程数据,从而确定地形的起伏和坡度。
2. 土方计算的基本原理。
土方计算是根据地表的高程数据来计算土地的开挖和填方量。
在土地工程中,土方计算通常分为开挖计算和填方计算两部分。
开挖计算是根据地表的高程数据来确定需要开挖的土方量,填方计算则是根据地表的高程数据来确定需要填方的土方量。
通过土方计算,可以确定土地工程中需要开挖和填方的具体数量,为施工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数据。
3. 高程测量计算土方计算公式。
在进行土方计算时,需要根据地表的高程数据来确定土方量。
常用的土方计算公式包括开挖计算公式和填方计算公式。
(1)开挖计算公式。
开挖计算公式通常采用三角形棱台的体积计算公式。
假设需要开挖的土方为三角形棱台形状,其底面积为A,顶面积为B,高度为H,则开挖土方的体积V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V = (A + B + √(A B)) H / 3。
(2)填方计算公式。
填方计算公式也采用三角形棱台的体积计算公式。
假设需要填方的土方为三角形棱台形状,其底面积为A,顶面积为B,高度为H,则填方土方的体积V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V = (A + B + √(A B)) H / 3。
通过以上土方计算公式,可以根据地表的高程数据来确定土方量,为土地工程的施工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数据。
4. 高程测量计算土方计算的应用。
三角高程测量的计算公式-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三角高程测量的计算公式如图所示,已知A点的高程H A,要测定B点的高程 H B,可安置经纬仪于A点,量取仪器高i A;在B点竖立标杆,量取其高度称为觇 B 标高v B;用经纬仪中丝瞄准其顶端,测定竖直角α。
如果已知AB两点间的水平距离D (如全站仪可直接测量平距),则AB两点间的高差计算式为:如果当场用电磁波测距仪测定两点间的斜距D′,则AB两点间的高差计算式为:以上两式中,α为仰角时tanα或sinα为正,俯角时为负。
求得高差h AB以后,按下式计算B点的高程:以上三角高程测量公式、中,设大地水准面和通过A、B点的水平面为相互平行的平面,在较近的距离(例如200米)内可以认为是这样的。
但事实上高程的起算面——大地水准面是一曲面,在第一章中已介绍了水准面曲率对高差测量的影响,因此由三角高程测量公式、计算的高差应进行地球曲率影响的改正,称为球差改正f1,如图(见课本)所示。
按式:式中:R为地球平均曲率半径,一般取R=6371km。
另外,由于视线受大气垂直折光影响而成为一条向上凸的曲线,使视线的切线方向向上抬高,测得竖直角偏大,如图所示。
因此还应进行大气折光影响的改正,称为气差改正f2,f2恒为负值。
图三角高程测量图地球曲率及大气折光影响设大气垂直折光使视线形成曲率大约为地球表面曲率K倍的圆曲线(K称为大气垂直折光系数),因此仿照式,气差改正计算公式为:球差改正和气差改正合在一起称为球气差改正f,则f应为:大气垂直折光系数K随气温、气压、日照、时间、地面情况和视线高度等因素而改变,一般取其平均值,令K=。
在表中列出水平距离D=100m-200m的球气差改正值f,由于f1>f2,故f恒为正值。
考虑球气差改正时,三角高程测量的高差计算公式为:或由于折光系数的不定性,使球气差改正中的气差改正具有较大的误差。
但是如果在两点间进行对向观测,即测定h AB及h BA而取其平均值,则由于f2在短时间内不会改变,而高差h BA必须反其符号与h AB取平均,因此f2可以抵消,f1同样可以抵消,故f的误差也就不起作用,所以作为高程控制点进行三角高程测量时必须进行对向观测。
水准仪在测量工程中是如何计算高程2010-11-28 02:44:45|分类:工程测量|举报|字号订阅水准仪在测量工程中是如何计算高程实测标高=后视读数+后视标高-前视读数高程的计算有两种方法 1 已知高程+高差=待测高程 (高差法)高差=前视度数-后视觉读数2 已知高程+已知高程点读数=HH - 待测点读数=待测高程 (等高法)表格中有: 观测点站点每站的前/后视读数高差高差闭合差高程结果qq:35542491 我会尽我所能地面高+后视读数=仪器高度仪器高度-塔尺读数=塔尺处的高程<必须知道一个已知的地面高,你自己设一个也是可以的>后视器高中间视前视高程备注1.100 180.695 179.5951.200 179.495179.595+1.1=180.695180.695-1.2=179.495高层建筑沉降观测技术的应用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物质文明的极大提高及建筑设计施工技术水平的日臻成熟完善,同时,也因土地资源日渐减少与人口增长之间日益突出的矛盾,高层及超高层建(构)筑物越来越多。
为了保证建构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和建(构)筑物的安全性,并为以后的勘察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资料及相应的沉降参数,建(构)筑物沉降观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愈加明显。
关键词:高层沉降观测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物质文明的极大提高及建筑设计施工技术水平的日臻成熟完善,同时,也因土地资源日渐减少与人口增长之间日益突出的矛盾,高层及超高层建(构)筑物越来越多。
为了保证建构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和建(构)筑物的安全性,并为以后的勘察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资料及相应的沉降参数,建(构)筑物沉降观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愈加明显。
现行规范也规定,高层建筑物、高耸构筑物、重要古建筑物及连续生产设施基础、动力设备基础、滑坡监测等均要进行沉降观测。
特别在高层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应用沉降观测加强过程监控,指导合理的施工工序,预防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均匀沉降,及时反馈信息为勘察设计施工部门提供详尽的一手资料,避免因沉降原因造成建筑物主体结构的破坏或产生影响结构使用功能的裂缝,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