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注意与观察
- 格式:ppt
- 大小:1.58 MB
- 文档页数:50
《幼儿行为观察与记录的方法》教案第一章:幼儿行为观察与记录的重要性1.1 理解幼儿行为观察与记录的定义1.2 探讨幼儿行为观察与记录的重要性1.3 理解幼儿行为观察与记录在教育中的应用第二章:幼儿行为观察的方法2.1 认识常用的幼儿行为观察方法2.2 学习直接观察法2.3 学习间接观察法2.4 学习观察技巧与注意事项第三章:幼儿行为记录的方法3.1 认识常用的幼儿行为记录方法3.2 学习日记法3.3 学习表格记录法3.4 学习图表记录法3.5 学习记录技巧与注意事项第四章:幼儿行为观察与记录的实际操作4.1 学习选择观察对象与情境4.2 学习制定观察计划与目标4.3 学习进行观察与记录4.4 学习整理与分析观察记录第五章:幼儿行为观察与记录的应用案例分析5.1 分析幼儿行为观察与记录的应用案例5.2 讨论案例中的观察与记录方法5.3 分析案例中的观察结果与启示5.4 学习如何将观察与记录应用于幼儿教育实践中第六章:幼儿行为观察与记录的伦理considerations 6.1 理解幼儿行为观察与记录的伦理原则6.2 探讨幼儿隐私权与知情同意的问题6.3 学习保护幼儿权益的观察与记录方法6.4 讨论伦理违规案例及应对策略第七章:特殊需求幼儿的行为观察与记录7.1 认识特殊需求幼儿的行为特点7.2 学习适应特殊需求幼儿的观察方法7.3 特殊需求幼儿行为记录的特殊考虑7.4 讨论特殊需求幼儿行为观察与记录的实际案例第八章:幼儿行为观察与记录的数字化工具8.1 了解数字化观察与记录工具的种类8.2 学习使用视频记录与分析软件8.3 学习使用行为观察应用程序8.4 探讨数字化工具的优缺点及适用场景第九章:幼儿行为观察与记录在研究中的应用9.1 理解幼儿行为研究的基本过程9.2 学习如何使用观察与记录数据进行研究9.3 探讨研究中的观察与记录偏差及控制方法9.4 分析幼儿行为研究案例及启示第十章:幼儿行为观察与记录的培训与反馈10.1 学习如何进行幼儿行为观察与记录的培训10.2 讨论培训内容的设定与实施方法10.3 学习观察与记录的反馈技巧10.4 分析培训与反馈的有效性及其改进方向第十一章:幼儿行为观察与记录在家庭环境中的应用11.1 理解家庭环境中幼儿行为观察与记录的重要性11.2 学习家庭环境中的观察方法与技巧11.3 探讨与家长沟通观察与记录的方法11.4 分析家庭环境中的观察记录案例及启示第十二章:幼儿行为观察与记录在游戏活动中的应用12.1 认识游戏活动中幼儿行为观察与记录的重要性12.2 学习游戏活动中的观察方法与技巧12.3 分析游戏活动中的观察记录案例及启示12.4 探讨观察与记录在游戏活动中的实际应用第十三章:幼儿行为观察与记录在课堂环境中的应用13.1 理解课堂环境中幼儿行为观察与记录的重要性13.2 学习课堂环境中的观察方法与技巧13.3 分析课堂环境中的观察记录案例及启示13.4 探讨观察与记录在课堂环境中的实际应用第十四章:幼儿行为观察与记录在特殊情境中的应用14.1 认识特殊情境中幼儿行为观察与记录的重要性14.2 学习特殊情境中的观察方法与技巧14.3 分析特殊情境中的观察记录案例及启示14.4 探讨观察与记录在特殊情境中的实际应用第十五章:幼儿行为观察与记录的总结与展望15.1 回顾幼儿行为观察与记录的学习内容15.2 分析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15.3 展望幼儿行为观察与记录的未来发展趋势15.4 探讨幼儿行为观察与记录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前景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教案《幼儿行为观察与记录的方法》共分为十五个章节,涵盖了幼儿行为观察与记录的基本概念、方法、实际操作、伦理considerations、数字化工具应用、研究方法以及培训反馈等多个方面。
第三节观察法(讲稿)一、观察法的概念和特点观察法是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借助一定的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能动地进行系统的考察和描述,从而获得经验事实的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是进行体育科学研究最基本的方法之一,是获得第一手信息资料和感性认识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形成、发展和检验体育科学理论的实践基础。
在体育科学研究中经常使用的测量法,是通过测量工具对所观察事物的一种定量描述方法;摄影法则是先利用照相机、录像机、电影摄影机记录所观察的事物或现象,然后再进行深入、细致观察的一种记录事实的方法。
这两种方法,从本质上来说,都属于观察法的范畴。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起点,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一种手段和方法。
对于某些特殊的自然现象,实验室观察具有特殊重要意义,但多数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一般只能在自然环境下进行观察。
观察法(或结合其他研究方法)在体育科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推动体育科学乃至体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例如:第十六届世界杯足球赛刚落下帷幕,中国足协便在全国范围组织了“世界杯与中国足球”研讨会,通过观看的64场决赛阶段比赛,了解世界足球技、战术发展变化特征,把握世界足球发展趋势,明确我们应向世界杯学什么?针对当前我国足球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探讨尽快解决的措施和行之有效的方法,提出我国足球今后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使我国足球尽快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观察法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第一,观察法是一种自觉的、有目的有计划的认识活动,而不是盲目的简单反射式感觉。
日常生活中的观察是观察者通过看、触、尝、嗅等方式消极地接受外界对感官的刺激,而科学观察在科学研究中还包括理解或从理性上领会的含义。
科学观察有着明确的观察目的和观察对象;有着具体而严密的观察计划;是为了揭示自然现象中的规律而积极地、主动地对客观事物进行考察和描述。
第二,观察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的,观察对象是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客观现象。
这一特点也是观察法有别于其他研究方法的主要标志。
教育研究方法——第四章教育观察研究[考察目标]1.了解教育研究及其方法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理解教育研究方法的重要术语、基本概念,掌握教育研究方法的一般原理及主要研究方法。
2.具有进行教育研究选题及研究方案设计、查阅文献资料、收集和分析研究资料、撰写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等的初步能力。
3.能够运用教育研究原理分析和评论教育研究设计、成果及典型案例,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章教育观察研究(一)、教育观察研究概述1.教育观察的含义:指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官和辅助仪器,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进行系统考察,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教育观察的类型:广义的观察和科学观察广义的观察(日常观察):通过研究者的亲身感受或体验来获得有关研究对象的感性材料,带有一定的自发性、偶然性。
科学观察:研究者按照预定计划,对于观察对象的范围、条件和方法作明确选择,有目的地直接观察处于自然条件的研究对象的言语、行为等外部表现,搜集事实材料并加以分析研究从而获得对问题的较为深入的认识。
2.教育观察研究的基本特点:教育研究中的观察法属于科学观察,科学观察的基本特点:有明确的观察目的;对观察对象不加任何干预控制;有翔实的观察记录。
(1)目的性。
为了解决某一问题而进行的,因此,观察前有明确的观察目的,并确定了观察的范围,形式和方法。
(2)客观性。
自然状态下进行,不干预研究对象的活动,确保客观性、真实性。
(3)能动性。
作为研究手段的教育观察是按事先制定的提纲和程序进行,同时规定了观察的时间和内容,是从大量的教育现象中选择典型对象、典型条件,力求全面把握研究对象的各种属性,并用科学理论去分析、判断和理解观察结果,因此,同样具有能动性。
3.教育观察研究的基本原则(1)目的性。
要按照研究课题的目的,撇开那些无关的内容和次要的过程,排除干扰因素,使研究的主要对象以及主要过程得到充分的暴露。
(2)客观性。
为保持观察的客观性,必须注意克服先入为主的偏见、无意过失、假象与错觉。
第二节地貌的观察课程标准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 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学习目标1.掌握地貌观察的顺序。
2.熟悉地貌观察的主要内容。
3.了解地貌观察实践的过程。
一、地貌观察的顺序1.地貌组成的层次性:规模较大的地貌往往由次一级的地貌组合而成。
2.观察地貌的顺序: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即先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再观察和描述次一级地貌,最后描述更小的地貌特征。
如:山地→山岭→陡崖。
判断1.一般山地规模比山岭大。
( √ )2.高原上可能有山脉或丘陵。
( √ )二、地貌观察的内容1.高度:包括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
(1)绝对高度是划分高原、山地和平原等地貌的主要依据。
(2)相对高度能够反映地面的起伏状况。
2.坡度:划分坡的重要标准。
(1)坡度大小一般用坡度角或者垂直距离和水平距离的比值来表示。
(2)影响:坡度大于15°的坡地上不适宜耕作;铁路线的最大坡度一般不超过2.5%~3%。
3.坡向:重点关注阳坡和阴坡、迎风坡和背风坡。
4.除此以外,还要注意观察地貌的形状、面积、空间分布状况、地面起伏状况和破碎程度等。
思考怎样描述南北半球东西向山脉坡向的不同之处?答案北半球一般南坡日照多,南坡是阳坡,北坡是阴坡;南半球则北坡是阳坡,南坡是阴坡。
迎风坡与背风坡要根据当地的盛行风向来判定。
探究点地貌观察1.写出图中序号表示的地形名称。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⑥________。
答案盆地陡崖山谷山脊山顶鞍部2.就宏观地貌来讲,图示地区地形以________、______为主。
答案丘陵(低山)、平原3.小河流向东方,计划把水调到C处,有虚线AC和BC两条路线,选择哪一条比较合理?为什么?答案AC。
可自流引水至C处。
4.如果在山坡上整修梯田,选在甲处好还是乙处好?理由是什么?答案乙处。
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1.宏观地貌类型及其特征地形类型形态特征等高线平原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地势平坦丘陵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较小,等高线较稀疏,弯曲部分比较和缓山地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较大,等高线密集,河谷转折呈“V”形盆地四周等高线较密集,且数值较大,中间等高线较稀疏,且数值较小高原海拔多在500米以上,顶部为比较宽阔平缓的高地,边缘往往有陡峭的崖壁,等高线四周密集,中间稀疏,数值中高周低2.微观地貌类型及其特征地貌类型表示方法示意图(等高线图) 特征地形说明山峰、示坡线闭合曲线外低内高四周低中部高示坡线画在等高线外侧,坡度向外侧降低山脊、山脊线等高线凸向低值处,山脊连线从山顶到山麓凸起高耸的部分山脊线也叫分水线山谷、山谷线等高线凸向高值处,山谷山脊之间低洼部分山谷线也叫集水线连线鞍部正对的两山脊或山谷等高线之间的空白部分相邻两个山顶之间呈马鞍形鞍部是山谷线最高处,山脊线最低处峭壁、陡崖多条等高线会合重叠在一处近于垂直的山坡,称峭壁;峭壁上部突出处,称陡崖3.常见坡形的等高线特征坡的类型等高线特点剖面示意图陡坡密集缓坡稀疏均匀坡间隔均匀凸形坡自下而上,等高线由密而疏,表示山下部坡较陡,山上部坡较缓凹形坡自下而上,等高线由疏而密,表示山下部坡较缓,山上部坡较陡拓展提升1.等高线地形图(1)高度的判断在等高线地形图中,首先要找出图中最大等高线的数值(H大)和最小等高线的数值(H小)及等高距d。
教育研究方法:第四章教育观察研究一、教育观察研究概述(一)教育观察的含义观察,是指人们对周围存在事物的现象和过程的认识。
“观”是看,“察”是分析研究。
它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感性认识活动,它强调“自然发生”。
观察法,就是指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官和辅助仪器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事物进行系统考察,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分为一般日常观察和科学观察两种。
一般日常的观察,通过研究者的亲身感受或体验来获得有关研究对象的感性材料,带有一定的自发性,偶然性;科学观察,研究者按照预定的计划,对于观察对象的范围、条件和方法作明确选择,有目的地直接观察处于自然条件下的研究对象的言语、行为等外部表现,搜集事实材料并加以分析研究,从而获得对问题的较深入的认识。
教育观察则属于科学观察。
(二)教育观察的基本特点教育观察的基本特点是:1.有明确的观察目的教育观察是根据研究课题的需要,为解决某一教育问题而进行的。
因此,观察前有明确的观察目的,并确定了观察的范围、形式和方法。
2.对观察对象不加任何干预控制教育观察是在自然状态下进行的,即不改变观察对象的自然条件和发展过程,使研究者能够考察研究对象在日常生活、学习活动中的一般的、典型的行为表现。
在观察过程中一般不需要有特殊环境或使用复杂工具,能较客观真实地搜集第一手资料。
3.有翔实的观察记录观察是在自然状态条件下,直接观察某教育现象发生发展的过程,综合运用各种途径和方式,对观察结果作明确、详细、周密的记录,力求全面地把握研究对象的各种属性并以科学理论分析、判断和理解观察结果。
(三)教育观察研究的基本原则运用教育观察研究,根本在于如何提高观察效率,保证观察结果的可靠性,使观察得到的经验事实材料与被观察研究对象的客观事实保持最大限度的一致。
1.目的性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研究者必须知道每次观察的重点和方式,特别是要按照研究的目的认真选择典型观察对象、环境条件和工具。
也就是说,要以研究课题确定的目的为标准,使研究的主要对象及其主要过程得到充分的表露。
第四章观察法第三节观察的类型(p70)本章说明了观察法的概念、特点及基本原则,介绍了观察法的几种主要类型,讲述了观察法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记录阶段的内容及方法,指出了观察误差产生的原因及纠正方法,并对观察法的优缺点做了简要的评价。
其中重点和难点是掌握观察法的类型、实施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观察误差产生的原因等.前课复习:第一节和第二节的简单回顾观察法的涵义,观察法在学前教育研究方法中的地位,观察法的基本原则等。
观察法(Observation methods)是指研究者通过眼睛、耳朵等感官或辅助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人、物体或事件进行系统感知观察并记录、分析有关感性资料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观察法是学前教育研究的最基本方法,在学前教育研究中应用最普遍,并且对于作为学前教育研究对象的幼儿而言,也是较适宜的方法.运用观察法要遵循的原则:观察要有严密的组织计划,观察要有一定地知识准备,观察记录要系统、准确,正式观察之前要先进行预观察。
讲授新课:从不同的角度,研究者们将观察法划分为不同的类型.1、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根据观察的对象不同)直接观察:是指对当前所发生的事或人的行为的直接观察和记录.间接观察:是通过对实物的观察,来追溯和了解过去的社会情况和过去所发生过的事情。
实物是指反映过去社会现象的各种物质载体,例如写实性绘画、古迹或遗址、各种腐蚀性或积累性物质痕迹,以及反映一定社会现象的物体或环境等。
例如观察一定时期内幼儿园阅览室中哪些书籍磨损严重,由此看出这一时期幼儿的阅读倾向;间接观察法比较复杂,需要观察者有较强的分析能力,有时还需要有科学的鉴定手段和方法,而且在推论时也可能发生种种误差。
在学前教育研究中间接观察法应用很少.2、自然观察与实验室观察(根据观察的情景与条件的不同)自然观察是在一般的日常现实生活场景中,观察行为或事件的自然发生与进程。
简单举例说明:在幼儿园中观察一个班幼儿的一日活动,可以从幼儿入园至午睡或从下午起床至离园作观察。
第二节妇科一、子宫脱垂患者的护理【知识要点】1、熟悉子宫脱垂的临床表现及分度2、掌握术前阴道准备注意事项3、掌握子宫脱垂的术后护理及健康宣教【案例分析】患者,女,71岁,绝经20年,因外阴有肿物脱出一年,门诊拟“Ⅰ度子宫脱垂轻型”行子宫托治疗效果不佳,2月前,自觉脱出物较前明显,伴排尿不尽,门诊拟“Ⅱ度子宫脱垂重型"收治入院.患者既往体健,有高血压病史15年,长期服用降压药,入院后测生命体征平稳,妇科检查:宫颈及部分宫体脱出阴道口外1cm,阴道前壁膨出Ⅲ度。
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全子宫切除术+阴道前壁修补术,术中失血100ml。
术后阴道填塞纱布六块,保留尿管在位、通畅。
【选择题】1、子宫脱垂的临床表现,不包括:(E)A. 肿物自阴道脱出B。
下坠感和腰背酸痛C. 张力性尿失禁、便秘D. 伴有膀胱、直肠膨出E. 伴有子宫肌瘤2、对子宫脱垂患者使用子宫托的目的是:(A)A .有利恢复盆底组织张力B 。
使病人局部清洁C. 减轻病人肉体上和精神上的折磨D。
防止外阴部继发感染E. 手术治疗的术前准备3、术前进行肠道准备进食无渣饮食时间应为:(B)A. 术前2日B. 术前3日C。
术前4日D. 术前5日E. 术前7日4、该患者术前护理的内容中,不正确的是:(B)A.溃疡者,行阴道冲洗后局部涂40%紫草油B.阴道冲洗液的温度为43~45℃C.子宫还纳后,病人应平卧半小时D.使用丁字带支托下移的子宫E.局部炎症,使用抗生素及局部涂雌激素的软膏5、护士指导患者盆底肌肉组织锻炼的方法为:(A)A。
收缩肛门运动 B. 仰卧起坐C。
上肢运动D. 下肢运动E. 俯卧撑6、阴道前后壁修补术后,护士应告知患者适宜采取的体位是:(A)A。
平卧B。
半卧位C。
端坐位D. 俯卧位E。
膝胸卧位7、该患者术后的护理要点,下列正确的是:(ABE)A。
外阴擦洗每日2次B。
保持导尿管通畅C。
术后留置导尿管2天后拔出D。
早期下床活动E。
避免增加腹压8、护士对该患者行出院指导的内容正确的有:(ABDE)A。
幼儿心理学第四章幼儿的注意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注意的两个主要特点是。
A 指向性和集中性B鲜明性和选择性C清晰性和指向性D清晰性和集中性2“聚精会神”、“仔细”主要描绘的是注意的什么特点。
A指向性B集中性C清晰性D鲜明性3注意使儿童对环境中的各种刺激反应不一总是舍弃一些信息。
这是注意的功能。
A调节B整合C维持D选择6人在高度集中自己的注意时注意指向的范围就。
A不变B扩大C缩小D以上都有可能7注意是一种。
A独⒌男睦砉 ?B认识风格C心理现象D个性特征8儿童一进商场就被漂亮的玩具吸引儿童在这一刻出现的心理现象是。
A注意B想像C需要D思维9注意使儿童的游戏、学习等活动顺利进行这是注意的功能。
A整合B维持C调节D选择10注意使儿童根据环境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行动为应付外来刺激做出相应准备从而适应环境这是注意的功能。
A调节B整合C维持D选择11使感知的信息进入长时记忆的是。
A注意B动机C目的D需要12不属于先天条件反射的注意是。
A有意注意B无意注意C定向性注意D选择性注意l 3儿童出生后就出现了注意现象这实质上是一种。
A 选择性注意B有意注意C定向性注意D随意注意143--6岁儿童注意发展的特征是。
A无意注意占优势B有意注意占优势C注意的发展不受语言支配D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均衡发展15天空中过往飞机的轰鸣引起儿童不由自主的注意这是。
A 有意注意B无意注意C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两者均有D选择性注意16儿童不受窗外其他孩子玩耍的笑声吸引努力控制自己专心做功课这是。
A有意注意B无意注意C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两者均有D选择性注意17儿童从事一项活动能够善始善终说明他的注意具有很好的。
A广度B稳定性C分配能力D范围18儿童在绘画时常常顾此失彼说明儿童注意的较差。
A广度B稳定性C分配能力D范围19注意是感知觉的。
A开端B条件C发展D目的20某小朋友在语言活动中认真、完整地听完了老师讲的故事。
这说明该小朋友具有。
A注意的选择性B注意的范围C注意的稳定性D注意的分配二、填空题1注意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______和____________和______是两个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