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中央集权制度建设的开始;
经济:农业生产发展,实力增强;
军事:极大地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
②历史局限 A、变法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
B、变法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和压迫; C、变法未与旧制度,旧文化,旧习俗彻底划清界限; D、商鞅变法的严刑峻法和文化高压政策对后来的秦朝 也有消极的影响,如“焚书坑儒”政策。
3、商业的发展
(1)商业发展: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商人社 会地位提高。
(2)“重农抑商”经济政策确立: ①背景: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 及政权统治。 ②过程:商鞅变法首倡“重农抑商”,认为农业是本业, 商业是末业,国家鼓励农业,限制商业。此后历代封建 统治者基本承袭此制度。
③影响:封建社会前期,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和社会经 济的增长,维护了封建国家的政治稳定。但封建社会 后期破坏了工商业的正常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 的发展。
4、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原因
(1)政治上:各国变法都重视发展农业;封建制度的 确立。 (2)经济上: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封建土地 私有制和小农经济的确立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3)军事:频繁的战争促进了各地生产技术的交流。 (4)思想:诸子百家都重视农业发展。
(四)先秦儒学的基本特征 (1)政治特征:重视传统、注重继承;政治和伦理结合; 在治国方略上主张“德治”,以德为主,德刑相辅,强 调为政以德;重“人治”,追求圣君贤相;注重对人进 行利导的礼治而不是对人实施纯粹强制的法治;和贵中 庸;在天与人的关系上重于人事,虚于天命。
④影响: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的基本模式,一定程度 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我国农业精耕细作 的发展。但小农经济比较脆弱,容易破产,是中国封 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