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词两首
- 格式:docx
- 大小:24.59 KB
- 文档页数:8
苏轼词两首原文及翻译
1.《江城子·密州出猎》
原文
豆蔻梢头二月初,告急东风御史疏。
年丰杖藜人共睡,罗城门外日高无。
空山体,广野躻,万绿丛中一点黄。
云天远,水天长,彩楼新澹锁神庄。
翻译
豆蔻梢头迎来二月初,紧急消息东风传来上书。
年丰之时,老百姓们在杖藜的安眠中度过,城门外阳光映照下高山无影。
空旷的山体,广袤的原野,万物绿色之中唯有一点鲜黄。
天空广阔,水面无际,彩楼新澹,闲置着神庄。
2.《赤壁怀古》
原文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波浪茫茫愁不尽,高楼当此夜叹嗟。
一片冰心在玉壶,人间四月芳菲尽。
翻译
战罢,断戟埋于沙下,铁器泯无踪。
自愿意磨洗旧物认清前朝的来龙去脉。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茫茫波浪淹没了无尽的忧伤,高楼之上,在这个夜晚叹息不已。
一颗冰心,宛如玉壶中的清泉,人间四月芳菲渐尽。
结语
以上是苏轼创作的两首词的原文及翻译。
这两首词分别传达了不同的意境和情感,展现了苏轼细腻的诗意和对世事的思考。
希望通过这篇文档的呈现,能够让读者更深入的理解苏轼的词作,并感受其中蕴含的美好与哲理。
《苏轼词两首》词牌
1、《念奴娇》:
词牌名。
念奴为唐玄宗天宝年间的闻名歌女,因其音调高亢,遂取为调名。
又名《百字令》、《百字歌》、《百岁令》、《千秋岁》、《寿南枝》、《庆长春》、《太平欢》、《赛天香》、《杏花天》、《无俗念》、《淮甸春》、《双翠羽》、《白雪词》、《壶中天》、《古梅曲》、《湘月》、《续断令》等。
有仄韵、平韵两体。
宋词中最擅声誉的为苏轼题为《赤壁怀古》的仄韵体。
此作为变格,双调,一百字,上下片各四仄韵,宜于抒写豪情壮志。
因其词有“大江东去”、“三国周郎赤壁”、“一尊还酹江月”等句,又名《大江词》、《大江东去》、《赤壁词》、《酹江月》。
2、《定风波》写作背景:
《定风波》是个老词牌,敦煌曲子词中就有:
攻书学剑能几何?争如沙场骋偻啰。
手持绿沉枪似铁,明月,龙泉三尺斩新磨。
堪羡昔时军伍,谩夸儒士徳能多。
四塞忽闻狼烟起,问儒士,谁人敢去定风波。
专门明显,那时的《定风波》依旧儒生期望上战场平定风云的本意。
也是一个教坊曲。
唐朝尚武,骨子里有股血性,鼓舞文人投笔从戎,建立立业。
“宁作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专门能代表许多读书人的人一辈子理想。
边塞诗是唐诗中的仰天长啸。
敦煌自古多名将,《定风波》如此的教坊曲在晚唐仍旧时时在教坊中演唱,只是它不再有初唐盛唐时候的赫赫声威。
到了五代,被欧阳炯毫无意外地填作艳词,直到苏轼在黄州的显现,风波乍现,惊天动地。
人世间的风波不由分说,而人心的风波能够风起云涌也能够风平浪静,只看你有没有那一颗有定力的心。
苏轼词两首原文及翻译一、《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
低绮户
照无眠
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二、《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酒后豪情激发,胸怀依然雄壮,发白的鬓发又有何妨?
埃默多拉宣布命令,云中拍打翅膀,什么时候才能让凤凰唐被召唤?拿起绝弦似一轮满月的弓,向西北方眺望,射击星宿的领头天狼。
高二语文《苏轼词两首》原文和鉴赏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鉴赏:清代词论家徐轨谓东坡词“自有横槊气概,固是英雄本色”(《词苑丛谈》卷三)。
在《东坡乐府》中,最具有这种英雄气格的代表作,首推这篇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这首词是苏轼游赏黄冈城外的赤壁(鼻)矶时写下的,是北宋词坛上最为引人注目的作品之一。
此词上阕,先即地写景,为英雄人物出场铺垫。
开篇从滚滚东流的长江着笔,随即用“浪淘尽”,把倾注不尽的大江与名高累世的历史人物联系起来,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而悠久的空间时间背景。
它既使人看到大江的汹涌奔腾,又使人想见风流人物的卓荦气概,更可体味到作者兀立江岸凭吊胜地才人所诱发的起伏激荡的心潮,气魄极大,笔力非凡。
接着“故垒”两句,点出这里是传说中的古代赤壁战场。
在苏轼写此词的八百七十多年前,东吴名将周瑜曾在长江南岸,指挥了以弱胜强的赤壁之战。
关于当年的战场的具体地点,向来众说纷纭,东坡在此不过是聊借怀古以抒感,读者不必刻舟求剑。
“人道是”,下字极有分寸。
“周郎赤壁”,既是拍合词题,又是为下阕缅怀公瑾预伏一笔。
以下“乱石”三句,集中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陡峭的山崖散乱地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猛烈地搏击着江岸,滔滔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
这种从不同角度而又诉诸于不同感觉的浓墨健笔的生动描写,一扫平庸萎靡的气氛,把读者顿时带进一个奔马轰雷、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使人心胸为之开扩,精神为之振奋。
煞拍二句,总束上文,带起下片。
“江山如画”,这明白精切、脱口而出的赞美,应是作者和读者从以上艺术地提供的大自然的雄伟画卷中自然而然地得出的结论。
“地灵人杰”,锦绣山河,必然产生、哺育和吸引无数出色的英雄,三国正是人才辈出的时代:横槊赋诗的曹操,驰马射虎的孙权,隆中定策的诸葛亮,足智多谋的周公瑾……真可说是“一时多少豪杰!”上片重在写景,将时间与空间的距离紧缩集中到三国时代的风云人物身上。
苏轼词两首原文及翻译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时期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历史学家,文学史上著名的文豪之一。
以下是两首苏
轼的词原文及翻译。
第一首词:《江城子·密州出猎》
落日熔金,遥岑远渡,银河欲坠鹊来空。
渡头余杭,单极忆爱岂知穷。
白袷扶病換朱弓。
翻译:
夕阳如金,远山蜿蜒,银河欲坠,一只乌鸦在天空中飞过。
渡口岸边,我忆起远方挚爱,却不知所终。
身披白衣,病榻上拿起红色弓。
第二首词:《青玉案·元夕》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莲穗隐丰稻。
鸳鸯会脚短檐斜,肠断春城晓。
月如钩,夜如漆,每儿女,最关情怀。
低头向暗壁,千嗅一香百嗅一怀。
翻译:
黄昏之后,我在东篱上端起酒杯,袖中弥漫着淡淡的香气。
莲花藏在丰稻中。
鸳鸯会
在短檐下相互依偎,我因思念而伤情。
月儿弯如钩,夜色墨黑,每个男女,都怀有深情。
低头望着阴暗的墙壁,一香味熏得我心旌摇曳百般思绪。
《江城子密州出猎》
《水调歌头中秋》教学设计
一、导入
空明澄澈时,他与好友,庭下散步,吟出了“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的达观;
中秋月圆时,他与亲人天各一方,唱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
倾城出猎时,他诵出了“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豪情。
(媒体出示导入文字)
他就是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苏轼。
这节课我们复习他被贬密州时的两首词《江城子密州出猎》《水调歌头中秋》,让我们一起走近苏轼。
(媒体出示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1.理解词意,疏通文意。
(重点)
2.品味粗犷、豪放的语言风格。
(重点)
3.理解词人的思想感情,陶冶情感。
(重点)
4.通过扩展阅读试着走近诗人,学会评价诗人。
(难点)
三、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基础知识记一记)
(学生互相提问,学生自愿展示,男女生擂台赛)
1.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 ;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都是豪放派词人。
2.时代背景:
苏轼,才华横溢,平生就有报国立功的信念,但因和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自动请求外任,被贬杭州,后宋神宗熙宁七年,东坡任密州知州,写下了《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出猎词。
次年,即丙辰中秋节,当时作者41岁,政治上不得意,他的弟弟苏辙也被贬济南,此时兄弟二人已有六七年未见,思亲之情油然而生,写下《水调歌头中秋》。
3.学生有感情地背诵两首词。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水调歌头中秋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唯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夯实基础:(请学生展示复习成果)
(1)擎(qĺng)千骑(j ì)
锦帽貂(diāo)裘(qiú)
鬓微霜(bìn)酣(hān)
何妨(fáng)遣(qiǎn)
宫阙(què )绮(qǐ )户
婵(chán )娟不胜(shēng )寒(2)把酒:端起酒杯
琼楼玉宇:美玉建造的楼宇
不胜:禁受不住
何似:何如,还不如
绮户:雕绘着花纹的窗户
无眠:失眠的人
全:周全,齐全
共婵娟:共赏明月
婵娟:本指美好的姿态,这里指明月
千骑:上千个骑马的人,形容随从之多。
孙郎:指孙权,这里是作者自喻。
天狼:指来西北侵犯的西夏军队。
第二板块:(精心推敲品一品)
《江城子密州出猎》
(媒体播放音频,进入情境)
(由学生小组合作,探究,1.2.3.4组代表展示)
1.这首词围绕一个“狂”字写,请简要概括作者的“狂” 表现在哪些方面?(小组合作探究,代表展示)
•总结如下:(媒体出示答案)
狂在:狂在外表(狂形),如牵黄擎苍、锦帽貂裘;
狂在动作(狂举),如卷平冈、亲射虎、挽雕弓、射天狼;
狂在壮志(狂志),如何日遣冯唐、西北望、射天狼,表
明作者渴望为国御敌,报效国家的志向。
•2. 这首词用了哪几个典故?各有什么用意?
•(媒体出示答案)
明确:①孙权骑马射虎的典故,希望自己像孙权一样年
少有胆识②用了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汉文帝时,魏尚
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这里作者是以魏尚自喻,希望
可以得到朝廷的重用。
③天狼指的是天狼星,指西夏军队,
表现作者驰骋沙场为国御敌的壮志和报效国家的爱国情怀。
3.主题归纳: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借
历史典故抒发作者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表达了为国效
命的坚定决心和爱国思想,并委婉的表达了希望得到朝廷重
用的愿望。
4.从这首词中,你了解了一个怎样的苏轼?
明确:本词作者塑造了一个雄心勃勃、英武豪迈、挽弓劲射、想要杀敌报国、征战沙场的英雄形象。
《水调歌头中秋》
(媒体播放音频,学生进入情境)
(由学生小组合作,探究,5.6.7.8组代表展示)
1.词的上下两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上片:对月饮酒,想象在天上、人间徘徊
下片:对月怀人,抒发对离别之人的祝愿
2.找出词中蕴含人生哲理与表达美好祝愿的句子?
蕴含了人生哲理的句子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人生有欢聚也有别离,正如月亮有圆也有缺,不可能有永远完美的事情。
这句词蕴含了人生哲理,也成为名句。
表达对天下离人美好祝愿的句子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是关于祝福流传千古的名句。
3.主题归纳: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旷达的胸襟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4.从这首词中,你了解了一个怎样的苏轼?
明确:作者塑造了一个挚爱手足,思念亲人,潇洒飘逸,乐观豁达,理性睿智的柔情苏轼。
第三板块:课外拓展评一评
(教师总结讲解)
同样面对仕途的打击,相较于苏东坡而言:
柳宗元太忧郁
白居易太伤感
屈原太悲壮
面对厄运,我们更乐于选择苏东坡的
潇洒飘逸、超拔洒脱、乐观开朗、豪情满怀
在人生中还有比成功和幸福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凌驾
于一切祸福之上的豁达胸怀! ----- 周国平
第四板块:别样的苏轼
1.欣赏苏轼另一首《江城子》,了解苏轼的另一面。
(媒体出示此词及讲解)
江城子
乙卯(mǎo)正(zhēng)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liáng),自难忘。
千里孤坟,
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bìn)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
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是宋代大文学家苏
轼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写的一首悼亡词,表现了绵绵不尽
的哀伤和思念。
此词情意缠绵,字字血泪。
上阙写词人对亡妻的深沉的思念,写实;下阙记述梦境,抒写了词人对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写虚。
上阙记实,下阙记梦,虚实结合,衬托出对亡妻的思念,加深全词的悲伤基调。
(暖男形象)
2.链接材料:(媒体出示)
资料1:38岁任密州太守,扫灭蝗灾,赈贫救孤。
资料2:40岁任徐州太守,抗洪救灾,力挽狂澜。
资料3:44岁至48岁,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团练副使,不得签署公事。
(勤政爱民,政绩卓著,造福一方)
第五板块:激情创作写一写
与作者对话
假如你穿越时空站在苏轼大师面前,和他谈起这些词,你将对他说些什么?
话题:读你的词,其实是在读你。
(1)对你的情感,我能理解的是……
(2)对你的人格,我最欣赏的是……
提示:你的情感:关心国家,报效朝廷;思念亲人,望月怀人;豁达乐观、洒脱飘逸;想念亡妻,情意绵绵等。
你的人格:勤政爱民,政绩卓著,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等。
结束语:好一个狂人苏轼;好一个洒脱苏轼;好一个柔情苏轼;好一个豪放苏轼!真乃令人折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