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安全地生活 2 公共场所拒绝危险》教学设计_22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2
《公共场所拒绝危害》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一些公共安全标志、设施的用途,并保护它们。
2.知道在公共场所要遵守公共安全规则。
3.懂得安全事故会给个人、周围人带来伤害及社会造成影响和损失。
教学重点1.让学生认识一些公共安全标志、设施的用途,并保护它们。
2.知道在公共场所要遵守公共安全规则。
教学难点安全事故会给个人、周围人带来伤害及社会造成影响和损失。
教学过程一、悲剧是怎样发生的同学们,公共场所是我们游玩、活动、穿行的公用空间,这里往往人多物杂。
一个小小的无意行为,可能就会引起危险。
同学们看看课本上的新闻《车内爆炸,一死六伤》,你们有什么感受呢?请几个同学说一说自己的感受,教师讲评:大家都认可这则新闻非常悲惨,那么大家有没有思考是什么酿成了这一出悲剧呢?讨论:1.在公共场所人多的地方踢皮球行吗?这些行为会引起什么样的后果?我们可以做些什么?2.在柴草垛旁放鞭炮的行为好吗?这样会引起什么后果?我们应该怎样做?3.随身携带易燃易爆品,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什么样的危害?(出示课文图片)边看边听老师小结:同学们要坚决杜绝这种事情发生在自己以及自己周围。
我们要做安全小卫士!二、与安全标志和设施交朋友1.我们来找一找周边的安全标志和设施,和它们认识一下,交个朋友吧。
为了安全起见,在一公共场所或者容易出现危险的地方设置了安全标志或安全设施,已引起人们对不安全因素的注意,预防事故的发生。
你知道这些标志和设施吗?2.在这些地方经常会出现什么安全标志?我们来试着画一画,然后给大家介绍一下。
请部分同学展示自己的绘画成果,并介绍自己画的安全标志。
3.公共场所安全设施被损坏,会造成什么后果?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把你的好办法说给大家听。
三、分组讨论为维护公共安全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板书设计悲剧是怎样发生的与安全标志和设施交朋友。
人教版四年级品德与社会《公共场所拒绝危险》说课设计科目:品德与社会课时:1课时年级:四年级一、说教材1、教材的特点及编写意图我上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第二单元第2课《公共场所拒绝危险》第一课时。
《品德与社会》课程强调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以体验去感受生活,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体验,从而使学生认识一些公共安全标志、设施的用途,并保护它们,知道在公共场所要遵守公共安全规则。
教材的活动安排是现实生活实际,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便于操作。
根据教材的地位、特点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2、活动目标(1)让学生认识一些公共安全标志、设施,知道它们的用途。
(2)知道在公共场所要遵守公共安全规则,拒绝危险。
(3)懂得安全事故会给个人、周围人带来伤害及社会造成影响和损失。
3、教学重点(1)让学生认识一些安全标志、设施以及它们的用途。
(2)知道在公共场所要遵守公共安全规则,拒绝危险。
4、教学难点安全事故会给个人、周围人带来伤害及社会造成影响和损失。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二、说教法学法道德情感具有情境性,一定的道德情境能激发相应的道德情感。
我在设计《公共场所拒绝危险》一课教学中根据教学需要,创设相应的环境气氛和教学情境,将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
深刻地体验到了认识公共安全标志并保护公共设施的重要性,以及安全事故带给我们的伤害和影响。
这种情境教学法,注重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获得情感的体验。
学生通过亲身的体验,进行有目的的交流、探究活动,从而获得思想的升华。
三、说过程(一)故事导入新课标指出:贴近学生生活事例的情景模拟,能激发相应的环境气氛,使学生受到情绪上的感染。
因此,教学一开始我将播放课件,关于7、23动车事故,把学生带入到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去,唤起孩子们对公共场所安全的关注,这时引出这节课的课题《公共场所拒绝危险》。
(二)主题活动:突出重点本环节我设计了两个内容:活动一:社会漫谈,明事理观看报道和图片,通过小组内讨论,谈感受,讲亲历有安全事故,这样让学生在共同探讨中学习体会公共场所中存在的危险对于我们是存在的,而且我们必须要关注它,因为它刻不容缓,这符合道德情感具有情境性,一定的道德情境能激发相应的道德情感。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公共场所拒绝危险》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选自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的第二课,单元的主要目标是要让孩子们初步具备安全防范意识,了解与小学生生活相关的安全标志和设施,注意公共安全。
《课标》指出本课程旨在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因此引导学生“珍爱生命,掌握自身生活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本课学习目标。
单元内容具有普遍性,有教育意义。
二、教学目标:1.珍爱生命,懂得安全事故会给个人、周围人带来伤害及给社会造成影响和损失。
2.知道在公共场所要遵守公共安全规则,引导学生认识到树立安全意识的重要。
3.通过列举的不注意安全的事例,引导学生主动发现类似行为,主动避免出现这些行为。
4.引导学生通过图形图像的直观印象,强化学生对安全设施和标志的认识。
引导生关注生活,为维护公共安全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三、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主动发现不安全行为,认识和了解安全设施和标志。
四、教学准备:希沃课件、视频、安全标志牌、活动记录表五、学生准备:了解单元内容、观察生活中安全标志、铅笔、水彩笔六、教学用时:1课时七、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谈话:同学们,今天来聊一聊公共场所的安全问题。
你知道哪些地方是公共场所吗?生交流,师及时给予评价。
师补充介绍相关法规条例中对公共场所的定义。
2.师:是啊,公共场所的特点就是人多物杂,如果有人一个不小心,就可能会引起大的灾难。
下面我们就一起通过一段动画看看《悲剧是怎么发生的》·····二、讨论案例,由情入境1.活动一:师播放动画《悲剧是怎么发生的》,引导生讨论:看了短片,你的感受?这次事故对肇事者及文中的人们有怎样的伤害?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悲剧?板书:有安全意识2.播放案例一,案例二,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这样的行为对不对?会产生怎样的后果?你对此有什么好的建议?3.“谈谈我们身边的安全”:通过视频导入,生交流,再补充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齐读《安全三句半》4.活动二:合作学习:以四人为小组,进行讨论交流并进行填写记录,分组进行发言,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确哪些行为是不该做的?板书:有安全行为三、知识延伸,综合拓展1.“与安全标志和设施交朋友”:认识安全标志、安全设施交流:你在哪些地方见过这样的标志或设施?它的作用是什么?2.师将准备的安全标志贴到黑板上,引导生自主发言这个标志是······,我在什么地方见过它,它的作用是让我们·······引导生观察不同颜色标志表示的颜色不同。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与安全标志和设施交朋友》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安全标志和设施交朋友》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中的《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安全地生活”第二个子课题“公共场所拒绝危险”中的第二课。
本课主要是针对现在小学生对身边的安全标志和设施认识不够,不能正确地服务生活,发挥其宣示的意义,因为这样而酿成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而安排的。
教材从学生生活中入手,旨在引导他们认识并记忆这些标志、设施的作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保护公共安全标志、设施的情感。
[学情分析]本单元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体现学习的生活化。
在教学时,课前要让学生亲自调查,如自家的、学校的、社区的安全隐患,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发现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特点,查找有关安全的小常识和产生安全事故的案例,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防患于未然”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安全意识、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课上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使学生原有认识得以梳理、丰富、升华;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用所学到的知识服务于他人的意识;在教学时,设置情景体验等方式学习,提高学生面对危险,正确处理的实际生活能力。
[活动目标]1.认识一些公共安全标志、设施的名称,并了解它们的用途。
2.了解没有安全标志或设施被破坏产生的负面影响。
注意公共安全,不做危及公共安全的事。
3.激发学生主动保护安全标志和设施的情感,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和参与实践活动的能力,做安全的小小宣传员。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一些公共安全标志、设施的名字,了解它们的用途的同时了解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教学难点:能激发学生主动保护安全标志和设施的情感, 做安全的小小宣传员。
[课时安排]一课时[活动过程]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1.同学们,在我们美丽的校园里,有一些无声的朋友在悄悄地提醒着我们如何注意安全,让我们先来看看这些朋友是谁?(出示视频:校园环境)指名说,这些无声的朋友是谁?2.师:是呀,在没有人的时候,这些安全标志和安全设施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帮助,它就像一个无声的朋友一样,指引着我们如何注意安全。
《公共场所拒绝危险》一、教材说明本课教材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四川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教材生命•生态•安全三年级上册中的《公共场所失火怎么办》。
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随时有可能遇到各种意外,也包括火灾,所以希望通过这堂课的教学,使学生在遇到火灾时能正确运用一些自救措施,以避免对自身的伤害。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火灾的状态、特点,掌握公共场所失火的逃生方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多媒体的演示,了解火灾的残酷、危急;探究正确逃生方法;积累火灾逃生的经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教学活动,学生体会火灾的危险及逃生的必要性,明白遇到危险时不慌乱,要冷静。
在遇到火灾等各种灾害时要保护好自己的生命,懂得珍惜生命。
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学习火灾逃生的安全知识,掌握正确的逃生方法。
(2)教学难点:利用多媒体了解火灾现场特点,探寻公共场所失火时,逃生自救的办法。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听新闻播报,导入课题。
1、过渡:谨小慎微,生命至上。
亲爱的同学们,欢迎参加今天的“火灾119”专栏节目。
近年来,由于人们的疏忽大意,缺乏安全逃生意识,导致火灾频发,损失惨重。
尤其是公共场所失火,因人员密集,伤亡惨重。
2、出示记录,教师播报:2013年6月,吉林宝源丰禽业有限公司发生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造成121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1.82亿元。
2015年8月,天津瑞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发生火灾爆炸事故,造成165人遇难,8人失踪,798人受伤。
2016年1月,宁夏银川公交车突发失火,造成14人死亡,32人受伤。
火灾危害:据统计全世界每天发生火灾1万多起,造成数百人死亡。
近几年来,我国平均每年发生火灾约4万多起,死2000多人,伤4000多人,每年火灾造成的直接财产损失10多亿元。
3、出示图片,教师解读,创设情境,引发思考:每一次火灾都会给人们带来难以磨灭的伤害,灾后惨状触目惊心:房屋被烧为废墟,断壁残垣让我们看到火势的猛烈;公交车被熊熊大火包围,一条条鲜活的生命葬身火海;她——是一个青春美丽的女孩,但一场大火却使她变得面目全非。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2、公共场所拒绝危险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遵守公共安全规则和保护公共安全标志、设施的意识。
2、能力:能够保护安全标志和设施,自觉遵守公共场所的安全。
3、知识:认识一些公共安全标志、设施的用途;懂得发生安全事故会给个人、周围人带来伤害,也会对社会造成影响和损失。
教学重点:认识一些公共安全标志、设施的用途,并保护它们;懂得安全事故会给个人、周围人带来伤害,也会对社会造成影响和损失。
教学难点:能够自觉遵守公共安全规则。
教学准备:课前让学生搜集危害公共安全的事例、公共安全标志、安全设施。
教具准备:课件、安全标志及相关场景图片,音频,视频。
学生准备:课前了解公共场所中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搜集安全标志和了解安全设施。
教学过程:一、再现现场,直视悲剧:(设计意图:用现实生活中的安全事故案例,让学生直视悲剧,感受危险的可怕性。
)师:同学们,你们是父母的心肝宝贝,你们每天上学、放学都有父母来接送,他们为了什么呢?生:为了我们的安全师:是啊,因为意外不可预料,危险就在我们身边。
请看大屏幕。
(展示幻灯片:某校的一名小学生被撞身亡事故。
)师:同学们,看完这些图片,你们愿意看到这种人为悲剧吗?(生:不愿意。
)师:你们愿意看到这种原本可以避免发生的悲剧重演吗?(生:不愿意。
)那请大家注意安全,拒绝危险。
二、悲剧是怎样发生的(设计意图:再次用现实生活中的安全事故案例,每年安全事故死亡人数数据,以及教材中的案例,加深学生对安全事故危害性的认识和了解什么是公共场所。
)1、公共场所,悲剧连连师:同学们,刚才学生被撞身亡的事件,已让我们非常痛惜,可悲剧几乎天天在发生,请看大屏幕。
(展示幻灯片:昆明小学学生踩踏事故。
)师:请看这组数据。
(幻灯片展示全国每年安全事故死亡人数。
)师:悲剧是怎么发生的呢?请看一则新闻报道。
(幻灯片展示列车爆炸事件,教师引导学生回答悲剧发生的原因,理解什么是公共场所,强调在公共场所注意安全,拒绝危险。
公共场所拒绝危险·教学设计(一)一、静态设计部分1、课题名称:公共场所拒绝危险2、课时:第一课时3、教材出处:人民教育出版社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4、教学分析⑴教材分析本教材强调趣味性的学习,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设计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感兴趣的事物,有利于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挥和个性的张扬。
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前提,兼顾学生个性发展和知识技能学习的两方面的需要,既顺应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需要,突出情感、学习态度、价值观的养成,有循序渐进的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充分考虑开放性、立体性,使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具有较大的立体选择空间。
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人的发展为本,充分考虑学生发展的需要,以便与学生自主选择,强化学生学习的兴趣。
⑵学生分析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最喜欢新奇的事物和听故事,教师以独特的教学方法导入课题,以此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新内容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积极自主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鼓励学生保持个性,给予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
⑶设计思路以讲故事的方式引入课题使学生入情入境,从而使接下来的教学活动进行得更加顺利,让学生参与其中,做学习的主人,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5、教学目标⑴知识与技能目标懂得不遵守公共安全规则会给大家带来怎样的危险。
⑵方法与过程目标教师激情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听故事、思考、讨论等,学会主动避免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充满创意的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对学习新内容的兴趣,使学生对课程的内容时刻保持新鲜感。
通过对新内容的学习,懂得不遵守规则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什么样的危害,以及一些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和怎样主动给避免这些行为。
6、重点难点⑴教学重点发现身边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以及这些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
⑵教学难点发现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之后,我们应该怎么做。
《公共场所拒绝危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一些公共安全标志、了解一些公共设施的用途,知道在公共场所要遵守公共安全规则,并且保护它们。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产生主动遵守公共安全规则的意识,有保护公共设施的想法和愿望。
教学重点:1、帮助学生认识一些安全标志、设施以及它们的用途,懂得要保护它们。
2、知道在公共场所要遵守公共安全规则,拒绝危险。
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出示攀爬栅栏的情形,说说他们的做法对吗?为什么?2、既然有警告牌,我们就应该按它的指示来行路,否则会发生危险。
生活中像警告牌这样给予我们安全指示的设施叫安全设施,因此,我们只有在公共场所与安全设施交了朋友,生活才会更加安全。
(二)、主题活动:活动一:认识安全标志和设施过渡:为了安全起见,在一些公共场所或者容易出现危险的地方,设置了一些安全标志和安全设施,以此来提醒人们注意安全,预防事故的发生。
1、老师这里呀有一些安全标志,我们来开展竞赛,看哪一小组能把安全标志的名称、用途说的最清楚?(课件出示)2、情景讨论:这些标志的作用是什么?没有它们行不行?小结:摆放标志的地点意味着存在的隐患及正确的做法。
过渡:真不错!同学们认识了这么多的安全标志,还知道了它的用途。
看来安全标志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真是我们的好朋友,因此我们要记住它们要对你们说的话,按照它们说的做,才能保障你们的安全。
在我们身边经常也会发现有些安全标志和安全措施被人损坏了,请同学们看看这些安全标志或设施被损坏的现象,这些现象的发生可能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播放课件)(三)、教师总结安全标志、设施倒了,我们可以扶起来;残缺破损了,我们可以向有关部门反映,请他们更换;已经被破坏、遗失的,我们也可以在更换之前动手制作一些简单的标志,提醒他人避免发生危险。
安全标志和设施为保障我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默默尽着自己的努力,是我们的好朋友。
让我们珍爱生命、拒绝危险、人人争做安全小卫士!。
拒绝野泳珍爱生命
教学目标:1、夏季溺水,事故频发,同学们外出游玩提高安全意识;
2、知道野外游泳有哪些危险,学会智慧救人及急救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暑期到了,天气渐渐炎热起来,同学们就想下水游泳。
然而,学生溺水事件也会逐渐增多。
一个个年轻的生命,还未绽放就被无情的吞噬,实在让人惋惜不已。
就在前两天易县的沙河边就发生了一起学生溺亡事件。
同学们,如果你也想游泳你知道去什么地方吗?
二、请大家观看视频
观看时,请思考:哪些地方的水域是危险的,有哪些危险?观看时可以简单记录下来。
播放视频,出示第一个问题:户外游泳危险多,共有七个内容。
看完老师提问:
1、哪些地方的水域是危险的?
2、有哪些危险?
同学把自己看到听到的说一说,同学间互相补充。
老师出示幻灯片:七点内容记清了吗?
三、观看第二段视频
老师:户外游泳有这么多危险,可是总有人想挑战一下,以为自己游泳本领高,就没问题,那么会游泳就不会溺水吗?
观看第二段视频:分析了游泳技术再好也会遇到危险,即使国家一级游泳运动员也会出现危险,而且一旦遇到威险呛水,从呛水到心脏停止跳动只有一两分钟,多么可怕啊!
教师小结:即使会游泳也有危险,所以请大家记住:不要以为自己会游泳就铤而走险。
四、智慧救人保平安观看第三段视频
教师:那么当我们发现有人遇到危险怎么办呢?
请大家观看第三段视频:当发现别人溺水时,我们应学会只会救人,首先大声呼救,并寻找岸边一切可以利用的东西,如竹竿,长棍子,木板,绳子,或把衣服打成结等施救,但在救别人同时一定要保证自己的安全。
你还有其它办法吗?同学们说一说。
五、被救上来的同学已无意识怎么办呢?
1、拨打120急救电话。
2、学习急救常识:让溺水者仰面平卧—听呼吸、探脉搏—清除口腔异物—压额头抬下颌、打开呼吸道—口对口吹气—按压胸部(每分钟30次左右)—如
此循环,等待医生救援。
六、课堂小测。
出示五个选择题,同学抢答。
七、教师总结:
同学们,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失去了生命就失去了一切,而且带给家人无尽的悲伤,生命里涵盖了太多的精彩与感动,我们没有权力亵渎它的珍贵,我们是国家民族的未来,我们一定要珍爱生命,提高安全意识掌握自护能力,为生活谱写出安全的旋律,创造有意义的人生,让我们一起高呼——珍爱生命,拒绝野泳!。